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世界地理教學案
『壹』 高二世界地理知識框架復習
世界地理
第一單元 世界地理概況
一、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陸分布 1.陸地(29%)
(1)大陸、大洲、半島、島嶼(2)七大洲:名稱與分布;大陸上的洲際分界線;地形特徵 亞洲:地形復雜,起伏很大,中高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大 非洲:以高原為主 歐洲:以平原、山地為主,是世界海拔最低的大洲 南極洲:冰島大陸,世界海拔最高大洲 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東部高原 南美洲:西部山地,東部高原平原相間排列 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東部山地
(二)海洋(佔71%)
1.洋、海、海峽 2.四大洋名稱分布:太平洋(面積最大)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面積最小)
(三)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陸地地形:山地—海拔較高,地表起伏大,坡度陡;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坦廣闊;丘陵:海拔較低,起伏不大,坡度和緩;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盆地:周高中低
2.海底地形 大陸架:大陸向海洋延伸部分 大陸坡、海溝、海嶺、洋盆3.地形的變化 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結果 (1)內力作用:來自地球內部,表現為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2)外力作用來自地球外部,表現形式:風、流水、冰川、海浪等,高山削低,低地填平,使地表形態趨於平坦。
二、世界的居民和國家
(一)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1.世界人種(1)白色人種分布:歐洲、北美洲、大洋洲 (2)黃種人主要分布亞洲東部 (3)黑種人:主要分布非洲、大洋洲、美國
2.世界語言和宗教 (1)世界語言: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 (2)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二)世界政治地圖和分布
1.世界的國家 (1)世界18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地區 (2)面積不等,前6位: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3)人口不等 最多中國,其次是印度 (4)政治制度不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
2.國界和領土 領土:國界線范圍以內的陸地、領海、領水和領空
3.世界地理區域的劃分 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歐洲西部、歐洲東部和北亞、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極洲13個地區
4.重要國際組組: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
第二單元 世界地理分區
一、東亞
(一)概述
1.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側。
2.國家: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
3.地形特徵: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和島嶼;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多高原、山地,東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半島、島嶼上多山地和丘陵;主要大河向東注入太平洋
4.氣候特徵:(1)季風氣候顯著 成因:海陸熱力差異 類型:亞熱帶季風、溫帶季風 (2)溫帶大陸性氣候 分布中國西北部、蒙古 特點: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全年乾燥少雨 (3)東西部氣候差異:東部氣候海洋性明顯,向西大陸性增強。
5.人口和居民:人口主要分布於沿海平原 居民:大多數為黃色人種 民族6.經濟:東西部差異顯著,東部自然條件優越,工農業發達,西部氣候乾旱,牧業為主
(二)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徵:(1)位置及領土組成: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及周圍小島組成 (2)地形:多山,山地丘陵佔3/4,平原狹小。(3)氣候:以海洋性季風氣候為主 (4)資源:森林水力資源豐富,礦產貧乏
2.發達的經濟 (1)條件:有利→豐富勞力資源,較高科技水平,多良港,不利→礦產資源缺乏,需從國外進口 (2)經濟特徵:外向型經濟 (3)地位: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部門齊全 (4)對外貿易:主要貿易對象:美國,其次為亞洲和西歐 最大貿易港口:神戶、橫濱
3.太平洋沿岸的工業 四大工業區:東京—橫濱、大阪—神戶、名古層、北九州
4.漁業發達,農業單產高
二、東南亞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1.位置和范圍: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主要國家:內陸國—寮國,面積最大國—印度尼西亞
3.重要地理位置: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通道,東方「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
4.地形: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馬來群島:地形崎嶇多火山地震
