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教學反思
❶ 新課改背景下,中學地理如何備課
一、 體現地理教學生活化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教學生活化的基本內涵,中學地理課程改革強調引導學生學習身邊的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就要求地理教師憑著對地理教育的執著追求,有效地利用教材和課程標准,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將地理教學與日常生活緊結合,地理學科才會有生命力,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才能讓學生學得有趣,同時注重讓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所學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從中體會到知識的價值,更應該讓學生用知識去創造新的、更加美好的生活。比如學"南方和北方交通運輸方式"時,我用了上海磁懸浮列車、粵海鐵路的例子及相關的圖片;在學"北方地區的河流特點"時我用了網上剛剛看到的黃河壺口瀑布變成冰瀑的圖片;諸如此類的地理新聞,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二、有效整合地理課程資源地理課程資源內容豐富,具備生動形象、直觀具體能給學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調動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只有將教材知識的學習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給學生的學習注入新鮮內容,使學生真正發自內心地覺得地理是一門有趣和有用的學科,為他們的未來奠定一個良好的地理基礎。對地理課程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並服務於教學活動,既有利於改變學習方式,也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三、 以人為本初中這個時期,是學生充滿活力和潛力的生命時期,他們有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和可能。這段時期教育的影響力,超出現階段而擴展到學生的終身。因此,對學生的熱愛和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關注,是教育不容忽視的價值取向。初中地理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所以教師要善於反思與創造,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重視課堂上師生的有效互動和教學過程中的動態生成;增強教學設計意識,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工作;要學會充分合理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另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善於開拓和利用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究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嘗試將書本世界與現實生活世界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的生活體驗與地理知識信息掛起鉤來,相互印證,構建成系統、深刻和牢固的地理知識,從而轉化成地理意識、地理眼光和地理頭腦,讓學生越來越覺得地理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的身邊,是鮮活的,是有用的。同時教師還要對不同智能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讓不同智能的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喜悅,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信心和興趣。四、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學法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其方法的選擇應以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學生情況為依據,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學中要抓住關鍵,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通過讓學生反復做讀圖、填圖和拼圖的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如,教師演示拼圖,引導學生看圖、填圖,使死圖變活圖,吸引學生的注意、感知;組織學生拼圖競賽,學生在游戲中獲得學習,實現愉快教學。五、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教師備課不僅要有教學方案的科學設計,還要在教學案中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個性發揮留有時間和空間,為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因此,教學環節的安排要有靈活性;教師還需根據教材特點和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水平,將教學環節設計出主要的教學步驟、活動板塊、訓練方法和主幹性提問;還可預設學生會出現什麼問題,教師該採用什麼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教學實施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傾聽、隨時關注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學生在活動中思維的閃現,往往可以成為教學中新的增長點,它既是地理教師寶貴的資源,也是對地理教師智慧的考驗,教師要學會捕捉並善於利用教學過程臨時生成的資源,有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總之,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搜集每節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❷ 淺談對地理新課改的幾點認識
1. 地理課改的基本理念
新課改的理念首先強調的是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其次是學習對終身發專展有用的地理。
2. 新教屬材特色
新教材不管是在內容上,還是在知識表達形式上都與老教材有很大變化,特別是在知識量傳授上有了很大壓縮——不重視獲取多少知識,而注重學習的過程,獲取知識的過程比獲得知識更重要。
3. 課改後對地理教學與學習方式的基本要求
課改後改變過去過分注重記憶,被動模仿的學習傾向,把學生自主探索與師生合作交流相結合,改變「師講生授」的傳統方法,倡導互動式、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質疑,討論提出獨到的見解,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給予適當的鼓勵,教師在教學中正確處理與學生的關系,樹立正確的教師角色意識、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觀念。
4. 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反思
傳統教學過程中,過於強調學生接受。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且講授直接指向結論,很少讓學生主動思考,很少讓學生經歷當初科學發現的思維過程。
❸ 對新課改下如何做教學設計的反思
一、為什麼要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
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呈現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它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別作為技術人員的經驗型教師與作為研究人員的學者型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
二、「教學反思」思什麼?
