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滬教版地理考試試題
A. 上海的六年級下地理練習冊
你都懶得把作業打上來,誰還願意為你回答呢?要知道這里上海六年級的人不多,但是能夠回答的人不少
B. 誰有六年級地理期終考試卷啊
由於圖片傳不過來,選做吧!
六年級地理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60分)
1.下列所給的世界區域,既位於北半球,又位於西半球的是
A.拉丁美洲 B.歐洲中部 C.東亞 D、北美大陸
2.地跨南北兩半球,人口又在1億以上的國家有
A.奈及利亞 B.巴基斯坦 C.印度尼西亞 D、孟加拉國
3.發達國家最多的大洲是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亞洲 D、歐洲
4.位於西半球人口在1億以上的發達國家有
A.加拿大 B.美國 C.日本 D.印度
5.下列所給的山脈、河流、海峽成為國與國間,或洲與洲間的分界線的是
①安第斯山脈 ②台灣海峽 ③落基山脈 ④土耳其海峽 ⑤巴拿馬運河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6.下列四個國家中,屬於亞洲又位於印度洋板,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是
A.日本 B.印度 C.沙烏地阿拉伯 D.澳大利亞
7、近幾十年來,通過爭取民族解放斗爭,取得獨立的國家,這些國家分布最多的大洲是
A-亞洲 B.歐洲 C、非洲 D、大洋洲
8、人口在1億以上的國家是
A.巴西 B.朝鮮 C、蒙古 D、智利
9、既屬於發展中國家,對位於非洲的
A..印度尼西亞. B.日本 C.菲律賓 D、奈及利亞
10、人口在1億以上的島國,又是發達國家的是
A.印度尼西亞 B.日本 C.菲律賓 D、 奈及利亞
11、世界七大洲中,國家和地區的數目最多的是
A.亞洲 B.北美洲 C.非洲 D、歐洲
12、不屬於地跨兩大洲的國家是
A.俄羅斯 B.巴拿馬 C、土耳其 D.沙烏地阿拉伯
13、南半球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是。
A.巴西 B..澳大利亞 C、加拿大 D、南非
14、人口數量達1億以上的亞洲國家有
A.6個 B.7個 C、5 個 D、8 個
15、劃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依據是
A.人口多少 B.經濟發展水平
C.開發歷史早晚 D.軍事力量強弱
16.目前世界上的國家共有
A.160個 B.200個 C.180多個 D.220個
17.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關於經濟、政治等方面問題的商談是
A.南北差距 B.南南合作 C.南北對話 D.和平與發展
18.聯合國的總部設在
A.巴黎 B、莫斯科C、華盛頓 D、紐約
19.奧林匹克的理想是
A.和平共處 B和平、友誼、進步 C.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20.上海合作組織總部設
A.新加坡城 B.開羅 C、上海 D、雅加達
二、填空題(20分)
1.美國和加拿大之間東部有一段以 中心線為界,西部有一段以 為
界,另一段以 為界
2.本國與鄰國的界線叫 ,它是用來劃分 范圍的界線。
3.國界線和領海范圍以內的 、 和 總稱領土
4.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 ,其次是 。
讀圖題(20分)
讀6個國家的輪廓(如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按序號寫出6 個國家的名稱: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6個國家中,屬於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是屬於世界上人口最多
的國家是,領土跨兩個大洲的國家是 領土主要位於北美洲
的是 和 。
(3)屬於歐洲的國家是 ,亞洲國家是 北美洲的國家是
和 。大洋洲的國家是
(4)上述國家屬於發達國家的有 、 、 、 ,
除中國外發展中國家還有 。
C. 六年級第一學期上海教育出版社,地理練習冊全部答案
我也想問!!!
