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防治宣傳資料
㈠ 地質災害宣傳標語
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標語
1、預防地質災害,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實行預防為內主,避讓與容治理相結合的地質災害防治方針。
3、房前屋後,高陡邊坡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易發區。
4、邊坡隱患險於明火,防治避讓勝於救災。
5、人為削坡和連續降雨是誘發地災的主要影響因素。
6、加強監測,預防地質災害。
7、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在農村。
8、防治地質災害,建設美好家園。
9、認識地質災害,預防地質災害。
10、地質災害猛如虎。
11、監測避讓,群測群防。
12、群測群防,防治地質災害。
13、地質災害防治以避讓為先。
14、地質災害防治從宣傳開始。
15、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
16、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17、防治地質災害人人有責。
18、以人為本防地災,預防為主保平安。
19、貫徹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0、山谷易發泥石流,高陡邊坡易滑坡。
21、暴雨易發地質災害,雨過仍是關鍵時期。
22、泥石流、滑坡、崩塌有前兆,雨天留心要防範。
㈡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做好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廳發〔2010〕2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2009年,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反應迅速、措施得當,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及時有力有效,得到國務院領導同志充分肯定。2010年地質災害防災形勢依然嚴峻,各地要始終堅持不懈地做好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等各項防災工作,加強重點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國務院防災減災會議精神,現就做好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強化認識
各地要以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緒,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嚴峻形勢,充分估計地質災害防治的艱巨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要清醒地認識到,受認知程度、工作精度和手段的限制,許多地質災害隱患點未被發現或未被正確認識。地質災害防範工作中還存在意想不到的情況,尚有空白點和遺漏點。因此,各地務必要把問題估計得更重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一刻都不能放鬆,絲毫都不能鬆懈。
二、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
領導重視是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屬社會公益事業,關系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保民生的大局。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抓好防災機構、人員、責任、措施、經費的落實,全面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安排部署、督促檢查,分管負責同志具體負責,把防災責任制貫穿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全過程,確保責任到人、措施到位。領導幹部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及時安排部署地質災害防範工作。
三、進一步強化能力建設
2010年,部將繼續大力推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推進地質災害防治行政管理、事業支撐、應急處置、專家咨詢、中介服務「五條線」和鄉鎮國土所的評估、巡查、宣傳、預案和人員「五到位」建設。部將在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監測預警示範區建設、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專業監測儀器推廣、防治知識宣傳等方面,向「十有縣」、「五條線」和「五到位」建設工作突出的省份和縣市傾斜。各地要結合地方實際,按照部的統一部署,狠抓防災能力建設工作。
四、進一步強化重點時段工作
汛期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關鍵時段。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抓好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一是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和調查工作,在此基礎上,認真編制完成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經當地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二是堅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後復查、災情速報、汛期值班等制度;三是繼續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密切關注災害性天氣,加密分析會商頻次,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在2009年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基礎上,各地要計劃結合「十有縣」建設,繼續大力推動縣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力爭覆蓋全國1640個山區丘陵區縣(市、區)。
五、進一步強化近期工作
近期我國先後出現多次寒潮冰雪災害天氣過程,新疆、內蒙古等部分地區出現歷史罕見雪災,冰雪融化和凍脹均可能引發地質災害;遭遇幾十年一遇旱災的西南地區,持續乾旱造成岩土體鬆散開裂,一旦遭遇強降雨,極易發生突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相關地區要提高防範意識,提前部署、早抓落實。要與氣象、交通、水利、工業等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和信息交流,一旦發生重大災情險情,積極按預案規定的職責,做好應對防範工作。出現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時,要及時報送信息、趕赴現場,指導地方政府做好應急處置和搶險救災工作。
六、進一步強化重點地區工作
