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公轉教學視頻
❶ 初一地理第二課地球的公轉講解(追加分)
教學要求
1. 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並解釋其基本的運動規律。
2. 用簡單的工具正確演示晝與夜,以及晝夜更替。
3. 用實例解釋時差現象,並說明在現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的知識。
4. 利用圖或親身體驗,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時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說明四季的變化。
5. 利用圖說明五帶的界限,並舉例說明各自的特點。
內容點析
1.晝與夜的形成有兩個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為不透明的球體;二是太陽光線是平行光。嚴格來講,太陽是一個點光源,即太陽光是從一點發出的,但是由於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十分遙遠,當太陽光達到地球表面時,光線幾乎是平行的了。平行光照在不透明的球體表面上,有半個球面可以接受陽光照射,形成白晝,而陽光照射不到的半個球面則為黑夜。圖中的虛線是晝與夜的分界線,叫晨昏線,是與太陽光相垂直的大圓圈。
2.日常生活中24小時的晝夜交替,緣於地球的自轉(如果地球沒有自轉,只有公轉,也會有晝夜的交替,但周期不是24小時)。直覺告訴人們,太陽的東升西落使地球有晝夜之分。其實,晝夜產生的原因是地球在不停地自轉。由於我們也在隨著地球轉動,因此並不感覺地球在運動,相反,看到太陽有東升西落的運動。教材中「自東方迎來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黃昏的落日」,是人們看到的太陽的運動,反映的是地球自西向東的自轉。
3.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在同緯度地區,相對位置偏東的地點,要比位置偏西的地點先看到日出,這樣時刻就有了早遲之分。顯然,偏東地點的時刻要早一些。按地球24小時轉動360度來計算,經度每隔15度,時間相差1小時。
本部分的活動內容中,設計了北京的暢暢與紐約的姨媽互致問候的情境,讓學生思考為什麼暢暢白天要向姨媽道晚安。圖1.18說明,紐約此時位於夜半球,而北京位於晝半球。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如轉播在國外舉行的各種國際體育比賽,就要考慮時間的差別。
4.地球繞日公轉的姿勢很獨特,地球在公轉時,地軸始終是傾斜的,而且傾斜角度是不變的,永遠指向北極星附近。地球公轉及其這一特點,是形成太陽光熱在不同緯度地帶分布和地球上存在季節變化的根本原因。
5.圖1.19出現了回歸線和極圈,需要了解回歸線和極圈是如何確定的。
由於地軸相對地球公轉軌道平面的傾角為66°34′,所以太陽直射點移動的范圍最北界線是 23°26′N,當太陽直射在這一緯度上,正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後)。夏至日以後,太陽直射點就返迴向南移動。所以北緯23°26′這條緯線,被稱為北回歸線。當太陽直射在赤道上,正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向南移動至23°26′ S這條緯線,這條緯線被稱為南回歸線。當太陽向北再次直射在赤道時,就是春分日(第二年的3月21日前後)。如此往復,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一年中,太陽直射點也相應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
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回歸移動,在南緯66°34′以南和北緯66°34′以北的地區,會出現一天中太陽不升(極夜)或不落(極晝)的現象,所以,把這兩條緯線分別稱為南極圈和北極圈。可見,赤道線、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是由天文原因形成的。
6.圖1.19「地球公轉示意」解讀。這幅圖說明了兩個大問題。第一,地球公轉的基本情況,包括軌道、方向、地軸傾斜狀態、與太陽相對位置等。第二,不同季節,地球表面接受太陽光照射的情況。圖中顯示了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時地球所處的位置。在相應的位置處,有一個文字框,說明此時太陽直射的緯度,以及北半球相應的季節。這種圖文結合的方式,便於清晰、直觀地說明四季變化這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文字框中出現了「直射」這個詞。所謂「直射」,就是指太陽光與地面的交角為90°。對於等量的太陽光來講,太陽光線與地面的交角越大,單位面積內得到的太陽輻射能越多,氣溫就越高。如果按照圖中給出的時間排一下順序(3月22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可以大致了解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是怎樣移動的。需要說明的是,教材在處理四季形成內容時,盡可能做到淺化,重現象描述,輕原理分析。
