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的地理學科課程建設
Ⅰ 你認為新課程理念下一節好的地理新授課應具備哪些要素
我覺得應該把視頻納入到教學當中
Ⅱ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中怎樣構建高效課堂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師生雙邊活動的主要場所,學生在校時間的80%都是在學科課堂教學中度過的,因此,它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主陣地。
如何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密切師生關系,共建和諧課堂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得好:「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感情是教學的催化劑,我們老師要注重用各種方式與學生聯絡感情。
我認為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初中地理對於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是一門比較難的課程,它要求學它的人有敏捷的空間想像能力和嚴密的邏輯分析、表達能力。在地理課上,要耐心的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而這兩種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的,所以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對其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指導、講解。學生如果一時犯錯,不要激動,給予其犯錯的機會,然後在教師的幫助下慢慢改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學習地理當中慢慢成長。
隨著社會民主進程的加快,學生對平等的渴望遠遠甚於其它群體或組織,老師要從學生的角度理解學生,關愛學生,尊重學生、賞識學生,做學生可以信賴的朋友。作為學生,理解老師,尊重老師,要
虛心的學,取老師之長補己之短。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都處在一種融洽和諧的氣氛中,相信這樣的課堂應該是高效率的。
二、協調學生關系,發展和諧課堂
人們常說: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而在很多外國人的眼中,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一群中國人就是一條蟲。這說明什麼,說明中國人單打獨斗能力很強,而合作互助能力欠缺,這與我們過去課堂中過於強調獨立思考有關。新的課堂教學理念要求學生間的關系應體現:平等、互助、合作、競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這就要求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重點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在地理課堂上,我們總能發現部分優生是教師的「寵兒」,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反應靈敏,是教師「導演」下的學習的「主角」,而大部分學生則是學習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課上,天賦高的學生往往比天賦低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表現機會。假如這種「不和諧」充斥著我們的課堂,將影響大部分學生的全面、自主發展。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能讓同學積極地互助學習,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使所有學生在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像創造,既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
三、興趣貫課堂,讓學生感到有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那麼活動效率就較高,而且不易產生疲勞或負擔過重的感覺。興趣貫課堂是課堂上教師自始自終憑借課堂動態生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踐活動等有意義的信息或技能,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怎麼做呢?
(1)靈活的運用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富有啟發性,教師要千方百計創造情境,創造機會,引發學生求知慾,喚醒學生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以地理課為例,課的預習階段:可用疑問啟思、練習啟疑等方式激趣,使「課伊始,趣味生」;課的展示階段:可用任務分配、討論交流、親身示範、比較對照、舉一反三等方式激趣,使「課正行,趣正濃」;課的反饋階段:可用向他挑戰、質疑問難、討論延伸、系統提高等方式激趣,使「課已盡,趣猶存」。教師呈現信息技能有意義,學生對上課富有親切感,怎能不激起內心的漣漪,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呢?
(2)多樣的教學手段。
地理課程有其特殊性,一堂課大部分時間是在讀圖,我也經常和同學們說:「學會了看圖,你就學會了地理。」抽象的地圖,對於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猶如一道鴻溝,而長時間的讀圖,也會產生審圖疲勞。因此,必須創設條件,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運用多樣化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學生上台表演地球的公轉、自轉;用橡皮泥或泥土製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形態示意圖;動手繪制七大洲的輪廓圖並剪下自己動手拼圖;充當天氣預報員,預報天氣;通過辯論,了解人口增長過快或出現負增長帶來的利與弊,從而認識看待事物需看到它的兩面性,這些都遠比讓學生對著那一張張呆板的平面圖來得形象、生動、有趣。
(3)幽默的教學表達
幽默是一種智慧,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並給人以啟迪,其主要表現在老師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動人心弦。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適時地對教材進行再加工,使教學過程更生動、活潑和有效。有時面對學生的差錯,也不必聲色俱厲,幽默地糾錯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
比如,在「地圖上的方向」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我發現學生總是把「東、西」說成「右、左」,把「南、北」說成「下、上」。有一次當學生說:「北京在益陽的上面,廣州在益陽的下面」時,我突然走出教室,然後回來跟同學們說:「老師剛才出去看了一下,發現我們這跟其他地方一樣,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全班鬨堂大笑。當下次再有學生說上面和下面時,全班竟然一起說: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這樣一來二去,終於使學生領悟到:上下左右與東西南北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4)學生的主動參與
現在的地理課堂應全方位交給學生。預習時,學生或閱讀,或沉思,或討論,或請教,找重點、析難點;展示時,學生或陳述,或補充,或歸納,或表演,即分工,又合作;反饋時,學生或提問,或反思,或挑戰,或總結,成系統,共提高。學生參與了,被肯定了,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空前高漲,大膽質疑、自主探究,孩子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學習也變得異常的快樂和輕松。
