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實證主義地理學和馬克思主義地理學的區別

實證主義地理學和馬克思主義地理學的區別

發布時間: 2021-03-02 20:03:52

Ⅰ 請問西方城市地理學的區位學派、空間學派、人文主義與心人文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和觀點是什麼

20世紀中葉,人文地理學在一定程度上是封閉自守的學科,而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人文地理學本身卻呈爆炸式的發展。其起點是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對既有觀點和方法的挑戰,1950—60年代的實證主義和空間分析受到各種非議,結構主義和人文主義思想、方法逐漸融入人文地理學,也給人文地理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英國著名的地理學家約翰斯頓在其《哲學與人文地理學》(《Philosophy and human geography》)一書中,將80年代的西方人文地理學派從哲學角度歸結為實證主義、人文主義及其結構主義三大思想流派(R.J. Johnston,1986)。結構主義地理學在人文地理學中的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概括起來,結構主義地理學的發展經歷了兩個具有鮮明特點的階段。

一、結構主義哲學思潮的大融合-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與實證主義和人文主義一樣,結構主義思想和方法論是通過其它社會科學引入到地理學中的。事實上,結構主義早在70年代之前就已經對人文地理學產生影響了,其代表人物是兩位無政府主義者皮特·克魯泡特金(Peter Kropotkin)和埃利茲·雷克白(Elisee Reclus)(R.J. Johnston,1986)。

結構主義對人文地理學產生重要影響的是皮亞傑(J. Piaget),他注重作為結構轉換(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過程的知識獲取的研究。他的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中關於兒童如何學習空間幾何的研究對人文地理學產生重大的影響。他發現:在人們的心理發展過程的每一階段都與前一階段在量上存在差異,並且在每一階段都是新要素與已有要素合而為一,所有的要素再統一和協調起來,與「格式」(schemata)相匹配(而不是隨意信息),這就是所謂的結構自律性(self—regulatory)特徵。從皮亞傑的實驗獲得的啟示是:在兒童對空間構思的發展過程中存在四個主要階段,但該實驗並未延伸到傳統地理學的研究領域(J. Piaget,1971)。高爾德(P.R. Gould)提出「雖然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直接對兒童學習空間、周圍環境和幾何學與拓撲學概念的方式作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但他並未論及兒童所擁有的基本地理映象(Geographical images)及他們學習這些映象的方式」。高爾德主要研究了「優先表面」(Preference surface),即對某些場所(place)的反應態度。但有另一些學者更多注重的是對地理知識(Geographical knowledge)的獲取(P.R. Gould,1973)。格里高力指出:在這些研究中,包括了許多有關皮亞傑結構主義認知地圖方面概念,但是幾乎所有的研究都很少注意到結構主義的觀點,僅僅集中於人們所知道的東西及其他們獲得的途徑,並且在這些研究中間,具有很強烈的實證主義色彩(D. Gregory,1978)。

在這一時期,結構主義對人文地理學影響最大的要算結構馬克思主義,它形成了人文地理學中的激進主義地理學派和馬克思主義地理學派,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哈維(D. Harvey)(D. Harvey,1973,1982)、邦奇(W. Bunge)和卡斯特爾(M. Castell)等(R. J. Johnston,1986;M. Castell,1977,1983)。他們認為,人文地理學應首先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抨擊,並於1969年在克拉克大學創刊《對立面(Antipode)》,集中發表他們的見解,馬克思主義地理學派的代表人物哈維於1971年開始撰文介紹該學派的基本觀點,並在其後出版的《社會公平與城市(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一書中作了系統的闡述(D. Harvey,1973)。哈維指出:形成社會問題的原因非常深刻,只有馬克思主義理論才能對其作出合理的解釋並提出改革方案。該類馬克思主義地理學家認為:人文地理學不能歸納出空間行為的普遍規律,而是要尋求確定人類行為過程的經濟過程,並在特定的情形下去證明它。不能象實證主義地理學那樣認為某種原因一定能夠會產生某種效果,恰恰相反,馬克思主義地理學認為經濟活動使人類的活動有一定的方式。至於人們選取哪一種方式則不可能從理論中直接得到,而只能在實例研究中去理解(D. Harvey,1973; R.J. Johnston,1986)。

