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礦區工程地質

礦區工程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1-21 05:33:07

⑴ 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范 有效嗎

研究水文地質的復雜程度,目的在於為礦區的遠景儲量,勘探提供有利的線索和參考依據,為未來找礦提供比較有用的參考價值。

⑵ 淘錫坑礦田近年來勘查工作進展

自2006年以來,淘錫坑地區的深部探測工作持續進行,主要由贛南地質大隊和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一起承擔。礦產資源研究所派出陳鄭輝、劉善寶和郭春麗3位博士以淘錫坑為重點開展研究和勘查工作,並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同時,許建祥和曾載淋兩位贛南地質大隊的總工程師以贛南區域為主、兼顧淘錫坑礦區的勘查工作。

一、歷年來完成的工作量

2006年,章源鎢業公司開展了一批礦權(區)的地質找礦工作,進展良好。對淘錫坑、塘漂孜、天井窩礦區進行了鑽探施工,對新安子、仙鵝塘、高坌進行了坑道編錄,對淘錫坑、塘漂孜、高坌、白溪、銀嶺、新棚里進行了地表調查,完成了大量的實物工作量,取得了新增資源量/儲量約2萬t的效果,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與綜合,為2007年勘查選區及方案提供了依據。2007年,繼續理順工作思路,明確工作方向,按4個層次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公司礦權的勘查工作:

詳查礦區:安排在淘錫坑礦區、新安子礦區(涉及礦權:淘錫坑、東峰、新安子、石圳)進行重點勘查工作。主要用地質填圖、槽探、鑽探和坑探等手段對以上礦權已有的礦體及礦化線索進行控制和追索,達到控制礦體估算儲量/資源量以及新發現礦體的目的,探求122b+333+3341資源量。

普查礦區:安排在塘漂孜、仙鵝塘礦區(涉及礦權仙鵝塘、下石溪、塘漂孜、楓樹排)。主要用

地質填圖、槽探和稀疏鑽探工程對已有的礦體及礦化線索進行控制和追索,探求333+3341資源量。預查礦區:依據2006年勘查工作成果,選擇白溪、銀嶺礦區(權)開展預查地質工作,主要是用地質填圖、槽探等手段尋找礦化線索,圈定礦化異常,為下步普查提供依據。

預查前期礦區:對高坌、碧坑、長流坑、新棚里礦區(權)開展預查前期工作,主要是用地質填圖和少量槽探等手段尋找礦化線索,圈定礦化異常,其投入應達到礦權法律規定的最低投入以上。

2008年,繼續加大找礦力度,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公司擁有的礦權的地質勘查工作,主要部署如下:①繼續安排在淘錫坑-仙鵝塘、新安子-石圳兩片的重點勘查工作,主要使用地質填圖、槽探、鑽探和坑探等手段,對片區范圍的礦權已有的礦體及礦化線索進行控制和追索,達到控制礦體估算儲量/資源量以及新發現礦體的目的;②開展高坌-碧坑-長流坑片區的普查工作,2006年以來,本區已發現一批地表線索,有尋找中-大型礦床的潛力,2008年將加密地表工作,待時機成熟並得到公司認可後,有希望成為今後的重點勘查片區;③開展新棚里、天井窩、白溪、銀嶺、羊古腦等礦區的預查工作,主要是用地質填圖、化探,輔以少量槽探尋找礦化線索,圈定礦化異常,為下步普查提供依據。主要實物工作量:鑽探4000m、坑探1000m、槽探5000m3。預期提交:WO3+Sn資源量(332+333+334)類2萬t。其中:

