地理學科能力標准
Ⅰ 什麼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地理科學能力是學生智力、能力與地理學科的有機結合,是地理科學素養的核心。
地理專科學能力屬既應該包括一般科學能力,也應該包括地理學科特有的科學能力。美國《國家地理標准》將地理能力目標確定為培養五項核心地理技能:
(1)提出地理問題的技能;
(2)收集地理問題的技能;
(3)整理地理問題的技能;
(4)分析地理問題的技能;
(5)回答地理問題的技能。
(1)地理學科能力標准擴展閱讀:
面對學科核心素養,基於課程功能與價值的以社會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和以學科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探索;基於學科內容整合的「單學科—主題」「多學科—主題」和「跨學科—主題」的主題教學探索,等等,給我們「彷彿若有光」的期待。
我們願意將主題教學視為情境教學。但如果按照「真正進入到真實情境」的復雜情境的要求,也許其路漫漫。學科核心素養與復雜情境的挑戰,何止是教學環節,包括政府的「管」、學校的「辦」、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專業機構的「評」和社區社會的「議」各個方面。
借用也是沿用懷德海的話說:「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也是一條很難遵守的規律。」
Ⅱ 地理學家需要具備的技術有哪些
地理學家需要具備的技術有哪些?地理學家,地理學家要具備的就是識別識別方向的能力,然後還有嗯,檢測地理含含含各種礦物質的能力,發現等等等
Ⅲ 初中地理教學目標及要求
那你的目標就是考上好大學。
Ⅳ 初中地理學科教學基本要求
對於老師來說,有以下的內容可供參考:
初中地理課程要求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一、新授課
新授課是地理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把握教學重難點,充分採用師生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掌握科學學習方法,樹立科學態度。
1.恰當導入
新課引入通常可由與新課密切相關的情景及多種形式(如講故事、圖片觀察和資料分析、提出問題、復習舊知識等),使舊課與新課、舊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產生聯系,有激發學習興趣作用。
2.力求精煉
教師在問題的引入之後,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突出重點。一是內容要精煉,二是不要滿堂灌。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安排要講的內容。學生通過看書或是合作學習可以弄清楚的知識,教師均可不講。要讓學生動起來,提倡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真正把傳授知識的過程當成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學生討論交流要有序可控;涉及到地理原理和比較抽象的知識要結合實際,在講解中要恰當設計有質量的問題。
3.指導讀圖
通常每一堂課都應該有針對性地對地圖和有關地理資料的分析和處理,既要重視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及相關學科間的知識聯系的教學,又要重視讀圖填圖、地圖繪制、地理觀察、地理統計與計算技能的培養。做到「知能結合」、「講練結合」。
4.教具運用
從教學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恰當運用地圖和直觀教具,獲得感性知識,加強對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理解,有條件的學校應合理使用電教設備和多媒體進行教學。
5.總結歸納,
根據教材內容可分別由教師、學生或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對本節課進行總結。理清脈絡,畫龍點睛。要使學生理清概念、原理,抓住知識的實質與內涵。
6.板書設計
每節課均要有板書,力求圖文並茂,布局合理,美觀工整,體現重點與難點,要有恰當的板圖等。
7. 鞏固訓練,
通常在新授課中安排兩組相關練習,一組是教材中的課後復習題,另一組是課堂練習。通過練習,使學生能對基本題型,歸納出解題思路、抓住解題要領、明確解題的思維方法,以點帶面、總結規律,進而熟悉、掌握所學內容。
二、復習課
復習課是指新課進行到一定時段(節、章、單元)後,要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加強知識的縱橫聯系,提升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1.知識梳理與整合。
根據復習目標,合理設計復習提綱,可把有關知識點列出來,分清難點、重點、次重點,引領學生或是由學生自主梳理、歸納整理、分析類比,使知識條理化、網路化、系統化
2.復習方法要得當
一般可採取歸納比較的方法,抓住地理事物之間的特徵和內在聯系及差異,把知識點進行重組、歸類,用表格的形式進行對比,還可用專題、歸納、總結性的方法。同時,應有適當的板書。