二、結構主義方法論的復興-20世紀90年代以來

20世紀90年代以來,進入了結構主義地理學的第二個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結構主義地理學重新成為研究的熱點,不過一反常態,與第一階段的結構主義學派有著很大的不同,人文地理學不再直接接受來自結構主義的哲學思潮,而是運用結構主義方法論在人文地理學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艾米(A. Amin),格雷厄姆(S. Graham)等有國際影響的地理學家的研究工作等(A. Amin & S. Graham,1998)。

這一時期,這些學者均是在地理研究中廣泛運用結構主義方法論來分析問題,雖然他們同時又有可能屬於不同的學派,如女權主義地理學派,後殖民主義地理學派等,但他們並不相互封閉,而是在不斷的進行交流與對話。女權主義經常運用結構主義的分析方法,強調社會建設中的性別的作用的重要性,用於解釋人的作用及廣泛的因果關系,也用於解釋人們的社會和空間經歷。同時,結構馬克思主義、皮亞傑的發生心理學等對地理學的影響並未消失殆盡,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不過這一時期的結構主義地理學,不象第一階段的結構馬克思主義地理學那樣,不再有比較系統的研究內容。

總之,這一階段的結構主義地理學在不斷的發展和演化,逐漸走向成熟,結構主義的方法論框架真正滲透到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當中去,並且在城市地理的研究中日益突出。

Ⅱ 科學主義與實證主義的區別(從地理學角度)

當然是前者包括後者。學地理方面的知道,首先把地圖背下來,培養好興趣,象我哥一個記憶能力差的人只因愛好地理能把全世界的主要河,首都,主要城,山等等的全背下來。理論的學習是離不開對地圖的理解的。

Ⅲ 什麼是邏輯實證主義

邏輯實證主義是近代科學的一個普遍特徵 , 新地理學也毫無例外 地球作為 一 個統一整體 而人類是 自然界的一部分 ;注重探討相互關聯的不同事 象 的差異性 而 ,這些事象共存於地球的空間 區域 中;研究 特定 的 自然要 素時如植 物、動物 地形 、土壤 氣候時 ,首先應注意到其同周圍的關系。特別強調野外實地考察在地理研究上 的重 要性 。在事前要有充分准備 ,學會使用各種科學儀器 ,在考察中收集資料 ,再加以分析 整理。他採取的野外調查研究步驟 「 觀察 、收集 、核對 、驗證 、推論」。 邏輯實證主義哲學及其 方法論對歷史地理學 的影響 作為地理學研究 的主要工具 ,將資料展現在地圖上用作分析 、判斷 、推求結論 ,可 以說所取得的一切就,均基於他大量的實地考察 。 近代人文地理學鼻祖李特爾受當時的實證哲學和科學思潮的影響,堅持地理學應 該是實驗科學 ,應從 觀察開始 ,再去比較事象異 同,最後則是建立法則。李特爾強 調人是整個地理研究的頂點和核心 ,力圖把地理 自然科學 和其他社會學科結合起來 ,親 自觀察或利用別人的觀察結果 ,採用 歸結方法和演繹法 ,力 圖建立 人地關 系的一般 體 系、原理和定律 。同時李特爾對地理學研究的內容和 目的持有機整體性觀念。

Ⅳ 區域地理是實證主義嗎

區域地理學是地理學的一門分支,她研究地球上不同大小的區域。其主要目的是去版理解或定義個別地區權包含人類及自然因素的獨特性或特色。區域地理學的注意力亦有放在區域化(regionalization)上,其包括了適合的的方法把空界分界成為區域。

