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與生活內容
A. 地理學與生活的著者簡介
阿瑟·格蒂斯(Arthur Getis),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獲學士和碩士學位,華盛頓大學獲博士學位,與回人合著多本地理學教科答書和兩本地圖模式分析專著。任《地理分析雜志》(Journal of Geographical Analysis)編輯和《地理分析》(Geographical Analysis)與《區域科學論文集》(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編委多年,以及聖迭戈州立大學伯奇地理研究所所長。2002年,榮獲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傑出學者獎。
朱迪絲·格蒂斯(Judith Getis),獲密歇根大學學士、碩士學位。她和丈夫阿瑟·格蒂斯是中學地理學計劃的原作者之一,並為新澤西州普林斯頓教育委員會(Edcom)系統開發了教育資料。
傑爾姆·D·費爾曼(Jerome D.Fellmann),獲芝加哥大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除了在韋恩州立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任客座教授外,主要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任職。教學與科研興趣總體上集中在人文地理,特別是城市與經濟地理,以及地理文獻、俄國與獨聯體地理和地理教育等方面。
B. 誰有地理學與生活這本書
二手
C. 地理學與生活一本好書
教科書
D. 自然地理學與我們日常生活和國民經濟有哪些關系
自然地理學和國民經濟合二為一產生一個新的學科叫經濟地理學,經濟地理學有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等分支
農業地理學主要研究農業活動的地域差異和變化,而土地利用是這種現象最明顯的反映,因此土地利用一向是農業地理學研究的重點。在此基礎上,研究農業生產的地域布局和地域類型的形成條件、內在聯系和發展變化的規律,進行農業生產的各項資源的評價和合理利用以及農業地域類型和農業區的劃分,等等。
工業地理學主要通過對影響工業生產地域布局的各種自然、社會經濟、技術條件的分析,來研究各工業部門的布局規律、工業地域綜合體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等等。70年代以來,在工業地理學研究中出現了工業區位決策和工業地域系統的形成等新課題。
交通運輸地理學主要研究各種不同類型運輸業的地域布局,包括運輸樞紐和綜合運犏網的布局,運輸活動和地理因素的空間聯系,客流和貨流的形成、流向和流量分析,運輸樞紐和腹地的關系,運輸區劃及其變化等。由於城市化的發展,還出現了一些與城市地理學有關聯的研究課題。
商業地理學主要是研究各國、各地區物產分布商品集散的中心和范圍、貿易聯系、貨運情況等。現代商業地理學著重研究商業的地域組織、市場區位、商業中心和腹地的經濟聯系、商品銷售和居民的社會經濟結構關系、商業活動的季節變化等。
此外,部門經濟地理學也可根據第一產業(采礦、農業、森林採伐、水產捕撈、能源開發)、第二產業(加工製造)、第三產業(運輸、商業、旅遊、服務等)和第四產業(包括金融、保險、新聞出版、科技研究和情報以及行政管理部門)的劃分而進行研究。此外,歷史經濟地理、旅遊經濟地理、經濟地圖等也屬於經濟地理學研究的范疇
E. 地理學與我們密切相關 請說一說它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和作用 很急啊!!
知識源於生活,地理知識更是與生活密切相關, 因此李老師說提倡教學中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這個觀點非常實際,也具有指導意義。
實際上在地里教學的過程中我也注意了這個問題,經常引導學生觀察我們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比如,現在的學生大都在早晨五點半上早自習,我會問學生冬天時起來上早自習天亮沒亮,夏天時呢?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就會知道冬天天亮的晚,夏天天亮的早;下午六點學生吃晚飯,冬天時天已經很黑了,夏天時太陽還很高,這樣學生就會明白夏天天黑的晚,冬天天黑的早,從而理解晝夜長短的變化。還其他的一些現象,如日出日落的方位冬夏不同讓學生注意觀察,水槽里的水在放的時候在排水口處往往會形成逆時針的漩渦,從而了解水平運動物體的偏轉。
總之與生活有關的地理現象有很多,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中不是缺少知識,而是缺少發現,現在的學生低頭思考的多了,抬頭看路的少了,近視眼多了,對周圍的環境觀察觀察的少了,因此多聯系一下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用地理的規律和原理來分析生活中的現象。
F. 地理學與生活的介紹
《地理學與生活》是由(美)阿瑟·格蒂斯(Arthur Getis) 朱迪絲·格蒂斯(Judith Getis)、傑爾姆·D·費爾曼專(Jerome D. Fellmann)編寫,世界屬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一本書籍。本書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學、人口地理學、文化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等分支學科。以介紹地理學的發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種系統性傳統為開端,四大傳統獨立成篇,每篇集中論述這些地理學觀點的一個方面。前三篇專門介紹地理學的分支學科,而區域分析傳統作為全書最後一篇,利用前三種傳統和主題,並通過相互參照對其進行綜合。
G. 地理學與生活的內容簡介
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最初僅指地球的繪圖與勘查,但發展到今天已經逐漸成為版一門范圍廣泛的學科。權
本書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學、人口地理學、文化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等分支學科。以介紹地理學的發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種系統性傳統為開端,四大傳統獨立成篇,每篇集中論述這些地理學觀點的一個方面。前三篇專門介紹地理學的分支學科,而區域分析傳統作為全書最後一篇,利用前三種傳統和主題,並通過相互參照對其進行綜合。
相對於其他地理學書籍,本書特別突出了地理學與生活的相關性。對人體有害的天氣現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形態的變化、城市垃圾與危險廢物的處理等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均有涉及。平實、生動的文字與豐富的實例,使本書極具可讀性,讀者通過本書亦會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H. 學習地理對我們日常生活有哪些幫助
在「地理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個理念就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如何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加學生的生存能力」為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組織實施。