D. 六年級地理練習冊(滬教版)有答案嗎
河南省六年級沒有開設地理課。
E. 滬教版六年級地理第二學期第一二章
第一章 讓我們走進地理 1、 地圖三要素: 方向、 比例尺、 圖例和注記。 2、 方向: 從地圖上確定方向時, 首先看是否有指向標, 有指向標時, 根據指向標確定方向, 指向標箭頭一般指向北方; 沒有指向標的地圖, 根據「上北下南,
左西右東」 來確定方向。 3、 另外幾種確定方向的方法: 指南針定向、 北極星定向、 太陽定向、 年輪定向、 苔蘚等等。 4、
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公式: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圖上距離: 實地距離 比例尺三種表示方法: 數字式、
文字式、 線段式。 在圖幅大小一樣的情況下, 比例尺越大, 表示範圍越小, 內容越詳細; 比例尺越小,表示範圍越大, 內容越粗略。 5、 圖例是用一些圖形或符號代表地理事
物。 注記是說明性的文字或數字。 熟記課本 P.112 的常用地圖圖例。 6、 地圖分為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兩大類。
自然地圖包括地形圖、 氣候圖、 水文圖、 植被圖等。 社會經濟地圖包括工業圖、 農業圖、 商業圖、 交通圖、 人口分布圖等。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節
認識地球 1、 地球是一個兩級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 描述地球大小的數據: 赤道半徑 6378 千米, 極半徑 6357
千米, 平均半徑約 6371千米, 赤道周長約 4 萬千米, 地球表面積約 5.1 億平方千米。 3、 在地球儀上,
從地球內部穿越地心的假想軸, 是地球的自轉軸, 叫做地軸。 地軸與地球表面有兩個交點, 是南極和北極, 北極是地球的最北端,
南極是地球的最南端。 4、 經線和緯線都有無數條。 緯線 概念 在地球儀表面, 與地軸垂直並環繞地球一周 的圓 圈 叫
緯線圈。 形狀 圓 經線 在地球儀表面, 連接南、 北兩級並垂直於緯線的弧線, 叫經線。 半圓 長度
不相等(最長的緯線是赤道,以赤道相對的兩條緯線長度相等。) 都平行 都等長 是 否 平行 指 示 方向 都不平行(所有經線都相交於南極和北極)
南北方向 東西方向
5、 幾條重要的緯線(回歸線和極圈必須用虛線表示) 赤道(0° 緯線): 南北半球分界線, 南緯和北緯的分界線。 南回歸線——23.
5° S 北回歸線——23. 5° N 南極圈——66. 5° S
北極圈——66. 5° N 低中高緯度的劃分: 0° ~ 30° 為低緯度地區, 30° ~ 60° 為中緯度地區, 60° ~
90° 為高緯度地區。 7、 兩條相對的經線構成一個經線圈。 構成經線圈的兩條經線條件: ①經度之和相加等於 180°
②方向相反(一個在東經,另一個肯定在西經。 例: 與 30° E 經線構成經線圈的是 150° W。 與 40° W 經線構成經線圈的是
140° E) 8、 地球自轉: 方向為自西向東, 周期為一天(24 小時), 產生的地理現
象有晝夜更替、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和時差。(地球自轉是地球繞地軸在轉) 9、 地球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 在北極上空看, 地球自轉方向為逆時針;
在南極上空看, 地球自轉方向為順時針。 10、 地球公轉(地球繞太陽轉): 方向為自西向東, 周期為一年, 產生的地理現
象有四季變化、 晝夜長短變化。 11、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唯一相同點是方向相同, 都是自西向東。
第二節 世界的海陸分布 1、 人們通常用「七分海洋, 三分陸地」 粗略說明全球陸地和海洋面積的比例。 海洋實際占 70. 8%,
陸地實際占 29. 2%。 2、 從南北半球看, 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從東西半球看, 陸地主要集中在東半球,
海洋主要集中在西半球。 但無論哪個半球, 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3、 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大陸, 最大的大陸是亞歐大陸;
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 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 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大洲, 最大的大洲是亞洲。 4、 全世界有七個大洲,
面積由大到小排序為: 亞非北南美, 南極歐大洋。 5、 赤道穿過的大洲: 非洲、 亞洲、 大洋洲、 南美洲。 赤道穿過的大陸: 非洲大陸、
南美大陸。 6、 各大洲分界線 ① 亞洲和歐洲: 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②亞洲和非洲:
蘇伊士運河(溝通了紅海和地中海, 也就是溝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③亞洲和北美洲: 白令海峽(溝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
④南美洲和北美洲: 巴拿馬運河(溝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6、 度 數 變化 從赤道向南、 北兩極緯度數值逐漸增大(南增南緯, 北增北緯)
赤道(0° 緯線) 劃分南北半球 20° W和 160° E經線組成的經線圈劃分了東西半球(切記: 東西半球分界線不是本初子午線!!!)