Ⅳ 在人文地理學中 請舉例說明,經驗主義與實證主義方法的異同

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的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早期左傾右傾都是照搬蘇聯模式,屬於經驗主義
後期經歷改革開放之後,研究出了中國式的馬列主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就屬於實證主義
相同點,都是參照原有的理論進行實踐
不同點,經驗主義是直接照抄,生搬硬套
實證主義是結合自身特點,進行改進後實施

Ⅵ 馬克思主義與實證主義的區別和聯系

1.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2.實證主義,是一種強調感覺經驗,排斥形而上學的西方哲學流派。實證主義作為經驗主義的一種形式,產生於19世紀30~40年代的法國和英國。在這之前,I.牛頓D.休謨的經驗論已涉及實證問題,而且19世紀初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H.聖西門最初使用「實證主義」一詞。但嚴格地講,實證主義的創始人是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A.孔德。從1830年開始,孔德陸續刊布其六卷本《實證哲學教程》,標志著實證主義的形成。自孔德時代以來,實證主義者已分級對各學科加以組織。從最古老和最基礎的物理學到社會科學,每門科學都被認為可以還原到次一級水平,這樣幾乎所有科學都是物理學的分支。

Ⅶ 地理科學專業和地理科學類專業有什麼區別

1、地理科學專業
主幹學科:地理學
主要課程:自然地理學、回現代地答貌學、環境演變、經濟地理學、人文地理學、計量地理學、測量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區域地理等。
地理科學專業以重基礎、重技能、寬口徑的人才培養理念為指導思想,在課程與課時設置上重視地理科學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強化學生的地理實踐與地理教學技能訓練課程的教學、因學生而異開設選修課程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是一門從各種角度對地質、地表形態等地理特徵進行深入研究,同時也研究地域與人們生活關聯的一門學問。研究大致分為兩大領域,即以地形、地質、氣候、海洋等自然環境為對象的自然地理學和以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為對象的人文地理學。除此之外,還要進行大量地理應用方面的研究,學習者會接觸到有關地質、勘探、地圖繪制、地理信息系統、城鄉規劃等等多方面的知識。
2、地理科學類專業將來向哪些方向就業:有礦產資源方面的,還有航天航空的,旅遊方面的,等等和地理有關的行業。

Ⅷ 什麼是結構主義地理學

20世紀中葉,人文地理學在一定程度上是封閉自守的學科,而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人文地理學本身卻呈爆炸式的發展。其起點是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對既有觀點和方法的挑戰,1950—60年代的實證主義和空間分析受到各種非議,結構主義和人文主義思想、方法逐漸融入人文地理學,也給人文地理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英國著名的地理學家約翰斯頓在其《哲學與人文地理學》(《Philosophy and human geography》)一書中,將80年代的西方人文地理學派從哲學角度歸結為實證主義、人文主義及其結構主義三大思想流派(R.J. Johnston,1986)。結構主義地理學在人文地理學中的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概括起來,結構主義地理學的發展經歷了兩個具有鮮明特點的階段。

一、結構主義哲學思潮的大融合-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與實證主義和人文主義一樣,結構主義思想和方法論是通過其它社會科學引入到地理學中的。事實上,結構主義早在70年代之前就已經對人文地理學產生影響了,其代表人物是兩位無政府主義者皮特·克魯泡特金(Peter Kropotkin)和埃利茲·雷克白(Elisee Reclus)(R.J. Johnston,1986)。

