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城市地理學熱點問題

城市地理學熱點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3-07 02:20:49

『壹』 如何用城市地理學的原理看待地攤經濟

用城市地理學的原理看待地攤經濟需要從正反兩方面去看待,既要解讀它的優勢,又要說明弊端,正確看待如下:

地攤經濟的推行,不僅促進了大量失業人口的再就業,拉動了經濟增長,更讓城市多了煙火氣息,增添了城市的魅力。但同時,也出現的一些問題。

盲目跟風,有的城市沒有科學規劃地攤攤位,存在佔道經營影響交通的問題。管理不嚴,一些小販所販賣的食品飲料存在質量問題,監管不嚴和准入門檻過低導致存在質量和假冒偽劣的商品。環境污染,有的攤販在經營過程中製造出大量的垃圾,對當地衛生和城市形象造成了不良影響。

地攤經濟的推行引發了與城市管理的矛盾,如北京和上海一些大城市則明令限制甚至禁止地攤經濟的推行。但地攤經濟與城市管理並不是天然對立的。

(1)城市地理學熱點問題擴展閱讀:

地攤經濟倡導背景

今年初開始因疫情影響導致很大一部分人員失業。為保就業和促經濟,國內一些城市(成都)擺攤政策對本地社會以致經濟的影響日趨浮現,加上網路大篇幅的報道,因而「擺地攤」就成了今年流行語。

「地攤」可以是一個城市的象徵,紐約有熱狗車,東京有拉麵車,台灣地區有非常馳名各大夜市。不但讓街頭增添生氣和色彩,其靈活變通、不屈不撓的精神,也成為各省地道的街頭文化。所以總理明確提出不以地攤管理作為文明城市的評比指標。

一方面,要合理設置攤位位置和擺放時間,盡量避免佔道經營,在不影響城市交通的情況下布局攤位。

另一方面,要對攤販加強管理,鼓勵其蓬勃發展的同時更不能放鬆管理。對污染環境,存在食品質量問題的攤位責令整改,從事食品經營的攤販要有健康證才可從事,把保證人民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

