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地質災害
㈠ 近期全球發生了哪些自然災害
一是西部地區地震頻發。一季度,我國大陸地區地震活動較為活躍,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6次,均發生在西部地區。其中,3月1日雲南滄源縣5.5級地震和3月30日貴州劍河縣5.5級地震損失較重,兩次地震震中均位於西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民房抗震能力差,災區群眾自救能力弱,災貧疊加導致災害影響加重。1月10日新疆阿圖什市5.0級地震、1月14日四川樂山市金口河區5.0級地震、2月4日西藏改則縣5.2級地震和2月22日新疆沙灣縣5.0級地震均給當地造成一定損失,引發社會關注。此外,3月14日安徽阜陽市4.3級地震造成2人死亡。據統計,一季度地震災害共造成27.2萬人受災,2人死亡,8.9萬人緊急轉移安置,近600間房屋倒塌,15.6萬間不同程度損壞,直接經濟損失27.6億元。綜合來看,災情總體偏重,其中緊急轉移安置人口、損壞房屋間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均為2004年以來同期第二高值。 二是低溫雨雪多次來襲。一季度,全國大部多次遭受低溫雨雪天氣過程。其中,一季度東北地區雨雪過程頻繁,平均降雪量為14.8毫米,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4多,吉林、黑龍江大部積雪日數有10-20天,部分地區超過20天。1月8-11日,西南地區出現低溫雨雪天氣,雲南香格里拉最大積雪深度20厘米,雙江縣大文青平水庫最大降水量197.2毫米。1月27-31日和2月19-22日,我國中部和東部地區兩度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給全國春運出行帶來一定影響。據統計,一季度低溫冷凍和雪災共造成276.8萬人受災,2人死亡,4000餘人緊急轉移安置;農作物受災面積236千公頃,其中絕收9.4千公頃;4000餘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直接經濟損失24.7億元。綜合來看,災情總體偏輕,其中受災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絕收面積為2004年以來同期第二低值,直接經濟損失為第三低值。 三是風雹旱災時有發生。一季度,全國有11個省(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遭受風雹災害,損失主要集中於四川、貴州和雲南,西南3省農作物受災面積31.6千公頃,其中絕收4.2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4.1億元,佔全國風雹災害總損失的70%以上。去冬以來,北方冬麥區平均降水量4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近3成,河北、山西、甘肅等省部分冬小麥受旱,造成128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66.6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1億元。截至3月底,河北、山西和甘肅等地仍有作物發生輕度乾旱。 四是地質災害同比偏重。一季度,全國地質災害災情與2014年同期相比明顯偏重,造成的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均有所增加。其中,3月19日廣西桂林市疊彩區岩石崩塌造成7人死亡,2人重傷,23人輕傷;1月23日,陝西漢中市留壩縣發生一起山體崩塌,造成2人死亡、2人受傷;2月14日,湖北恩施州利川市發生一起山體崩塌,造成2人死亡。
㈡ 利川國土資源局執法大隊副大隊長胡皓斌執法犯法結果怎麼樣
我老家在地質災害范圍,政府要求搬遷。可是重新建房為什麼手術哪么難喲?老百姓辦事好難!為什麼沒有綠色通道呢?
㈢ 恩施洪災情況
新華網武漢7月4日電 (記者郝同前) 7月3日18時至4日8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遭回受特大暴答雨、大風災害襲擊,其中恩施市、建始縣、利川市暴雨尤為嚴重,建始縣總降雨量達220毫米以上。
據初步統計,目前已造成全州32個鄉鎮42.8萬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災民5843人,農作物受災14345.6公頃,絕收2806公頃,倒塌房屋59戶、154間,損壞房屋339戶、738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182億元,其中農業經濟損失0.898億元。
