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雲南省地理學業水平考試

雲南省地理學業水平考試

發布時間: 2021-03-05 04:16:55

A. 2012年7月雲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地理答案

上這個網址http://wenku..com/view/13c0bca40029bd64783e2c1d.html

B. 雲南省2011年6月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百度文庫)

高考地理備考:十類綜合題答題模式

一、生態問題
1、水土流失問題
我國典型地區:
黃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區
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黃土土質疏鬆黃土高原)。
(2)人為原因:植被的破壞;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開礦。
治理的措施:
壓縮農業用地,擴大林、草種植面積;植樹造林;小流域綜合治理。
治理的意義:
有利於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
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有利於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建立良性生態系統;建立生
態農業模式,有利於促進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2、荒漠化問題
我國典型的地區:
西北地區(新疆、青海、內蒙等地)
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變暖,蒸發旺盛;處於內陸地區,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樵採;過度開墾;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線等工程建設保護不當。
治理措施:
制定草場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控制載畜量;營造「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牧;
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輪牧;禁止採伐發菜等
治理意義:
有利於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
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有利於保護土地資源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有利於促進生
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3、乾旱缺水問題
我國典型地區:
華北地區、西北、長江中下游地區
華北地區:
產生原因:(1)自然原因:溫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降水變率大;春季蒸發旺盛。
(2)人為原因: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水污染嚴重;浪費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種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調;修建水庫;控制人口數量,提高素質;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業的發展;發展節水農業;採用滴灌、噴灌農業灌溉技術,提高利用率;實行水價調節,樹立節水意識;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國東北地區為何沒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鹽鹼化
我國典型地區:
黃淮海平原、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產生原因:(1)自然原因:頻繁的旱澇氣候(黃淮海平原);地形低窪;大氣降水少,以灌溉水源為主。(2)人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設(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鹽;井排井灌;生物措施;農田覆蓋;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採取噴灌、滴灌技術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區鹽澤化
我國典型地區:
北方廣大地區和南方城市
產生的原因:
過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實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國典型地區:
珠江口、杭州灣、渤海等
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氣溫高;靜水;靜風;海域相對封閉。
(2)人為原因:沿岸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排入海洋的工業和生活污水多;農業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葯;由於海洋開發程度高和養殖業規模的擴大,嚴重的污染了養殖水域。
二、自然災害(既有天災,又有人禍)
1、洪澇災害
我國典型地區:
東北;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續時間長,降水集中(如長江流域的梅雨天氣);夏季風的強弱變化(副高強:南旱北澇;副高弱:南澇北旱);台風的影響;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勢低窪(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樹枝狀水系);河道彎曲(荊江河段);厄爾尼若現象等。
(2)人為原因:濫砍濫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劇,河床抬升;圍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設(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樹造林,建設防護林體系;退耕還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彎取直,加固大堤;開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區;建立洪水預報預警系統等。
