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討論城市地理學研究對象的特徵

討論城市地理學研究對象的特徵

發布時間: 2021-03-08 06:00:17

㈠ 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城市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就是城市這一復雜的動態大系統。

1、城市形成發展條件研究

2、區域的城市空間組織研究

3、城市內部空間組織研究

4、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

5、新方法、新技術應用和新領域的研究

㈡ 城市地理學和城市社會地理學的區別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規模,並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種特殊形態。
城市是一種復雜的動態現象,它的興起和發展受自然、經濟、社會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不同的人口分布和遷移特點,都對城市的發展速度、性質、規模、空間組織等產生影響。
城市是一種區域現象。它在地球表面占據著一部分土地,雖然面積不大,但它作為人類活動的中心,同周圍廣大區域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具有控制、調整和服務等機能。
城市本身是一個「面」,它的內部有各種構成要素的演變和組合問題。但從區域角度來看,城市也是一個「點」。幾乎每個城市都是一個地區的經濟、政治或文化的中心,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影響區域(腹地或集散區)。由於城市規模不同,影響范圍有大有小,各城市影響區之間也可能有疊加或交錯,但每個城市都在其影響區域內起著焦點或核心作用。
由此可見,城市不僅具有區域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而且屬於歷史范疇。一方面,人們都把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代表,時代經濟、社會、科學、文化的淵藪和焦點。另一方面,城市也集中了整個社會生活、整個時代所具有的各種矛盾。所以,城市也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的大系統。這個系統包含的內容很廣,不僅包括生產、消費、流通等空間現象,也包羅造成空間現象的非空間過程。為了揭示城市系統的空間現象,必須深入研究形成這種空間現象的社會、文化和思想意識形態等非空間因素。
城市地理學所要研究的對象就是這樣一種城市。城市地理學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環境下,城市形成發展、組合分布和空間結構變化規律的科學,既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學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般來講,城市地理學最重要的任務是揭示和預測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性。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的規律,屬於認識世界的任務;科學預測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的變化規律,屬於改造世界的任務。
就我國來說,當前正處於新舊體制交替時期,四化建設向我國城市地理學提出了許多重大的實踐問題。比如,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城鎮化水平的調控,區域城鎮體系的形成,農業勞動力轉移,城市職能的更替和空間重組等問題。我國城市地理學的迫切任務,就是從我國國情出發,解決社會經濟建設中不斷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為領導部門決策提供依據,以充分發揮城市的中心作用。
為了完成這一任務,城市地理學必須在總結我國的實踐經驗基礎上,借鑒西方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加快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建設。西方城市地理學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是無數地理學家和其他社會科學家智慧的結晶,其中有不少帶普遍性的理論和方法,經過了外國社會實踐檢驗,對於我國來說,雖然只是間接的,但只要注意到國情,取其精華,洋為中用,仍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方法。
無疑,任何理論的產生總不能超越其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許多學說表面看來那麼抽象晦澀,遠離現實,但是,只要從它們的主導思想傾向和基本原理進行深入分析,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它們的產生和發展的根源,都有著理論的客觀性。但是,所謂理論的客觀性只是相對的,總是有時代的局限性,受發明者和倡導者的立場觀點所制約,其中摻雜著不少主觀成分。作為社會科學的城市地理學也毫不例外,其本身的發展無不打上時代、文化背景及社會性質的烙印。因此,我們在學習外國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絕不能不顧國情,生搬硬套。
我們知道,西方理論本身在西方的國度里也不是完美無缺的,而是在發展之中。同時,西方理論,尤其是通過歸納法而得到的理論,其歸納范圍僅僅局限於過去一段時間的西方社會經驗,即使是今日的西方社會也不一定適用,更何況是不同時期的非西方社會!例如,城市化與經濟發展,在西方18、19世紀的時空條件下,城市化確實促進了工業化。可是今天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城市化,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工業化。
現代城市地理學的主要理論和模式,其歸納范圍主要是西方城市,特別是歐美的城市,這是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城市化地區和大城市主要集中於歐美地區。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三世界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可以預料,到2000年,世界上大部分城市人口,大部分大城市將出現在第三世界,而歐美地區的城市和城市人口在世界上所佔比例將愈來愈小,其代表性也將有所降低。未來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若循歸納法研究,忽略第三世界的城市,若循演繹法研究,沒有經過世界上各地區,特別是第三世界城市的檢驗,那麼,這種理論和研究方法便不可能有充分的代表性,必然缺乏現實意義。
我國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有著可以發展高水平的城市地理學的土壤。然而,可惜的是,我們缺少理論的概括,科學的推論,模式的建立。我們知道,一種理論,一個研究模式的創立、發展和運用是無數學者、實踐者共同努力的結果。
因此,我們應該不斷總結我國城市發展的過程,並對西方理論加以驗證,在吸收西方有益理論的基礎上,探討和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地理學的理論體系。
當然,城市地理學的發展離不了教學和研究的專業人才。從教學、研究來看,都需要不同層次的城市地理學專業人才。教學上,既需要高校的城市地理學教學人員,也需要中等教育的教學人員;研究上,既要一定數量的有較深造詣的專門研究人才,更需要大批能從事基本問題研究的普通研究人員。所以,專業人才培養是促使城市地理學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這門學科的任務之一。
在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不論專業人才的培養,還是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都需要廣泛普及城市地理教育。通過對城市地理知識的學習,不僅可以使廣大公民,特別是青年了解當今城市地理學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以及它的重要地位與作用,而且可以結合個人的工作實際,更好地正確解決和處理城市活動與資源開發的相互關系,進而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㈢ 談談對城市地理學對象的理解

