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中學地理教學設計課程筆記

中學地理教學設計課程筆記

發布時間: 2021-03-04 10:16:43

『壹』 初中地理怎麼做筆記

生物地理,可以一起記,然後是政治單獨記,歷史也單獨記,記住初中開始學業就很忙了,下課就復習一下老師講的內容,周末就少玩下,初一很重要,因為銜接了初中和小學,一開始你可能不適應,別害怕,慢慢就會適應的

『貳』 如何對初中地理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

地理課堂教學能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課前的教學設計異常關鍵。教學設計首先要認真研讀課程標准,明確新課程標准要求的重、難點,領會其思想理念顯得尤為重要。不要受以前的思維束縛,要與時俱進。還應注意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三維目標的確定。以上就是教學設計這個環節應多加註意的。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地理課也是這樣。良好的導入,能夠引人入勝,激發學習興趣,把同學們的注意力都轉移到教學上,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然,導入應盡可能貼近生活,這也符合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導入還應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導入環節容易出現的錯誤是牽強附會,為了導入而導入。還有導入的時間不要過長。課堂教學導入要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拉近學生與教材、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距離,使學生盡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一堂完整的課不僅應當有引人入勝的開頭,豐滿翔實的展開,還應有發人深省、餘味悠長或知識升華的結課。課堂接近尾聲的時候一定要對本堂課進行回顧總結,並突出重、難點,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所學知識,實現知識的升華與遷移。

對於整個教學,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注意,並不斷地去實踐。作為一名教師,站在講台上就一定要自信,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還要樹立良好的形象,著裝大方,符合規范。另外,不要有小動作,教態自然大方。教學語言要科學性、專業性,盡量使用專業術語,簡潔明了。切記口頭語。聲音要洪亮、清晰,有節奏,語氣分明。教學過程要再現知識的學習過程,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關注學生的邏輯起點。突出重、難點。知識點之間的銜接與過渡要自然流暢。教學過程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不斷引導。「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課堂問題的設計也很關鍵。課堂教學提問應避免 「無效提問」,問題的難易程度以及提問的時機也應進行很好的把握,問題要具有啟發性、思考性。並且必要時還要進行導答。提出問題後要留出時間讓同學們思考。另一方面,老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尊重學生,還要鼓勵學生盡量做出完整的回答。學生回答後要及時做出適當的評價,而不是簡單地說「很好,請坐」。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環節要合理有效,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多關注學生,與學生要有一定的眼神交流,別低著頭只顧講課。教學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只是發揮引導的作用。另外,多媒體課件方面,PPT上文字要精練,忌密密麻麻的全是文字,PPT顏色的搭配要符合學生的色彩習慣,文字與背景的色彩對比度要大,確保文字能清晰可見。