2、沙塵暴現象
我國典型地區:
西北;華北地區
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鋒天氣影響;氣候乾旱,降水少;春季大風**數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樵採;過度開墾
治理措施:
制定草場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控制載畜量;營造「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牧;
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輪牧;禁止採伐發菜等
3、地震
我國典型地區:
東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區
形成原因:
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劇烈。
造成重大人員和財產損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級大,破壞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淺源地震發生的時間可能在夜間;誘發其他災
害等
減輕災害的措施:
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和減災意識;建立災害監測預報體系;加強地質災
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提高建築物的抗震強度;植樹造林,建立防護林體系;
加強國際合作等。
4、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嚴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山區面積廣大,岩石破碎,風化嚴重 ; 干濕季分明、暴雨集中 ;地殼運動強烈、山體中斷層發育。
(2)人為原因:對植被的破壞
治理措施:
恢復植被三、農業區位分析
1、灌溉農業區位分析
典型地區:
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區位因素:
熱量充足,溫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不足:
水資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風雪影響;土壤的鹽鹼化等
2、商品穀物農業
典型地區:
東北地區
分析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地形平坦開闊;耕地面積廣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會經濟因素: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國家政策扶持。
不足:
熱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劇;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凍害的影響等。
與美國商品穀物農業比較:
相同點:農業地域類型相同;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農業生產過程的自然條件相似。
不同點:經營方式不同,美國以家庭農場主生產為主,我國以國營農場位主;科技水平存在差異;專業化水平不同;糧食單產不同,美國糧食單產高
3、我國水稻種植業
典型地區: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分析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熱量充足,雨熱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
(2)社會經濟因素: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科技發達;國家政策扶持。
不足:
人多地少;受台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影響;酸雨危害
4、畜牧業
典型地區:
內蒙古草原(四大草場:內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分析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草場面積廣闊;沒有大型食肉動物;東部地區夏季降水多些,有利於牧草生長(降水從東向西遞減)。
(2)社會經濟因素:牧業生產經驗豐富;市場潛力廣闊;國家政策扶持等
不足:
氣候乾旱,降水少;草場退化;荒漠化加劇;冬季暴風雪、寒潮影響;鼠災、蝗災嚴重。
5、乳畜業
典型地區:
西歐、美國東北部、紐西蘭等地區和國家
分析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氣候溫和濕潤,不利於種植業成熟,有利於多汁牧草的生長;草場面積廣闊;地形平坦,平原面積廣(紐西蘭除外)
(2)社會經濟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費市場廣闊;交通便捷。
6、大牧場放牧業
典型地區: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分析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氣候溫和,草類茂盛;草場面積大
(2)社會經濟因素: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距離海港近;交通條件改善,冷藏技術的進步。
7、混合農業(見必修下冊書16)
8、郊區農業
典型地區:
上海市郊區農業
分析區位:
(1)自然因素:熱量充足,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會經濟因素:市場消費量大;交通方便;發展花卉、蔬菜等農作物單位面積的價值高,可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土地面積小,有利於集約化生產。
發展方向:綠色農業;觀光農業;生態旅遊
四、工業區位分析
1、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區位分析:
(1)地理位置:瀕臨渤海、黃海;靠近俄羅斯、朝鮮、韓國;地理位置優越。
(2)自然因素: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遼河為水源。
(3)社會經濟因素: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農業資源支持;國家政策支持;國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
