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關於旅遊地理學的論文

關於旅遊地理學的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06 10:35:32

『壹』 求一篇旅遊地理學與建築學有什麼的關系的文章

旅遊地復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制多其他學科知識如園林學、建築學、經濟學、環境學、交通運輸學、社會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古典文學、美學、心理學等。旅遊地理研究這要學習掌握這些學科與旅遊相關的基本知識。
旅遊地理是研究人類旅行游覽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又稱娛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系指觀光旅遊而言,娛樂地理學則包括康樂在內,是廣義的旅遊地理學,二者均為人文地理學的分支。旅遊地理學不僅同地理學的許多分支關系密切,而且與社會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建築學、園林學、經濟學彼此滲透,因此它又是一門邊緣學科。

我們目標就是:人生就是一次戶外的遠行。古今中外,這句話得到廣泛認同,並被不斷提起,特別是人類步入高速現代化軌道的21世紀,人與自然的關系、距離似乎愈來愈遠。橫空出世,於大眾一道開啟一個新的使命,在失落中開始著心靈歸宿的尋找之旅,重拾逝去的夢。與每一個熱愛生命的人同行,分享燦爛的陽光,浪漫的沙灘海風,恬靜的鄉村田園,讓每一個人帶著心靈去做一次遠行,去收獲途中的欣喜

『貳』 從對旅遊地理學學術論文的文獻分析中,能解讀出哪些內容

選取1979~2012年發表在國內11種地理類和3種旅遊 類期刊上的6785篇旅遊地理類文內獻的題錄信息,採用文容獻計量法對文獻的外部形式特徵進行統計,在對文獻產出時間分布分析時對學科發展階段進行劃分.文章 採用共詞分析法並結合社會網路分析軟體繪制了我國旅遊地理學知識網路圖,結合聚類分析和多維尺度分析得出學科知識網路的六大研究主題結構;運用反距離權重 插值分析總結了我國旅遊地理學研究案例地選擇規律,並對研究方法進行概括性總結.通過研究各階段知識網路、高頻關鍵詞揭示了中國旅遊地理學階段性演進特徵 即在傳承與深化中不斷地創新.研究既彌補了2004年以來我國旅遊地理學文獻分析的空白,又揭示了我國旅遊地理學自系統研究以來知識網路結構及演變特徵.

『叄』 急需一篇關於旅遊的論文

我認為寫一下「甘肅絲綢之路旅遊開發制約因素分析」很有價值,下面有一篇文章看看。只希望借鑒,不要抄襲。

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產品生命周期成長研究

內容提要: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產品品位高、內涵豐富,是甘肅省旅遊產品的代表,通過對該產品進行生命周期研究,有利於實現產品的升級、換代和更新,有利於帶動甘肅旅遊產業快速、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絲綢之路;旅遊產品;生命周期
1.旅遊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產品生命周期原是市場營銷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指一種產品從投入市場到被淘汰退出市場的過程。20世紀80年代初,該理論被引入到旅遊研究領域從而形成了旅遊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被學者們公認並廣泛應用的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是1980年由加拿大學者Bulter.R.W.提出的。Bulter根據產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遊地的演化經過6個階段:探查階段、參與階段、發展階段、鞏固階段、停滯階段、衰落或復甦階段。1993年保繼剛等在《旅遊地理學》教材中最早向國內介紹了Bulter旅遊地生命周期的思想。1995年保繼剛、彭華將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應用於廣東丹霞山的拓展開發中,新景區的開發對老景區的復甦起到較為顯著的效果。1995年謝彥君發表的《旅遊地生命周期的控制與調整》一文應用Bulter的理論,試圖從需求、效應和環境這三個因素入手,分析對生命周期進行控制和調整的途徑。
2002年趙西萍等編著的《旅遊市場營銷學》將旅遊產品生命周期分為投放、成長、成熟、衰退四個階段。在投放階段,旅遊產品還未被廣大消費者所認識,產品在旅遊市場上知名度較低;通過修建旅遊設施、改善交通條件,加強宣傳促銷,市場逐步打開,遊客增幅較快,從而進入到成長階段;在成熟階段,遊客增長速度趨於平穩,對旅遊的投入已開始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著旅遊產品的特色逐漸為更多的人所熟悉,其吸引力會逐漸減弱,遊客人數達到峰值後開始出現緩慢下降趨勢。旅遊企業或有關部門應進一步改善旅遊設施,開發新旅遊項目,擴大接待規模;在衰退階段,旅遊目的地的社會和環境承載力已達極限,由於市場競爭和新的旅遊產品的吸引,加上環境和社會問題,遊客人數會明顯回落,特別是長線的團隊遊客下降,一些旅遊設施閑置或挪作他用,這一階段可採取延長旅遊產品生命周期策略或更新策略。
旅遊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是一客觀規律。任何一項旅遊產品的吸引力都會隨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其市場需求也會發生變化,都有一個發現與開發、成長與鞏固、衰退與復甦(淘汰)的過程,只不過這個過程所經歷的時間長短不同而已。只有了解旅遊產品生命周期的變化趨勢,了解市場需求的變化,採取正確的策略和措施,才可能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

