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性評價地理教學設計
⑴ 如何在地理課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貫穿於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通過評價了解課程實施的情況,判斷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水平,了解學習成就、問題和需要,並對課程下一步的實施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發揮評價的診斷與調節功能;評價本身具有教育性,是人與人互動和交流的過程。利用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成就進行鼓勵,對於不足提出改進建議,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發揮其強化和教育功能。
在教學中開展發展性評價,要求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把學生看作是在知識、技能、態度、情感、方法等方面都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個體,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以激勵的語言評價學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差異性,強調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和自我監控。要強調質性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要關注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重視兒童在生活過程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即使活動的最後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也應從兒童體驗寶貴生活經驗的角度加以珍視。」
一、評價內容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
評價是一項不斷發現價值、判斷價值和提升課堂教學價值的活動。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要關注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課程主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具體包括(1)學習態度: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和完成學習任務的態度;(2)學習能力和方法:包括學習中觀察、探究、思考、表達的能力,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與人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等;(3)學習結果:完成學習任務的質量和進步程度。與以往的課程教學相比,雖然也提到重視學習態度、能力、方法,但在評價方面基本沒有明確的要求。新課程將這些列入評價目標,體現了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注。 二、評價過程充分展開,注重日常性評價。
教學過程總是伴隨著評價,評價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評價貫穿在日常教育教學行為中,不斷地給予學生評價,促進學生的不斷轉變與發展。教師要關注學生日常的活動,展開評價的過程。
日常形成性評價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進行的,指的是平時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行為表現的隨機評價,它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診斷、指導及激勵作用是隨時可顯現的。德育課程的實施依賴於日常形成性評價。因為德育課程實質上是明辨是非真假、不斷澄清價值的課程,課程的實施取決於不同價值觀點的碰撞,取決於學生和教師之間思想的交流,取決於來自師生的美好情感的潤澤。沒有了課堂中的日常形成性評價,課程就失去了生成的基礎。日常性形成性評價來自於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等信息之間的溝通和互動中自然生成,與課堂教學渾然一體,貫穿於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最大限度地介入學生成長的過程,直接促進或者阻礙學生的發展。
日常形成性評價的方法很多。從評價的功能上區分,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幾類:(1)激勵式評價。當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回答不夠正確,不夠完整,並隨即改正時,老師輕輕地點點頭,報以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贊許的眼神將會使學生得到充足的信心。
(2)期待式評價。任何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都是不同的,在發展過程中總有個性差異。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做到因人而異。對學習有困難,學習缺乏主動性的學生來說,教師應根據情況做出期待式的評價。
(3)接納式評價。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接納學生的想法,然後幫助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使學生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評價的積極效果。
(4)否定性評價。當學生的認識或行為發生明顯錯誤時,教師要針對實際情況,善於運用否定性評價。
主題單元活動的評價最能清晰地表現學生學習的態度、能力和方法,表現出學生收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表現出學生活動中的創造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題單元活動的評價不一定都如案例闡述的方式評價,它可以是展示性評價,可以是表現性評價,可以是情境測試等。根據課程標准和活動的特點,評價的側重點也各不相同,有的側重於評價活動的合作性,有的側重於評價信息整合的能力,有的側重於評價學習的態度和方法。這些過程性的評價,清晰地記載了學生成長的足跡。
