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學科的層次性

地理學科的層次性

發布時間: 2021-03-03 23:44:23

㈠ 高二地理必修3(區域的層次特性是什麼)

區域地理規劃的特性

(一)一般規劃的特性

1.目的性即規劃始終以實現為目的。規劃是人類以思考為依據安排其行為的過程,是人類基於對研究對象變化規律的認識,對其未來活動有意識的安排。

2.前瞻性即以構思和安排未來活動為核心。前瞻性決定了把握當前與前景的關系是規劃的關鍵。由於規劃者在分析前景時使用的方法不同,存在著探索性前景和預期性前景二種思路的差異(表8—1)。探索性前景是從目前情況出發,試圖以邏輯推理的方式,按照目前發展趨勢去推論未來。預期性前景是從對未來的一種可能而又合乎心願的想像出發,提出一些有待實現的目標。由於規劃的目的性,使得預期性前景在規劃中應用最廣。

3.動態性規劃需要不斷地根據反饋信息進行調整,以適應規劃對象狀態的變化。由於一些隨機變化的不可預測性,決定了規劃不可能是一勞永逸的。

4.局限性規劃始終存在著部分乃至全部空落的危險,這是由於,一方面過去的經驗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適用於將來;另一方面,規劃本身在科學性和可行性方面存在局限。這表明,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始終是規劃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二)區域地理規劃的特性

域區地理規劃是對一定地域空間范圍內、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經濟、社會、生態諸要素(包括物質要素與信息要素),在

未來一定時期內,作出系統地、整體性的安排,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區域地理規劃是一種特殊的規劃,它除了具備一般規劃的通性外,還有兩方面自身的突出特性。

1.地域性地域性或空間性是區域地理規劃研究對象的基本屬性之一,即規劃所涉及的經濟、社會、生態諸要素都處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並且在這種空間效應作用下,地域內的經濟、社會、生態諸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地域系統。這種地域系統一般包括以下的含義:①內容密切連續的地域;②同質的地域;③由於有機的相互聯系而形成的統一;④在區域內生產各種主要資源;⑤孕育著綜合性而不是局部性問題;⑥地域內具有同樣的生產和文化活動;⑦存在著共同的地域意識以及地域感情等。上述含義說明,區域地理規劃所涉及的區域一般具有較大規模,區域的個性很強,規劃要遵循和體現這種個性。

地域性的另一個表現是,由於區域內的經濟、社會、生態諸要素的空間結構是影響區域系統功能的重要因子,因此,空間(或地域)結構分析與規劃成為區域地理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空間結構規劃的各種圖件便成了區域地理規劃最終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

2.綜合性綜合性是區域地理規劃對象的復雜性和目標的多樣性的體現,它集中表現在以下方面:

①在規劃對象組成要素的功能劃分上,表現為經濟規劃、社會規劃和生態規劃的結合。區域地理規劃對象即包括了產業、產值、資金、技術等經濟要素,又包括了人口、福利、文化教育等社會要素和氣候、植被、水文等生態要素,這些要素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交織,構成了區域系統功能上的多樣性。必須指出,對於不同區域或同一區域的不同時期,上述三大功能的地位常常是不同的,規劃者必須善於區分主導功能與非主導功能。

②一般地說,任何區域系統在空間規模上都包括了不同層次的子系統,形成多層嵌套的特徵,這就要求規劃具有多層次性。

③一個區域系統還往往包括了不同職能的子系統,如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服務業、文教、科技等部門,這就要求區域地理規劃應是綜合規劃與部門規劃的結合。

④一個區域系統既包括了諸如城鎮、鄉村、交通、工廠、土地、森林、河流等與位置密切相關的空間實體要素,也包括了諸如資金、技術、信息等非空間要素,這就要求規劃應是空間規劃與非空間規劃的結合。

⑤由於規劃對象的復雜性,決定了規劃目標的多樣性。這些目標在高層次上可概括為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規劃必須對多種目標綜合考慮,以求得整體效益最佳。