從本初子午線向東、 向西經度數值逐漸增大(東增東經, 西增西經) 半 球 劃分
⑤歐洲和非洲: 直布羅陀海峽 ⑥南美洲和南極洲: 德雷克海峽 7、 四大洋面積由大到小順序是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形狀略呈 S 形的是大西洋) 8、 四大洋中, 被赤道穿越的大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跨南北半球的大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洋: 北冰洋。 全部在東半球的大洋: 印度洋。 9、 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
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 緯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極洲。 緯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10、 四大洋中, 被 5
大洲環繞的大洋是大西洋、 太平洋。 其中, 環繞大西洋的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非洲、 歐洲, 環繞太平洋的大洲: 亞洲、
大洋洲、 南極洲、 北美洲、 南美洲。 被 4 大洲環繞的大洋是印度洋, 環繞的大洲: 亞洲、 非洲、 南極洲、 大洋洲。 被
3 大洲環繞的大洋是北冰洋, 環繞的大洲: 歐洲、 亞洲、 北美洲。 11、 被北冰洋、 太平洋、 大西洋包圍的大洲是北美洲。
被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包圍的大洲是南極洲。 第三節 世界的地形 1、 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 總稱為地形。 陸地地形分為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和盆地五種。 2、 海拔: 地面某一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
地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即兩個地點之間的高度差。 3、 陸地地形 共同點 不同點
世界之最 平原 地表起伏小 海拔較低, 一般在 200 米以下
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 (南美洲)高原 海拔較高, 一般在 500 米以上, 邊緣比較陡峭。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亞洲) 山地 地表崎嶇不平 山地較高, 海拔多在 500 米以上, 坡度較陡,
溝谷較深。 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南美洲)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亞洲)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丘陵 丘陵較低, 海拔大致在
500 米以下, 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
200 米。 盆地 特點: 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繞, 中部相對地平; 也有些盆地內部分布著起伏的丘陵, 但比四周的山地、
高原仍要低得多。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 4、 陸地上高峻的山脈主要分布在兩大地帶:
①太平洋沿岸山脈帶: 如科迪勒拉山系(呈南北走向) ——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脈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組成。(注意: 山地組成山脈, 山脈組成山系。
②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脈帶(大致呈東西走向): 主要由喜馬拉雅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和阿特拉斯山脈組成。 5、 海底地形:
⑴大陸架: 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坡度較緩, 水深一般在 200 米以內, 水深較淺。(注意: 人
類的一些生產活動, 如捕撈、 開採油氣資源、 航運等, 都是在大陸架這里進行。) ⑵大陸坡: 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
水深急劇增至數千米。 ⑶大洋中脊: 大洋中新海底誕生的地方, 火山活動比較強烈。 ⑷海溝: 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世界上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太平洋底部) ⑸洋盆: 海洋底部的凸起(類似於陸地上的小山丘)。 7、 等高線地形圖:
⑴等高線定義: 在地圖上, 將陸地海拔高度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 叫等高線。 ①等高線都是連續、
閉合的曲線。 ②在同一條等高線上, 各點的海拔都相等(即每條等高線只能有一個海拔數值)。