2.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產品的內涵

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產品,主要指依託歷史上著名的絲綢古道甘肅段所涵蓋的厚重歷史遺存、文化內涵、大漠戈壁、雪山草原等自然景觀和獨特的民俗風情整合出的各類觀光、休閑、科考、健身、體育等旅遊產品。歷史上絲綢之路甘肅段包括隴右段和河西段兩部分。隴右段又分為三條道,即回中道、隴關道(也稱大震關道)和秦隴南道,從秦隴南道便可進入走廊道。走廊道即東起烏鞘嶺,西至敦煌的「河西走廊」。這些古絲綢之路經過的地區幾乎占甘肅全境總面積的4/5,分布著甘肅省85%以上的旅遊資源。由於絲綢之路在中國古代歷史乃至世界交通、貿易、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享有的高知名度,絲綢之路甘肅段以敦煌莫高窟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為龍頭成為甘肅旅遊的招牌,也是全國旅遊開放最早的地區之一。然而,囿於觀念、區位條件、資金和人力資本供應不足等多元因素制約,與國際、國內旅遊的高速發展相比,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產品發展緩慢,基本處於投入期和成長期,影響和制約著甘肅旅遊產業的發展速度和水平。為更好地發展甘肅旅遊業,有必要利用旅遊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對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產品生命周期做深入探討和研究。

3.制約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產品生命周期成長的主要因素

3.1區位條件限制
絲綢之路甘肅段是一個東西長1655公里的狹長地理空間,主要處在溫帶季風氣候帶,景點分散,旅遊費用較高,產品銷售淡旺季明顯,產品綜合效益較低。因此,很多旅遊產品的開發項目都得不到以尋求投入產出邊際效益最大化的資本、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3.2觀念落後制約
從政府到民間尚未普便樹立起旅遊產業是帶動就業、拉動經濟增長等方面具備乘數效應的先導產業的理念,更沒有形成「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的觀念,所以政府主導發展旅遊業的扶持政策和產業投入嚴重不足,制約了產業規模和效益的全面提高,產業創新和產品創新意識較差,無法完成與國際旅遊活動中由大眾產品需求向特殊性、趣味性和有益於健康和環保的個性化消費轉移的對接和互動。
3.3旅遊資源開發程度較低
旅遊資源不等於旅遊產品。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帶固然是一個旅遊資源富集地區,但並不等於這些獨特、優秀的資源已經是旅遊成品,其間的轉化須具備可進入性強,設施配置齊全等條件。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產品中涉及的相當一部分景區景點規模小,現代化程度低,設施配置條件差,管理、服務和接待能力有限,難以滿足旅遊者日益變化的需要。一味地銷售這種資源型產品和低開發程度的產品,不僅影響旅遊產品的整體形象和可持續發展後勁,也必然導致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未成長起來就被那些具備規劃前瞻性、開發高品位、保護性建設、動態滿足旅遊市場需求的眾多產品替代而「未老先衰」。
3.4缺乏按照市場運作模式的產品營銷方式
與其他省份相比,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產品宣傳投入和力度遠遠不夠。雲南、陝西、寧夏等省份近年來在旅遊目的地形象和產品的廣告宣傳上都進行了較大投入,利用中央電視台各個頻道收視覆蓋率高、傳播范圍廣、信譽指數高等特點,頻繁播出旅遊目的地產品廣告,打開了較大的國內旅遊客源市場空間,增加了市場份額,也促進其產品進入快速增長期和成熟期。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用於促銷宣傳的費用嚴重不足,營銷手段和營銷組合較為單一,成為產品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3.5甘肅的各類旅遊企業缺乏競爭力
甘肅各類旅遊企業普遍規模小,管理體制較為落後,服務質量不高,競爭意識不強,競爭手段以「價格戰」為主。他們缺乏與國際、國內發達地區旅遊企業競爭的實力,所以,其產品研發、價格策略、銷售渠道、促銷方法等均無法使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產品快速成長為「明星型」和「奶牛型」的成熟期產品。

