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地理教學的基本任務
Ⅰ 地理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教學基本技能
中學地理教師不僅要具有"教師意識",同時還要有"地理教師"意識,因為在培養人才的教育過程中,地理知識的豐富性和外延性,使得地理教師更能體現《中國21世紀議程》的思想,在當今科技、社會、思想飛速發展的今天,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新理論,樹立新觀念,努力具備良好的素質,使其自我不斷完善,這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作為一個中學地理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勤奮進取,爭取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中學政治課是培養學生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主課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上好這門課,是政治教師應經常思考的問題。要增強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從課程本身特點入手,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關鍵
1、地理學科的專業知識
一個合格的地理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熟練掌握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這樣,才能居高臨下,從多角度分析與處理教材。同時要把握住地理學科的歷史與現狀,從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等角度了解時代的要求與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具有正確的「人地協調」發展意識。中學地理教材內容是以當代人類所面臨的環境、資源、人口問題為主線。它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人地關系協調」理論觀點向學生進行科學的全球觀、資源觀、環境觀和人口觀教育。《中國21世紀議程》中所強調的協調人口、資源、環境關系,求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正是中學地理教育的主題和中心目標。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自己要懂得,更應讓學生懂得協調人地關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懂得協調好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關系:不能以掠奪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去取得短期的經濟效益;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人與自然必須相互支撐。也要使學生明確,我國是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形勢,我們只能走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優化經濟與科技的組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者統一。這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
擇。
2、教育科學知識
地理教師應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與教育理論對照,使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
3、思想教育工作與教育藝術
地理教師要對學生全面負責,寓思想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應該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向學生進行生動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地理教育的責任。地理學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內涵,在國情國策教育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地理教師應首先具有這方面的品德修養因此應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教育藝術。並將知識、思想、行為三者有機結合。
4、其他知識
地理教學內容中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必須具備這方面的品德素質。例如,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之間,塑造地表形態與外力,板塊的張裂與碰撞,水利建設與洪澇災害,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資源的開發與限制,人口的增長與控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等等,都體現了對立統一關系。再如,流星的墜落、四季的更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產生、日食月食、雷鳴閃電、山崩海嘯、海市蜃樓、血雨腥風、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現象,都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社會上流行的「閏月之年有大災」、「彗星出現預示國家有難」、「十字連星警示世界末日來臨」等謠言,都是不符合科學的主觀臆造。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這方面的內容,以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認識事物,認識世界,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地理教師應了解物理、化學、歷史等知識。為了教好學生,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擴大知識面。如廣泛的藝術情趣和愛好、對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鑒賞、古文和古詩詞的功力等。
(二)自覺培養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工作進步的保證
地理教師的業務水平既與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關,也和教學能力及基本技能不可分。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應以提高下列能力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
