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教學中學生能力培養

地理教學中學生能力培養

發布時間: 2021-03-06 19:50:17

1.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給思維以動力
中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望高。而中學地理教材既包括自然地理,又涉及到人文地理,內容豐富多彩,這就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興趣是學生學習和發展思維能力的巨大推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思維活動往往和解決問題聯系在一起,教師要適時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促使學生去思考、去理解、去尋找問題的正確答案。例如:講經緯線方向時提出:「一個人沿某緯線一直走能否回到原地?為什麼?」「一個人沿某經線一直向北走能否回到原地?為什麼?」又如講青藏高原時提問:「青藏高原地勢高、太陽輻射強,為什麼氣候天寒地凍?」等等。這些問題學生都很感興趣。學生對學習內容最有興趣的時候也是學習狀態最佳的時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計劃地創設各種問題情境,設置一定困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引導學生運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理解和掌握概念,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
2、 密切聯系各種實際,充分利用各種手段,使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
人的認識過程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思維的發展規律是從生動的直觀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由於中學生年齡和見聞的局限,很多地理事物和現象學生是從未感知過的,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向學生提供盡可能豐富的感性材料,聯系學生的知識和實際生活,並藉助各種直觀教具,引導學生在形成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從直觀形象思維通過積極的思維過程――分析、綜合、概括上升到理性認識,理解、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地理成因和原理。如在學習季風形成時,提問「盛夏的中午、傍晚游泳時在水中和岸上各有什麼感覺」來啟發學生,聯系實際經驗,理解海陸熱力差異,推導出季風的形成。
3、 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地理教材的內容有不同的屬性,在學習中要運用不同的思維方法,採用不同的思維形
式。由於中學地理教材是以地理概念、地理判斷和地理推理材料為主,因此,地理教學中就要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主。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有多種,地理教學中最根本、最常用、最重要地方法是比較法及分析綜合法。
比較方法在地理教學中運用極其廣泛,無論地里表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基本技能的形成和掌握及地理事物的分布、演變、數據、景象等教學,都離不開比較法的運用。它可在學生已知地理知識的基礎上去認識未知的地理事物,有助於學生認清地理事物間的相互聯系,明確地理事物發展的過程規律:可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加系統化、條理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對大陸冰川和山丘冰川的比較,秦嶺――淮河一線南北農業的對應比較等。
分析綜合法是地理教學運用廣泛的邏輯思維方法之一。分析就是把復雜的地理事物分解為簡單要素、分別加以認識和研究的邏輯思維方法。綜合是把地理事物各個要素或各個方面的特徵綜合起來考慮的邏輯思維方法。分析的目的在於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綜合是要揭示地理事物的總體特徵。分析和綜合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分析的基礎上才有綜合的可能,只有通過綜合才能透徹地理解地理事物各個要素的總體特徵,從而獲得正確完整的地理知識。
4、 充分利用地圖,培養讀圖能力,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地理學科研究的對象是地理環境。要研究地理環境中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及他們的相互關系,立體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立體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利用地圖。地圖是無聲的語言,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地理教學的工具。地圖是各種地理事物在時空分布上形象直觀的概括,運用地圖可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他不僅可以告訴學生許多地理知識,也可反映出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區域特徵及地域差異,還可以找出各類地理事物之間的有機聯系。如指導學生讀「澳大利亞氣候圖」,看東西岸氣候類型的差異,然後結合地形、氣壓帶、風帶、洋流等分布圖,分析其差異的成因。這些內容的獲得,是要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等方法,是要通過學生積極思維才能完成。所以指導學生運用地圖的過程不僅是培養學生讀圖和分析地圖能力的過程,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過程。
5、 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表現為學生能依據地理規律,對新的地理問題進行獨特分析與解決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首先要擺脫教學中習慣性認識的束縛,開拓思維,挖掘教材中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意識的因素和材料,抓住教材中「擴點」、「補充」、「延伸」,進行創造思維訓練;抓住教材的「異點」,進行擴散思維訓練;藉助插圖、附圖,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和想像能力;通過教材中的「想一想」、「做一做」、「讀一讀」,進行「一題多解」和「一解多題」訓練,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其次,要勇於打破教學上的老框框,鼓勵學生質疑提問,探索求異。創設一種自由思考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創造的積極性,形成開放的課堂
總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密切聯系實際,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多角度、全方位地進行大膽嘗試,最大限度地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收到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教學效果。

