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概況

工程地質概況

發布時間: 2021-01-21 16:36:30

㈠ 邊坡工程地質概況

在工程區地層內,中細砂岩具有中厚層狀、塊狀特徵,堅硬完整;粉砂岩屬中等強度岩石;炭質頁岩較軟弱,則為強度低、完整性最差的岩石。引水發電洞進水口邊坡出露的地層岩性特徵如圖7-1和表7-3所示。

圖7-1 4#引水發電洞進水口邊坡工程地質剖面圖

邊坡強烈卸荷,對本段邊坡來說,地下水類型主要是基岩裂隙水,但由於邊坡處於條形山脊的近北東段,總體來說地下水較貧乏。水庫蓄水後,水庫庫水將對邊坡的穩定性產生重大影響。邊坡岩體的透水性與岩性及其組合密切相關,砂岩因構造裂隙發育,延伸較長,裂隙間流通性較好,故透水性較強,尤其是卸荷帶內砂岩體的透水性較強,邊坡中所夾軟弱帶為相對隔水層,對邊坡中地下水的分布起重要控製作用。

表7-3 引水發電洞進水口邊坡地層岩性特徵

開挖後邊坡的地形大致如圖7-2所示。

圖7-2 開挖後引水發電洞進水口邊坡地貌景觀

溢洪道在進水口邊坡後緣的開挖軸向沿下游約為145°,開挖寬度約30m,開挖高程為852m。坡體頂部從早期約900m高程開挖至885m高程,頂部預留寬度為5~30m,為將來修建成阿公路留出一個平台。引水發電洞開挖的主體工程在洞口處,發電洞進水口所在高程為800m,洞口以外為一個長約80m,並一直向外延伸約20m的進水平台,再往外為沖砂洞進水口,開挖高程為750m;引水發電洞進水口洞臉邊坡走向約340°,800~830m高程坡角為90°,830~847m高程坡比為10/3;847~885m高程坡比為4/3。發電洞上、下游兩側邊坡則按4/3坡比放坡。引水發電洞洞寬6m,高約8m,拱型洞頂,洞間距約10m。

㈡ 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包括哪些內容

每個單位的格式都不大一樣,一般包括兩大部分:文字和圖表。文字部版分有工程概況,勘察目的權、任務,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依據的規范標准,工程地質、水文條件,岩土特徵及參數,場地地震效應等,最後對地基作出一個綜合的評價,提承載力等。圖表部分包括平面圖,剖面圖,鑽孔柱狀圖,土工試驗成果表,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分層土工試驗報告表等。

㈢ 北京市西城區的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狀況

水文地質勘查抄主要是爭對區域內的水環境進行調查,了解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特徵,進行的工作主要是抽水試驗、長期觀測及示蹤法等;工程地質勘查主要是調查工程的岩土體性質,持力層等,解決邊坡的穩定性及地基承載力和地下水的內水壓力等問題。

㈣ 工程地質學的簡介

工程地質學(engineering geology)研究與人類工程建築等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的科學。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研究目的是查明建設地區或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預測和評價可能發生的工程地質問題及對建築物或地質環境的影響,提出防治措施,以保證工程建設的正常進行。
工程地質學產生於地質學的發展和人類工程活動經驗的積累中。17世紀之前,許多國家成功地建成仍享有盛名的偉大建築物,可是人們在建築實踐中對地質環境的考慮,完全依賴於建築者個人的感性認識。17世紀以後,由於產業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出現並逐漸積累了關於地質環境對建築物影響的文獻資料。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整個世界開始了大規模建設時期。1929年,奧地利的太沙基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工程地質學》;1937年蘇聯的薩瓦連斯基的《工程地質學》一書問世。50年代以來,工程地質學逐漸吸收土力學、岩石力學與計算數學中的某些理論和方法,完善和發展了本身的內容和體系。在中國,工程地質學的發展基本上始自50年代。
工程地質學主要研究建設地區和建築場地中的岩體、土體的空間分布規律和工程地質性質,控制這些性質的岩石和土的成分和結構,以及在自然條件和工程作用下這些性質的變化趨向;制定岩石和土的工程地質分類。由於各類工程建築物的結構、作用、所在空間范圍內的環境不同,所以可能發生的地質作用和工程地質問題也不同。據此,工程地質學往往分為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學、道路工程地質學、采礦工程地質學、海港和海洋工程地質學和城市工程地質學等。工程地質學的研究方法有運用地質學理論和方法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和地質現象空間分布、發展趨向的地質學方法;有測定岩、土體物理、化學特性,測試地應力等的實驗、測試方法;有利用測試數據,定量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計算方法;有利用相似材料和各種數理方法,再現和預測地質作用的發生、發展過程的模擬方法。隨著計算機技術應用的普及和發展,工程地質專家系統也在逐步建立。

