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現在的發展
A. 現代地理學發展有哪些趨勢
近代地理抄學
(一)創立:洪堡、襲李特爾(德)
洪堡
正確揭示了自然界各種事物間的因果關系,把包括人在內的自然界看成是一個統一的、充滿內在聯系的、永恆運動的整體;
探討了地形、氣候與植物的關系,創立了植物地理學;
製作了世界第一幅等溫線圖,提出了大陸性的概念;
提出花崗岩、片麻岩等岩石的火成岩成因;
提出「磁暴」這一科學術語,發現地磁強度從極地到赤道遞減的規律。
李特爾
確立了地理學的概念體系,把地理學從博物學、一般的自然科學中分立出來,將地球表面作為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他倡導近代地理學的因果關系研究,比較研究和形態地理研究,在地理學科學體系、科學思想的建設上做了奠基性的貢獻。
(二)西歐、北美近代地理學
英:麥金德、奇澤姆、赫伯森
法:白蘭士、白呂納
美:戴維斯、哈特向、巴羅斯、鮑曼、索爾
(三)俄羅斯及前蘇聯近代地理學
道庫恰耶夫、巴朗斯基
(四)中國近代地理學
張相文
我國第一批近代地理學家:竺可楨(氣候學)、翁文灝
B. 地理科學的學科發展
第一,地學跟其他科學一樣,20世紀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通常所說的地學,包括了地質學、地理學
、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氣候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水文科學、環境科學、空間科學以及生態學的一部分,所以地學是一門很大的學科。地學的根本任務在於認識地球,並且利用這種認識來維持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地球能給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提供必需資源,比如我們所燒的煤和石油就是從地下開采而得到的;同時也會有自然災害,比如乾旱、地震、暴雨。我們研究地球就是為了保持和保護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所以地學在我們工農業生產中和人民生活中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在二十世紀,地學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首先,認識了地球的構造。地球外面有大氣、海洋,而且認識到地球內部的構造,地球內部還是很復雜的,大致來說,地球是由地殼、地幔以及地核組成的。
第二,在六十年代認識了板塊理論,這對地學是一個革命性進展。地殼是由很多板塊構成的,比如說歐亞大陸是一個板塊,印度是一個板塊,太平洋是一個板塊等等。板塊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產生很多的現象,例如青藏高原就是由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對碰隆起形成的;歐亞大陸與太平洋板塊之間互相交錯,在交錯運動時就會發生地震,這就是日本、東南亞還有中國的台灣地震多的原因。
第三,提出大陸存礦及成礦理論。人類的生存、工農業的生產需要礦物,這種理論為找礦提供了依據。
第四,認識地球的演化。以前我們認為生物的演化是漸變的、緩慢的,由單細胞變成多細胞,再由多細胞變成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但是地球的演化不是這樣的,而有時是突變的,這種演變嚴重影響到地球上生物的演變,如雲南省澄江動物群的發現,證明生物有一個大爆發的現象存在,而生物也有大滅絕的時代,如恐龍的滅絕就是在幾千萬年前白堊紀末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因此地球上生物演化於地球演化又很密切的關系。
第五,提出地理的地帶說。地帶說是把地域按照能量、水分來劃分,比方說我們把我們國家按照降水、蒸發分為濕潤帶,如長江和黃河流域,從內懞直至長城以外為半乾旱帶,從新疆到河西走廊是乾旱帶。這是地理學的很大進步,以前我們只是知道按照氣溫分成熱帶、亞熱帶、寒帶,而按照能量和水分來劃分就更科學,更便於做工農業生產規劃時的科學依據。
第六,提出深海的地熱理論。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地學科學家發現深海里存在裂縫,大量熱量從固體地球里冒出來,雖然在此裂縫周圍溫度很高,但仍有生物生存著,而且這些生物已經生存了幾百年,這是二十世紀的一大的發現。為什麼生物在這么高溫下還能生存,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研究。
第七,天氣系統和氣候系統的提出。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左右,挪威的學者就已經開始研究天氣變化了,提出天氣系統和大氣環流的概念。到了三十到四十年代,氣象學家提出天氣系統的變化是與大氣中波長為幾千公里的波動有關,從而使天氣預報大大發展;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人們認識到氣候變化,並且這種變化與氣候系統有關,也就是說氣候不僅只是大氣的變化,而是大氣與海洋、陸地、大氣等等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氣候系統的提出是地學的一個重大進展,地學以前各門學科互相獨立在發展。人類活動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地球增溫,地球增溫又影響了氣候,氣候變化的問題使我們成為一個把地球各圈層看成是一個互相作用的子系統。地球氣候系統的提出使地質、地理、海洋、大氣等地學的分支學科結合到了一起,打個比喻說,地理學本來是地學的母親,由於它的發展使得各個孩子都分家走了,各自發展去了,地球氣候系統一提出來,這些孩子又走到母親的身邊來了。