『叄』 求初中地理筆記

我沒有總結的,只有記在書上的

『肆』 初中一年級地理筆記

一、影響日照時間長短的因素:
1、晝長;2、地勢(地勢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時間長);天氣狀況。
二、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即影響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的因素)1、太陽高度(即緯度);2、天氣狀況;3、地勢;4、空氣密度。
如為什麼青藏高原太陽輻射最強?①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較大;②晴天多;③地勢高;④空氣稀薄,大氣潔凈。
三、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
1、緯度;2、地形、地勢;3、下墊面性質(海陸位置、植被狀況);4、天氣狀況。
四、影響氣溫年較差的因素及變化規律:
1、緯度:低緯小,高緯大;2、下墊面性質:海洋小於陸地,沿海小於內陸,有植被的小於裸地;3、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則是調洪,做法是修水庫、植樹造林;中游:治理原則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則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
六、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氣候特徵);人為原因(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植被破壞,圍湖造田)。
例如,長江洪災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
①流域廣,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壞嚴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為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徵;有些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二人為原因:1、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從而導致湖泊萎縮,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七、分析河流水能豐富的原因:
主要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於階梯過渡地帶,河流落差大);二是徑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積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條件:
凌汛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緯。在我國凌汛最嚴重的是黃河,主要發生在上遊河段和下遊河段(即山東河段)。
二潛水等水位線的應用:
判斷潛水的流向:垂直於潛水等水位線從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為潛水流向。
潛水面的坡度(潛水水力坡度):確定潛水流向之後,在流向上任取兩點的水位高差,除以兩點間的距離,即為潛水面的坡度。
潛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線與地形等高線相交點,二者高程差即為潛水埋藏深度。若所求地點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線與地形等高線交點處,則可用內插法求出該點地面與潛水面的高程,潛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
潛水與地表水的相互關系:根據潛水流向來判定。
利用等水點陣圖合理地布設取水井和排水溝,一般應沿等水位線布設水井和排水溝。
三解決缺水問題的措施:
主要從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入手:保護有限的水資源,防止水污染;開發水資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強用水管理,增強節水意識,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長;控制人口增長。
八、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存在冰雪下線的海拔高度)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0℃等溫線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響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風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註:可根據該特點來判斷迎風坡或背風坡。
九、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處的緯度(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另外,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主要取決於熱量(即陽坡和陰坡)十、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選擇:
自然因素(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地球自轉的初速度:取決於緯度和地勢,地形平坦開闊);人文因素(地廣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十一、開鑿隧道問題:
開鑿隧道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滲漏問題;二是塌方問題。因此,開鑿隧道要選擇在背斜處,因為背斜岩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並且,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
十二、水庫壩址的區位選擇:
主要考慮以下3個方面:1、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2、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3、考慮佔地搬遷狀況,盡量少淹良田和村鎮。
十三、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條件土地(地形、土壤)+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水源(指灌溉水源)註:自然因素的改造:通過培育良種、改良耕作制度等技術改革,擴大某種農作物的區位范圍;另外,人們根據經濟技術條件,對不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因素進行改造,使之適宜發展農業。
二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市場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市場區位及需求的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最為突出。
2、交通運輸: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展,即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減小。在最適宜的地方形成區域專業化生產,從而形成區域性或世界性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阿根廷5國成為世界主要商品糧生產國;荷蘭、丹麥、紐西蘭等成為世界主要的乳畜產品供應國;拉丁美洲、非洲以及東南亞和南亞成為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基地。
3、政策4、勞動力5、科技6、工業基礎十四、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長的氣候條件:
1、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方面去分析;2、從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氣象災害等方面去分析;3、從春、夏、秋、冬4個季節的氣候條件分段分析。
例如,試分析華北地區棉花生長的氣候條件。
有利條件: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氣晴朗,有利於棉花後期生長和收摘。
不利條件:播種期適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十五、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條件:位置、土地、水源。
二經濟因素;農業基礎、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技術。
三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政策。
四環境因素;主要用於微觀布局。
工業區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諸多的區位因素中,某種工業的區位選擇所要考慮的主導因素可能只有一個(或少數幾個),因此,在現實的區位選擇中,要首先考慮其主導因素或具有明顯優勢的條件。
註:①原料地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減弱(原因是工業所用原料的范圍越來越廣,可替代原料越來越多,加上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②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在逐漸加強;③沿海、沿江港口、鐵路樞紐、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對工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網路的通達性越來越重要;⑤勞動力素質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在逐漸加強。
十六、區域工業發展條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發展工業的條件,一般從以下幾方面來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資源條件;農業基礎(農業可以為工業提供糧食、副食品、原料、勞動力等);交通條件;市場條件;勞動力條件;技術條件;歷史條件;政策條件等9個大的方面。
