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學問答
1. 植樹節知識競答題
1.植樹抄節是哪一天?(B) A.3月8 B3月12 C3月22
2.哪一種襲天氣植樹成活率較高?(B) A、晴天 B、陰天或小雨
3.樹最大的好處是?(C) A 遮擋陽光 B 美化環境 C釋放新鮮空氣,吸收二氧化碳
4.植樹造林的最終目的是(A) A、 改善生態環境 B、提高森林覆蓋率
5. 廢舊電池是不是可回收的垃圾?(A) A是 B,不是
6.超市塑料袋是可回收還是不可回收垃圾?(B) A可回收 B不可回收
7.選無磷洗衣粉是為了?( B )。 A.保護衣物 B. 防止污染 C.保護雙手
8.在下列回收廢品中,如果沒有回收,對環境造成危害最大的是(C)。 A、廢紙 B、廢玻璃 C、廢電池
9.綠色食品指什麼食品?(C) A蔬菜,水果 B、綠顏色的食品 C安全無污染食品 D有豐富營養價值的食品
10.減少「白色污染」我們應該(A) A.自覺地不用、少用難降解的塑料包裝袋B.亂扔塑料垃圾 C.盡量使用塑料製品
11.在大氣污染中,對植物危害較大的是(B)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
2. 地理萬能答題模式
原因(自然、人為)
條件(有利、不利)
影響(正面、負面)
意義(兩端、內中間)
區位(自然、容社會、經濟)
效益(經濟、社會、環境)
措施(生物、工程、技術)
氣候特徵(氣溫、降水、季節組合)
氣溫特徵(季節變化、最冷月均溫、年較差、日較差大小)
降水特徵(降水總量、雨季長短、季節變化)
地形特徵(地形類型、地勢起伏)
位置特徵(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鄰位置)
自然地理特徵(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生物)
【分析某地的地形特徵】
地形特徵包括:
①地形類型及其分布:如地形以平原或以山地、丘陵或以高原為主等;
②地勢高低起伏:如地勢西高東低等;
例如:
簡述雲貴高原地形特徵?
喀斯特地形廣布,地形崎嶇,多山間壩子;
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
3. 高中地理常考23個問答題帶答案的
1,描述類——多為看圖歸納 (1),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脈,河流,等值線等等) (2),自然特徵的描述(如氣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質狀況) (3),人文特徵的描述(如農業,工業,交通,城市,人口,旅遊,環境 狀況) (4),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徵(氣候的分布,農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 植被分布等) (5),某地理事物發展變化過程的描述(如鹽鹼化過程,天氣變化,風向 變化等) (6),多 個 地理事物之間關系的描述 2,原因分析類 自然原因一般從地形.地勢.氣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礦產.洋流.緯度 位置.海陸位置.海陸輪廓.板塊運動等來分析; 人為原因一般從歷史條件.人類各種 活動.交通.工程建設.市場.政策.科技.軍事(戰爭).宗教等方面分析. 分析時應該抓 住主要原因. 常 見的有以下: 逆溫,溫度變化原因,溫差大小,光照強弱,降水,氣壓,天氣,氣候, 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酸雨,鹽度,洋流,漁場,赤潮,地震,滑坡,泥石流, 沙塵暴,水能,水土流失,荒漠化,鹽鹼化,地貌成因,地質構造,河流水文變 化,旱澇,岩石成因,缺水原因,人口分布,人口增長,人口遷移,逆城市化 3,區位因素(區位條件)評析類(或者布局是否合理) 回答此類問題一要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來闡述;二要從對自然.社會.經濟的 發展三方面綜合分析判斷得出結論.主要涉及人文地理事物的布局因素:農業, 工業,城市,交通線(點),商業中心等.分析的時候注意有利和不利的. 4,開發與環保類 一般要先答出某地區的資源狀況 再答出開發這種資源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 樣的環境問題. 5,危害,措施及治理類 如能源措施,某工業區的整治,某環境問題的措施,某大河流的治理 6,意義類 一般包括經濟意義,社會意義,環境意義 7,畫圖類 多為畫地形剖面圖 8,特徵問題 (1) 地形(地貌)特徵 主要從地形種類(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 沖積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狀況(坡度陡緩.相對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 (2)地表環境特徵 主要從氣候(濕.熱.冷.干),植被狀況,土地類型(荒漠.草地. 林地.耕地),河流發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3)氣候特徵 主要從氣溫(高低的季節變化.年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 季節變化),四季的變化(冬夏季節的長短)等方面概括. (4) .河流水文特徵 主要從流量的大小.水位的變化(汛期與枯水期).含沙量的 多少.結冰期.河流落差.河床的寬窄.河水流速的快慢.河流長短.支流的多少及分 布等方面概括. (5).農業生產特徵 主要從農業地域類型.農作物種類和單位面積產量.農業 各部門結構(所佔比重).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和專門化水平等方面 概括. (6).工業生產特徵 主要從工業的發達程度.工業部門結構.工業技術水平.工 業產品的銷售和工業原料能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等方面概括. (7).農業.工業.城市.旅遊等區位特徵 要從自然和社會兩方面分析. 農業區位:自然因素:氣候,水源,土壤,地形;社會經濟因素:市場需求, 交通運輸,勞動力,工業和城市的發展,科技,政策 工業區位:自然因素:地形.水源等;經濟因素:資源,市場,勞動力,交通, 科技, 政策; 社會因素: 個 人偏好,工業慣性,國防,就業,平衡性別比例等; 環境因素: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雜訊污染等. 城市區位:自然因素:氣候,地形,河流(湖泊);社會經濟因素:自然資 源,交通,政治,軍事,宗教,科教,旅遊 旅遊(影響旅遊資源開發)區位:旅遊資源的游覽價值;市場距離;交通位 置及通達性;地區接待能力;環境承載量 (8)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徵 主要從空間分布(是否均勻,空間變化規律)和 時間分配(季節和年際變化的大小)兩方面概括. (9)如何分析一 個 地區(省)或者一 個 城市經濟發展區位條件: 地理位置優越; 自然條件(分析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優越;工農業基 礎條件(好); 資源條件(豐富);勞動力條件(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 交 通條件(便利);市場條件(廣闊);吸引外資和對外貿易額(比例多); 國家 政策和開放程度;旅遊條件 (豐富,地域組合好) ;其他條件 (國家大型工程等) . (10)如何改善一 個 城市的交通條件: 建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路;加強城市道路的規劃和建設;擴寬道路,專線 (定線)行使;建立統一的交通指揮系統;統一培訓駕駛員;減少過境車輛進入 城市. (11)如何改善一 個 城市的環境: 加強城市的規劃和管理;搞好環境教育,提高公眾意思,加強環境管理;改 善能源消費結構;加強綠化;對垃圾進行無害,再生處理. (12)如何發展農村經濟: (普通) 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加大綠化,改善生態環境;有計劃的退耕還 林還草;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加大科技投入,發展農產品加工, 商品農業,提高農民收入. (13)山區農業資源如何綜合開發: (以江南丘陵為例) 走立體農業的道路;優勢資源的系列開發;植樹造林,保持水土;解 決農村能源問題; 改良紅壤;搞好水利工程建設,提高防洪抗災能力. (14)如何綜合整治(發展)一 個 工業區(魯爾區,遼中南等)的經濟: 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調整工業 布局,保證各行業平衡發展;發展交通,完善交通網;發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質, 繁榮經濟;消除污染,整治環境,美化環境;搞好區域規劃,加強生態建設;因 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開發各類資源. (15).