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學;別人如何教、如何學;如何在教中學、學中教的問題。教師要反思的內容很多,但以下幾方面是反思的重點。
反思成功得意之處。如教學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師生對答、學生爭論等;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原則運用的體會; 教法改革和臨時應變的教學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進和創造性的處理。這些可供以後教學時參考,有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的功效。
反思失誤之處。側重審視自己課堂教學的失誤之處,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如問題情境的創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是否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等等。對他們進行回顧、梳理,並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教學時的借鑒,同時找到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教學新思路,寫出改進的策略和「二度設計」的新方案。
反思學生見解。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猶如智慧的火花,不僅能啟發同伴,對教師的教學也有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如課堂上學生的獨特見解、學生的精彩回答、學生的創新思維等都源於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於學生對世界的獨特感受,是十分豐富的可貴的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料。
反思學生的問題和建議。學生在學習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也必然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個別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師意想不到的,還有一些是富有創新性的。可能有的問題一時難以解答,教師就應及時記錄下來這些問題,並及時反思,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對症下葯。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經驗,另一方面也能促進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時,還關注了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和體現了教學民主意識。還有對於學生的教學建議也應該做必要的記錄和反思。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總結發揚教學的成功經驗,改正彌補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三、怎樣進行「教學反思」?
(一)選准反思對象
「教學反思」的主要對象有:回顧反思、記錄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和理念;觀摩反思同事的教學行為和理念,參與集體交流研討,診斷自己或同事的教學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分析反思公開發表的課堂實錄(課例)意圖、理念,對比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別人成果的可資借鑒之處。
(二)熟悉反思過程
反思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也有人以經驗學習理論為基礎,將教師反思分為以下四個環節:具體經驗—→觀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積極的驗證。在此過程中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
(三)明確反思方式
1. 內省式反思,即通過自我反省的方式來進行反思,可通過反思日記、課後備課、成長自傳等方式完成。
2. 學習式反思,即通過理論學習或通過與理論對照進行反思。
3. 交流式反思,即通過與他人交流來進行反思,可用觀察交流、學生反饋、專家會診和微格教學等方法。觀摩交流,即教師之間相互觀摩,根據交流觀摩的實際情景,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反饋,即教師通過從學生那裡了解到的自己教學效果情況,分析提出改進措施,使之達到學生期望的效果。專家會診,即專業研究人員、學校領導、同行教師定期對教師教學行為會診,從中發現教師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並通過共同研究來解決問題。微格教學,即以少數學生、教師或專家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並把教學過程製成錄像,課後反復觀看交流,積極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4. 研究式反思,即通過教學研究來進行反思。以研究的態度從事教學、以
❹ 新課改下地理教師應如何備課
一、 體現地理教學生活化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教學生活化的基本內涵,中學地理課程改革強調引導學生學習身邊的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就要求地理教師憑著對地理教育的執著追求,有效地利用教材和課程標准,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將地理教學與日常生活緊結合,地理學科才會有生命力,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才能讓學生學得有趣,同時注重讓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所學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從中體會到知識的價值,更應該讓學生用知識去創造新的、更加美好的生活。比如學"南方和北方交通運輸方式"時,我用了上海磁懸浮列車、粵海鐵路的例子及相關的圖片;在學"北方地區的河流特點"時我用了網上剛剛看到的黃河壺口瀑布變成冰瀑的圖片;諸如此類的地理新聞,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有效整合地理課程資源 地理課程資源內容豐富,具備生動形象、直觀具體能給學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調動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只有將教材知識的學習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給學生的學習注入新鮮內容,使學生真正發自內心地覺得地理是一門有趣和有用的學科,為他們的未來奠定一個良好的地理基礎。對地理課程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並服務於教學活動,既有利於改變學習方式,也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 以人為本 初中這個時期,是學生充滿活力和潛力的生命時期,他們有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和可能。這段時期教育的影響力,超出現階段而擴展到學生的終身。因此,對學生的熱愛和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關注,是教育不容忽視的價值取向。