註:①在分析某地工業發展條件時,不需要把每個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當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時應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方面去分析。
二舉例:
例1:分析我國沿海四大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條件是:①均位於我國東部沿海,海運方便,有利於對外開放,鐵路、公路、水運、管道運輸連接國內各地,便於物資、人員、信息交流;②當地及鄰近地區資源或原料豐富,如,遼中南地區的鐵、石油,京津唐地區的煤、鐵、石油、海鹽、棉花等;③京津唐和滬寧杭地區科技力量雄厚,遼中南地區工業基礎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東南亞,為僑鄉,有吸引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優勢;④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開放城市和經濟特區,享有發展經濟的優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鋼鐵企業的有利條件是什麼?海南為何目前仍沒有建立鋼鐵企業?
上海無煤無鐵,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發展鋼鐵工業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①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居我國大陸南北沿海航運中點,京滬、滬杭兩條鐵路在此相接,是水陸交通樞紐。可以利用便利海運、廉價的河運從內地和國外輸入煤、鐵,發展臨海型鋼鐵工業。
②接近消費市場。上海市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上海所在的長江三角洲工業區又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區,各種工業的發展需要消耗大量鋼鐵,建立鋼鐵企業,可以就地消費,減少運輸費用,降低成本。
③工業用水方便。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大型現代化寶山鋼鐵聯合企業就建立在長江之濱,工業用水極為方便。
④技術力量信雄厚。上海工業的發展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沿海地區老工業基地,知識技術密集,高等教育、科學技術都很發達,能為我國生產高、精、尖、新的產品,為全國鋼鐵企業培養和輸送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
海南島雖然蘊藏著豐富的富鐵礦,但由於能源短缺,開發較晚,技術落後,市場狹小,目前還沒有建立大型鋼鐵企業。自從1986年成立海南省以來,它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鋼鐵工業也會興起的。
十七、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
⑴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數位於平原地區。因為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且有利於交通聯系和節省建築投資,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區,也是城市發育的理想環境。
⑵在熱帶地區,低地悶熱,居住條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⑶山區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布。
2、氣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緯度氣溫適中,降水適度的沿海地區。
3、河流;河流對城市區位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供水和運輸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現在河運的起點或終點、河流的匯合處或河口。
⑵社會經濟因素:
1、自然資源;2、交通;3、政治、軍事、宗教;4、科技和旅遊。
十八、交通運輸網中線的區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會經濟因素——決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約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從自然因素考慮歸納如下;⑴地形:地勢平坦,對交通線的選擇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鐵路多要築洞架橋;工程難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對航空影響小。
⑵地質: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滲漏;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避開斷層等。
⑶氣候: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公路、鐵路;氣象災害(大風、霧等)水運、航空。
⑷土地;少佔耕地,尤其是良田。
2、從人為因素考慮,歸納如下:
⑴合理布局交通網——分配交通線上的客貨運量,獲取最大經濟效益。
⑵經濟:經濟發展了——客貨運量大增,資金充足;反過來,交通建設——加快物資流通,促進區域發展。
⑶資金——盡量減少橋梁、隧道,縮短里程,節省投資。
⑷人口分布——盡量聯系城鎮、人口稠密區,最大限度受益。
⑸污染——干線不要穿過城區,遠離重要文物古跡等。
⑹政治;京九線——維持香港穩定與繁榮;進藏鐵路——加強援藏,鞏固國防等。
⑺科技——如在凍土上修築鐵路的技術已解決等。
注;公路選線的分析方法:
⑴國道選線的一般原則;路線基本方向以直達運輸為主,並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盡量縮短線路長度,以節省運營時間。
⑵地方性公路選線的一般原則:地方性公路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的需要為主,可以盡量多地通過當地的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
⑶公路選線的一般原則:
①從宏觀上要考慮自然、社會經濟、科技等因素:
②從微觀上考慮是在交通量最大、線路最短、佔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間尋求平衡。
十九、交通運輸網中點的區位因素:
1、交通運輸點的區位選擇同樣也要受社會經濟、技術、自然等因素的影響,但是不同的點主導因素是不同的。如對港口來說,自然因素起決定作用;而對火車站、汽車站、航空港來說,社會經濟因素起主導作用。從總體上說:點的區位選擇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火車站、汽車站、航空港需要考慮場所條件、交通條件、客貨流集中程度等。
港口需要考慮自然條件(水域、陸域)、經濟腹地、城市等。
2、影響港口的區位因素:
⑴水域條件(包括航行條件、停泊條件)河港:沿河,水深、流緩、河寬——提供淡水和空間。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風浪的港灣⑵築港條件:
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於安排建築用地、港口設備。
⑶腹地條件:
經濟腹地:經濟腹地的大小影響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
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綜合港、專業港)⑷城市依託:城市為港口提供人、財、物的優勢,有利於港口建設和發展。
⑸政策條件:
自由貿易港對外開放港口注;對港口來說,自然因素決定港口的位置;社會經濟因素影響著港口的興衰。
應用:如分析紐約港的主要區位因素:①哈得孫河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風的深水海港並且保證了入港航道應有的寬度和大量船舶拋錨所需的空間;②哈得孫河口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設備、建築以及紐約市進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條件;③紐約港的經濟腹地是美國最發達的東北部工業區,有多條鐵路通往美國各地;④紐約港以紐約市為依託,紐約市是美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和對外貿易口岸,人、財、物的優勢對港口的建設和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3、影響航空港的區位因素:
汽車站區位選擇的總原則是能夠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具體來說,要考慮以下4個因素:①路寬;②與市內交通聯系;③與市外交通聯系;④工程量。
4、影響航空港的區位因素:
⑴自然條件:航空港對自然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①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②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③氣候條件:少雲霧。
⑵社會因素;要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⑶經濟因素:需要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二十、交通運輸中的點、線的典型案例與區位選擇:
1、京九線、南昆線和青藏線區位選擇的異同⑴從完善路網、經濟發展需要、人口與城市分布、自然條件、科學技術5個方面加以比較。
⑵突出共同點:社會經濟條件是主導因素,自然條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質條件的限制)。
⑶不同地位:京九線是全國南北干線,南昆線是西南地區出海通道,青藏鐵路有利於開發邊疆,加強西藏和內地聯系。
⑷不同的自然條件:京九線突出溝通五大水系,多穿山跨河;南昆鐵路穿越喀斯特地形;青藏鐵路需穿越高山高寒氣候區,此處地質地貌復雜。
2、「西氣東輸」管道建設的區位因素分析:
⑴建設「西氣東輸」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線地區的天然氣輸送到能源緊缺的東部沿海地區,最終到達上海市。
⑵沿線選點的主要區位因素:沿線油、氣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沿線穿越多座大山,三垮黃河並穿越多條河流。