2. 如何增強中學地理教學中學科能力培養

一、初中地理學科能力的內容
無論就初中地理教學內容、體現形式、思維方式特點而言,還是以國外中學地理學科能力培養的進展走勢來看,亦或是以我國現行的初中地理課程標准(或教學大綱)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和地理能力培養的要求來看,運用地圖能力(當然讀圖能力)是地理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能力的顯性特點;綜合淺析能力、地理預測能力是地理學科能力的特點。另外,空間想像能力地理學科能力的內容。
1.運用地圖能力。地圖是按數學法則、運用符號系統,地將地球上自然和社會現象縮小後表示在平面上的圖形,哪門學科像地理這樣與地圖牢固、密分。地理學科探討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環境范圍大到整個地球,小到某局部區域。單憑人的肉眼能在同一時間把如此廣闊宏遠的世界盡收眼底,即使是小局部也全面,地圖才能一覽無余,這就決定了地圖能力的重要量。地圖運用,地理的空間性,地圖教學是地理教學最的策略論文範文,地理教學特殊性之所在。
2.綜合淺析能力。綜合淺析指對地理信息加工處理,揭示地理事象的本質特點和分布、進展規律的能力,是地理邏輯思維的思維形式。淺析是把較復雜的地理事物分解成該事物的個別要素、個別屬性、個別特點,淺析地理事物的形原因素常常採取思維形式。綜合是把地理事物的個別要素、個別屬性或個別特點在頭腦里整體,通常淺析地區的區域地理特點綜合的思維形式。,說思維能力是學科能力的核心,而對於地理學而言,綜合淺析能力是核心的核心。
3.推斷和評價能力。地理學科的前瞻性使得預測能力地理學科能力特有的內容。但對初中學生而言,是對地理現象判斷、評價和對某些地理原理的推理。現實世界中地理事物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是地質歷史時期)進展演變而來的,地理學中論述也還停留在推論的;加之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作用的復雜性,使地理事物的演變方向和人類對其影響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如太陽系的起源、地球板塊運動學說、全球變暖的理由等等。地理學的很的內容推斷地理事物的演變,預測未來進展方向,評價人類的對地理環境的可能影響。,推斷和評價能力初中地理學科能力內容。
4.空間想像能力。空間想像是認識地理事象、解決地理理由缺少的思維方式。地理想像是地理智力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地理學的探討在空間上與時間上極其廣闊,地理要素的構成異常復雜,地理事物和現象都親身過觀察到的,對於這些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想像能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地理空間想像能力。
二、初中地理學科能力的結構
綜合來看,地理能力是運用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淺析解決地理理由的能力,是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的綜合。它們之間形成聯系、作用和轉化的地理知能系統。,地理知識是地理智能系統的;地理技能是地理實踐的操作能力。地理能力與地理知識、地理技能聯系密切,不論是「智力」技能還是「操作」技能,在地理能力形成作用置疑的。但它並地理知識與地理技能的簡單相加,在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的中掌握它們的上形成與進展的。實際上,地理知識、地理技能的掌握,相應的地理能力也就開始形成與進展。
三、初中地理學科能力的培養對策
地理學科能力培養是系統工程,涉及地理課程、教材、教學方式、教學策略論文範文、教學對策、教學評估及測試系統等眾多