7. 圖1.20「地球上的五帶」解讀。這幅圖說明了三個問題。第一,五帶的名稱和范圍。第二,各帶內接受太陽照射的情況和氣候最明顯的特徵。教材設計了三位生活在不同地帶的兒童,用他們的語言來描述當地的太陽照射情況,比較親切。在兒童的表述中,出現了「正午」一詞。所謂「正午」,就是中午12點鍾。就一天而言,正午的太陽升得最高,不同緯度,正午太陽所能達到的高度是不同的。在有太陽直射的地帶,正午太陽高度很高,就像熱帶地區小朋友說的那樣「總是照在頭頂上」。第三,我國在五帶中的位置。我國大部分領土位於溫帶,從氣候來講具有一定的優越性。
8.「地球的公轉」部分的「活動」,第二題是使學生掌握說明一地四季變化的思路。四季的形成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既有天文因素(如太陽照射情況),也有地理因素(如地形和氣候狀況)。為了簡化起見,我們只考慮天文因素,因為實際季節的劃分,是在天文季節基礎上的調整。
一般分析季節的變化,主要從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入手。本題目中的前兩小題,引導學生回憶當地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來證明夏季是中午太陽升得最高、白晝時間最長的季節;冬季的情況與之相反。第三小題,歸納出分析的思路:某地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和白晝長短的變化,決定了該地得到太陽光熱多少的變化,進而反映出四季的變化。
教學建議
結合本節教學內容,建議教師在教學中採取以下方法和手段。
(1)教材中有很多內容是學生日常能觀察和體驗到的自然現象,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小學已學過的知識,幫助學生將這些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本節教學所涉及的現象具有空間動態變化的特點,這就需要教師藉助適當的媒體手段,如實況錄相、計算機課件、手電筒、台燈、地球儀等輔助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立體、動態的概念。
(3)在電化教學條件尚不完備的地區或學校,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帶小型地球儀、手電筒等作為輔助學具,指導學生參與動手演示,這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識記非常有效。
(4)為了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現有知識基礎,也為了避免與高中學習內容的重復,教科書有意識地對本節教學中的一些難點問題進行了簡化處理,迴避了一些難懂的概念,如黃赤交角等。教學中,教師也要注意不要將知識引導得太深,主要能讓學生初步理解地球運動的基本特點和產生現象的簡單原因就可以了,有些知識和概念待進入高中階段再繼續學習。
本節新課的導入設計了以下兩種方法。
(1)有條件的學校,播放或演示「地球運動」的實況錄象或課件,請學生觀察。
(2)教師用教具演示「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同步)」,請學生觀察。
這兩種設計的目的,都是使學生對地球運動的基本狀態建立初步的感性認識。
【地球的自轉】【地球的公轉】
這一部分可以設計以下三個活動。
1.第一個活動設計。
(1)把自轉與公轉的規律進行對比講述。
(2)在教學條件不同的學校,教師可以採取讓每個學生動手演示、分小組演示或請一位學生到講台來演示等不同方法,讓學生參與演示「地球運動」的活動,這樣可以使教師發現學生是否了解和掌握了地球運動的基本特點,及時反饋,及時補學。
(3)教師讓學生概括總結地球運動的形式(自轉和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
(4)教師進一步要求學生總結地球自轉與公轉的區別與聯系。並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寫。
自 轉
公 轉
方 向
轉動一周所需要的時間
旋轉中心
轉動特點
(5)讓學生列舉自然界什麼現象可以證明地球的自轉方向?(每天太陽的東升西落現象)
2.第二個活動設計。
(1)利用光源或地球儀,教師演示或指導學生演示:當前地球上晝夜的形成和分布。要求學生指出晝半球、夜半球的范圍。要求學生觀察此時除中國是白天,還有哪些國家是白天,有哪些國家是黑夜?
(2)教師或學生將地球儀轉動180°,再觀察:中國和美國分別處在白天,還是黑夜?
