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時間地理學的基本觀點
1. 時間地理學的研究方法
時間地理學是一種研究在各種制約條件下人的行為時空間特徵的研究方法。從時間尺度看,地理學分為3個時段:古地理學,歷史地理學和時間地理學。
2. 想買兩本書:《時間地理學》與《行為地理學》,但是亞馬遜上都沒有,怎麼破
什麼年代啦?還買實體書?
你OUT了,現在都流行電子書閱讀啦,下載方便攜帶容易儲存量大。
3. 時空地理學的主要運用
時間地理學首次將時間和空間在微觀層面上結合起來,從微觀個體的角度去認識內人的行動及其容過程的先後繼承性,去把握不同個體行為活動在不間斷的時空間中的同一性。在這里,時間和空間更多的是一種資源的概念,這種資源不僅有限,而且不可轉移。時間地理學將傳統的空間資源配置和空間秩序動態擴展至時空問資源配置和時空間秩序動態,特別是強調了時間秩序的動態
時間地理學方法不僅是一種動態的方法,而且是一種基於個人行為研究的微觀手段,它將微觀化個人的研究成果轉移到具有某種共同屬性的微觀人群的研究上,尤其注重個人日常行為的分析。時間地理學研究中經常採用的方法是通過跟蹤一個群體中每個人的日常活動路徑,研究發生在路徑上的活動順序及時空特徵,以得出個人或群體活動行為系統與個人或群體屬性之間的匹配關系,從而找到不同類型人群的活動規律,並且利用這種規律進行合理的設施配置。
4. 時間地理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有哪些應用
時間地理學是一種研究在各種制約條件下人的行為時空間特徵的研究方法。從時間尺度看,地理學分為3個時段:古地理學,歷史地理學和時間地理學。
時間地理學是結合地理學與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是一種從各種時空制約條件下人的行為研究入手、以全新的視角來解釋人地關系的方法。作者在概括地介紹時間地理學的產生背景及方法特色的基礎上,重點說明了城市社會研究中時間地理學方法的應用狀況,並展望了未來的研究方向。
進入21世紀後,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亦成為多學科研究的對象。通過社會學和地理學對老齡化問題研究視角的對比分析,將時間地理學方法引入對城市老齡化問題的研究中,提出社會學視角與地理學視角相結合的城市老齡化研究的基本框架,展望時間地理學在城市老年服務設施的時間管理和空間管理、老年福利服務以及老年社區建設等方面的應用前景。
時間和空間不僅是自然科學領域和哲學層面的問題,也是當代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的重要話題。但時間問題在旅遊研究中並未得到充分重視。文章著重探討了旅遊時間的性質與類型,將旅遊時間由「旅遊之外」引入「旅遊之內」,提出了「旅遊是時間與空間的統一形式」的基本思想;指出時空統一觀是旅遊學區別於其他學科的基本哲學觀,時間視角與空間視角的有機結合,是全面地認識和考察旅遊活動的性質與發展演變的基本分析視角。
在此基礎上,文章進一步研究指出,「旅遊體驗」應當成為旅遊學理論建構的邏輯起點,不同時空尺度的組合構成了旅遊學研究的十大對象(六大研究要素、四大關系對)與宏、微觀兩條研究路徑。針對當前中國商業活動空間結構研究相對低靡的現狀,本文對城市商業活動空間結構的概念和研究框架、評價和研究方法體系、亟待研究的重點以及中心性和城市區域關系等幾個問題進行了概述,以期開創相關研究的新領域。
5. 時間地理學的包含概念
時間地理學,系以時間和空間兩層面為架構來分析人類活動的時一空行為。
在時間地理學中,強調每自一個人都有目標(Goals),為完成目標,人們必定設立
計劃(Projects),此計劃是指在一限制環境中,某時、某地所必須進行之一連串活
動。人們為了完成計劃,則必須克服環境的限制,時間地理學將這些限制分為
(1)能力限制:在人生理限制下,藉助某種交通工具,可移動的范圍。
(2)結合限制:人與其他人或物結合,以達生產、消費和社會諸活動之目的,為達此目的必定有
停留與聚集之場所。
(3)管理限制(John R.Short,1991)。 時間地理學強調限制的觀念,並以時一空圖來表達此一觀念。所謂時一空圖
是以動態地圖來表示個體在時一空中移動的路徑,基本上,時一空圖是三度向量
的動態地圖,即二維向量空間加上時間軸所組成。基本上,時一空圖是藉由人們
的移動路徑(Path)、停留地點(Station)和活動束(Activity bundle)三者來說明人們在
時間與空間的預算下所展現的空間行為(John R.Short,1991)。 所謂生活軌跡,乃是時間地理學者為了將日常活動中時間與空間結合起來而
提出的觀念。此一觀念認為每一個人在連續不斷的行動和事件中,會塑造每一個