實驗研究表明,課堂教學在高興、愉快的情緒中進行,學生當堂的學習效果比一般情緒下的學習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地理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就必須使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地理課程這三個因素協調相處,使之和諧。和諧,既是一種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又是一個動態的優化過程,更是我們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最終目標和最高境界。
Ⅲ 對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改革的幾點認識
自己有幸在2012年參加了《義務教育骨幹教師初中地理國培計劃》(2011)的遠程培訓。通內過學習專家對初容中地理新課標要求及變化的解讀,以及學習專家對初中地理教育改革的建議的視頻,和在新課改環境下改進初中地理教學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的再認識,使自己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對現行初中地理教育的認識水平和理論水平。這次培訓使廣大教師對如何參與初中地理教學改革,如何適應將來地理教學工作的要求,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下面結合新課標的要求,談談對初中地理教學改革的幾點認識。
Ⅳ 新課標理念下如何優化地理課堂教學
一、 地理教學設計要有創新性
地理教材內容豐富多樣,這就要求教師要鑽研新課程標准,既要熟悉新教材的內容、體系、特點和優勢,靈活運用教材,又要熟悉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地設計,使地理教學設計具有創新意識,能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設計的好壞,關鍵是看能否調動學生的興趣,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猶如寫劇本,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樣才能刺激學生大腦皮層興奮,智力活動活躍,讓學生感到不積極動腦就跟不上節奏,催促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學習,能使學生越學越有勁。如講述「南美巨人——巴西」時,筆者就運用巴西的國旗為主線進行教學設計:1)、從國旗上白色拱帶引出巴西的地理位置。2)、指導學生根據巴西國旗中的白色拱帶中的葡萄牙文「秩序與進步」,說說巴西的白色人種主要來自於哪個洲?並由此介紹巴西「人種大熔爐」形成的歷史背景,進而引出巴西的人口的內容。3)、根據國旗黃色代表的含義,黃色代表豐富的礦產資源,並由此引出巴西是怎樣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發展經濟的教學。巴西由一個單一經濟的「咖啡王國」,發展成為一個農業生產多樣化、輕重工業都很發達的國家,是南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4)、根據巴西國旗上綠色代表森林,並由此引出熱帶雨林的教學。這樣教學設計,使學生很感興趣,他們沒想到一個國家的國旗能反映這么多的地理知識,而且以國旗為主線能把有關的學習內容串聯起來,整節課教學效果很好。又如講述「澳大利亞」時,運用「問題式」教學設計:1)、澳大利亞為什麼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2)、澳大利亞為什麼被稱為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3)、澳大利亞為什麼被稱為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又如學習區域地理《新疆》可以運用歌曲《新疆是個好地方》進行設計等等。地理教學設計要有創新性,要因「材」設計,因「人」設計教學內容。
二、地理教學設計要有開放性
新課標提出「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的理念,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跳出學科看教學,跳出教材用教材。首先,在設計中注重教材自身資源的開放性使用,對「教什麼」和「如何教」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師要以教材設計者和組織者的積極姿態選擇、開發和重組教學內容,
研究教的內容和創造教的方法, 創新課程呈現和學生學習活動方式, 將學生從教材中解放出來。例如關於六年級地理《地圖的語言》的學習,可為學生設計如下教學內容:
①熟悉校園,為畫學校平面圖做准備; ②回到教室, 畫學校的平面圖;
③討論、匯集在平面圖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④引導學生合作解決出現的問題;⑤研討平面圖製作的基本技能(
例如怎樣測兩點間的距離,如何確定比例尺、方向和如何注圖例和標記等) ; ⑥學生交流製作平面圖的經驗和收獲。這樣處理教材, 開放、靈活,
改變了按教科書講知識點的做法, 大大提高了學習質量, 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其次,在設計中注重地理與其他學科間相互滲透渠道開放。在教學設計中努力探索地理與其他不同學科(如語文、歷史、政治、科學等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交叉與綜合,將地理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有機結合,如在設計地球的自轉、公轉運動內容時,可結合講解波蘭科學家哥白尼發現地球的自轉、公轉運動並提出太陽系學說;義大利科學家布魯諾把哥白尼學說更推進一步,認為大自然是無限的等知識,豐富講課的內容,營造良好的地理課堂氣氛,引發學生對地理課的興趣,促進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因此,在設計中注重地理與其他學科間相互滲透渠道開放,就能因地制宜地設計與其他課程相配合的「跨領域學習」的內容,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在設計中注重現實生活中學習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師要善於和敢於對現有教材適度拓寬、加深,把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時政問題;把現代最新科技成果和創造發明充實和滲透到教學內容之中。如在六年級地理《地圖》一節的教學中,可適當向學生介紹電子地圖、遙感圖像和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讓學生知道這些技術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應用,如市場上出售的電子地圖光碟;火車站、飛機場、大型購物中心等公共場所所設立的電子查詢系統;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中出現的衛星雲圖等等。最大限度地拓展地理學習內容,突破教材的極限,彌補教材缺陷,使課堂教學富於時代氣息和現代氣息。
三、教學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
從生活走向地理,從地理走向社會」, 「
讓學生獲得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它體現了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並認識地理規律,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源於生活,對生活有用。當然,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進行教學,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有趣的教學資源,學生感受到地理有用而有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該敏感地捕捉學生生活實際與經驗中有教育價值的地理問題或現象,創設生活情境,將抽象的地理知識生活化,將具體的生活經驗地理化。例如,