4.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產品進入成熟期及保持長久生命力的對策

4.1樹立大旅遊、大產業、大市場的觀念
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產品必須依靠政府主導,重視市場研究,正確認識市場、自身條件優勢,提高發展旅遊業的信心,制定有利於旅遊業發展的政策。優先、加大旅遊基礎設施投入,加大宣傳力度,為發展旅遊業營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吸引客源流、資金流、技術流和信息流的湧入。由於絲綢之路與整個西北地區資源的高度關聯性,故在做好本省工作的基礎上,需要樹立區域共同發展的觀念,應加強與西北各省區的聯合協作,確定絲綢之路旅遊產品區域聯動方案,圍繞絲綢之路共同舉辦旅遊宣傳和促銷活動,實現旅遊業發展的區域良性互動和共贏格局。4.2可持續發展策略
4.2.1在世界遺產組織的指導下制定具有突出絲綢之路主題文化特色的、長遠的、科學的發展戰略規劃。規劃中應堅持對絲綢之路文化遺跡開發與保護並舉,突出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優化,突出對文物古跡、民俗風情的保護性開發。
4.2.2在開發方式上實現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帶擁有眾多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於資源吸引力強、同一資源的跨行政區管理等因素,易造成盲目開發、掠奪性使用資源的短期行為及權責不清、管理混亂等問題,因此旅遊開發應尊重現實,放眼未來,立足於現有技術條件和消費水平,遵循有序開發、重點開發的原則,加快旅遊經濟增長方式由數量型開發向精品質量型開發轉變,從根本上改變過去發展旅遊業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和粗放型增長方式,重視資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確保產品質量及資源的永續利用,提高旅遊資源利用的集約化水平和經濟效益,建立起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帶的集約化和質量效益型經濟體系。
4.2.3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增加旅遊吸引物的使用壽命,減少旅遊配套服務設施使用過程中的能源浪費和污染排放,減少各類設施報廢後的處置工作,從而延緩對資源、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在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同時,增加旅遊產品的使用壽命,延長其生命周期。
4.3產品整合策略
延長旅遊產品生命周期的根本途徑是使其根據市場上不斷涌現出的新需求,做好旅遊產品拓展開發工作,動態地實現產品的升級換代。針對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資源的特點、現狀,可以從產品的性質、主題、質量、功能和形態等方面進行產品整合。通過深度發掘景區內涵,提高產品服務質量內涵,改進旅遊設施設備,提高景區的品位與檔次,增加新的參與性、探險性和運動、娛樂性等旅遊服務項目,開辟新的旅遊景觀、景點等形式,刺激新的旅遊消費增長點,滿足日益變化的旅遊市場新需求,從而使旅遊產品的成熟階段早日到來並使產品生命周期得以延續。
4.4旅遊市場拓展策略
既要尋找新的客源,開發新的市場,又是對老客戶進行再開發。具體做法有兩種:一是發展旅遊產品的新用途,即在原產品功能的基礎上開發新的旅遊功能,使老產品煥發新的生命力,如嘉峪關關城文化景區在原觀光型產品基礎上,新開辟探險、娛樂、體驗等為主題的長城第一墩景區旅遊項目,
與原景區形成互補,使產品具備新的功能而吸引更多的旅遊者;二是開辟新市場,即為原有的旅遊產品尋找新的使用者,使產品進入新的細分市場,如敦煌原來以日本為第一客源市場主營入境旅遊產品,隨著國內游的迅速發展,他們調整市場宣傳方向和經營策略,開辟了較大的以華南、華東和東北地區為國內新客源市場。
4.5旅遊市場營銷組合策略
對產品、促銷、渠道和定價這四個營銷要素的組合加以合理的改進和重組,以刺激銷售量的回升,如提供更多的服務項目,改變分銷渠道,增加直銷,增加廣告,確定出、入境旅遊和國內旅遊產品各異的營銷組合策略,或在價格上加以調整等,以刺激銷售量,吸引更多的旅遊者。近兩年針對國內客源市場組織的絲綢之路旅遊大篷車促銷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6廣鑄文化旅遊產品品牌策略
文化是人類旅行活動中主動探詢和感知的永恆主題,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帶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麥積山石窟和十大石窟之一炳靈寺石窟等宗教朝覲旅遊資源;有眾多的少數民族民俗風情文化旅遊資源,有保安、裕固、東鄉三個特有的少數民族;有西部黃土高原民居、民風特色文化和大地灣、馬家窯等人類早期文化遺址等,體現了甘肅絲綢之路古老悠久的歷史和多元的文化面貌。應充分發掘這些文化旅遊資源,打造文化旅遊精品。只要打破常規的求同產品開發模式,鑄造特色文化旅遊精品,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產品一定會煥發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龔羽飛,何效祖.甘肅旅遊文化〔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4.
〔2〕趙西萍等.旅遊市場營銷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保繼剛等.旅遊開發研究——原理•方法•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4〕江林,劉曉.2003年中國旅遊管理研究綜述〔J〕.旅遊管理,2004,1.
〔5〕唐留雄.旅遊產業經濟學〔M〕.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200