災情發生後,恩施州各級民政部門派出工作人員核查災情,及時組織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妥善安排受災群眾生活。
據氣象部門預報,恩施州未來3天仍將是暴雨轉大雨及陣雨交替,應防範山洪、滑坡等地質災害。
㈣ 湖北的泥石流多麼
湖北的地質災害地域分布明顯,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山區,尤以長江、漢江及其支流沿岸最為嚴重;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區地面沉陷則主要聚集於鄂東南、鄂中地區,主要分布在武漢、黃石、大冶、陽新、鄂州、咸寧、應城等地。湖北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段)共5657處,分布在68個縣(市、區)內。
以下是詳細說明:
1、極易發生地質災害有17縣(市、區):
主要分布在三峽庫區、鄂西南山區和鄂東南部分地區。有巴東縣、秭歸縣、興山縣、夷陵區、長陽縣、五峰縣、遠安縣、恩施市、建始縣、利川市、咸豐縣、來風縣、宣恩縣、鶴峰縣、黃石市、大冶市、陽新縣
地質災害易發指數≥10。
面積44006平方公里,地質災害約佔全省80%以上。目前發育崩塌699處,滑坡3060處,泥石流61條,岩溶地面塌陷902處,采空地面沉陷48處。其中三峽庫區和鄂西南山區因人為和自然因素誘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沉)陷災害均極易發生,鄂東南丘陵區則以采礦引發的地面塌(沉)陷、泥石流災害為主。
2、易發生地質災害有23縣(市、區):
主要分布在鄂西北山區和鄂東南、鄂東北部分地區,以及江漢平原西緣山前地帶。有十堰市、鄖西縣、鄖縣、丹江口市、竹溪縣、竹山縣、房縣、神農架林區、谷城縣、保康縣、南漳縣、宜昌市、宜都市、松滋市、鄂州市、武漢市、咸安區、赤壁市、崇陽縣、通山縣、通城縣、羅田縣、英山縣
地質災害易發指數≥5。
面積56501平方公里,地質災害約佔全省的15%以上。目前發育崩塌115處,滑坡562處,泥石流11條,岩溶地面塌陷90處,采空地面沉陷23處。其中鄂西北山區容易發生因人為和自然因素誘發的較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鄂東南南部地區(崇陽縣、通山縣、通城縣)和鄂東北英山、羅田地區容易發生因自然因素誘發的小規模滑坡、泥石流災害;鄂東南北部地區則以采礦及抽排地下水引發的地面塌(沉)陷災害為主;江漢平原西緣山前地帶(宜昌市、宜都市、松滋市)容易發生因人為因素誘發的崩塌、滑坡、地面塌(沉)陷災害。
3、較易發生地質災害有18縣(市、區):
主要分布在鄂中地區和鄂東南、鄂東北部分地區。有蔡甸區、江夏區、襄樊市、宜城市、當陽市、荊門市、鍾祥市、京山縣、曾都區、廣水市、大悟縣、應城市、麻城市、浠水縣、蘄春縣、武穴市、黃梅縣、嘉魚縣
地質災害易發指數≥3。
面積42683平方公里,地質災害約佔全省的3%。目前發育崩塌6處,滑坡47處,岩溶地面塌陷8處,采空區地面沉陷11處。其中鄂中地區較容易發生因採掘地下固體礦產誘發的崩塌、滑坡和大型采空地面沉陷災害;鄂東南北部蔡甸區、江夏區、嘉魚縣較容易發生因開采地下水而誘發的岩溶地面塌陷災害;鄂東北大別山區和桐柏山區較容易發生因自然因素誘發的小規模滑坡災害,其中黃梅縣還容易發生地面塌(沉)陷災害。另外鄂北襄樊市也較容易發生小規模的崩塌、滑坡災害。
4、一般不易發生地質災害有23縣(市、區):
主要分布在江漢平原、鄂北崗地和鄂東北中部地區。有黃陂區、新洲區、老河口市、襄陽區、棗陽市、枝江市、沙洋縣、荊州市、公安縣、石首市、監利縣、洪湖市、天門市、潛江市、仙桃市、孝南區、安陸市、孝昌縣、雲夢縣、漢川市、黃州區、紅安縣、團風縣
地質災害易發指數<3。
面積427101平方公里。目前僅發育滑坡14處,主要分布在枝江市境內。
附:湖北地質災害集中發育地段主要有:
⑴三峽庫區巴東~新灘滑坡段;
⑵秭歸楊林橋鎮西崩塌、滑坡段;
⑶興山水月寺~夷陵樟村坪崩塌、泥石流段;
⑷恩施屯堡滑坡段;
⑸清江隔河岩水庫區滑坡段;
⑹建始磺廠坪~長梁子崩塌段;
⑺鶴峰下坪滑坡段;
⑻宜都松木坪~松滋劉家場滑坡、崩塌段;
⑼大冶還地橋~大箕鋪岩溶塌陷、泥石流段;
⑽黃龍灘~十堰~白浪滑坡段;
⑾黃龍灘水庫區滑坡段;
⑿遠安鹽池河~夷陵交戰埡崩塌段;
⒀羅田平湖滑坡段。
㈤ 湖北恩施是最窮嗎
我們知道,湖北恩施,曾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還被美國CNN評為「中國最美仙境」它是位於北緯30度的人間仙境,一年四季美如畫,初春的翡翠湖水,夏日的避暑森林,秋日的滿山紅,冬日的皚皚白雪,每個季節都美得醉人;
恩施最有名的當屬恩施大峽谷,旅遊不可錯過,它內部分為了七星寨和雲龍地縫兩個景區,春天可以賞花,夏天可以避暑,秋天可以攝影,冬天欣賞霧凇,全程游覽時間大約需要5小時,景交車往返約1小時。