人之存在的時間與空間屬性,因而每一個人的歷史可以概念化為在時、空中連續
不斷的生活軌跡。此一概念不但可用於人,也可以應用於城市中的任一場所及人
造物
6. 時間地理學的概念
時間地理學
從時間角度研究現代地理過程的地理學分科。從時間尺度看,地理學分為3個時段:古地理學,歷史地理學和時間地理學。時間地理學著重現代過程的地理研究。根據傳統觀念,一般認為地理學是從空間出發,哲學家康德(I.Kant)從二元論哲學思想出發的學科;將地理學定義為進行空間事物研究的科學,這一論點成為近代地理學思想的基本出發點。赫特納和哈特向認為地理學的研究著重於空間體系,因此是一種分布論學科。但在實際論述中他們也承認地理學是「時間一般作為背景」的領域。哈特向論述了地貌、氣候、現代文化要素研究中的時間與發生,指出地理學的主旨在於理解目前存在的世界。隨著地理學的發展,許多地理學家愈來愈認識脫離時間就無從進行空間研究,地理學必須深入考察地理環境中時間的性質和作用,必須從靜態走向動態。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歷史地理學家強調地理學的時間研究之後,一些地理學家出版了專著,研究了大城市結構、人口和工業、建築布局和配置,建立了時間空間模式,認為時間在所有的行為尺度中是一個基本組分,和空間一樣同屬於可利用的資源,近年來隨著時間學的發展,時間周期中的相位律、增縮律,在地理過程中,均有大量體現。時間差中的順時差理論、循序超越學說,已實際應用於預測預報。隨著系統論、耗散結構等理論引入現代地理學,地球表層或地理系統被認為是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因此它在時間上是有序的,具有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不斷演化發展的歷史。其動態過程具有方向性。這樣現代物理學的時間觀念,才真正進入了地理學中,並與熱力學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相聯系。因此,在地理學中也提出了時間不可逆性,從總體上說,地理過程不能反演。這些現代時間地理學觀點對地理學基本理論的深化有重要意義。
http://rcs.wuchang-e.com/RESOURCE/CZ/CZDL/DLBL/DLTS0001/701_SR.HTM
7. 時間地理學里的「時間空間收斂」怎麼表述比較嚴謹
區域經濟理復論和大量實證研製究結果的基礎上研究了空間收斂的一般特性.研究結果表明:(1)空間收斂一般規律存在兩大特徵,即空間收斂第一規律和第二規律;(2)空間收斂第一規律是指子集收斂,從純經濟理論角度來看,子集收斂是短期性的,但許多實證研究表明了子集收斂的長期動態性;(3)空間收斂第二規律是指空間收斂的動態性和長期性,短期呈現空間收斂,長期出現空間收斂的波動.以往有關區域經濟不平衡的理論不能夠解釋新的不平衡的出現,空間收斂第二規律解釋空間不平衡的演變過程.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來看,空間收斂第一規律是指空間與收斂的關系,空間收斂第二規律是指時間與收斂的關系.
8. 時空地理學的主要概念
時間地理學認為,一個人要滿足需求,就要從一個駐所移動到另一個駐所。然而,這種移動受回到許多限制(constraints)。哈答格斯特朗將這些制約概括為能力制約(capability constrains)、組合制約(coupling constrains)、權威制約(authority constrains)。
哈格斯特朗看時空間中的人
(1)人是不可分割的;
(2)人的一生是有限的;
(3)一個人同時從事多種活動的能力是有限的;
(4)所有活動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5)空間內的移動要消耗時間;
(6)空間的容納能力有限;
(7)地表空間是有限的;
(8)現狀必然受到過去的狀況的制約。
9. 什麼是地理過程的時間序列 說明其在地理學中的應用
這個問題是在《計量地理學》中講的。時間序列也叫時間數列或動態數列,是要素的數據內按照時容間順序變動排列而形成的一種數列,它反映了要素隨時間變化的發展過程。
地理過程的時間序列分析,就是通過分析地理要素隨時間變化的歷史過程,揭示其發展變化規律,並對其未來狀態進行預測。
10. 吉登斯的社會學基本理論觀點
吉登斯試圖克服過度強調結構的決定論和過度強調行動的意志論之間的理論兩難,認為社會回結構是通答過人們的行動所生產和再生產出來的,一方面社會結構的確制約著人們的行為,但另一方面人們在日常活動中也能積極的作用於和反作用於社會結構。其理論因而被稱為結構化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