結構主義對人文地理學產生重要影響的是皮亞傑(J. Piaget),他注重作為結構轉換(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過程的知識獲取的研究。他的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中關於兒童如何學習空間幾何的研究對人文地理學產生重大的影響。他發現:在人們的心理發展過程的每一階段都與前一階段在量上存在差異,並且在每一階段都是新要素與已有要素合而為一,所有的要素再統一和協調起來,與「格式」(schemata)相匹配(而不是隨意信息),這就是所謂的結構自律性(self—regulatory)特徵。從皮亞傑的實驗獲得的啟示是:在兒童對空間構思的發展過程中存在四個主要階段,但該實驗並未延伸到傳統地理學的研究領域(J. Piaget,1971)。高爾德(P.R. Gould)提出「雖然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直接對兒童學習空間、周圍環境和幾何學與拓撲學概念的方式作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但他並未論及兒童所擁有的基本地理映象(Geographical images)及他們學習這些映象的方式」。高爾德主要研究了「優先表面」(Preference surface),即對某些場所(place)的反應態度。但有另一些學者更多注重的是對地理知識(Geographical knowledge)的獲取(P.R. Gould,1973)。格里高力指出:在這些研究中,包括了許多有關皮亞傑結構主義認知地圖方面概念,但是幾乎所有的研究都很少注意到結構主義的觀點,僅僅集中於人們所知道的東西及其他們獲得的途徑,並且在這些研究中間,具有很強烈的實證主義色彩(D. Gregory,1978)。

在這一時期,結構主義對人文地理學影響最大的要算結構馬克思主義,它形成了人文地理學中的激進主義地理學派和馬克思主義地理學派,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哈維(D. Harvey)(D. Harvey,1973,1982)、邦奇(W. Bunge)和卡斯特爾(M. Castell)等(R. J. Johnston,1986;M. Castell,1977,1983)。他們認為,人文地理學應首先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抨擊,並於1969年在克拉克大學創刊《對立面(Antipode)》,集中發表他們的見解,馬克思主義地理學派的代表人物哈維於1971年開始撰文介紹該學派的基本觀點,並在其後出版的《社會公平與城市(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一書中作了系統的闡述(D. Harvey,1973)。哈維指出:形成社會問題的原因非常深刻,只有馬克思主義理論才能對其作出合理的解釋並提出改革方案。該類馬克思主義地理學家認為:人文地理學不能歸納出空間行為的普遍規律,而是要尋求確定人類行為過程的經濟過程,並在特定的情形下去證明它。不能象實證主義地理學那樣認為某種原因一定能夠會產生某種效果,恰恰相反,馬克思主義地理學認為經濟活動使人類的活動有一定的方式。至於人們選取哪一種方式則不可能從理論中直接得到,而只能在實例研究中去理解(D. Harvey,1973; R.J. Johnston,1986)。

二、結構主義方法論的復興-20世紀90年代以來

20世紀90年代以來,進入了結構主義地理學的第二個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結構主義地理學重新成為研究的熱點,不過一反常態,與第一階段的結構主義學派有著很大的不同,人文地理學不再直接接受來自結構主義的哲學思潮,而是運用結構主義方法論在人文地理學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艾米(A. Amin),格雷厄姆(S. Graham)等有國際影響的地理學家的研究工作等(A. Amin & S. Graham,1998)。

這一時期,這些學者均是在地理研究中廣泛運用結構主義方法論來分析問題,雖然他們同時又有可能屬於不同的學派,如女權主義地理學派,後殖民主義地理學派等,但他們並不相互封閉,而是在不斷的進行交流與對話。女權主義經常運用結構主義的分析方法,強調社會建設中的性別的作用的重要性,用於解釋人的作用及廣泛的因果關系,也用於解釋人們的社會和空間經歷。同時,結構馬克思主義、皮亞傑的發生心理學等對地理學的影響並未消失殆盡,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不過這一時期的結構主義地理學,不象第一階段的結構馬克思主義地理學那樣,不再有比較系統的研究內容。

總之,這一階段的結構主義地理學在不斷的發展和演化,逐漸走向成熟,結構主義的方法論框架真正滲透到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當中去,並且在城市地理的研究中日益突出。