『伍』 高中地理筆記如何整理

記好地圖!抄 只背要點`!襲 其他對書本要搞熟
認真了解當年的重大事件~! 這是考試的重點
根據重點進行看今年估計要考的知識點 看看以往的試題~! 進行整理 不要盲目的去背誦~! 還有自己不知道的要多問問老師`!

『陸』 地理教學設計與反思

作者及工作單位
教材分析
1.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後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
2.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麼學本節內容),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很清楚地再現。)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設計評價方案,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 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 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啟發?

『柒』 初一地理、生物課堂筆記~~~

七年級下冊地理復習筆記
第一章
一亞洲及歐洲
1、亞洲:亞細亞 歐洲:歐羅巴
2、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為一體,合稱亞歐大陸。
3、亞洲北部深入北極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4、亞洲絕大部分位於北溫帶、東半球和北半球。
5、亞洲地形的三大特徵:
A.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是除南極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B.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C.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6、大陸東側和東南側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島。由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因而此地區地殼不穩,多火山、地震。
7、亞洲氣候特徵:
A.復雜多樣,各地氣溫差別顯著。
B.氣候的大陸性特徵顯著,干濕差異懸殊。
C.季風氣候顯著,尤其是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最強盛、最典型,影響范圍也最廣。
8、冬季風:源於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氣溫降低,降水不多。
夏季風: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豐沛的水汽和大量的降水。
9、長江的長度和流量居亞洲首位、世界第三。
湄公河在我國境內稱瀾滄江,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國際河流。
10、亞洲河網分布的兩大特點:
A.大河多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
B.內流區面積廣大。亞洲中部的錫爾河和阿姆河注入鹹海,是世界上兩條著名的內流河。
11、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佔全球的60%。
12、冰川作用造成的地形:
A.挪威沿海幽深曲折的峽灣
B.芬蘭成千上萬的湖泊
C.東歐平原上波狀起伏的低丘
D.阿爾卑斯山脈挺拔的峰巒
13、歐洲形成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的原因:
A.三面臨海,形似亞歐大陸向西凸出的「大半島」。
B.大陸輪廓破碎,海岸線漫長曲折,絕大部分地方距海不遠。
C.大部分位於北緯40°~60°之間,終年盛行來自大西洋的溫暖濕潤的西風。
D.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經過,使西北部沿海地區顯著升溫。
E.山脈多為東西走向,平原廣闊,連成一片,有利於大西洋上的暖濕空氣長驅直入。
14、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最典型的區域是歐洲。
15、多瑙河是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它和萊茵河是歐洲著名的國際河流,伏加爾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
16、每隔經度15°劃一個時區,東、西各劃出12個時區,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合為一個時區,這樣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每隔一個時區,時間相差1小時,東邊的時間早於西邊的時間,自西向東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日期要減去1天。
17、貝加爾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裏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鹽度很高的湖泊
巴爾喀什湖→一半鹹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
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七年級下)
人的由來
1、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關系接近
人類的進化過程:
樹上生活
森林古猿
下地生活
直立行走
2、人的生殖
1)概念:產生生殖細胞,繁殖新個體的過程,也是種族延續的過程。
2)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睾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內生殖器 附睾:貯存和輸送精子
輸精管:輸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陰囊:保護睾丸
陰莖:排精、排尿
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內生殖器 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受精的場所
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
陰道:月經流出,胎兒產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陰
精子、卵細胞和受精
精子:小,似蝌蚪,有長尾,能游動
卵細胞:球形,人體內最大的細胞,細胞質中的卵黃為胚胎初期發育提供營養
受精: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
受精場所:輸卵管
胚胎的發育和營養:
分娩
發育:受精卵 胚胎 胎兒 嬰兒
營養:胚胎發育初期所需要的營養來自卵黃;胚胎在子宮里的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
3、青春期
青春期發育:
形態特點:身高、體重迅速增長
大腦
功能特點 心臟 結構、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發育:性發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
性發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調節
第二性徵的發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徵象
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調節
青春期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
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是性發育和性成熟。
3、青春期的衛生:
1)遺精:男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在睡夢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現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組成,呈乳白色
衛生保健:
2)月經:女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每月一次的子宮出血現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有關
形成過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細胞發育成熟從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減少 子宮內膜壞死、 脫落 出血
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連同血液一起從陰道流出,形成月經。
衛生保健:
4、計劃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齡晚2到3年結婚
晚育:提倡婚後推遲2到3年生育
少生: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小孩,穩定低生育水平
優生:婚前體檢、孕婦定期檢查。科學分娩、禁止近親結婚
二、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維生素A:促進人體正常的發育,增強抵抗能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
缺乏時,皮膚粗糙,夜盲症
維生素B1: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時,神經炎,腳氣病
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
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和骨骼發育。
缺乏時,佝僂病(如雞胸、X形或O形腿等)、骨質疏鬆症
水:約占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如:鈣、磷(構成骨骼和牙齒)、鐵(構成血紅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腸 大腸 肛門
消化系統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
分泌消化液,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參與脂肪消化
2)小腸的結構特點: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
腸壁構造(由內向外):黏膜、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
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特點:1)最長;
2)內表面具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3)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於吸收營養物質;
4)有各種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
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並與消化液混合。
化學性消化:通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
唾液澱粉酶 酶(腸液、胰液)
澱粉的消化(口腔、小腸):澱粉 麥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腸液)
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蛋白質 氨基酸
膽汁(肝臟) 酶(腸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腸):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4)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
消化道各段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營養)
小腸(主要的吸收場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從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環)吸收;
其他從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
大腸:少量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3、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 按時進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
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須清洗干凈
不吃有毒的食物(餿飯菜、發芽的馬鈴薯)
買經檢疫合格的食品
保持廚房和炊具的干凈
三、人體的呼吸
1、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呼吸道的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氣管 支氣管
呼吸系統 氣體進出肺的通道,清潔、濕潤、溫暖吸入的氣體
肺:氣體交換的場所
2)、肺
(1)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
(2)結構:肺泡外麵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於氣體交換。
(3)功能:氣體交換
2、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1)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動作。
2)人在平靜呼吸時,肋間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變化:
3)原理:呼吸肌收縮和舒張 胸廓擴大和縮小 肺被動地擴大和回縮 形成壓力差
吸氣和呼氣
4) 體內氣體的交換:
(1)原理:氣體的擴散作用
二氧化碳
(2)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 肺泡
氧氣