如何分析生態農業——新型農業的優勢: 充分利用了自然條件,挖掘了生產潛力; 調整了產業結構; 發展了 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保護和改善了生態環境;提高了綜合利用. (16).分析一 個 地區(省)的資源優勢: 土地資源——面積大小,土壤的類型,土壤肥脊,可開墾土地等; 氣候資源——氣候類型,氣溫,降水,光照; 礦產資源——煤炭,石油,天然氣,鐵礦,鋁土礦,磷,硫等; 生物資源——農業基地,經濟作物基地,林業基地,水果基地,特色農業等; 水資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山冰雪溶水等. (17),我國中部崛起的區位條件: 中部地區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名山大川多,江,河,湖,庫星羅棋布, 動植物資源豐富;中部地區水資源量,水庫容量,耕地面積,煤炭,有色金屬等 資源優勢突出,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中部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 地,保證我國的糧食安全;中部具有承接東西,貫通南北的區位;交通便利,長 江黃金水道,多條鐵路干線及國道公路從中部通過;中部地區還具有豐富的人力 資源. 山西省成為國家重點能源基地的區位優勢: 煤炭儲量豐富;有多條運煤干線與海港連通,利於能源輸出;接近東 部沿海的能源消費地區. 山西省如何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摸清資源的儲量,加強資源開發利用的規劃;依靠科技,強化資源加工環節, 提高資源的附加值;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減少污染,美化環境;在煤炭資源的 基礎上,大力發展煤化學工業,電力工業;調整產業結構,加大發展新興產業和 第三產業等. (18) 首都由沿海遷往內陸的主要原因分析: 加強對廣大內地的管理; 促進內地的開發和經濟發展;分散大城市職能;有利於國防安全. 世界地理 問答題 1,簡述歐洲,東南亞,日本的地形特點. 歐洲:以平原為主,平均海拔低;北部與南部有山脈分布;冰川地形廣 布;海岸線曲折. 東南亞: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形勢.上遊河段落差大,切 割成"V"形谷,水利資源豐富;中下游地區多形成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馬來群群島--多山地,地形崎嶇;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地震. 日本--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多火山地震;海岸線曲折. 2.北美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1)北美中部為平原,南北暢通,冬季來處北方的冷空氣可能長驅南下, 夏季來自南方的暖氣可能長驅北方,從而使北美的氣溫年較差增大,加劇的北美 氣候的大陸性特點. (2)北美西部有高大的山脈阻擋,太平洋水汽不容易向東深入,東部 的低緩的山地與高原對來自大西洋的水汽沒有阻攔,因此北美的降水主要來自大 西洋,年降水量自東向西遞減,到太平洋沿岸有年增加. 3.兩組氣候類型的成因,特點,分布與植被. 一組亞熱帶氣候類型 名稱 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分布 南北緯 300-400 的大陸西岸 亞歐大陸東部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植被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 常 綠闊葉林 成因 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風帶控制 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 一組溫帶氣候類型 名稱 地中海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冬暖夏涼,氣溫 的年較差與日較差小;年降水量豐富,季節分配均勻 分布 南北 亞歐大陸東部 緯 400-600 的大陸西岸 成因 常 年受盛行西風的影響 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 植被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 常 綠硬葉林 4.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 氣候的形成原因. a,地處中緯度, 常 年受西風帶控制; b,大陸輪廓破碎,各地距海近; c 地形以平原為主,山脈分布大致呈東西走向,有利於西風的深入; d 受北大西 洋暖流增溫增濕的作用. 5.南美大陸南部安第期山脈東西兩側氣候的區別與成因. 西側處於盛行西風的迎風地帶,降水量豐富,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東 側處於盛行西風的背風地帶,降水量少,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 6.智利氣候的分布特點 智利氣候呈南北狹長分布,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中部為地中海氣候,南部 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7.歐洲西部內河航運發達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形以平原為主;氣候冬暖夏涼,年降水量豐富,季節分配 均勻.因此河流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河流流速小,有利於通航. 社會經濟原因: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城市眾多,人流與物流量大. 8.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地區及區位因素分析. 分布: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與瀨戶內海沿岸. 區位條件: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口,海上運輸便利,便於向國外進口 原料與燃料,也便於向國外出口工業製成品. 9.埃及農業的分布地區及自然區位條件分析 分布:尼羅河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自然條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全 年高溫,熱量充足,光照時間長;有尼羅河水的灌溉. 10.俄羅斯的三大港口及瀕臨的海洋 聖彼得堡--波羅的海(大西洋);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 摩爾曼斯克-北冰洋(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為終年不凍港) 11.美國五大湖地區工業布局的主要條件 接近煤,鐵等原料燃料產地;有廉價的五大湖水運;淡水資源豐富;工業基 礎雄厚;農業基礎好;城市眾多,消費市場廣大. 12.