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自然地理學中名詞解釋沖積扇

自然地理學中名詞解釋沖積扇

發布時間: 2021-03-05 22:30:05

高中地理怎麼判斷什麼沖積扇洪積扇還有斷層啊

由於地勢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攜帶了大量的礫石和泥沙,當水流流到出山口時,由於地勢突然變緩,河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搬運的物質逐漸在山麓地帶堆積下來,從而變成了洪積扇。這就是洪積扇的形成原因。
組成洪積扇的泥沙、石塊顆粒粗大,磨圓度差,層理不明顯,透水性較強,扇面上水系不發育。由於山前構造斷裂下降,洪積物厚度可達數百米。從扇頂至扇緣高差也可達數百米。一系列洪積扇互相聯結形成洪積平原,又稱山麓洪積平原。洪積扇因山地不斷抬升,山前平原不斷下降,形成上疊式扇體。當山地上升規模、幅度均較大時,老扇隨之抬升,在其下方發育新扇體,形成串珠狀洪積扇。當山地前緣有不等量的新構造活動時,新扇體向相對下降的一側移動,使新老扇體並列向一側偏轉,造成不對稱形態。
而沖積扇是指常年性的河流出山後,以山麓谷口為頂點向開闊低地展布而形成的扇狀堆積地貌,是沖積平原的組成部分。面積約數百平方米至數百平方千米。如黃河沖積扇、滹沱河沖積扇等。沖積扇的扇頂坡度陡,多為礫石和篩濾堆積物組成,中間厚、兩側薄;扇中坡度較緩,主要由砂礫石夾粘土組成,橫切面似弦切面,中部堆積厚,兩側薄;扇緣坡度最低約1°~2°,一般由粉沙和粘土組成,扇緣常出露泉水或形成沼澤、窪地。不同的干、濕氣候區與構造活動區,分布著不同特點的沖積扇。沖積扇的發育時期與扇面的幾何形態相關。
由以上可以看出,洪積扇和沖積扇二者的主要不同在於常年流水還是暫時性流水。乾旱半乾旱地區的季節性洪流引起的山前堆積為洪積扇,常年的水流引起山前堆積為沖積扇。所以說兩者成因基本相同,只是規模形態有差異而已。他們均在水處山口處。洪積扇形成快、短促,少有季節性或常年河流;而沖積扇則與季節性或常年河流的沖擊有關。

Ⅱ 高中地理問題.流水沖積沉積堆積山前沖積扇是流水沖積對嗎

三者都是由於流水的沖積作用,但位置有所不同,山前沖積扇一般在河流的出山口附近,沖積平原一般在河流的中下游,河口三角洲則是在河流的入海口附近.
沖積扇位於山前,一般地勢較高.沖積平原一般位於中下遊河流兩岸,三角洲是河流攜帶泥沙至下游入海時流速減慢而泥沙堆積成的.
上面是我的判斷方法,以下是網路的解釋
沖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當河流流出谷口時,擺脫了側向約束,其攜帶物質便鋪散沉積下來.沖積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頂伸向谷口;立體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錐形.多種氣候條件下都可形成,在加拿大的北極地區、瑞典的拉普蘭(Lappland)區、日本、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以及其他溫暖至濕潤的地區均可見到.
而在乾旱、半乾旱地區發育最好,由暴發性洪流形成,在一些山間盆地區尤為突出,通常被視為荒漠地形的特徵.沖積扇有幾種重要的類似物.例如河流三角洲,不同之處是後者在河流入海或其他水體處的水下形成;再如深水海底扇,形成於洋底,由通過海底峽谷搬運的沉積物堆積而成.研究現代沖積扇,可為辨認古沖積扇,從而為研究地質歷史提供線索.沖積扇對人類有實際經濟意義,尤其在乾旱與半乾旱區,它是用於農業灌溉和維持生命的主要地下水水源.有些城市,例如洛杉磯,整個都建在沖積扇上.
沖積平原是由河流沉積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由於水流沒有上游般急速,而下游的地勢一般都比較平坦.河流從上游侵蝕了大量的泥沙,到了下游後因流速不再足以攜帶泥沙,結果這些泥沙便沉積在下游.尤其當河流發生水侵時,泥沙在河的兩岸沉積,沖積平原便逐漸形成.
基本上任何河流在下游都會有沉積現象,尤其是一些較長的河流為甚.世界上最大的沖積平原是亞馬遜平原,乃由亞馬遜上游的泥沙沖積而成.而中國的黃河三角洲和長江中下游平原亦屬這一地形,還有我國的寧夏平原也是典型的沖擊平原.
寧夏平原的土的主要來源於黃土高原.
沖積平原:河流搬運的碎屑物,因流速減緩而逐漸沉積下來的平原.主要特徵為地勢平坦,堆積深厚,面積廣大.河流上游有持續而豐富的泥沙供給及堆積地區地殼的不斷沉降(或相對沉降)是其形成的必要條件.華北平原由黃河、淮河、海河等大河河裡沉積形成.沖積平原一般分為三部分.分別為山前平原(山區到平原的過渡帶),中部平原(沉積物主要是沖積物,常有數條河流或幾個水系流經),濱海平原(沖積-海積平原,常有池沼和海岸地貌)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時,因流速減低,所攜帶泥沙大量沉積,逐漸發展成的沖積平原.三角洲又稱河口平原,從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頂部指向上游,底邊為其外緣,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積較大,上層深厚,水網密布,表面平坦,土質肥沃.如我國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等.三角洲根據形狀又可分為尖頭狀三角洲,扇狀三角洲和鳥足狀三角洲.三角洲地區不但是良好的農耕區,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時,水流流來向外擴散,動能顯著減弱,並將所帶的泥沙堆積下來,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狀,所以稱為三角洲.

