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第三節民族教學設計
A. 地理《中國的民族》說課稿
《中國的民族抄》是初中地理《人襲口與民族》的第二節內容。內容包括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的民族政策。你可以從四個方面談談對這節課的設想。
1.簡析: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是重要內容之一。它包括民族數目、主要少數民族、各民族的分布、民族政策四個知識點。本節內容是中國地理的總論部分,它為後面學習區域地理打下了基礎,而且培養了我們的民族觀念,並從理論上闡述了我國的民族政策,以加深對我國民族政策的認識。2.重點、難點:民族是構成一個國家的重要因素,不同類型的國家對民族…
B. 人教版八年級上的地理圖冊第三節的第二題上的圖片是哪一個民族的人
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以女子長袍為例,科爾沁、喀喇沁地區的蒙古族受滿族影響,多穿寬大直筒到腳跟的長袍,兩側開叉,領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貼邊;錫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則穿肥大窄袖鑲邊不開叉的蒙古袍;布里亞特婦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長袍;鄂爾多斯的婦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為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鈕扣;而青海地區的蒙古人穿的長袍與藏族的長袍較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飾各地差別不大。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時喜歡穿 蒙古族服飾
布料衣服,逢年過節或喜慶一般都穿織錦鑲邊的綢緞衣服。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 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分,用長三四米的綢緞或棉布製成。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煙盒等飾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蒙古靴做工精細,靴幫等處都有精美的圖案。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呼倫貝爾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蒙古,男帶披肩帽,女帶翻檐尖頂帽。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男子的顏色多為藍、黑褐色,也有的用綢子纏頭。女子多用紅、藍色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 蒙古族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綉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似與族相似。婦女喜歡穿三件長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紐扣,格外醒目
C. 初二上地理復習提綱的第三節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我國共有56個民族。55個少數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壯族。
2、 漢族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分布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
3、 我國各民族總的分布特點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4、 蒙古族—內蒙古自治區,回族---寧夏回族自治區,藏族---西藏自治區, 維吾爾族—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
壯族---廣西壯族自治區, 高山族—台灣 第一節地勢和地形
1、 中國的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 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是:
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3、 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是: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 第一級階梯:>4000米,高原、盆地;
第二級階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
第三級階梯:<500米,平原、丘陵;
5、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我國的影響:
(1)、地勢西高東低使我國許多河流自西向東流,溝通了東西方向的交通;
(2)、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洋上的潮濕氣流深入內陸,形成豐沛的降水;
(3)、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在階梯交界處,落差大,蘊藏豐富的水能。
6、我國的地形特點是: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7、我國主要的山脈:
東西走向:最北---天山—陰山;中間--昆侖山—秦嶺;最南—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最西--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間—長白山—武夷山
最東—台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
南北走向:橫斷山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
8、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內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無垠;
青藏高原---雪峰連綿、冰川廣布; 雲貴高原—地面崎嶇,多梯田。
9、我國是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約占陸地面積的1/3;一般把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稱為山區,山區面積約占陸地面積的2/3。
10、 山區的優點:地形復雜多樣,便於發展多種經營;森林和礦產資源豐富;
中草葯和動植物資源豐富;高山草地可以放牧;山區急流可以發電。
山區的缺點:山區地面崎嶇,交通不便;容易發生自然災害;植被遭到破壞後,水土流失嚴重;坡度大,不易耕種。
11、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所以開發利用山區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的發生。 冬季風 夏季風 來源 蒙古
西伯利亞 太平洋
印度洋 風向 西北季風
東北季風 東南季風
西南季風 性質
影響 寒冷乾燥 高溫多雨 1、 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緯度因素,而冬季風則加劇了我國北方地區的嚴寒。
2、 1月0C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此線以北1月平均氣溫<0C,此線以南1月平均氣溫>0C。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1)、1月0C等溫線;(2)、800MM等降水量線;
(3)、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4)、濕潤和半濕潤的分界線。
3、 中國冬季最冷的地方:漠河(-52.3C).