湖北、重慶兩省(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和敏感性,在兩省(市)黨委、政府領導下,按照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長效機制的要求,做好庫水位漲落期間的地質災害防範工作。汶川地震災區的四川、陝西、甘肅三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繼續努力協調相關部門,在保質量、保安全的基礎上,加快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西南山區要重點關注強降雨引發的滑坡和泥石流隱患點。西北黃土地區要做好黃土塬邊緣崩塌、滑坡、溝口泥石流災害的防治。東南沿海地區要警惕台風帶來暴雨引發的地質災害。
七、進一步強化在建工程項目防災工作
近期以來,為應對金融危機、拉動內需新上馬的建設工程項目數量劇增、人為活動誘發地質災害的風險進一步加劇。由於一些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防災意識薄弱、防災措施不落實而導致地質災害群死群傷事件在2009年較為突出。各地要進一步強化在建工程項目防災工作,要聯合和協調相關部門,通過公示、督查、告知等多種手段,嚴格落實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關於地質災害防治的要求,消除隱患,明確防災措施,確保安全。特別是位於高山峽谷的國家重點水利、交通等在建工程項目,更要加大工作力度,嚴防地質災害群死群傷事件的發生。要把在建工程項目防災工作作為2010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點。
八、進一步強化應急反應能力
要把提升應急反應能力作為防災能力建設的重點。一是強化機構人員建設。繼續加強和完善各級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建設,充實各級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專家隊伍。二是整合系統資源。各地要充分利用國土資源系統、行業的眾多地質災害應急防治人員、技術、設備,形成統一調配機制。加強演習演練,保證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三是利用社會資源。結合當地地質災害類型特點,通過購買、租用等多種方式,加強無人小飛機、無人飛艇、三維激光掃描儀等應急設備的配置和應用。四是利用2010年國家測繪局在全國推廣應用無人機航攝系統的機會,主動與省級測繪部門聯系,建立協調機制,實現重大地質災害事件發生後,能隨時調用無人機開展應急調查。五是建設地質災害應急平台。按照國土資源應急平台體系建設標准,整合已有資源和基礎,實現地質災害應急防治遠程會商和應急指揮。
九、進一步強化信息報送
2009年,除極個別地質災害事件報送信息稍遲緩外,整體信息報送及時、准確。各地要進一步強化信息報送,在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報送地質災害災情險情的基礎上,對於《國家總體應急預案》中規定的特別重大和重大地質災害事件,要在事件發生後3小時內向部報告。對於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人員尚未抵達現場、無法核實的災情險情,也要將已掌握的情況通過傳真、電話等多種方式報部。對信息報送工作不到位、責任不落實,不能及時報送相關信息造成不良影響的單位,要予以通報批評。
十、進一步強化宣傳培訓
2010年,部將在全國開展基層國土所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培訓工作,各地要積極配合和支持這項工作。同時,各地要結合「防災減災日」、「地球日」、「土地日」的宣傳活動,組織印製地質災害防災避險宣傳畫和宣傳冊,在學校、村社、廣場等地區發放、張貼。通過開展貼近實際、簡便易學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全面普及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全社會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能力。
各地要根據本通知精神,對本地區的地質災害防範工作進行精心謀劃和認真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大膽探索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新觀念、新思路、新辦法。4月30日前,將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部署情況、准備情況、各項工作進展情況形成書面材料報部環境司。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新勝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一年。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關系全局,意義重大。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務必團結協調,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努力把今年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得更好。
聯系人及電話:沈偉志6655832166558316(傳真)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日
㈢ 為了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美麗家園,請你仿照例句設計幾條環保方面的廣告、宣傳口號。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要保護好地球請先保護好環境
地球只有隻有一個,我們要保護他。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地球是我家,我們共有一個家,那就是地球,我們人人愛護她,幸福滿天下。
地球,我們唯一的家。保護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只有一個地球
行動起來,少說空話
我是綠色小天使,保護地球我先行!
小樹本領大,綠化全靠它!
小花多可愛,請你別傷害。小草微微笑,請您旁邊繞!
地球是我們惟一的家園
保護資源環境,善待地球
保護地質環境是人類的共同責任
保護地質環境監測設施,做好地質環境監測工作
防治地質災害,要堅持預防為主、避讓治理相結合
保護國土資源,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保護資源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加強法律建設,保護資源環境
保護地質地貌景觀,珍惜地質遺跡
加大礦產資源管理秩序治理
整頓力度,實現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
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線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
1、環境保護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
2、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共在一片藍天下,讓我們採取新行動保護和凈化我們的地球。
3、控制全球變暖刻不容緩
4、西部開發環保先行
5、家園只有一個 地球不能克隆
6、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命
7、地球是萬物生靈共同的家園,共生共榮來自萬物的和諧。
8、保護賴以生存的海陸環境需要我們人類的節制和努力!