在學習「中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時,教師可以設計為綜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組活動等教學方式。首先把「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作為一個專題,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查閱資料, 之後, 學生自由選擇扮演「北方人」或「南方人」, 按照「生活在北方好還是南方好」的辯論題,
展開辯論。通過辯論,使學生在活動中學到了南方和北方在自然、人文、經濟等方面有顯著差別的知識,體會到地理與社會生活的關系,體會到地理的真正價值,這樣才是教會了學生終身有用的地理。
四、教學設計要做到結構和內容的自主生成
教學結構是指教學的程序。教學設計是教師課前對課堂教學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設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長和建構,是師生在教學情境的交互作用及師生對話互動中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是一種意義構建的過程,是師生的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多元性,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它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願望生成和合作發展。因此,首先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根據學情和教材安排特點來靈活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及安排順序可作一定的取捨和調整,以滿足學生的自主探究、願望生成和合作發展。其次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把教學內容定得太窄、太死,要把握設計與生成的內在關系,從生成與建構的實際需要出發,在教學設計時,突出生成性教學策略,運用有彈性的預設,只設計活動方案,如創設誘人思考的問題情境;運用角色扮演教學方法;組織辯論賽等,為課堂上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給學生留有自主建構的空間和時間,為課堂生成提供平台。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應把自己定位在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而非教學內容的安排者和發現者,要把自己的智慧融進富有創造性的設計當中。
總之,有效的地理教學設計不但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地理認識能力,建構地理知識,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優化地理學習方式,使學生獲得發展。而且可以促進地理教師的科研能力,專業水平和教學理論水平,改進地理課堂教學。使地理新課程在實施中達到學生、教師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面。
Ⅳ 淺談新課程下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高效課堂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師生雙邊活動的主要場所,學生在校時間的%都是在學科課堂教學中度過的,因此,它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主陣地。
如何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密切師生關系,共建和諧課堂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得好:「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感情是教學的催化劑,我們老師要注重用各種方式與學生聯絡感情。
我認為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初中地理對於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是一門比較難的課程,它要求學它的人有敏捷的空間想像能力和嚴密的邏輯分析、表達能力。在地理課上,要耐心的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而這兩種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的,所以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對其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指導、講解。學生如果一時犯錯,不要激動,給予其犯錯的機會,然後在教師的幫助下慢慢改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學習地理當中慢慢成長。
隨著社會民主進程的加快,學生對平等的渴望遠遠甚於其它群體或組織,老師要從學生的角度理解學生,關愛學生,尊重學生、賞識學生,做學生可以信賴的朋友。作為學生,理解老師,尊重老師,要
虛心的學,取老師之長補己之短。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都處在一種融洽和諧的氣氛中,相信這樣的課堂應該是高效率的。
二、協調學生關系,發展和諧課堂
人們常說: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而在很多外國人的眼中,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一群中國人就是一條蟲。這說明什麼,說明中國人單打獨斗能力很強,而合作互助能力欠缺,這與我們過去課堂中過於強調獨立思考有關。新的課堂教學理念要求學生間的關系應體現:平等、互助、合作、競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這就要求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重點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在地理課堂上,我們總能發現部分優生是教師的「寵兒」,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反應靈敏,是教師「導演」下的學習的「主角」,而大部分學生則是學習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課上,天賦高的學生往往比天賦低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表現機會。假如這種「不和諧」充斥著我們的課堂,將影響大部分學生的全面、自主發展。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能讓同學積極地互助學習,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使所有學生在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像創造,既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
三、興趣貫課堂,讓學生感到有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那麼活動效率就較高,而且不易產生疲勞或負擔過重的感覺。興趣貫課堂是課堂上教師自始自終憑借課堂動態生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踐活動等有意義的信息或技能,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怎麼做呢?