2、設計教法,特別是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3、觀察、研究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4、地理活動的組織能力
5、實驗、演示或製作教具、模型、圖表的技能
6、准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7、進行環境能力、國情教育及科學地理教育的能力
8、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思維訓練的能力
9、命題、檢查提問及了解學生情況的能力
10、分析、評議地理課堂教學的能力
11、運用所學地理評價環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具有國際意識、全球意識及參與世界競爭的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信息的社會、充滿競爭的社會。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國際大環境。同時,諸如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南極大陸和海洋資源的開發、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世界和平的實現等,都已成為世界性話題,僅靠某個國家無法解決,需要進行全球合作。中國實現現代化,也要參與世界競爭,要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引進國外先進的科技和科學管理,等等。因此,教師要利用自己這方面的意識和觀念,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打破閉關鎖國的思想,立足國情,放眼世界,樹立國際國內兩種政治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市場觀,為日後參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打牢思想基礎。
(四).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信息化社會的出現,創新人才的需求,高考制度的改革僅靠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來教學的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學多媒體的出現使教學手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一是改變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識事物的過程。使課堂從單一的「講解-接收」式向「探索研究」式發展。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二是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教學原則。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傳遞語言、文字和靜止圖像所難以傳遞的信息,而且可以促進個別化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現,從而打破傳統的「師講生聽」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代之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設計、組織、引導、解疑下,實現信息的主動獲取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並且有充分的實踐活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健康發展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三是改變了教學內容和教材形式。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將不限於傳統的教材,特別是教科書,學生和教師都將從軟體和網路上獲取大量的可以作為學習內容的信息。因此,推進素質教育,地理教師必須要具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益。
(五)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今天,從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看,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職責趨向一致。這意味著未來的教學,需要具有科研素質的學者型教師,而不是傳統經驗型教書匠,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對地理教師的要求。
因此,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條必要的途徑,是實施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一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水平的高低及學生素質水平的高低,而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又取決於教師的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師的學習能力指教師在政治業務和文化素質修養中的進步與提高。作為地理教師應時常充實自己,使教學和學習並重。教育科研能力指以教學研究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既教學,又研究,動心動腦,並努力選好自己的研究課題,並創造出自己的科研成果。
Ⅱ 上海市高級中學地理學科教學基本要求 高中地理考綱滬版教材的83頁
度文庫
上海市高中地理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列印PDF
Ⅲ 初中地理教學目標及要求
那你的目標就是考上好大學。
Ⅳ 高中地理教學目標內容
高中地理教學目標
惠來一中地理科組
一、學生基本情況
今年我校高一級有22個班級,高二有7個文科班11個理科班,高三有9個文科班。學生人數較多,但是學生的基礎較差,不同年級存在不同的學習問題。特別是區域地理方面,很多學生對於各大洲的輪廓和我國的行政區劃都不了解。高三學生對備考的理念和要求也較低。
二、教學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學校「創新機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質量」的工作思路,以「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為宗旨,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為重點,深入了解學生情況,著手教學模式的探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學目標計劃
根據本校學生實際情況和高考要求,以讓學生獲得比較完備的地理基礎知識,學習對學生終生發展有益的地理;以倡導學生主動參加參與,樂於探究,勤勞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為目標。
