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目的

工程地質目的

發布時間: 2021-01-17 21:40:18

1. 隧道施工超前地質預報的目的

隧道施工超前地質預報的目的:
1、進一步查清隧道開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專質屬與水文地質條件,指導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2、降低地質災害發生的幾率和危害程度。
3、為優化工程設計提供地質資料。
4、為編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質資料。
隧道施工超前地質預報的原則:
1、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是保證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環節和重要技術手段,應將其列為隧道施工的必要工序。
2、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應進行地質復雜程度分級,確定重點預報地段,並遵循動態設計原則,根據預報實施工作中掌握的地質情況,及時調整隧道區段的地質復雜程度分級、預報方法和技術要求等。
3、隧道超前地質預報可採用地質調查與勘探相結合、物探與鑽探相結合、長距離與短距離想結合、地面與地下相結合、超前導坑與主洞探測相結合的方法,並對各種方法預報結果綜合分析,相互驗證,提高預報准確性。
4、隧道設有平行導坑、正洞超前導坑或為線間距較小的兩座隧道時,應充分利用平行超前導坑、正洞超前導坑、先行施工的隧道開展隧道超前地質預報工作。

2. 工程地質勘察的目的

建設工程項目設計一般分為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三個階段。為了提供各設計階段所需的工程地質資料,勘察工作也相應地劃分為選址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詳細勘察三個階段。對於工程地質條件復雜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要建築物地基,尚應進行預可行性及施工勘察;對於地質條件簡單,建築物佔地面積不大的場地,或有建設經驗的地區,也可適當簡化勘察階段。各勘察階段的任務和工作內容簡述如下
1選址勘察階段
選址勘察工作對於大型工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其目的在於從總體上判定擬建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能否適宜工程建設項目。一般通過取得幾個候選場址的工程地質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對擬選場址的穩定性和適宜性作出工程地質評價。選擇場址階段應進行下列工作:
①搜集區域地質、地形地貌、地震、礦產和附近地區的工程地質資料及當地的建築經驗;
②在收集和分析已有資料的基礎上,通過踏勘,了解場地的地層、構造、岩石和土的性質、不良地質現象及地下水等工程地質條件;
③對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已有資料不能符合要求,但其它方面條件較好且傾向於選取的場地,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及必要的勘探工作。
選擇場址時,應進行技術經濟分析,一般情況下宜避開下列工程地質條件惡劣的地區或地段:(1)不良地質現象發育,對場地穩定性有直接或潛在威脅的地段;(2)地基土性質嚴重不良的地段;(3)對建築抗震不利的地段,如設計地震烈度為8度或9度且鄰近發震斷裂帶的場區;(4)洪水或地下水對建築場地有威脅或有嚴重不良影響的地段;(5)地下有未開採的有價值礦藏或不穩定的地下采空區上的地段。
2初步勘察階段
初步勘察階段是在選定的建設場址上進行的。根據選址報告書了解建設項目類型、規模、建設物高度、基礎的形式及埋置深度和主要設備等情況。初步勘察的目的是:對場地內建築地段的穩定性作出評價;為確定建築總平面布置、主要建築物地基基礎設計方案以及不良地質現象的防治工程方案作出工程地質論證。本階段的主要工作如下:
①搜集本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附有建築場區的地形圖,一般比例尺為l:2000~1:5000)、有關工程性質及工程規模的文件。
②初步查明地層、構造、岩石和土的性質;地下水埋藏條件、凍結深度、不良地質現象的成因和分布范圍及其對場地穩定性的影響程度和發展趨勢。當場地條件復雜時,應進行工程地質測繪與調查。
③對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或7度以上的建築場地,應判定場地和地基的地震效應。
初步勘察時,在搜集分析已有資料的基礎上,根據需要和場地條件還應進行工程勘探、測試以及地球物理勘探工作。
3詳細勘察階段
在初步設計完成之後進行詳細勘察,它是為施工圖設計提供資料的。此時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已基本查明。所以詳細勘察的目的是提出設計所需的工程地質條件的各項技術參數,對建築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評價,為基礎設計、地基處理和加固、不良地質現象的防治工程等具體方案作出論證和結論。詳細勘察階段的主要工作要求是:
①取得附有坐標及地形的建築物總平面布置圖,各建築物的地面整平標高、建築物的性質和規模,可能採取的基礎形式與尺寸和預計埋置的深度,建築物的單位荷載和總荷載、結構特點和對地基基礎的特殊要求;
②查明不良地質現象的成因、類型、分布范圍、發展趨勢及危害程度,提出評價與整治所需的岩土技術參數和整治方案建議;
③查明建築物范圍各層岩土的類別、結構、厚度、坡度、工程特性,計算和評價地基的穩定性和承載力;
④對需進行沉降計算的建築物,提出地基變形計算參數,預測建築物的沉降、差異沉降或整體傾斜,
⑤對抗震設防烈度大於或等於6度的場地,應劃分場地土類型和場地類別。對抗震設防烈度大於或等於7度的場地,尚應分析預測地震效應,判定飽和砂土和粉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井對液化等級作出評價;
⑥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條件,判定地下水對建築材料的腐蝕性。當需基坑降水設計時,尚應查明水位變化幅度與規律,提供地層的滲透性系數;
⑦提供為深基坑開挖的邊坡穩定計算和支護設計所需的岩土技術參數,論證和評價基坑開挖、降水等對鄰近工程和環境的影響;
⑧為選擇樁的類型、長度,確定單樁承載力,計算群樁的沉降以及選擇施工方法提供岩土技術參數。
詳細勘察的主要手段以勘探、原位測試和室內土工試驗為主,必要時可以補充一些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工作。詳細勘察的勘探工作量,應按場地類別、建築物特點及建築物的安全等級和重要性來.確定。對於復雜場地,必要時可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布置適量的探井。