一、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地理環境對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響深遠,可以說自然地理中的每一個因素都會對人們的衣、食、住、行發生作用,每一種日常生活又會受到多種地理因素的影響。
衣著方面。在講述到影響氣候的因子或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時,給同學提出生活中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則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學們討論總結之後,一些頭腦反應較快的同學則能舉一反三地調舉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地區的居民服飾為什麼以白色長袍為主,我國藏族牧民則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來的「不對稱」的藏袍等等。
行的方面。除了書本上學生掌握的「南船北馬」外,講到交通規則中的「紅燈停,綠燈行」之後,再適時地給學生提出「為什麼機動車的尾燈都是紅色的?」這個問題,盡管當時只有一部分同學能知道「因為散射的紅光最少!」更重要的是在接下來的討論中,還有的同學能在課堂中舉一反三地把「消防車為什麼都是紅顏色?」解釋的合情合理。
至於食、住方面,同學們可以從氣候知識中了解「南稻北麥」、「南米北面」、「南尖北平」、「南敞北封」。不同地區的民居特點更能給學生想像的空間。針對很多人家房頂的太陽能熱水器,提出「如何幫助家裡調整太陽能熱水器角度?」的問題,根據推導、計算,學生自己總結出了一套解決的方案,輕松掌握了「不同緯度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問題。
教學中以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地理的學習內容,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充分適應學生與生俱來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地理,從中體驗學習地理的成功樂趣,樹立學好地理的自信心。
二、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生活中除了衣食住行外,還有許多很平常但學生感興趣的事情,把他們引入課堂,不但能豐富課堂教學,而且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在講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學生自學後,我有意識地將一些身邊的事物與書上的知識聯結在一起,設計了幾個討論題,晚霞為什麼是紅的?晴朗的天空為什麼是蔚藍色的?太陽已落山而天為什麼還不黑?夏天裡,陰天的夜晚為什麼比晴天的夜晚熱?討論結束後,分組回答與補充,在熱烈、快樂的氣氛中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為了鞏固成果,最後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回家和家長討論如何在冬季防治農作物的凍害發生。因為都是農村的學生,他們都積極的給我提交了討論結果,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方法。本節課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和生活聯系緊密,具有實踐性和創造性,也給後面學習「氣候變暖」打下了基礎。
三、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釋一些耳熟能詳的詩詞、典故和成語,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有許多詩詞、典故、成語都和地理知識有關,在教學中適時的提出一些,會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如在講「經緯網」之前,我說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句話是有問題的。學生都知道這是偉人的詩,當時就來了興趣,講完後,學生都會心的露出了笑容:原來只有坐在赤道上的人才能「坐地日行八萬里呀」。在講「太陽輻射的能量分布時」,我當堂背誦了「兩小兒辯日」,讓學生再辯一回,當年難住孔老夫子的問題,學生也能迎刃而解,自然增添了成就感,連平時上課愛打瞌睡的學生都都興奮的舉手發言。
還有許多關於地理的成語也都能成為我們課堂的調味品,如滄海桑田、海枯石爛、風調雨順、日久天長、海市蜃樓、一瀉千里、百川歸海、一衣帶水、源遠流長、因地制宜、涇渭分明等。恰當的運用,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結合當地政府的經濟發展策略來了解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與生產的聯系十分密切。農業在地區間、部門間雖然差別很大,但都離不開當地一定的地理環境,而農業類型的選擇及農業發展方針與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說是對地理知識的運用,使學生體會地理對於生產建設的巨大作用,也是對「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體體現。
保護環境,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是當今農業發展的主流,我們所在的秦嶺山區,是長防林工程規劃區,退耕還林之後,如何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生態農業,增加農民收入?針對我縣從「山地開發」政策到「退耕還林」政策的轉變,設計了相關的問題讓大家討論。作為農家子弟,討論的熱情很高,還激發了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和使命感。
五、把鄉土教材引進課堂
我們的家鄉剛好是在秦嶺—淮河這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上,兼容了南方和北方的風俗習慣、亞熱帶和溫帶的氣候與植被、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耕作方式,在教學中用他們身邊的東西做示例,即引起興趣又利於理解。如在學習「垂直地帶性規律」時,我就用我們身邊的山來加以分析,通俗易懂,事半功倍。在講「地貌」時,用周圍山地的河谷地貌為示例,使學生很直觀的理解了「內外力共同作用形成地貌」的抽象理論。
提倡「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學生感受到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在他們了解當地農業發展政策時充分認識到生活離不開地理,從而產生學習地理的需要,消除學生對學習地理的畏難情緒。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由「要我學」轉為「我要學」,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I. 《地理學與生活》這本書適合高中生看嗎
適合,我高中的時候有很多知識都是從國家人文地理 世界人文地理上面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