『肆』 地理學在旅遊研究當中的作用是什麼

旅遊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旅行游覽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又稱娛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系指觀光旅遊而言,娛樂地理學則包括康樂在內,是廣義的旅遊地理學,二者均為人文地理學的分支。旅遊地理學不僅同地理學的許多分支關系密切,而且與社會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建築學、園林學、經濟學彼此滲透,因此它又是一門邊緣學科。 旅遊和娛樂是指人們閑暇時間內進行的旅行游覽、觀賞風物、交流文化、增長知識、鍛煉身體、度假療養、消遣娛樂、探險獵奇、宗教朝覲、考察研究、購物留念、品嘗佳餚以及探親訪友等非定居性的暫時性移居過程,也是一種以各種不同方式分配空間和利用時間的社會現象。一般來說,旅遊僅指離家在外逗留至少一夜以上的活動,而娛樂包括離家不超過一晝夜的活動。 構成旅遊的有三大要素:旅遊主體(旅遊者)、旅遊對象(風景名勝和娛樂活動等)和旅遊手段或旅遊媒介(旅遊宣傳、組織、運輸和接待設施)。旅遊地理學所研究的主要內容有:旅遊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遊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動規律,旅遊資源的分類、評價、保護和開發利用論證,旅遊區(點)布局和建設規劃,旅遊區劃和旅遊路線設計,旅遊業發展對地域經濟綜合體形成的影響等。 旅遊是人類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它起始於剩餘勞動出現之時,隨著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而發展。1986年,全世界參加旅遊的人數已達40億人次,旅遊業總收入突破一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部門。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關旅遊記述大量地見諸詩歌、散文、游記和專著中。如《水經注》、《佛國記》、《大唐西域記》、《徐霞客游記》等。中國的方誌也含有極為豐富的古典旅遊資料。 現代旅遊地理學研究始於20世紀20年代。麥克默里發表的《娛樂活動與土地利用關系》,被認為是現代旅遊地理學的第一篇論文。早在1935年,英國地理學家布朗就倡議地理學家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遊業上。他和詹姆斯、卡爾森等先後論述了局部地區的自然資源、發展基礎、聚落構成的差異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測定了旅遊形態及其經濟價值,並闡述了旅遊形態和旅遊設施的意義。 20世紀40年代艾塞林、迪賽對遊客客流進行了分析。50年代聯邦德國地理學家哈恩從遊客的性質、逗留時間、季節性變化方面劃分了德意志聯邦旅遊地類型。可是,這段時間內絕大多數旅遊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遊勝地,或限於一般論述旅遊的經濟意義,對旅遊地理學的基本理論極少探討。 20世紀60年代以來,旅遊地理學的學科屬性和理論問題逐漸為人們所重視。1964年,加拿大地理學家沃爾夫指出:旅遊地理學是從經濟地理學中分離出來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英國地理學家羅賓遜則把旅遊地理學當作一門應用地理學。70年代魯彼特等結合聯邦德國實例,對旅遊市場和旅遊區位做了分析研究。法國在這一時期對地中海沿岸的沼澤、沙丘地進行規劃建設,成功地建成了富有魅力的國際海濱旅遊勝地。同期,國際地理聯合會(IGU)和國際地理大會(I.G.C)開始專門討論旅遊和娛樂地理。 旅遊地理學的理論研究存在不同的見解。如1966年義大利的布魯諾提出5個方面的研究課題:旅遊的基本動力;旅遊的環境和空間;旅遊對人們居住地的影響;旅遊的運行;旅遊區規劃。羅賓遜在《旅遊地理學》中,著重闡述了旅遊的發展,人類需求的演變,旅遊的動力,國際旅遊者的流向,旅遊的計量和范圍,旅遊的組織、運輸、經濟、社會意義以及旅遊規劃,旅遊與環境,世界區域旅遊的發展等。 蘇聯地理學家科特利亞羅夫所著《休憩與旅遊地理》,主要闡述遊憩地域綜合體形成的理論基礎,遊憩地域綜合體形成和發展的前提,遊憩用地區劃和評價,遊憩地域綜合體的布局,遊憩用地的自然保護和改造。美國地理學家布里頓1979年提出了閑暇地理學的概念,他認為閑暇地理學的研究包括國際旅遊、國內旅遊、娛樂旅遊、城市娛樂、運動等活動,旅遊和娛樂只是存在著功能上的差異。 目前,旅遊地理學研究已從傳統的定性描述轉入結合數量方法、系統工程,模型研究,參與旅遊區(點)布局和開發規劃。