5.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二)居民和經濟
1.居民:絕大部分屬黃色人種 分布:多分布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及沿海平原。 (2)宗教:佛教、伊斯蘭教 (3)華人、華僑最集中地區
2.經濟:(1)主要農產和礦產 農產品:水稻、天然橡膠、油棕、椰子等。礦產資源:錫、石油最為著名 (2)迅速發展的工業和旅遊業 加工工業發展迅速、旅遊業發展快 (三)新加坡
1.城市島國 馬來半島南面,領土由新加坡和附近一些小島組成處馬六甲海峽東口,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上 華人佔34
2.新興工業國:(1)利用優越地理位置、優良港口,發展轉口貿易,對外貿易和航運業 (2)出口加工工業發展迅速 (3)利用本國優勢發展旅遊業3.花園城市 注意:環保和美化城市
三、南亞
(一)概述
1.歷史和宗教 人類文明中心之一,佛教、印度教發源地
2.位置和范圍 (1)位於喜馬拉雅山以南的亞洲部分,包括南亞次大陸和印度洋上的許多島嶼 (2)主要國家:內陸山國:尼泊爾、錫金、不丹;臨海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島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
3.三大地形區:北部喜馬拉雅山南坡山地;中部: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4.主要河流:印度河→源於我國西藏,向西部注入阿拉伯海恆河:源於喜馬拉雅山區,注入孟加拉灣,河口有恆河三角洲
5.氣候:熱帶季風氣候→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風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為旱季 西南季風與農業生產:西南季風早晚強弱造成旱澇災害影響農業生產
(二)印度
1.世界文明古國 南亞面積最大國家,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2.農業:亞洲耕地面積最大國家,主要農產品:水稻、小麥、棉花、茶、黃麻等3.工業:礦產:煤、鐵、錳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東北部
工業:電力、鋼鐵、機械較發達,核能、電子航空、航天發展較快4.主要城市:首都新德里,人口最多城市加爾各答,最大港口:孟買
四、中亞
(一)位置:范圍
1.位置:地處內陸,距海較遠,「亞歐大陸橋」的重要通道
2.范圍:包括五個國家,與我國相鄰的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
(二)自然環境
1.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主要平原為圖蘭平原和裏海沿岸平原
2.氣候:冬冷夏熱,降水稀少,溫帶大陸性氣候
3.河流湖泊河流多內流河,內流河有阿姆河、錫爾河、外流河→額爾齊斯河湖泊多為內流湖,有世界最大的湖泊裏海。
作用:這些河流為中亞的工、農牧業生產發展提供水源
(三)經濟
1.農業:分布:西部、北部灌溉農業為主,中部、南部畜牧業為主
主要農產品:棉花僅次於中國、美國、畜牧業→細毛羊、羔皮羊為主
2.工業:采礦業、加工工業、冶金、軍事工業較發達
五、西亞和北非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1.重要的交通位置:兩洋(大西洋、印度洋)
三洲(亞、歐、非) 五海(地中海、紅海、黑海、阿拉伯海、裏海)之地
2.地形:高原為主,平原面積狹小。世界陸地最低點死海
3.氣候: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旱。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
4.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沙漠,地下石油資源豐富
(二)居民和經濟
1.居民:白色人種為主 民族、語言:阿拉伯人為主,通用阿拉伯語
宗教: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西亞是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發祥地
2.世界石油庫和磷礦庫:西亞石油以波斯灣為中心,主要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成特、伊拉克。北非盛產石油及磷礦石,摩洛哥磷礦石產量佔世界3/4
3.畜牧業和灌溉農業(1)畜牧業較發達,以游牧為主(2)灌溉農業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綠洲,綠洲農業代表植物:棗椰(3)地中海沿岸水果產區
(三)埃及
1.位置:非洲東北部,及亞洲境內西奈半島
2.尼羅河的贈禮:尼羅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肥沃的土壤;便利灌溉水源
3.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連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4.經濟:重要的傳統出口商品———長絨棉 主要經濟支柱:石油、運河、僑匯、旅遊業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自然環境
1.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非大裂谷,最高山峰:氣力馬扎羅山;剛果盆地及成因
2.河流、湖泊:水力資源最豐富河流—剛果河 最深湖—坦噶尼喀湖
3.氣候特點:炎熱多雨,以熱帶草原、熱帶雨林氣候為主
4.礦產:南非黃金產量第一,幾內亞鋁土,尚比亞銅礦、奈及利亞石油
(二)居民和經濟
1.黑種人的故鄉 黑色人種為主 2.政治版圖變化 3.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 4.人口、糧食與環境問題 (1)人口自然增長率超過糧食增長率,許多國家糧食不能自給;不合理開發導致環境惡化。 (2)解決問題途徑:保護自然環境,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加強民族團結
『貳』 高二世界地理怎麼學!!!