Ⅲ 地理問題 沖積扇和沖積平原有什麼區別啊如果是看圖怎麼判斷

沖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沖積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頂伸向谷口,立體上大專致屬呈半埋藏的錐形。以山麓谷口為頂點,向開闊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積扇狀地貌。它是沖積平原的一部分,規模大小不等,從數百平方米至數百平方公里。廣義的沖積扇包括在乾旱區或半乾旱區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即洪積扇;狹義的沖積扇僅指濕潤區較長大河流出山口處的扇狀堆積體,不包括洪積扇。
沖積平原是由河流沉積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按形狀或形成位置可以分為沖積扇平原或洪積扇平原(多數在上游)、河漫灘平原(多數在中游)、三角洲平原(多數在河流入海口處)。。

Ⅳ 沖積扇的古地理特徵

4. 1. 1 古地理面貌 ( 形態)

在地殼升降強烈地區,由於風化、剝蝕作用較為劇烈,其作用產物被河流攜帶流出山口時,由於坡降減小、流速變緩而堆積下來形成的扇狀體稱為沖積扇 ( 圖 4. 1) 。沖積環境的形成和發展受到自然地理、氣候和地殼升降運動等因素的影響,造山作用越強,地形高差越大,氣候越乾旱,越有利於沖積扇的發育。

圖 4. 1 理想沖積扇的地貌剖面及沉積物分布( 據斯皮林,1974,轉引自姜在興,2003)

沖積扇的外部形態是典型的楔狀體。當山脈升降發生在沖積扇形成之前時,由於源區供給大量沉積碎屑而形成山前沉積厚、遠離山前沉積減薄的楔形體圖 4. 2( A) 。當構造活動趨於穩定時,山前沉積遭受剝蝕,形成鄰近山前沉積較薄、遠離山前沉積突然增厚的反向楔狀體圖 4. 2( B) 。沖積扇的內部特徵較為復雜,隨著源區上升和水系的形成,沖積扇不斷向前推進,並在側向上往返遷移。主河道在洪泛期大致分布在沖積扇軸部,沉積厚度較大,兩側由於漫流而沉積厚度較小,從而在橫剖面上呈上凸的透鏡狀 ( 圖 4. 2( C) ) 。

4. 1. 2 岩性及顏色特徵

由於母岩性質差異,沖積扇的組成物質粗而雜亂,粒級分布很寬,從泥、砂一直到巨礫。多數沖積扇以礫石沉積為主,礫石間充填砂、粉砂和黏土級的碎屑。扇頂以礫、砂岩為主,至扇緣部分砂、粉砂和黏土含量增多,層厚變薄。在沖積扇沉積中,常見有碳酸鹽、硫酸鹽等礦物,如方解石、石膏等,它們是與碎屑同時沉積,或是作為地表物質風化結果堆積下來的,故根據鹽類礦物的差異,在一定條件下有可能推斷出母岩區母岩的性質。