9、潔凈的空氣、幽雅的環境是我們共享的,每個人都應對環境保護盡一份義務。
10、沙化、風塵、赤潮是環境對人類的懲罰。
11、拯救地球,從生活中的細節做起。
12、保護生態環境,造福子孫後代。
13、美好的環境來自我們每個人的珍惜和維護。
14、善待自然也便是人類自珍自重。
15、改善環境,創建美好未來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16、水是生命的源泉,珍惜水源也就是珍惜人類的未來。
17、保護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18、人類若不能與其它物種共存便不能與這個星球共存。
19、讓我們共同行動,還家園碧水、藍天。
20、保護自然平衡,拯救綠色環境。
21、保護海洋 ,防止赤潮。
22、搞好水土保護,改善生態環境。
23、森林是地球的肺,我們要保護森林。
24、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25、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清除白色污染。
26、人與自然需要和諧共存。
27、早一天保護環境,多一份生命保證
28、保護生態,改善環境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29、請您以寬宏大量之心給生而自由的動物們以自已的空間,善待動物就是善待我們自已。
30、污染環境,害人害已
31、保護環境,持續發展
32、破壞環境就是自掘墳墓
33、保護碧水藍天,共建綠色家園
34、保護野生生物,人與自然共存
35、鎖住黑龍保藍天,治理污水護家園
36、為了子孫的幸福,請您珍愛環境
37、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
38、上項目必須先辦環保審批手續
39、煙塵污染要減輕,集中供熱是途徑
40、發展生態農業,改善生態環境
41、要做保護環境的有為之人,不做污染環境的負罪之輩
42、污染環境 千夫指 保護環境 萬人頌
43、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強化城市改革開放功能
44、動員起來,為拯救我們的地球掀起一場環境革命
45、沒有地球的健康就沒有人類的健康
46、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47、拯救地球,一起動手
48、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49、追求綠色時尚,擁抱綠色生活
50、把消費限制在生態圈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51、讓經濟發展的浪潮進入綠色的河道
52、心動不如行動,去怨不如去干
53、地球是我們從後代手中借來的
54、破壞環境,禍及千古,保護環境,功蓋千秋55、與自然重建和諧,與地球重修舊好
、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循環
不要旁觀,請加入行動者的行列
人類若不能與其他物種共存,便不能與這個星球共存
保護環境,保存希望
用行動護衛家園,用熱血澆灌地球
環保不分民族,生態沒有國界62、人類只有一個可生息的村莊——地球,保護環境是每個地球村民的責任
工資你高我也高,環保意識要提高
2.綠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壞他
3.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4.環境與人類共存,開發與保護同步
5.貫徹環保教育,宣導環保資訊
6.生產綠色產品,節約地球資源
7.全員參與改善,持續環保社區
8.落實環保責任,完善環保制度
9.推展減廢運動,做好廢棄管理
10.團結一條心,石頭變成金
12. 推動全員品質活動,提高全員工作士氣
13. 全員參與、強化管理;精益求精、鑄造品質
14. 講求實效、完善管理;提升品質,增創效益
15.預防保養按時做,生產流暢不會錯
16.時時尋求效率進步,事事講究方法技術
17. 老毛病、要根治,小問題、要重視
18. 人人提案創新,成本自然降低
19.團隊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
20. 技術是基礎,管理是動力
21.行動是成功的開始,等待是失敗的源頭
22. 有品質才有市場,有改善才有進步
23. 累積點滴改進,邁向完美品質
24. 以科技為動力,以質量求生存
25.清掃清潔堅持做,亮麗環境真不錯
26.減少浪費,降低成本;氣氛融洽,工作規范;提升品質,安全保證
27.珍惜資源永續利用,綠化環境凈化心靈
28.完善環保制度,落實環保責任
29.索取資源力求簡單,利用資源轉換完全
30.無污染旅遊——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除了記憶,什麼都不要帶走
31.地球資源有限,盡量不用一次性消耗品
32.21世紀拒絕含鉛汽油
33.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34.廢塑料的用途
35.拒食野生動物
36.我們的母親河
37.提布袋購物是一種時尚
38.多乘公交車,少用私家車
39.請選用無磷洗衣粉
40.廢舊電池隨處丟棄的危害
41.使用農葯、化肥、農膜的環境安全准則
42.養殖業的環境安全准則
43.農村面源污染的危害
44.選用無氟製品,保護臭氧層
45.酸雨是地球萬物的共同敵人
46.保護生物多樣性
47.保護海洋環境,禁止向海洋傾倒有毒有害廢棄物
48.購買尾氣排放達標的汽車
49.種樹種草,有利環保