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即時評價在課堂上及時反饋外,教師還應在主題活動或者主題單元學習結束後,及時組織學生、家長將日常學習記錄、調查問卷、主題活動報告等多方面的內容進行綜合分析,以各種形式開展評價,呈現在學生、家長面前,分享和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同時明確改進的要點,並指導制定改進計劃,促進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 三、評價方法與評價內容相適應,注重質性評價,。
表現性評價是一種重要的評價方法,包括成果展示、文藝表演、社會實踐、情境測試等多種形式。對於學生來說,成果展示是一種最好的評價。把學生參與調查、訪問、收集資料、探究性學習等活動中產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和交流,並師生一起
⑵ 教學中如何有效地使用表現性評價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雷永琴)
曾記得上初中時,有一次因為同桌生病,我送她回寢室後,物理課來遲到了,被老師不分青紅皂白地說了一通,就這樣,我就再也不學物理了,非要與她對著干,現在想來那時的我還真傻呀!!當老師後,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怕在學生稚幼的心靈上帶來創傷。
在課堂上,我會經常用到表現性評價,覺得效果非常的好。當然,我指的不是「無論學生說什麼都要誇幾句,這樣的評價是沒有激勵性,反而會誤導學生並導致學生對表揚的無所謂。」我認為,用好表現性評價的關鍵是:1、把握好評價的時機,在學生做得好的地方,給予肯定,做錯或不好的地方,進行引導;2、做到公平、公正、客觀地評價學生;3、評價必須與教學目標一致;4、要把握好表現性評價的尺度。
總之,適度、適時地將表現性評價運用到課堂中,一定會讓我們受益匪淺的。
注重過程,關注個體(楊海)
表現性評價是很好的一種評價方法,但很多老師都覺得 「 表現性評價 」 比較費時費力。其實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很少採取案例中的這種教學模式,但不能說我們的課堂因此就缺少了 「 表現性評價 」 ,其實這種注重過程,關注個體的評價方法已經潛移默化地融入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往小方面說,在指導學生作業(聽課)時,發現有一個學生坐姿非常端正,聽課非常認真,當我們對此發出贊賞和表揚時,這個同學一定會把正確的姿勢保持很長時間,而其他的同學也馬上向他學習並改正自己的不妥之處;又如在做實驗時有的小組衛生搞得好一但表揚 這一組可能在每次實驗中衛生這一塊便是榜樣。這僅僅是對一個人作業(聽課)過程中的坐姿和聽課非常認真和一個班集體的一個小組…………………………評價
表現性評價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性評價,它關注的是學生做了什麼,而不僅僅是知道什麼。教師通過觀察、記錄學生的行為表現,對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內容、技能水平以及情感給予評價,使得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形成擁有了更廣泛的空間,也給於了教師捕捉學生更多閃光點的機會,更促進了學生興致盎然地探索學習的奧妙。真可謂一舉多得,表現性評價不僅展現了學生更多的閃光點,更使枯燥的學習產生了磁性,變得愈來愈有吸引力。
使用表現性評價的關鍵(胡泉)閱讀完劉宏博撰寫的《整體設計及時評價多方參與》讓我非常驚嘆!驚嘆於加拿大的歷史課老師先進的教育理念,更驚訝於他們在實際操作中完美的設計!其實,我們的課堂教學同樣運用了表現性評價,只是較為隨意,沒有充分發揮它在教學過程中應有的作用。結合自身教學實際體會,我認為要做好表現性評價關鍵在於:
1、教師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讓評價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而不是讓學生適應評價。如果不遵循學生的個性差異,也許你的一個簡單的評價就扼殺了一個「愛迪生」或「瓦特」。
2、評價必須與教學目標一致。方案的設計必須有明確、具體的評價學生表現的標准,包括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等因素,根據反饋信息,利於教師做出決策,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駕馭課堂。
3、把握時機的評價。 學生一旦做出成績時,老師要抓住時機,及時給學生充分肯定,讓他們有一種成就感。
4、評價方式多樣化。結合教學實際,可以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可以是學生之間的評價,還可以是家長對學生的評價。
⑶ 表現性評價任務的設計對於教學有什麼幫助
好的課堂表現性來任務開發可以使源得教學相長
設計適合學生的表現性任務,可以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使得學生的思維變得開放,活躍,可以幫助學生反思、改進自己的學習。不僅可以評價學生知識的積累,還可以有效評價學生的高水平思維技能,如學生能否解決問題、綜合素養或獨立思考等。除此之外,對於教師而言,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客觀地評估自己的教學,還可以使得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思路,提升教學能力,改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最終達到教學相長。
⑷ 如何設計地理課堂教學的形成性評價
過去,我們稱之為「備課」,而如今叫「教學設計」。它們之間不僅是名稱的變換,而其本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那麼,如何為初中地理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出發點 1、地理教學設計的課程理念
⑸ 地理教學設計與反思
作者及工作單位
教材分析
1.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後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
2.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麼學本節內容),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很清楚地再現。)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設計評價方案,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 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 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啟發?