3.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思維能力的前提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任何壓抑和干擾都會使思維受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體會心靈自由的有效途徑,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意外著教師願意傾聽學生的所思所想,更多地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熟悉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更好的貫徹以學定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意外著學生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與幫助,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積極參與教學,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才成為可能。
二、創設積極地教學情境,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
1.運用漫畫、精美照片,形象生動。地理學科的有些內容單純用語言是難以表達清楚的,運用地理漫畫形象生動,增添可讀性和親切感。一些枯燥的地理問題,通過地理漫畫的形式來表現,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與興趣,使其在討論中獲取地理知識。通過他倆的對話所營造出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激發學生參與討論的慾望。在討論中,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初中教材中有兩個卡通人物:玲玲與貝貝,他倆經常討論一些有趣的地理問題,比如觀測北極星、東西半球的判定等。通過他倆的誇張表現來展現其學習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然而越是這樣的內容,越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地理課本中精選了許多精美照片,更加突出地理特徵,幫助學生理解地理事象,充分合理地使用照片進行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不可缺少的手段。比如「荷蘭的風車」、「熱帶荒漠景觀」、「萊茵河」等,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於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2.聯系實際,解決問題。按照人本主義理論,學習內容應該是學習者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和經驗。而這種價值和意義的重要體現就是學以致用。因此,地理學習的主要目的並非保持和再現知識,而是使學生能在新情境中運用知識,即實現地理學習成果的遷移,作為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關注身邊發生的各種事情,他們中的許多現象都可以從地理學科的角度去進行分析闡述,為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提供豐富的素材。
例如,在學習氣溫的測量時,教材提出「有時候,我們的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中的最高氣溫或最低氣溫會有明顯的差別。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在學習主要降水類型時,讓學生結合降水的形成條件,說一說夏天從冰箱中拿出冷飲後,會在容器表面形成大量的水珠的原因等等,真是舉不勝舉,信手拈來。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夠關注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有意識利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分析思考,並提出相關的治理措施,不僅學有所用,讓學習變的快樂而有價值,同時也激發了思維的興趣,鍛煉了思維能力。
3.巧設懸念,追根求源。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恰當的設置懸念,給學生一個期待的情境,可以喚起學生的注意,激活學生的思維,創設活躍的教學氣氛。例如,在導入新課時,有意將本節的重點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前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帶著困惑去學習。像在講「熱力環流」時,讓學生觀察「雞蛋湯」的「熱氣」,可以看到「受熱上升」有跡可尋。隨著熱氣不斷升騰,引導學生聯想到其他「受熱上升」的實例。將小吃碟放在「熱氣」的上方,一會兒便在小吃碟上凝結出了小水珠,引導學生討論:空氣在上升運動中,如何形成降水?這一系列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問題,可以避免因疲勞而產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
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培養思維能力的保障
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於思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的。教師應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多採用比較、歸納、綜合分析等方法。在學習方法的運用上,學生應針對地理問題積極開展探究性學習,嘗試運用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按照以下程序來設計教學過程:
「提供一個背景 提出一個問題 收集一些材料 組織一些活動 得到一點啟示」。
例如,在了解某區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時,可採用讀圖和查閱資料的方法。例如,在學習「亞洲和歐洲」一節中,教材安排了「亞歐大陸輪廓」、「亞洲和歐洲地形分布」、「亞洲和歐洲氣候類型分布」等一系列地圖,以及相關的文字材料,幫助學生認識區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及其相互關系,並在此基礎上,認識區域人口、國家的分布等。
總之,能力的培養不是孤立的存在於學科教學,它是教學的三維目標之一。特別是地理教學,更要重視學生「地」的概念形成和「理」的邏輯思維,以及與地理位置密切聯系的知識要的推理,這也是地理教學的必然之所在。只要我們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地理教學將會大放異彩。

4.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地理課教學中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的意義
高中地理是中學階段重要的基礎學科。《地理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高中地理課程能「反映地理學科發展」,「引導學生關注全球問題以及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地理問題,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強化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區域性和綜合性是地理學的兩個鮮明特性。區域性要求學生在學習地理中要樹立空間概念,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並致力於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演變的規律。綜合性要求學生在學習地理中要以綜合的觀點、聯系的觀點系統地綜合分析地理事象。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是落實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
二、地理課教學中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的途徑
縱觀這幾年來的地理高考試題,仍是強調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學生所學的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這些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地理學科因其獨特的學科特徵及與自然、人文眾多學科的內在關聯,使它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方面具備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那麼,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呢?
(一)、依據地理學科的區域性和綜合性特徵,在學科內部,培養綜合能力
地理學科區域性和綜合性兩大特徵是由其研究對象所決定的。在廣闊的空間區域背景下,綜合分析復雜多變的影響因素,掌握地理環境變化規律,無疑有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空間綜合分析法」,成為高三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學習「美國」這一節可設計如下聯系圖,來幫助學生理解美國自然條件與工農業及城市特點之間的關系。
上述空間區域的綜合分析是建立在自然地理要素之間、人文地理要素之間及自然與人文地理要素之間內外部聯系的基礎之上的。這就給同學們提出更高的要求:(1)以空間區域圖為依託,運用地圖進行信息歸類與處理;(2)聯想相互要素進行逐一分析;(3)綜合各要素、並明確相互關系、主導要素和從屬要素的地位最終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結論。