第八,發現大洋里邊存在著海流。在二十世紀由於海洋觀測技術的發展,發現了在大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海流。比如發現熱帶西太平洋表層存在著各種赤道流系,在二三百米深的大洋中還有潛流,這些海流變化能引起海洋狀態的變化。海流的形成和變化,這其中大氣中的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這就是風成環流;在比較深的海洋中,海流是由於海水的密度不均勻分布所造成的,而海水的密度又是由海水溫度和鹽分所決定,因此,這種海洋又稱為溫鹽環流。
第九,全球變化的認識。人類為了生存,或者某種程度上說為了享受,一方面大量發展各種工業,使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又大量砍伐森林,製造傢具或當燃料。二氧化碳就像花房的玻璃一樣,它可以讓太陽光進來,而熱輻射卻出不去。這就是溫室效應。我們整個一百年來地球平均氣溫大約升高了0.6度,全球溫度增高使中國北方氣溫升高、乾旱加重,這個問題是很大的。
另外在古人類研究方面也有很大發展,根據科學的發現和推斷,北京猿人大約生存在五十萬年以前,2005年又發現非洲人生活在離21世紀約二百萬年前。如按照人能直立行走的標准,人類出現大概在四百萬年以前,這是地學研究的成果。
地學對國民經濟有很大的貢獻:首先可以根據地學所研究的成果去發掘各種資源,從而為人類提供生活、工農業生產的資源;並且,由於地學研究的發展,海洋變化的預測、天氣變化和環境質量的預報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做到的,並且,地震預報也在研究之中,從而減輕人類所面臨的自然災害,這是第二個應用;第三個應用就是地理信息系統。21世紀科學、文化、經濟都離不開地理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把全球的地理信息數據化、系統化,這對我們進行地球系統科學研究、資源探測、自然災害預測以及資源管理、區域規劃都有很大幫助,使得我們地學一些學科研究定量化,所以地理信息系統發展非常快。此外,地學另一個技術是遙感,特別是六十年代衛星發射成功發射以後,可以利用它來探測大氣、監測海洋、探測資源,對各種自然災害進行評估等。遙感技術在地學上的應用是很廣泛的,也大大促進了地學的發展。
C. 地理科學發展前景怎樣
地學跟其他科學一樣,20世紀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通常所說的地學,包括了地質學、地理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氣候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水文科學、環境科學、空間科學以及生態學的一部分,所以地學是一門很大的學科。地學的根本任務在於認識地球,並且利用這種認識來維持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地球能給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提供必需資源,比如我們所燒的煤和石油就是從地下開采而得到的;同時也會有自然災害,比如乾旱、地震、暴雨。我們研究地球就是為了保持和保護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所以地學在我們工農業生產中和人民生活中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在二十世紀,地學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 首先,認識了地球的構造。地球外面有大氣、海洋,而且認識到地球內部的構造,地球內部還是很復雜的,大致來說,地球是由地殼、地幔以及地核組成的。
第二,在六十年代認識了板塊理論,這對地學是一個革命性進展。地殼是由很多板塊構成的,比如說歐亞大陸是一個板塊,印度是一個板塊,太平洋是一個板塊等等。板塊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產生很多的現象,例如青藏高原就是由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對碰隆起形成的;歐亞大陸與太平洋板塊之間互相交錯,在交錯運動時就會發生地震,這就是日本、東南亞還有中國的台灣地震多的原因。
第三,提出大陸存礦及成礦理論。人類的生存、工農業的生產需要礦物,這種理論為找礦提供了依據。
第四,認識地球的演化。以前我們認為生物的演化是漸變的、緩慢的,由單細胞變成多細胞,再由多細胞變成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但是地球的演化不是這樣的,而有時是突變的,這種演變嚴重影響到地球上生物的演變,如雲南省澄江動物群的發現,證明生物有一個大爆發的現象存在,而生物也有大滅絕的時代,如恐龍的滅絕就是在幾千萬年前白堊紀末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因此地球上生物演化於地球演化又很密切的關系。
