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圖地理學第二語言

地圖地理學第二語言

發布時間: 2021-03-06 05:44:35

㈠ 將地圖符號與語言符號相比,解釋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其突出特點是「空間概念」和「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回觀形象的形式表現出答來。
地圖,是地表的圖形描寫,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是眾多地理知識的載體。它既是直觀教具,又是知識的來源。地圖與地理教學如影隨形、始終相伴,被稱為地理教學的第二語言。所以地圖在地理的課堂教學中占居重要的地位。

㈡ 為什麼說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GIS是地理學第三語言

這是一種形象化的語言,說明看地圖對於學習地理很重要,GIS是地球信息系統,是近年興起的研究地理的高技術手段。你可以從傳統的地圖和現代的GIS的特點著手,講講他們跟地理學習的密切關系,就可以了。

㈢ 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A.地圖B.GISC.R

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被稱為地理學的第二語言.人們從地圖上可以直接獲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們要掌握使用地圖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經常讀圖、用圖和收集地圖的好習慣.
故選:A.

㈣ 讀圖與繪制地圖是地理學習的第二語言,學會用地理語言來記錄和表述地理問題,這是我們學習地理、認識世界

(1)在圖甲中填出太平洋、美國.
(2)在圖甲中用斜線標出巴西的熱帶范圍.
(3)根據圖乙和圖丙的信息,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判斷歸納:A河的流向是由西北流向東南;B河的流向:由東南流向西北.結合圖丙歸納:該國的地勢特點是:東西兩側高,中間低.
故答案為:
(1)太平洋、美國如圖所示:

(3)由西北流向東南;由東南流向西北;東西兩側高,中間低.

㈤ 地圖被稱為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地理學的第一語言是什麼

每個國家的地理學的第一語言就是他那個國家的國語!

㈥ 下列關於地圖說法錯誤的是()A.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B.種類繁多,用途廣泛C.三大基本要素是:

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在龐大的地圖家族中,有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打開各種地圖,盡管它們所表示的內容不同,卻都具備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等要素.
故選:C.