我們現在也正在學世界區域地理,學生每天都在反映東西多,記不住,亂,弄得老師也不知所措,因為我不覺得難,不過我給學生總結了不少,你也可以試試
分區十三個記憶的時候這樣記
1位置,包括經緯位置,海陸位置,半球位置,經緯位置記住記憶控制經緯線不用多記
2范圍,國家 主要半島島嶼 海域 (有些國家不需要記憶,例如歐洲的 拉美的 非洲的 大洋洲的 都記全也沒用,考不了那麼多。有些雖然不是必考8國的但是也要記住,例如冰島,孟加拉,奈及利亞,紐西蘭 英國 法國 加拿大,有可能回考到)
3,地形 個分區的地形 地勢
4 氣候 這個我就不多說了,老師一再強調過 要是還是記不住 就只能說從高一的大氣環流就沒有學好 (氣候這一定要注意地形對氣候的影響,還有就是非地帶性的成因)
5 河流 注意河流流向 入海口經緯 海域 水文特徵(例如汛期,水量等) 是否具有航運價值(原因)
6,資源 礦產資源 生物資源
7居民 人種 宗教 自然增長率 人口分布(原因)
8 農業 農業地域類型 區位優勢
9工業 工業布局 發展方向 區位優勢(特別注意的是美國 德國 日本 印度)
10,交通 ( 俄 美 德 澳)
11 城市 (首都 最大城 最大港口)
總體就是這些 還有像樓上說的重要經緯也是需要記憶的 重點的海峽 運河 國家 半島 島嶼 的形狀 看地圖自然也不錯,不過題做多了 圖見多了自然就認識了
還有區域地理答題的時候有些模式 有時間我會在補充
不過怎麼說也要靠自己,理清思路 多記憶 沒問題 這不是理科沒有那麼多邏輯 都是中國字就看你記得住么 用心么 加油吧 我天天讓我的學生也愁死了,給他們總結了思路 不行 非要吧答案一點不拉的寫上,但是我還是說我給你寫沒問題 可是寫完了那是我的思想,不是你的,你自己總結那就是你的了
加油吧
『叄』 急!!!!!高二世界地理題!!!要詳細講解過程,越快越好!!!