1、 學生能主動學習地理,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養成學習地理的習慣
2、 學生能對各地理區域有比較全面的認識。能詳細認識重點區域的地理條件,能對世界個區域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3、 學會通過所學原理分析地理現象,具備分析區域條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樂於探究培養學生自製設備驗證地理原理的能力
5、 培養學生對地理終身學習的興趣,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從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識
四、教學目標實施
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在教學中,第一,應充分培養地圖的觀點,包括看圖能力、記圖能力和再認再現能力的培養。牢固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第二語言的思想。第二,根據教材特點選用 一些帶有鄉土性質的案例,做好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盡可能在課堂上實現。
高一地理教學要以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為主線,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思想。高一地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從人類和地理環境的關系著眼,通過教學使學生獲得對終身發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關的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能夠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問題作出獨立的判斷和適當的評價。學習高中地理課程有助於學生觀察和理解與人類發展有關的地理環境變化,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為適應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學生在經過高一的地理學習,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本內容,對高中地理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礎知識,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識圖、讀圖能力和分析地理現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簡單的地理思維能力這為現階段的地理學習與復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由於高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學習主要由於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學習與復習的自身特殊性,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包括初中區域地理知識在內的高中地理必修三和選修六的學習與復習,學習任務重。
高三地理教學內容應以系統性的知識為基礎,著重於知識結構及聯系的理解和掌握,讀圖解圖能力的提升,聯系生活生產實際等相關問題的分析和解答,同時掌握好審題答題的技巧與方法,形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理念。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加強個別指導,使學生整體得到成長。
總之,我們要努力創設適於學生的學習情境,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圍繞地理教學三個領域的目標,使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學習時段內,在心理、行為等方面的地理素養都有所發展。
Ⅳ 如何評價中學地理教師教學基本功
地理教學基本功是中學地理教師為完成本學科教學任務所應具有的最基本的教學能力、教學技能與教學經 驗的一種綜合體現,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反映地理教師隊伍和地理學科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加強中學地理教師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對廣大中學地理教師特別是青年地理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給予科學的 評價,對於加速中學地理教師隊伍的建設,推動中學地理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從而大面積提高中學地理教學質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幾年來,我們通過廣泛開展中學青年地理教師教學基本功的訓練與競賽活動,對地理教學基本功的評價問 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現將我們的研究成果總結歸納如下:確定地理教學基本功評價指標的原則 地理教學基本功是一個內容廣泛且具有學科特點的概念,它一方麵包括許多具有各學科普遍意義的基本功 項目,另一方面也包含具有鮮明地理學科特色的內容。為了保證地理教學基本功評價的客觀性,使評價切實起到幫助廣大地理教師盡快提高教學水平,不斷深化地理教學改革的積極作用,我們在確定地理教學基本功的評 價指標時,必須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導向性原則。確定地理教學基本功的評價指標,要有利於貫徹中學地理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要針對當前 中學地理教師的實際和中學地理教學的實際狀況,提出相應的評價項目與評價要點,突出評價的重點要求,以便充分體現評價指標的導向性。在當前,特別強調對幾種教學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這些基本技能在整個教學 過程中的運用,防止脫離教學過程孤立地去看教學技能的傾向。科學性原則。確定地理教學基本功的評價指標,要以現代教育科學理論和系統理論作指導,按照地理教學 的基本規律和當前教師與教學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評價項目及每個項目的權重系數,同時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以避免評價的主觀隨意性,逐步實現評價的科學化與規范化。整體性原則。地理教學基本功是為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服務的。