⑵等高線特點: ③在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上, 任意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差相等(即在同一幅圖上, 等高距都一樣)。
④等高線一般都不相交、 不重疊(陡崖處除外)。 8、 ⑴ ⑵
⑶ ⑷ ⑸ 圖⑴: 山頂——等高線閉合, 中間高, 四周低。
圖⑵: 山脊——等高線彎曲, 由山頂向山麓凸出。(判讀山脊: 凸低為高) 圖⑶: 山谷——等高線彎曲, 由山麓向山頂凸出。(判讀山谷:
凸高為低) 圖⑷: 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過渡部分。 圖⑸: 陡崖——多條等高線在陡崖處閉合。 緩坡和陡坡:
緩坡處等高線稀疏, 陡坡處等高線密集。 第四節 海陸變遷 1、
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地表形態變化分為緩慢和激烈兩種形式。 2、 德國人魏格納系統地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
大陸漂移假說的主要觀點(了解, 不要求背誦): 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塊叫「泛大陸」 的龐大陸地, 被叫做「泛大洋」 的海洋所包圍。
大約兩億年以前, 泛大陸開始破裂, 「碎塊」 像浮在水上的冰塊一樣向外越漂越遠。 距今大約兩三百萬年前,漂移的大陸形成現在海陸的基本輪廓。
3、 板塊構造學說: 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塊: 歐亞板塊、 非洲板塊、 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 美洲板塊、 南極洲板塊
在六大板塊中, 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塊是太平洋板塊。 海洋與陸地的相對位置是不斷變化的。 4、 一般來說, 板塊內部,
地殼比較穩定; 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 有的張裂拉伸, 有的碰撞擠壓, 地殼比較活躍(即火山和地震活動頻繁)。 5、 板塊與板塊交界處: ⑴
板塊碰撞擠壓 使地表隆起抬升, 形成高山或高原 ⑵ 板塊張裂拉伸
使地表發生斷裂, 形成海洋或者裂谷 6、 解釋下列
原因: ⑴喜馬拉雅山脈: 受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 使地表隆起抬升,
形成高山。(所以喜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瑪峰變化趨勢是繼續升高的) ⑵阿爾卑斯山脈: 受歐亞板塊和非洲板塊的碰撞擠壓, 使地表隆起抬升,
形成高山。 ⑶落基山脈: 受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碰撞擠壓, 使地表隆起抬升, 形成高山。 7、 世界上兩大火山地震帶:
①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②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注意: 第二大火山地震帶都沒有帶「山」 字!) 8、
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
9、 解釋為什麼日本多火山地震? ⑴從板塊構造學說來解釋: 日本位於歐亞板塊、 太平洋板塊、 美洲板塊這三大板塊交界處, 地殼不穩定,
多火山地震。 ⑵從火山地震帶角度解釋: 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 所以多火山地震。 10、 解釋為什麼英國地震比較少?
因為英國位於歐亞板塊內部, 地殼比較穩定, 所以地震比較少。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
世界的人口 1、 公元 1800 年以前, 世界人口增長相當緩慢, 此後世界人口進入迅速增長時期。 目前,
世界人口以較快的速度在持續增長。 2、 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3、 近幾十年來,
世界人口增長快的原因: 醫療水平提高, 生活水平提高, 促使嬰兒死亡率降低, 人的壽命不斷延長, 這樣人口自然增長率一直較高。 3、
人口自然增長率與經濟發展水平有密切聯系。 一般來說, 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 人口的自然增長速度較慢, 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 經濟水平低的國家,
人口的自然增長速度較快, 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 4、 人口密度: 指每平方千米居住的人口數。
該地區的總人口數(人)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該地區的總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反映一個地區或國家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人口密度數值大,
表示該地區人口稠密; 人口密度數值小, 表示該地區人口稀疏。) 5、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
布很不均勻。 亞洲東部
亞洲南部 世界上幾大人口稠密區 歐洲西部
北美洲東部 南美洲東部
非洲北部、 大洋洲西部、 亞洲阿拉伯半島 原因: 荒漠, 極端乾旱 世界上人口稀疏地區 南極洲、
亞洲北部、 北美洲北部 原因: 極地地區, 終年寒冷