⑹ 如何使用表現性評價誰知道
如何有效地使用表現性評價- -
2008年10月19日 表現性評定側重於評價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要求學生建構各自獨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對錯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別(如優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
在教學中如何使用表現性評價_lijie1983119_
2009年5月19日 lijie1983zx的,lijie1983119,所謂的表現性評價是指在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情境里,通過對學生完成如何使用表現性評價成實際作業表現的觀察,依靠教師的專業判斷,
在小學數學實踐活動中開展表現性評價的實踐與研究
文件格式: Microsoft Word - HTML 版
表現性評價的特點與設計
2008年6月2日 任務及評分規則都確定下來了,接下來是考慮如何實施的時候了。 表現性評價的實施一般要通過表現性任務的設計和使用來完成,其中表現性任務的設計
如何使用表現性評價
http://tieba..com./i/40917618/p/2825895
⑺ 如何實施初中地理表現性的學習評價
考試與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和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國務院辦公廳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文件中,強調建立促進教師和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注重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和發展性功能,促進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能力的作用,實現老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1]。
1.何謂發展性評價
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評價學習的最終成果,而忽視學生的勤奮、努力程度,這是不公平。不能把評價變成威脅人的東西,任何時侯評價都不可變為貶低個性的手段。」
發展性教學評價以多元智能理論、成功智力理論和建構主義等理論為基礎,是形成的、多元的、互動的、發展的、動情的[1]。相比傳統的、單純的考試手段,學生發展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評價要求更高,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它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的發展,以及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我們可能重結果多於重過程,缺少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的發掘,導致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的匱乏,同時有意無意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而過於側重知識目標的落實,比如讓學生去重點背誦「標准答案」。
2.實施地理學科實施學生發展性評價的必要性
2.1 實施學生發展性評價是教學改革深化與實踐發展的客觀需要,是對現行評價制度的改革與完善。它是實施新課程、新課標的要求,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地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貫徹「對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和「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課標理念也需要進行有效的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關注教師在教學中是否能根據學生和本地實際狀況突破「文本」的規定性,真正要求我們做到因材施教,教學不只是教「文本」,更注重學生的「體驗」和「生成」[2]。
2.2 廣州市學業質量抽測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全市性中小學學生學業質量抽測包括水平性評價的抽測和發展性評價的抽檢兩種。一是考查學科學習目標到達度的抽測,由市統一命題,測試後要進行全面的質量分析,指出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二是屬於過程性的發展性評價專項抽檢,例如實驗操作、表現性評價、研究性學習檔案抽檢等[3]。學生學業質量監控不同於"統考",而是對學生學業質量的全面、科學的管理,更加關注重在過程的發展性評價。以促進學生學業發展為目的的發展性評價,則主要由學校負責實施,區和市負責指導和抽查。
3.如何結合我校學生實際實施學習發展性評價
初中地理應力圖建立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差異發展和主體發展為根本目的的學生評價理念和評價體系。通過實施學生學習性評價,實現三個目標:立足過程評價,全面關愛學生長;關注個體差異,激發學生內在動機,及時反饋信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4]。
3.1 樹立評價新理念:評價新理念如下:①評價目標多元化;②評價方式多樣化;③評價主體多元化;④結果與過程並重[3]。
3.2 目前存在問題
3.2.1 學生重視程度不夠,總體素質欠佳。地理學業水平測試中的學業考查成績包括三部分:紙筆測試成績、非紙筆成績、日常學業成績。以我校參加廣州市2011年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和實際考核情況為例,評卷方式為南沙區通過集中、流水作業方式網上閱卷統改。現選擇一個中等程度的班統計數據說明:該班人數50 人,難度統計:全卷簡答題難度0.57 ,綜合題三道,難度分別為0.60 ,0.55,0.58 。均稍低於試卷設計難度0.6。
3.2.2 班容量較大,教師難以兼顧全面。後進生面廣,個別學生持無所謂態度,參與程度較低。比如2011年學業水平測試中非紙筆成績30分,有個別學生得分居然還不到10分。全級參加考核學生708人,考核成績為D等、E等學生共計163人,佔全級學生比重23.02%,高於南沙區比重14.8%。
3.2.3 教師的素質、觀念還需進一步提升,方法要進一步改進。要徹底改變原有的傳統教學觀念,讓教學過程成為教師與學生共同創造適合其個性發展需要的教育過程。教師不僅會教授課本上的內容和知識點,還要找到教學的生長點、學會設計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生成新的問題,並且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改變自己的教學思路,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3.3 實施發展性評價的措施。結合地理學科特點,突出過程性評價,逐步形成了評價內容多元化和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發展水平和基礎知識進行綜合評價[6]。加強地理教學課堂中教學三維目標的落實。