1、2、3題都好理解,單解釋第4題。
(2)處自然帶是熱帶雨林氣候,其成因有專是常年處在東南屬信風帶並且處在迎風坡上,海洋的潮濕氣流給該處包括同樣處在東南信風帶且在迎風坡上的澳大利亞東北部帶來終年的高溫多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故D正確;A、B、C都與提示的成因、類型差距較大。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原因:一是常年盛行東北信風,二是人類為了生存空間的墾殖;B、東非高原出現熱帶草原帶的成因一是出於較高海拔,不容易形成熱帶雨林氣候所必需具備的大氣環流因素,二是與海陸位置有關,相對遠離大洋(離紅海、阿拉伯海雖近但紅海、阿拉伯海常年處在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很難形成較多的降水,另外高原、山脈也有阻隔作用);C、南半球亞寒帶針葉林帶缺失是因為南半球海洋面積占絕對優勢,沒有產生亞寒帶針葉林帶的大片大陸,南緯40-60度左右常年盛行西風,形成相對溫和的溫帶雨林氣候帶。
『肆』 高中世界地理教學的幾點思考
高一多用圖,聊些地區相關八卦。激發學生興趣。高二學習人文地理,多聽寫,人文內地理需容要記憶。高三以考復習,讓學生多見識題型,增強應試能力。教師個人要學會總結,善於使用ppt
我是高考完的學生,這是我三年來對每個階段最重要部分的總結。
我高中遇見的地理教師都是良師益友,希望老師您別針對書本一板一眼的講,要和學生多看點玩笑,和他們打成一片。地理這玩意我真的認為興趣很重要。
『伍』 跪求一份高二區域地理 東亞與日本的教學設計,要表格式的,急急急
東亞概述: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側國家: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組成:亞內歐大陸東部、朝鮮半島容、日本群島、琉球群島、南沙群島、海南島、台灣島等等氣候:東部為季風氣候(熱帶、亞熱帶、溫帶)西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山氣候經濟:日本、韓國和中國東部比較發達河流:長江、黃河、黑龍江、鴨綠江、瀾滄江(上游)、怒江(上游)等等資源:資源豐富knp但日本的礦產資源比較缺乏經緯度?大約北緯4-53txb東經75-145左右日本:特點:多火山地震的山地島國,面積狹小,人口超過一億組成: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附近的小島組成資源:剛才說過,水力資源比較豐富、礦產資源比較缺乏氣候:海洋性顯著的季風氣候(亞熱帶、溫帶)河流:面積狹小,多小河經濟:太發達了,「加工貿易型」經濟指向:技術型其它:農業科技含量高、漁業發達(發達到去南半球捕殺鯨魚)圖畫的不好,見諒!
『陸』 世界地理教學
我是通過以下辦法解決世界地理加血中的問題的
其中重點是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
具體方法總結如下
1.加強教學的三性
一是多樣性,講課、討論、實習相結合,變單向式教學為雙向式教學,實現互動式教學。全部採用多媒體電子課件、放映教學光碟,提高了教學的直觀性和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二是科學性,抓好備課環節,強調講授的條理、重點、難點,對選定的章節進行備課和講授方法分析並在教學中實踐;三是靈活性,運用啟發式教學,使教學過程活躍;擬定案例以進行課堂討論並鼓勵創新意識;在教師講解的基礎上,擬定學生科研題目組織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主題討論,布置作業文章形式,提倡撰寫小論文等。拓寬了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提高了思維和綜合全面地分析世界地理問題的能力。
2.變期末整體性考試為分解式和整體式並舉的考試方式。
注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考核和階段性學習內容的考核,平時的作業均記分,且作業已成系列,成績考核辦法是平時作業成績、課堂討論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和野外實習成績的綜合。
3.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
利用網路資源進行教學,學生課後可以方便的查看所有相關資料,利用網路平台進行學習交流,問題解疑。
4.採用多元化的方法進行世界地理教學
(1)運用課堂計劃(Lesson Plan )有效組織教學
課堂計劃(Lesson Plan)是較為適用的一種規范性方法。課堂計劃法對教學時間做了詳細的規劃,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而在課堂上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
(2)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
多媒體教學是非常適合雙語教學的教學手段。製作中英文課件,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更為生動、真實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開放性,彌補教材的不足,拓寬視野,以往世界地理教學中的一個突出不足就是感性知識的缺乏。而現在網路提供了眾多的可視性資源,當然要注重引導學生。
(3)重視課後作業,鞏固學習成果
課後作業是對所學內容的深化和鞏固,在世界地理教學中作用更為重要。有許多內容需要在課後進行梳理、總結和歸納。課後作業的形式應當多樣化,內容緊密結合課堂教學。我們的課後作業的主要形式有:課堂討論結果的總結:如以表格的形式總結法國的「新」、「舊」工業及其發展現狀及原因;研究性學習報告的完善:如前述有關日本Theme;布置作業,內容包括填圖、填空、回答問題等等;製作與課程內容有關的PP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