⑥由於規劃對象的復雜性,決定了規劃組織的多樣性,一般地說,區域地理規劃需要經濟、社會、地理、建築、工程技術等學科協同配合、各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科技人員與決策者相結合,才能順利完成。

㈡ 地理課程是如何體現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和區域性的

地理學科屬於一門綜合性的科目,兼具綜合性和地域性的特點,內容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大部分。在教學中運用區域地理材料,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特別是學生的應變能力。在講述華北地區環境問題時,結合淮北地理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 ,以及整改的措施有非常深刻的認識,同時對於家鄉發展旅遊業和特色果樹種植有了清晰的認識,提高了他們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突出了地理的學科特色,重視在新課程實施中對學生綜合能力、地理素養的培養。因此,利用區域地圖為載體,要求考生在有限時間內,完成對題目負載信息的提取、認定、分析、判斷的思維過程,以考查學生的空間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是地理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考生在高考中要順利、有效、正確地解答區域類綜合題,教師必須做好針對性的復習,重視對學生進行該類題目解題策略的培養。在學習中,只有把學到的地理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 ,才能達到課標對地理學科的教學要求「教給學生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形成地理素養」,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識。因此,在地理學習過程中教師一面要鼓勵學生多讀報,多關心國家的時事政治之外,也要將知識向生活中延伸。如在復習交通運輸這部分內容時滲透近年來我國的一些重要鐵路工程,如分析青藏鐵路建成後對西藏經濟的促進作用;南昆鐵路的修建的經濟意義和對我國邊境貿易、聯系珠三角等方面作用;在復習農業問題時結合世界糧食問題等。表達是思維的外在體現,學生對任何題目的思維狀況和思維能力如何,最終都要用文字來反映,而教師對學生思維的判斷也只能藉助單一的文字來完成。近年來,學習地理的綜合題基本上都是以簡述題的形式出現,而地理簡述題能夠很好地拓展了學生答題的空間,能夠加大學生自己組織答案的自由度,可見學習地理試題對學生的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所以, 「進行文字准確、條例清楚、邏輯嚴密的表述」也是地理學科的一項重要能力,而實際上學生普遍存在對文字表述能力不重視,往往出現答案思維方向正確,但無法用文字准確、完整、規范地表達出來,或表述缺乏層次性、邏輯性,要點不突出,不能科學准確地應用地理術語等情況。在復習中,教師要耐心、持之以恆地督促學生注重基本原理的表述、文字的錘煉、答題的層次,以幫助學生突破文字表述的鴻溝,提高得分率。 新課程標准下區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綜合性學習的載體,更體現了地理課程的區域性。地理教學強調「以人為本」,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掌握「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所以地理教學中利用區域地理中的材料和知識作為地理綜合學習的載體,把地理知識與當地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進而提升地理素養和人地和諧觀念。 區域地理教學是用區域地理知識培養教育中學生的教學活動 。它作為中學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綜合性學習的載體,教學過程中通過多途徑、多方式、多內容、多層次的實踐活動 ,讓中學生直接感知家鄉的地理環境,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也為學生提供將書本知識用於實踐的機會和條件,真正實現《地理課程標准》中「學習對生活有用」、「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功能,並在實踐與探究中「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所以區域地理教學應該能在「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等,有著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區域地理進入課堂會激發學生興趣 ,調動學生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慾發起的原動力,是思維培養和理論提高的最好「誘餌」。