『伍』 《如何運用中國旅遊地理知識撰寫導游詞》論文

中國旅遊地理 主題:中國豐富多樣的旅遊景觀與文化特色。摘要:中國國土廣袤,山川錦綉,自然絢麗,景觀多姿,位置適中,形勝優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民族眾多...

『陸』 中國旅遊地理的論文

中國旅遊地理
主題:中國豐富多樣的旅遊景觀與文化特色。
摘要:中國國土廣袤,山川錦綉,自然絢麗,景觀多姿,位置適中,形勝優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民族眾多,習俗迥異,土產豐饒,工藝絕倫,風味佳餚,名揚海外。由於中國旅遊資源的無比豐厚及其巨大魅力,中國旅遊業起步雖較晚,但在興旺發達的世界旅遊業中,卻有雄厚的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中國旅遊,豐富多樣,美麗奇特,歷史文化。
正文:我國是世界上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資源種類繁多,類型多樣,具備多種功能。以地貌景觀而論,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整體呈三級階梯狀分布,且我國擁有類型多樣、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風景地貌景觀,這在世界上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再以旅遊氣候資源為例,中國不僅有緯向性的多樣氣候帶變化,還有鮮明的立體氣候效應,尤其在橫斷山脈地區,可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國南北既有四時如春的繁花似錦的美景,又有類型多樣的海濱、山地、高原和高緯地區的避暑勝地,還有銀裝玉雕的冰雪世界,以及可避寒趨暖的海南島。多樣的風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氣候資源,為生物界提供了優越的生存棲息環境,使自然景觀更加絢麗多姿。
著名的五嶽(恆山、泰山、華山、嵩山、衡山)是中國山景的代表。許多奇異的山石以鳥獸物象喻景,加上繪聲繪色的神話傳說,使許多山石更富神秘色彩。如 承德的磬錘峰、武夷山的玉女峰、桂林象鼻山、雁盪合掌峰、黃山蓮花峰等屬中尺度的造型山景。 小尺度乃至微尺度的山景,如廈門萬石園笑石,普陀雙龜聽法石,東山島風動石,黃山夢筆生花,路南石林中的象踞食台、鳳凰靈儀、孔雀梳翅等。
中國江河如織,從涓涓細流的山澗到坦盪寬闊的大江皆有。在眾多的河景中,尤以桂林—陽朔間神奇的灕江和雄偉磅礴的長江三峽為佼佼者。飽含詩情畫意的富春江,恰賽人間仙鄉的九寨溝,咆哮奔騰的黃河峽谷,潺潺流水雋永幽雅的北京西山櫻桃溝,均系別具情趣以水景為主體的不同尺度的旅遊資源。中國擁有大小湖泊2萬多個,尤以「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馳名於世。許多湖泊因其風光明媚而具有療養與旅遊價值。從水天一色的鄱陽湖與洞庭湖,煙波浩渺的太湖與五百里滇池,美如碧玉的洱海,天山天池、賽里木湖和阿爾泰山的喀納斯湖,到京都側畔的昆明湖,都是著名旅遊勝地。中國現有的海濱旅遊勝地有大連、北戴河、煙台、青島、普陀、廈門、深圳、澎湖、崖縣,目前正在開發與待開發的尚有遼寧金縣、興城,河北昌黎、撫寧,山東海陽,江蘇連雲港,福建湄州島、崇武,廣東大鵬灣、珠江口,廣西北海等。其中有避暑勝地,也有難得的避寒勝地。
中國具有世界上特有的奇花異木,珍禽貴獸。珍稀特有動物資源,如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褐馬雞、黑頸鶴、黃腹角雉以及揚子鱷等,均為中國特有種。銀杏、銀杉、金錢松、台灣杉、白豆杉皆珍稀孑遺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中,中國佔世界總科數的53%,其中不乏古老類群和特有種,如珙桐、香果樹、昆欄樹、連香樹、鵝掌楸、水青樹等。
一些動植物的棲息繁衍區, 如黑龍江扎龍鶴鄉, 江蘇與青海鳥島,福建鴛鴦溪,雲南大理蝴蝶泉,世界罕見的物種基因庫──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有動植物生命搖籃之稱的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以景色奇秀而新辟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以及列入聯合國組織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的長白山、卧龍山和鼎湖山自然保護區等等,都是發展旅遊的得天獨厚的地方。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歷史古跡遍及各地。中國歷史上作為中央王朝的京都或封建割據政權首府的,從禹都陽城到元明清三代帝都的北京,不下百餘處,其中安陽市、北京市、西安市、洛陽市、開封市、南京市、杭州市居於顯赫地位,被稱為中國七大古都,遺留古跡最多,西安與北京幾乎平分了封建社會前期和後期的帝都歷史。舉凡宮殿、園囿、稷壇、陵寢、王府、第宅、寺廟、道觀等,大多集中在京城及其郊區,成為人文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名城。
歷史與文化之間有淵源不可分割的關系。在中國的文化遺存中,宗教文化影響深遠,五台、普陀、峨眉、 九華是中國著名的四大佛教聖地, 廈門南普陀、賓川雞足山、泉州開元寺、杭州靈隱寺等,亦終年香火不絕。寺廟、道觀、經堂不僅是建築藝術的精華,而造像、壁畫、碑碣、題楹等也極富文化價值。敦煌莫高窟、吐魯番柏孜克里克、大同雲岡、洛陽龍門、永靖炳靈寺、固原須彌山、慶陽北石窟、鞏縣石窟、大足北山與寶頂、劍川石寶山、杭州飛來峰石窟等是吸取印度阿旃陀石窟藝術精華,結合華夏民族特色再創造的藝術結晶。石窟內珍藏著大量雕塑石刻和壁畫,是一座座歷史文庫和藝術文化瑰寶。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後,通過識別並經中央政府確認的民族共有56個。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服飾裝束,民風習俗,節日喜慶。每個民族都有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因此我國被譽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許多兄弟民族能歌善舞,習俗奇異,居室別致,服飾精美,尤以內蒙古、新疆、雲南、貴州、西藏、四川等地開展民族風情旅遊具有特別重要意義。