⑻ 如何進行地理教學設計
過去,我們稱之為「備課」,而如今叫「教學設計」。它們之間不僅是名稱的變換,而其本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那麼,如何為初中地理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呢? 一、教學設計的出發點 1、地理教學設計的課程理念 過去,我們教學地理緊緊圍繞教材知識、地圖表格、地球儀等,以及幾年來電子信息、電子備課等多種手段。在地理課上,老師們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奪得了輝煌的成功。這一點,人人皆知,不可否認。然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新課程.新課改的思想已深入人心,這大大促進了地理教育者進行地理改革的積極性,使得越來越多的地理教師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地理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中來。他們對地理的教育教學探討得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全面。他們一致認為:地理的教育教學要開啟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對這些有著強烈的時代感、責任感、急迫感的教育新理念,我們必須加以重視。 2、地理教學設計的基本特徵(1)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2)教學設計是解決教學問題的科學方法。(3)教學設計是操作和規劃教學活動的程序和過程。(4)教學設計是以反饋評價對教學效果進行價值判斷。(5)教學設計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兼備的應用性學科。 3、地理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相關理論和系統方法,對參與教學活動的諸多要素所進行的一種分析和策劃的過程,是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教學的預謀和籌劃,是對「教什麼」和「如何教」的一種操作方案,它先從「教什麼」入手,對學習者,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等進行分析,然後從「怎麼教」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運用恰當的媒體,對教學績效做出評價,以確保教學和學習獲得成功。 二、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和設計過程 1、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1)分析教學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即教學目標設計。 (2)設計教學策略,即教學策略設計。(3)進行教學評價,即教學評價設計。 2、地理教學的設計過程(一)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的分析是進行課堂教學策略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將影響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直接影響對學習水平的確定和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的陳述,以及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效果等等以後各個環節。(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目標是教師和學生從事教學活動的指南和出發點,是教學活動過程中所的依據,同時也是評價教與學活動的依據。教與學的目標是影響教學策略的制定和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約教學策略的關鍵。教學策略是否有效,一般是以能否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為標準的。 (三)教學設計的理論指導 教學策略的設計、選擇與實施的各個階段,不可能離開理論的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的背後,必然會有相應的理論或原則作為指導,有時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發生的。(四)了解實際環境條件 為了使教學方案更加具有針對性,方案的制定應以一定的因素為基本依據,其中包括三個內容,學生、教師和教學條件。作為教師在這里應該深入全面地把握這三個因素。(五)教學方法的選擇 教學方法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手段而進行的,由教學原則指導的,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教學策略解決戰略問題,而教學方法解決戰術問題,教學策略指導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六)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和確定 所謂教學組織形式,我們可以定義為教學活動中師生相互作用的結構形式,或者說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人員、程序、時空關繫上的組合形式。 (七)教學媒體的選擇 教學媒體的選擇是教學傳遞策略重要的內容,是教師設計教學時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面對眾多的可供使用的媒體,我們需要回答怎樣選擇,為什麼這樣選擇,依據什麼選擇等一系列問題,媒體選擇的成功與否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高低。因此,樹立正確、科學的媒體觀是教師的當務之急。(八)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 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是指將前面確定的各個教學要素,主要包括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活動、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以一定的結構關系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序的流程。(九)形成可操作性教學設計方案 需要將前面各部分的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和落實,要充分考慮前面各項研究,匯集各種研究內容,將其綜合化、系統化和具體化,最後產生一個由一系列表格組成的,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課堂教學策略方案。 總之,我們教學的一切是為了學生。只有你設計的空間越大,學生思考的面就越廣,學生的思維更容易發展。如果你的設計很死板,是固定的模式,是無懈可擊的真理,那麼說明你並沒有真正懂得地理教學設計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