3.試題類型要精煉
練習題要體現知識的系統性、知識點的多樣性、基礎性。反饋練習時,關注學生基本知識(概念、原理等)的理解和鞏固。重點知識可採取變式訓練,舉一反三,保證課堂復習效果。易誤區的知識需強調。
三、講評課
講評課是在學生作業或檢測後根據學生知識和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講評要有明確的針對性,在夯實知識、方法的基礎上,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歸納的知識去解決新的問題。因此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試卷統與計分析
要做好考點分布的統計、考查類型的統計、考試結果的統計,錯誤率的統計;要分析試卷的內容、結構和答案;要分析錯誤原因等。
2.知識聯系和加深
在講評時應有意識地把與試題有聯系的知識點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識網路,同時應針對某些知識點進行適當的拓寬和加深,以達到運用教材中的原理和思維解決較為復雜的地理現象的目的。要注重滲透試題變形、重組、分解和組合的出題思想,可適當地對原題進行加一點、減一點或換一點進行分析處理。
3.置疑引導促思考
講評課要避免對答案」或「一言堂」式的教學。可引導學生自主糾錯、探求正確的解題方法。講評貴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讓學生主動釋疑,以達到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4.錯題類型要糾因
在分析錯題原因的基礎上,要分析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加強思維方法指導。要及時補充、完善答題內容。要教會學生審題,如對關鍵字眼、隱含條件如何分析。要學生認真總結,吸取教訓,培養良好的答題心理素質。從分析常出錯試題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分析問題數據要作為下一次備課的參考資料。
Ⅳ 什麼是高中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
(1)人地協調觀
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所持的正確價值觀。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和基本的思維視角。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問題人類社會要更好的協調好人類活動與環境的關系。
(2)地理實踐力
指人們在考察、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野外考察與室內試驗、模擬相結合,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課程特有的學習方式。 具備地理實踐力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以及他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3)綜合思維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業交通等要素之間的綜合研究。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決定了對地理問題的分析和對人類活動的評判必須藉助綜合思維。 將地理的綜合思維確認為地理核心素養是基於對地理學科內容和學習思維綜合性的考慮。
(5)地理學科能力標准擴展閱讀:
培養高中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的方法
1.課前教學設計培養意識的滲透
在地理教學中,要做到對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需要地理教師樹立地理核心素養教育的理念,地理教師是地理教學工作的主導者,是推進地理核心素養培養進程的主力軍,也是地理教學過程的設計師,這個課前的設計對於整個地理課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決定的了整個課堂的培養方向和重點。
因此在課前的地理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要有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意識,並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課堂,這樣才能有效地在教學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例如,在上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時」。
在設計教學時,可以滲透培養學生空間視角這一核心素養的意識,通過設計讓學生觀察和分析宇宙各星球的分布和運動規律這樣的活動以達到這一培養目的。
2.課中培養方式和學科教學內容和邏輯的結合