第五,提出地理的地帶說。地帶說是把地域按照能量、水分來劃分,比方說我們把我們國家按照降水、蒸發分為濕潤帶,如長江和黃河流域,從內懞直至長城以外為半乾旱帶,從新疆到河西走廊是乾旱帶。這是地理學的很大進步,以前我們只是知道按照氣溫分成熱帶、亞熱帶、寒帶,而按照能量和水分來劃分就更科學,更便於做工農業生產規劃時的科學依據。
第六,提出深海的地熱理論。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地學科學家發現深海里存在裂縫,大量熱量從固體地球里冒出來,雖然在此裂縫周圍溫度很高,但仍有生物生存著,而且這些生物已經生存了幾百年,這是二十世紀的一大的發現。為什麼生物在這么高溫下還能生存,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研究。
第七,天氣系統和氣候系統的提出。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左右,挪威的學者就已經開始研究天氣變化了,提出天氣系統和大氣環流的概念。到了三十到四十年代,氣象學加提出天氣系統的變化是與大氣中波長為幾千公里的波動有關,從而使天氣預報大大發展;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人們認識到氣候變化,並且這種變化與氣候系統有關,也就是說氣候不僅只是大氣的變化,而是大氣與海洋、陸地、大氣等等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氣候系統的提出是地學的一個重大進展,地學以前各門學科互相獨立在發展。現在由於人類活動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地球增溫,地球增溫又影響了氣候,氣候變化的問題使我們成為一個把地球各圈層看成是一個互相作用的子系統。地球氣候系統的提出使地質、地理、海洋、大氣等地學的分支學科結合到了一起,打個比喻說,地理學本來是地學的母親,由於它的發展使得各個孩子都分家走了,各自發展去了,地球氣候系統一提出來,這些孩子又走到母親的身邊來了。
D. 地理科學今後的發展趨勢
我覺得主要是向與我們生產生活聯系密切的方面發展,比如城市規劃、土地利用以及前沿科學方面 發展,如 rs gis gps還有就是天文學方面發展!
E. 自然地理學學科發展趨勢有哪些
1、自抄然地理學的「多元化」發展:
隨著人類活動對自然界擾動強度的不斷增大,自然地理學研究對象的本體特徵被重新解構,自然地理學出現了「多元化」發展的趨勢。表現為自然地理學的「文化轉向」、自然地理學「政治化」和「生態化」傾向等。
2、自然地理學的「全球化」視角:
自然地理學認識到傳統小尺度、短時期和當時狀態的研究,既導致學科分裂,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有所局限。
3、多學科的交叉、滲透與融合:
多學科之間橫向交叉、滲透和融合豐富了自然地理學學科內涵,提高了研究水平,並不斷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形成新的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
4、應用研究領域不斷拓展 :
自然地理學為社會服務的應用研究領域不斷拓展,趨向於多元化。可以在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生態脆弱區域生態系統功能的恢復重建、全球環境變化監測與對策、城鎮區域規劃與動態監測、城市生態居住環境質量保障、重大自然災害監測與防禦、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發揮作用,為國家建設和人類美好未來做出積極的貢獻。
F. 現代地理學發展有哪些趨勢
1.學科內部的整體綜合研究 地理學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與社會要素所涉及的具有時空差異和變化規律的多個部門學科,它面對的是復雜的地球表層系統,是由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組合在一起的復雜體系。因此,是一門跨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學科,一直以綜合性和區域性為特色,其綜合性在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過去一個較長的時期內,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分割與對立的二元論阻礙了地理學的整體綜合研究的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作用愈來俞大,影響也更為顯著。在人類對自然環境影響日益劇烈的今天,人地關系更密切的的交織在一起。自然地理研究也不是純自然主義,它也研究人對自然環境的作用與反饋,人文地理研究也離不開自然環境的生態學基礎,因此,綜合地理學或統一地理學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系統研究地理事象的出發點。人類社會系統和地理環境系內合成一個巨大的綜合系統,組成要素復雜多樣,它的空間結構跨度大,並具有多層次結構和明顯的地區差異性、採用定性,加上人類活動的時序性,因此,綜合研究不同社會發展階段地域系統動態變化規及其差異性,研究變化驅動因素與定量的系列綜合指標,運用綜合集成的方法解決問題。所以地理學內部綜合研究是近年重視的一個趨勢,這種觀念和方法上的綜合使地理科學也逐漸成為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理論學科。