初中地理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所以教師要善於反思與創造,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重視課堂上師生的有效互動和教學過程中的動態生成;增強教學設計意識,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工作;要學會充分合理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另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善於開拓和利用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究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嘗試將書本世界與現實生活世界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的生活體驗與地理知識信息掛起鉤來,相互印證,構建成系統、深刻和牢固的地理知識,從而轉化成地理意識、地理眼光和地理頭腦,讓學生越來越覺得地理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的身邊,是鮮活的,是有用的。同時教師還要對不同智能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讓不同智能的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喜悅,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信心和興趣。 四、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其方法的選擇應以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學生情況為依據,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學中要抓住關鍵,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通過讓學生反復做讀圖、填圖和拼圖的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如,教師演示拼圖,引導學生看圖、填圖,使死圖變活圖,吸引學生的注意、感知;組織學生拼圖競賽,學生在游戲中獲得學習,實現愉快教學。 五、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 教師備課不僅要有教學方案的科學設計,還要在教學案中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個性發揮留有時間和空間,為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因此,教學環節的安排要有靈活性;教師還需根據教材特點和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水平,將教學環節設計出主要的教學步驟、活動板塊、訓練方法和主幹性提問;還可預設學生會出現什麼問題,教師該採用什麼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教學實施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傾聽、隨時關注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學生在活動中思維的閃現,往往可以成為教學中新的增長點,它既是地理教師寶貴的資源,也是對地理教師智慧的考驗,教師要學會捕捉並善於利用教學過程臨時生成的資源,有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總之,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搜集每節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❺ 怎樣做好新課改下教學反思
一、為什麼要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
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呈現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它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別作為技術人員的經驗型教師與作為研究人員的學者型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
二、「教學反思」思什麼?
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學;別人如何教、如何學;如何在教中學、學中教的問題。教師要反思的內容很多,但以下幾方面是反思的重點。
反思成功得意之處。如教學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師生對答、學生爭論等;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原則運用的體會; 教法改革和臨時應變的教學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進和創造性的處理。這些可供以後教學時參考,有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的功效。
反思失誤之處。側重審視自己課堂教學的失誤之處,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如問題情境的創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是否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等等。對他們進行回顧、梳理,並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教學時的借鑒,同時找到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教學新思路,寫出改進的策略和「二度設計」的新方案。
反思學生見解。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猶如智慧的火花,不僅能啟發同伴,對教師的教學也有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如課堂上學生的獨特見解、學生的精彩回答、學生的創新思維等都源於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於學生對世界的獨特感受,是十分豐富的可貴的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料。
反思學生的問題和建議。學生在學習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也必然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個別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師意想不到的,還有一些是富有創新性的。可能有的問題一時難以解答,教師就應及時記錄下來這些問題,並及時反思,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對症下葯。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經驗,另一方面也能促進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時,還關注了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和體現了教學民主意識。還有對於學生的教學建議也應該做必要的記錄和反思。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總結發揚教學的成功經驗,改正彌補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三、怎樣進行「教學反思」?