核心素養包括地圖技能、空間視角、綜合思維和人地觀念等多個方面,教材中的各個地理知識點都有其側重的方向,一個地理知識點往往不能兼顧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科知識自身的特點來選擇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
例如,在學習各類地圖時,主要側重培養學生的識圖、繪圖、用圖的地圖技能,在設計教學的時候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利用地圖三要素區分各類不同的地圖類型、能夠繪制簡單的地形等高線圖、通過對圖的分析正確的運用地圖解決地理問題等。
另外地理的學科知識是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載體,在運用學科知識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的時候也需要符合學科的邏輯性,使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相應的學科邏輯相結合,有效培養出符合需要的地理核心素養。
3.課後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既然地理教學的大方向是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因此在教學評價上就要以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為側重點,而不僅僅是以往的對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或是對三維目標的評價。
在設計時不能僅僅局限在知識的記憶,要更加關注學生對知識的遷移應用及其在解決地理問題過程中的應對能力,如在設計對地理必修一「大氣的運動—熱力環流」這一章內容的評價量表時,不能單純地設計「請繪制出熱力環流模式圖」而應該設計成「請根據熱力環流模式圖,繪制出白天和夜晚的海陸間的熱力環路模式圖」,這樣就完成了知識的遷移。
測量到了學生的綜合思維及人地觀念的核心素養。由於地理核心素養具有其內隱性,在評價時具有一定難度,所以建立可量化的對地理核心素養的評價體系和開發出信效度高的測量工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建立了相應的評價測量工具,對教學活動中地理核心素養進行測量才能精確的把握住培養的動態以及時調整教學活動中的相應的策略。
Ⅵ 如何增強中學地理教學中學科能力培養
一、初中地理學科能力的內容
無論就初中地理教學內容、體現形式、思維方式特點而言,還是以國外中學地理學科能力培養的進展走勢來看,亦或是以我國現行的初中地理課程標准(或教學大綱)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和地理能力培養的要求來看,運用地圖能力(當然讀圖能力)是地理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能力的顯性特點;綜合淺析能力、地理預測能力是地理學科能力的特點。另外,空間想像能力地理學科能力的內容。
1.運用地圖能力。地圖是按數學法則、運用符號系統,地將地球上自然和社會現象縮小後表示在平面上的圖形,哪門學科像地理這樣與地圖牢固、密分。地理學科探討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環境范圍大到整個地球,小到某局部區域。單憑人的肉眼能在同一時間把如此廣闊宏遠的世界盡收眼底,即使是小局部也全面,地圖才能一覽無余,這就決定了地圖能力的重要量。地圖運用,地理的空間性,地圖教學是地理教學最的策略論文範文,地理教學特殊性之所在。
2.綜合淺析能力。綜合淺析指對地理信息加工處理,揭示地理事象的本質特點和分布、進展規律的能力,是地理邏輯思維的思維形式。淺析是把較復雜的地理事物分解成該事物的個別要素、個別屬性、個別特點,淺析地理事物的形原因素常常採取思維形式。綜合是把地理事物的個別要素、個別屬性或個別特點在頭腦里整體,通常淺析地區的區域地理特點綜合的思維形式。,說思維能力是學科能力的核心,而對於地理學而言,綜合淺析能力是核心的核心。
3.推斷和評價能力。地理學科的前瞻性使得預測能力地理學科能力特有的內容。但對初中學生而言,是對地理現象判斷、評價和對某些地理原理的推理。現實世界中地理事物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是地質歷史時期)進展演變而來的,地理學中論述也還停留在推論的;加之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作用的復雜性,使地理事物的演變方向和人類對其影響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如太陽系的起源、地球板塊運動學說、全球變暖的理由等等。地理學的很的內容推斷地理事物的演變,預測未來進展方向,評價人類的對地理環境的可能影響。,推斷和評價能力初中地理學科能力內容。
4.空間想像能力。空間想像是認識地理事象、解決地理理由缺少的思維方式。地理想像是地理智力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地理學的探討在空間上與時間上極其廣闊,地理要素的構成異常復雜,地理事物和現象都親身過觀察到的,對於這些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想像能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地理空間想像能力。