(二)、依據地理學科的廣泛性和交叉性特徵,在學科之間,培養綜合能力
地理教學橫向滲透的內容選擇應基於課本,聯系經濟、政治、文化等相關內容,豐富、深化、升華課本。使地理課堂教學真正與社會發展緊密聯系起來,使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相協調。在教學中可以把握切入線索,培養綜合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1)從時空線索切入,著眼史地綜合
地理學科是研究人類與生存空間環境關系的科學,是以廣闊的空間背景為依託的;歷史學科是以漫長的時間背景為線索的,要研究歷史事件與社會發展的演變過程需要以一定的空間區域為背景依託。由此看來,兩門科學都與時空線索相關,。例如:16世紀60年代,歐洲的荷蘭雖然國土面積很小,但依靠海陸優越位置,資本主義經濟逐步發展起來,成為最早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國家。同學們在學習這段史實時,就不應忽視地理位置的影響作用。又如:98年長江洪災的成因分析,同學們既要考慮到氣候異常的現實因素,考慮到百餘年來長江沿岸森林破壞、水土流失、淤塞河道的歷史因素。
(2)從理論與實踐關系入手,著眼政地綜合
中學階段的政治學科主要包括經濟學常識、哲學常識和政治學常識三部分內容。從人地關系切入,不難發現哲學為地理學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即對立統一的關系。例如森林資源的利用與更新保護、我國農業生產以糧為主及多種經營的方針、一切從實際出發,綜合分析及解決問題。政治經濟學常識提供了商品、貨幣及價值規律;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生產資料所有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的分配和消費;走向世界的中國經濟及國民經濟的三大產業等知識。這些內容是學習經濟地理的基礎,而且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農業生產與布局、人口與城市等地理知識關聯密切。從政治地理線索切入,我們能探尋到培養綜合能力的另一番 「天地」,地理學和政治學常識綜合研究問題時,通常是以國家或地區作為研究問題的基礎,從上層建築的角度去綜合分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變化。例如:在綜合分析21世紀香港發展前景時,同學們一定會聯想到「一國兩制」這一國家政治前提,在這一背景下,香港的金融、外貿、知識經濟、旅遊等多種經濟產業都將會出現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其中涉及許多經濟地理的具體內容。
(3)從原理、成因入手,著眼與自然學科結合
地理學科的許多概念、分布與規律是依靠與數學、物理、生物及化學等自然科學的知識來解析其原理或成因的,這是地理學科的交叉性與廣泛性所決定的。例如喀斯特地形的成因與化學;正午太陽高度角與代數或幾何;地球自轉或公轉與物理;生態系統與生物皆為佐證。遇到上述問題,同學們應有意識地從多學科角度去綜合思考,以求得全面與深入地分析結論。
(三)、把握人地關系主線特徵,從樹立正確的觀念角度,培養綜合能力
人地關系協調論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價值觀念,人地關系的主線自始至終貫穿於中學地理教材之中。那麼「人地關系的主線與能力的培養有什麼必然關聯呢!」兩者關聯主要體現在:(1)人地關系協調論的觀念形成單靠地理一個科目是難以完成的,它需要以史為鑒、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及生物、物理、化學等多學科的價值觀念的教育來長期共同完成。(2)人地關系的協調發展本身就是一道擺在人類面前的超級綜合課題,其下屬的人口問題、土地資源問題、城市生態環境問題等二級子課題的內容皆為綜合性極強、綜合能力要求極高的大熱點。(3)前述課題內容的解析需要自然、人文多種學科的共性能力和獨特的學科能力共同作用,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由此看來,在教學中把握人地關系主線時應注意:(1)認同人地關系協調論的基本觀點。(2)面對具體內容,善於從多學科綜合的分析角度入手剖析問題。(3)將具體內容經思維加工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環境與發展等抽象結論,逐步形成嶄新的價值觀念。(4)運用已有的觀念、能力及多學科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以達到升華的目的。
例如,在初中教材「黃河」這節課中,以黃河為研究對象,以人類活動對黃河的影響為核心展開,分為「源河概況」、「母親河」、「害河」、「根治黃河」四個板塊。在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從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出發,分析黃河的「利」與「害」,「功」與「過」,在提示地理現象發展變化的原因和規律中,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並強化學生關於協調人地關系認識,並且將舊中國黃河肆虐的和新中國對黃河的治理開發進行對比,挖掘出教材中的愛國主義內涵,陶冶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這樣的教學充分體現了知識、能力、態度三方面的全面發展,地理教育三項職能的「立體交叉」落實,不僅是高效能的教學,而且是現代教學觀的具體體現。
(四)、把握地理學科的應用性和地圖特徵,培養綜合能力
廣泛地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應用地理及其他文理學科的知識和能力去解決現實問題是地理學科的突出特徵。而現實問題往往又不是單一的地理學科知識所能解決的,它們經常需要多學科綜合分析方可解決。地圖是學習地理學科的重要工具,是地理學的突出特徵之一。地圖所包涵的信息主要是地理信息,但不容忽視它所涵蓋的相關學科的信息,以及分析時涉及到的多學科知識。由此,我們可以推論出地圖是有助於綜合能力的培養,地理學其它特徵都是建立在地圖知識基礎之上的。所以,同學們應在閱讀、分析、填充、繪制地圖四方面下功夫,應在地圖以外的原理示意圖、綜合景觀圖、剖面圖、知識關聯圖、統計圖表等圖象類型的閱讀分析方面下功夫,以便打好基礎,逐步地培養綜合能力。