(3)教師或學生連續轉動地球儀,觀察各地(如中國和美國)晝夜更替的情況,思考並總結晝夜更替的原因。
(4)讓學生結合生活體驗計算:每天我們在夜半球和晝半球大體經歷多長時間?(學生回答後,教師要指出是12個小時左右,究竟多長時間依季節而有差異,待上高中學習時再深入了解)每完成一次晝夜更替需要多長時間?(24小時)
(5)讓學生閱讀教科書第10頁中「暢暢和姨媽的問候」,思考產生時間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6)教師講述:可見,地球自轉還使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區產生了時刻的差異。在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時刻。教師利用地球儀和光源演示,或圖上畫出晝夜兩半球的范圍,讓學生計算倫敦、北京、新加坡、東京、莫斯科等城市中間的時差各相差多少小時。並根據地球自轉方向與太陽東升西落的規律,了解時刻計算「東加西減」的一般方法。
(7)教師讓學生總結這部分內容學習的收獲,並總結、整理板書內容。
3.第三個活動設計。
(1)教師提問。
①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與中午三個時段相比,哪個時段我們感覺到太陽光照射得最厲害?(中午比早晨或傍晚更厲害)那麼你能從這一現象中總結出什麼規律來呢?(太陽光線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這個提問的設計,是為學生理解地球公轉使地表熱量發生季節變化而作必要的鋪墊,但不能按高中地理學習那樣進行知識的擴展和加深。
②與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天中的變化規律同理,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年中的變化有什麼規律呢?請結合我們日常生活的體驗說明。(教師引導學生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依次回答)。
(2)教師利用地球儀和光源演示或利用教科書中的地球公轉示意圖,讓學生觀察、思考並解釋太陽光照射情況在一年中的變化規律。教師可以利用下列表格,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暫填寫左面兩項內容)
節氣和季節(月份)
太陽直射的緯度
南北半球獲得太陽光熱的狀況
南北半球晝夜長短的狀況
冬至(12、1、2)
春分(3、4、5)
夏至(6、7、8)
秋分(9、10、11)
(3)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觀察教科書中的地球公轉示意圖,總結一年中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完成上表中右側內容的填寫。
(4)教師讓學生以自己的家鄉為例,歸納總結:由於地球公轉,地球上所接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隨季節而有規律地變化,形成了四季。
(5)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中「地球的五帶圖」,並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讓各小組學生分別歸納總結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氣時,地球上五帶內各帶所接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狀況和晝夜長短的變化狀況。
❷ 如何提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用充分的准備做好課堂鋪墊
課前的准備是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做的功課。教師除了積極充分備課課堂所要教授的知識外,還要明確課堂目標,明確知識的重難點。此外,地理教師還應該搜集一些與教學相關的資料,比如圖文,視頻,故事片段等,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聽課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的高效性。
學生在課前也應該做好積極的准備,提前預習,明確老師課堂所要講的內容,提前找出自己的疑難點,並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解釋或者和同學積極的進行討論,使自己能夠很好的融入課堂,用一種享受的姿態去對待地理課堂。這是提高初中地理課堂必不可少的因素。
2、用幽默言辭激活沉悶課堂
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教師只有充分激發起初中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才能夠更好的進行地理教學,為學生傳授地理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擁有過硬的知識儲備之外,還必須具備將乏味的知識轉化為幽默詼諧的語言表達的能力。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地理教學模式必然會激起初中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對於初中生來說,情緒是影響他們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師如果激發起了初中生學習地理的熱情,讓他們對於學習地理有了積極的思想情緒,他們的學習效率必然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成果也必然會有一定的改善。
教育家斯賓塞曾經說過:「教育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帶有樂趣。」教師的幽默是讓初中地理課堂活躍,給初中生帶來愉快的前提條件。課堂是進行教學的基礎,只有有了氣氛活躍的課堂,才能為初中生積極主動學習地理知識,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奠定基礎,從而為進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課堂的高效性。
3、用地理教具進行生動教學
眾所周知,地球儀,地理地圖,各種測量儀等是初中地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此外,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在初中教學中的使用也變得越來越普遍。傳統初中地理教學課本上雖然有大量的插圖並且配有大量的文字解釋,但是地理這門課程需要學生有極強的空間感和認知度,課本上的講解並不能將事物的演變過程清晰地展示給學生,學生因此無法很好的理解甚至並不能理解地理知識。這樣就對地理教學的進一步開展造成了極大的不便,課堂效率的提高更是無從談起。這個時候,教師應該熟練並且適時恰當地使用地理教具和多媒體技術,以此來豐富地理教學課堂,為學生生動地展示地理知識,提高初中生對於地理的理解,從而提高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有關地球自轉、公轉的相關知識點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難點,很多初中生表示不能理解,不能想像地球的運動。憑借老師單一的講解課本知識,學生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加之初中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夠,根本無法理解。如果教師將地球自轉、公轉過程做成動畫,進而用多媒體的形式將各個過程細節展示出來,並且配以地球儀和相關的地圖畫冊使用,學生必然會形成很好的地理空間感,對抽象的地理事物也會有生動形象的認識。地理課堂效率的提高是必然之事。