第三個是土家臘肉
感受一下環境不僅造就人其實也造就豬,土家人每家都會喂年豬,就像草原牧民的風干牛肉一樣,臘肉是最廉價和智慧的保存方法。但是過年吃不完的肉,土家人就會把肉製成臘肉,不僅方便保存,味道也非常不錯,熏好的肉擋在通風處可以保存兩三年不變質。
第四個是榨廣椒
土家人非常喜歡酸辣口味,讓他這道菜就是把玉米粉拌上辣椒粉放在壇子里,等發酵了以後就是一種該可以長時間儲存的食物了,這個主要是用來蒸肉或者是扣肉底料、伴料、炒臘肉等,這樣做出來的蒸肉不油膩,非常好吃,大家去了可以嘗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旅遊就是要體驗獨特的風景和美味,當然還有獨特的文化。
㈥ 關於利川市 毛壩鄉的詳細介紹
毛壩鄉是名冠全球的「壩漆」之鄉,也是湖北省「十大茶葉名鄉名鎮」之一。鄉域地處武陵山脈余支,境內毛壩河是唐崖河的源流,由大小23條溝溪匯集而成,毛壩鄉境內最高點星斗山主峰,海拔1751.1米,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特殊的地理環境與小區氣候,給生態環境的發展帶來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為了建設好「生態家園」,毛壩鄉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宣傳國家環境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使廣大群眾真正認識到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懂得環境保護與現實生活環境之間的重要性。由於毛壩屬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是地質災害多發地帶,毛壩鄉實行削坡減載,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還草。毛壩境內多產楠竹,全鄉規定每年的3、4、5月禁伐楠竹,使嫩筍成林。目前,全鄉已實現退耕還林2000畝,其中坡耕地5400畝,劃定了封山育林,禁伐區,全面加強了天然林的保護,目前森林覆蓋率達53.23%。
近幾年來,毛壩鄉向外爭取了52.5萬元,用於改擴建了自來水供水系統,投資10多萬元完善了集鎮下水道設施的建設。對集鎮垃圾進行集中清運,每月定期對集鎮衛生狀況進行督促檢查。垃圾堆放場所位於距集鎮1公里的無人居住區。結合毛壩集鎮所處的地理環境,分別對居住區、工業區、倉儲區、公共設施、道路交通、給水排水工程、電力工程、電訊工程、廣播電視、綠地、防災、環境保護等進行了規劃。毛壩河由西向東流經集鎮,南片新街的四個小山包為毛壩提供了一個天然、良好的山水、園林集鎮生態環境,鄉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完成了南片新街集貿市場規劃,對醫療廢棄物的管理、衛生院修建了專門的焚燒爐,對固體廢棄物進行集中焚燒、掩埋。
毛壩鄉還加大了對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大力推廣高效無公害茶葉種植技術,建立了無公害茶葉示範基地,嚴格控制農殘,採用生物殺蟲技術,防止了高毒化學葯品對環境的污染。目前,毛壩的茶葉出口已經達到歐盟標准,產品一路綠燈。去年底,硒源、飛強兩公司相繼爭取到了外貿出口權。培植蘭草也逐漸成毛壩村民致富的產業。筆者了解到,五一村黃梅英家一株蘭草價植數萬元。在她的帶動下,五一村家家戶戶養蘭。蘭草不僅為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為毛壩的「生態家園」再添新景。
同時,毛壩鄉的「五改三建」取得了很大成效,五一村建成了「民族風情示範村」,吸引人來進行「生態游」,享受「農家樂」。雙溪、四溪結合生豬品改,戶戶都改了圈、改了廁,沼氣池建設得到了全面推廣,目前全鄉累計完成了1000口沼氣池建設,農村逐步推行清潔環保能源。
㈦ 利川市氣象局怎麼樣
簡介:利川市來氣象局位於恩施土源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實行上級氣象主管機構與本級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以上級氣象主管機構領導為主的管理體制。氣象局開展的氣象業務服務項目主要包括:地面氣象觀測、農業氣象觀測、土壤濕度觀測、酸雨觀測,各類長、中、短期、短時天氣預報製作和發布,鄉村氣象服務、山洪地質災害雨量監測、人工影響天氣、雷電災害防禦等業務服務工作,依法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和氣象主管機構的各項職責。
注冊資本:68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