(1)靈活的運用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富有啟發性,教師要千方百計創造情境,創造機會,引發學生求知慾,喚醒學生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以地理課為例,課的預習階段:可用疑問啟思、練習啟疑等方式激趣,使「課伊始,趣味生」;課的展示階段:可用任務分配、討論交流、親身示範、比較對照、舉一反三等方式激趣,使「課正行,趣正濃」;課的反饋階段:可用向他挑戰、質疑問難、討論延伸、系統提高等方式激趣,使「課已盡,趣猶存」。教師呈現信息技能有意義,學生對上課富有親切感,怎能不激起內心的漣漪,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呢?
(2)多樣的教學手段。
地理課程有其特殊性,一堂課大部分時間是在讀圖,我也經常和同學們說:「學會了看圖,你就學會了地理。」抽象的地圖,對於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猶如一道鴻溝,而長時間的讀圖,也會產生審圖疲勞。因此,必須創設條件,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運用多樣化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學生上台表演地球的公轉、自轉;用橡皮泥或泥土製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形態示意圖;動手繪制七大洲的輪廓圖並剪下自己動手拼圖;充當天氣預報員,預報天氣;通過辯論,了解人口增長過快或出現負增長帶來的利與弊,從而認識看待事物需看到它的兩面性,這些都遠比讓學生對著那一張張呆板的平面圖來得形象、生動、有趣。
(3)幽默的教學表達
幽默是一種智慧,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並給人以啟迪,其主要表現在老師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動人心弦。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適時地對教材進行再加工,使教學過程更生動、活潑和有效。有時面對學生的差錯,也不必聲色俱厲,幽默地糾錯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
比如,在「地圖上的方向」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我發現學生總是把「東、西」說成「右、左
Ⅵ 解釋地理新課程改革的背景與意義
本人去年暑假參加了省新課程骨幹培訓,而這次網路培訓,又聆聽了幾位專家的講座,感觸頗多,為我今後的教學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通過這次學習,收獲很大,下面談談切身體會。
一、對於地理課程標准應本著以下基本理念:
第一條基本理念是「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第二條基本理念是「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以上兩條理念是根據高中地理課程的性質和功能定位的要求衍生而來的,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高中地理課程謀求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的和諧統一」,它也是高中地理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
從兼顧社會、學科和學生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出發,謀求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的互相統一和滲透整合,並力圖將這一課程的基本理念貫穿於整個高中地理課程的框架設計、目標制訂、內容選擇、標准擬定、活動安排以及課堂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評價體系構建之中,是高中地理課程最核心的理念。而這一核心理念的重心又落在了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上。
《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指出:「幾乎所有學科——經濟學、政治學、法律、技術或其他學科,都受到國際性和環境方面的影響。因此學習這些學科的學生必須具備地理素養。」地理素養是一個人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地理知識與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識、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機綜合體與反映。地理素養既內化為隱性的素質,又外顯為具體的行為。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提到的「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其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地理知識與技能——便於學生溝通橫向學科領域,促進相鄰學科的學習,是學生正在構建的現代科學文化基礎知識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為學生深入學習地理和其他學科奠定了基礎;同時,這些知識技能不僅關繫到學生平時的衣食住行和休閑娛樂而且關繫到日後從事社會建設的能力和效率。
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學習能力、地理實踐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學習能力是學生不斷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鑰匙」,並且只有當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地理了,他們才會把地理學習看作是一種精神享受與終身發展的需要。地理實踐能力、生存能力的培養,則是初中階段「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延續。
地理意識——包括空間意識、環境意識、全球意識等。地理意識是在地理認知達到一定境界後的自然感悟與意念流露。判斷空間方位,確定事物之間的空間聯系及結構,是一個現代人必備的基本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質組成之一。環境意識和全球意識則是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核心理念。
地理情感——是地理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持地理思維活動、影響地理判斷能力、支配地理活動的精神支柱,它表現在學習興趣、文化情操、審美情趣等方面。
因此,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和諧統一的高中地理課程是這次地理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其中,「宇宙與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旅遊地理」、「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等7門選修模塊的開設以及採用學分制的管理形式,可以說是高中地理課程改革邁出的重要的一步。