沖積扇是間歇性急流堆積的產物。沉積物質經常暴露地表,遭受不同程度的氧化作用,故缺少還原性的暗色沉積物,礫岩及砂岩顏色復雜,以淺灰、灰綠及灰白色為主,泥質沉積物的顏色一般帶有紅色,以紫紅色及棕紅色為主,間有灰綠色 ( 表 4. 1) 。

圖 4. 2 沖積扇的幾何形態( 據布爾,1972)

表 4. 1 沖積扇各相帶沉積特徵

續表

( 據薛叔浩,2002)

4. 1. 3 沉積構造特徵

沖積扇沉積由於屬於間歇性急流成因,故層理發育程度較差或中等。泥石流沉積顯示塊狀層理或不顯示層理,細粒泥質沉積物可見薄的水平層理,粗粒碎屑沉積有時亦可見不太明顯和不太規則的交錯層理,斜層傾向扇緣,傾角為 10° ~ 15°。在垂向上,層理構造表現為流水沉積物與泥質沉積物復雜交互的構造序列。

沖積扇的粗碎屑沉積中常見沖刷 - 充填構造,主要發育在扇頂附近。砂質沉積局部可見水流波痕。礫石若有定向排列,則呈向源傾斜,傾角為 30° ~ 40°。泥質表層可發育泥裂、雨痕和流痕等 ( 表 4. 1) 。

4. 1. 4 粒度分布特徵

沖積扇砂質沉積物的概率曲線一般分為 3 段: 滾動組分含量為 1% ~30% ,跳躍組分含量為 50% ~60% ,懸浮組分含量為 10% ~30% 。從扇根向扇緣方向,滾動組分和跳躍組分含量降低,懸浮組分含量增高。沖積扇中不同類型沉積物具有不同特徵的 C - M 圖( 圖 4. 3) 。漫流沉積與河床充填沉積在 C - M 圖上為一彎曲圖形,缺少 RS 段,只有 P -Q - R段圖形,說明均勻懸浮沉積對沖積扇來說是不特徵的。PQ 段代表沖積扇河床充填沉積,大致與 C = M 線平行,C 與 M 成比例增加,C 與 M 值接近,說明分選好,這一段代表淺的面狀水流沉積,即漫流沉積。泥流沉積是一個近似與 C = M 線平行的長條狀圖形,與帕塞加的濁流沉積 C - M 圖接近。不同處在於濁流 C - M 圖中線上的樣品點,C 是 M 值的 2. 3 ~4. 2 倍; 而泥流 C - M 圖中線上各點,C 是 M 值的 40 ~80 倍,這說明泥流比濁流在分選上要差得多,黏度和密度也大得多。

圖 4. 3 沖積扇各沉積類型的 C - M 圖( 據布爾,1964,轉引自姜在興,2003)

4. 1. 5 結構特徵

沖積扇沉積物以含大量礫石為特徵。沉積物粒度粗、成熟度低。礫石磨圓一般較差,較大粒徑的礫石與較小粒徑的砂、泥相互混雜接觸。從扇頂至扇緣粒度逐漸變細,分選、磨圓逐漸變好。不同過程形成的沉積物分選性和支撐類型可以不同。Bull ( 1972) 曾對美國迪亞布洛山脈沖積扇的不同類型沉積物的分選性做過定量對比,其中泥石流沉積物的分選最差,在垂向和平面上粒度變化快。泥石流沉積物常顯基質支撐結構,篩濾、片流、河床充填沉積主要為碎屑支撐結構。