『貳』 城市地理學和城市社會地理學的區別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規模,並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種特殊形態。
城市是一種復雜的動態現象,它的興起和發展受自然、經濟、社會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不同的人口分布和遷移特點,都對城市的發展速度、性質、規模、空間組織等產生影響。
城市是一種區域現象。它在地球表面占據著一部分土地,雖然面積不大,但它作為人類活動的中心,同周圍廣大區域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具有控制、調整和服務等機能。
城市本身是一個「面」,它的內部有各種構成要素的演變和組合問題。但從區域角度來看,城市也是一個「點」。幾乎每個城市都是一個地區的經濟、政治或文化的中心,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影響區域(腹地或集散區)。由於城市規模不同,影響范圍有大有小,各城市影響區之間也可能有疊加或交錯,但每個城市都在其影響區域內起著焦點或核心作用。
由此可見,城市不僅具有區域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而且屬於歷史范疇。一方面,人們都把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代表,時代經濟、社會、科學、文化的淵藪和焦點。另一方面,城市也集中了整個社會生活、整個時代所具有的各種矛盾。所以,城市也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的大系統。這個系統包含的內容很廣,不僅包括生產、消費、流通等空間現象,也包羅造成空間現象的非空間過程。為了揭示城市系統的空間現象,必須深入研究形成這種空間現象的社會、文化和思想意識形態等非空間因素。
城市地理學所要研究的對象就是這樣一種城市。城市地理學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環境下,城市形成發展、組合分布和空間結構變化規律的科學,既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學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般來講,城市地理學最重要的任務是揭示和預測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性。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的規律,屬於認識世界的任務;科學預測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的變化規律,屬於改造世界的任務。
就我國來說,當前正處於新舊體制交替時期,四化建設向我國城市地理學提出了許多重大的實踐問題。比如,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城鎮化水平的調控,區域城鎮體系的形成,農業勞動力轉移,城市職能的更替和空間重組等問題。我國城市地理學的迫切任務,就是從我國國情出發,解決社會經濟建設中不斷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為領導部門決策提供依據,以充分發揮城市的中心作用。
為了完成這一任務,城市地理學必須在總結我國的實踐經驗基礎上,借鑒西方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加快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建設。西方城市地理學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是無數地理學家和其他社會科學家智慧的結晶,其中有不少帶普遍性的理論和方法,經過了外國社會實踐檢驗,對於我國來說,雖然只是間接的,但只要注意到國情,取其精華,洋為中用,仍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方法。
無疑,任何理論的產生總不能超越其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許多學說表面看來那麼抽象晦澀,遠離現實,但是,只要從它們的主導思想傾向和基本原理進行深入分析,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它們的產生和發展的根源,都有著理論的客觀性。但是,所謂理論的客觀性只是相對的,總是有時代的局限性,受發明者和倡導者的立場觀點所制約,其中摻雜著不少主觀成分。作為社會科學的城市地理學也毫不例外,其本身的發展無不打上時代、文化背景及社會性質的烙印。因此,我們在學習外國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絕不能不顧國情,生搬硬套。
我們知道,西方理論本身在西方的國度里也不是完美無缺的,而是在發展之中。同時,西方理論,尤其是通過歸納法而得到的理論,其歸納范圍僅僅局限於過去一段時間的西方社會經驗,即使是今日的西方社會也不一定適用,更何況是不同時期的非西方社會!例如,城市化與經濟發展,在西方18、19世紀的時空條件下,城市化確實促進了工業化。可是今天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城市化,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工業化。
現代城市地理學的主要理論和模式,其歸納范圍主要是西方城市,特別是歐美的城市,這是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城市化地區和大城市主要集中於歐美地區。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三世界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可以預料,到2000年,世界上大部分城市人口,大部分大城市將出現在第三世界,而歐美地區的城市和城市人口在世界上所佔比例將愈來愈小,其代表性也將有所降低。未來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若循歸納法研究,忽略第三世界的城市,若循演繹法研究,沒有經過世界上各地區,特別是第三世界城市的檢驗,那麼,這種理論和研究方法便不可能有充分的代表性,必然缺乏現實意義。
我國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有著可以發展高水平的城市地理學的土壤。然而,可惜的是,我們缺少理論的概括,科學的推論,模式的建立。我們知道,一種理論,一個研究模式的創立、發展和運用是無數學者、實踐者共同努力的結果。
因此,我們應該不斷總結我國城市發展的過程,並對西方理論加以驗證,在吸收西方有益理論的基礎上,探討和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地理學的理論體系。
當然,城市地理學的發展離不了教學和研究的專業人才。從教學、研究來看,都需要不同層次的城市地理學專業人才。教學上,既需要高校的城市地理學教學人員,也需要中等教育的教學人員;研究上,既要一定數量的有較深造詣的專門研究人才,更需要大批能從事基本問題研究的普通研究人員。所以,專業人才培養是促使城市地理學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這門學科的任務之一。
在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不論專業人才的培養,還是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都需要廣泛普及城市地理教育。通過對城市地理知識的學習,不僅可以使廣大公民,特別是青年了解當今城市地理學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以及它的重要地位與作用,而且可以結合個人的工作實際,更好地正確解決和處理城市活動與資源開發的相互關系,進而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叄』 城市地理學問題

城市是一種特殊的地域,是地理的、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區域實體,是各種回人文要素和似答然要素的綜合體。
1、與城市經濟學的關系。
2、與城市社會學的關系
3、與城市規劃學的關系
4、與城市生態學的關系
城市地理學的主要任務是揭示和預測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性。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的規律,屬於認識世界的任務;科學預測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變化的規律,屬於改造世界的任務。

『肆』 城市地理的研究熱點有哪些

城市地理研究熱點;城市地理學是近年來世界和我國地理學科中發展速度最;1.城市化與鄉村城市化機制和體制創新研究;2.城市體系與城市群(都市區、都市連綿區)的研究;90年代後半期以來,城鎮體系研究在「三結構一網路;3.大城市空間擴展與社會空間、感應空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和應用價值,是我國城市地理學應開拓;4.信息化與城市發展研究;5.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