Ⅸ 結構主義地理學的形成

一、結構主義哲學思潮的大融合——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結構主義早在70年代之前就已經對人文地理學產生影響了,其代表人物是兩位無政府主義者皮特·克魯泡特金(Peter Kropotkin)和埃利茲·雷克白(Elisee Reclus)(R. J. Johnston, 1986)。
在這一時期,結構主義對人文地理學影響最大的要算結構馬克思主義,形成了人文地理學中的激進主義地理學派和馬克思主義地理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哈維(D. Harvey)、邦奇(W. Bunge)和卡斯特爾(M. Castell)等。他們認為,人文地理學應首先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抨擊,並於1969年在克拉克大學創刊《對立面(Antipode)》,集中發表他們的見解,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哈維於1971年開始撰文介紹該學派的基本觀點,並在其後出版的《社會公平與城市(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一書中做了系統的闡述(D. Harvey, 1973)。哈維指出:形成社會問題的原因非常深刻,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對其作出合理的解釋並提出改革方案。該類馬克思主義地理學家認為:人文地理學不能歸納出空間行為的普遍規律,而是要尋求確定人類行為過程的經濟過程,並在特定的情形下去證明它。不能像實證主義地理學那樣認為某種原因一定會產生某種效果,恰恰相反,馬克思主義地理學認為經濟活動是人類活動有一定的方式,至於人們選擇哪一種方式則不可能從理論中直接得到,而只能在實例研究中去理解
二、結構主義方法論的復興——20世紀90年代以來
20世紀90年代以來,進入了結構主義地理學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在這一階段,結構主義地理學重新成為研究的熱點,不過一反常態,與第一階段的結構主義學派有很大的不同,人文地理學不再直接接受來自結構主義的哲學思潮,而是運用結構主義方法論在人文地理學中扮演重要角色,如艾米(A. Amin),格雷厄姆(S. Graham)等具有國際影響的地理學家的工作等(A. Amin & S. Graham, 1998)。
這一時期,這些學者均是在地理研究中廣泛運用結構主義方法論來分析問題,雖然他們又可能屬於不同的學派,如女權主義地理學派,後殖民主義地理學派等,但他們並不相互封閉,而是在不斷的進行交流與對話。女權主義經常運用結構主義的分析方法,強調社會建設中性別作用的重要性,用於解釋人的作用及廣泛的因果關系,也用於解釋人們的社會和空間經歷。這時的結構主義地理學不再具有系統的研究,並且不斷地發展和演化,組建走向成熟。結構主義的方法論框架真正滲透到了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當中,並且在城市地里的研究中日益突出。

Ⅹ 哲學地理文學有什麼區別

  1. 哲學(英語:Philosophy,源於希臘語:Φιλοσοφία),按照詞源有「愛與智慧」的意思。在學術界里,對於哲學一詞並無普遍接受的定義,也預見不到有達成一致定義的可能。單就西方學術史來說,哲學是對一些問題的研究,涉及等概念。

    哲學可以看作一種尺度。這種尺度的作用在於,從理性存在物本身出發,去尋找理性的本質(本源)以及自存與世界其他存在物的關系。

    哲學是有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哲學是定性、定邏輯地認識宇宙整體變化規律的學問。而科學則是在哲學對宇宙的定性、定邏輯的基礎上分科認識宇宙中的各部分即萬事萬物的定量變化規律的學問。

    廣義的哲學是對普遍而基本的問題的具體定性研究,這些問題多與實在、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語言等有關。

    在古代東方是沒有哲學概念的,哲學一詞是近代從西方引入的概念。在使用中常常與處世學問、宗教信仰、統治術、權謀術、易經算命等等概念相混淆。

    哲學的終極問題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2.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

  3.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

    文學是人文學科的學科分類之一,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於社會建築上層。它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最先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音樂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對美的體現。文學作品是作家用獨特的語言藝術表現其獨特的心靈世界的作品,離開了這樣兩個極具個性特點的獨特性就沒有真正的文學作品。一個傑出的文學家就是一個民族心靈世界的英雄。文學代表一個民族的藝術和智慧。文學,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屬社會意識形態范疇。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