因此,評價地理教學基本功要同地理課 堂教學過程的評價緊密結合,同時根據每項地理教學基本功在整個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分配權重系數,以利於實現地理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可行性原則。地理教學基本功評價指標的確定,既要符合中學地理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又要從本市中學 地理教師與地理教學的實際出發,做到要求明確具體,方法簡便易行,使廣大地理教師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從而有利於調動廣大地理教師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地理教學基本功與地理課堂教學的水平。 地理教學基本功的專項評價 地理教學基本功的專項評價,是指對地理教師的某一項或某一類(如幾項操作技能)教學基本功所進行的 直接評價。具體評價方法是地理教師通過一個教學片斷或一項教學活動(如畫一幅簡略地圖,寫一堂課的板書,放映一組投影片或錄像帶,演示一組教學模型等),來展示其某一項或某一類教學基本功的水平,由評價人 員按照預訂的地理教學基本功評價方案進行評價。例如,我們在1994-1995年北京市中學青年地理教師教學基本 功競賽中,就制訂與採用了以下評價指標體系:北京市中學青年地理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評價指標體系 序號 評價項目 評價要點 權重系數 1 總體結構(1)三項教學任務的全面貫徹落實 (2)啟發式教學方法的運用 0.15 (3)課堂教學結構的合理性與完整性 (4)語言的科學性與嚴謹程度 (5)語言的邏輯性與流暢程度 0.25 2 語言技能 (6)語言的藝術性(直觀生動程度) (7)語音、語調和語速(說普通話) (8)板書的科學性 3 板書技能 (9)板書的直觀性、合理性 0.15 (10)板書的藝術性(工整、規范、美觀) (11)媒體選擇的目的性 4 演示技能 (12)演示的科學性 (13)演示的直觀性 0.20 (14)演示的規范性和藝術性 (15)繪圖的科學性 5 板圖技能 (16)繪圖的直觀性 (17)繪圖的藝術性 0.25 (18)繪圖速度與規范程度 從上表內容可以看出,我們制訂的這個地理教學基本功評價指標體系的指導思想明確,符合教育目標與地 理教學大綱的各項要求,又切合本市中學地理教師與教學實際,考核項目與考核要求明確具體,重點突出,完全符合前面所說的確定地理教學基本功評價指標的四條原則。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這個評價指標體系將總體結 構與策略作為評價幾項教學技能的重要指標之一。這就避免了脫離教學過程來片面評價教學技能的傾向。在當前一部分青年地理教師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對如何優化地理課堂教學過程、改革地理教學方法又缺乏明確認 識的情況下,將地理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同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優化教學過程二者緊密結合起來,是十分重要的。地理教學基本功的專項評價,也可以用於對心智技能方面的教學基本功,如理解教學大綱、分析地理教材 、撰寫教案、編制檢測試題等的評價。具體方法是由教師提供文字材料(如教案、試題、論文等)由評價人員按照預訂方案進行評價;也可由評價人員向教師提出問題,教師作口頭回答,評價人員按照方案進行評價。地理教學基本功的整體評價 中學地理教師所應具有的各項地理教學基本功,在整個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從不同的側面反映地理教師和整個課堂教學的水平。因此,對中學地理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不 僅要進行專項評價,而且在此基礎上還應對其各項教學基本功進行綜合整體評價。具體評價方法是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過程的評價來檢測地理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水平。 從下表內容可看出,在這個地理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6個基本評價項目中,都同地理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我們運用這個指標體系評價地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同時也就對中學地理教師所應具備的各項教學基本功進行了評價。這個評價指標體系的第5項教學技能,就是對地理教師的語言表達、板書設計、板圖(板畫)繪制和地圖運用等操作技能方面的幾項教學基本功的直接評價。其餘幾項教學基本功,也可通過這個評價指標體系來間接地進行評價。例如,通過這個評價指標體系的第1項教學設計和第2項教學內容,就可以 對理解與貫徹執行地理教學大綱、分析地理教材、進行地理教學設計和撰寫地理教案等項教學基本功進行評價 ;通過第3項教學過程,也可以對進行地理教學設計和撰寫地理教案等項教學基本功進行評價;通過第4項教學方法,可以對選擇與運用課堂教學方法、選擇教學媒體和運用地理電教手段等項教學基本功進行評價;通過第 6項教學效果,可以對教學效果檢測和分析評議地理課的教學基本功進行評價。
Ⅵ 初中地理學科教學基本要求
對於老師來說,有以下的內容可供參考:
初中地理課程要求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一、新授課
新授課是地理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把握教學重難點,充分採用師生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掌握科學學習方法,樹立科學態度。
1.恰當導入
新課引入通常可由與新課密切相關的情景及多種形式(如講故事、圖片觀察和資料分析、提出問題、復習舊知識等),使舊課與新課、舊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產生聯系,有激發學習興趣作用。
2.力求精煉
教師在問題的引入之後,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突出重點。一是內容要精煉,二是不要滿堂灌。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安排要講的內容。學生通過看書或是合作學習可以弄清楚的知識,教師均可不講。要讓學生動起來,提倡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真正把傳授知識的過程當成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學生討論交流要有序可控;涉及到地理原理和比較抽象的知識要結合實際,在講解中要恰當設計有質量的問題。
3.指導讀圖
通常每一堂課都應該有針對性地對地圖和有關地理資料的分析和處理,既要重視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及相關學科間的知識聯系的教學,又要重視讀圖填圖、地圖繪制、地理觀察、地理統計與計算技能的培養。做到「知能結合」、「講練結合」。
4.教具運用
從教學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恰當運用地圖和直觀教具,獲得感性知識,加強對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理解,有條件的學校應合理使用電教設備和多媒體進行教學。
5.總結歸納,