美國的農業帶分布圖(略) 13.澳大利亞與埃及的主要經濟支柱 澳大利亞:工礦業與農牧業 埃及:石油,運河,僑匯,旅遊 14.伊拉克與伊朗的氣候類型有何不同?為什麼? 伊位克:大部分地區 常 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氣流下沉,降水少,形 成熱帶沙漠氣候伊朗:地處高原,四周有高大山脈環繞,地形比較閉塞,形成溫 帶大陸性氣候 15.地中海沿岸(或地中海氣候)主要水果 柑橘,葡萄,檸檬,油橄欖,無花果等 16.東南亞與西亞的地理位置 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十字路口",是重 要戰略要地. 6 西亞: 溝通大西洋,印度洋,聯系亞歐非三洲,位於地中海,紅海,黑海,阿拉伯海,裏海(湖)之間,即地處五海三洲兩洋之地,位置相當重要. 17.一艘海輪從青島出發,最終航行到鹿物丹,沿途需經過哪些重要 的海域? 黃海,東海,台灣海峽,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亞丁灣,曼德海 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英吉利海峽,北海. 18.東南亞的主要物產有哪些? 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金雞納等 礦產:錫,石油 19.西亞五大產油國及三大海上石油航線 五大產油國: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二伊二特一酋") 20.埃及阿斯旺水壩的利與弊. 利:發電,防洪,灌溉,旅遊,養殖,航運等弊:尼羅河攜帶至下游的 泥沙大大減少;兩岸土壤肥力下降;海浪使尼羅河三角洲受到侵蝕,海岸線不斷 向後退縮. 21.位於赤道地區的東非高原為什麼是熱帶草原氣候,而不是熱帶雨 林氣候? 赤道地區在赤道低氣壓帶控制下,氣流上升,終年形成大量降水,因而 形成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但位於赤道的東非高原,因地勢較高,氣溫大大 降低,上升氣流減弱,降水量減少,因而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22.魯爾區的興衰(必修內容) 23 .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的成因 亞馬孫平原面積廣大,地勢低平,又位於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 常 年受赤 道低壓和信風的控制,空氣對流旺盛.它的北,西,南三面為高原,山地,東面 向大西洋敞開,沿海又有暖流經過,從東北,東南方向海上來的濕熱氣流匯集內 陸,並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終年降水豐沛.因此,亞馬孫平原成為世界最大的 熱帶雨林氣候區. 24.澳大利亞氣候呈半環狀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風與東南信風影響,降水呈季節性變化. ②東部迎風坡降水豐富,低緯度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南部為亞熱帶濕潤 氣候;背風坡降水減少. ③南部副熱帶高氣壓帶與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 ④西部 常 年受副高影響,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氣候. 25.墨累-達令混合農業
4. 高考地理的答題提綱
一、生態環境問題
⑴ 台 風
A. 台風多發生夏秋季節,主要發生海域為: 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灣
B. 台風災害由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造成
C. 台風對我國的有利方面:
① 帶來豐沛降水,緩解長江中下游的伏旱,
② 緩解高溫酷暑天氣
D. 如何減小台風損失:
加強台風的監測和預報(氣象衛星跟蹤、沿海雷達監測).
⑵ 寒潮
A. 時空分布:
考慮源地、冬季風強弱、地形地勢的阻擋等因素,我國冬半年常發,影響范圍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灣、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B. 災害特點:
降溫幅度大、風力強、影響范圍廣、出現降溫、大風、暴雪、凍害等災害性天氣。
C. 寒潮的利:凍殺害蟲;大雪緩解春旱。
⑸ 地震
A. 我國典型地區:東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區
B. 形成:
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劇烈;斷層發育。
造成重大人員和財產損失的原因可能有:
a. 震級大,破壞性大; b. 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
c. 經濟發達; d. 淺源地震;
e. 發生的時間可能在夜間; f. 誘發其他災害等
C. 減輕災害的措施:
a. 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和減災意識;
b. 建立災害監測預報體系;
c. 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d. 提高建築物的抗震強度;
e. 植樹造林,建立防護林體系;
f. 加強國際合作等。
⑹ 溫室效應問題:
例:馬爾地夫(諾魯)面臨的環境問題:
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沒的危險 .
A. 溫室氣體:主要是CO2;其它有氯氟烴等
B. 對全球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的影響
a. 導致生態系統的調整,
b.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國家、地區被淹
原因:① 海面因溫度升高而膨脹,導致海平面上升
② 極地增溫強烈,部分極冰融化
c. 世界各地區降水和干濕狀況發生變化,導致各國農業經濟結構的變化
① 乾旱地區將變得更乾旱
② 溫帶耕作業發達的地區,因氣溫升高,蒸發加強,氣候會變得更乾旱、退化成草原
③ 亞寒帶某些地區,因氣溫升高,熱量條件有所改善,適應溫帶作物生長
d. 可能導致乾旱、洪澇、暴雨的災害事件的增加];
e.對人體健康的威脅增加。
C. 產生原因:
① 工廠、交通工具、家庭爐灶大量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釋放大量的CO2
② 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減少,使大氣中CO2的含量增多
D. 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措施:
① 減少燃燒化石燃料,降低CO2的排放量;
② 植樹造林,大面積植樹造林,降低CO2濃度;
③ 改善能源結構,開發新能源,推廣使用綠色能源;
④ 發展技術,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
⑤ 加強國際合作,全球共同行動。
⑺ 酸雨問題:酸雨是指PH<5.6的各種降水
A. 形成條件:
大量硫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X)和濕潤的氣候
例:我國北方冬季採暖消耗的礦物燃料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積卻比南方小很多,
主要原因是:北方降水少,酸雨頻率小。
B. 主要污染源:工礦企業、家庭爐灶、交通工具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排放SO2、NOX;有色冶金工業大量排放SO2
C. 酸雨帶來的影響:
① 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生長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 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
③ 腐蝕建築物和文物古跡;