二、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探究,注重過程與結果評價的結合。
高中地理課程的第三條基本理念是「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重視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僅是地理課程而且是這次新一輪課程總體改革的重要理念。在各種學習方式中,尤其要注重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可以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第二、實踐體驗階段;
第三、表達和交流階段。
以往的地理課程,無論是教學大綱、教科書還是教學過程往往都是以「教」為核心或者說相對忽視學生的「學」。教學大綱是「教」的綱目,教科書是「教」的素材,教學過程是「教」的方法,課堂教學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理念不利於知識技能的形成,不利於創造思維的培養,不利於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樹立,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質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此次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當然,新課程也並不排斥接受性學習,而是倡導多種學習方式合理結合。
探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分為兩種: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類。課題研究以認識客觀世界和人自身的某一問題為主要目的,具體包括地理社會調查、地理科學實驗和地理文獻研究等。項目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如繪制一張模擬地鐵線路規劃圖、模擬規劃一個居住小區的商業網點等。地理學習的自主性應注意體現:選題的自主性,課題組成員組合的自由性,指導教師的可選擇性,學習過程的自覺性,時空的不固定性等等。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地理問題的探索學習,有利於創設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探索學習課題研究之成敗,也往往取決於小組成員間合作的好壞。
高中地理課程基本理念的第五條是「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重視反映學生發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以往的地理學習評價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如重甄別輕發展、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情感、重「打擊」輕鼓勵、重定量輕定性、重他評輕自評、重共性輕個性,並且還過於強調標准化,過分強調學生學習和思維方式的統一性,這些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實施建議」都對地理學習評價提出了建議:評價目標追求多元化、評價內容力求全面化、評價方法倡導多樣化、評價主體注重多元化、著眼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評價標准注重反映學生的個性差異等等。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是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行為的變化;提倡多種評價手段、評價方式和多元評價目標;注重激勵性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並且強調地理學習評價的三個「相結合」,即: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其中,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尤其值得重視。定量的評價往往用「分數」來體現,但「分數」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與干擾,有時不能完全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分數的假象會掩蓋一些容易忽視的傾向。而定性評價就是教師通過觀察與分析,用恰當的語詞對學生的學習作描述性的評定。相比之下,這種評價比打個分數的評價難度要大得多。對學生地理學習的定性評價,除對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以外,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學生教學參與度的評價;對學生質疑求異活躍度的評價;對學生探究水平的評價等等。
三、強調信息技術的應用。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地理信息技術對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日益顯著。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第四條基本理念是「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這次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時代性,地理課程要突出時代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關注現代信息技術對地理課程的影響,包括在地理課程內容選擇、地理教學方法運用和地理教學評價中,都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除了要求學習必修模塊中有關地理信息技術的章節和地理信息技術選修模塊以外,還應該培養學生快速取得豐富的網路資源的習慣與能力,引導學生注意地理學習重點的改變,側重對學生地理信息素養的培養,注意教師自身角色的轉換,盡力提供個別化的學習環境,充分認識地理信息技術是一種教學技術手段並高度重視學校多媒體網路化地理專用教室的建設等等。
以上是我的一點兒體會,高中新課程還有待我們探索實踐,任重道遠,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吧!
Ⅶ 新課標指導下的地理課課程開展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新課標指導抄下的地理課課程開襲展的基本理念是:(1)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2)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3)改變地理學習方式;(4)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5)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6)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根據題意.