並且,培養興趣 ,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也是中學地理對課堂改革的基本要求。另外,處於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愛追問,如果在這個時候適當加入客觀存在於學生生活之中的生動、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在很好的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之時,又能激起學生的興趣 ,從而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同時也有利於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地理課的質量。 例如,在講述不同地形類型的不同利用——山地的利用時,可以結合當地的土地利用類型情況,因為我們區山區面積廣大,佔全區的95%以上,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山地的利用特點(優點和缺點),再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最後教師小結。這樣,不僅使學生對於課本知識有了深入的理解和牢固的掌握,而且將身邊的事物和理論相連接,同時活躍了整個課堂的氣氛,特別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而達到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教學效果。初中的孩子在理性認識上還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在理解一些較為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時存在困難,而教材所選擇的事例往往離學生比較疏遠。這就需要教師重新搜集資料,而在我們周圍就有許多學生非常熟悉的、實實在在的地理材料,把它們作為事例講解,學生就對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講到垂直地帶性分布時,為了讓學生認識海拔高度對自然環境及其成分的影響,我就以我們相山為例,給出大家熟悉的圖片景觀,從現象講到本質,這樣就有使學生很好的理解了此內容,並且對本地的自然環境有了更深層次認識的基礎上具備了理論依據。 區域地理的教學和材料運用,都是從身邊的事物入手,然後分析總結出相應的地理規律,久而久之就培養了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觀察是思維最重要的能源,只有具備了敏銳的觀察力,才能獲得更多具體的感性材料來幫助學生解決一些抽象的地理現象和原理。在講解「華北地區的氣候」時,給學生講解了該區域的氣候特徵後,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在這種氣候條件下,種植了哪些農作物,種、收的時間為何時,影響農作物生長的主要因素是什麼?一年四季中河流的水文特徵怎樣,主要影響因素是什麼?最後通過學生匯總,知識點基本全面,因為是自己動手獲得的知識,所以印象深刻,教學效果良好。另外,通過區域地理知識在教學中的運用,能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家鄉伴隨自己成長而發生的變化,這些學生切身感受到的生動的事實,遠勝於一般地理教學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圖片展示或錄像等音像展現的還面。這就使得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的家鄉,了解家鄉人民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因後果,並明了家鄉的發展方向。從而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繼而熱愛自己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情,樹立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雄心壯志。 總之,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區域地理材料綜合地進行教學,可以使地理課堂更加貼近生活,變得豐滿而具有趣味性。它對於活躍地理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地理問題、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都是有益的。同時還可以使學生更加透徹的認識自己的家鄉,增強對家鄉的熱愛,繼而喚起學生對祖國和世界環境的熱愛,從內心深處產生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的可持續發展觀念。