2.動態過程與驅動因素研究 地理學研究從靜態研究、類型和結構的研究,已發展到對地理事象的動態過程分析和動態規律研究。研究其變化的驅動因素和驅動力,並通過動態監測為預報和預防提供依據。地表的地理格局與結構,有它的形成過程和發展過程,有它的歷史過程和現代過程。地表某種事象的形成和演變,與其周圍自然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同時與人類活動的強烈影響也十分相關。隨著人口增長和人類活動的加劇,人文地理過程越來越表現出突出的作用。如土地的退化、水土流失的加劇、風沙災害頻繁出現等,是由於人類活動與不合理開發利用所引起。當然,一般而論,災害現象的發生或生態環境的退化過程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但各種因素影響方式不同,影響力度不同,只有重視研究其具體影響因素和驅動力的作用過程和強度,方可從根本上了解地理過程的變化。從而制定預防對策和人工調控方案。所以,地理過程的動態研究、驅動力人分析及對地表格局的分析,近年已成為地理學更為重視的一種研究熱點。
3.地理信息技術的研究 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是地理事象時空分布與變化特徵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地球科學的發展產生了強大的動力。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以及多種分析測試技術的應用,使我們可以更迅速更精確地認識互相有聯系事物的本質和區域間的差異性及其相互依賴性。這極大地提高了地理研究的效率和質量。高分辯率的測試方法和先進的實驗技術以及模擬分析,使地理學研究領域不斷開拓,使人們對地理環境的認識日益演化。量化方法目前得到普遍應用,地理過程和地理事象的模型分析成了人們十分重視的研究內容。
4.與相關學科的融合 目前各學科發展的特點之一是相關學科的互相滲透與融合,這是學科發展的一個明顯趨勢。地球多層研究和整體分析,推動了地球系統科學的發展。方法論、資訊理論等理論與方法為地理學的綜合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和方法,促進現代地理學的飛速發展有關的學科,如:生態科學、環境科學、資源科學、生物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等。這些學科與地理學互相交叉滲透,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傳統學科的界限。地理學與這些相關學科的結合不但有利於提高本學科研究水平,也拓寬了學科研究領域。形成了許多新的邊緣學科。
5.空間尺度向宏觀和微觀發展 地理學研究在空間尺度上重視多層面研究,從區域系統向全球系統發展,目前全球變化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從不同尺度的綜合系統研究地理環境結構和變化,已發展從全球尺度研究人類環境變化,這是在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上地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趨勢。另外,地理學研究從另一個角度又趨向重視微觀分析,如地理環境中元素的遷移轉化、土壤的發生與形成、植被的演替、土地的退化等,從微觀角度進行分析研究,研究其轉化機制和轉化過程。從中尋找規律和探索控制途徑與對策。
G. 自然地理的發展趨勢
現代觀測和分析手段的應用把遙感技術和數學分析方法應用於地理研究,是現代地理學發展的一個明顯趨勢.其中前者包括航空攝影、雷達、紅外成像、衛星圖像等的新觀測技術.其意義,一可從廣度和深度上擴大人們的地理視野;二可獲得自然環境的綜合信息(這對於自然區劃和土地類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三可獲得自然地理現象的動態信息(在短期內提供大范圍的對比資料,對分析和預測自然環境演化尤其必要);四可改進野外調查和制圖方法.因此,有效地應用遙感技術的研究得到了廣大自然地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同樣地,他們對把數學方法應用於地理分析,也傾注了很大的熱情.傳統地理學偏重於定性研究,而缺乏定量分析.本世紀60 年代以來,數學方法開始滲入地理研究領域,曾引起所謂「計量革命」.綜合自然地理學應用多元分析、系統分析、數量分類、集合論、概率統計分析以及模糊數學等數學方法武裝自己,將可逐步從原先對表象的描述及定性分析轉入朝看抽象概括和數量表達的方向上發展,使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結合起來,並可藉助電子計算機建立數學模式,進行模擬試驗,使綜合自然地理學跨入地理預測的新時代.
目前,這些現代觀測和分析手段在本學科的應用研究正蓬勃展開,方興未艾.這將極大地促進綜合自然地理學理論探討和應用研究兩方面的發展.