㈤  海底工程地質概況

開辟區內分布最廣的沉積物類型為硅質粘土和硅質軟泥,沉積物未固結。由沉積物柱狀樣的表層硅質粘土和硅質軟泥測試結果(表2—3)表明,表層沉積物硅質粘土和硅質軟泥的工程地質性質具有如下特點。

2.4.1物理性質

樣品具有高含水量(163%~356%)、低密度(天然密度1.1~1.3g/cm3)、高孔隙度(84.5%~90.6%)以及塑性指數(IP=26~110)和液性指數(IL=1.9~8.8)都很高的特性。

表2—3海底表層沉積物工程地質性質主要參數

註:塑性指數(IP)為粘性土塑性上限(液限含水量wL)與塑性下限(塑限含水量wP)之差值,即IP=wL—wP,代表可塑程度;液性指數IL是粘性土的稠度指標,可作為抵抗外力的量度,IL=(w—wP)/(wL—wP)(式中,w為天然含水量),其值越大,抵抗外力的能力越小。

2.4.2力學性質

具抗壓性低(剪切強度1.0~4.0kPa)、壓縮系數大(4.4~11.5MPa-1)和固結系數小(1.1×10-3~5.8×10-3cm2/s)的特徵。

從上述物理性質和力學性質的特徵看,開辟區表層沉積物的工程地質性質較差。相對而言,硅質粘土的工程地質性質參數比硅質軟泥的變化范圍小,其工程地質性質稍好。

根據現場采樣,在表層沉積物幾厘米或幾十厘米之下,沉積物的含水量降低,粘結性驟增,均勻度和工程地質性質變好。

㈥ 大亞灣北部地區工程地質特徵

李植庭1鍾廣見2黃家堅2

(1.廣東省台山市第六建築工程公司;2.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廣州,510760)

第一作者簡介:李植庭,男,1966年生,1987年畢業於湘潭礦業學院地質系,現工作於廣東省台山市第六建築工程公司,一直從事於工程地質工作。

摘要利用旁側聲納、淺層剖面探測等物探方法對大亞灣北部地區工程地質條件進行勘測,發現本區的工程地質條件具有淺層剖面記錄清晰,反射特徵明顯的典型性特徵。確定了三個反射界面R1、R2、R3,進行全區的追蹤閉合。R1界面特徵穩定,為強振幅的連續反射,除局部有沖蝕外,界面平直;R2振幅較強,連續性較好,有輕微起伏;R3為起伏變化較大的強振幅反射界面。測區底質基本屬於砂質粘土。

關鍵詞大亞灣工程地質旁側聲納淺層剖面砂質粘土

1區域概況

1.1地理位置

研究區位於惠州市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當地經濟主要以農業和漁業為主。東聯碼頭靠近海岸,在大亞灣的北部(圖1,馮志強等,1996),在鵝洲島北東部,港口泊位區在南海石化項目地點的南東部大約2km地方。

1.2地形和水深

大亞灣北部地區從海岸線往外,20~200m之間,標高在-10m以上。島的西部海灘平緩,水深為4~5m。

東聯碼頭位於大亞灣的北海岸。從澳頭河口至Fan He港,海岸線可以劃分為以下三段:①泥質岸線,從羅望角至岩前村;②礫砂和礫質岸線,從岩前村至李霞村;③砂質岸線(組成了海角和海灣),從李霞村至Fan He港。沿岸一般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台地、沖洪積平原和砂堤等。

1.3氣象和水文

根據霞涌氣象站得到的1992年1月至1993年1月數據,以及本次觀察的數據,盛行風主要為ENE—E方向,頻率為26%;下一個盛行風為SSE—SSW方向,頻率為22%。根據惠陽氣象局提供的數據,當地氣候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受一股冷空氣流影響,在春季盛行近北風。當受強冷空氣流影響時,風速可達布倫福特5到6級,最大可達8到10級。在夏季和秋季,當受季節風影響時,盛行偏南風。當遇上熱帶風暴時,最大的瞬時風速(在3秒之內)可達40m/s。在5月和11月為台風季節,平均每年有11個台風天,最多一次記錄是1年達到26個台風天。