氧氣
(3)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血液 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
3、空氣的質量與健康
1)空氣的質量影響人體健康 大氣中的污染物危害人體健康極大
有害物質能引起呼吸系統的疾病
2)了解當地的空氣質量 當地空氣污染的原因
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四、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1、流動的組織-血液
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血漿 成分: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紅細胞
血細胞 白細胞
血小板
血紅蛋白:紅細胞中含有的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含氧低的地方與氧分離
血液的功能:運輸、防禦保護、調節體溫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種類、結構與功能
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位於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構成
有四個腔:左心室 主動脈
右心房 上、下腔靜脈
右心室 肺動脈
左心房 肺靜脈
瓣膜:房室瓣(位於心房和心室之間,只朝向心室開) 保證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動
動脈瓣(位於心室與動脈之間,只朝向動脈開)
心臟的功能: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
**:心房、心室與瓣膜的活動關系:
血液循環
(1)血液循環的概念和途徑:
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進行的循環流動。
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
體循環:左心室 主動脈 各級動脈 身體各處 各級靜脈 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
毛細血管
----------------------------------------------------------------------------------------------------------------------
肺循環:左心房 肺靜脈 肺部的毛細血管 肺動脈 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護理:
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呈紅色,自然止血,應消毒;
動脈出血:血色鮮紅,血流猛急,在受傷動脈近心端進行止血;
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流緩和,在受傷靜脈遠心端進行止血。
4輸血與血量
1) 血型的發現:1900年,蘭德斯坦納發現了ABO血型
2)血量:占體重的7~8%
3)輸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與排出
1)概念: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餘的水分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途徑:1)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泌尿系統的組成
腎臟:形成尿的場所
輸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貯尿的作用
尿道
3)腎單位的結構與功能
腎小球:由進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另一端匯集成出球小動脈
腎單位 腎小囊:腎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內、外兩層,內層緊貼腎小球,外層與腎小管相連
腎小管:腎小囊內外兩層之間的囊腔與腎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都可以濾過,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
(3)腎小管的分泌作用: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氨等物質,形成尿液
**區別:血液、血漿、原尿和尿液
2、人糞尿的處理
1)人糞尿的價值:作為農家肥。特點是:肥源廣、養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糞尿的無害化處理 方法: 建沼氣池
高溫堆肥
建生態廁所
作用:殺死各種病菌、蟲卵,分解有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