根據教材內容可分別由教師、學生或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對本節課進行總結。理清脈絡,畫龍點睛。要使學生理清概念、原理,抓住知識的實質與內涵。
6.板書設計
每節課均要有板書,力求圖文並茂,布局合理,美觀工整,體現重點與難點,要有恰當的板圖等。
7. 鞏固訓練,
通常在新授課中安排兩組相關練習,一組是教材中的課後復習題,另一組是課堂練習。通過練習,使學生能對基本題型,歸納出解題思路、抓住解題要領、明確解題的思維方法,以點帶面、總結規律,進而熟悉、掌握所學內容。
二、復習課
復習課是指新課進行到一定時段(節、章、單元)後,要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加強知識的縱橫聯系,提升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1.知識梳理與整合。
根據復習目標,合理設計復習提綱,可把有關知識點列出來,分清難點、重點、次重點,引領學生或是由學生自主梳理、歸納整理、分析類比,使知識條理化、網路化、系統化
2.復習方法要得當
一般可採取歸納比較的方法,抓住地理事物之間的特徵和內在聯系及差異,把知識點進行重組、歸類,用表格的形式進行對比,還可用專題、歸納、總結性的方法。同時,應有適當的板書。
3.試題類型要精煉
練習題要體現知識的系統性、知識點的多樣性、基礎性。反饋練習時,關注學生基本知識(概念、原理等)的理解和鞏固。重點知識可採取變式訓練,舉一反三,保證課堂復習效果。易誤區的知識需強調。
三、講評課
講評課是在學生作業或檢測後根據學生知識和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講評要有明確的針對性,在夯實知識、方法的基礎上,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歸納的知識去解決新的問題。因此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試卷統與計分析
要做好考點分布的統計、考查類型的統計、考試結果的統計,錯誤率的統計;要分析試卷的內容、結構和答案;要分析錯誤原因等。
2.知識聯系和加深
在講評時應有意識地把與試題有聯系的知識點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識網路,同時應針對某些知識點進行適當的拓寬和加深,以達到運用教材中的原理和思維解決較為復雜的地理現象的目的。要注重滲透試題變形、重組、分解和組合的出題思想,可適當地對原題進行加一點、減一點或換一點進行分析處理。
3.置疑引導促思考
講評課要避免對答案」或「一言堂」式的教學。可引導學生自主糾錯、探求正確的解題方法。講評貴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讓學生主動釋疑,以達到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4.錯題類型要糾因
在分析錯題原因的基礎上,要分析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加強思維方法指導。要及時補充、完善答題內容。要教會學生審題,如對關鍵字眼、隱含條件如何分析。要學生認真總結,吸取教訓,培養良好的答題心理素質。從分析常出錯試題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分析問題數據要作為下一次備課的參考資料。
Ⅶ 中學地理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素質和能力
中學地理老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
中學地理教師不僅要具有"教師意識",同時還要有"地理教師"意識,因為在培養人才的教育過程中,地理知識的豐富性和外延性,使得地理教師更能體現《中國
21世紀議程》的思想,在當今科技、社會、思想飛速發展的今天,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新理論,樹立新觀念,努力具備良好的素質,使其自我不斷完善,這是教育
發展的需要,也是作為一個中學地理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勤奮進取,爭取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中學政治課是培養學生科學世界觀
和人生觀的主課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上好這門課,是政治教師應經常思考的問題。要增強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從課程本身特點入手,不斷豐富
自己的專業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關鍵
1、地理學科的專業知識
一個合格的地理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熟練掌握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這樣,才能居高臨下,從多角度分析與處理教材。同時要把握住地理
學科的歷史與現狀,從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等角度了解時代的要求與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具有正確的「人地協調」發展意識。中學地理教材內容是以當代人類所面
臨的環境、資源、人口問題為主線。它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人地關系協調」理論觀點向學生進行科學的全球觀、資源觀、環境觀和人口觀教育。《中國21世紀議
程》中所強調的協調人口、資源、環境關系,求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正是中學地理教育的主題和中心目標。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自己要懂得,更應讓學生懂得協調
人地關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懂得協調好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關系:不能以掠奪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去取得短期的經濟效益;不能走「先污染、
後治理」的老路,人與自然必須相互支撐。也要使學生明確,我國是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形勢,我們只能走經濟
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優化經濟與科技的組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者統一。這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
擇。
2、教育科學知識
地理教師應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與教育理論對照,使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
3、思想教育工作與教育藝術
地理教師要對學生全面負責,寓思想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應該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向學生進行生動強烈