圖1區域位置圖

Fig.1Regional location map

最高氣溫為38.5℃,最低氣溫為0.7℃。在灣內每年平均氣溫為22.4℃和23.1℃。氣溫從4至6月增加很快,平均每月可增加大約3℃;氣溫從10至12月降低很快,平均每月可降低大約5℃。

平均最熱月份的平均相對濕度為86%;平均最冷月份的平均相對濕度為74%。

年最大降雨量為2646.2mm,年平均降雨量為1989.4mm,在一天中最大降雨量為490.3mm。

年平均有霧天數為17天,在一年中最多的有霧天數記錄為35天,有霧天主要在10月和3月。

年平均閃電天數為85天,在一年中最多的閃電天數記錄為120天。

潮汐為不規則半日潮,理論最低潮為平均海平面以下1.02m。潮汐特徵(在理論最低潮以上的基礎上):平均高潮面為1.67m,最高潮面為2.86m,平均低潮面為0.64m,最低潮面為-0.24m,最大潮差為2.68m,最小潮差為1.03m。

陸地或島嶼擋住了大亞灣,除了在SE—E方向的位置,大亞灣是朝向南海。但從開放海面涌進的海浪在這個地區消散掉了。

大亞灣潮流是不規則半日混合潮,從開放的海面進入灣內遭受了重大變化。在潮流涌進灣內,由於海岸和淺海地形影響,淺水影響是明顯的。當潮流涌進灣內時,漲潮持續時間逐漸減少,漲落范圍增加。結果,灣內湧起的波浪每天產生四次高潮和四次低潮。灣內殘留的潮流受到地形和風向的影響,灣內殘留的潮流速度(1~10cm/s)少於灣外(10~26cm/s)。

1.4研究程度

2000年以前完成的工作、現有的數據和資料如下:

岩土工程勘察資料於1992年11月完成鑽孔104個。物探資料調查面積26.5km2,淺地層剖面探測於1992年7月完成65km。

水文資料(表1)

表1水文資料

2測量和放樣

2.1測量坐標系、高程基準面

坐標系:東聯港水工碼頭、調頭區、棧橋、海堤採用大亞灣獨立坐標系,投影面為高斯平面。

高程基準面:採用理論最低潮面,該基準面與1956年黃海高程系的關系式如下:理論最低潮面高程值=1956年高程系高程值+0.82m。另外,本次用水準測量方法聯測了國家Ⅲ等水準點新稔11,求得了1956年黃海高程系與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的關系如下: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高程值=1956年高程系高程值+0.1399m。

2.2測量方法

Ⅳ等GPS控制網的布設和施測

定位

東聯港水工碼頭、調頭區、棧橋、海堤測量的定位採用DGPS方式進行,採用有GPS-RTK功能的GPS接收機,基準站設在NH2,它在測量船作業期間不斷向其發送差分信號。該方法的定位精度小於1m。

水尺設立及水位改正

採用NA2002電子水準儀按國家Ⅳ等水準的要求從BM2引測到米嶺村新GPS點NH3,然後引測至位於霞涌鎮附近的水尺1,位於東聯港區附近的水尺2和水尺3。

進行水上測量作業時,水位觀測每五分鍾觀測一次。

東聯港水工碼頭、調頭區、棧橋、海堤的水深測量採用水尺2及水尺3的水位數據進行改正。

地形測量採用GPS-RTK測量技術。東聯港水工碼頭的岸邊測至澳霞公路北側。

測量平面精度為10mm;高程精度為±2cm。

3數據採集和處理

東聯港區碼頭、調頭區及海堤的測線按50m×100m格網及25m×25m格網布置實施水深測量、旁側聲納探測及淺地層探測。50m×100m格網面積為1.734km2;25m×25m格網面積為0.467km2;岸邊陸域部分0.059km2,採用地形測量方法施測。

在野外作業期間,正值冬季,大亞灣海區通常吹3~4級的東北—東風,由於受到兩次寒潮的襲擊吹6~7級強風,測區內海況一般為輕浪,僅有幾天為中到大浪。測區潮位通常為0.5~1.5m,最大潮約為2.3m,最小潮約為0.6m。