談談對城市地理學對象的理解,其實對於我來說,處對象不要說是什麼地理學院那這這那的?只要兩個人感情好就可以唄

㈣ 地理學研究的對象是什麼

地理學就是研究人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版開發和保護地球權表面的自然資源,協調自然與人類的關系。
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研究課題,曾被稱為科學之母。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區域和國家進行描述。傳統上,地理學在描述不同地區及居民間的情形時,就和歷史學密切聯系(如希羅多德);在確定地球的大小和地區的位置時,就和天文學及哲學有聯系(如厄拉多塞〔Eratosthenes〕和托勒密)。德國博物學者及地理學家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

㈤ 城市地理學的第一版介紹


第一版圖書簡介
城市在迅猛發展中所表現出來的這些兩面性,吸引了各個學科和各種觀點學者的注意,他們希望在這個紛繁復雜的領域中,發現和總結城市發展的規律性,提高規劃、建設和管理城市的自覺性。社會的現實需要給一系列以城市為對象的學科提供了蓬勃發展的無限動力。
城市地理學是城市科學大家庭中毫不遜色的一員。地理學家以其空間地域性、系統綜合性的獨特視角和以人為中心的人地關系的觀念來研究城市,而區別於其它城市學科。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城市地理學獲得長足進展,對城市研究作出了貢獻,並在學科的相互融合和滲透中,從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吸收了必要的營養,又採用了數量方法、計算機、遙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手段,成為地理學中最活躍的人文地理分支之一。奉獻給讀者的這本書,在內容安排上是這樣考慮的。
第一章介紹城市地理學的發展概況;
第二章介紹和討論城市地域概念和統計口徑,這是對城市進行地理學研究的必要准備和重要基礎;
第三章介紹和討論城鎮化趨勢,它是現代城市發展的背景,構成城市地理宏觀研究的基本內容;
第四、五章分別從外部條件和內部機制兩個側面討論城市形成和發展的基本原理。外部條件側重於城市地理位置的分析,內部機制側重於城市經濟基礎理論的討論;
第六、七、八章分別就城市體系的三大支柱,即城市職能結構、等級規模結構和空間網路結構進行比較深入的分析;
第九章以前面各章理論和方法的綜合應用為結尾,討論城鎮體系規劃。各章之間既有獨立性,又有明顯的銜接關系。
每一章內容的安排以國外國內並重,理論、方法和應用兼容為原則,力求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西方城市地理學的一般理論,在前面提到的兩本書中有大量的介紹。本書將增加對有些理論的討論和評價,目的是便於讀者在吸收這些理論時,不至於生搬硬套,可以有比較、有選擇,在這個基礎上才談得上有創新。
筆者認為理論研究的生命力在於能指導實踐,解決問題,因此本書在力求講清楚有關概念和理論的同時,重視有關方法的介紹和探討,並提供一些應用適當方法去研究中國問題的實例。筆者也一直希望,城市地理研究應該能為國家制訂正確的城市和區域發展的方針政策出謀獻策,在一些章節筆者也冒昧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不管它正確與否,能否被接受,但它作為一家之說,代表了筆者的思想。
第一版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城市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和內容
第二節 城市地理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第三節 西方城市地理學的發展簡史
第四節 中國城市地理學的發展