④ 危及人體健康。
D. 我國酸雨污染嚴重的地區:
貴州、湖南、江西、廣東等省區:有色冶金工業發達,大量排放酸性氣體
滬寧杭、京津唐、遼中南工業基地:工礦企業、家庭爐灶、交通工具燃燒煤、
石油和天然氣,大量排放酸性氣體
四川盆地:石化工業發達,盆地地形酸性氣體不易擴散
② 南方低山丘陵區,酸性土壤,風速慢,不利於酸性氣體的擴散。
E. 十幾年來,我國酸雨危害為什麼越來越突出 ?
①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工業迅猛發展,由於現代工業起步較晚及追求經濟效益的片面性,再加上治污經驗不足等原因,環境污染嚴重;
② 西方國家利用科技優勢,在投資的同時,也把污染轉嫁到我國
F. 減少酸雨根本途徑:減少人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① 調整能源結構,使用清潔能源,減少礦物燃料的消費量;
② 進行技術改造,積極發展潔凈煤技術和潔凈燃燒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③ 研究煤炭中硫資源的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回收SO2氣體製成硫酸。
G.冬季我國東北地區酸性氣體排放量遠高於日本,而日本的酸雨危害卻更嚴重,
其原因是:
① 冬季盛行西北風,西北風把東北地區大量酸性氣體輸往日本;
② 冬季東北地區降水少,酸雨危害較輕;
③ 日本氣候海洋性顯著,冬季降水相對較多,酸雨危害較重。
⑻ 臭氧層破壞(臭氧含量低於200DU,DU為多布森單位)
⑼ 濕地問題:
A.濕地的形成:
例:請解釋我國東北地區(俄羅斯西伯利亞、加拿大北部)形成沼澤地的原因。
① 地勢低窪、排水不暢;
② 緯度位置高,地處濕潤地區,水分蒸發弱;
③ 地下有凍土層,阻滯地表水下滲。
例: 解釋在青藏高原的東部地區形成沼澤地的原因:
① 青藏高原東部地處濕潤地區,降水豐富;
② 地勢高,蒸發小,高原環境有高原凍土的形成,水分下滲受阻,在相對平坦
和低窪的地區形成沼澤地。
B.濕地的功能和效益:
① 濕地的生態效益: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的重要地區和瀕危鳥類、遷徙候鳥以及其
他野生動物的棲息繁殖地。濕地是重要的遺傳基因庫,維持生物多樣性。調蓄
洪水、凈化水質,防止自然災害,具有調節區域氣候作用;降解污染物。
② 濕地的經濟效益:
提供豐富的動植物產品;提供水資源;提供礦物資源;能源和水運。
③ 濕地的社會效益:
觀光與旅遊。濕地具有自然觀光、旅遊、娛樂等美學方面的功能,中國有許多
重要的旅遊風景區都分布在濕地區域;教育與科研價值。
可簡化為:
① 調節氣候,涵養水源;
② 保持水土,凈化污染;
③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
④ 沼澤還能為人類提供豐富的自然資源,具有景觀旅遊、教育科研等經濟和科學價值。
C.我國濕地面臨的主要威脅和問題
① 對濕地的盲目開墾和改造,造成中國天然濕地面積削減、功能下降;
② 濕地污染加劇,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危害,也使水質變壞;
③ 生物資源過度利用,嚴重影響著這些濕地的生態平衡;
④ 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積日益嚴重使濕地面積不斷減小,功能衰退,洪澇災害
加劇;
⑤ 濕地保護投入不夠濕地保護管理體制不完善
總之,我國濕地資源面臨的問題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對濕地的盲目開墾、環境污染及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等,這些威脅造成了濕地面積的減少和濕地功能的下降。
例:19世紀和20世紀我國三江平原和美國都曾對其沼澤濕地進行過大規模的開發。
簡述對沼澤濕地的開發會導致什麼後果?
會導致荒漠化和嚴重的水土流失,沿海的沼澤地的開發會導致風暴潮災害、洪澇災害頻發,內陸地區的開發會使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的破壞等嚴重後果。
D.採取措施
① 加強該區域濕地水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建立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示範區,
加強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
② 通過還湖、還澤、還灘及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復、改善濕地生態環境狀況,
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
③ 通過實施宣教和培訓工程,提高濕地資源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意識。
例:三江平原的沼澤地不宜再開墾的原因是什麼?(生態效益)
① 是東北陸地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 ② 調節氣候、保護與改善生態環境;
③ 丹頂鶴、天鵝等珍禽動物的棲息地; ④ 沼澤植物是一項重要的資源。
⑽ 水土流失問題:
區域一:黃土高原:
A.產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季風氣候降水集中於夏季,多暴雨;
② 地表植被稀少;
③ 黃土土質疏鬆,垂直節理發育;(黃土高原)。
人為原因:③ 植被遭到破壞,森林覆蓋率下降;
④ 不合理的輪荒耕作制度;
⑤ 工礦建設中不注意環境的保護
B.主要危害:
① 養分物質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農業減產;
② 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庫)淤積,防洪難度大。
C.治理措施:
① 壓縮農業用地,建設穩產高產農田;
② 擴大林、草種植面積;
③ 改善天然草場的植被,適當壓縮牲畜的數量,提高牲畜質量;
④ 開礦時有計劃的存放表土,並大力開展土地復墾工作;
⑤ 小流域綜合治理。
D.治理的意義:
① 有利於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可以增加
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
② 有利於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建立良性生態系統;建立生態農業模式,有利
於促進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區域二:南方低山丘陵地區
A.南方低山丘陵存在的重大生態問題是什麼?試分析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措施。
問題:水土流失嚴重。
原因:人地關系日趨緊張,農村生活燃料短缺,亂砍濫伐森林,
強取耕地與薪柴。
措施: ① 封山育林; ② 大力推廣生活用煤;
③ 革新爐灶,節省燃料; ④ 大辦沼氣、營造速生薪炭林。
B.為什麼說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損失比黃土高原大?
(單位面積流失土地的損失、表土的恢復能力、生產基地和經濟中心)
① 單位土地的生物生長量與產值較高
② 多石質山地,表土被侵蝕後很難再恢復;
③ 江河下游地區多為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基地和經濟中心。
C.南方低山丘陵發展「立體農業」有哪些效益?(土地潛力、農民收入、生態)
① 低山丘陵面積大——有利於充分發揮低山丘陵土地資源的潛力;
② 人多地少——有利於減少耕地的壓力、安置閑暇勞力,增加農民收入;
③ 生態環境脆弱——有利於改善環境,建立良性生態循環。
D.南方低山丘陵的紅壤有什麼特點?怎樣治理?