㈦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怎樣理解

地理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向學生傳授自然現象和社會經濟現象的結構、相互聯系、空間的分布規律以及人地關系方面的知識。在地理教學中應用地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這一任務。地圖作為地理信息傳遞的載體,它所表達的內容是相當豐富的。具有空間區域分布的任何現象,都可以通過地圖加以表現,這就決定了地理教學中地圖應用的廣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沒有地圖的課不能稱其為地理課」,此話並不過分,因為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普遍的教學手段,對它運用的如何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從這層意義上說,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1、在地理教學中應用地圖的必要性 這一必要性是地理學的特點所決定的。地理學是研究自然現象和社會經濟現象及兩者相互關系的巨系統,其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探究地理事象的地域分布規律。專家學者在揭示這些規律時,多是經過親身的實踐,通過實地的觀察、感知和大量的研究分析才形成今天理論上的共識。這些知識對我們來說是一種間接知識,然而,它卻是我們大多數人獲取地理知識的源泉。正因為地理事象空間分布的廣泛性,使我們不可能對每一地理事象都進行親自實踐,而地圖恰好迎合了我們的需要。它把廣闊的地理空間,編縮成人們可視的二維平面;它把豐富多彩的地理環境,濃縮成人們某種需要的精美地理作品。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地圖為依託,只有這樣,才能將廣大地區的地理事象呈現出來,才能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廣大地域空間分布的各種事象,才能逐漸使學生腦海中形成一種地理空間概念。否則在教學中靠文字敘述和口頭講解,只能形成一種機械的記憶,這種記憶既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鞏固。人的思維過程一旦受到某種刺激,它就要聯想,這種聯想要有依託,而地圖就是這種依託,靠著這種依託可以把一些有關的地理事象緊密聯系在一起。所以說地圖在地理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 2、地理教學中應用地圖的實踐 巴朗斯基說;「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並且應該說它永遠是更經濟更容易理解的語言。地圖使人很容易了解許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須用許多篇幅來敘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東西。」地圖是各種環境的圖形表達,是傳遞信息的載體。地圖在很多領域里得以應用,在這里僅簡單談談它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⑴應用地圖讓學生能確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地圖可以確定教師所講授的各種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使學生獲得各種地理分布知識。例如:我們講授一個國家或地區時,首先必須運用地圖指出這個國家或地區的地理位置(經緯度和相對位置),用以形成關於這個國家或地區的空間概念;進而運用各種專門地圖,指出這個國家或地區的地形、氣候、河湖等自然環境各個要素,各個生產部門,以及各種資源和主要城市的地理分布及其規律。例如,在初一《地理》第一冊的《東南亞》一章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按如下思路進行教學:①讀《東南亞》地圖,讓學生說出該分區的緯度位置約為10°S~28°N→熱帶→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水熱條件很好,成為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②讀《東南亞主要物產的分布》圖,了解上述熱帶經濟作物以及主要礦產的分布。③豐富的資源和物產為東南亞國家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這樣前後緊密聯系,學生就會對東南亞豐富物產之前因後果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 地理位置對一個地區的地理特徵影響很大。由於緯度位置不同,則所得到的太陽光熱便不同;由於海陸位置不同,則所受到的海洋濕潤氣流的影響便不同。這對氣候、土壤、生物以及經濟活動等都有莫大的影響。所以,使學生掌握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空間概念,在地理教學中是有重大意義的。 ⑵應用地圖讓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態:地圖在地理教學中還可以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狀等。諸如地球上各個大洲、大洋、湖泊和國家的大小、形狀;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海岸線的長度和類型;任何一條河流的長度和流向;任何一條山脈的高度和走向等等。例如,在中國地形的教學中,首先藉助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了解我國主要山脈、高原、平原、盆地的空間位置、區域范圍、海拔高度等,然後在圖中找出規律,得出我國地形類型豐富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基本特徵,再利用地圖分析討論地形地勢對我國氣候、大河流向及水能資源的影響。推理出這種地形地勢使我國東部廣大地區深受太平洋影響,使大河滾滾東流,並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水能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最後,將整節知識在地圖上歸納、概括、濃縮,使幾頁書的知識只成一張地圖。由此可見,應用地圖既可使我國地形的高低起伏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又可以使得知識以高度的概括和濃縮,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⑶應用地圖讓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和相互聯系: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它能以無聲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以生動、形象、鮮明的特點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例如講授新教材初中《中國地理》的「西北地區」一節內容時,由於該區的農牧業發展狀況隨降水量的變化而變化,揭示這一規律是本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教材對此的闡述比較簡單,如果照本宣科,學生很難掌握。為了幫助學生充分認識這一規律,可以讓學生先閱讀「西北地區草原和荒漠分布圖」,從圖中發現,該地區地表植被由東向西,大體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自然學生會發問,為什麼該地區植被會出現這種變化呢?接著讓學生查「中國降水量分布圖」,從圖中看出該地區的年降水量也是自東向西依次減少,這就為本地區植被的變化找到了根源。但新的疑問又產生了:該地區降水量為什麼變化這樣大呢?