『柒』 旅遊地理學

旅遊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旅行游覽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又稱娛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系指觀光旅遊,娛樂地理學則包括康樂在內,是廣義的旅遊地理學,二者均為人文地理學的分支。

旅遊地理學不僅同地理學的許多分支關系密切,且與社會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建築學、園林學、經濟學等學科彼此滲透,因此又是一門邊緣學科。

一般來說,旅遊僅指離家在外逗留至少一夜以上的活動,而娛樂為離家不超過一晝夜的活動。

目前,旅遊地理學的研究已從傳統的定性描述轉入結合數量方法、系統工程、模型研究,參與旅遊區(點)布局和開發規劃。

旅遊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旅行游覽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又稱娛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系指觀光旅遊而言,娛樂地理學則包括康樂在內,是廣義的旅遊地理學,二者均為人文地理學的分支。旅遊地理學不僅同地理學的許多分支關系密切,而且與社會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建築學、園林學、經濟學彼此滲透,因此它又是一門邊緣學科。

旅遊和娛樂是指人們閑暇時間內進行的旅行游覽、觀賞風物、交流文化、增長知識、鍛煉身體、度假療養、消遣娛樂、探險獵奇、宗教朝覲、考察研究、購物留念、品嘗佳餚以及探親訪友等非定居性的暫時性移居過程,也是一種以各種不同方式分配空間和利用時間的社會現象。一般來說,旅遊僅指離家在外逗留至少一夜以上的活動,而娛樂包括離家不超過一晝夜的活動。

構成旅遊的有三大要素:旅遊主體(旅遊者)、旅遊對象(風景名勝和娛樂活動等)和旅遊手段或旅遊媒介(旅遊宣傳、組織、運輸和接待設施)。旅遊地理學所研究的主要內容有:旅遊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遊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動規律,旅遊資源的分類、評價、保護和開發利用論證,旅遊區(點)布局和建設規劃,旅遊區劃和旅遊路線設計,旅遊業發展對地域經濟綜合體形成的影響等。

旅遊是人類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它起始於剩餘勞動出現之時,隨著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而發展。1986年,全世界參加旅遊的人數已達40億人次,旅遊業總收入突破一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部門。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關旅遊記述大量地見諸詩歌、散文、游記和專著中。如《水經注》、《佛國記》、《大唐西域記》、《徐霞客游記》等。中國的方誌也含有極為豐富的古典旅遊資料。