3. 現場工程地質勘察的目的和任務是什麼

1、選址勘察工作目的在於從總體上判定擬建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能否適宜工程建設項目。任務是通過取得幾個候選場址的工程地質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對擬選場址的穩定性和適宜性作出工程地質評價。

2、初步勘察的目的是:對場地內建築地段的穩定性作出評價;為確定建築總平面布置、主要建築物地基基礎設計方案以及不良地質現象的防治工程方案作出工程地質論證。根據選址報告書了解建設項目類型、規模、建設物高度、基礎的形式及埋置深度和主要設備等情況。

3、詳細勘察的目的是提出設計所需的工程地質條件的各項技術參數,對建築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評價,為基礎設計、地基處理和加固、不良地質現象的防治工程等具體方案作出論證和結論。

(3)工程地質目的擴展閱讀

觀測的主要內容有:

岩、土體位移范圍、速度、方向;岩、土體內地下水位變化;岩體內破壞面上的壓力;爆破引起的質點速度;峰值質點加速度;人工加固系統的載荷變化等。此項工作主要是在論證建築物的施工設計的詳細勘察階段進行,工程地質作用的觀測則往往在施工和建築物使用期間進行。

長期觀測取得的資料經整理分析,可直接用於工程地質評價,檢驗工程地質預測的准確性,對不良地質作用及時採取防治措施,確保工程安全。

4. 隧道的施工工序

隧道的施工工序:

1.施工前應對設計所提供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進行詳細分析了解,深入細致地作施工調查,制訂相應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備足有關機具及材料,認真編制和實施施工組織設計,使工程達到安全、優質、高效的目的。

2.特殊地質地段隧道施工時,應以「先治水、短開挖、弱爆破、強支護、早襯砌、勤檢查、穩步前進」為指導原則。在選擇和確定施工方案時,應以安全為前提,綜合考慮隧道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斷面型式、尺寸、埋置深度、施工機械裝備、工期和經濟的可行性等因素而定。

3.在隧道開挖方式選擇上,無論是採用鑽爆開挖法、機械開挖法,還是採用人工和機械混合開挖法,應視地質、環境、安全等條件來確定。如用鑽爆法施工時,光面爆破和預裂爆破技術,既能使開挖輪廓線符合設計要求,又能減少對圍岩的擾動破壞。