如果再指導學生讀「西北地區的位置和地形圖」,答案就找到了。由於該地區東西跨越的經度很廣,東部距海近,水汽較充足,因而降水豐富;越往西距海越遠,水汽不易深入,因而降水逐漸減少。由此得出結論:水是西北地區農牧業生產的命脈。由此可見,地圖有助於闡明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分布、成因以及相互作用的規律性。 ⑷應用地圖培養學生的思維、想像能力:在地理教學中通過對地圖的觀察和分析,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想像能力。各種地理事物是用各種地圖符號體現出來的。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想像把各種地圖符號形象化。同時,通過觀察和分析還要注意把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聯系起來,找出其間的相互關系,查明其地理規律。 使用地圖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使用一般的景觀圖片、幻燈片、電影等直觀教具有所不同。地圖在學生頭腦里形成的是概括的表象,這種表象往往會促使學生產生直覺思維,從而進入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之中。例如,用中國的地形圖分析長江的水文水系特點,學生結合長江流經地區的地形特點就會得出:在山區水流湍急,水力豐富,可以發電;在平原地區則水流平緩,可以航行,有灌溉之利等結論。這里學生絕大部分進行的是形象思維,即憑借頭腦中的表象(高山的流水,從很高處往下流,水流很急;平地水流很緩慢)進行思維活動,而不一定是先經過一連串的邏輯思維,如山地地勢陡峻→高差大→河流水位落差大→流速快→水力豐富,才獲得以上認識的。這種形象思維具有不受已形成的地理概念、規律與理論約束的特點,容易產生直覺,即未經逐步分析,迅速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測、設想或忽然領悟的思維,也就是帕格森所謂「理智的體驗」。很多事例證明,直覺在發明創造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⑸應用地圖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在地圖上可以看到祖國遼闊的疆域、壯麗的河山、豐富的物產資源、廣大的森林和草原、無數的工廠和礦山等,這些都可以激發起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的熱情。又如,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解放前中國交通運輸地圖,然後再閱讀現代交通運輸地圖,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到我國交通事業四十多年來的輝煌成績。同時應指出,我國的交通運輸狀況距離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還有較大差距,從而實事求是地闡明了國情。另外,教學過程中通過我國水資源、土地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的分布示意圖,結合圖表數據中的人均佔有量加以講述,可增強學生對我國自然資源的保護意識。 ⑹應用地圖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由於地理研究對象的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內容涉及多學科的知識,單純依乃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掌握的,必須藉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掛圖和地理景觀圖等直觀教具,或者藉助電視錄象、幻燈片等電教手段,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在當前地理學科遭受巨大沖擊的情況下,藉助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3、對充分發揮地圖在地理教學中作用的思考 地圖作為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地理學中一切語言、文字或思維意識的簡化和替代者。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與教師應用地圖的方式直接相關。正確用圖,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課對腦、手、眼、口等齊頭並進,這樣知識在大腦中的印象才會更深刻、更強烈,記憶的知識更牢靠。那麼怎樣才能正確地用圖,充分發揮它們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呢? 《地理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地理事物分布很廣,很難直接觀察,教學中必須經常使用地圖.要始終注意指導學生讀圖、用途,使他們逐步養成運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的習慣。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熟悉、閱讀和運用地圖的能力。熟悉地圖,就是要使學生對海洋、大陸、大洲以及各國、各重要城市、山脈、河流、湖泊等在地圖上的分布位置有清晰的概念,使學生在腦海中儲存一幅准確地圖。閱讀地圖,就是要使學生能夠通過地圖上的各種符號線條、顏色、注記和比例尺等獲得各種地理知識,並能從地圖上找出各種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繼而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運用地圖,就是要掌握好與地圖有關的知識,如經緯網的特點、比例尺的運算、海拔與高度的測量、等值線圖與剖面圖的繪制等,運用分析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各種地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如地理位置對氣候的影響;自然條件與生產的關系;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等。在地理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判斷、對比和推理的能力,地圖為發展這種智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㈧ 為什麼說地圖學是地理學的第二種語言

地圖是地理學抄的第二語言襲,地圖所表示的內容可以代替很多文字,歷史地圖是歷史地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是歷史地理研究的手段,也是歷史地理研究的成果,故中國古代地方誌曾被稱為圖經.宋以後,圖的比例越來越少,而以文字為主體,但是這些不叫歷史地圖,我們一般稱它為古地圖.

㈨ 讀圖與繪圖地圖是地理學習的第二語言,學會用地理語言來記錄和表述地理問題,這是我們學習地理、認識世界

(1)魯、陝、贛分別是我國山東省、陝西省、江西省的簡稱;
(2)秦嶺-淮河線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地理界線,它是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等;
(3)南水北調工程是從長江引水,解決華北地區、西北地區缺水問題,其中的東線工程是利用京杭運河調水;
(4)近年來,四川省發生多次地震,是大地震的多發省區;
(5)氣候復雜多樣,是中國氣候的主要特徵之一,同時中國是自然災害嚴重的國家,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寒潮、梅雨、台風、沙塵暴等,具有種類多,分布廣的特點.
故答案為:
(1)
(四川、台灣等地皆可)
(5)種類多,分布廣.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