城市地理研究熱點
城市地理學是近年來世界和我國地理學科中發展速度最快、應用性最強、學術思想最活躍的分支學科之一。城市地理學研究歷來有兩大走向:一是把城市作為「點」,研究區域的城鎮體系;二是把城市作為「面」,研究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從應用角度看,兩者均是為城市和區域規劃發展服務。目前的研究熱點與學術前沿主要集中於以下方面:
1.城市化與鄉村城市化機制和體制創新研究。城市化與鄉村城市化研究歷來都是城市地理學的重點,內容涉及全國及區域城市化的特徵、地域類型、發展機制、城市化與經濟發展相關關系、鄉鎮企業與鄉村城市化的關系、小城鎮與鄉村城市化的關系等方面。90年代後半期以來,開始對城市化研究進行理性思考與理論總結,並對城市化研究中的難點,即城市化機制進行深入探討。1998年寧越敏的「新城市化進程----90年代中國城市化動力機制和特點探討」,是對宏觀城市化機制創新性研究的代表性成果;鄭弘毅主編的《農村城市化研究》一書,是對鄉村城市化的基本理論、小城鎮擴散與集聚的機制,指標體系以及地域差異,的系統研究。90年代末,我國政府對城市化和小城鎮建設問題有了更為積極的認識,實施城市化戰略被確定為我國「十五」
時期的一大重要任務,但城市和區域發展中存在的諸如人口城鄉轉移渠道不暢、城市經濟結構趨同、基礎設施建設缺乏銜接和協調、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缺乏聯合行動、統一規劃缺乏實施和監督機制等問題嚴重製約著城市化的推進,這就要求從制度創新的角度、從因地制宜的角度研究城市化問題。因此,對城鎮規劃、人口管理、經濟組織、土地流轉、資金籌集等經濟社會體制創新和對小城鎮發展的地域模式的研究形成新的研究熱點。
2.城市體系與城市群(都市區、都市連綿區)的研究。城市體系的傳統研究領域主要是「三結構一網路」,即規模結構、職能結構、空間結構和聯系網路。「三結構一網路」已形成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近期的研究主要集中於三個方面:一是不同區域、不同地域類型的因地制宜的應用研究、二是用新的方法技術對城市體系的空間結構進行定量分析、三是對聯系城市的航空、信息等網路系統結構的研究。
90年代後半期以來,城鎮體系研究在「三結構一網路」基礎上,向更深層次研究推進,即對城市群、都市區和都市連綿區等城市體系的特殊形態進行理論與實踐(規劃)兩方面的研究。在理論和實證研究方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沿海城鎮密集地區經濟、人口集聚與擴散的機制與調控研究」成果(2000),代表著國內研究的前沿;在應用研究方面,周一星主持的「濟寧---曲阜都市區發展戰略規劃」(2001)、「南京都市圈規劃」(2000)代表著國內研究的前沿。對城鎮密集地區(都市區、都市圈和都市連綿區)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也是今後城鎮體系研究的前沿領域。
3.大城市空間擴展與社會空間、感應空間的研究。大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研究主要包括CBD、邊緣區、城市空間擴展、城市市場空間、城市社會空間和感應空間5個方面。其中,最新成果主要集中於城市空間擴展研究領域,包括土地利用空間擴展動態研究和大城市郊區化研究兩個相互聯系的方面。土地利用空間擴展動態研究從土地利用角度對擴展規模、特徵、動力和模式進行探討;大城市郊區化研究主要對中國大城市郊區化的表現形式、動力機制和現象結果進行中西方、不同城市的比較研究。周一星的「北京的郊區化及其對策研究」(2000)代表了這方面的前沿。社會空間和感應空間研究是我國城市地理研究的薄弱環節,研究成果相當有限,代表性成果有王興中的「中國城市社會結構研究」(2000)和柴彥威的「中日城市結構比較研究」。這方面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在國外開展較多,並且對城鎮規劃和建設實踐
具有重要的指導和應用價值,是我國城市地理學應開拓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4.信息化與城市發展研究。信息產業與城市發展是城市地理學的一個新領域,研究面還較窄,成果數量還很少,代表性成果是閻小培的「信息產業與城市發展」(1999)。基於信息化迅猛發展,信息網路對中國傳統的城市等級體系、經濟活動區位決策產生著深刻的影響,信息化對城市與城鎮體系的影響、信息網路與城市體系的互動關系,信息網路與大城市地域結構的互動關系是城市地理今後應開拓的新的研究領域。
5.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可持續發展研究已成為地理學研究的一個新「增長點」,相比之下城市地理學對這方面研究較少,僅有一些理論綜述、評價指標和土地利用的文章。隨著地理學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的深化和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實踐問題的日益關注,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也會逐步深化。城市人居環境既包括人工環境,也包括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今後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將側重城市人工環境的研究。研究城市人居環境的社會經濟空間結構的調整和重組及其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研究可持續發展觀念下的城市發展模式。

『伍』 跪求地理論文一篇,與自然地理學和城市地理學有關的題目都可以,字數兩千以上,最好是自己寫的,未發表的

直接在網路文庫里找,沒有的話就直接在網路上找,不過你要做出修改的!
不好意思,我沒那時間幫你找,寫就更沒時間了!