二、初中地理學科能力的結構
綜合來看,地理能力是運用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淺析解決地理理由的能力,是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的綜合。它們之間形成聯系、作用和轉化的地理知能系統。,地理知識是地理智能系統的;地理技能是地理實踐的操作能力。地理能力與地理知識、地理技能聯系密切,不論是「智力」技能還是「操作」技能,在地理能力形成作用置疑的。但它並地理知識與地理技能的簡單相加,在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的中掌握它們的上形成與進展的。實際上,地理知識、地理技能的掌握,相應的地理能力也就開始形成與進展。
三、初中地理學科能力的培養對策
地理學科能力培養是系統工程,涉及地理課程、教材、教學方式、教學策略論文範文、教學對策、教學評估及測試系統等眾多
Ⅶ 地理能力主要有哪兩種劃分方法,分別包括哪些能力
(1)地理素養的構成要素(地理知識、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態度、地理情感等)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系。(2)地理素養是一個復合性概念,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任何一種尺度的劃分都會破壞地理素養的整體結構。但為了說明問題的方便,筆者依據地理素養的內容,把地理素養分為地理科學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和地理技術素養三個部分。實際上,這三個部分也是相互包含的。(3)地理科學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和地理技術素養三個部分也都或多或少地包含地理素養的構成要素。(4)地理素養構成要素論其重要性並不處於同一層面之中,它們在構築地理素養過程中的職能也不是完全等同的。
(一)地理科學素養
地理學是一門旨在解釋地區特徵以及人類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現、發展和分布情況的科學。[1]它不僅包括以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為核心的特有知識體系,也蘊涵有區域比較、區域綜合與分析、觀察、野外實踐等獨特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此外它還包含了地理學家在探索地球表層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因此,地理科學素養是公眾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具備了公眾科學素養的共性特徵,也融合了地理學科的個性特徵。筆者依據地理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未來社會的需求,把地理科學素養的構成劃分為地理科學知識、地理科學能力、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和地理科學意識五個組成部分
1.地理科學知識
地理科學知識是地理科學素養的基礎,是養成地理科學能力、地理科學方法和地理科學品質的載體。地理科學知識指以人地關系為核心的地理基礎知識,如地理術語、地理概念、地理現象、地理空間分布、地理過程、地理因果關系、地理特徵、地理規律、地理科學史等內容。總體來說,地理科學知識涵蓋了以下幾個問題的內容:「它在哪裡?它是什麼樣子的?它為什麼在那裡?它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它產生了什麼作用?怎樣使它有利於人類和自然環境?」
2.地理科學能力
地理科學能力是學生智力、能力與地理學科的有機結合,是地理科學素養的核心。地理科學能力既應該包括一般科學能力,也應該包括地理學科特有的科學能力。美國《國家地理標准》將地理能力目標確定為培養五項核心地理技能:(1)提出地理問題的技能;(2)收集地理問題的技能;(3)整理地理問題的技能;(4)分析地理問題的技能;(5)回答地理問題的技能。雖然這五項地理技能與地理學家的科學研究過程基本吻合,但應該說突出反映了一般科學能力,並沒有真正體現地理學科特色。盡管地理思維、想像、觀察等能力的培養要求已蘊涵在五項核心技能當中,但仍不利於突出地理科學能力的培養重點。我們試圖依據《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提到的地理學的幾個核心問題,[1]對應給出具有地理學科特色的相應能力:(1)空間定位能力;(2)區域差異的比較與概括能力;(3)空間相互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4)空間分布格局的覺察能力;(5)地理過程的簡單預測與合理想像能力。
3.地理科學方法
地理科學方法是人們在認識地理科學對象,以及作用於地理科學對象過程中所採用的方法、途徑和手段,地理科學思想方法是其核心。科學方法教育已經逐漸成為各國基礎教育的重要支撐。地理科學方法教育是學生學習地理科學知識的必要條件,也是學生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必然需要,更是地理科學素養養成的重要基礎。地理科學方法中包含了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如比較、分類、歸納、演繹、分析、綜合等,但在地理科學素養的養成中,更要側重培養具有地理學科特色的科學方法,如地理觀察、地理實地考察或野外調查、區域綜合分析、區位比較、地理實驗等方法。