3.1水深測量

水深測量採用挪威NAVTRONIC公司生產的NAVISOUND210型測深儀,換能器固定安裝在測量船的左舷,在大的測量船(騰龍3號)上,換能器吃水深度為1.1m,在小的測量船(惠東1036號)上,換能器吃水為0.4m。作業時工作頻率為220kHZ,量程設置為50m。測量的水深資料通過RS232串口傳輸到導航計算機並通過Hypack軟體與導航定位資料和波浪補償資料同時記錄,記錄時,每秒記錄9個水深資料,測深儀同時列印模擬記錄。記錄上的點由Hypack導航定位軟體按等距離方式控制列印,相鄰mark點之間的實際距離為50m。

聲速校正和換能器吃水校正是把校正聲速值和換能器吃水深度值輸入測深儀,由測深儀自動完成。

聲速校正工作在每天作業開始前和工作結束後各進行一次,校正聲速值由聲速剖面儀(SVP)測得,作業期間測得的聲速變化范圍為1504~1515m/s,每天所採用的校正聲速值為每天作業前所測得的聲速。為了保證測深資料的可靠性,每天都進行測繩測量水深,把繩測得的水深值與同一點經過換能器吃水校正和聲速校正後測深儀測得的水深值進行比較。作業期間每天的校正聲速值和測深儀測深與測繩測深對比。

資料整理時,根據換能器和定位天線的平面位置關系,對換能器的位置進行了修正,修正公式為:

△X=sprt(a×a+b×b)×cos(α-θ)

△Y=sprt(a×a+b×b)×sin(α-θ)

式中:a,b為定位儀天線相對於測深儀換能器的偏移量,a為平行於船舷的偏移量,b為垂直於船的偏移量。

θ=arctg(b/a)

式中:a為測量船前進方向的方位角,由定位儀測得的前後兩點的坐標確定。

原始記錄文件中,每一秒鍾測得一個坐標值(包括84坐標和大亞灣獨立坐標)和十個水深值,以及記錄了相應的時間和涌浪改正。繪圖所採用的數據是根據繪圖比例要求的點距對原始記錄坐標進行取捨,並取出對應的水深、時間、涌浪改正,生成坐標文件。

原始記錄文件中的水深值是沒有經過潮位及涌(pitch heave and roll)浪改正,該兩項改正在內業資料整理時進行,根據每一個坐標對應的時間加入潮位和涌浪改正。潮位資料由觀測水尺獲得,波浪改正資料由涌浪補償儀測量並記錄在原始記錄文件中。

3.2旁側聲納測量

海底圖像掃描採用美國klein公司生產的klein2000旁側聲納系統,作業時聲納拖魚放置於作業船左舷水下,拖魚電纜釋放長度約20m,工作頻率選用100kHz,量程選擇:東聯進出港航道中心線及基兩側掃測量程為200m。採用數字記錄並列印監視圖像,記錄上mark點由Hypck導航定位軟體按等距離的方式列印,相鄰mark點之間的實際距離為50m。

3.3淺層剖面測量

淺層剖面測量採用美國datasonic公司生產的SBP-5000淺剖面系統,作業時換能器放置在測量船右舷,水下1.4m處,工作頻率為3.5kHz,激發間隔為500ms,掃描寬度為100ms,採用模擬記錄,記錄上mark點由HYpack導航定位軟體按等距離方式控制列印,相鄰mark點之間的實際距離為50m。

在資料解釋過程中,依據所獲取的聲學圖像,結合東聯碼頭區本次的地質鑽孔進行地球物理解釋,確定各反射層的反射界面、各層的岩性,通過時深轉換,計算出反射層的厚度。時深轉換的速度模型及時深轉換尺。

單道地震剖面測量採用英國GeoAcoustics公司生產的Geopulse單道地震系統,作業時電火花震源,接收電纜均置於測量船左舷水下1m處,激發間隔1000ms,掃描寬度為125ms、相鄰Mark點距為50m。

4工程地質特徵

4.1水深測量

區內海底地形十分平坦,總體上是一個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單一水下斜坡,水深最小的在測區西北部,僅為0.30m,測區內水深最大的位於東南部,達5.20m;水深等值線呈北東向展布,以4.0m的水深線為界,本測區可劃分為西北、東南兩個區塊;西北部海底地形變化稍大,水深0.3~4.0m,平均坡降為2.7×10-3。東南部海底地形變化則相對平緩,水深4.0~5.2m,平均坡降只有1.0×10-3