六 、人類生命活動的調節
人體堆外界環境的感知
1)人的視覺和聽覺
(1)眼球的結構與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無色透明,可透光
鞏膜:白色,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顏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眼球壁 中膜 睫狀體:虹膜稍後部,內有平滑肌,能收縮舒張,調節晶狀體的曲度
脈絡膜:佔中膜2/3的後部,有血管(營養眼球)、色素細胞(遮光並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
內膜:視網膜,內有大量感光細胞
房水
內容物 晶狀體:雙凸鏡,依靠韌帶與睫狀體相連
玻璃體
附屬結構:眼肌、眼瞼、睫毛、結膜、淚器(淚腺、淚點、鼻淚管)
(2)視覺的形成:
經折光 沿著視神經傳導
外界光線 在視網膜上成像 產生神經沖動 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3)眼的衛生保健:
近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
矯正:戴凹透鏡
遠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後方
矯正:戴凸透鏡
沙眼:由沙眼衣原體感染眼瞼內面的結膜
耳的結構和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傳導聲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聲波,產生振動
(1)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與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
聽小骨:三塊,將鼓膜的振動傳導至內耳
半規管
內耳 前庭
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2)聽覺的形成
沿外耳道 沿著聽小 沿著與聽覺
聲波 鼓膜 產生振動 耳蝸 產生神經沖動 聽覺中樞 骨傳導 有關的神經 (形成聽覺)
2、神經系統的組成
1)神經系統的組成 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脊神經
2)神經元的結構、功能:
(1)結構 細胞體
突起 軸突:一條,長而分支少
樹突: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
軸突 集結成束,外包上結締組織膜
髓鞘 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為神經末梢) 神經
(2)功能:感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興奮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傳導的)
**區別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
神經中樞: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灰質里,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集在一起,調節人的某一項相應的生理活動,叫神經中樞。
3、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動物(包括人)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產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反**區別於:應激性
射弧的概念:參與反射的神經結構
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書P81)
膝跳反射的過程:扣擊部位:膝蓋下位的韌帶
現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頭肌及肌腱內的感覺神經末梢
神經中樞:位於脊髓灰質中
效應器:(下肢的)股四頭肌及其內的運動神經末梢
3)反射的類型 簡單的反射
復雜的反射
激素調節
1)、人體主要內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稱:
垂體、甲狀腺、胰島、腎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內分泌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
3)、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調節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
4)、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
5)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關系:人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的調節
7、人類活動隊生物圈的影響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人類活動改善生態環境-「三北」防護林

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 森林遭到嚴重濫伐
沙塵暴危害嚴重
大量捕殺野生動物
何時還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環境污染: 概念:指人們在生產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影響
酸雨對生物的影響
類型 大氣污染 溫室效應和臭氧破壞
水污染:太湖水出現水花
固體廢棄物污染:廢舊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業廢渣
噪音污染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看看是這個嗎?