(一)選准反思對象
「教學反思」的主要對象有:回顧反思、記錄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和理念;觀摩反思同事的教學行為和理念,參與集體交流研討,診斷自己或同事的教學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分析反思公開發表的課堂實錄(課例)意圖、理念,對比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別人成果的可資借鑒之處。
(二)熟悉反思過程
反思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也有人以經驗學習理論為基礎,將教師反思分為以下四個環節:具體經驗—→觀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積極的驗證。在此過程中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
(三)明確反思方式
1. 內省式反思,即通過自我反省的方式來進行反思,可通過反思日記、課後備課、成長自傳等方式完成。
2. 學習式反思,即通過理論學習或通過與理論對照進行反思。
3. 交流式反思,即通過與他人交流來進行反思,可用觀察交流、學生反饋、專家會診和微格教學等方法。觀摩交流,即教師之間相互觀摩,根據交流觀摩的實際情景,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反饋,即教師通過從學生那裡了解到的自己教學效果情況,分析提出改進措施,使之達到學生期望的效果。專家會診,即專業研究人員、學校領導、同行教師定期對教師教學行為會診,從中發現教師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並通過共同研究來解決問題。微格教學,即以少數學生、教師或專家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並把教學過程製成錄像,課後反復觀看交流,積極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4. 研究式反思,即通過教學研究來進行反思。以研究的態度從事教學、以研究的視角反思教學、以反思的成果改進教學。
(四)掌握反思方法
1. 自我提問法
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後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於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備課時,盡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在計劃時間內回答完問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出現理解分歧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怎樣的策略與措施更有效」,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後,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
2.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展開」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後,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展開研究活動,並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後撰寫出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3. 教學診斷法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法或小組「頭腦風暴」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然後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4. 交流對話法
教師間充分的對話交流,無論對群體的發展還是對個體的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集體備課時,教師可以向同事提出自己在教材解讀、教材處理、教學策略、學生學習等方面遇到的疑點與困惑,請大家幫助分析、診斷、反思,並集思廣益提出解決辦法。這樣合作反思、聯合攻關,可達到相互啟發、資源共享、共同成長的目的。
5. 案例研究法
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中,教師首先要了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在此基礎上,通過閱讀、課堂觀察、調查和訪談等形式收集典型的教學案例,然後對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教師既可以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也可以圍繞案例中體現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進行研討,還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學理論問題進行闡釋。如發表於《中小學管理》2005年第1期上的《一次失敗的集體備課》案例分析,就是一個用案例分析法對一次集體備課行為的失敗原因與啟示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反思解讀的典型案例。
6. 觀摩分析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教師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這樣組織課堂教學;我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我的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啟發;如果我以後教這一課時,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得到提高。如前不久我觀摩一位實習教師《我的讀書生活》一課,遇到這樣一個情況:教學完成後,教師請學生談談閱讀的體會,學生們紛紛發言:「我喜歡讀書,因為我覺得讀書有無窮的樂趣。」「我用一句名言概括我的閱讀體會:『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書雖然很苦很累,但為了將來的生存和發展,又必須下苦工夫讀書。」「我覺得讀書苦中有樂。」正在興頭上,班上一位後進生「霍」地站起來大聲說:「讀書苦,讀書累,讀書還要交學費。」引得全班鬨堂大笑,部分同學還點頭表示贊同,教室里一下子炸開了鍋。實習教師慌了神,不知怎樣應對,只好微笑著以一句「這就是你的體會?」草草收兵。可不能小看這個小插曲。因為它可以檢驗出教師是否具有教學機智,又關繫到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還關繫到教師是否對學生成長堅持了正面引導。這就是一個很有反思研討價值的失敗案例。
7. 總結記錄法
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課呈現的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識規律,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安排是否合理,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學生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是否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訓練,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其成敗得失的原因何在?還有什麼困惑?等等。把這些想清楚,然後記錄下來,這樣就為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經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五)養成反思習慣
教師的成長過程也就是不斷反思、重構自己對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基本看法的過程。讓教師真正意識到並切身體驗到反思對其專業發展的作用,對於督促教師自覺進行反思、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自身也應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培養持之以恆的精神、創造良好的反思氛圍,養成自覺反思的好習慣。
四、「教學反思」只是課後才做的事情嗎?