4.2旁側聲納

根據旁側聲納掃測資料顯示,並結合測區內的鑽井資料綜合分析,測區內的海底障礙物及底質分布特徵如下:

在本區的中西部有一片寬約400m,長約1300m的珊瑚礁灘呈北東向展布,經鑽孔揭示,珊瑚礁灘的厚度達到3.40m,該礁灘在聲納記錄上特徵十分明顯,清晰。該礁灘是本區的主要障礙物。

本區的北部區域,表面沉積物為粉細砂到中粗砂,經鑽探揭示,砂層的厚度達到3.25m。

本區南部區域,表面沉積物由淤泥和砂質淤泥組成,經鑽探揭示,本區南部區域的肥粘土厚度均大於3.Om。

4.3淺層剖面探測

層序劃分

本區的淺地層剖面記錄大部分比較清晰,反射特徵明顯,但是局部區域,特別是DL6線以北的淺水區段,淺層剖面的記錄面貌及反射特徵則相對比較模糊。根據橫穿K4、K5、K6……K10井的DZ11剖面,劃分出R1、R2、R3三個反射界面,並從已知到未知進行了全區反復的追蹤、對比和閉合。

R1界面平直,特徵穩定,為強振幅的連續反射,在測區的西北部淺水區段缺失。R2振幅較強,連續性較好,界面起伏明顯。R3為起伏變化較大的強振幅反射界面,在測區西北部淺水區段(珊瑚礁灘區),界面特徵比較模糊,斷續,連續性較差;在測區東南部界面特徵則比較清晰,連續性較好,在淺層剖面記錄上局部以尖峰狀、灰黑色反射團塊特徵產出(圖2、3)。

圖2淺地層反射剖面特徵

Fig.2Reflecting feature of Sub-bottom seismic profile

淺層結構

底質:根據旁側聲納和淺層剖面資料顯示特徵,並結合測區內的鑽探所揭示的結果。本區西北部的底質為粉細砂到中粗砂;測區中、西北部有一寬約400m,長約1300m的珊瑚礁灘呈北東向展布;其餘區域的底質基本上為淤泥—砂質淤泥。

R0—R1層的厚度

該層在淺地層剖面記錄上為淺灰色的近水平層,岩性均一,變化小;據分析,該層屬於全新統海相沉積地層,經區內鑽井揭示,該層為淤泥—砂質淤泥,厚度2.85~6.15m。

層Ⅰ的厚度分布具有西北薄,東南厚的特徵,厚度等值線大致呈北東向展布。層I的厚度變化從本區西北角往東南角呈逐漸增厚趨勢,厚度最小的位於本區西北角和西南角,只有2.0m;厚度最大位於測區東南角,達到7.0m。本區的其餘區段,層I的厚度變化都較小,平均厚度均在3.0~5.0m之間。

R3界面的深度(風化殼頂面深度):R3界面深度變化范圍較大,為4.0~22.0m,總體呈西北淺東南深趨勢。本區西北部R3界面深度為4.0~12.0m;本區中部R3界面深度為12.0~18.0m;深度等值線呈近東西向展布;本區東南部R3界面深度為18.0~22.0m,並以零星的低凹、凸起形態產出。

圖3淺剖地震解釋剖面

Fig.3Sub-bottom seismic interpreted profile

參考文獻

馮文科等.1988.南海北部晚第四紀地質環境.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

馮志強等.1996.南海北部地質災害及海底工程地質條件評價.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

何廉聲主編.1987.南海地質地球物理圖集.廣州:廣東地圖出版社

Engineering Geological Features On the North Part of Daya Bay

Li Zhiting Zhong Guangjian Huang Jiajian

(Guangzhou Marine Geology Survey,Guangzhou,510760)

Abstract:By using geophysical methods of sonar and profiles,We have surveyed engineering geology in the north area of Daya Bay.We discovered three reflection interface:R1,R2,and R3.Reflection interface R1is a stable and flat surface;its amplitude is much strong and continuing.R2reflects a little unlation,a good continuing,and strong amplitude.R3reflects a very big unlation and great variation in amplitude.The seabed material is sandy clay.