4、用問題激發學生探索慾望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願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統都會落空。」教師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不但會加深學生對於地理知識的理解,而且還可以激發他們對於對地理知識的進一步探索,問題激發思考。教師對於問題的設計除了要切合課堂所學重點難點知識外,還必須對激發學生的思考有一定的積極功效。只有這樣,課堂上的問題設置才有存在的必要性,也只有這樣,問題的設置才能對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初中地理學習中,很多知識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比如很多俗語都與地理知識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教師可以根據俗語對相關的地理知識進行提問。例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很顯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是溫度,那麼淮南淮北的溫度差異是怎樣的?植物的類型是什麼樣的?淮南淮北的分界山脈是哪一座?從而引出初中地理的一個重要標志點:秦嶺—淮河一線。那麼關於秦嶺的一切地理知識都會伴隨著問題的解決而得到清晰明了的解釋,這樣學生不僅對秦嶺—淮河這一地理知識有較深的記憶,而且還促進了他們對問題的積極思考。在達到了學習目的的同時,也起到了活躍氣氛的功效,使課堂教學效率有了事半功倍得效果。
結語:在事事講究效率的當今社會,初中地理課堂也必須跟隨時代的步伐不斷提高效率。因為課堂是初中生學習的根據地,是進行其他一切教學與學習活動的根本點。教師必須不斷改進教學觀念,採取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去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讓學生以一種享受的心態去學習地理,最終達到提高初中地理課堂的效率。
❸ 想找一個關於初中地理教學的視頻,要一整套的,時間都是30分鍾以上的視頻,
請到網路視頻搜索。
發這類連接容易被「和諧」。
************************************
不滿意請追問,滿意望採納!
************************************
❹ 初一地理地球和太陽運轉真實視頻,要網站
「製作小地球儀」活動報告
一、 目的意義
1、 通過地球儀的製作,讓學生們印象深刻地了解地球儀的構造,知道赤道的位置,與極點的關系;
2、 提高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學生可以不必固定地按照課本介紹材料,利用現有的材料,做出一個像模像樣的地球儀;
3、通過動手小製作,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活動要求:
1、要畫出 赤道並標明度數;
2、注意小孔(極點)到赤道上各點的距離要相等;
3、傾斜的鐵絲(即地軸)要於垂線成23.5°角;
4、製作的小地球儀要較為准確且美觀,底座要比較穩固;
三、活動過程:
1、材料:乒乓球、細鐵絲、膠布、橡皮泥、大頭針等;
2、製作過程:
(1)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紅色筆畫上一個圓圈,作為赤道;再遲到兩側各鑽一個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點的距離相等;
(2)把鐵絲彎成圓形,注意傾斜的鐵絲要與垂線成23.5°角,同時所彎的半圓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3)把乒乓球用傾斜的鐵絲穿起來;
(4)在乒乓球鑽孔處,用膠布裹幾圈,這樣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傾斜鐵絲的中間,同時又可以自由轉動;
(5)在底座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儀不會翻倒;
四、活動總結:
總體來說,同學們大多都能夠製作處像模像樣的小地球儀,有很多還能夠將地球儀上的符號反映到自己的作品上,根據製作的規范程度和自己的創作能力,評出了一些製作小能手:
6.1班:孫慧、 孫嘉、 滕亞妮
6.2班:於佳慧、 徐冬玲、 宋心予
6.3班:鍾海燕、 劉麗靜
6.4班:宋明豪、 李一君
五、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的小活動,是同學們更好的了解了學習地理的基本工具——地球儀,單單一個地球儀便可帶給學生很多的知識:經線與經度、緯線與緯度,活動中有的同學自發的 買了小地球儀作為參考,看到同學們對地球儀的興趣,我們感到很欣慰,有了興趣的「幫助」,相信這會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有的同學在製作中加入了自己的創作,把自己了解的符號反應了出來,這樣可謂真正地實現了動手動腦。
同樣,在這次的製作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1)不良習慣:有個別同學不能夠及時地完成,有個別同學未能明確活動的目的是「自己動手」而不是「老師想要些地球儀」
(2)製作方面:未標出赤道、兩極點的位置不是很准確,地軸的傾角不明顯、底座不是很穩定等是較多的同學反映出來的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反思:在下次開展活動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1)平時要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2)強調本次活動的目的
(3)帶領學生將一些知識性的、易出錯誤的地方分析出來,是同學們在製作中更加准確。
❺ 哪裡有初中地理老師講課視頻
用不上,我是一名教師,我給你指出幾個重點吧!你好好背,就一定行!
回頭是岸呀!好好學吧!
(原創)8年級地理(上)復習提綱(人教版)
1、從世界看中國
(1)遼闊的疆域
1、我國的地理位置:位於東半球、北半球,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①從緯度位置看,南北跨緯度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有少數地區屬熱帶,無寒帶;