許多礦產資源瀕臨枯竭,資源相對不足;水資源不足;科技發展水平不高;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市場經濟不發達,計劃經濟影響大;區內環境污染大。
調整措施:
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加強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科技,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積極引進外資;治理環境污染。
2、京津唐工業基地(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區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於溫帶季風區,瀕臨渤海,區內有全國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經濟中心,地理位置重要。(2)自然因素:溫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地形平坦。
(3)社會經濟因素:資源豐富(華北油田、開灤煤田、長蘆鹽場、棉花等);交通便利(海運、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類型齊全);科技發達;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
水源、能源不足;污染嚴重
發展方向:
資源型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3、滬寧杭工業基地(我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區位分析:
(1)位於亞熱帶地區;瀕臨長江、東海,地理位置優越。
(2)自然因素: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
(3)社會經濟因素:歷史悠久;工業基礎雄厚;科技力量強;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素質高;市場廣闊;經濟腹地寬廣;工業聯系好;政策扶持;浦東開發提供新的發展機遇;豐富的農副產品等。
不足:
能源、資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緊張;污染嚴重。
發展:
高、精、尖方向發展;結構輕型化。
4、珠江三角洲輕工業基地(輕工業為主)
區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於亞熱帶地區,瀕臨南海,靠近港澳地區。
(2)自然因素: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社會經濟因素:海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靠近港澳地區便於引進外資和技術管理;地處僑鄉, 藉助華僑和華人引進外資和技術;市場經濟發達。
不足:能源、資源不足
5、東部沿海工業地帶
范圍:
5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14個沿海開放城市(江蘇:連雲港、南通)、四個工業基地
優勢條件:
有眾多優良港口和通達國內外許多地區和國家的海運航線;便於引進外資、發展外向型企業,開展對外貿易;經濟發達、技術雄厚、基礎好。
發展:
大秦鐵路、神黃鐵路;秦皇島港煤炭輸出港;秦山、大亞灣、田灣、嶺澳核電站;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工程
6、長江沿岸工業地帶
范圍:
以滬寧杭為中心工業區;以武漢為中心鋼鐵、輕紡工業;以宜昌、重慶為中心電力、金等工業發展;以攀枝花為中心鋼鐵工業;以西昌為中心的火箭發射基地;湘贛地區多種有色金屬工業等。
優勢條件:
工農業發達;人口眾多;礦產、水利資源豐富;水運得天獨厚;經濟腹地廣闊
7、隴海-蘭新鐵路工業地帶
范圍:
連雲港、徐州、鄭州、洛陽、西安、蘭州、新疆烏魯木齊
優勢條件:
能源豐富、資源豐富;第二條歐亞大陸橋
8、義大利新興工業基地和我國鄉鎮企業(浙江溫州)
區位分析:
大批廉價勞動力;20世紀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張價;發達的銀行信貸體系;義大利經濟高度開放;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點:
以中小企業為主;輕工業為主;生產過程分散;資本集中程度低;分布在小城鎮或農村。
相同點:
(同上)
不同點:
企業之間相互競爭;沒有形成機構完善、功能齊全生產-銷售-服務-信息網路。
調整措施:
重視專業分工和團結合作;形成機構完善、功能齊全的生產-銷售-服務-信息網路;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實施產業升級,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及時把握國際市場產品的需求信息,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形成規模生產;樹立品牌意識;加大培訓,提高職工的技術素質;與國外大企業進行合作,提升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
9、「矽谷」
典型地區:
美國矽谷、德國墨尼黑、**本的九州島、英國的蘇格蘭中部地區、印度的班加羅爾。
區位分析:
(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宜人
(2)社會經濟因素:科技發達(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軍事定貨(美國矽谷)。
特點:
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長速度快;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研究開發費用比例高;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發展變化原因:
利用這些地區勞動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優勢條件。
10、傳統工業區
典型地區:
德國魯爾區、英國中部區、美國東北區、我國遼中南工業基地等
區位分析:
(1)自然因素: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豐富水源。
(2)社會經濟因素:經濟開發早;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農業資源支持;廣闊的市場。
特點:
煤鐵資源豐富;以傳統工業為主;以大型工業企業為中心
整治措施:
省略(魯爾區)
11、沿江大開發
區位因素:
工業製造業基礎雄厚;科技力量強;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素質高;市場廣闊;經濟腹地寬廣;工業聯系好;政策扶持;浦東開發提供新的發展機遇;豐富的農副產品;靠近我國最大的工業中心上海可獲得資金、技術、人才的優勢等。
意義:
為提升江蘇製造業水平提供新的發展平台;帶動兩岸經濟尤其是蘇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全省經濟的協調發展;促進整個長江三角洲社會經濟的發展;大開發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進一步促進江蘇旅遊業的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12、城市工業布局
區位因素:
主導風向-盛行風的下風地帶、與季風區主導風向垂直的郊外、最大風頻的下風向(最小風頻的上風向)、城市熱力環流之外;水源-產生污水工業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靠近水源;距離城市的遠近-規模小無污染的工業布局在城區、對環境污染嚴重的工業布局遠離城區;地形-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溫,廢氣不宜擴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業;設置防護帶-工業區與居民區之間設置防護帶減少對居民區的直接污染,美化環境;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圍,土地租金低;交通-沿交通線分布;環境-高科技工業布局在環境優美的地區;資源-城市外圍盡可能靠近資源分布區(例如:鋼鐵靠近鐵礦、發電廠靠近煤炭基地);工業聯系-投入-產出聯系等。
13、工業集聚和分散
集聚有利意義:
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加強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擴大總體生產能力、降低生產成本、獲得規模效益。
不利意義:
工業集聚導致企業之間爭地、爭水、爭公共設施;加劇地區的環境污染。
分散區位因素:
產品「輕、薄、短、小」,便於航空運輸;接近市場;接近勞動力豐富地區;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較低的地區;減少環境污染。
(美國工業向西部和南部遷移原因:西部和南部新興工業發展快,就業機會多;環境優美,污染少。)
14、**本太平洋沿岸工業帶(五個工業區)
區位條件:
有利—島國,多優良港口;工業基礎好;不利—礦產資源貧乏,市場狹小。
促進發展的原因:
深刻的歷史原因;重視科技;發展教育。
五、能源問題
1、我國能源利用的現狀:
以煤炭為主,利用石油、天然氣,積極發展水電,穩妥發展核電,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風能、沼氣、地熱能、海洋能等。
2、我國能源消費利用變化特點:
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氣、水電、核電比例上升。
3、我國主要的核電站:
廣東-大亞灣、嶺澳;浙江-秦山;江蘇-田灣等。建設原因:常規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農業發達,能源需求大。
4、目前能源利用緊張原因:
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國耗能大的工業發展快,加劇了能源緊張;能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能源勘探、開采跟不上國民經濟需求;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我國缺少石油儲備體系。
5、調整措施:
採取多元化戰略,進口石油;建立石油儲備體系;加大能源勘探、採取,增加能源產量;加快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工程建設;穩妥發展核電;因地制宜地發展沼氣、太陽能、水能、風能、海洋能等;加大技術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強宣傳,提高公民節約能源的意識;實現產業升級,適當限制耗能大工業發展;利用乙 汽油。
6、中哈輸油管道的建設是兩國雙贏的結果原因:
哈薩克可以將石油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哈薩克沿線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對中國而言可以減少中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增加石油進口的多元化;中國將獲得一個長期穩定的陸路石油來源;管道處於亞洲內陸,輸油線路安全;就近可以節省運輸費用。
7、去年我國西南部能源輸出省卻出現能源緊張原因:
降水減少,河流徑流量變小,水力發電受到限制;經濟發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8、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工程對東、西部地區影響:
有利於改善能源生產、消費結構和能源地域分布;有利於緩解東部地區能源供應緊張的矛盾;有利於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保護環境;有利於改善經濟結構,刺激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基礎設施的建設,拉動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緩解農村生態壓力。
問題及其影響:
管道途徑地區地貌類型復雜、植被稀少、生態脆弱;工程建設可能會產生新的水土流失,工程難度大,要注意環境保護。
六、城市區位分析
1、分析我國武漢市的城市區位因素:
地理位置:
位於長江和漢江匯合處;中國大陸的中部
自然因素:
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處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長江、漢江匯合處,為城市提供豐富的水源,也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轉。
社會經濟因素:
附近鐵礦、棉花資源;長江和漢江匯合處,京廣鐵路穿過,交通便利;科技發達;勞動力豐富,素質高;湖北省省會城市,華中地區最大的經濟、文化中心;現代工業、新興高科技產業(光谷)。(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棉紡織、光谷等)。
2、第一批城市誕生的地區:世界上一些大河沖擊平原,如:長江黃河中下游平原;恆河和印度河、尼羅河中下游平原等。
原因分析:由於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條件,使農業發達;便利的水運。
3、上海市的發展
優越的區位因素:
便捷的交通;廣闊的消費市場;高素質的勞動力;寬廣的經濟腹地;充足的商品供應;豐富的農副產品;雄厚的技術力量。
城市化問題:
產生—城市人口膨脹;用地規模擴大;表現—用地緊張,城市建設滯後;道路狹小,交通堵塞;居住擁擠;綠地面積小,環境質量差。
浦東新區的規模和發展:
作用—解決城市化問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有利條件—位置:
接近上海繁華市區;面積—相當於建城的2倍;地形—平坦、開發空間大;水源—河網密集,水源充足;產業—農業為主,開發成本低
城市規劃:
分為城市化地區和非城市化地區兩部分;採取軸向發展與綜合組團相結合的布局形態;縱橫交錯的快速幹道和河流;各種類型的綠地組成綠化體系。
七、人口問題
1、發展中國家人口迅速增加問題:
糧食供應不足;就業問題嚴重;人民生活貧困化;妨礙人力資源形成;產生持久的環境壓力。
2、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問題:
社會經濟負擔加重;影響社會勞動力生產率提高;國防兵力不足;老年人本身問題。(措施: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等)
3、我國人口流動的影響:
(1)有利影響:人口流動給城市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為城市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城市商業的發展,增加城市的收入;改變城市的經濟結構,為城市經濟結構體制改革深化發展作出貢獻;促進城市第三產業發展;促進城市周圍地區的農、牧、漁、副業的發展;為城市與農村的思想、文化交流查條件,推動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2)不利影響:大量流動人口的湧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壓力;加劇城市的環境污染;給城市的社會治安管理帶來問題;就業困難,事業人數增多
4、目前我國人口遷移的原因:
城鄉收入差距大;國家政策允許人口流動;我國人口眾多,農村剩餘勞動力多。
5、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影響:
獲取足夠的勞動力;有利於當地資源的開發;給城市環境造成影響。對遷出地影響:加強與外界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有利於緩解當地的人地矛盾;有利於增加收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上海成為人口遷入地原因:經濟發達,收入高,就業機會多)
八、旅遊
1、旅遊的作用:
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增加外匯;擴大就業;促進國民經濟相關產業發展;擴大交流;滿足人類高層次需求等。
2、旅遊活動出現的問題:
環境污染、對動植物資源破壞;對背景環境的破壞;對文物古跡破壞;對正常社會秩序的沖擊;對旅遊資源的破壞等。
3、旅遊資源開發條件:
旅遊價值(資源質量、集群狀況、地域組合狀況);市場距離(長度、經濟發達程度);交通位置及其通達性;地區接待能力;環境承載量。
九、工程建設區位因素
(一)鐵路建設區位自然因素;經濟因素;政治因素;戰略因素;科技因素等
典型鐵路:
京九鐵路;南昆鐵路;青藏鐵路;泛亞鐵路等。
南昆鐵路建設的區位因素:
(1)合理布局交通網
(2)經濟意義
① 有利於資源開發和物資輸出:西南區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少數民族集中。南昆鐵路的修建解決了雲南磷礦和貴州煤炭的外運,促進了紅水河水能和廣西平果鋁礦的開發。②有利於發揮鐵路對經濟輻射的作用:鐵路的輻射作用可加快對外開放,使西南區形成「沿海、沿江、沿邊」的形勢,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3、有利於開發旅遊資源,帶動第三產業發展:開辟旅遊熱線,使西南豐富的旅遊資源得到開發(喀斯特地形,少數民族風情、世界文化遺產等),並能帶動該地區相關產業乃至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
(3)政治意義
① 有利於鞏固民族團結:西南區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人口佔全國少數民族人中總數一半以上,僅雲南省就有20多個少數民族。南昆鐵路所經之處分布著10多個少數民族,鐵路通車為他們帶來了致富之路。
②有利於加快西南區脫貧速度:西南區是我國貧困人口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南昆鐵路通車前,全國貧困人口中1/3分布在本區,1997年南昆鐵路建成通車後,貧困人口數大幅度下降。
③有利於社會穩定;
(4)戰略意義
①有利於加快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南昆線的建設使西南區具有「三沿」的區位優勢,南連北海、湛江、欽州和防城港等港口,東西有國際鐵路、公路通往滇桂兩省眾多的過境口岸,有利於發展對外貿易和邊境貿易,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分工,促進國際區域經濟合作。
②有利於鞏固國防,保衛邊疆:南昆鐵路穿越在西南邊疆,在戰時對於鞏固國防,保衛邊疆的作用不可忽視。
(二)、公路建設
1、我國高速公路發展快的原因:
公路運輸機動靈活、周轉速度快、裝卸方便、對自然條件適應性強;我國各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公路運輸的需求增加;國民經濟的發展,地方財政的寬裕,高速公路以較快的速度發展,高速通暢的道路為公路運輸帶來活力
2、布局原則:
國道:
以直達運輸為主,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盡量縮短線路長度節約運營時間。
省道:
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和居民生活需要。

C. 雲南省2010年7月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地理答案

..................................沒有

D. 誰有雲南省2016年7月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地理考試試卷

學業水平復考試也就是俗制稱的會考,之前幾年比較寬松,考試之前就可以得到題和答案,但是近幾年高考改革,會考成績要列入高考成績,所以一年比一年嚴,要想提前知道題和答案幾乎不可能,,,,,,不過在考試的前幾分鍾有可能會有答案出來,或者開考後的幾分鍾答案會出來,所以可以晚進去一會,開考15
分鍾是可以進入考場的,那這15分鍾或許就有答案出來,注意不要整15分鍾進,12.3分鍾就要往裡走哦,。。。。。。。。還有學業水平考試考的大都是基礎,一定要好好學,不然答案出來了,分辨真假都是問題啊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