50.積極推展減廢運動,落實做好廢棄管理;
51.建設綠色企業,堅持綠色經營;
52.索取資源力求簡單,利用資源轉化完全;
53.完善環保制度,落實環保責任;
54.珍惜資源永續利用,綠色環境凈化心靈
55.愛護我們的地球從點點滴滴做起;
56.不要旁觀,請加入環保行動者的行列;
57.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58.環境與人類共存,開發與保護同步;
59.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類是資源;
60.生產綠色產品,倡導綠色生活
61.水--人類生命之源
62.增創環境新優勢 再創汕頭新環境
63.熱愛生活 珍愛生命 保護環境
64.保護環境 抗擊「非典」
65.身體要健康 環保是保障
66.珍惜水 保護水 讓水造福人類
67.讓藍天白雲永駐 願綠水青山長留
68.實施《清潔生產促進法》 加快工業污染防治
69.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 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
70.推行清潔生產 增強企業競爭力
71.貫徹《環境影響評價法》 從源頭上預防污染
72.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有效保護生態平衡
73.保護生態環境 共建美好家園
74.企業求發展 環保須先行
75.《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76.貫徹《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 促進環境污染防治
77.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依法繳納排污費
78.鞏固創模成果 創建生態城市
79.誰污染誰治理 誰破壞誰恢復
80.加強環境監督 維護環境安全
保護環境 就是保護生產力
水-----20億人生命之所系
既要金山銀山 更要青山綠水
提倡綠色生活 實施清潔生產
樹立節水意識 反對浪費水源
保護環境 抗擊非典
提高環境道德水平 建設文明小康城區
保護環境 造福後代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同心共創美好家園
當環保衛士 做時代公民
讓大氣清新、讓天空蔚藍、讓河山碧綠
企業求發展 環保須先行
別讓眼淚成為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
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愛護我們共有家園
天藍水清 地綠居佳
合理利用資源 保護生態平衡
環境保護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切實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㈣ 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到位
各鄉鎮國土資源所對各級各類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材料要做到發放到位、宣傳到位,同時主動專做好地質災害易發屬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地質災害防治的宣傳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宣傳畫、牆壁板報、宣傳頁、「兩卡」等形式,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危險性、避險方法、聯系方式、防治措施等宣傳到位、講解到位,確保當地居民知道何處危險、何時避險、怎麼避險。
㈤ 地質災害防治宣傳要點
利用報刊、電視、廣播各種媒體廣泛宣傳防災減災基本知識和技能,對縣、鄉、村群內測群防人員定期舉辦容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提高防災減災水平,在大中小學校開展地質災害基本知識普及宣傳活動,增強廣大師生地質災害防災意識。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國土地日」和「全國防災減災日」等時機,在全縣廣泛開展減災科技「宣傳日」和「宣傳周」等活動,增強各級領導和廣大公眾的防災減災和保護地質環境意識。
㈥ 四川省國土資源廳的領導信息
楊冬生,男,漢族,1958年12月出生,四川廣安人,碩士研究生,1976年10月參加工作,198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黨委書記、廳長。