②從海陸位置看,我國位於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西部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2、國土遼闊:陸地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鄰國15個(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南部緬、老、越。)
②我國領土四至:最北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交匯處,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緯度相差49度,距離相離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季節差異);最東是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最西是帕米爾高原(東西經度相差60度,距離相距5000千米,因而產生了晨昏差異);
③臨海(從北到南):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海域及內水面積37萬平方千米,海域面積300萬平方千米;
④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主要島嶼有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和南海諸島,有六個海上鄰國(自南向北分別是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3、領土四至:最北端:黑龍江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主線( 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島上的曾母暗沙( 附近);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匯合處( 多);最西端:新疆帕米爾高原( 附近)
南北跨緯度近 ,約5500千米,東西跨經度 多、約5000千米,是一個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差異十分顯著的國度。
4、34個少級行政區:我國的行政區域分為三級:省(包括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包括自治縣、自治洲、市)鄉(民族鄉、鎮)我國共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本節重點:熟記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位置分布與大概輪廓(即課本7頁圖1.7)
(2)眾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人口12.95億,佔世界人口1\5以上,我國人口增長較快,兩次人口增長高峰(1858年和1949年)。我國的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①我國人口的國情是: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人口東多西少。決定了我國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
②會計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該地區的總人口數(人)/該地區的總面積(平方千米))
2、人口東多西少: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積57%,人口僅佔6%,東西人口分界線:從黑龍江省的黑河市至雲南省的騰沖縣。
(3)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民族構成: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數的92%,其它55個民族占總人口的8%,所以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人,人口400萬以上的民族有: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 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為集中,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3、 民族政策:平等、團結、互助、民族區域自治。(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豐富多彩的文化和傳統的體育活動,大多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很多民族還有自己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壯文))
2、中國的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
(1)了解我國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徵
① 運用中國地形圖,說出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徵
我國地形的特徵(P24-29):地形復雜多樣和高原、地面積廣大(P26-27活動1、2、3;P29-30活動1、3)
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徵:地勢西高東低並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三級階梯界線的山脈: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和橫斷山脈;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P23活動1——4)
構成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階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構成;第二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等;第三階梯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等。
掌握:課本P22圖2——2、24頁圖2——4
地勢對我國的影響:
①氣候: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了較為豐富的降水;
②河流: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了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流入海洋。古詩雲「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