4.隧道通過自穩時間短的軟弱破碎岩體、淺埋軟岩和嚴重偏壓、岩溶流泥地段、砂層、砂卵(礫)石層、斷層破碎帶以及大面積淋水或涌水地段時,為保證洞體穩定可採用超前錨桿、超前小鋼管、管棚、地表預加固地層和圍岩預注漿等輔助施工措施,對地層進行預加固、超前支護或止水。

5.為了掌握施工中圍岩和支護的力學動態及穩定程度,以及確定施工工序,保證施工安全,應實施現場監控量測,充分利用監控量測指導施工。對軟岩淺埋隧道須進行地表下沉觀測,這對及時預報洞體穩定狀態,修正施工方案都十分重要。

6.穿過未膠結鬆散地層和嚴寒地區的凍脹地層等,施工時應採取相應的措施外,均可採用錨噴支護施工。爆破後如開挖工作面有坍塌可能時,應在清除危石後及時噴射混凝土護面。如圍岩自穩性很差,開挖難以成形,可沿設計開挖輪廓線預打設超前錨桿。錨噴支護後仍不能提供足夠的支護能力時,應及早裝設鋼架支撐加強支護。

7.當採用構件支撐作臨時支護時,支撐要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能承受開挖後的圍岩壓力。圍岩出現底部壓力,產生底膨現象或可能產生沉陷時應加設底梁。當圍岩極為松軟破碎時,應採用先護後挖,暴露面應用支撐封閉嚴密。根據現場條件,可結合管棚或超前錨桿等支護,形成聯合支撐。支撐作業應迅速、及時,以充分發揮構件支撐的作用。

8.圍岩壓力過大,支撐受力下沉侵入襯砌設計斷面,必須挑頂(即將隧道頂部提高)時,其處理方法是:拱部擴挖前發現頂部下沉,應先挑頂後擴挖。當擴挖後發現頂部下沉,應立好拱架和模板先灌築滿足設計斷面部分的拱圈,俟混凝土達到所需強度並加強拱架支撐後,再行挑頂灌築其餘部分。挑頂作業宜先護後挖。

9.對於極鬆散的未固結圍岩和自穩性極差的圍岩,當採用先護後挖法仍不能開挖成形時,宜採用壓注水泥砂漿或化學漿液的方法,以固結圍岩,提高其自穩性。鬆散地層結構鬆散,膠結性弱,穩定性差,在施工中極易發生坍塌。如極度風化破碎已失岩性的鬆散體;漂卵石地層、砂夾礫石和含有少量粘土的土壤以及無膠結鬆散的干沙等。

10.特殊地質地段隧道襯砌,為防止圍岩鬆弛,地壓力作用在襯砌結構上,致使襯砌出現開裂、下沉等不良現象。因此,採用模築襯砌施工時,除遵守隧道施工技術規范的有關規定施工外,還應注意:當拱腳、牆基松軟時,灌築混凝土前應採取措施加固基底。

襯砌混凝土應採用高標號或早強水泥,提高混凝土等級,或採用摻速凝劑、早強劑等措施,提高襯砌的早期承載能力。仰拱施工,應在邊牆完成後抓緊進行,或根據需要在初期支護完成後立即施作仰拱,使襯砌結構盡早封閉,構成環形改善受力狀態,以確保襯砌結構的長期穩定堅固。在隧道的施工過程中,應把地質超前預報納入隧道施工的正常工序,使地質超前預報成為促進隧道科學施工的有力手段。

在隧道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地質問題往往千差萬別,不盡相同,有時甚至是諸種不良地質疊加和組合。施工中要區別各種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採取有針對性的處置措施,盡可能把不良地質給施工帶來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不良地質雖然給隧道施工造成了困難,但只要掌握了不良地質的性質、規模和在隧道的出露位置,所採取的治理措施及時、得當,不僅可以避免任何地質條件下出現的地質災害,而且可以用較小的代價彌補不良地質給施工。