特點:有機質少、酸性強、土質黏重
治理:增施有機肥、補充石灰、摻入砂子。
⑾ 荒漠化問題:西北地區(新疆、青海、內蒙古等地)
產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全球變暖,蒸發旺盛;
② 處於內陸地區,降水少;
③ 鼠害,蝗害。
人為原因:① 過度樵採; ② 過度放牧;
③ 過度開墾; ④ 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 交通線等工程建設保護不當。
採取措施:
① 半乾旱農牧過渡和旱農區: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採取防風沙措施相結合
② 乾旱地帶沙漠邊緣的綠洲: 建立以綠洲為中心的防護林體系
⑿ 沙塵暴現象
① 我國典型地區:西北;華北地區
② 產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a. 深居內陸,距海遙遠,降水少,氣候乾旱,大風日數多;
b.快行冷鋒天氣影響,春季大風日數多;
C.地表植被稀少,平地覆蓋著深厚的疏鬆沙質沉積物。
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樵採、過度開墾、放牧、挖葯材等破壞植被,致使北方大面積的地表裸露。
③ 治理措施:
a. 制定草場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
b. 嚴禁亂砍濫伐、濫挖、濫牧、濫墾;
c. 開展防風固沙,改造沙漠的行動,大力植樹造林,種草,營造「三北防護林;
d. 退耕還林、還牧;
e. 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輪牧,控制載畜量;;
f. 禁止採伐發菜等
⒀ 農業污染
A. 主要內容:
① 過度施用化肥、農葯等農用化學品造成的農作物及土壤污染;
② 人畜糞便等有機肥料對水體的污染;
③ 溫室農業中廢舊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
④ 農業機械作業產生的粉塵、焚燒農作物秸桿產生的煙塵造成的大氣污染等
B.合理施用化肥、農葯
① 長期過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不僅改變土壤物理狀況,使土壤失去肥力,而且還
會污染土壤,並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② 正確施用化肥: 施用化肥要把握施用時間、控制施用量、嚴格執行使用規程,
力求做到科學合理。
③ 大量施用農葯的危害:
a. 增加了害蟲抗葯性,提高了農業成本;
b. 污染了土壤和水源;
c. 殺滅害蟲天敵,也破壞了原有的生物種群平衡。
④ 防治農業病蟲害的對策:
防治農業病蟲害應採取生物的、化學的、物理的多種措施,綜合防治,
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C. 土壤問題
① 土壤次生鹽鹼化:黃淮海平原、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產生原因:
自然原因:頻繁的旱澇氣候變化(黃淮海平原);地形低窪;
人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
治理措施:引淡淋鹽;井排井灌;生物措施;農田覆蓋;
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採取噴灌、滴灌技術等
② 土壤污染的來源:
農葯、化肥、垃圾與污泥肥料、汽車尾氣、污水灌溉、粉塵沉降。
③ 土壤污染的治理: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a. 首先是控制和消除各種土壤污染源,
b. 其次是採取措施增加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凈化能力;
c. 對於受重金屬等污染的土壤,防治的根本方法是挖去受污染的土層,
換上新土,以根除污染物。
⒁ 水體污染
A. 污染物來源:
① 工業廢水;
② 生活污水;
③ 農業退水。
B. 防治某地區水體污染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① 節約用水,減少污水排放;
② 興建污水處理廠;
③ 加強農業污染防治;
④ 充分利用環境的自凈能力;
⑤ 加強環境法製法規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業發展),污水達標排放。
例1:目前,靠蘇州河的自凈能力為何不能使河水變清:
① 蘇州河附近的、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太大。
② 蘇州河流量較小,自凈能力差。
例2:如何使A湖水域污染情況改善,使湖水變清、變美,請提出你的建議:
① 建設水循環工程。生態清淤,截污、擋污;
② 在環太湖地區建設生態防護林帶;
③ 減少農業、工業、城市污染的排放量;
④ 嚴格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
⑤ 退漁還湖等。
C. 地下水的問題與保護:
① 不合理灌溉——土壤鹽漬化——控制抽取地下水,科學管理。
② 過量開采——地下漏斗區,地面下沉;
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質變壞。——及時人工回灌。
③ 保護自流水補給區的自然環境。
⒂ 光化學煙霧
A. 形成條件: 「煙霧」形成的地理條件:
① 地理條件:
盆地地形,天氣晴朗、太陽光照強,高溫低濕和有逆溫,風力不大時,有利大氣污染物在地面附近的聚積,易於產生這種光化學煙霧。因此,在副熱高壓控制地區的夏季和早秋季節常成為光化學煙霧發生的有
利時節。
② 污染源條件:
工業燃燒礦物燃料和汽車尾氣排放量大,而形成光化學煙霧。
B. 防治措施:減少和預防光化學煙霧的根本途徑:
一是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
(可從提高能源利用率,開發新能源,發展科技,減少尾氣排放,擴大綠地面積等方面展開分析);
二是城市選址布局不要選擇在谷地、盆地等易產生逆溫氣象的地形中。
例: 談談珠江三角洲如何有效防治光化學煙霧污染?
① 要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工作。通過提高機動車尾氣排放標准、制訂有效地經
濟政策以及實施科學的交通管理,減少機動車氮氧化合物排放;
② 加強燃煤電廠煙氣治理工作;
③ 建立臭氧超標預警系統。當臭氧濃度達到預警濃度時,採取有關措施如建議
公眾盡量減少私車使用,對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大的企業實施限產減排等。
⒃ 倫敦煙霧事件是怎樣發生的?
① 地處泰晤士河河谷(地形條件)的倫敦上空因受冷高壓的影響,出現無風狀
態和低空逆溫層(氣象條件)。
② 隆冬季節,家庭和工廠排出的大量燃煤煙塵和二氧化硫(人為原因)被封蓋
滯留在低空逆溫層下,煙和濕氣積聚在大氣層中,致使城市上空煙霧彌漫,
能見度極低。終久不散,越積越多。
例:為什麼說高壓的控制與「煙霧事件」有關?