5. 如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臨川三中 李智剛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埃德家富爾曾說過: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教育要教給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再學習能力,使他們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審美、學會健體,成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識豐富、學有所長、實踐能力強,能適應21世紀發展需要的人。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導下,我校地理備課組開展了如何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大討論。讓學生在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培養他們的認知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改變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下面結合討論和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要想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最好是激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動機是一切學習的原動力,它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主觀因素,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其求知興趣,才能使學習具有持久的動力,使他們主動去探索,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他們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因此,作為地理教師,必須根據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努力提高教學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地理教學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結合學生身邊的實際情況,把生活地理知識、故事、名言名句以及時政熱點引進課堂,這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自然就會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在中國的地形一節教學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了假如你騎自行車去北武當廟旅行,上的時候和下的時候你有什麼感受?學生的興趣馬上提高了,由此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慾望。地形、地勢對氣候、河流的影響是本節課的難點,聯系學生的實際,我設計了這樣幾道題:水滸傳中有這樣一句歌詞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能不能將其改為大河向西流",為什麼?寧夏地處西北內陸地區,在夏季為什麼能受到太平洋濕潤氣流的影響?將難度較大的問題簡易化,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指導學生自主閱讀,大膽質疑,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重含義,教只是手段,學才是目的。要衡量教學的結果如何,就要看學生學會甚至會學的程度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關鍵在於教會學生學習,善於啟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作用最大,也只不過是外因,學生自覺主動地學,才是內因,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必須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學中指導學生自主閱讀,大膽質疑,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例如:講述世界分區地理,我教給學生學習亞洲的方法 ,然後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方法來分析其它大洲,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採用分解和鋪墊的方法,設計一系列層次性、趣味性、階梯性的問題。指導學生自主閱讀,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認識程度,讓學生自己敘述大致內容。同時可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隨時調整問題的難度,從而啟迪學生思維,進而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並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但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不能每次都是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疑是獲得知識的開始,是創新思維的表現。記得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在學習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他們自主思維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養。因此,教師要少講,給學生時間,讓他們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充分肯定,並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對事物或問題要全面認識,引導他們從不同側面,多角度地看問題,並善於分析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更要幫助學生認識到由於提出問題的角度不同,解決的方法也不一樣,使他們逐步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適當開展課堂討論與辯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但在教學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成為課堂的主人。而討論就是普遍地讓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的一種良好方式。 課堂討論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又可以自由討論,也可以師生共同參與,師生互動。開展課堂討論的目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啟發學生立足書本知識去洞察現實問題,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充分利用教材中活動提出的問題,或現實生活中突出的問題進行課堂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開拓學生思維,使學生對生產和生活中出現的地理問題有進一步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當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只要教師轉變觀念,有意識地在課堂調控中運用各種策略,使學生做到願學、樂學、善學,那麼課堂教學就能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6. 怎樣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研究表明:人生的成就,至多隻有20%歸於智商,而%則受情商影響。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如學習的信心、恆心、毅力、樂觀、忍耐、直覺、抗挫折能力等一系列與個人素質有關的反應程度。凡是情商低的學生,主要表現出缺乏理性認識,意志不堅強,難以控制情感,經常容易沖動、悲觀、孤僻,導致學習成績不好等。這時,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自我激勵,發揮創新能力,提高創新意識。教師要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尊敬學生的人格和創造精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
二、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潛能
人類學、心理學、生理學、邏輯學的最新發現證實,人類有巨大的潛能。人類儲存在腦內的潛能驚人,人平常只運用到潛能資源的10%。人類大腦是效率最高的信息處理系統,教師在地理教學活動中,要善於開發學生的潛能。凡被壓抑的個性,不能表現出創造性自我,在不同的場合下,教師的暗示會產生強烈的心理優勢,增強信心,打開心靈大腦的「活閥」,引導潛能在動機上產生行為,形成高效的催化劑。
三、應用創新能力教育的機制
地理創新教育要實現學生的能動反映機能,發展他們的心理素質,取決於創新教育自身的教育優化機制。
1.對學生進行潛能的訓練,能喚醒個性自我創新的魅力
在地理教學中要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個性,支持獨立創新,探索地理科學的未知部分,這樣才能突破「應試教育」的樊籬,轉軌為「創新教育」。
2.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和好奇心
在地理教學中要克服程式化的教學法,要設置問題的情境,「引疑釋難」,開拓視野,引進現代先進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做到讓學生「親其師」、「樂其學」。
3.改革現有的地理教材內容,逐步實現具有創新性的地理教材
要多增加創新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實踐的內容。

