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學設計
① 地理作業 改善荒漠化的措施
五項技術可有效遏制荒漠化
1.植物固沙
這是控制流沙最根本且經濟有效的措施。固沙植物能為沙區人畜提供燃料和飼料,同時,又可以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其內容主要包括:建立人工植被或恢復天然植被;營造大型防沙阻沙林帶,以阻截流沙對綠洲、交通線、城鎮居民點的侵襲;營造防護林網,控制耕地風蝕和牧場退化;保護封育天然植被,防止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沙質的沙漠化危害。
2.工程治沙
治理流沙時,採用柴草、粘土、卵石、網板等材料設置障礙物或鋪壓遮蔽,藉以阻沙固沙;利用地形地物設置屏障,改變大風方向,輸導流沙定向吹移;採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機械地進行干擾控制,以固定阻擋、輸導搬運流沙,定向塑造風沙地貌,改變沙地條件,轉害為利。
3.化學固沙
在流動沙地上通過噴灑化學膠結物質,使其在沙地表面形成有一定強度的保護殼,隔開氣流對沙面的直接作用,提高沙面抗風蝕性能,達到固定流沙的目的。
4.旱地節水
水資源匱乏,是制約荒漠化地區土地綜合整治與開發的主要難題。因此,引進和開發節水技術,發展灌溉農業就顯得至關重要。一般採取渠道防滲、低壓管道輸水、噴灌微灌、田間節水等技術。
5.退化地開發
我國在防止荒漠化的同時,適度進行了開發利用,形成和完善了不少農牧業開發技術。在農業上,主要有引水拉沙造田、老綠洲農田改造、沙地襯膜水稻栽培、鹽鹼化土地改良,以及日光溫室栽培與養殖、地膜覆蓋栽培和無土栽培等技術;在牧業上,主要有合理輪牧、以草定畜、草場改良和溫室養殖技術;農牧綜合技術主要有「小生物經濟圈」建設,以及小流域綜合治理技術。
② 高中地理知識點:怎樣治理荒漠化
設置沙障
在沙面上覆蓋緻密物
利用廢塑料治理沙漠
恢復與重建
嚴控人口容量
植物治理
汲水
節水灌溉
③ 荒漠化的防治的三個方面
看看網路有沒有你需要的
④ 荒漠化的防治方法
荒漠化治理措復施和經驗
1.我國防治制荒漠化的成功技術和經驗
我國西北地區的人民很早就開始了同土地退化和不利自然條件的斗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修建坎爾井等農田水利設施,毛烏素沙地南部引水拉沙造田,利用水土和植物資源建設人工草場等).現在又在植被恢復,草場建設,水土保持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創造了許多成功的治理經驗和措施(乾旱,半乾旱流沙地帶的飛機播種造林技術,設置沙障造林技術,固沙植物物種選育技術等).
2.沙坡頭的草方格沙障固沙
這種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減風力;另一方面又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層含水量,有利於固沙植物的存活.但沙障固沙成本高,費工大.
3.恢復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
將水分條件較好,並有一定植物生長的沙漠圈圍起來,實行封沙育草,促進植物天然更新或者選育梭梭,檸條,沙拐等優良固沙植物進行人工補種,這是改造利用荒漠的好方法.
⑤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荒漠化防治是指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地區以及一些半濕潤地區、南方濕潤地區、青藏高原地區的這種土地退化的治理措施。
荒漠化防治應堅持維護生態平衡與提高經濟效益相結合,治山、治水、治鹼(鹽鹼)、治沙相結合的原則,在現有經濟、技術條件下,以防為主,保護並有計劃地恢復荒漠植被,重點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風沙危害嚴重的地段,因地制宜進行綜合治理。
荒漠化治理已成為世界性難題,制止沙漠擴張、綠化沙漠已成為21世紀人類爭取生存環境、擴大生存空間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積較大、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據2014年第五次監測結果數據顯示,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由262.37萬平方公里減少到261.16萬平方公里,凈減少12120平方公里,年均減少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由173.11萬平方公里減少到172.12萬平方公里,凈減少9902平方公里,年均減少1980平方公里,與第四次監測期內的年均減少1717平方公里相比,減少的幅度有所增加。目前,我國平均每年在西部地區「生態建設」投入至少在800億元人民幣以上,這將是西部國內生產總值的3.6%,西部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力度如此巨大,可謂舉世罕見。又如為進一步減輕京津地區風沙危害,構築北方生態屏障等需要,2012年9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的《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2013-2022年)》」,計劃總投資將達877.92億元。
治理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資源
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體系
3. 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
4. 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5. 控制人口增長
治理技術
1、草方格固沙
2、滴灌造林技術
3、人工植樹造林技術
4、無灌溉造林技術
5、設施防護管育苗與機械化移栽一體化荒漠造林技術
⑥ 高中地理課本上講的「怎麼治理荒漠化」
植樹造林,植草.退耕還林,還草.合理放牧.合理利用水資源.
⑦ 防治荒漠化的方法
1,增加地表植被,如植樹種草.
2,可以採用工程措施,如建造草方格沙障.
3,退耕還林還草.
4,合理載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