1976.10—1978.03四川省廣安縣蘇溪公社知青1978.03—1982.02四川農學院林學系學生(其間:1979.01—1982.01任林學系學生會主席)1982.02—1987.05四川農業大學助教(其間:1985.01—1987.03國家公派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林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畢業)1987.05—1987.10四川農業大學講師1987.10—1991.11四川農業大學外事辦副主任、講師、森林生態教研室副主任、林學系工會主席1991.11—1996.01四川農業大學外事辦副主任、副教授、林木培育教研室主任、森林生態教研室主任(其間:1995.05—1995.10國家公派赴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高級訪問學者);1996.01—1996.02四川農業大學外事辦副主任、教授、林木培育教研室主任;1996.02—2003.01四川省林業廳副廳長、黨組成員(其間:2000.03—2000.05在省委黨校地廳班學習結業);2003.01—2003.03四川省林業廳副廳長、黨組書記;2003.03—2006.07四川省林業廳廳長、黨組書記(其間:2003.10任武警四川省森林總隊黨委第二書記;2004.11—2005.02參加中組部組織的中國外交學院英語班培訓;2005.10參加中組部組織的哈佛大學應急管理班學習結業);2006.07—2006.10宜賓市委書記;2006.10—2013.01宜賓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宜賓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其間:2008.05—2008.06參加2008年中央黨校春季學期市地黨政主要領導幹部進修班學習;2009.09參加中組部組織的第三期現代城市領導者專題研修班學習);2013.01—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廳長、黨委書記
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九屆中共四川省委委員,四川省第九次黨代會代表,四川省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人大代表。 楊文傑,男,漢族,四川廣元人,1958年3月生,研究生學歷,高級工程師。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參加工作。
1975年9月至1978年3月在四川省廣元縣赤化公社當知青。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成都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無機化工專業學習。
1982年1月至1990年4月在四川省梓潼縣天然氣化工總廠(梓潼縣氮肥廠)任生產技術股股長、副廠長、廠長、黨委書記。
1990年4月至1992年7月在四川省梓潼縣工作,歷任縣委工交工委書記、縣經委主任、副縣長。
1992年7月至1997年8月在四川省鹽亭縣工作,歷任縣委副書記、縣長、縣委書記。
1997年8月至2000年2月在四川省綿陽高新區工作,歷任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2000年2月至2004年5月在四川省安縣工作,任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在2002年5月至2002年11月掛職任國務院西部辦綜合規劃處處長)。
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在四川省綿陽市工作,歷任市政府秘書長、副市長。
2005年8月至2011年9月在四川省瀘州市工作,歷任副市長,市委常委、副市長,市委副書記。
2011年9月起任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黨委委員、副廳長。
分管工作: 負責機關行政事務、人事管理、耕地保護工作。分管廳辦公室(行政審批處)、人事處、耕地保護處。聯系省土地統征整理事務中心、廳機關後勤服務中心。 男,漢族,江西省萍鄉人,1959年9月生,大學學士,經濟師。198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6月參加工作。
1976年6月至1979年7月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下鄉當知青。
1979年7月至1983年7月在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習。
1983年7月至1987年12月在長春空軍第一飛行基礎學院任教官、幹事。
1987年12月至2000年7月在四川省國土局工作,歷任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規劃處副處長、法規處副處長、處長(其間:1990年2月至1991年2月下派通江縣國土局任副局長;
1992年9月至11月在省直機關黨校第十九期處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1995年3月在原省委第二黨校第一期青年幹部班學習)。
2000年7月至2005年8月任四川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室主任(其間:2002年10月在省委黨校處長班學習;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下派瀘州市鍛煉,任瀘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2005年8月起任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黨委委員、副廳長。
分管工作: 負責政策法規、礦產資源管理、執法監察和宣傳工作。分管政策法規處、礦產開發管理處、執法監察局。聯系省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總隊、廳信息中心、廳宣傳教育中心。 男,漢族,湖北省通城縣人,1958年2月生,大學學歷。197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11月參加工作。