4. 1. 6 生物化石特徵

沖積扇幾乎不含動 ( 植) 物化石,也很少含有機質。

4. 1. 7 測井電性特徵

沖積扇在自然電位上為分層不明顯的塊狀或帶鋸齒的塊狀 ( 圖 4. 4) ,扇根中泥石流部分電阻率曲線為參差不齊的鋸齒狀,通常峰值很高,頂、底多為漸變型,自然電位曲線則呈中幅鋸齒狀,頂、底界面亦為漸變型; 主河道在電阻率測井曲線上,常表現為帶齒邊的大幅度曲線,其異常幅度往往是整個沖積扇中的最大者,自然電位曲線的異常幅度也較大,界面曲線形態多為底部突變、頂部漸變型,有時也有頂、底漸變型或鍾型。扇中以辮狀河沉積為主,在電阻率曲線上扇中辮狀河道沉積表現為帶齒邊的中等幅度箱型或鍾型,自然電位測井曲線的形態雖然也呈帶齒邊的箱型或鍾型曲線,但其幅度往往是整個沖積扇上的最大者。一般情況下,測井曲線的界面形態為頂、底突變型或底部突變、頂部漸變型。扇端在測井曲線上,表現為明顯的幅度小、偶爾出現薄層砂的小齒峰的低平曲線,或小鋸齒指狀和尖嘴狀,扇端的曲線幅度在沖積扇中是最小的。側翼漫流沉積測井曲線上為參差不齊的齒狀曲線,齒峰多而幅度小,幅度有向上減小的趨勢。

圖 4. 4 沖積扇各部位的測井曲線特徵( 據於興河,2002)

若扇根部位泥質含量很高,會使滲透率大為降低,扇中因泥質減少而導致滲透率增高,自然電位幅度隨之增大,會出現漏斗形反旋迴的特點 ( 圖 4. 5) 。

4. 1. 8 地震反射特徵

由於沖積扇的物質組成比周圍沖積平原的物質要粗,埋藏過程中,砂、泥壓實的差異,導致在地震剖面上表現為沉積盆地邊緣處緊貼山根呈楔狀或透鏡體形態。由於沖積扇沉積體系以剝蝕充填為主,沉積厚度、面積相對較大,在縱貫扇體的地震剖面上扇體為楔形反射,在橫切扇根或扇中的地震剖面上為寬緩的丘形反射,內部雜亂或無反射。振幅強弱多變,連續性中—差 ( 圖 4. 6) ,走向地震剖面上呈丘狀或背斜形態。大型沖積扇的地震響應一般為較大面積的雜亂反射。

圖 4. 5 陸上沖積扇粗碎屑岩的電性特徵( 據李丕龍,2003)

圖 4. 6 惠民凹陷臨南窪陷 crossline58 沖積扇地震相特徵

4. 1. 9 垂向沉積序列

當沉積物堆積速度小於盆地的沉降速度時,發生向源區的退積作用,扇端沉積覆於扇中沉積之上,扇中沉積覆於扇根沉積之上,形成下粗上細的正旋迴層序 ( 圖 4. 7) 。在沉積物堆積速度大於盆地沉降速度時,發生向盆地方向的進積作用,會形成下細上粗的進積反旋迴沉積層序。

4. 1. 10 沖積扇的相模式及岩相古地理特徵

張繼易 ( 1980) 結合露頭剖面及現代沉積的考察,建立了沖積扇的沉積模式,並細分了內部沉積相的組成及各自特徵 ( 圖 4. 8) 。

圖 4. 7 沖積扇的沉積序列( 據孫永傳等,1986)

圖 4. 8 沖積扇環境示意( 據張繼易,1980)

扇根分布在鄰近沖積扇頂部地帶的斷崖處,其特點是沉積坡度角最大,發育有單一的或 2 ~3 個直而深的主河道。沉積物主要由分選差、無組構的混雜礫岩或具有疊瓦狀的礫岩、砂岩組成,一般呈塊狀構造,無層理特徵,主要為泥石流和河道充填沉積組成。

扇中位於沖積扇中部,為其主要組成部分,沉積物分選性較扇根要好,但仍然較差,具有中到較低沉積坡度角,辮狀河道發育。主要由砂岩、含礫砂岩和礫岩組成,常以篩積物形式出現,礫石碎屑多呈疊瓦狀排列,河道沖刷充填構造發育。

扇端出現在沖積扇的趾部,地形平緩,沉積物主要是砂岩和含礫砂岩,有時細粒沉積物發育,局部可見膏鹽層,砂岩中除見交錯層理、沖刷充填構造外,可發育變形構造和暴露構造。

沖積扇在橫向上,向源區方向與殘積相、坡積相鄰接,向沉積區常與沉積平原組合或風成 - 干鹽湖沉積相接 ( 圖 4. 9) ,與河流或湖泊、沼澤沉積呈超覆或舌狀交錯接觸,有時也可直接與濱海 ( 湖) 平原共生,甚至有些扇體可以直接進入湖泊或海盆地的安靜水體,形成水下扇或扇三角洲。