(4)工程地質目的擴展閱讀

隧道分類:

1、按照隧道所處的地質條件:土質隧道和石質隧道。

2、按照隧道的長度:短隧道(鐵路隧道規定:L≤500m;公路隧道規定:L≤500m)、中長隧道(鐵路隧道規定:500<L≤3000m;公路隧道規定:500<L≤1000m)、長隧道(鐵路隧道規定:3000<L≤10000m;公路隧道規定1000<L≤3000m)和特長隧道(鐵路隧道規定:L>10000m;公路隧道規定:L>3000m)(根據JTGT D70-2010 公路隧道設計細則規定)。

3、按照國際隧道協會(ITA)定義的隧道的橫斷面積的大小劃分標准:極小斷面隧道(2~3㎡)、小斷面隧道(3~10㎡)、中等斷面隧道(10~50㎡)、大斷面隧道(50~100㎡)和特大斷面隧道(大於100㎡)。

4、按照隧道所在的位置:山嶺隧道、水底隧道和城市隧道。

5、按照隧道埋置的深度:淺埋隧道和深埋隧道。

6、按照隧道的用途: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和礦山隧道。

5. 工程地質勘察的目的什麼時間進行比較好,怎麼找這一類供應商

當然是越早越好,找到靠譜供應撒很難過可以省很多事情,推薦線上的雲采購,明源系統,那上面的供應商還不錯

6. 什麼叫地質勘察

地質勘查就是對土層的鑽孔查探。
一般可理解為地質工作的同義詞,是根據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層構造、礦產、地下水、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重點有所不同的調查研究工作。
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質勘查工作。例如,以尋找和評價礦產為主要目的的礦產地質勘查,以尋找和開發地下水為主要目的的水文地質勘查,以查明鐵路、橋梁、水庫、壩址等工程地區地質條件為目的的工程地質勘查等。
地質勘查還包括各種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海洋地質調查、地熱調查與地熱田勘探、地震地質調查和環境地質調查等。
地質勘查必須以地質觀察研究為基礎,根據任務要求,本著以較短的時間和較少的工作量,獲得較多、較好地質成果的原則,選用必要的技術手段或方法,如測繪、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探礦、鑽探、坑探、采樣測試、地質遙感等等。
這些方法或手段的使用或施工過程,也屬於地質勘查的范圍。狹義地說,在我國實際地質工作中,還把地質勘查工作劃分為5個階段,即區域地質調查、普查、詳查、勘探和開發勘探。
測繪是以計算機技術、光電技術、網路通訊技術、空間科學、信息科學為基礎,以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為技術核心,將地面已有的特徵點和界線通過測量手段獲得反映地面現狀的圖形和位子信息,供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和行政管理之用。

7. 工程地質勘察的目的 任務和主要方法有哪些

系統掌握工程建築中岩土工程地質條件的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處理方法,進行場地工程建設適宜性評價,提出合格的工程地質(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的目的意義

工程地質
黨的十六大圍繞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部署,從經濟、政治、科教和可持續發展四個個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報告明確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必須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十六大能以如此大的篇幅來闡述科技、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中的位置,這充分說明黨中央領導集體清醒地認識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科技、教育具有比以往任何歷史時期都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當前,中國教育如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同時又要盡可能排除市場經濟對教育的消極影響,如何建立起既符合教育規律又符合市場競爭規律的新體系和新模式等問題是中國教育戰略面臨的時代課題。缺乏科學理論指導的實踐可能是盲目的實踐,所以開展並加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理論基礎的研究是深化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地質類專業以地球作為研究對象,以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建築物地基及地下工程的施工、地質災害的治理和地下深部科學探測為服務領域,涉及資源和環境兩大主題。地下資源真實信息的最終確定和獲取,地質災害治理都必須通過地質的手段來實現。人類一直在進行著四大科學探索工程--上天、入地、下海、登極,它們都與地球科學技術有深厚的聯系。到2020年中國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