H. 地理專業的就業前景
一、地理專業就抄業前景襲:
地理科學專業主要研究地球表面資源環境以及它們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地理學知識的積累,這門學科逐步成為了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區域分異的學科,簡單說就是研究人與地理關系的學科,近現代以來,隨著地理科學的快速發展,不再局限於自然地理現象的研究,而是逐步涵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雙重特徵。地理學的分支學科紛紛涌現,如環境地理學、城市地理學、資源地理學、人口地理學、醫學地理學等,其科學價值也越來越高。可以說,隨著經濟開發以及環保的需要,加之地理學本身古老而又深厚的底蘊,地理科學專業就業前景日益受到關注。
二、 地理專業的就業方向:
本專業培養具備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等工作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
地理科學就業方向主要就業是:成為中學教師,科研單位人員,國土部門,氣象台職員,農業等部門或者從事地理教研活動!
I. 現代地理科學有哪些主要的發展趨勢
世紀的地理學,將成為一門在理論化和數量化基礎上進一步綜合化、生態化版、社會權化的理論與應用並舉的科學。現代地理學的發展趨勢主要有:(1分)
(1)地理學與相鄰學科交叉、滲透、匯合的趨勢將越來越廣泛和深入;(2分) (2)地理學內部分支學科間的發展更趨合理、協調和統一;(1分) (3)地理學中微觀機制的地理過程研究將進一步深入發展;(1分)
(4)緊密結合實際,不斷拓寬應用研究領域;(1分) (5)研究的方法、手段不斷革新;(1分) (6)地理學思想與方法論的研究。(1分)
J. 社會地理學的發展趨勢
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科學基礎的地球系統科學,跨越一系列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將全球尺度和區域尺度研究相融合。地理學傳統的地球整體觀被賦予全新的內涵,地理學雖然包括了自然和社會兩方面的內容,但要實現跨學科的綜合集成卻面臨著新的挑戰。各國地理學家都在不斷追求,以期使地理學的研究水平逐步提高,為建立現代地理學而努力。從發展看,現代地理學有如下一些明顯的動態和趨勢。
1 相鄰學科的交叉、滲透與融合
現代科學發展的基本特點之一,是從單一運動形態的研究走向多運動形態及其相互滲透、相互聯系的綜合研究。相鄰學科之間的橫向交叉、滲透和融合成為明顯的趨勢,跨學科、多層次、多兵種的綜合研究勢不可擋。地球的整體觀念和圈層相互作用的研究,極大地推動了地球系統科學的發展。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協同論、耗散結構和突變論等橫斷科學的概念、理論和方法與地理學綜合性、整體性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不謀而合。它們為地理綜合體的研究提供了理論武器,促進了地理學的現代化。地球表層是地理學的傳統研究對象,以地球表層為研究客體的基礎學科主要有地理學和生態學,應用領域則有環境科學與資源科學,大型項目計劃和任務如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人與生物圈計劃、國土開發整治等。這些必然促進相鄰學科之間的匯合、交叉和滲透,淡化傳統的學科界線。學科的匯合、理論和方法的移植,提高了地理學的水平並不斷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形成新的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
2 加強地理學內部的綜合研究
地理學領域各分支和專門學科的發展對綜合研究的要求越迫切,為深入分析基礎上的綜合集成和在綜合指導下的深化研究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20世紀30年代以來,地理學專業分化的趨勢比較明顯,但它並不足以否定「分科愈細,綜合愈重要」的原則。70年代以來,綜合傾向逐漸增強,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內部或它們之間的綜合、統一方面都有明顯的反映。進一步專業分化和更高層次的綜合同步進行。長期以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割裂對立的二元論,阻礙了地理學整體綜合研究的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作用愈來愈大,其影響也越加顯著。地理學應十 分重視人文因素的影響及其反饋的研究,重視和發展與人文因素有關的分支學科,並促進與自然地理各學科間的滲透和融合。在人類對自然環境影響日益強烈的今天,人地關系更緊密地交織在一起,並且擴展成為全球環境變化問題。自然地理研究原則上不是純自然主義的,它也研究人對自然環境的作用及其反饋,人文地理研究也離不開自然環境和生態學的基礎。多數學者認為,無論從地理學發展史、地理思維和社會實踐看,統一的地理學或綜合的地理學是客觀存在的,並且是社會發展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