『捌』 初中地理筆記 資料

目 錄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背景
二,課程性質
三,基本理念
四,設計思路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二,過程與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第三部分 內容標准
一,地球與地圖
二,世界地理
三,中國地理
四,鄉土地理
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二,評價建議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四,教材編寫建議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背 景
當今世界,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南北發展差距不斷擴 ,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曲折發展中,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在我國,要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改善生態環境,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活力,加速現代化進程.這些都給地理課程改革提出了挑戰和有待探索的新課題.關注全球性問題和我國新世紀所面臨的發展問題,建設符合時代要求的地理課程是當前的迫切任務.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全球定位系統,對地觀測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數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為地理課程革新注入了活力.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地理課程改革必須轉變 "學科本位","知識中心"的教育觀念,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學習情境.
二,課程性質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它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綜合性.地理環境由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類智慧圈等圈層所構成,是地球表層各種自然現象,人文現象有機組合而成的復雜系統.因此,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性質與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第二,地域性.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而且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並致力於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變化的規律.地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並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
三,基本理念
1.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2.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變化形勢,突出人口,資源,環境以及區域差異,國土整治,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等內容.使所學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
3.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4.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地理課程要充分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學校與社會,家庭密切聯系,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性課程,從而拓寬學習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5.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
6.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地理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並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 "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
四,設計思路
1.7~9年級地理課程是基礎教育地理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7~9年級地理課程以區域地理學習為主,原則上不涉及較深層次的成因問題.
2.7~9年級地理課程內容分為四大部分: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為了體現地理課程的靈活性和選擇性,課程標准對學習順序不作規定.教材編寫者和地理教師可以自行選擇教材編寫和授課的順序.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國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與地圖"的知識可以集中學習,也可以分散學習.
3.地理要素採用單獨列出和與區域地理結合兩種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氣候,地形,自然資源等不再單獨列出,而是放在地區和國家的學習中,減少內容的層次和難度.無論是中國地理還是世界地理,均大幅度減少部門地理的內容,重點突出能夠說明地理問題和實現區域地理教學目標的內容.
4.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分區部分,只列出區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學習區域地理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以及必選區域的數量,而不再規定必須學習哪些區域.具體區域的劃分和選擇由教材編寫者和教師決定,以增強課程的開放性和彈性.例如,本《標准》規定,必須從世界范圍內選擇至少一個大洲,五個地區和五個國家編寫教材和組織教學,教材編寫者和教師可選擇非洲(洲),南亞(地區),英國(國家)等,也可選擇其他大洲,地區,國家.
5.提倡把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學生可以通過收集身邊的資料,運用掌握的地理知識和技能,進行以環境與發展問題為中心的探究性實踐活動.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通過7~9年級地理課程的實施,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識,學會運用地球儀的基本技能;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和地理圖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學會簡單的地理觀測,調查統計以及運用其他手段獲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2.能初步說明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初步認識人口,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區域差異,以及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和趨勢.
3.知道世界,中國和家鄉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初步學會根據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地理信息,歸納其地理特徵.
4.了解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重大問題,初步認識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並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進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
2.嘗試運用已獲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做出判斷.
3.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決問題的設想.
4.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自己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並與別人交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地理審美情趣.
2.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3.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傳統,增強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國際合作的價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識.
4.增強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逐步養成關心和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第三部分 內容標准
內容標准總體結構的說明如下:
(1)內容標准由標准,活動建議等部分組成.
(2)"標准"是學生學習地理課程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以行為目標方式陳述.
(3)"活動建議"是為開展教學活動提供的參考性建議.
(4)"說明"是對標准中某些問題的進一步解釋.
地理課程(7~9年級)內容標準的基本結構如下圖所示:
一,地球與地圖
(一) 地球和地球儀
標 准 活 動 建 議
1.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
● 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 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 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2.地球儀
● 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
● 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 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製作簡易的地球儀模型.
● 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 比較不同季節正午太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度.
說明:
● "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一項,旨在通過該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受到有關的科學史教育.
(二) 地圖
標 准 活 動 建 議
●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
●知道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
●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製作地形模型.
●實地踏勘並繪制校園,社區等小區域的平面草圖.
●組織一次使用地圖"尋寶",定向行軍等活動.
●在地圖上查找地名,並選擇到達該地點的最佳交通路線.
說明:
●"知道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一項,只要求學生知道電子地圖光碟,公共場所設置的電子查詢系統,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中的衛星雲圖等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二,世界地理
(一) 海洋與陸地
標 准 活 動 建 議
1.海陸分布