故答案為:(1)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2)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3)改變地理學習方式;(4)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5)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6)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
Ⅷ 如何應對高中地理的新課標改革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高中地理教學又迎來了一次新的課程改革,全面實施新的課程標准。在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如何把教學還給學生,如何有效地教給學生有用的地理知識,這些問題是新課標最主要的特點,同時也是高中地理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理念更新的基本標尺。
1 新課標理念下對如何加強高中地理教學改革
1.1 採用多種教學手段來豐富教學
高中地理新課標強調學習的有效性。地理教學涉及廣闊的人文景觀、自然天地和豐富多彩的知識內容。因此,地理教學有趣味性的知識點和雄厚的直觀性基礎。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廣泛採用現有的地理標本、掛圖、錄像、幻燈、多媒體等直觀教具輔助教學,或自行創新設計豐富多樣、切實可行的地理新教具和新模型,使地理教學手段富於變化性。採用直觀教學,易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共鳴,使學生的學習始終保持在積極、自覺、主動的良好狀態。例如在「地球的運動」,這一節內容比較抽象難懂,如果單從課本文字和課本的插圖上看,學生根本不能深刻理解。教師可以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就可以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使靜止圖成為動態圖,讓學生從中觀察到地球運動的整個變化過程,從而能更好地理解地球運動的方向、與太陽的運動關系、黃赤交角的變化及其影響等原本較抽象的知識。
1.2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要轉變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指出:教學要面向所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首先應該切實認識到教與學是一個整體,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不應把自己放在教學的中心位置,應使自己的教學手段成為引導和促進學生掌握知識的動力。更應善於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決不能僅僅是為了講授課本內容而上課,那隻能使地理課程教學陷入僵化模式。教師要放棄課堂上「我說了算的權威」,樹立「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觀念,徹底改變那種板著面孔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的局面。要變教師的單向傳授為師生共同學習和雙向交流,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言傳身教,感染學生。
1.3 改變過去灌輸式教育方法,引導學生不斷探索新知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探索新知,這是新課標給我們帶來的新鮮理念。問題即思維,一切探究、發現、創新都是圍繞問題展開的。教學中,教師要以教材為憑借,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不斷探索新知,不斷進入自己的「最近發展區」。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設計問題一定要注意新穎性與層次性,問題要有思考價值和有可探索的餘地,多設計「為什麼」和「怎麼樣」之類的問題,少問簡單的「是什麼」之類問題,以讓學生通過問題激發思維,要鼓勵、誘導學生的求異思維。其次,教師不要直接向學生提供結論或解決問題的方法,結論和方法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發現;同時,不僅要重視學生思維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生思維過程和解決問題的策略。第三,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課堂上一定要創設問題情境,容忍學生幼稚的甚至荒誕的想法,使學生逐步做到想問、敢問和善問。例如月相知識的學習,先製作表,要求學生用一個月的時間觀察月相,填出月球出沒的時間、方位,並繪出大致的形狀等,由他們分析總結規律。上課的時候再由老師分析這些規律的原理,用「上弦月出現在農歷上半月,出現在上半夜,切東西邊亮。下弦月出現在農歷下半月,出現在下半夜,切西東邊亮」等通俗的語言來加強學生的記憶。再例如在讓學生在爬山的過程中通過感受氣溫的高低、觀察植被的變化來學習垂直地帶性以及植被分布的特徵。把教師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拷貝」給學生,使教師有預見性地把握教學全局,更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1.4 著力改善教師自身的教學行為
應該充分發揮教師的能動性,科學地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如:宏觀駕馭教材,准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情境,有效地調控課堂教學進程等等。教師應該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帶動學生學習行為的優化。如教學過程中必須精神煥發、富有激情;學生發言時認真傾聽,不隨便插嘴。學生發言後及時與以評價和指點;課堂上要有動有靜,有張有弛,有嚴肅有笑聲;下課前必須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總結反思本課的學習活動;必須准時下課,不得佔用學生課間休息時間等。同時,嚴格貫徹落實新的教學大綱。新編地理教學大綱,是地理學科實施素質教育和推進高中地理教學改革的「法律」性文件。認真貫徹執行新大綱是推動高中地理改革的關鍵。因此,高中地理教師首先必須認真學習領會精神,把握實質,並在教學中認真貫徹落實。其次,每位教師除了要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全面落實教學目標和任務外,還應該根據大綱的規定發揮學科優勢,切實實施素質教育。
1.5 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力圖展現地理信息的多樣性
課標指出:「按照課標的目的要求、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還可以編寫與地理教學有關的視聽教材」。根據教學的需要,發揮信息技術媒體豐富的表現力,把教科書中的地圖變成融解說詞、背景音樂、動畫、視頻為一體的電子地圖;把教科書中的插圖由靜態的平面圖變成動態的三維模型;把原本單調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圖變得更充實、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天氣系統》教學中,將近期衛星雲圖動畫編入課件,展示近兩天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使學生感受到地理的真實性、現實性。
2 結語
總之,在新課標理念下,我們要高中地理的教學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觀念,擺脫陳舊的教學模式的束縛,盡快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Ⅸ 淺談新課程改革下怎樣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率
新課程大力倡導有效教學理念,也就是要求教師在堅持基本教學規律的前提下,盡可能節省物力、精力和時間的投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相關研究表明,教師的研究行為從根本上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由此,初中地理教師要改進教學行為,顯著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有效性。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出了相關的策略和措施。