高壓中心氣流下沉,使低空氣污染物集中,難以擴散。
⒄ 咸潮
① 咸潮多發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區,以冬季最為嚴重
② 咸潮的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a. 冬季降水少,氣候乾旱,河流正處枯水期,流量較小;
b. 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 (氣候)
c. 地勢地平,河汊縱橫;(地形)
d. 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劇了咸潮。(天文)
人為原因:
a. 人類生產、生活用水增多;
b. 下游無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 咸潮發生時可能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及人類活動帶來危害:
a. 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b. 對企業生產造成威脅,生產設備容易氧化、腐蝕,鍋爐容易積垢;
c. 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內的鹽度升高,危害到當地的植物生存。
④ 從長遠看,防治咸潮可採取的措施:
a. 加強監測,建立預警機制;
b. 採取調水以淡壓咸;
c. 對河流水資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強統一調度、統一管理,提高流域水資源調配
能力,制定骨幹水庫枯季調度管理辦法;
d. 節約用水
⒅ 赤潮問題:珠江口、杭州灣、渤海等
A. 產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春夏溫暖季節,風和日麗;
② 洋流緩慢,水溫較高;
③ 封閉海灣。
(這是赤潮發生的外因)
人為原因:
① 沿岸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工業廢水、農業生產中的廢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機物、重金屬、無機鹽;
② 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流入江河、湖泊,匯入大海,使近海水體中氮和磷的含量過剩,造成海水富營養化。
(這是赤潮發生的根本原因)
B. 易發生赤潮的區域:
珠江口、渤海、杭州灣、長江口、南海的海口灣等。
C. 易發生赤潮的時間:
赤潮易發生的時間段為5—10月。
D. 帶來危害: ① 海水富營養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魚類窒息、中毒死亡;
② 危害人體健康;
③ 影響海洋旅遊業。
E. 措施:加強工農業和生活污水的處理,控制海水養殖中餌料和排泄物造成的自身
污染,減輕海水富營養化,並關注船舶壓艙水排放和生物引種可能帶來的
新的赤潮生物。
⒆ 工程建設帶來的生態問題
A. 地下水開采過量→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區→地面下陷、沿海海水倒
灌水質變壞
B. 水庫: ① 淹沒農田城鎮、文物景觀;
② 後靠移民導致環境人口容量不足→水土流失;
③ 下游礦物質減少→耕地肥力下降、漁業受影響;
④ 河口三角洲後退,海岸線後退(泥沙堆積減少、海浪侵蝕);
⑤ 地下水位上升→土壤鹽鹼化;
⑥ 某些物種消失→生態破壞;水庫地震。
例: 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哪些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
有利影響主要在中下游:
a. 有效減輕洪水對中下游地區生態與環境的破壞;
b. 有利於中下游地區血吸蟲病的防治;
c. 減輕洞庭湖的萎縮與泥沙淤積;
d. 調節中下河流的徑流量,並改善枯水期水質;
e. 調節局部地區的氣候;
f. 減輕環境污染與酸雨危害。
不利影響主要在庫區:
a. 淹沒土地、耕地;
b. 可能產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
c. 可能誘發地震、滑坡等地質災害;
d. 庫區與庫尾的泥沙淤積加重;
e. 自然風景區、文物古跡、水生生物、珍稀物種受到一定的影響;
f. 庫區蓄水可能增加蚊蟲孳生,危害人體健康。
C. 道路建設(鐵路、公路):
破壞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阻斷野生動物遷徙路線;環境污染 D. 開礦:植被破壞→水土流失、荒漠化;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例:從地理學的角度說明(南方某地)開山採石會導致的不良後果:
① 植被受破壞,水土流失加劇,地下水減少;
② 遇暴雨易導致泥石流或山體滑坡;
③ 河流含沙量增加,容易引發水災;
④ 採石場雜訊和粉塵污染嚴重。
⒇ 生態問題的地區分布
① 東北地區:松嫩平原洪澇災害和低溫凍害;松嫩平原西部風沙、土地鹽鹼化、
森林火災與病蟲害.
② 東部平原地區:暴雨與洪水災害,春旱與伏旱、地震、土地鹽鹼化與沙化,
沿海台風與風暴潮、渤海冰凍.
③ 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塌陷、滑坡、乾旱、地震、雹災.
④ 華南地區:台風、暴雨、風暴潮、春伏旱、地震、水土流失、洪水.
⑤ 西南地區: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森林火災與病蟲害.
⑥ 蒙新區:風沙與土地荒漠化、鹽鹼化、草原病蟲害與鼠害、雹災、凍害、地震.
⑦ 青藏地區:風暴、冰雪與冰雹、草原蟲害與鼠害、地震。
(空不夠,沒寫完。)
5. 高中地理答題思路及技巧
這是高中地理最經典的幾個問答題~~其實課本上(自然地理 區位分析 國土整治里問題)就是最經典的;
我也介紹一下我的小小經驗~~(我是高三的)
學地理要:1.多記圖(圖是要死記的,經緯,具體在哪,旁邊有哪個國家……當然小技巧也可以用點)2. 一定要理解原理。特別是自然地理,理解了才可舉一反三。3.就是記答題模式,以應對主觀題。
☆如何描述地形特徵:
1.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勢起伏狀況
3.(多種地形條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圖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徵
☆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於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
☆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徵: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於降水特徵、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取決於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有關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徵:
1.長度
2.流向
3.流域面積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況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狀(扇形、樹枝狀)
☆評價河流的航運價值:
「自然條件」
1.地形:平坦,流經平原,水流平緩
2.氣候:降水豐富均勻,河流流量大,季節變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寬闊平直,水深
「社會經濟條件」
流域內人口多,經濟發達,聯系密集,運輸量大
☆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1.緯度(決定正午太陽高度、晝長)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eg.我國青藏高原>
3.天氣狀況(晴天多,太陽輻射豐富)<eg.我國西北地區>
4.空氣密度
☆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
1.降水(當地氣候特徵情況;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eg.喜瑪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2.氣溫(陽坡雪線高於陰坡;不同緯度的溫度變化、0℃等溫線的海拔的高低)
☆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1緯度:.山地所處的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3.熱量(即陽坡、陰坡):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
☆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
2.交通:
3.國家政策
4.勞動力
5.科技: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
6.工業基礎
☆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資源因素:原料、燃料
3.農業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網路的通達度):便於物資、人員、信息交流
5.市場因素
6.科技因素
7.勞動力因素:勞動力價格、素質
8.歷史因素
9.政策因素:國家、地區政策扶持
10*.軍事因素:國防安全需要
11*.個人因素:個人偏好情感 <eg.歸國華僑投資辦廠>
☆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有利於交通聯系,節約建設投資,人口集中;b.熱帶地區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區城市分布在河谷、開闊的低地)
2.氣候(中低緯地區溫暖,沿海地區濕潤)
3.河流(供水、運輸功能)
4.資源條件
「社會經濟因素」
1.交通條件
2.政治因素
3.軍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遊因素
☆商業中心、商業網點形成的區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條件(設立原則:交通最優<環路或市區邊緣,公路沿線>)
2.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穩定的商品來源
3.廣闊的市場或經濟腹地(設立原則:市場最優)
☆交通運輸線路的選線原則: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對選擇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開山、築洞、架橋,工程難度大,若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運)
2.地質(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滲漏;b.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避開斷層)