現代旅遊地理學研究始於20世紀20年代。麥克默里發表的《娛樂活動與土地利用關系》,被認為是現代旅遊地理學的第一篇論文。早在1935年,英國地理學家布朗就倡議地理學家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遊業上。他和詹姆斯、卡爾森等先後論述了局部地區的自然資源、發展基礎、聚落構成的差異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測定了旅遊形態及其經濟價值,並闡述了旅遊形態和旅遊設施的意義。

20世紀40年代艾塞林、迪賽對遊客客流進行了分析。50年代聯邦德國地理學家哈恩從遊客的性質、逗留時間、季節性變化方面劃分了德意志聯邦旅遊地類型。可是,這段時間內絕大多數旅遊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遊勝地,或限於一般論述旅遊的經濟意義,對旅遊地理學的基本理論極少探討。

20世紀60年代以來,旅遊地理學的學科屬性和理論問題逐漸為人們所重視。1964年,加拿大地理學家沃爾夫指出:旅遊地理學是從經濟地理學中分離出來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英國地理學家羅賓遜則把旅遊地理學當作一門應用地理學。70年代魯彼特等結合聯邦德國實例,對旅遊市場和旅遊區位做了分析研究。法國在這一時期對地中海沿岸的沼澤、沙丘地進行規劃建設,成功地建成了富有魅力的國際海濱旅遊勝地。同期,國際地理聯合會(IGU)和國際地理大會(I.G.C)開始專門討論旅遊和娛樂地理。

旅遊地理學的理論研究存在不同的見解。如1966年義大利的布魯諾提出5個方面的研究課題:旅遊的基本動力;旅遊的環境和空間;旅遊對人們居住地的影響;旅遊的運行;旅遊區規劃。羅賓遜在《旅遊地理學》中,著重闡述了旅遊的發展,人類需求的演變,旅遊的動力,國際旅遊者的流向,旅遊的計量和范圍,旅遊的組織、運輸、經濟、社會意義以及旅遊規劃,旅遊與環境,世界區域旅遊的發展等。

蘇聯地理學家科特利亞羅夫所著《休憩與旅遊地理》,主要闡述遊憩地域綜合體形成的理論基礎,遊憩地域綜合體形成和發展的前提,遊憩用地區劃和評價,遊憩地域綜合體的布局,遊憩用地的自然保護和改造。美國地理學家布里頓1979年提出了閑暇地理學的概念,他認為閑暇地理學的研究包括國際旅遊、國內旅遊、娛樂旅遊、城市娛樂、運動等活動,旅遊和娛樂只是存在著功能上的差異。

目前,旅遊地理學研究已從傳統的定性描述轉入結合數量方法、系統工程,模型研究,參與旅遊區(點)布局和開發規劃。

【研究內容】
[編輯本段]
旅遊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
旅遊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
旅遊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動規律;
旅遊資源的分類、評價、保護和開發利用論證;
旅遊區(點)布局和建設規劃;
旅遊區劃和旅遊線路設計;
旅遊業發展對地域經濟綜合體形成的影響;
旅遊業對區內環境的影響等。

『捌』 什麼是旅遊地理學它的研究對象和內容分別是什麼

旅遊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旅行游覽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又稱娛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系指觀光旅遊而言,娛樂地理學則包娛樂在內,是廣義的旅遊地理學,二者均為人文地理學的分支。

旅遊地理學不僅同地理學的許多分支關系密切,而且與社會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建築學、園林學、經濟學彼此滲透,因此它又是一門邊緣學科。

旅遊地理學所研究的主要內容有:旅遊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遊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動規律,旅遊資源的分類、評價、保護和開發利用論證,旅遊區(點)布局和建設規劃,旅遊區劃和旅遊路線設計,旅遊業發展對地域經濟綜合體形成的影響等。

(8)關於旅遊地理學的論文擴展閱讀:

現代旅遊地理學研究始於20世紀20年代。麥克默里發表的《娛樂活動與土地利用關系》,被認為是現代旅遊地理學的第一篇論文。早在1935年,英國地理學家布朗就倡議地理學家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遊業上。

他和詹姆斯、卡爾森等先後論述了局部地區的自然資源、發展基礎、聚落構成的差異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測定了旅遊形態及其經濟價值,並闡述了旅遊形態和旅遊設施的意義。

20世紀40年代艾塞林、迪賽對遊客客流進行了分析。50年代聯邦德國地理學家哈恩從遊客的性質、逗留時間、季節性變化方面劃分了德意志聯邦旅遊地類型。可是,這段時間內絕大多數旅遊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遊勝地,或限於一般論述旅遊的經濟意義,對旅遊地理學的基本理論極少探討。

