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人教版高中地理學業水平測試題庫

人教版高中地理學業水平測試題庫

發布時間: 2021-03-06 18:23:40

1. 高中地理學業水平測試知識點~!

高一地理記憶知識要點(部分)

第一單元 宇宙環境
1.1 人類認識的宇宙
1 天體系統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
河外星系
2 太陽系:中心天體是太陽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最遠的是冥王星
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人類目前探索並准備移民的是火星
小行星帶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
3 總星系:我們觀測到的宇宙,不是全部的宇宙,其中心是觀測者。
4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是普通的行星,特點與其它行星比較並不特殊
地球是特殊的行星,因為目前的宇宙中只發現其有生命
5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
(1) 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
(2) 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
(3) 因為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宜(平均氣溫為15度)
(4) 因為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地球能吸引大氣前形成大氣層(氮、氧為主)
(5) 形成並存在液態水

1.2 太陽、月球、與地球的關系
1 太陽輻射是電磁波
2 太陽能源來源是內部物質的核聚變反應
3 太陽輻射能中只有二十二億分之一到達地球
4 人類利用的太陽輻射能有:太陽能發電、熱水器等,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
5 太陽大氣層分為三層:光球、色球、日冕
6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光球——黑子(原因是溫度低於周圍1500度)——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
色球——耀斑——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
日冕——太陽風
對地球的影響:(1)影響地球氣候的變化
(2)耀斑爆發時影響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
(3)對地球磁場影響,產生「磁暴」現象

1.3 人類對宇宙的新探索
1 開發宇宙
(1) 空間資源:衛星通訊、太空實驗等(遼闊、高真空、強輻射、失重)
(2) 太陽能資源(太空利用)
(3) 礦產資源(月岩中有 )
2 保護宇宙環境:對太空垃圾的措施(推到其他軌道、帶回地球)
1.4 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
1 地球的自轉
(1)方向是:自西向東(北天極俯視逆時針,南天極俯視順時針)(畫南、北極地俯視圖,赤道側視圖、其他角度的) 地軸的北端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北半球仰看北極星在地面上的高度等於當地的地理緯度)
(2)周期:恆星日——360度——真正周期——23小時56分4秒
太陽日——360度59分——人類實用周期——24小時
(4) 速度:南北極點無速度(速度為0)
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60度緯線是赤道的一半)
角速度——除極點外都相等(15度/小時,1度/4分鍾)
2 地球的公轉
(1) 公轉軌道:近似正圓的橢圓軌道,太陽位於其中的一個焦點上
(2) 近日點——1月初——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都較快
遠日點——7月初——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都較慢
(3)方向:自西向東(北天極俯視逆時針)
(4)周期:公轉360度——恆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
3 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系——同時同向運動
黃赤交角——黃道面與赤道面的夾角(目前是23度26分)
地球公轉的特點:黃赤交角的存在、地軸北端指向北極星附近在一定時期內是不變的。
4 太陽直射點:唯一在地球上太陽光與成90度平角的光線在地面上的交點
5 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
最北——北回歸線——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
最南——南回歸線——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
在赤道上——3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春分日、秋分日
公轉周期——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1.5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晝夜交替
1 晝夜的形成:地球不發光、不透明
2 太陽照亮的一半地球——晝半球,背向太陽的一半地球——夜半球
3 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太陽高度是0度
從立體幾何學來說——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地方時
1 較東的地方時刻較早(畫經度示意圖:東經度、西經度、東西經度0度經線和180度附近)
2 區時劃分的國際標准:0時區、東西十二區、東八區
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沿運動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 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晝夜長短反映了日照時間的長短
正午太陽高度是一日內最大的太陽高度(不一定是90度)
4 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
秋分日——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大於夜長,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晝現象。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大於晝長,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夜現象。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5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找到直射點的位置是關鍵)
夏 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 一年中有兩個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正午太陽高度的最小值全球各地區只有一個,就是在當地的冬至日)。
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小結: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緯度地區,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著季節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變化的規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節,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緯度分異的規律,形成了五帶。
6 四季的劃分
中國傳統上的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
主要適用於我國的黃河流域的生活和農業生產
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
冬季就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
春秋二季就是冬夏的過渡季節
歐美國家四季的劃分: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為起點
北溫帶實際上使用的四季劃分與氣候相結合: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7 五帶的劃分
界線: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
名稱:熱帶——有太陽直射現象
北溫帶、南溫帶——無陽光直射、無極晝極夜
北寒帶、南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五帶反映了年太陽輻射總量從低緯地區向高緯地區減少的規律

