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冬至在地理學中有哪些含義比較好的

冬至在地理學中有哪些含義比較好的

發布時間: 2021-03-06 02:27:01

㈠ 冬至的地理知識

學科知識】冬至地理常見知識點,必看(轉)!

河南中考
2017-12-22
訂閱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歷內中一容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如中國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緯2°33』)這天的白晝達11小時59分,海口市約為10小時55分,杭州市為10小時12分,北京約9小時20分,而號稱「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緯52°58『)也僅有7小時34分。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完全換成冬季星空,而且從今天開始「進九」。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

比較常見的是,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四川、山東滕州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餃最為常見

㈡ 冬至節的含義是什麼

冬至節氣的含義是寒冷的冬天已經來臨了,讓大家做好防寒預暖的准備,從冬版至開始,就進入俗話說的權數九寒天,氣溫會一天一天的降低,寒風凜烈的日子開始了。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拜冬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

(2)冬至在地理學中有哪些含義比較好的擴展閱讀

冬至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前輩經驗有說「瑞雪兆豐年」,意思是冬天的下雪量會直接影響下一年的作物收成,相比於過年,冬至前後的天氣狀況是更為重要的,畢竟民以食為天。

冬至也是一年之中最閑的時候,在農耕社會在這時候基本都無耕作,一家人可以融融恰恰聚在一起,而到了過年的時候,冬去春來,春種已經開始,因而也就沒冬至這么悠閑了。

現今,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㈢ 冬至有什麼意義

在一些地方,一到冬至這天,一家人就會忙忙碌碌,准備各種餃子皮、餃子餡,然版後一家人圍權坐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團團圓圓過冬至。除了北方吃餃子,南方還有吃湯圓的習俗,寓意,圓圓滿滿、團團圓圓。

冬至是節氣的第22個節氣。當太陽達到270 ° 時,就是冬至。冬至通常在12月21日至23日左右的公歷。這是北半球上最長的夜晚,也是最短的白天,但並不是最冷的一天。

在冬至之前,地面仍在積累熱量。在冬至之後,它標志著寒冷季節的開始。當然,我們國家的緯度相對較大,而且各地的氣溫差別很大。但總的來說,冬至過後,全國的氣溫都在下降。

(3)冬至在地理學中有哪些含義比較好的擴展閱讀

在古代,人們把冬至當作一個大節日,所以這一天也被稱為「冬節」 ,「長到節」 ,「子年」等等。在春秋時期,有冬至。在周朝,節氣成為一個節日,許多祭祀活動舉行。祭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清朝,因為有一個特殊的祭祀節日,所以不再在冬至祭祀。

人們只在冬至吃傳統食物來慶祝團圓。在古人的心目中,冬至日不能走遠,因為這一天是冬天的象徵,是一年的結束,一個家庭必須與美國吃團圓飯。然後就會下雪,河裡會結滿冰,非常冷。

㈣ 從地理學角度解釋一下什麼是冬至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每九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的冬至,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日影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當太陽連續兩次直射南回歸線,就是一個「回歸年」。一個回歸年的長度是三百六十五點二四二二日。 從冬至開始白晝漸長,民間以中午門前的日影為測標,說「過了冬,一天長一蔥」。所以又稱這天為「長至」。漢唐以來,宮女冬至後的女紅,每天要多用一根線。這也就是民間說的「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冬至開始就「入九」了,人們往往在這天畫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個瓣,名為「九九消寒圖」,每天用紅色塗一瓣,塗盡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稱「數九」。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西北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㈤ 有關「冬至」日的地理知識,越獨特越好。(要正確的)

二十四節來氣中,冬至是北自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冬至這天,太陽雖低、白晝雖短,但是在氣象上,冬至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實際上,由於地表尚有「積熱」,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的嚴寒在冬至之後。由於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種氣候意義的冬季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時至冬至,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5)冬至在地理學中有哪些含義比較好的擴展閱讀

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先民們自古以來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傳統,以示孝敬、不忘本。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祭祖的同時,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葯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葯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㈥ 有關「冬至」日的地理知識,比較不常見越獨特越好。(要正確的)

冬至,在陽歷12月22或23日間,是北半球全年白天最短的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這天版之後,陽光漸北移權,白天漸長。古人雲: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曰「冬至」。冬至過後,開始「進九」。

㈦ 冬至在中國的有什麼好的寓意

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利用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為了區別於後來的春節前夕的 "辭歲",冬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大家都已經長了一歲。

古語有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可見冬至吃餃子已經是必不可少的風俗。"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辭官回鄉後,看到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

因而命其弟子搭台築灶,把羊肉和驅寒葯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後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葯的人吃。人們吃後,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便叫"餃子"。



(7)冬至在地理學中有哪些含義比較好的擴展閱讀:

氣候特徵

冬冬至節氣的到來,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冬。這天北半球雖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0%;但是,這並不是最冷的時候,所謂「冷在三九、四九」。這是因為地球表面有大氣和水分,能夠儲存熱量,並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積熱」。

因而,冬至之前天氣通常不會很冷。冬至之後,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這是一個緩慢的恢復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於接收的熱量,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況。

到了「三九、四九天」,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此時如果有冷空氣的影響,天氣就更為寒冷。待到過了這個「冷鋒」之後,天氣就會漸漸變暖。



㈧ 冬至的氣候學含義是什麼

每年陽歷的12月21日至23日,太陽到達黃經270度的位置時,即是冬至節氣。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

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國已經用土圭觀察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一月(農歷)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跟夏至恰恰相反,現代天文科學測定,此時太陽差不多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就成為一年中白晝時問最短的一天。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日『冬至』。」冬至過後,全國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時期,也就是人們常言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俗語。

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初候蚯蚓結;二候麇角解;三候水泉動。」

據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然生長,但陰氣仍然非常強盛,土中的蚯蚓仍舊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各異,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長,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麇感陰氣漸消而解角;由於陽氣初長,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能夠流動並且溫熱。

冬至期間,雖然北半球日照時間最少,接收的太陽輻射量最少,但這時地面在炎熱的夏季積聚的熱量還可提供一定的補充,故這時氣溫還不算最低。但地面得到的太陽輻射仍比地面輻射散失的熱量少,所以在短期內氣溫仍持續下降。除少數海島和海濱局部地區外,我國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間有「冬至不過不冷」之說。天文學上也把「冬至」確定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

冬至一過,雖進人了「數九天氣」,但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景觀差別較大:東北大地千里冰封,銀裝素裹;黃淮地區也常常是白雪飄飄;大江南北這時平均氣溫往往在5。C以上,冬季作物仍在生長,菜麥青青,生機勃勃,正是「水國過冬至,風光春已生」;而華南沿海的平均氣溫則在10℃以上,更是花香鳥語,一派春光。

在農業生產方面,冬至前後正是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積肥造肥的大好機會,同時要施好臘肥,搞好防凍工作。江南地區更要加強冬作物的管理,搞好清溝排水,培土壅根,對還未犁翻的冬板田要抓緊耕翻,以疏鬆土壤,增加蓄水保水能力,並消滅越冬害蟲。

已經開始春種的南部沿海地區,則需要認真做好水稻秧苗的禦寒工作。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