4.地理科學品質
地理科學品質包括地理科學精神、地理科學態度以及對地理科學的興趣、情感和動機等。其中地理科學精神是地理科學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它對學生從事地理科學認識活動起著指導和制約的作用,力圖讓學生領悟與感受地理學家在科學探索和科學研究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品質和崇高精神。地理科學精神是指在地理科學研究和交流過程中逐漸地、自然地形成的約束科學家行為的價值規范或准則,即實事求是,崇尚理性,尊重實踐,不固守傳統,不迷信權威,勇於探索,勇於創新,敢於堅持真理,謙虛、謹慎,不怕困難和挫折,善於團結合作,樂於思想交流,遵守科學的職業道德等。歸納起來,地理科學精神包括地理科學研究中的理性精神、求實精神、合作精神、批判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地理科學態度是指個體對地理科學現象和本質作出的反應,它具有理智、情感和行為傾向三種成分。
5.地理科學意識
地理科學意識指社會群體或個人對地理科學的思想認識和覺悟程度。它包括正確的地理科學觀、地理科學技術觀以及正確理解和應用地理科學與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等內容。地理科學意識是正確認識地理科學價值、合理運用地理科學技術的關鍵,因此是地理科學素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地理科學素養的上述組成之間並不是孤立的、分離的,各種構成彼此互相滲透、互相作用、互相聯系,構成了地理科學素養的主體。其中地理科學知識和地理科學能力屬於智力因素,而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地理科學意識屬於非智力因素。地理科學知識是地理科學素養的基礎,也是地理科學能力發展、地理科學方法運用、地理科學品質養成的載體,地理科學知識的質和量決定著地理科學能力、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地理科學能力是地理科學素養的核心,也是溝通和聯系地理科學知識、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地理科學意識的橋梁和紐帶。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和地理科學意識是地理科學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能夠為地理科學知識的學習、地理科學技能的培養「解放思想」、導引方向。
(二)地理人文素養
地理人文素養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識和地理學科中的人文精神兩個部分。人文地理知識主要包括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經濟、旅遊、人地關系等相關內容。地理學科中的人文精神是指有關「人對自然的基本態度」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識、「尊重自然、人要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人口道德」意識、「資源道德」意識、「環境道德」意識、國家意識、地理美等內容。[3]
圖2 地理人文素養的構成
(三)地理技術素養
地理技術素養是指對地理技術的正確辨別、全面理解與綜合應用的能力,它包括地理技術知識、地理技術能力和地理技術觀點三個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地理技術素養的專業性很強,對於不同階段的學習者要求的廣度與深度應有所不同。
1.地理技術知識
地理技術知識是地理技術素養的基礎,也是養成地理技術能力和地理技術觀點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地理學在工程技術領域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拓寬地理學應用領域的同時,也給中學地理素養教育增添了新的內容。地理技術知識主要包括3S技術,即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水土流失、沙塵暴、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問題的防治技術;景觀生態設計;不同區域尺度多維要素的規劃技術;地震、火山、台風、洪澇、乾旱等災害的預測、防治技術;地理多媒體教學技術;等等。
2.地理技術能力
地理技術能力是地理技術素養的核心,是對地理技術知識的深化與應用。圖3地理技術素養的構成地理技術能力主要包括:(1)運用3S技術進行地理信息處理的能力;(2)運用區域規劃知識進行城鄉規劃、旅遊規劃的能力;(3)對水土流失、沙塵暴、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問題進行防治的能力;(4)對地震、火山、台風、洪澇、乾旱等災害進行預測與防治的能力;(5)利用地理多媒體技術製作地理課件的能力;(6)正確選擇並運用地理技術的能力。