③交通:一方面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另一方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不同的地形特徵對人們生產生活的不同影響:P25圖2-5
五種基本類型都有,但以山地33%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區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嶇高原部分佔三分之二。
意義:①有利影響:地形多種多樣,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平原具有發展種植業的優勢,高原具有發展畜牧業的良好條件,山區在發展林業、副業、旅遊業和采礦業等方面具有優勢。(我國山區面積廣大,森林、礦產、水力、旅遊資源豐富,所以在山區應大力發展林業,采礦業及旅遊業。)
②不利影響:山區多,平原少,也給大規模商品化生產、生產管理帶來了困難;同時,山區由於地形崎嶇,交通閉塞,經濟文化常常相對落後,並造成耕地資源不足。
總結:不同的地形區有不同的自然條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濕潤半濕潤的平原適宜發展耕作業;山區適宜發展林業、畜牧業和旅遊業;乾旱、半乾旱的平原、高原則適宜發展畜牧業;乾旱、半乾旱區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綠洲區、平原區才可發展種植業。
我國的主要山脈:(落實到地圖上)
⑴東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間-列是長白山-武夷山;最東列是台灣山脈,其主峰玉山是我國東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東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陰山;中間-列是昆侖山-秦嶺;最南列是南嶺。
〔注意〕秦嶺是劃分我國南方與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線。秦嶺南北的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差異。
⑶西北-東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等。多在我國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為世界最高山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賀蘭山、橫斷山脈等。
〔注意〕橫斷山脈是由許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脈組成。它們由北向南地勢逐漸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間,極大地阻礙了東西交通。
我國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我國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我國的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②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其影響因素:
我國氣溫的特點:冬季南北溫差很大(約50℃)原因:南北緯度位置高低不同(地形地勢),南北受冬季風影響大小不同;夏季南北溫差不大(僅12℃)原因:太陽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晝時間較長,接受太陽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讀圖:P31 2——13 P32 2——14,讀圖步驟如下:
① 根據圖例,讀數值,了解氣溫遞變規律,概括總結氣溫的空間分布規律;② 觀察等溫線的延伸方向及突出部分,了解、分析氣溫空間分布的變化趨勢及影響其分布的因素;③ 根據等溫線的疏密了解氣溫空間變化的梯度式變化幅度;④閱讀南北氣溫極端數值,了解氣溫空間分布的具體差異。
如圖2——13:我國冬季氣溫的空間分布規律是由南向北遞減,即越往北去,氣溫越低。從圖中可以看出0℃等溫線大致穿過秦嶺——淮河一線,在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向南彎曲,主要是因為地形地勢的影響;溫線的密集,說明了氣溫的差異較大。我國最南氣溫為16℃,最北氣溫-32℃,所以我國南北1月平均氣溫大約相差50℃。
我國溫度帶的劃分:①原因:根據我國氣溫的南北差異和農業生產的實際(農業生產實際主要指一個地方氣候農作物所能提供的熱量條件);②類型五個(北→南)寒溫帶(高原氣溫區)、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
P33圖2——15 了解我國六個溫度帶的主要分布地區(行政區、地形區)
例:P34頁 活動2
答:不同的溫度帶內,同一種糧食作物(如小麥),選擇的播種時間也不同,暖溫帶適合於秋季播種,收獲的是冬小麥;中溫帶適合於春季播種小麥,收獲的是春小麥。
關系:①不同的溫度帶,地面植被不同,因而生長的水果也不同;②不同的溫度帶,農作物生長期內的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不同,因而農作物的熟制也不同;③不同的溫度帶,冬夏的氣溫差異很大,因而居民的建築特色也不同;④不同的溫度帶,所處的緯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太陽光熱多少不同,氣溫高低不同,因而農作物的播種時間也不同。
基本特點(規律)
原因
影響
名稱
內容
空間分布規律 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漸少 影響我國降水的主要來源是夏季風。我國東部廣大地區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影響大,降水多;西北內陸地區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降水稀少 東南部濕潤,愈向西北部內陸越乾燥
時間變化 季節變化 降水季節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節 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影響,降水豐沛;冬季受來自大陸的乾燥空氣的影響,降水少 使我國旱澇災害頻繁,夏季風強或來的早,北澇南旱;夏季風弱或來的晚,南澇北旱
年際變化 各地降水年際變化大,南方較小,北方較大,西北乾旱地區最大 夏季風進退的規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異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長 由夏季風形成鋒面雨帶進退規律決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澇;江淮地區的梅雨和伏旱
P35 圖2——16,在圖在中找出我國主要的等降水量線穿過的省區?