『陸』 城市地理學問題,城市規模分布羅卡特模式Pi=P1*(Ri)^-q中常數q怎麼算,從哪算。

這是常數,可以是1吧

『柒』 城市地理學的意義

當代世界城市化方來興未艾,並出現源郊區化現象,城市人口比重和城市數目不斷增大,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程度進一步加劇,城市機體也越來越復雜,使得各國政府在城市再開發和人口再分布的決策上面臨許多難題。城市地理學從空間方面探索城市發展的規律,對城市建設的決策具有實際意義。因為城市地理研究成果是城市規劃的必要基礎,城市規劃中有關城市的性質、規模、發展方向、用地功能組織以及衛星城鎮的建設等問題的論證,需採用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
城市是現代社會生活的重心,是它所在地區經濟活動的中心。城市的影響范圍,在很大程度上顯示了不同等級的經濟區的輪廓。一國一地區城鎮體系的功能結構,體現了國家和地區經濟地域組織的若干特徵。因此,區域城市地理研究也是區域規劃的重要資料來源。

『捌』 當下人文地理學熱點問題有哪些

一是一帶一路區位經濟研究
二是全球環境變化及其區域響應;
三是城市化與鄉村城市化機制和體制創新研究;
四是地球信息科學和「數字地球」戰略研究

『玖』 城市地理學的相關關系

城市經濟學起源於城市土地利用和房地產的研究,70年代以來,它才逐漸成為綜合研究城市特有經濟關系,即城市固有的經濟問題及其發展規律的學科。
城市經濟學研究的經濟問題(如城市的財政稅收,城市土地管理,城市建設的投資來源等)與城市的發展休戚相關,研究成果有可能直接解決城市固有的經濟問題,給城市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因此,城市經濟學與實際結合更緊密。
城市地理學在研究城市時,往往把經濟作為一個影響因素來分析,或是研究經濟問題的空間表現形式及其與城市發展的關系.由於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關系密切,所以城市地理學十分注意吸收城市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反之,城市地理學的研究成果對城市經濟學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社會學以研究社會問題為己任,而城市以人口密集為首位特徵.因此,許多社會問題都較為集中地發生在城市裡,這些問題也稱為城市問題。
城市社會學是研究城市社會問題的學科.在城市裡,不論什麼事,只要構成問題,必然與城市居民發生聯系,必然是個社會問題.70年代以後,隨著西方國家社會問題的日趨嚴重,城市問題也成為城市地理學的研究內容之一.在研究方法上,城市地理學和城市社會學互相取長補短,在研究內容上相互融合.
兩門學科的區別仍十分明顯,城市地理學研究社會問題的目的在於探索規律性,強調問題產生和解決的空間性,為政府決策作參考;而城市社會學則注重社會實踐,探討促進社會發展,特別是城市社會進步的具體政策.把城市規劃師站點加入收藏夾 城市地理學與城市規劃學是具有滲透關系的相互獨立的學科.
兩門學科在學科性質和研究方向上存在著根本的區別.城市地理學是一門地理科學,是研究城市地域狀態和分布規律的一門地理科學.而城市規劃學是為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提供設計藍圖的一門技術科學.
兩者都以城市為研究對象,但是側重點和研究方向根本不同.城市地理學不僅研究單個城市的形成發展,還要研究一定區域范圍內的城市體系產生,發展,演變的規律,理論性較強.城市規劃學則從事單個城市內部的空間組織和設計,注重為具體城市尋找合理實用的功能分區和景觀布局等,工程性較強考試就到考試大城市地理學與城市規劃學的相互聯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城市地理學需要從城市規劃學的進展中汲取營養,去探討更全面的城市地域運動規律.而城市規劃學則需要以城市地理學的知識來充實自己的設計理論,並具體運用到規劃實踐中去.但是,兩者間不存在一一對應的指導與應用關系. 城市生態學是研究城市生態系統的科學.主要研究城市中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生物群落與人類社會,物理生物過程與社會經濟過程之間的相互聯系及相互作用.
城市生態學源於帕克,伯吉斯等人於本世紀20年代創立的人類生態學.他們多以社會現象來類比生態世界,認為城市內部的土地利用與居民活動中,存在著與生態學中相似的模式與聯系.城市生態學到50年代以後,隨著城市問題日趨增多和嚴重而大規模發展起來.
早期的城市生態學對城市地理學家研究城市地域結構,建立地域結構模式產生了很大影響,並使地域結構成為城市地理學的研究內容之一.50年代以來,城市生態學和城市地理學的研究內容都迅速拓展,並相互交叉.城市生態學的系統和平衡的思想為城市地理研究所吸取,並融匯在有關城鎮體系,城鄉關系,城市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城市中心作用和中心城市作用等研究之中.。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