Key Words:Daya Bay of South China SeaEngineering Geology SonarSubbottom seismic profileSandy clay

㈦ 在工程概況中為什麼要明確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和周邊環境條件

這些都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內容,沒有這些內容就無法到地方政府部門比如建委和國土規劃局辦理選址意見書和征地許可證。

㈧ 工程地質水平構造簡介

工程地質水平構造簡介?工程地質學是一門應用地質學的原理為工程應用服務的學科,主要專研究內容屬涉及地質災害,岩石與第四紀沉積物,岩體穩定性,地震等。工程地質學廣泛應用於工程規劃,勘察,設計,施工與維護等各個階段。

㈨ 承德的工程地質概況!急急!!!

概述
市域面積近4萬平方公里,境內有京承、錦承、京通、承隆四條鐵路線,正線延展里程632公里,共有國家干線公路5條,公路通車里程5358公里,總人口340多萬人。承德境內資源豐富,自然風景、名勝古跡聞名遐邇。承德經濟發展注重發揮旅遊、資源、 區位三大優勢。承德 市人民政府駐雙橋區武烈河畔,距省會石家莊435公里,距北京256公里。
承德舊稱「熱河」,位於河北省東北部,是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旅遊勝地四十佳、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甲類開放城市。1994年位於承德市的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遺產,從而使承德步入了世界文化名城的行列。

【地理位置】
承德市位於東經115°54′~119°15′,北緯40°11′~42°40′,處於華北和東北兩個地區的連接過渡地帶,地近京津,背靠蒙遼,省內與秦皇島、 唐山兩個沿海城市和張家口市相鄰。
承德是河北省省轄市。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灤河與武烈河交匯處。西南距首都北京230公里,距省會石家莊540公里。北靠內蒙古自治區,東與遼寧省接壤,西鄰張家口市,西南與北京市、天津市毗鄰,東南與秦皇島市、唐山市相連。東西最大橫距280公里,南北最大縱距268公里,轄區總面積39548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全市轄八縣三區,即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豐寧滿族自治縣、 隆化縣、灤平縣、平泉縣、承德縣、寬城滿族自治縣、興隆縣,雙橋區、雙灤區、 鷹手營子礦區。
2005年,承德市轄3個市轄區、5個縣、3個自治縣。
承德市 面積39519平方千米,人口361萬人(2004年)。
雙橋區 面積 311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郵政編碼067000。
雙灤區 面積 250平方千米,人口10萬人。郵政編碼067000。
鷹手營子礦區 面積 148平方千米,人口 7萬人。郵政編碼067000。
承德縣 面積3990平方千米,人口47萬人。郵政編碼067400。
興隆縣 面積3116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郵政編碼067300。
平泉縣 面積3297平方千米,人口47萬人。郵政編碼067500。
灤平縣 面積3195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郵政編碼068250。
隆化縣 面積5474平方千米,人口42萬人。郵政編碼068150。
豐寧滿族自治縣 面積8747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郵政編碼068350。
寬城滿族自治縣 面積1933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郵政編碼067600。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面積9058平方千米,人口52萬人。郵政編碼068450。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人口】

總人口364萬, 少數民族人口佔40%;農業人口267萬,佔73%。

【氣候與灌溉】
承德地處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山地氣候,四季分明。冬天雖然寒冷,但由於四周環山,阻滯了來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襲擊,故溫度要高於同緯度其他地區;夏季涼爽,雨量集中,基本上無炎熱期,

城市規劃布局與規模
目標:優化配置商業資源,把承德打造成為立足河北東北部,面向京、津、唐,輻射蒙、遼和華北地區的商貿流通中心。
《承德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的編制工作始於2004年8月。規劃的規劃期限為2005~2015年,規劃的空間范圍為雙橋區、雙灤區和新區,規劃的業態范圍包括超市、便利店、大型超市、倉儲商店、專業店、專賣店、百貨店、大型購物中心等8種零售業態,規劃對象包括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專業市場、農貿市場、物流企業、星級酒店和餐飲企業。
從整個《規劃》中看,承德市區將形成「以新區為先導,以雙橋區為依託,以雙灤區和城北旅遊文化區為支撐」的功能分區布局和市級商業中心、區級商業中心、居住區商業中心的三級商業市場體系框架,以建設購物中心、便利店等新型業態和商業特色街以及大型專業市場、物流企業為重點,將建成8條特色商業街:新華路(商貿服務街)、清風街(商業文化走廊)、陝西營街(休閑娛樂街)、裕華路(精品街)、武烈路(文化休閑街)、四條胡同(電子及通訊產品街)、普寧路(旅遊文化商業街)、灤河古街(民俗商業文化步行街)。同時規劃建設承德國際會議中心,依山莊而建,並融於山莊,成為避暑山莊景觀的外延。在區級商業中心布局中,將上二道河子以北至小廟子水庫規劃建設為旅遊文化區;將新區規劃建設機場新區的金融商務區、馮營子地區的文化服務區、上板城地區的物流園區。規劃雙灤區的商業形成「以區級商業中心為核心,以雙塔山大街和灤河大街為兩冀延伸,以物流為支撐」,「一核兩帶」的格局。通過規劃,承德將形成布局結構合理、功能齊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城市商業網點體系,使承德市成為立足河北北部,面向京、津、唐,輻射蒙、遼和華北地區的商貿流通中心。