㈢ 談談對地理科學這門學科的認識。

我學的不好 很慚愧 不過 我認識一個人 他很厲害 如果朋友坐火車去什麼地方 他就能算出 這個時間他應該到了什麼城市 很準的 和學好地理 有很大的關系吧

㈣ 如何理解地理學的層次性

層次性。即區域是有等級的。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版級區域。權例如,東北平原既是東北地區的一部分,又可劃分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等。又如珠海市既是廣東省的一部分,又可劃分為香洲區、金灣區、斗門區等。

㈤ 地理學的學科特點是什麼

地理學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並不斷完善理論、方法和手段。 作為研究對象的地球表面是一個多種要素相互作用的綜合體,這決定了地理學研究的綜合性特點。 地理學不限於研究地球表面的各個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為統一的整體,綜合地研究其組成要素及它們的空間組合。它著重於研究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系以及地表綜合體的特徵和時、空變化規律。地理學的綜合性研究分為不同的層次,層次不同,綜合的復雜程度也不同。高層次的綜合研究,即人地相關性的研究,是地理學所特有的。 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是一個橫斷學科,它與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個層圈或某一個層圈中部分要素的學科都有密切的關系,如研究大氣的大氣物理、研究岩石圈的地質學、研究人類圈的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等等。地理學從這些學科中吸取有關各種要素的專門知識,反過來又為這些學科提供關於各種要素及與其它現象間聯系的知識。 地球表面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不均勻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研究又有 區域性的特點 。由於不同的地區存在不同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一種要素在一個地區呈現出的變化規律在另一個地區可能完全不同,因此研究地理區域就要剖析不同區域內部的結構,包括不同要素之間的關系及其在區域整體中的作用,區域之間的聯系,以及它們之間發展變化的制約關系。地理區域性研究的內容包括區域內部結構和區際關系兩個方面。 地理學的區域研究根據研究對象的范圍分為三個尺度:大尺度區域著重探討全球或全大陸范圍內的分異規律和內部結構特徵,從而揭示全球或全大陸的總體特徵;中尺度區域研究是分析國家或大地區范圍內區域總體特徵和地域分異規律,以及該地區對大尺度區域分異的作用;小尺度區域是揭示局部地區區域特徵和分異規律,以及該地區對中尺度區域分異的作用。 地球表面不斷變化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必須用動態的觀點進行研究的特點。地理學研究及注重空間的變化,也注意時間的變化。這種變化既有周期性的又有隨意性的;有長周期的,也又短周期的。 用動態的觀點研究地理學,就要求把現代地理現象作為歷史發展的結果和未來發展的起點,研究不同發展時期和不同歷史階段地理現象的規律。現在現代地理學已經有可能對於某些區域的未來發展提出預測,並根據預測結果進行控制和管理,以滿足人們對區域發展的要求。因此。時間和空間統一的概念,在地理學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 地球表面的復雜性決定了地理 研究方法的多樣性 。現代地理研究主要採用野外考察與室內實驗、模擬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地球表面,關於地球表面的屬性和特徵的資料主要來自於野外考察,隨著航空遙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航天技術的成果廣泛應用於地理學研究,提高了野外考察的速度和精度。地理數據的處理、各種地理現象的實驗室模擬等也迅速的發展起來,這不僅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促進了地理學的快速發展。 地理學作為一種綜合學科, 他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 其中涉及到語文、數學、 物理、化學、生物 他非常實用,要想學好它並不容易, 但我們可以通過強化、整理、總結這些方法,從而將這門學科學好。

㈥ 地理學科特性有哪些

1.綜合性。地理學科不只是反映組成客觀世界的某個單一要素,也不只版是反映客觀世界的某種單權一過程,而是從整體反映人類周圍的客觀世界——地理環境。
2.地域性。地域空間性是地理學科的核心內涵之一,也是地理學科區別於其他學科的最本質特性。
3.開放性。作為地理學科研究對象的地球表層系統,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它由若干自然系統、人文系統組成。地球表層系統及其子系統都不是封閉的,而是呈開放的態勢。地球表層系統與地外系統之間、地球表層系統內部的各子系統之間,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物質、能量、信息的傳遞相交流。這種傳遞和交流導致地理事像千姿百態、千變萬化。因而人們對所有地理事物的認識也總處在不定性的變化之中。
4.實踐性。地理學科是在人類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發生並發展的,對地理環境的正確認識,來自於實踐、驗證於實踐,並通過實踐得以應用。

㈦ 如何體現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和區域性的

1、地理學習,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要學會高效聽課。
①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②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③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④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

2、學會整合知識點,提高知識理解和記憶能力。
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這樣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3、沒有記憶就沒有學習,記憶是學習的根本。
提高記憶力,可以專門的訓練一下。這一類的訓練比較多,比如我比較熟悉的:速讀記憶、編碼記憶、思維導圖記憶。速讀記憶是一種快速閱讀之後的重點記憶和理解記憶;編碼記憶是一種將編碼信息與恰當的線索聯系起來的個性化記憶;思維導圖記憶是一種將所需記憶內容整合成關鍵詞句後的思維記憶。以上三種記憶,是我個人用下來比較好用的方法,但都需要系統的訓練,具體比較多,就不一一詳細講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軟體中對我上述的三種訓練都有具體的講解和訓練。