例:P40活動2:我國東部背靠亞歐大陸,面臨太平洋,地處季風季風氣候區,受夏季風影響非常明顯,因而夏季高溫多雨,由此可知造成兩個地區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不是緯度位置而是海陸位置,正是由於海陸位置的影響,才使地處同緯度大洋西岸的阿拉伯半島氣候乾旱,沙漠廣布。
例:P40活動3
氣候類型復雜多樣:東部地區: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地區:高原山地氣候。
P42圖2——26,我國的氣候類型(特點)及分布地區
例:P43活動2:在不同氣候條件下,人們種植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瓜果蔬菜也不同,如東北種植的是春小麥、甜菜;華北、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地區種植的是冬小麥、甘蔗;北方(東北、華北)種植的油料是花生、大豆,長江以南則種油菜;北方水果有:蘋果、梨、葡萄;南方則有柑橘、菠羅、香蕉。
③ 地圖上找出我國的主要河流、說出長江、黃河的概況
基 本 特 點
內 容
河流眾多
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1500多條
水量豐富
河流年徑流量達27000億立方米,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
水能蘊藏量極大
水力資源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首位
P44圖2——28,知道內流區與外流區的概念及界線(季風界線)知道我國的主要河流。
流域區域
分界線
佔全國總面積
主要大河
外流區域
北段大致沿著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沿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與季風區非季風區的界線大體相近) 2/3
流入太平洋: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海河、遼河、瀾滄江(境外稱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魯藏布江(在印度境內稱布拉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額爾齊斯河。
內流區域
1/3
流入沙漠或內陸湖泊:塔里木河
影響因素
對我國河流的影響
地形(地勢)
地勢西高東低,河水滾滾東流入海,成為外流河,位於外流區
氣候
氣溫
夏季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河水就多
冬季降低,高山冰雪融水減少,河水就少
降水
增多,外流河水就增多,水位就上漲
減少,外流河水就減少,水位就下降
黃河的治理:P48 圖2——32,知道黃河的概況,流經省區
黃河發源於青海的約古宗列渠,呈巨大「幾」字型,向東流經青、川、甘、寧、內蒙古、陝、晉、豫、魯九省區,注入渤海;黃河上游有豐富的水能資源(龍羊峽),中游則修渠灌溉(塞上江南寧夏平原),下游則多泛濫。
河段
黃河的憂患
治理措施
表現
成因
例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的地方適合發展耕作業,例如長江三角洲、三大平原地區,這些地方地形、土壤、水源、氣候條件相對來說都比較優越;②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適合發展林業,既增加收入,又可保持水土,發揮森林的環境效益;③氣候乾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長良好的地方,適合發展畜牧業;④河湖較多,水資源充足的地方適合發展漁業。
影響農業發展與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社會因素。
例:P103活動1、2、3
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發展
現狀
發展成就
舉世矚目:產量、位次、生產能力等
面臨挑戰
問題嚴重:耕地減少、水土流失、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等
發展方向與對策 ①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
②建立商品糧基地
③科技興農
例:P106、107活動1、2、3
(2)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的地理分布,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作用
工業的一般生產過程:對原材料加工再加工,如汽車生產:開采鐵礦→冶煉鋼鐵→生產汽車
工業生產特點:階段性、關聯性、計劃性
後一階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階段所用的產品,即前一階段的生產是為了後一階段的進行,生產是有計劃性,針對性的生產而非盲目生產。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工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他是國家經濟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為農業、建築、科研、軍事等部門提供了許多機械設備、科研儀器,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