產業與交通
【資源】
承德資源豐富。境內有灤河、潮河、遼河、大凌河四大水系,年產水量37.6億立方米,是京津唐的重要供水源地(占潘家口水庫年入庫總水量的93.4%、密雲水庫入庫總水量的56.7%)。林地面積占河北省的43.4%,草地面積佔40%,森林覆蓋率48%。承德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中國北方地區重要的中葯材生產基地。目前已發現的礦產有98種,開發利用50種,是我國除攀枝花外唯一的大型釩鈦磁鐵礦資源基地,已探明釩鈦磁鐵礦資源儲量3.57億噸,超貧釩鈦磁鐵礦資源量75.59億噸。黃金產量居河北省第一位,鉬、銀、銅、鉛、鋅和花崗岩、大理石等資源豐富。
【產業】
承德加速打造河北北廂經濟增長極,主攻方向就是加快培育主導產業,加速形成戰略支撐。要著力做大做強釩鈦製品和清潔能源兩大戰略支撐產業,培育壯大綠色食品、旅遊、部件及儀器儀表3個後備產業,形成「2+3」五大主導產業加速發展的格局。
以釩鈦為主的稀貴金屬合金製品業是承德最具優勢的產業,要加強勘探,集約開采,做強釩鈦,做精鋼鐵,做大鋼延,集群發展;
以清潔能源為主的電力產業要主攻壩上風電,大力推進火電,梯次開發水電,發展核電,加快各類電力項目落地。培育三個後備產業。以綠色食品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點和方向是以牧業為主,發展草食畜牧業及其深加工。
建有500KV輸變電站1座,220KV輸變電站6座,110 KV輸變電站35座,主網供電能力180萬KW。2006年用電量74.8億千瓦時。

【交通】
承德交通的承載和輻射能力大大增強,正在建設張雙、虎藍、遵小鐵路,謀劃旅遊支線機場,構築以「一環八射」高速公路為核心的綜合交通網路,形成面向京津、通達遼蒙、辟通港口的交通樞紐和蒙東、遼西至京津唐的煤電能源通道。101、112國道和京錦、京通鐵路貫穿全境,京承高速公路承德段建成通車,正在規劃建設承唐、承朝、承赤、承秦、承張等高速公路。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18036公里,實現縣通二級路、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60%以上行政村通硬化路。
鐵路:
承德火車站位於承德市東南,京承、錦承、承隆三條鐵路在承德站交匯,北京-丹東、北京南-烏蘭浩特的直快列車也途經此地。
去承德旅遊一般取道北京,承德市與北京臨近,僅距230公里,故可以北京作為中轉站:可乘坐N211次(早6:30發車,中午10:48到達承德),硬座票價41元、軟座61元。也可以從錦州、沈陽方面前往:乘2067次(早7:25發車,晚上20:28到達承德)。去木蘭圍場旅遊一般在北京北站乘京通線列車在四合永車站下車,再轉乘中巴前往。

公路:
承德有公路向四周輻射,境內有101、111、112國道通過,向北可通往內蒙古,向東可達遼寧,西南前往北京,東南則到天津。從北京到承德大約只需要5 個小時。承德長途汽車站現已開通至北京及石家莊的高級快客,在旅遊季節,北京和天津都有旅遊班車直達承德,平時也有固定班次的長途汽車往返。

公交車:
承德的交通非常方便,有多種代步方式。承德市內的小公共汽車,線路齊全,車次也比較多,花1元錢一般可到市內各景點(到小布達拉宮和須彌福壽之廟需步行10-15分鍾)。從避暑山莊大門外乘6、15路可到外八廟。

計程車:
承德的計程車起價為5元/2公里,以後1.4元/公里。..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