第二單元 大氣環境
大氣是地球自然環境最活躍的組成部分
2.1 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布
1 低層大氣組成:主要是干潔空氣、水汽、固體雜質
2 各組成成分的作用
氮和氧(合占空氣體積的99%),氮是地球上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是人類和一切生物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
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並對地面起保溫作用
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生物免受過多紫外線的傷害,被譽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而少量穿透大氣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線,又起到殺菌治病作用。
水汽和固體雜質(凝結核)是成雲致雨的必要條件
3 人類活動對大氣成分的影響:排放的二氧化碳過多、排放氟氯烴化合物
4 大氣的垂直分布
依據:溫度、密度、大氣運動狀況
(一) 對流層:貼近地面的大氣最低層。整個大氣質量的3/4和幾乎全部水汽、固體雜質都集中在這一層。與人類關系最密切,人類就生活在對流層底部。
特點:(1)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原因:對流層的熱源是地面
(2)對流運動顯著。原因:上部冷下部熱
對流層厚度:低緯度地區17----18千米
中緯度地區10---12千米
高緯度地區8----9千米
(在氣壓帶和風帶的三圈環流圖上,三圈的高度不同)
(3)天氣現象復雜多變(對流上升,氣溫降低,冷卻成雲致雨)
(二) 平流層:自對流層頂至50----55千米高度
特點:(1)氣溫的垂直分布,下層隨高度變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原因:平流層的熱量來源是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
臭氧層在22----27千米高度。
(2)氣流以平流運動為主。原因:上部熱下部冷
與人類的關系:臭氧層是天色屏障,大氣平穩,利於高空飛行。
(三) 高層大氣:氣壓很低、密度很小。
大氣上界:2000-----3000千米的高度,此處氣壓是0
80----500千米的高度,有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

2.2 大氣的熱力狀況
1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太陽光譜:人眼可見的可見光區(0。4----0。76微米)占太陽輻射總能量的50%,被大氣削弱的最少,因此,大氣直接吸收的太陽輻射能量是很少的。
紫外線區,主要被臭氧吸收
紅外線區,主要被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1) 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這也叫選擇性。
(2) 反射作用:雲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雲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
舉例:夏季,多雲的白天,氣溫不會太高。
(3) 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注意,還有一部分是可以到達地面的)
舉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
交通信號燈中紅色的不易被散射,遠處看得見。
2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與太陽高度角成反比:太陽高度越大,被削弱的就越少。(同時記住,太陽高度越大,太陽的輻射就越強,因此,夏季,北半球雖然離太陽較遠,但是,太陽高度大,白天長,氣溫就高)
3 地面是大氣對流層直接的熱源(地面的長波被對流層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4 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
太陽輻射(短波)、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舉例:夜晚天空有雲,氣溫較高
5 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減小了氣溫的日較差。保溫作用,使地表的平均氣溫提高到15度,形成了人類適宜生存的環境。
6 全球熱量平衡:整個地球的多年平均熱量收支是平衡的。
目前存在的問題:二氧化碳排放過多,造成全球氣溫升高,引起一系列的生態變化,進而影響全球的經濟結構。

2.3 大氣的運動
1 大氣運動的熱量來源:太陽輻射
2 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高低緯度之間的熱量差異
3 大氣的垂直運動:氣流上升或下沉,由冷熱不均造成
大氣的水平運動叫風,由同一平面上的氣壓差異造成
4 熱力環流:由於地面的冷熱不均形成的,它是大氣運動的最簡單形式
同一平面上,地面上冷的地方是高氣壓,熱的地方是低氣壓,對應的在地面的上空,在上空的同一平面上,冷的地面的上空因空氣下沉到地面,上空的密度變小,形 成上空的低壓,熱的地面的上空,因地面空氣上升,形成上空的高氣壓(再次說明,天上與天上的同一平面比,地面與地面的同一平面比)
注意記住:同一平面上,密度大氣壓高,密度小,氣壓低
舉例:城市風——熱島效應
5 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氣壓梯度:單位距離的氣壓差
水平氣壓梯度: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梯度
水平氣壓梯度力:促使大氣由高壓區向流向低壓區的力,這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如果大氣在同一平面上的密度是均勻的,沒有氣壓梯度,空氣就不流動,也就是 沒有風)這個力的方向與等壓線垂直並指向低壓(矢量),這個力的大小與等壓線疏密有關,在同一幅圖中,等壓線密集的地方風速就大,等壓線稀疏的地方風速就 小。
6 風向與受力的關系:
(1) 受一個力:水平氣壓梯度力,風向與等壓線垂直並指向低壓
(2) 受兩個力:加上一個地轉偏向力,風力最終與等壓線平行(注意南北半球的偏力不同)
(3) 受三個力:再加上地面摩擦力,摩風向等壓線有一個交角(銳角)
注意:高空的大氣只受到兩個作用
友情提示:你會根據等壓線畫出風向嗎?(氣旋與反氣旋圖)