4、 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區外,我國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
5、 夏季,中國氣溫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其原因是:海拔高,氣溫低。
6、 中國最熱的地方:新疆的吐魯番(49.6C).
7、 我國從北向南可以劃分為5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還有一個獨特的高原氣候區。(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氣候)
8、 我國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9、 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台灣的火燒寮;我國降水最少的地方: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10、根據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對比關系,把我國劃分為4類干濕地區。
11、東部—耕作業;西北—畜牧業;北方—旱地農業;南方—水田農業。
12、我國的氣候特徵: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13、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彥喀拉山—。
14、季風氣候的最大優點是雨熱同期,但是很容易帶來各種災害性天氣:寒潮、台風、霜凍、水旱災害等。 1、 內流河:沒有流向海洋→內流區(1/3);河水主要來自冰雪融水。
外流河:流向海洋→外流區(2/3);河水主要來自大氣降水。
2、 長江—我國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長度最長;
黃河--我國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塔里木河—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京杭運河—我國最長的人工運河;
額爾齊斯河---我國唯一流到北冰洋的河流;
黑龍江—冰期最長;
珠江---汛期最長,年運輸量僅次於長江。
青海湖—最大鹹水湖;
鄱陽湖---最大淡水湖。
3、 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呈巨大的「幾」字形,注入渤海。
4、 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被稱為「塞上江南」。
5、黃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桃花峪。
6、黃河下遊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7、黃河在流經中遊河段後,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造林、種草、綠化大地)。
9、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注入東海, 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
10、長江上中游的分界是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是湖口。
11、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宜賓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12、有「九曲回腸」之稱的是荊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
13、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洪水多的原因是:
(1)、長江流經地區降水豐沛,暴雨時各支流往往同時漲水;
(2)、上中游湖泊面積縮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3)、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區洪水的三個主要來源。
14、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是防洪。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一節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1、對於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並注意保護和培育,便能實現永續利用。對於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和節約使用。
2、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第二節 土地資源
1、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
2、我國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且各類土地資源所佔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特別是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3、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草地主要分布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區。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有東北林區、西南林區、東南林區三大林區。
東北林區—最大的原始森林。西南林區—樹種最多。東南林區—人工林區。
4、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是: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
5、土地利用中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第三節 水資源
1、地球上的水,海洋水佔97%,淡水佔2.5%
2、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3、我國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位於世界第6位,若按人均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4、從時間分配看,夏秋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的措施是興建水庫;
5、從空間分布看,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
6、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水系的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
7、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節約用水尤為重要。
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
第一節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
1、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我國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是: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種。
2、在各種交通運輸線中,鐵路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
3、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運送。
4、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多採用公路運送。
5、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鐵路和水路運送。
第二節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1、農業的生產部門有種植業、林業、漁業、畜牧業。
2、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民的基礎產業。
3、林業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和東南。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東部沿海地區是我國海洋捕撈和海洋養殖的基地。
4、糧食作物--南稻北麥 油料作物—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
糖料作物—南甘北甜 棉花生產—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產棉區 地區 耕地類型 熟制 主要農作物 秦嶺—淮河以北 旱地 1年1熟或2年3熟 小麥、棉花、花生、甜菜 秦嶺—淮河以南 水田 1年2-3熟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 5、 我國四大牧區的比較 內蒙古牧區 新疆牧區 青海牧區 西藏牧區 優良畜種 三河馬、三河牛 細毛羊 氂牛 氂牛 6、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人口增加、耕地不斷減少、水土流失、自然災害、環境污染。
7、我國不同類型地區農業建設方向: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創匯農業;
中部地區—農產品基地; 西部地區—生態農業、特色農業。
第三節 工業的分布和發展
1、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2、我國工業的空間分布:
(1)、京廣、京滬、哈大----全國意義的工業基地。
(2)、黃河流域----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
(3)、長江沿線(重慶、武漢、南京、上海)----沿江經濟發達地帶。
(4)、沿海地區(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3、遼中南—重工業為主;
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長江三角洲—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輕工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