4、高效復習,溫故而知新。
①制定階段性的復習目標,合理規劃自己每一天的學習復習任務。什麼時候復習什麼科目,什麼時候做題訓練,什麼時候看書背誦,什麼時候查缺補漏等等,都一一明確下來。
②復習的時候,不要長時間的只復習一科,也不要頻繁的更換復習科目。每一個時段的復習都要保證學科的完整性,按計劃復習完一個學科再進行另外一個學科的復習。
③自己在復習的時候,一定要跟上老師的節奏,最好就保持同步進行。如果你掌握的很好,可以快於老師的安排,但不能被老師遠遠落下。
④每一小階段的復習之後,要檢查掌握情況。可以自己一個人進行:合起書本,回憶一下這一階段都學習復習了哪些知識,哪些知識是已經掌握了的,哪些是比較模糊的、還沒有掌握的、有疑問的,針對有問題的要趁熱打鐵,折回去快速溫習鞏固。也可以找你的夥伴一起進行,相互檢查、考校。

5、認真做題和面對每一次考試。
做題的時候:①要仔細審題,而且要審准、審透,提煉出有效信息。②要講究效率,會的就過(一定是要真的會,而不是感覺會),把時間放在不會的上。③不要動不動就去看答案解析。看答案做題會讓你覺得題目很簡單,但實際做題的時候就不知道如何下筆了。④適當進行題海戰術,掌握各類型題目的解題思路。
認真面對每一次考試。考試除了是檢驗你學習效果的方式,同時也是你積累經驗的過程,比如:①學會如何分配和把控時間;②掌握作答中各種細節的處理技巧;③磨練考試心態;④幫助自己認識掌握的不足之處,復習提升。

㈧ 地理學科怎樣進行分層教學

學生分層
為了落實地理課分層次教學,又使每個同學都感到心情舒暢,教師先把分層次教學專的意義、內容屬及方法告訴學生。在做細學生思想工作的基礎上,先採用學生自我評價,自願報名,筆者再根據期中考試情況、平常上課情況、完成作業情況分別進行打分,稍加調整,把班級分成ABC三等,各層次比例大致1:4:1。
1)A:85—100分,「吃不飽」,態度認真、基礎好、興趣濃、思維敏捷、 上課積極的學生。
2)B:60—85分,「勉強夠吃」,態度較為端正、自覺性有待提高、成績和 興趣不太穩定的學生。
3)C:60分以下,「吃不下、不想吃」,學習成績較差,學習興趣不濃,缺 乏克服困難的毅力

㈨ 地理學科是學什麼的

地理學(geography)是關於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系,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
地理學家在傳統上被視為和地圖學家(cartographers)同一類,認為兩者都研究地名與數字。雖然很多地理學家都經歷過地名學及地圖學的訓練,但兩者都不是他們的關注重點。地理學家研究眾多現象、過程、特徵以及人類和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在空間及時間上的分布。因為空間及時間影響了多種主題例如經濟、健康、氣候、植物及動物,所以地理學是一個高度跨學科性的學科。
地理學作為一個學科可以粗略分為兩個較小的領域:自然地理學及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調查自然環境及如何造成地形及氣候、水、土壤、植被、生命的各種現象及她們的相互關系。人文地理學專注於人類建造的環境和空間是如何被人類製造、看待及管理以及人類如何影響其佔用的空間。因為以上兩者的原因,使用不同的方法令第三領域出現,為環境地理學(environmental geography)。環境地理學在自然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成果上,評價人類與自然的相互關系,並提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適應自身永續發展的安全狀態和技術(包括生產技術和制度技術)條件。
地理學概述、自然地理學、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化學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人種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鄉村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歷史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軍事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災害地理學
與自然地理學相關的基礎科學:物理學,數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考古學,地質學等。其中尤以地質學和古生物學最為重要。
與人文地理相關的基礎學科:經濟,政治,歷史等。

㈩ 學科層級關系怎樣劃分

這樣的劃分只是哲學家的思辨(大概是研究對象從宏觀到微觀)而已,是存在爭論專的,如物理學,既從屬微觀角度(粒子)研究物質,也從宏觀上研究宇宙起源,不過其研究是科學主義的。這樣的劃分更多的是哲學家(神學家)的一個情結,哲學是科學之王,或神學高於科學。本人認為這樣的劃分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人文主義和科學主義不應該有孰高孰低的爭論,應該實現後現代的轉變。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