1976年12月至1987年12月歷任五十軍戰士、保密員、書記員、幹事。
1987年12月至1990年12月歷任十三集團軍幹事、科長。
1990年12月至1993年4月任成都軍區成都軍事法院正營職審判員。
1993年4月至1996年7月任成都軍區成都軍事法院副院長。
1996年7月至2003年3月任成都軍區直屬軍事法院院長。
2003年3月至2005年5月任四川省涼山軍區政治部主任。
2005年5月至2007年2月任成都軍區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
2007年2月至2009年4月任成都軍區軍事檢察院檢察長。
2009年4月起任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黨委委員、副廳長。
分管工作: 負責建設用地管理、土地利用管理、信訪維穩工作。分管建設用地管理處、土地利用管理處、信訪處。聯系省國土資源資料館。 男,漢族,山東省蓬萊市人,1966年10月生,工程碩士,工程師。198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0年參加工作。
1986年9月至1990年7月在成都地質學院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學習。
2000年5月至2002年6月在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地質工程專業學習並獲工程碩士學位。
2003年至今在成都理工大學攻讀地質工程專業博士。
1990年7月至1992年10月,在重慶北培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工作,任技術員、工程師。
1992年10月至1997年8月在四川省地質礦產局地質環境管理處工作,任科員、副主任科員。
1997年8月至2000年7月在四川省地質礦產廳地質環境管理處工作,任主任科員。
2000年7月至2010年1月在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處工作,任副處長、處長。
2010年1月起任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黨委委員、副廳長。
分管工作:負責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地質勘查管理、地籍管理工作。分管地質環境處、地質勘查處、地籍管理處。聯系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省地政地籍事務中心。 男,漢族,1963 年1月出生,四川省資中縣人。理學碩士,經濟師。1983年7月參加工作,198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9月至1983 年6月在重慶師范學院地理系地理專業學習。
1983年7月至1986年8月在四川省資中縣第二中學任教,兼教職工團支部書記。
1986年9月至1989年6月在河北師范大學區域地理專業中國經濟地理研究方向攻讀碩士學位。
1989年7月至1992年11月,在四川省國土局國土綜合規劃整治處工作,歷任科員、副主任科員、經濟師;其間:1991年3月至1992年2月下派通江縣從事對口扶貧及大興鄉社教工作。
1992年12月至2000年6月,在四川省國土局辦公室工作,歷任黨組秘書、主任科員、副主任、主任兼黨支部書記。
2000年7月至2005年6月,在四川省國土資源廳財務處工作,任處長,兼廳黨組、黨委秘書(1995年10月至2002年1月先後兼任《國土經濟報》總編輯,《國土經濟》雜志主編)。
2005年7月起任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黨委委員、機關黨委書記。
分管工作:負責廳機關和直屬單位黨群工作、科技與對外合作、離退休人員工作。分管廳機關黨委、科技與對外合作處、離退休人員工作處。
㈦ 從哪些方面宣傳預防自然災害
1、科學預防地震,遠離災害傷痛。
2、參與防震減災,構建和諧社會。
3、邊坡隱患險於明火,防治避讓勝於救災。
4、災難可以預防,生命不可逆轉。
5、防震為先,內化於心;減震為本,外踐於行。
6、防震減災踐於行,和諧幸福見於心。
7、監測避讓,群測群防。
8、未雨綢繆防災害,國安家寧人開顏。
9、防治地質災害,建設美好家園。
10、災難需要永記,防患始於未燃。
11、房前屋後,高陡邊坡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易發區。
12、樹立防震減災意識,普及防震減災知識。
13、莫道防災要花錢,減少損失加倍還。
14、勿忘防災促發展,銘記減災構和諧。
15、防治地質災害人人有責。
16、知險之心長有,防災之事首行,心中不忘災禍,重在排除隱情。
17、防震減災人人抓,幸福社會千萬家。
18、科學防震減少損失,輕視防震罪責難逃。
19、用法律落實防震措施,強責任提升減震效能。
20、居安當思危,防災人為先。
21、防震減災年年講,強國富民常常安。
22、學好防震救災知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23、山谷易發泥石流,高陡邊坡易滑坡。
24、災難面前人人平等,注重預防人人有責。
25、防震從源頭抓起,減震重過程式控制制。
26、群策群力防震減災,同心同德利國惠民。
27、天災無情,不防不行。
28、防震減災重如山,全民攜手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