圖3 地理技術素養的構成
3.地理技術觀點
地理技術觀點是地理技術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它主要包括:(1)知曉地理技術的正面和負面影響;(2)明晰地理技術與地理科學、社會的關系。
如果認為我回答的好記得給贊哦。
bewmmjotsy60484771662016-12-16 14:54:36
Ⅷ 地理部分雙向細目表能力要求怎麼寫
(1)制定「命題雙向細目表」:標准化考試是為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范圍內使用的考試,只有目的明確才能使考試有效、可靠,所以,標准化考試首先要確定考什麼,為什麼考,考什麼人。
這類問題要用「命題雙向細目表」的形式表現出來。
命題雙向細目表是一種考查目標(能力)和考查內容之間的列聯表。
一般地,表的縱向列出的各項是要考查的內容,橫向列出的各項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說是在認知行為上要達到的水平,在知識與能力共同確定的方格內是考題分數所佔的比例。
因此,這種命題雙向細目表具有三個要素:考查目標、考查內容以及考查目標與考查內容的比例。
表中所列的各種能力水平的依據,一般是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關於教學認知目標所分為的六個層次,即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
這六個層次是相互區別而又相互聯系的遞進的關系。
組織教育統計、測量專家和學科專家結合本學科的特點編制出雙向細目表。
雙向細目表是命題工作的依據,雙向細目表建立了考查標准,體現了考試的目的。
它的貢獻在於:保證了考題對要考查的內容有較寬的覆蓋面;
使考試有較好的內容效度。
命題雙向細目表不宜隨意更改,只能隨考試大綱的修定而修改。
(2)、制定試題(卷)的質量標准:衡量考試的質量通常有四個重要的指標:即考試的效度、信度、試題的難度和區分度。
①效度。
考試的效度是指通過一次考試能確實地測量到它所欲測量的東西的程度,可用考試的內容效度和效標關聯效度來表示。
標准化考試要求效標關聯效度在0.45以上,考試才算有效。
內容效度沒有確切的數據指標,它是由測驗編制者、使用者運用分析判斷得出的結論。
一般認為,內容效度應達到80%左右。
②信度。
考試的信度是指考試結果的可靠性程度,可用等值系數、穩定系數和內在一致性系數(分半系數)來表示。
標准化考試的信度系數要求在0.90以上,最低不小於0.80。
美國有些標准化考試的信度系數要求在0.96以上。
③難度。
試題的難度即試題的難易程度,可用通過率來表示。
各個試題的難度以適中為宜。
試題太難或太易都不會有好的區分度,其信度也會降低。
國外許多研究者以及國的試驗結果證明,只有難度中等的試題才是較好的。
除去個別的例外。
④區分度。
試題的區分度是指試題對不同被試者鑒別其能力的程度,可用題目得分與總分間的積差相關系數作為區分度指標(對選擇題),可用高低分組各佔27%的被試者的通過率之差來表示(不限題型)。
如何編制雙向細目表。
(1)按知識要點進行縱向設計。
這個過程包括:①列要點。
先要認真分析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識點找出來。
然後列出其中重點,通常是把新授的、經過一定訓練的內容,作為測驗重點。
②定比例,即確定每一類要點應占的分數比例。
上表側重於書面考試。
其實按照課程標准,語文考試應該從拼音、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進行試卷編制的縱向設計,按不同學段確定這五個方面分數比例。
(2)按能力水平進行橫向設計。
按能力水平進行橫向設計這個過程包括:①將能力要求從左到右逐步列出,這張表列出了五項:識記-理解-運用-分析-綜合也有人根據學科教學的特點,簡化為三項:識記-理解-運用積累-理解-運用②參照本次評價目標分配分數。
低年級識記分數比例應高一些,隨著年級升高,運用分比例逐步提高,識記分數比例逐步降低。
(3)將雙向設計合計總分,根據各知識點的內容進行調整。
同時,還要學會關於客觀性試題和論文式試題的科學命題。
要掌握多種評分方法,並學會對考試結果進行難度分析和區分度分析。
命題雙向細目表的編制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學的實驗基礎、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是現代科學和技術的基礎,它在學生的智能結構發展中將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如何建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物理學科考試體系,如何大面積進行物理實驗操作考試,是擺在面前的一個新問題。
在考試改革中,大膽應用現代教育改革思想成果和技術成果,力圖把素質教育的目標科學地納入各類考試中,從而促進了物理實驗的教學改革,大面積地提高了物理教學質量,加速了素質教育目標的圓滿實現,逐步形成了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物理實驗操作考試新模式。