其實不然,教學反思應貫穿於教師的整個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教學反思」不單單是教學經驗、教訓的總結,它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監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就一節課而言,教學反思應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而不應只是課後才做的事。課前反思可以明確目標,加強自覺實踐;課中反思可以調控教學,提高教學效益;課後反思可以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促進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一句話,時時是反思之時,處處是反思之地。
五、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一)從文體結構上,我們建議把「教學反思」看成「一事一議」的實用性議論文。其寫作結構可以概括為「教學實例——得失(成敗)分析——理性思考」,第一、二部分是「反」,第三部分是「思」。第三部分是重點,應詳寫,盡量寫出深刻的切實可行的方案策略。
一般來說,首先敘述具體的教學活動(應簡略些),接著分析在這一活動中自己的成敗得失之處,最後針對成敗得失,結合新課程、新理念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二)從寫作內容上看,大致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選擇話題來寫「教學反思」:
1.寫成功之處。如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有意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把他們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也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寫不足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地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後再教學時的參照物。
3.寫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5.寫「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本節課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何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新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術;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❻ 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教學的幾點反思
新課改更加註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不僅要學習新知識更要提高學習的效率、改進學習的方法、提高應用新知識的能力。這對高中教師來說又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面臨這一挑戰,高中地理教師要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首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個體帶動整體。作為高中地理教師,首先要了解班級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在授課一段時間之後,可以進行一個小的測試,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的水平,知道哪些學生學習能力比較強,哪些學生學習能力比較弱,也要知道教師講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哪一方面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哪一方面比較容易,在初步了解學生的情況之後,就可以與學生進行交流,看看是哪些原因造成的這樣的結果。在之後的教學中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可以幫助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大家互相交流,共同進步。這樣學生分層的現象就會逐漸減弱,即使是學習能力比較低的學生也能感覺到自己是被關注的,從而也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其次,豐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地理產生興趣,才會有探索下去的慾望,才有可能成才。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的要求,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多利用教學工具,比如在學習地形地勢的時候,要多讓學生接觸地圖,教師可以利用地圖教學,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各種地形的差異和特點。在學習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文化特點的時候,要利用地球儀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各個國家的位置,還要多設置一些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了解各個國家的特點。比如在學習非洲的氣候特點時,教師可以設置情境:"如果要到非洲去旅遊的話,沿途的植被會有怎樣的變化?"等等,這樣身臨其境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把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感會到地理學習枯燥乏味。
最後,多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到實踐。高中地理雖然分為人文和自然兩個系統,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這兩個系統完全孤立開來,在學習自然環境的時候也要考慮人的活動會對自然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人應該怎麼做才能保護自然環境。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多進行一些實驗,比如模擬地震發生的過程,讓學生深刻了解地震發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以及怎樣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在學習比較抽象的知識時,要多藉助教學工具,比如在學習區時的計算時,教師要多讓學生觀察地球儀,幫助學生提高空間想像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還可以加入一些課外實踐課
。
❼ 教學反思
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在新課程標准實施背景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都需要相應的變革,變革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其實踐活動的反思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不僅是重構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教師的自我反思作為校本教研的一種研究方法不同於傳統教育研究中的經驗總結法,它是貫穿於整個教學生活的行為,反思切入點的多樣性使得反思活動本身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
一、教師要正確認識反思
凡是對看到的聽到的親身經歷過的教育教學現象所進行的一番認真思考。教師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看行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並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反思之後用自己的觀點、看法,評價用於自己的實踐教學就是改進教學的行動。一邊教學一邊反思,教學與反思研究相結合,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和風格。
二、教師要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師教學中一種內省活動,也是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具備的一種能力。要不斷地對自我及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
1、要有自我監控能力:提高自我的觀察、判斷、評價和設計的能力。要求有教學效能感。對教師自身教學效果的認識,評價進而產生的價值感、自我滿足感,自我信賴感。要求有職業意識。
2、要有教學監控能力。在教學活動內容中,教師每人要求寫有效的教學計劃,即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之前。明確教學課程內容、學生興趣和需要,學生發展水平、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教學方法與手段。預測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可能的教學效果。
3、要有課堂的組織與管理能力。在課堂上密切關注所有學生的反應,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隨時准備應付課堂上的偶發事件。
4、教學中,師生言語互相溝通,教師要努力以自己積極的態度感染學生,以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努力學習。
5、教師對學生的提問、回答、作業、交流、操作等學習行為進行及時評價,或指導學習主體或同伴對學習行為進行評價。
6、教學反思。課上完後,對自己上過的課的情況進行回顧和評價。把它記錄下來。
三、 教師要寫教學反思
反思貫穿於教師的整個教學生涯當中,而不是某一個階段的特殊任務。所以要求每一堂課後寫一寫簡短的篇反思。至少每學期寫10篇,兩篇上交學校存檔。一篇反思經驗總結交教導處。
普興中學
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