一、切實轉變師生觀念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是各項政策和規定的實施者,教師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教師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入領會新課標的各項指導思想,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翁。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角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實踐中,顯著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具體來說,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引導學生參與地理教學活動,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過程,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同時,教師要強化自身知識內涵,增強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素質,切實轉變教學觀念,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此外,要將高效課堂的理念傳達給學生,幫助學生養成勤於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引導學生大膽探究,挖掘出地理事物間的有機聯系和規律,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再創造能力。總而言之,轉變師生觀念,有利於建設初中地理高效課堂。
二、增強教學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有些地理活動題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思維性,部分學生會感到無從下手,這時,教師就要以各種趣味方式啟發和引導學生,拓寬學生的思維面,確保活動題討論環節的有序開展。比如,將時事新聞引入課堂教學中,以身邊現象、生活實例為基本切入點,引入趣聞、典故、漫畫、名人詩詞、歌謠或者民間諺語等,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講解《中國的氣候》這一章節知識時,要求學生討論「季風氣候對我國工農業有何影響?」初接觸這個活動題時,學生感到一籌莫展,課堂氣氛較為沉悶,不利於教學環節的有序開展,這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季風氣候影響我國工農業的具體資料和圖片,引導學生從降水和氣溫兩方面思考,將南平農業現象和氣候作為基本切入點。這些材料真實可感,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一定的交叉,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課堂氛圍瞬間活躍,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展開激烈討論,並將觀點匯總,與全班同學交流、討論,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作為支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但是教學目標的實現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的第一,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了解,制訂出針對性強、可操作的教學任務,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機會,讓學生充分感受地理學習的樂趣和魅力;第二,大力倡導自主學習理念,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和自豪感;第三,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和主體差異,為優秀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平台,鼓勵學困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發展。
四、注重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相比較於其他階段的地理學習,初中地理學習與現實生活有著更加緊密的聯系,就教材內容而言,地形、氣候等知識既是學習的重點,又與現實生活環境有著密切聯系。例如,教師在講解氣候這一章節的知識時,既要保證教材教學的順利完成,又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點運用到所處城市中,讓學生總結教材內容與本地氣候特點之間的共性和個性,我國氣候大陸性、季風性較突出,其中兼有熱帶、亞熱帶以及溫帶氣候,學生要明確自己所處的氣候帶,然後以此進行拓展延伸,熟記類似地區的氣候特點。在教學中,教師將教學與實際進行有機結合,不僅能使學生產生認同感和共鳴,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學習。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和幫助學生構建行之有效的解題技巧和解題思路,以便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傳統教學中,教師占據著主導地位,學生處於被動接受地位,課堂中教師採用滿堂灌的形式,導致教學時間多但有效性不強,由此,教師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摒棄傳統的、落後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的關鍵點和突破口,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地圖、地球儀等教學輔助工具的優勢,給學生更為直觀的課堂感受,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五、發揮榜樣的力量,構建高效課堂
要確保地理導學案的成功應用,就要充分發揮組長的作用。假若缺乏得力組長的支撐,導學案的完成效果會大打折扣,該組的學習效率也會下降,時間一長,組員就會喪失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機會,增強組長的進取意識和競爭意識,提高組長的組織協調能力,為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創造有利條件。教師要走進學生,多與組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導學案,為組長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和平台。在遇到難度較大而又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時,教師應鼓勵分析能力較強的組長參與競爭,每到精彩處,學生便鼓掌,教師要給予贊賞和肯定,並鼓勵其他同學以他們為榜樣。只有這樣才能顯著增強組長的責任感和自豪感,也才能使小組成員信服組長的能力。比如,在講解地震的有關知識時,教師可以以日本大地震為例,引導學生探究引起日本海嘯的原
因,並嘗試尋求避震方法。為了顯示小組實力,組長會在課前帶領組員讀報或者上網查閱相關信息,為合作學習的開展做足准備。課堂上,組長會組織組員整理和分析資料信息,並將結果進行記錄,向全班同學展示學習成果。此時,教師要鼓勵組長闡述觀點,其中不少組長得出日本地處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質活躍、多火山地震等結論,並就生活實際提出了不同的避震舉措,組長們的表現無疑是小組成員爭相學習的。
六、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45分鍾時間,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課堂探究和討論。教師要善於把握課堂教學進度,切實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激烈的討論環節,教師要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允許優先完成任務的3~4先小組發言,初中生普遍有著較強的好勝心,為了獲得發言機會,他們會快速地進行分析和整理;而對於完成速度較慢的小組,教師可視情況給予一定的懲罰;但是,為了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承諾對進步特別明顯的小組予以加分獎勵。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熱情會被點燃,有利於加快導學案的完成效率,而教師也能在既定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七、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
教師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利用音響、監控器、實物展示台、計算機以及投影儀等現代化教學工具,將枯燥、晦澀的形聲教材轉化為趣味性較強的形聲影像,給學生更為直接的感官體驗,提升課堂學習效果。部分地理現象的形成過程較為抽象、復雜,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理解和接受。這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勢,將靜態知識以動態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中國的氣候》這一章節知識時,筆者為了加快學生的理解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季風氣候顯著」這一重難點知識,我在課前製作了形象的Flash動畫,以動態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季風的發源地、影響范圍以及風向等知識,這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效果明顯。