第二章 城鄉劃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節 城市概念及標准
第二節 城鄉界線的劃分和大都市帶的出現
第三節 中國市、鎮建制標准和統計口徑
第三章 城市的產生和發展
第一節 城市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第二節 城市產生與發展的區域基礎
第三節 城市地理位置與城市的產生和發展
第四節 不同類型城市的形成和發展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一節 城市化定義
第二節 城市化的機制
第三節 城市化的類型和測度
第四節 城市化的近域推進
第五章 城市化的歷史進程
第一節 世界城市的發展史
第二節 當代世界的城市化
第三節 中國城市發展史
第四節 當代中國城市化的特徵
第五節 中國城市化水平的預測
第六章 城市職能分類
第一節 城市經濟活動類型劃分與城市發展
第二節 城市職能分類方法
第三節 中國城市職能分類
第七章 城市規模分布
第一節 城市規模分布理論
第二節 對城市規模分布的解釋
第三節 中國的城市規模分布
第四節 城市規模發展政策的討論
第八章 城市空間分布體系
第一節 空間相互作用和空間擴散
第二節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論
第三節 廖士景觀
第四節 對中心地學說的發展、驗證及評價
第五節 核心與邊緣理論
第六節 中國城市空間分布
第九章 區域城鎮體系規劃
第一節 城鎮體系規劃的提出
第二節 區域城鎮體系規劃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城鎮體系規劃流程和工作方法
第十章 城市土地利用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城市土地利用
第二節 城市土地利用結構
第三節 中心商務區
第十一章 城市市場空間、社會空間和感應空間
第一節 城市內部市場空間結構
第二節 城市社會空間
第三節 城市感應空間分析
第十二章 城市問題
第一節 城市環境問題
第二節 城市交通問題
第三節 城市住宅問題
第四節 城市社會問題

㈥ 西方城市地理學發展階段各自有哪些特徵

一、1920年以前
工業革命、城市發展----聚落地理學----城市區位、城市內部形態 城市地理學成為專專門學科之前屬的階段,從 人地關系的角度去研究聚落
二、1920-1950年
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區、中心商業區、工業區----土地利用模式 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級體系 初步奠定研究重點階段,從社會學科角度來研究城市。
三、1950-1970年
1、 「數量革命」 -克里斯塔勒2、城市系統與城市空間分析 空間學派興起和城市地理學獨立階段,從社會學科角度來研究城市。
四、1970以來年
人文學派、行為學派、激進學派的產生和城市地理學的多元化發展階段。

㈦ 關於城市地理學的所有理論

http://ke..com/view/100968.htm

㈧ 城市地理學的介紹

《城來市地理學1》是面自向21世紀課程教材《城市地理學》的再版。全書共分為13章,首先介紹了城市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和內容及其與相關學科的關系,回顧了學科的發展簡史,並探討了城鄉劃分和城市地域的概念,追溯了城市的產生與發展。然後分別以城市化為中心,闡述了城市化原理和城市化的歷史進程等內容;以城市體系為中心,闡述了城市職能分類、城市規模分布、城市空間分布體系、區域城鎮體系等內容;以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為中心,闡述了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內部地域結構、城市市場空間、社會空間和感應空間等內容,最後對城市問題作了介紹。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