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原中國地質報社領導

原中國地質報社領導

發布時間: 2021-02-27 15:04:15

『壹』 我國報社社長領導下的總編輯制度是什麼

你可以這樣理解,報社是個傳媒商業機構不過中國現今的制度是並不允許報業內完全私營容(在經營上有時有民營資本進入,但在采編上一般都不允許民營資本干預)按照比較正常的說法是:報業是黨的耳目喉舌,同時也是人民群眾的耳目喉舌所以,現在的社長,主要把握報紙的政治方向,一般要求政治素養很強的人擔任(多由各級黨委宣傳部指派或兼任,在黨內具有一定的職務)而社長不一定非常懂得辦報的專業業務知識。所以需要總編輯來進行采編與經營的管理。所以,報社的總編輯相當於給各級黨委宣傳部打工的CEO,社長相當於政府官員。優點:社長的設立使報紙能夠具有很好的政治走向,報業具有比較好的社會責任心,善於引導受眾心理,維護社會穩定。同時總編輯的設立,使報紙的運做更加商業化,使新聞更加專業,管理更加高效等。缺點:使報紙受政治勢力牽制不能夠真正的成為社會公器。在半政半商的格局中報業的商業運作會受

『貳』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211里算什麼水平值得報考嗎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里算上游水平,值得報考,特別是地質專業全國第一。

中國地質大學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於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文革時期外遷。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

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進入教育部直屬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原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入選者29人,湖北省「百人計劃」入選者11人(長期項目8人、青年項目3人)、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入選者80人(特聘教授20人、講座教授16人,楚天學子44人)。

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湖北省教學名師9人。

『叄』 中國地質部原部長朱立

早年是李四光先生。

『肆』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的歷任領導

地質力學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在歷屆所長的領導下,在李四光、孫殿卿、陳慶宣、吳磊版伯、楊開慶權、胡海濤、崔盛芹等著名科學家的帶領下,全所科技人員勇於探索,勤奮實踐,在地質力學理論與方法和其它學科方向研究上取得了豐碩成果。
首任所長:李四光(1956-1971)
第二任所長:孫殿卿院士(1972-1982)
第三任所長:崔盛芹教授(1983-1993)
第四任所長:吳淦國教授(1993-1998)
第五任所長:董樹文研究員(1998-1999)
第六任所長、黨委書記:楊萬來(2000-2005) 第七任領導(2005年--)
所長:龍長興博士
書記:徐龍強
副所長:趙越研究員、馬寅生研究員、侯春堂研究員 。

『伍』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的機構設置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的機構可以分為四類:
(一)技術業務部門
1、綜合研究室
2、地版質權災害調查監測室
3、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中心
4、地下水資源環境調查監測室(地下水模型中心)
5、環境地質評價室
6、礦山環境與國土整治評價室
7、信息室
8、三峽地質災害監測中心(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指揮部)
9、編輯部
10、科技情報資料中心(圖書檔案室)
(二)管理部門
1、辦公室
2、人事處(離退休幹部處)
3、財務處(設備管理處)
4、科技外事與項目管理處
5、黨群辦公室
6、經營管理處
(三)後勤經營部門
1、國土資源環境咨詢評估中心
2、國土資源西峰寺培訓中心
3、中元基礎工程有限公司
4、服務中心(物業中心、水文招待所)
5、門診部
(四)掛靠單位
1、中國國土資源報社地質環境記者站
2、中國地質學會地質災害研究分會
3、中國地質學會徐霞客研究會
4、中國地質學會環境地質專業委員會
5、中國國土資源經濟學會環境經濟專業委員會
6、中國礦產聯合會飲用天然礦泉水專業委員會

『陸』 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隊伍建設問題

中國地質調查局的隊伍建設,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各方面也十分關心,但至今10年仍未真正建成,在隊伍結構和數量上,離精兵加現代化,調查與科研相結合,能擔當重大戰略任務,善於攻堅打硬仗的高素質、專業化隊伍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究其原因是:在擬定地勘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時,沒有明確保留各有關專業的一部分骨幹力量,10年來的實踐說明,這方面是有失誤的。主要根據以下事實:一是中國地質調查局有機關行政機構編制,沒有隊伍編制。中編發〔2004〕2號對國家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規模,只說了逐步組建到位。而國土資源部〔2001〕406號《地質隊伍「野戰軍」組建總體方案》中,關於「野戰軍」總規模為2.5 萬~3 萬人(包括國家、地方和行業精乾的隊伍),國土資發〔2005〕12號明確了國家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1.5萬人,但都沒有向中編辦申報批准;二是在中央財政支出科目中沒有中國地質調查局的經常性事業項目和經費,僅有局機關人頭費。為期12年的地質大調查專項,是權宜性措施,列專項方式也不符合公益性地質工作需要長期穩定的公共財政保障意義;三是中國地質調查局與其歸口管理的27個事業單位,同屬國土資源部的直屬事業單位,體制不順,科研與調查結合差,隊伍結構不合理,沒有首先從整個地勘隊伍中挑選骨幹人員和必要裝備;四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實力不強,大區中心的職能定位變化不定,沒有著力發展自己的直屬隊伍,因此,大部分公益性地質工作項目採取委託和面向社會地勘單位招標承包的辦法,而不是主要依靠相對穩定、調查與科研相結合的自身力量。

分析評論:中國地質調查局的隊伍建設,始終存在認識差異。首先是要不要有直屬隊伍上,認識不同;其次是隊伍規模及結構上,意見也有分歧。國土資源部已多次公開宣布,中國地質調查局已經建成、已經完善。但事實上隊伍數量不足、專業不配套、結構不合理、經常性地質工作項目及相應的公共財政支持渠道沒有建立,公益性地質工作大量外包。在自身職能的觀念和行動上,拘泥於姓公還是姓商,不重視找礦和礦產勘查工作,導致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項目、礦產資源補償費(今地勘基金)項目和油氣調查項目等,只能設立專門機構去承擔,連國土資源部內部都不能實現地質工作的統一管理。在這種情況下硬說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建設已經完善,顯然沒有說服力。今後國家要加大對地質工作的投入,中國地質調查局隊伍的不適應,必將更加明顯。要實現在2020年趕上世界一流國家地質調查隊伍的目標,這種局面必須改變。

『柒』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信息工程學院的學院領導

學院領導 姓 名 任 職 職 責 謝 忠 院 長 負責學院行政全面工作版 黃 菊 黨委書記 負責學院黨建權和人事工作 羅忠文 副院長 負責學院研究生教育及管理工作 劉修國 副院長 負責學院本科教學、財務管理工作 胡友健 副院長 負責科研、學科建設工作 周順平 副院長 負責實驗室建設,工程中心、辦公室管理工作 許德華 黨委副書記 負責學院學生黨建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

『捌』 中國煤炭報的報社領導

馬占平 崔 濤 王俊昌 王正民

『玖』 中國地質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本人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一名大四學生,在這兒想給你介紹幾位來自我們學校的名人。

第一個是歐陽自遠院士。如果你對我國的探月工程有所了解,那麼或多或少聽過他的大名。

歐陽自遠1956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也就是我們學校的前身。他是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隕石學和天體化學領域的開創者,曾推動我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指導制定了中國月球探測的近期目標和長遠規劃。他把自己的醫生獻給了祖國,作為小學弟,我非常敬佩這位前輩。

除了這幾個人,地大還有很多有名的校友,他們都秉承著「艱苦樸素 求真務實」的校訓,在各個行業發光發熱。我也為自己是一名地大人而自豪。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助到你~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