圖 4. 9 沖積扇及其相鄰沉積環境的橫剖面示意( 據尼爾森,1969,轉引自張金亮,2008)

濟陽坳陷晚侏羅世三台期的古地理格局基本以沖積環境為主,區內被 NW 向孤西、羅西、車西、陽信、石村和滋鎮斷層分為 5 個窪陷。由於早 - 中侏羅世末期隆坳相間的古地理格局及 NW 向斷層的重新活動,控制了晚侏羅世盆地的充填,物源主要來自湖盆的長軸方向,在 NW 向孤西斷層的兩側以及湖盆的長軸方向發育有一系列沖積扇 - 河流 - 三角洲沉積體系 ( 圖 4. 10) ,沉積中心已經向早、中侏羅世時的沉積中心的東北方向移動。

圖 4. 10 濟陽坳陷晚侏羅世三台期岩相古地理圖( 據徐振中等,2007)

Ⅳ 高中地理中,沖積扇與洪積扇究竟是什麼,兩者有什麼區別

在說一下,東營是沖擊三角洲,也就是洪積扇,不是沖積扇

Ⅵ 高中地理必修一講的河口三角洲和沖積扇有什麼區別 那河漫灘平原呢 望詳解

要回答三角州與沖積扇與洪積扇的區別,首先應該弄清楚它們的形成原因、條件專等:屬
沖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當河流流出谷口時,擺脫了側向約束,其攜帶物質便鋪散沉積下來形成的;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時,水流流來向外擴散,動能顯著減弱,並將所帶的泥沙堆積下來,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狀,所以稱為三角洲。
從這可以看出,兩者都有河水的沉積作用在起作用,而且都形成於河流周圍。
當然,從形成的位置來看,沖積扇、洪積扇一般形成於河流出山谷的地方,大多是上游,多個沖積扇(洪積扇)形成沖積平原(洪積平原),河口三角洲形成於河流下游;
河漫灘是位於河床主槽一側或兩側,在洪水時被淹沒,中水時出露的灘地。形成於河流中游。
當然,從形狀上講,沖積扇呈扇形,河口三角洲呈三角形,河漫灘呈條狀或塊狀。

Ⅶ 什麼叫山麓,什麼叫沖積扇

山麓
山坡和周圍平地相接的部分為山麓。這個地形轉折線常常是一個過渡的地帶,山麓常為厚層的鬆散沉積物所覆蓋,被稱為山麓帶。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山麓帶的特點也不同。例如,在高寒地帶,山麓往往為滾石或冰雪所覆蓋,景象荒寒。在溫帶,山麓帶或泉水露頭,溪流匯集;或田疇梯布,植被繁茂。山麓帶以上到下,鬆散堆積物逐漸加厚,根據堆積物各層的成分、結構、時代、成因、往往能推斷山嶽的演變歷史。

沖積扇
沖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
水流從陡谷進入平地後堆積下來的物質。因地面坡度的突然變化,水流在平地上散開,無力將沙礫等沖走所致。這些被棄置的沙礫堆積起來,從山口向外作扇形成錐狀鋪展。河流自峽谷行至扇上,會變成多條漢流或辮狀河網,河水還會滲入地下,順流而下再以泉水冒出。主幹可能下切很深。河流往往只是在山洪暴發時才有水,這又會攜帶大量沙礫,從而變為泥石流。因此,沖積扇的沉積成分很雜,有沙礫,有泥流,又有岩石碎屑。沖積扇的廣狹和坡度,取決於上游集水區的大小、流域內岩石的性質、氣候(連帶地還有植物、水文狀況)、谷坡的陡度、河流的坡降、地質結構及毗鄰沖積扇和沉積地區的幾何形態等條件。沖積扇主要見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但有時也會在濕潤區形成。