總而言之,將初中地理教學與實際相結合有著顯著的優勢,而且初中地理學科的難度不大,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但是教師仍要不斷解放思想,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鞏固學生的學習基礎,切實增強學生的地理運用水平和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走進學生,多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和心理特質,適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式,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Ⅹ 新課標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隨著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了較大的轉變,但是仍然存在灌輸式課堂、表演式課堂、放羊式課堂等教學舊模式。高中地理新課程目標是一個科學體系,由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構成。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去全面落實三個目標的要求,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學習過程。那麼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新課標下地理課堂教學重中之重。
一、精準把握教材和領會課標要求,是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
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之前,要認真研讀課程標准與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確定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預設課堂情境,選擇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精選例題練習。因此,認真研究教材、精準把握課標要求是開展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基礎。要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可能就必須注意:細心研讀教材,准確提出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如果沒有深入研讀教材和課標,會出現教學目標要求把握不準、課堂教學內容不當,甚至出現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組織混亂。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是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基礎條件。要認真結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確定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教師在課前准備時要做到心中有綱,有的放矢。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條件
1.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關系。教師應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信任自己所教的學生群體,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威信、教育教學水平、行為習慣等方面去影響學生,使學生對你更加尊敬和信任,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
2.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教師對學生的態度要「人人平等,一視同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感受到學習中的平等、民主、和諧氣氛,通過學生結對子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互幫活動,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和諧關系的形成。
3.相互評價關系。可以通過找學生談話、學生測評來了解教師在學生中的地位及存在問題,並且能促使教師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而做出改進。同時,教師也要對自己的學生做出合理積極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相互評價對課堂有效教學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也是師生之間信任與尊重的體現。
三、選擇最優的學習方式,是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核心
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中強調學生學習方式與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不是在於教師的教,更重要的學生怎麼學。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有較大的變化,從認知、個性、社會性等方面與初中學生相比有了較大的發展,這就決定了他們更適合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方式。
1.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式、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或能力。要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力得到很好的發揮,並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探究學習。探究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得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3.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分組來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學習方式,其本質是將社會心理學中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之中,利用人際交往對認識發展的促進功能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合作學習,要培養學生懂得與他人合作、願意與他人合作、善於與他人合作的團結協作精神。
四、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是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
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給當前地理課堂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幫助,多媒體課件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微課、地理教學資源網站、中學學科網、高考資源網、金太陽教育網等現代教育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來廣泛。通過多媒體課件教學可以增加課堂教學容量,集中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另外,教學實踐證明,地理教師若能綜合考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點等多方面的因素來選擇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並能靈活地加以組合運用,則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堂地理課的教學通常是採用多種地理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均有其不同的特點,都要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發揮效用。因而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突出一兩種主要方法,並輔以多種方法的交替使用,使各種方法相互滲透和相互補充,方可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