2.4 全球性大氣環流
1 大氣環流:具有全球性的在規律的大氣運動。(三圈環流、季風環流)
2 低緯度環流:(以下所說的氣壓帶與風帶都是指近地面的名稱)
(1) 赤道低壓帶:因為熱力作用形成,氣流輻合上升,易成雲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2) 副熱帶高壓帶:因為動力作用而形成,氣流在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東亞季風區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
(3) 信風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由北風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3 中緯度環流:
(1) 副極地低壓帶:由來自低緯的暖氣流與來自高緯的冷氣流相遇運動上升而形成。形成溫帶多雨帶。
(2) 中緯西風帶:由副高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風,習慣上叫西風,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區,在大陸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 氣候。(歐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溫哥華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側、澳大利亞南端及塔斯馬尼亞島、紐西蘭等)
4 高緯環流:
(1) 極地高壓帶:因為熱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氣下沉,形成少雨帶。不過極地因為氣溫低,蒸發更少,所以極地屬於降水量大於蒸發量的地區,為濕潤地區。
(2) 極地東風帶:由極地高壓帶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在極地,地轉偏向力較大),北半球右偏成東北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風,為了區別於信風帶,極地的風帶就叫極地東風帶。
小結:全球近地面有7 個氣壓帶,6 個風帶。(學會畫圖)
5 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
(1) 移動的原因: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動
(2) 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注意:課本上的示意圖,看太陽的位置,判斷是二分二至日並能知道氣壓帶和風帶向南、北的哪個方向移動了。這會與地中海氣候聯系起來考。
6 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1)從全球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上可以看出,除南極洲附近以外(特別是南緯30以南的地區,氣壓帶基本上呈帶狀分布,原因是南半球海洋占絕對優勢,緯向的氣壓帶比北半球明顯),近地面的氣壓帶都被切成一塊一塊的,是塊狀而非帶狀。
(2)以亞洲----太平洋地區為例
夏季亞歐大陸上的印度低壓(亞洲低壓)切斷了隨太陽直射點北移而來的副熱帶高壓帶,使副高的殘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北太平洋高壓(夏威夷高壓)
冬季亞歐大陸上的蒙古——西伯利亞高壓(亞洲高壓)切斷了隨太陽直射點南移而來的副極地低壓帶,使副極地低壓帶的殘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阿留申低壓
7 大氣活動中心,冬、夏季海陸上的這些高、低氣壓中心,勢力強、范圍廣,稱為大氣活動中心。它們隨季節而南北移動,對世界的天氣和氣候有著重大影響。
8 季風環流
(1) 定義:大范圍地區的盛行風隨季節而有顯著改變的現象。
(2) 季風環流也是大氣環流的一部分,亞洲東部是世界上季風環流最典型的地區,其他地區也有季風(美國東南部、澳大利亞東南部)
(3) 形成季風的原因:一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二是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舉例:海陸勢力性質差異形成的季風:東亞的冬、夏季風和南亞的冬季風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形成的季風:南亞的夏季風(西南季風),其是由於太陽直射點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作用右偏形成西南風。
(4) 為什麼東亞是世界上季風最典型的地區:東亞位於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間,海陸熱力差異比世界其他地區都顯著。
(5) 東亞季風:(溫帶季風、亞熱帶季風)
冬季風:來自蒙古——西伯利亞高壓的偏北風,低溫乾燥,風力強勁
夏季風:來自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壓西北部的偏南風,高溫、濕潤多雨
(6) 南亞季風:(熱帶季風)
冬季風: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東北風(北印度海水逆時針流動)
夏季風:來自南半球的西南風(北印度洋海水順時針流動)
9 副熱帶高壓與我國的降水和旱澇——雨帶的移動
春末(5月),雨帶在華南(珠江流域)
夏初(6---7月),雨帶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直至日本南部,形成長達一個月左右的梅雨
7----8月,雨帶移到東北和華北地區。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結束,南方進入第二個雨季。
小結: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風強),造成北澇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風弱),造成北旱南澇

2.5 常見的天氣系統
1 常見的天氣系統:鋒面系統(冷鋒、暖鋒)、氣旋和反氣旋、鋒面氣旋
2 鋒面系統:(冷、暖氣團是指的相對溫度)
冷鋒和暖鋒共同點:冷氣團在鋒面下方,暖氣團在鋒面上方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