Ⅷ 高中地理中,沖積扇與洪積扇究竟是什麼,兩者有什麼

沖積扇
alluvial fan
常年性的河流出山後,以山麓谷口為頂點向開闊低地展布而形成的扇狀堆積地貌,是沖積平原的組成部分.面積約數百平方米至數百平方千米.如黃河沖積扇、滹沱河沖積扇等.沖積扇的扇頂坡度陡,多為礫石和篩濾堆積物組成,中間厚、兩側薄;扇中坡度較緩,主要由砂礫石夾粘土組成,橫切面似弦切面,中部堆積厚,兩側薄;扇緣坡度最低約1°~2°,一般由粉沙和粘土組成,扇緣常出露泉水或形成沼澤、窪地.不同的干、濕氣候區與構造活動區,分布著不同特點的沖積扇.沖積扇的發育時期與扇面的幾何形態相關.
洪積扇
puluvial fan
乾旱、半乾旱地區暫時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積形成的扇形地貌.組成洪積扇的泥沙、石塊顆粒粗大,磨圓度差,層理不明顯,透水性較強,扇面上水系不發育.由於山前構造斷裂下降,洪積物厚度可達數百米.從扇頂至扇緣高差也可達數百米.一系列洪積扇互相聯結形成洪積平原,又稱山麓洪積平原.洪積扇因山地不斷抬升,山前平原不斷下降,形成上疊式扇體.當山地上升規模、幅度均較大時,老扇隨之抬升,在其下方發育新扇體,形成串珠狀洪積扇.當山地前緣有不等量的新構造活動時,新扇體向相對下降的一側移動,使新老扇體並列向一側偏轉,造成不對稱形態.
可以看出,二者主要不同在於常年流水還是暫時性流水.乾旱半乾旱地區的季節性洪流引起的山前堆積為洪積扇,常年的水流引起山前堆積為沖積扇.所以說成因基本相同,只是規模形態有差異而已!他們均在水處山口處.
洪積扇形成快,短促,少有季節性或常年河流
沖積扇則與季節性或常年河流的沖擊有關

Ⅸ 高中地理山麓沖積扇堆積區最常見什麼自然災害

常年性的河流出山後,以山麓谷口為頂點向開闊低地展布而形成的扇狀堆積地貌,是沖積平原的組成部分。面積約數百平方米至數百平方千米。如黃河沖積扇、滹沱河沖積扇等。沖積扇的扇頂坡度陡,多為礫石和篩濾堆積物組成,中間厚、兩側薄;扇中坡度較緩,主要由砂礫石夾粘土組成,橫切面似弦切面,中部堆積厚,兩側薄;扇緣坡度最低約1°~2°,一般由粉沙和粘土組成,扇緣常出露泉水或形成沼澤、窪地。不同的干、濕氣候區與構造活動區,分布著不同特點的沖積扇。沖積扇的發育時期與扇面的幾何形態相關。
三角洲
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時,因流速減低,所攜帶泥沙大量沉積,逐漸發展成沖積平原。三角洲又稱河口平原,從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頂部指向上游,底邊為其外緣,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積較大,上層深厚,水網密布,表面平坦,土質肥沃。如我國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三角洲根據形狀又可分為:①尖頭狀三角洲,如我國的長江三角洲;②扇狀三角洲,如非洲的尼羅河三角洲;③鳥足狀三角洲,如美國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世界上比較著名的三角洲很多,主要有尼羅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恆河三角洲以及我國的長江三角洲等。三角洲地區不但是良好的農耕區,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
兩者最大的不同是位置:前者在山麓口,等高線變化明顯:後者在海洋或湖口,等高線變化不太明顯.
西北地區的綠洲一般位於沖積扇的邊緣:

Ⅹ 自然地理學答案

一、名詞解釋
1、水文——自然地理環境中,水的各種現象的發生、發展及其相互關系和規律性。
2、水分循環——地表水、地下水和生物有機體內的水,不斷蒸發和蒸騰,化為水汽,上升至空中,冷卻凝結成水滴或冰晶,在一定的條件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球表面。降落於地表的水又重新產生蒸發、凝結、降水和徑流等變化。水的這種不斷地蒸發、輸送、凝結、降落的往復運動過程。
3、河流——陸地表面經常或間歇有水流動的泄水凹槽。
4、河流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質點在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
5、流量——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某過水斷面的水的體積。
6、河網密度——是指流域內干支流的總長度和流域面積之比,即單位面積內河道的長度。
7、 地下水——就是埋藏在地面以下,土壤、岩石空隙中的各種狀態的水。地下水包括氣體狀態、固體狀態、液體狀態等形態。而液體狀態的地下水又可分為潤濕狀態、薄膜狀態、毛細管狀態和自由重力狀態等。各種狀態的地下水是彼此互相聯系的,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8、地下水的蓄水構造——地下水的蓄水構造,是指由透水岩層與隔水層相互結合而構成的能夠富集和貯存地下水的地質構造體。
9、礦化度——一升水中所含各種離子、分子及化合物(不包括游離狀態的氣體)的總量,就叫總礦化度,簡稱礦化度。以g/L表示。
10、膠結作用——地下水中的礦物質在顆粒之間的空隙內沉澱下來,把鬆散堆積物膠結成緻密的堅4固岩石,這種作用稱為膠結作用。
11、潮汐——潮汐是海水位周期性漲落的現象潮汐是地球自轉及日月引力所致。一般一個太陰日有兩次漲落,白天的稱潮,晚上的稱汐,合稱潮汐。
12、引潮力——天體的引力與地球繞地月公共質心旋轉時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組成的合力
13、密度流——密度流是由於海水密度差異而引起的海流
14、赤道潮——潮汐高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並以赤道為對稱,故稱為赤道潮(或分點潮)。
15、潮流——是指海水在天體引潮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周期性水平流動。隨著漲潮而產生的潮流,稱為漲潮流;隨著落潮而產生的潮流,稱為落潮流。6、洋流:是海水沿著一定方向的大規模流動,也稱海流。
16、海水鹽度—— 是1000g海水中所含溶解的鹽類物質的總量,叫鹽度(絕對鹽度)。單位為‰或10-3。
17. 海水密度——是指單位體積內所含海水的質量,其單位是g/cm3,但習慣上使用的密度是指海水的比重,即是指一個大氣壓下,海水的密度與水溫在3.98℃時蒸餾水密度之比。因此在數值上密度和比重是相等的。海水的密度狀況,是決定海流運動的最重要因子之一。
18、海洋資源——指來源、形成和存在方式 均直接與海水或海洋有關的資源。
19、水資源——在廣義上,水資源是指水圈中水量的總體。但是海洋水因其含有較高的鹽分而難以利用,所以通常說的水資源是指能為人類直接利用的陸地上的淡水資源。
20、海洋化學資源——是指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學物質。
21、海洋動力資源——是指海水運動可以產生巨大的動力資源。
22、海洋礦產資源——又稱海底礦產資源。包括海濱、淺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類礦產資源。
23、順地貌——原有的褶曲構造未經破壞或輕微破壞時,構造形態與地貌形態基本上是一致的
24、河床——河床是河谷中最低的常年載有流水的部分。
25、河漫灘——河漫灘是高出河床的平坦谷底,但洪水期可淹沒,故又稱為洪水河床。大型河漫灘也稱為河岸沖積平原。
26、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又稱岩溶)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而成的一種奇文現象,總稱為喀斯特。
27、分水嶺——在一個水系范圍的集水區域稱為流域,每個流域之間的分水高地稱為分水嶺。
28、荒漠——是指氣候乾旱,地表缺水,植物稀少及岩石裸露或沙礫覆蓋地面的自然地理景觀。
29、磨蝕作用——是冰川中所挾帶的岩塊,以巨大的動壓力研磨冰床基岩的一種作用。
30、融凍擾動——尚未凍結而含水的融土,在上部季節凍土及下部永凍層的挾逼下,發生塑性變形,造成各種褶曲,稱為融凍擾動。
31、斷層海岸——斷層構造線與海岸線平行,斷層直接通過海岸帶,岸線挺直,海崖峻峭,水下岸坡急陡。
32、海蝕作用——波浪、潮汐及沿岸流等對海岸帶的破壞作用,總稱為海蝕作用
34、台地——台地是高出當地平原的高地。相對高度小於l00m的稱為低台地,大於l00m的稱為高台地。
35、崩塌——是斜坡上的岩(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墜落的現象。它廣泛出現於山坡、河湖岸及海岸上,是一種突發性的災害。
36、水土流失——是當流水對土壤、風化殼或碎屑堆積物的侵蝕量(值)超過允許侵蝕量(值)時,稱為水土流失。
37、沙漠化——是指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由於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而引起生態系統的破壞,使原來非沙漠地區出現了類似沙漠環境的變化過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