3.氣候(a.公路、鐵路:防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b.水運、航空:防大霧、大風)
4.土地(少佔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會經濟方面」
1.人口(盡量多地通過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使更多人受益。<適用於:地方公路>)
2.里程和運營時間(盡量修築橋梁、隧道,縮短里程,以節省運營時間;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適用於:國道>)
3.其他(盡量遠離重要文物古跡、注意生態環境保護)
☆港口建設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決定港口位置)」
1.水域條件:港闊水深(等深線密集,有利於停泊靠岸避風)
2.築港條件:陸地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於安排建築用地、港口設備)
「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港口興衰)」
1.經濟腹地條件:經濟腹地是否廣闊、客貨流量大小、腹地經濟性質(經濟腹地的廣闊與否影響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腹地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綜合港、專業港等>)
2.城市依託(交通便利;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3.政策條件:對外開放地區建成自由貿易港
1、水土流失問題(選修)
我國典型地區:黃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區
a.(黃土高原為例)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鬆、垂直節理發育;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2)人為原因:植被的破壞;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開礦。
治理的措施:壓縮農業用地,擴大林、草種植面積;植樹造林;小流域綜合治理(典例:甘肅南小河溝)。
b. (南方丘陵山區)產生原因:農村生活用能短缺。
整治措施:①發展立體農業②解決農民生活用能問題(大力推廣生活用煤;進行爐灶的技術革新;大辦沼氣和營造速生薪炭林)。
2、荒漠化問題(選修)
我國典型的地區:西北地區
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地表覆蓋著深厚的疏鬆沙質沉積物;大風日數多而且集中;處內陸地區,氣候乾旱降水少。
(2)人為原因:過度樵採;過度放牧;過度開墾。
治理措施:制定草場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控制載畜量;營造「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牧;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輪牧;禁止採伐等。(典例:寧夏沙坡頭)
治理意義:有利於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有利於保護土地資源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有利於促進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3、乾旱缺水問題(選修)
我國典型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
產生原因(華北地區):
(1)自然原因:溫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降水變率大;春季蒸發旺盛。
(2)人為原因: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水污染嚴重;浪費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種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調;修建水庫;控制人口數量,提高素質;減少水污染;節約用水,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業的發展;發展節水農業;採用滴灌、噴灌農業灌溉技術,提高利用率;實行水價調節,樹立節水意識;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國東北地區為何沒有形成春旱?(春汛)
4、土壤次生鹽鹼化(選修)
我國典型地區:黃淮海平原、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產生原因:(1)自然原因:春季降水少,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地形低窪。
(2)人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設(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鹽;井排井灌;生物措施;農田覆蓋;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採取噴灌滴灌技術等
5、華北平原中、低產田的分布及治理(選修)
組成:西部的緩斜平原、緩斜平原以東的沖積低平原(黃淮海平原的主體)、渤海之濱為濱海平原。
緩斜平原肥力最好:①地面坡度較大,排水通暢,不易積水形成低濕地;②沉積物顆粒較粗,有利於水份下滲;③地下水埋藏深,春秋季節蒸發量較小,不易形成鹽鹼地。
6、地面下沉和海水倒灌
我國典型地區:北方廣大地區和南方城市;
產生的原因:過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實行雨季回灌
7、赤潮
我國典型地區:珠江口、杭州灣、渤海等。 多發季節:夏季。5—10月
產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氣溫高;靜水;靜風;海域相對封閉。
(2)人為原因:沿岸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排入海洋的工業和生活污水多;農業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葯;由於海洋開發程度高和養殖業規模的擴大,嚴重的污染了養殖水域。
8、咸潮
①咸潮多發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區,以冬季最為嚴重
②咸潮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 (氣候) a冬季降水少,氣候乾旱,河流正處枯水期,流量較小;b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地形)c地勢地平,河汊縱橫;(天文)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劇了咸潮。 人為原因:a人類生產、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無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咸潮發生時可能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及人類活動帶來危害::a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b對企業生產造成威脅,生產設備容易氧化、腐蝕,鍋爐容易積垢;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內的鹽度升高,危害到當地的植物生存。
④從長遠看,防治咸潮可採取的措施:a加強監測,建立預警機制;b採取調水以淡壓咸;c對河流水資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強統一調度、統一管理;d節約用水
9、酸雨
分布:西歐、北美、日本;我國南方地區
成因: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
危害: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及農作物;腐蝕建築物和文物古跡;危害人體健康。
根本途徑: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有效途徑:研究煤炭中硫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
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為主,所以酸雨主要為硫酸型酸雨。
10、光化學煙霧:
成因:汽車尾氣中的碳氫化合物在太陽紫外線照射下發生光化學反應。
分布:地形條件不利於氣體擴散的谷地和(汽車尾氣排放多的)大城市。
危害和對策:降低能見度,損害植物和人體健康。控制汽車尾氣排放量。
11、沼澤的保護(選修)
我國典型地區:三江平原。
沼澤的形成:①緯度高,氣溫低,蒸發量小②地下凍土層形成不透水層③地勢低平,地表徑流排泄不暢,土壤中水分積聚過多
開發利用的關鍵:排水。
意義: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①調節氣候,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②是一些珍禽的棲息地。
這些都是最最最常見實用的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6. 適合初中生的地理知識問答
您好!
示例:
1、自然帶最明顯的標志是: ( )
A、氣溫
B、植物
C、動物
D、地形
2、企鵝生活在 ( )
A、南極地區
B、北極地區
C、苔原帶
D、亞寒帶針葉林帶
3、下列屬可再生資源的有:( )
A、森林
B、煤炭
C、鐵礦
D、核能
4、如果船舶在海洋上遇難,漂流到荒島上的人首先要尋找: ( )
A、住房
B、錢
C、淡水
D、武器
5、世界三大人種是根據 差別劃分的:( )
A、人體特徵
B、語言、文字
C、分布地區
D、經濟水平
6、下列海峽,既是兩大洲又是兩大洋分界線的是 ( )
A、白令海峽
B、曼德海峽
C、馬六甲海峽
D、霍爾木茲海峽
7、從長江上游到入海口沿岸的大型鋼鐵工業基地依次是: ( )
A、重慶, 攀枝花, 武漢, 上海
B、攀枝花, 重慶, 武漢, 上海
C、重慶, 馬鞍山, 武漢, 上海
D、攀枝花, 馬鞍山, 重慶, 上海
8、黃土高原上主要的自然災害是: ( )
A、地震
B、寒潮
C、旱澇
D、台風
9、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劃分依據是: ( )
A、國家歷史的長短
B、國家人口的多少
C、國家經濟發展水平
D、國家面積的大小
10、世界上最大的生態工程是: ( )
A、長江中上游的防護林體系
B、我國的」三北」防護林體系
C、我國沿海平原防護林體系
D、我國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
------------------------------- 填空題 ------------------------------
11、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是( )
答案:
12、1999年統計世界人口總數為( ).