●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2.海陸變遷
●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填繪全球海陸輪廓略圖.
●開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圖游戲.
●有條件的學校可使用計算機軟體模擬演示"大陸漂移".
●講述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說的故事
說明:
●"知道板塊構造學說……"一項,側重於科學史教育及科學興趣,科學方法的培養.
(二) 氣候
標 准 活 動 建 議
1. 天氣與我們的生活
●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並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識別常用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
2.氣溫與降水的分布
●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說出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
●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使用氣溫,降水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並讀圖說出氣溫與降水的變化規律.3.主要氣候類型
●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天氣預報節目,並做記錄,討論當地天氣情況,並根據天氣預報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動.
●有條件的學校可參觀當地的氣象台站或大氣環境監測站.
●有條件的學校可建立氣象園地,使用常用的測量儀器進行氣溫,降水和風向等觀測;或將每天從廣播,電視節目中記錄的天氣資料繪製成圖表.
●如有條件,讓去過外地(或外國)的學生,描述對不同地區氣候的感受.
說明:
●天氣符號和天氣圖,是指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中出現的常用天氣符號和簡單天氣圖.
●要求學生從世界氣候分布圖上指出主要氣候類型,培養讀圖能力以及通過讀圖獲得相應地理知識的能力.
(三) 居民
標 准 活 動 建 議
1.人口與人種
●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
●舉例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說出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並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
2. 語言和宗教
●運用地圖說出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布地區.
●說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舉例說出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傳統.
3.聚落
●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組織有關人口問題的辯論會.
●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築的圖片資料,配合地圖進行展示.
●收集聚落景觀圖片,辨別某一景觀及其與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關系.
(四) 地區發展差異
標 准 活 動 建 議
1.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
●運用數據和實例,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
●知道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
2. 國際合作
●用實例說明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說出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在國際合作中的作用.
●搜集能反映世界上不同國家發展水平的資料,進行比較並開展討論.
●從報刊中剪輯有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活動信息,通過板報,小報,宣講等形式展示和交流.
(五)認識區域
標 准 活 動 建 議
1. 認識大洲
●運用地圖說明某一大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運用地圖和有關資料歸納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及其相互關系.
●運用有關資料說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環境,發展等問題.
●通過實例說明某一大洲內部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認識地區
●在地圖上找出某一地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讀圖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
●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某一地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說出地形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運用圖表說出某一地區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運用地形圖說明某一地區主要河流概況,以及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
●運用地圖和資料,指出某一地區對當地或世界經濟發展影響最大的一種或幾種自然資源,說出其分布,生產,出口等情況.
●舉例說出某一地區發展旅遊業的優勢.
●說出某一地區最有影響的區域性國際組織.
●運用資料描述某一地區富有特色的文化習俗.
●說出兩極地區自然環境的特殊性以及開展科學考察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3.認識國家
●在地圖上指出某一國家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根據地圖和資料,說出某一國家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和突出的自然災害,並簡單說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系某一國家自然條件特點,說出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
●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某一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舉例說出某一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方面的經驗,教訓
●根據資料和地圖,說出某一國家交通運輸特點以及主要城市.
●根據資料和地圖,說出某一國家的種族,民族,人口,宗教,語言等至少一個方面的概況.
●用實例說明某一國家自然與社會環境對民俗的影響.
●舉例說出某一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文化等方面的聯系.
●分組准備某一大洲的資料,整理歸納後,選出代表向全班匯報.
●收集,整理其他大洲的資料,並與所學大洲進行對比.
●結合地區熱點問題,收集有關資料,並展開討論.
●模擬一次暑期出國旅行,選擇旅遊路線,說出經過的主要國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見到的景觀.
●以極地科學考察為主題,出一期牆報,或者舉辦一次科普報告會,或者觀看錄像片.
●結合歷史等課程,利用不同時期的世界地圖,探討國家名稱和版圖的變化.
●觀看介紹某一國家地理概況的錄像.
●討論某一國家特有自然現象的形成原因.例如,展示澳大利亞特有的野生動物袋鼠,樹袋熊,針鼴,鴨嘴獸等圖片,討論為什麼這些動物惟獨生活在澳大利亞. ●進行一次針對某一突發性自然災害的自救演習.
●通過角色模擬討論有關地理問題.例如扮演政府官員,熱帶叢林土著居民,世界環保組織成員,開發商等角色,討論亞馬孫流域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問題.
●通過搜集材料等方式,了解華人與華僑對所在國科學技術與社會文化發展的貢獻.
●選擇某一主題,從互聯網上下載有關資料,製作計算機演示文稿,並在全班演講.
說明:
●本單元通過從世界范圍內選學部分大洲,地區,國家,認識所學區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徵,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教材編寫者和教師必須從世界范圍內選擇至少一個大洲,五個地區(例如南亞)和五個國家編寫教材和組織教學.
●在編寫教材和組織教學中,所選擇的"洲-地區-國家"的組合,其內容必須涵蓋所列各項"標准";就某一具體區域而言,可以選擇若干條"標准",合理組織材料;不一定是一個區域對應一條"標准".
●安排學習不同尺度的區域地理,主要目的在於通過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和研究不同尺度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三,中國地理
(一) 疆域與人口
標 准 活 動 建 議
1.疆域與行政區劃
●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說明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
●在我國政區圖上准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記住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2.人口與民族
●說出我國人口總數,運用有關數據說明我國人口增長趨勢,說出我國的人口國策.
●運用人口分布圖說出我國人口的分布概況.
●運用民族分布圖,說出我國少數民族分布特徵.
●在地圖上計算出我國大致的東西經度差和南北緯度差,並以此來說明我國經度與緯度跨度大;分析我國相對於亞歐大陸和太平洋的具體位置.
●開展我國省級行政區拼圖游戲.
●收集,交流反映我國主要少數民族風俗,服飾的圖片,資料,了解這些少數民族的風土民情.
說明:
●"在我國政區圖上准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一項,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要求學生在中國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逐步記住,而不是在本節課中全部記住.
(二)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
標 准 活 動 建 議
1.自然環境
●運用中國地形圖,說出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徵.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其影響因素.
●在地圖上找出我國的主要河流,說出長江,黃河的概況.
2.自然資源
●舉例說出什麼是自然資源,它有哪些主要類型.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以及對於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運用實例,說出我國為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而建設的大型工程.
●聯系生活經驗並運用有關資料,討論季風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搜集有關土地資源方面的資料,與俄羅斯,美國,印度等國進行對比.
●調查當地的主要自然資源,列舉合理或不合理開發利用方面的事例,並撰寫簡要報告.
說明:
●"標准"沒有要求面面俱到地講述各種類型的自然資源.教學中應注意以水,土資源為案例,引導學生了解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人均少,時空分布不均的特點,並滲透節約資源的教育.
(三) 經濟與文化
標 准 活 動 建 議
1.經濟發展
●運用資料並聯系實際,說出我國農業分布概況,並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的地理分布.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作用.
●比較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運用地圖說出我國交通運輸網路的大致分布格局.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