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應建立在掌握實驗的基本理論、實驗方法和操作技能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在進行物理實驗操作考試時,首先就要確定考查目標,考查目標既要參照教學大綱中對學生要求具備的實驗能力,又要遵循考察目標的可測性、層次性、有序性等原則。
在已經確定物理實驗教學目的的基礎上,在攝制實驗操作考試錄象片之前,必須撰寫一個能夠體現測試目標的文字稿本。
為了克服命題上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增強命題的客觀性和規范性,使考試趨於科學化,撰寫文字稿本前,編制一個科學的命題雙向細目表尤為重要。
一、命題雙向細目表的結構所謂命題雙向細目表實際上是一個命題計劃表,它能體現考查目標和考查內容這兩個方向上涉及的各個項目及所佔權重比例。
(見下表)物理實驗操作錄像考試雙向細目表:操作認知 觀察能力 動手能力 推理能力 設計能力 數據處理能力 合計儀器識別2 2儀器使用2 2儀器選擇1 1 2儀器組裝1 1 2實驗步驟2 2數據讀取2 2故障排除1 1 1 3數據處理3 3誤差分析2 2合計2 3 4 5 3 3 20從表中可知,命題雙向細目表由3個要素組成:1.考查目標,亦稱考查能力層次它體現了物理實驗操作考試對學生應具備的具體能力的要求;
2.考查內容,亦稱考查知識塊。
它體現了物理實驗操作考試涉及的基本內涵及綱要。
3.考查目標與考查內容所佔的比例,亦稱權重。
它反映了物理實驗操作考試目標與內容之間的相對重要性,體現了考試的側重點與傾向性。
按科學程序制定出來的命題雙向細目表,可以較好地回答該門考試在能力上「考什麼」和在內容上「考什麼」的問題,而且具體地規定了各項考查的比例。
因此,按命題雙向細目表來命題,可比較客觀地反映考試所要考的東西,是命題規范性的具體體現。
Ⅸ 地理學科關鍵能力有哪些
地理信息的分類: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圖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對獨立的文字資料、圖和表的引文或說明、題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文字信息不只是給出解題基礎材料,還包涵了考查的意圖、內容和方法;圖像信息指各種類型圖像所提供的信息:如光照圖、等值線圖、地理坐標統計圖、地理結構統計圖、區域圖、原理示意圖、聯系圖等各種圖形所承載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理圖形語言的解讀和應用能力向來是地理學科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近幾年由於命題的越來越成熟,出現在地圖上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有效的;表格信息是指數字資料信息及數字資料的屬性、類別和單位等信息。如,最高數值或最低數值,大小的變化規律,相互之間數據的比較等。從表格中發現問題,用表格外的知識解決問題。
2、答題中常見的問題:信息獲取不全面、信息提取中解讀錯誤、不能用題中信息正確描述和深入分析問題。
3、獲取信息的途徑:
①從文字背景材料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②從試題的設問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③從地理圖形的表述語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④從地理圖形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⑤從地圖和表格的組合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⑥從試卷答案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用自己的知識儲備來獲取有效信息,並注重信息之間的因果聯系,加強能力專項訓練,養成良好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審題習慣。分析圖像信息時,要判讀圖像名稱和看清圖例標識,還要按設問的要求進行分析。獲取信息的過程也就是審題的過程,要注意審文字(全面提取信息,緊扣關鍵詞)、審圖像(看圖名、讀圖例、辨坐標、明方向、定區位、析要素)、審表格(看錶名、讀表頭、析數據、理聯系)、審分值(明確答案的要點)。對於考生來講,要形成這樣一種審題習慣:
A.我看到了什麼?
B.我標記的重點是什麼?
C.我想到與什麼知識聯系?
D.我准備從哪幾個角度回答?
E.回答的邏輯順序是什麼?
二、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1、如何提高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①注重知識的儲備和整理。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並掌握地理原理和規律來分析問題。包括地理知識和其他學科的知識,比如物理、生物。2015年全國卷1就考查了青藏鐵路熱棒的問題,2014年選擇題中有一道考查了生物方面的知識,整體並沒有超綱,考查的就是學生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