答案:
13、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是 ( ).
答案:
14、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 ).
答案:
15、日本的國花是( )
答案:
參考答案:1.B、植物
2.A、南極地區
3.A、森林
4.C、淡水
5.A、人體特徵
6.A、白令海峽
7.C、攀枝花, 重慶, 武漢, 上海
8.C、旱澇
9.C、國家經濟發展水平
10.B、我國的」三北」防護林體系
11.基督教
12.60億
13.亞洲
14.中國
15.櫻花
7. 八年級下冊地理問答題總結
1.簡述北京的位置和職能
答: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邊緣,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職能: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
2.簡要說明長江沿江地帶的作用。
答:長江沿江地帶在溝通沿海地區和西部地區起著承東啟西的紐帶作用,對南北兩岸的經濟起著輻射和帶動作用。
3.西北地區的灌溉農業和青藏地區的河谷農業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答:西北地區的灌溉農業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青藏地區的河谷農業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藏南谷地。
4.治理黃河的關鍵是什麼?根本是什麼?治理黃河應分別在上、中、下游採取什麼措施? 答:治理黃河的關鍵是治沙,根本是加強中游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工作。 措施:在上游修建水庫,中游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植樹造林),下游加固黃河大堤。 5.加強黃土高原的生態建設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加強黃土高原的生態建設表現(1)採取生物措施(植樹種草)和工程措施(修建水庫),治理水土流失,(2)合理安排生產,退耕還林還草,合理放牧。 6.北京主要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答:北京主要的名勝古跡有長城、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等 7.台灣省的美稱有哪些?
答:台灣省的美稱有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亞洲天然植物園、海上米倉、東方甜島、水果之鄉、東南鹽庫等。
8. 長江沿江地帶存在哪些生態環境問題? 答:(1)由於長江上游地區毀林開荒,陡坡墾殖,造成森林面積不斷減少,水土流失日益嚴重;(2)長江中下游地區洪澇災害頻繁;(3)長江沿岸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9.西雙版納發展旅遊業的優勢分別是什麼?
答:西雙版納發展旅遊業的優勢是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和資源優勢。 10.西氣東輸將為東部地區帶來哪些好處? 答:(1)能夠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2)天然氣是清潔能源,對於東部地區的環境改善十分有益。 11.西氣東輸將為西部地區帶來哪些好處? 答:(1)能夠是本地的天然氣資源得到大規模開發;(2)可是天然氣產品大量運輸到東部市場;
(3)可以迅速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4)可以帶動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12.簡述珠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有利因素? 答:(1)區位因素:毗陵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海路交通便利; (2)人文因素:具有對外開放的歷史傳統,很多地方是著名的僑鄉;
(3)政策因素:實行對外開政策,形成了包括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開放區在內的多層次開放體系。
這是簡答題
8. 關於初中地理方面的提問
華北平原的春旱的原因::①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較強②夏季風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 東北地區為何沒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氣溫回升慢,蒸發較弱②有春季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 長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地理位置。國土構成。行政區劃。中國的民族: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國民族分布特點及主要少數民族的地區分布。中國的氣候: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季風區和非季風區。氣候的主要特徵。主要氣象災害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一、中國的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東半球和北半球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
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 跨緯度近50度
南: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 南北相距5500千米
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處 跨經度60多度
西:新疆帕米爾高原 相差5個時區相距5000千米
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五帶位置: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北回歸線穿過台、粵、桂、雲四省區
優 越 性:緯度位置和南北氣候差異,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條件
3)瀕臨的海洋
北→南: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太平洋
領海:海岸基線至12海里的海域,領土的一部分——約300萬Km
9. 求一些知識問答題以及答案
(一)恆星都是太陽,( )
(二)地球的大氣層上空沒有地心引力( )
(三)流星是一種從它原來的位置上被逐出大空的星星。( )
(四)只在十五月圓時才有可能發生日全食。( )
(五)極光是太陽輻射出的帶電粒子形成的。( )
(六)火星上的暗區是植物叢生的古老海底。( )
(七)隕星通常在暴風驟雨時墜落。( )
(八)「伯利恆星」目前已被確認為哈雷慧星。( )
(九)地球在1月份比7月份離太陽近。( )
(十)在清澈如洗的暗夜,用肉眼可見三百萬顆左右的星星。( )
(十一)一年中可能看不見彎彎新月的月份是二月。( )
(十二)水星上也有貝多芬、肖邦、歌德和易卜生。( )
參考答案:
(一)是。太陽是恆星的典型代表,一個能輻射熱氣體的自身發光體,與地球等下會自身發光的行星完全不同。
(二)非。地心引力隨著與地分距離的加大而逐漸減弱。從理論上講,地心引力區域是無限的。月亮能不離開我們,就是由於地心引力的牽引。
(三)非。流星是來自太空的物質顆粒在地球大氣層上空燃燒時發生的曳光現象。
(四)非。日面完全為月球遮蓋時產生的日全食現象,只在月初才能產生。那時地球、月球與太陽列成一線,而月球介於兩者之間,我們所能見到便只是月球陰暗的一面了。
(五)是。來自太陽的一部份粒子瀑布般地落入地球的高層大氣。因粒於帶電,它們被吸向地磁兩極,地球的高緯度地區便能看到異常明亮的極光。
(六)非。1965年發射水手4號宇宙探驗器後,已弄清火星上並非所有的暗區都是凹地,有些競是高原;暗色也並並不表示長滿了有機生物。
(七)非。兩者之間並無必然聯系。暴風雨純屬氣象變化,而大塊岩石與金屬之類的隕石則來自地球大氣層之外的太空。
(八)非。哈雷慧星七十六年沿橢圓軌道太陽運行一周,它至少到耶穌出生之前七年就已經存在了。samuel註:有關伯利恆之星的詳細介紹
(九)是。地球離太陽最近的距離約為1.480億公里。季節的劃分主要根據地球自轉軸的傾斜度,並不根據我們離太陽的遠近。
(十)非。肉眼可見的星星,其數目在5,800左右,但一個人次至多隻能看見2,500多顆;另一半球可見的星星及那些靠近地平線的星星,光色模糊,極難進入視線。
(十一)是,兩次娥眉彎月的間隔期為29.5天。2月份只28天,即使閏年也只29大,故無從得見了。
(十二)是。它們都是水星的火山口(或隕石坑)。
http://cosmostation.lamost.org/bootes/bbs/archive/o_t/t_3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