南美洲北部(亞馬孫平原) 原因: 原始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濕熱
亞洲青藏高原 原因: 海拔高, 空氣稀薄 6、 人口增長快, 人口過多引發的問題: 資源匱乏; 環境污染,
破壞環境, 引發各種災害; 就業困難;交通擁擠; 居住條件差; 飢餓貧困; 教育、
醫療水平降低。 對策: 實行計劃生育, 倡導節制生育。 8、 人口增長慢, 人口過少引發的問題: 人口老齡化、 勞動力短缺、
國防兵源不足。 對策: 政府鼓勵生育, 積極接納外來人口。 9、 正確的人口觀: 人口的增長應於資源、 環境相協調,
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10、 一些發展中國家為什麼會出現鄉 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比如我國) ? 當前發展中國家, 城鄉
差距比較大, 城市的生活條件、 教育條
件、 醫療衛生條件以及工作條件和待遇都比鄉 村好, 因此吸引了鄉 村人口往城市的遷移。 第二節 世界的人種 1、
世界的居民主要分為白色人種、 黃色人種、 黑色人種。 劃分人種的依據: 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差異,其中最明顯的是膚色、 眼色、 毛發、 頭型、
臉型等。 2、 人種 外貌特徵 主要分布地區 注意 農業發展較早 工業發展
世界上人口稠密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的沿海平原和盆地地區
白色人種 皮膚呈白色或淺棕色, 眼色和發色比較淺, 頭發波浪狀, 鼻樑細高, 嘴唇較薄, 體毛較多,身材比較高大 皮膚呈黃色或黃棕色,
眼睛呈棕色, 頭發又黑又直, 臉型寬平, 鼻樑中等高度, 身材中等 歐洲、 北美洲、 亞洲西部和南部、 非洲北部
阿拉伯人和印度人都是白色人種 黃色人種 亞洲東部和北部, 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 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 人 都 是 黃 色
人種。 黑色人種 皮膚和眼睛呈黑棕色, 頭發捲曲, 鼻形扁平, 嘴唇較厚, 下巴較低, 體毛較少, 四肢較長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大洋洲西部、 北美洲東部、 南美洲東部 3、 除了上述三大人種外, 因人種間的通婚, 還形成了混血人種。 混血人種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 4、 從地理分布來看, 人種膚色大致由赤道向極地逐漸變淺, 這與各地太陽輻射的強度密切相關。 第三節 世界的語言與宗教
1、 聯合國工作六種語言: 漢語、 英語、 法語、 俄語、 西班牙語、 阿拉伯語。 2、 漢語: ①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②使用范圍: 亞洲東部和南部(即東亞和南亞)。 3、 英語: ①英語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 ②使用范圍: 歐洲西部、 北美洲、 南美洲、
亞洲南部、 非洲、 大洋洲東部和南部。 4、 法語: 主要流行於法國、 比利時、 瑞士、 加拿大和非洲中西部的一些國家。 5、 俄語:
亞洲中部和北部、 歐洲東部。 6、 西班牙語: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一些國家使用。(注意: 拉丁美洲的巴西和一些島國使用葡萄牙語。) 7、
阿拉伯語: 流行於亞洲西部阿拉伯半島和非洲北部(即西亞和北非)。 8、 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佛教。 9、 宗教 發源地 分布范圍 建築特色 注意點 信奉神、 創始人與經典(了解) 上帝 耶穌基督 《聖經》 基 督教 亞洲西部( 巴 勒斯坦地區) 歐洲、 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 教堂( 尖頂、 十字架)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 伊 斯蘭教 阿拉伯 半島 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 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清 真 寺(圓頂) 信仰伊斯蘭教的信徒被稱為「穆斯林」。 在中國伊斯蘭教又被稱為清真教或回教。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 佛教是泰國的國教。 真主安拉 穆罕默德 《古蘭經》 佛教 古印度 亞洲東部和東南部 佛塔、 寺廟 佛祖 釋迦牟尼 《佛經》、《金剛經》 世界三大宗教都
發源於亞洲。 第四節 世界的聚落
1、 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 就形成了聚落。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 村。 城市聚落和鄉 村聚落的形成順序: 先有鄉
村聚落, 後有城市聚落。 2、 城市和鄉 村的差別: 聚 落形式 達) 城市 發達 稠密 密集、 高層建築 鄉 村 不發達 稀疏 稀疏、
低層建築 3、 當地氣候特點 交通特點(是否發人口分布 建築特點 生產活動 非農業 農業 民居建築特點 因紐特人冰屋 極度嚴寒
黃土高原窯洞 比較乾燥 傣族竹樓、 東南亞的高架屋 半球形冰屋, 門小、 牆體厚 黃土深厚, 鑿成窯洞, 冬暖夏涼 雙層竹樓通風好, 人住上層
炎熱多雨, 比較潮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