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地理教育的責任。地理學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內涵,在國情國策教育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地理教師應首先
具有這方面的品德修養因此應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教育藝術。並將知識、思想、行為三者有機結合。
4、其他知識
地理教學內容中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必須具備這方面的品德素質。例如,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之間,塑造地表形態與外力,板塊的張裂與碰撞,水利
建設與洪澇災害,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資源的開發與限制,人口的增長與控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等等,都體現了對立統一關系。再如,流星的墜落、四季的更
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產生、日食月食、雷鳴閃電、山崩海嘯、海市蜃樓、血雨腥風、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現象,都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社會上流行的
「閏月之年有大災」、「彗星出現預示國家有難」、「十字連星警示世界末日來臨」等謠言,都是不符合科學的主觀臆造。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這方面的內容,
以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認識事物,認識世界,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地理教師應了解物理、化學、歷史
等知識。為了教好學生,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擴大知識面。如廣泛的藝術情趣和愛好、對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鑒賞、古文和古詩詞的功力等。
(二)自覺培養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工作進步的保證
地理教師的業務水平既與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關,也和教學能力及基本技能不可分。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應以提高下列能力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
2、設計教法,特別是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3、觀察、研究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4、地理活動的組織能力
5、實驗、演示或製作教具、模型、圖表的技能
6、准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7、進行環境能力、國情教育及科學地理教育的能力
8、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思維訓練的能力
9、命題、檢查提問及了解學生情況的能力
10、分析、評議地理課堂教學的能力
11、運用所學地理評價環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具有國際意識、全球意識及參與世界競爭的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信息的社會、充滿競爭的社會。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國際大環境。同時,諸如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南極大陸和海洋資源的開
發、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世界和平的實現等,都已成為世界性話題,僅靠某個國家無法解決,需要進行全球合作。中國實現現代化,也要參與世界競
爭,要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引進國外先進的科技和科學管理,等等。因此,教師要利用自己這方面的意識和觀念,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打破閉關鎖國的思想,立足
國情,放眼世界,樹立國際國內兩種政治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市場觀,為日後參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打牢思想基礎。
(四).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信息化社會的出現,創新人才的需求,高考制度的改革僅靠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來教學的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學多媒體的出現使教學手段
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一是改變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識事物的過程。使課堂從單一的「講解-接收」式向「探索研究」式發展。教學中使
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二是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教學原則。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傳遞語言、文字和靜止圖像所難以傳遞的信
息,而且可以促進個別化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現,從而打破傳統的「師講生聽」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代之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設計、組織、引
導、解疑下,實現信息的主動獲取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並且有充分的實踐活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健康發展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三是改變了教學內容和教
材形式。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將不限於傳統的教材,特別是教科書,學生和教師都將從軟體和網路上獲取大量的可以作為學習內容的信息。因此,推進素質教育,地