4.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地理教學的創新活動
地理教師要有「創新素質」和「育才觀」,成為勇於探索創新的「雙師型」和「復合型」教師。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廣、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我校不但早已形成「三大地理板塊」,年級地理「課題群」、「個性群」,營造了濃厚的地理學習氛圍、民主氛圍、個性氛圍和情感氛圍。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想像、洞察力和意志等情商因素,激活和驅動認知和實踐活力,發揮超常規的創造能力。
5.要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開放性研討會
這是學生自主性學習過程的一種形式,提高學生動腦積極參與討論,增強識別地理科學發展過程的素質和辯證能力,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如上海改革開放10年以來,建設了高樓大廈,對地層及生態環境的影響,讓學生主持研討會。在學生的發言中提出了一系列有科學價值的問題,如:
(1)高層建築的增多對沖積地層的承壓力?
(2)水泥地面面積對氣候的影響?
(3)開采地下水對上海市地層有何影響?等等。
6.加強對學生進行地理技能的訓練
除了平常地理作業訓練、讀圖、填圖、繪圖、素描、攝影等外,應著重培養創造性的地理技能。通過實踐,讓他們把學過的物理學、化學、勞技課的知識運用自如,培養了學生地理知識的綜合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主動參與能力。
四、搭建多媒體現代化地理教育網路
1.影視地理教育,要發揮其獨特的素質教育功能
影視教育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優化了課堂教學的過程,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受到學校學生的普遍歡迎和喜愛。充分利用豐富的地理影視資源,拓展了影視教育的功能,使影視與課堂教材改革相結合。影視教育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的途徑。影視教育的確使學生加深了對地理教材內容的理解,又獲得了情感的陶冶。影視教育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掛鉤,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成為塑造學生「自強、自立、自主、自信」人格的一種良好形式,也強化了地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提高了地理教學質量。
2.多媒體地理教學網路的優勢
多媒體地理教學可以做到師生之間的談話能夠即時反饋和情感多向交流。多媒體網路應用到地理課堂教學中,通過共享多媒體信息,增強了地理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地理圖像可以放大、縮小的互動性,在直觀性上發揮了獨特的優勢,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通過多媒體網路等多渠道收集信息加以處理篩選,開展社會調研,得出自己的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7.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中學地理是一門綜合學科,知識涉及面廣,內容包羅萬象,從地球、地圖到大洲、大洋,從地形到氣候,從世界各國概況到中國各地民風民俗,其中的內容與數、理、化、語、生、政、史等學科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而在高中教學中,通常把它歸為文科一類.因此,很多學生在學習地理時,認為地理知識點比較多、也比較散,學起來很吃力.事實上,在學習地理時,我們可以充分的運用理科的教學思維並把它轉變成地理思維.而地理思維就是地理事象之間和人地之間有規律的聯系和關系在人頭腦中的概括反映,它具有綜合性、區域性、廣闊性的特點.這要求教師在地理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地理思維能力,是培養能力的一條主渠道,應該引起我們的充分重視.

8. 地理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1、從建構地理知識結構著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要講清地理基本內概念、原理和規容律;
3、要讓學生掌握地理概念、原理和規律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結構;
4、要求學生找出知識的內在聯系,幫助他們建立知識結構,這是培養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