我國工業的分布:①我國工業東部沿海、長江沿岸地區多,廣大的西部地區少;②我國工業分布較為集中的地區:京廣、京滬、哈大等鐵路沿線,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國意義的工業基地,如北京、天津、廣州等;黃河流域是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如蘭州、包頭、西安、鄭州、濟南等;長江沿線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區;沿海地區集中了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等工業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全理分布工業:①遼中南地區:資源配置好、交通便利,以重工業為主;②滬寧杭工業區:資源匱泛、交通便利、市場廣闊,綜合型工業;③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鄰近東南亞、海陸交通便利,「前店後廠」的外向型經濟;④大力發展鄉鎮企業。
例:111、112活動1——4
高新技術產業的涵義:科學技術為基礎、電子和信息為龍頭、產品科技含量高
特點:科技人員比例大,研究開發費用高,產品更新換代快。
我國商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與分布:①發展:起步晚,發展迅猛;②分布:依附於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③地區差異:沿海——科技園區型,沿邊——貿易導向型,內陸——國防軍工
P115 活動1、2
(3)比較不同交通運輸的特點,運用地圖說出我國交通運輸網的大致分布格局
交通運輸: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
交通工具:汽車、飛機、輪船、火車、牲畜、地鐵、管道等
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交通運輸是聯系生產與消費的紐帶,是連接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的橋梁,為了開發利用資源,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加強各地區、各民族、各國家家政治、經濟、文化等的聯系,都應首發發展交通運輸。
我國交通運輸的分布特點:分布不均,東部稠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原因:我國人口的東多西少,礦產資源的北煤南磷,家產品的南稻北麥,都向交通運輸提出了要求;地形上,東部大分地區為平原,西部地勢較高,地形復雜,修路成本高。
鐵路線 聯系 命名法 類似線
京滬線 京是北京的簡稱,滬是是上海的簡稱 用起止點城市命名 哈大線、成昆線
湘黔線 湘是湖南簡稱,黔是貴州簡稱 以起止點城市所在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命名 浙贛線、青青藏線
蘭新線 蘭為蘭州簡稱,新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簡稱 以起點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和一個終點城簡稱命名 隴海線
南疆線 南疆為新疆南部 以鐵路線所在的位置命名 北疆線
命名規律:①從北京出發,「京」在前面;②南北走向,北前南後;③東西走向,東前西後。
我國鐵路網的骨架,簡稱「三橫五縱」
南北向的鐵路線(自東向西排列) 1、京滬線
2、京九線
3、京哈線——京廣線
4、同蒲線(大同—孟塬)——太焦線——焦柳線
5、包蘭線——寶中級(寶雞—中衛)——寶成線——成昆線
東西向的鐵路線(自北向南排列) 6、大秦線——京包線——包蘭線
7、隴海線——蘭新線
8、滬杭線——浙贛線——湘黔線——貴昆線
等。
這夠你學的了!好好復習,祝你取得好成績!
❻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視頻
地理七年級上,教學視頻。人教版。
❼ 初中地理:地球公轉是繞太陽按什麼方向公轉
你好!
1.從太陽繫上方看(地球的北極上方),地球的公轉是逆時針.2.從太內陽系下方看(地球的南極下容方),地球的公轉是順時針.3.從太陽系正平面看(九大行星共同軌道面,地球自轉逆時針方向),地球的公轉是逆時針.4.從太陽系反平面看(九大行星共同軌道面,地球自轉順時針方向),地球的公轉是順時針.
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南半球為冬季,北半球為夏季!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❽ 初中地理教學視頻
樓主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我的答案如下:
怎樣學好初中地理_網路經驗回
http://jingyan..com/article/a3761b2b6b3a1f1576f9aa15.html
生活與書本結合,加強記憶,學答東西要活,不要死記
若您還需要視頻請追問,我很樂意替您解答。
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滿意,請點擊滿意答案
如果不滿意,請繼續等待您期望的滿意答案
願您的問題能夠早日得到解決
❾ 高一地理地球自轉 公轉教學視頻
http://v.ku6.com/show/dc20ZlP4b-6H1Ege.html
這有很多地理視版頻權
❿ 初一上學期地理的名師講解視頻全套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