理教師必須要具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益。
(五)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今天,從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看,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職責趨向一致。這意味著未來的教學,需要具有科研素質的學者型
教師,而不是傳統經驗型教書匠,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對地理教師的要求。因此,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條必
要的途徑,是實施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一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水平的高低及學生素質水平的高低,而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又取決於教師的學習
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師的學習能力指教師在政治業務和文化素質修養中的進步與提高。作為地理教師應時常充實自己,使教學和學習並重。教育科研能力指以教
學研究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既教學,又研究,動心動腦,並努力選好自己的研究課題,並創造出自己的科研成果。
Ⅷ 中學地理的基本環節
基本環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依據學案、自主學習)→解惑答疑、合作交流→校正反饋、總結提升→鞏固應用、反思內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激趣引題)
教師根據課題內容和特點,創設問題情景導入課堂要解決的問題,調動起學生學好本節課的慾望和興趣。
情境的創設可以聯系生產與生活實際,可以通過知識的前後聯系,可以在學生認知的沖突點,可以圍繞教材的核心問題等等。
導入的方法有很多,但都必須提出一個或多個明確的問題。導入既可以由教師來完成,更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參與,或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或參與課堂調查等等。
二、依據學案、自主學習(發現問題)
本環節可以在課前完成,也可以在課堂上完成。學生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學案,閱讀教材,初步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形成初步的知識框架,並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本環節的關鍵是教師要在充分理解課標和研讀教材的基礎上,充分了解學情,並對課堂進行充分的預設,設計出科學的學案。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利用好學案,並及時了解和收集學生存在的問題,更要引導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有時學生發現不了問題)
三、解惑答疑、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本節課的重、難點,通過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引導、提供相關素材和案例等手段,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本環節中,教師要採取多種教學手段組織教學,如,對學生合作學習能獲得的知識,教師要組織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小組長匯報成果→教師點評、歸納等環節獲得知識;對有些重難點,教師要設計有效的問題,誘導、啟發學生思考後解決;還有一些問題學生不能自主解決,就要通過教師的傳統的精講、拓展來傳授給學生。
在該環節中學生也採用多種學習方式獲得知識,如,學生的自主思考、生與生之間的交流研討、師生之間的思維碰撞和師生之間的交流等多種學習方式。
四、校正反饋、總結提升(總結方法規律)
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適時指導,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要引導學生總結方法和規律,形成結論。
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教師要關注過程並參與其中組織引導,要通過談話、提問、典型題目訓練等形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其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導。
要適時引導學生自主歸納結論,理清知識結構,總結解題方法。對學生不能總結的、或總結不到位的,教師要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進行歸納總結、拓展提升,澄清學生思維認識上的疑、難點,形成清晰和有規律的認識。
五、鞏固應用、反思內化(應用內化)
對總結的規律、方法等有關結論,要組織學生限時訓練、理解應用,使其盡快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梳理總結,構建知識體系等。
訓練題目要圍繞學習內容設計,要體現重點,不可盲目變式、盲目拔高,要定位在本節內容的基礎知識應用與訓練上。題目要有現實性,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解決學生身邊的問題,讓學生在應用知識的同時體現學科的價值。
鞏固應用環節,可以放在一堂課的結束前進行,也可以穿插在解決好每一個問題之後進行。反思內化環節不僅體現在一堂課的結束前,同樣也可以在每一個問題解決之後進行,但在一堂課的結束前,必須要有對全課的總結反思,以獲得整體性的認識。
Ⅸ 中學地理教學的基本任務是
讓學生懂得看懂地圖,培養一定的看圖能力,開發地理思維的智力。
Ⅹ 中學地理實驗教學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地理知識教育方面: (1)地理實驗可以展現地理景觀和地理事物, 學生容易形成對地理表象內的正確認識,有利於地容理概念的學習和掌握。(2)通過對地理模型及地理統計圖表的分析,學生有利於掌握地理分布的規律。(3)地理實驗可以模擬展現地理過程,有利於地理演變知識的學習,掌握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4)有利於學生分析地理要素之是的關系。
地理技能教育方面: ( 1)地圖、圖表的繪制技能; (2)地球儀的使用技能; (3)天象、氣象、水文、地震、環保等方面的簡單測報儀器使用技能; ( 4)地球、地形等模型的製作技能。
地理能力培養方面: (1)地理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測量、實驗和探究能力; (2)地理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計算、比較、分析、判斷、推理、想像、綜合等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