『玖』 關於中國旅遊地理的論文

這個相對比較專業,上專業網站看看。

『拾』 旅遊的主要成份是什麼(旅遊地理學的內容)

旅遊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旅行游覽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又稱娛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系指觀光旅遊而言,娛樂地理學則包括康樂在內,是廣義的旅遊地理學,二者均為人文地理學的分支。旅遊地理學不僅同地理學的許多分支關系密切,而且與社會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建築學、園林學、經濟學彼此滲透,因此它又是一門邊緣學科。 旅遊和娛樂是指人們閑暇時間內進行的旅行游覽、觀賞風物、交流文化、增長知識、鍛煉身體、度假療養、消遣娛樂、探險獵奇、宗教朝覲、考察研究、購物留念、品嘗佳餚以及探親訪友等非定居性的暫時性移居過程,也是一種以各種不同方式分配空間和利用時間的社會現象。一般來說,旅遊僅指離家在外逗留至少一夜以上的活動,而娛樂包括離家不超過一晝夜的活動。 構成旅遊的有三大要素:旅遊主體(旅遊者)、旅遊對象(風景名勝和娛樂活動等)和旅遊手段或旅遊媒介(旅遊宣傳、組織、運輸和接待設施)。旅遊地理學所研究的主要內容有:旅遊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遊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動規律,旅遊資源的分類、評價、保護和開發利用論證,旅遊區(點)布局和建設規劃,旅遊區劃和旅遊路線設計,旅遊業發展對地域經濟綜合體形成的影響等。 旅遊是人類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它起始於剩餘勞動出現之時,隨著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而發展。1986年,全世界參加旅遊的人數已達40億人次,旅遊業總收入突破一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部門。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關旅遊記述大量地見諸詩歌、散文、游記和專著中。如《水經注》、《佛國記》、《大唐西域記》、《徐霞客游記》等。中國的方誌也含有極為豐富的古典旅遊資料。 現代旅遊地理學研究始於20世紀20年代。麥克默里發表的《娛樂活動與土地利用關系》,被認為是現代旅遊地理學的第一篇論文。早在1935年,英國地理學家布朗就倡議地理學家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遊業上。他和詹姆斯、卡爾森等先後論述了局部地區的自然資源、發展基礎、聚落構成的差異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測定了旅遊形態及其經濟價值,並闡述了旅遊形態和旅遊設施的意義。 20世紀40年代艾塞林、迪賽對遊客客流進行了分析。50年代聯邦德國地理學家哈恩從遊客的性質、逗留時間、季節性變化方面劃分了德意志聯邦旅遊地類型。可是,這段時間內絕大多數旅遊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遊勝地,或限於一般論述旅遊的經濟意義,對旅遊地理學的基本理論極少探討。 20世紀60年代以來,旅遊地理學的學科屬性和理論問題逐漸為人們所重視。1964年,加拿大地理學家沃爾夫指出:旅遊地理學是從經濟地理學中分離出來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英國地理學家羅賓遜則把旅遊地理學當作一門應用地理學。70年代魯彼特等結合聯邦德國實例,對旅遊市場和旅遊區位做了分析研究。法國在這一時期對地中海沿岸的沼澤、沙丘地進行規劃建設,成功地建成了富有魅力的國際海濱旅遊勝地。同期,國際地理聯合會(IGU)和國際地理大會(I.G.C)開始專門討論旅遊和娛樂地理。 旅遊地理學的理論研究存在不同的見解。如1966年義大利的布魯諾提出5個方面的研究課題:旅遊的基本動力;旅遊的環境和空間;旅遊對人們居住地的影響;旅遊的運行;旅遊區規劃。羅賓遜在《旅遊地理學》中,著重闡述了旅遊的發展,人類需求的演變,旅遊的動力,國際旅遊者的流向,旅遊的計量和范圍,旅遊的組織、運輸、經濟、社會意義以及旅遊規劃,旅遊與環境,世界區域旅遊的發展等。 蘇聯地理學家科特利亞羅夫所著《休憩與旅遊地理》,主要闡述遊憩地域綜合體形成的理論基礎,遊憩地域綜合體形成和發展的前提,遊憩用地區劃和評價,遊憩地域綜合體的布局,遊憩用地的自然保護和改造。美國地理學家布里頓1979年提出了閑暇地理學的概念,他認為閑暇地理學的研究包括國際旅遊、國內旅遊、娛樂旅遊、城市娛樂、運動等活動,旅遊和娛樂只是存在著功能上的差異。 目前,旅遊地理學研究已從傳統的定性描述轉入結合數量方法、系統工程,模型研究,參與旅遊區(點)布局和開發規劃。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