硐探:主要安排在仙鵝塘礦區:PD1已施工480m,2008年繼續施工完成PD1探礦工程,根據探

礦成果情況布置下一步的硐探工程。繼續羊古腦、白溪的探礦工程。計劃完成工作量1000m。

鑽探:①淘錫坑礦區:爛埂子以北新發現一組近SN向含鎢錫石英脈,2007年完成鑽孔ZK3701,顯示該脈組具有一定的價值,2008年繼續施工鑽探以查明該脈組礦體特徵。南部的牛角灣-橫坑一帶進行了重點地表調查,2008年將實施鑽孔驗證。②新安子礦區:2008年鑽探工作分兩部分進行,一是地表鑽探:選擇在新安子之東區段,按160m勘探間距,對42~53號礦體和9~26號礦體進行追索;對上庵區段選擇較為有利地段進行鑽孔揭露。二是坑內鑽探:選擇在195中段,對9~27號脈和42~55號礦體進行傾向上追索,同時探明礦區花崗岩賦存標高,為礦山長期建設提供後備資源。

二、項目進展情況

根據項目2007年度任務與要求,對章源公司擁有礦權(含合作礦權)的礦區開展了如下工作:

1)地質測量:完成1∶5000地質測量10km2,1∶10000地質填圖11km2

2)土壤測量:在高坌-長流坑礦權主要成礦地段完成1∶10000土壤測量10km2

3)槽探工作:對主要礦區均施工有槽探工程,共施工30條槽探,編錄斜長2373.5m,累計完成土石方4761.99m3

4)硐探工作:仙鵝塘礦區塔背坑施工PD1,設計工作量880m,由公司自行組織實施,目前掘進至480m,2008年將繼續掘進。羊古腦、白溪礦區分別布施平硐工程。

5)坑道編錄:主要對淘錫坑礦山生產坑道進行了地質編錄,仙鵝塘、羊古腦、白溪硐探工程進行跟進編錄,累計完成坑道編錄2666.4m。

6)鑽探工作:完成4個,即:淘錫坑ZK4012、ZK3701,新安子ZK2601,楓樹排ZK001,現正施工:淘錫坑ZK5041、新安子ZK1701,累計完成進尺2233.37m。

7)工程測量:對部分探礦工程進行了GPS測量,共測點45個。

8)采樣與化驗:2007年共完成化學樣品分析216個。

9)室內工作:對所有原始資料進行了裝訂成冊,通過自檢、互檢及抽檢,完成了原始圖件編制工作,質量均符合規范要求,綜合圖件進行了編制。

10)報告編制:著手新安子礦區儲量地質報告的編制工作。

三、取得的主要地質成果

2007年有層次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公司擁有礦權(含合作礦權)的礦區地質找礦工作,對已有礦山不斷地通過新探明資源儲量,提供礦山生產所需,對各探礦權進行了有重點、有步驟地勘查,建立了良好的階梯形找礦梯隊。主要成果有:①淘錫坑礦區著重在外圍找礦,加強與科研單位合作,用新理論、新方法,運用「棋盤格控礦理論」指導找礦。通過地表填圖、槽探揭露和鑽探驗證,初步得到肯定,大大擴大了淘錫坑礦區的找礦遠景;②啟動新安子礦區外圍找礦,開展龍潭面區段、新安子之東區段、龍頭區段和上庵區段的找礦工作,完成龍潭面區段鑽孔ZK2601的深部揭露工作;③通過1∶1萬土壤測量、1∶1萬地質測量和槽探工程在碧坑-長流坑礦區發現較好的找礦線索,為本區域開展普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各工作區取得的成果如下:

1.詳查礦區

(1)淘錫坑礦區

地表工作:通過1∶5000地質填圖、民窿調查、槽探揭露,在淘錫礦礦區爛埂子以北發現1組近SN向含鎢錫石英脈(線),帶寬50m、延長>700m,單條脈幅0.2~5cm,礦化濃度較強,地表有采溝。深部進行鑽孔驗證,見礦情況良好。牛角灣以東發現1組近SN向雲母石英脈(線)帶,帶寬50m,走向控制約400m,有待進一步深部驗證。

鑽探工作:ZK3071主打爛埂子脈帶北延,驗證TC307-1揭露之石英脈,終孔孔深570.01m。通過施工,全孔脈幅≥1cm之石英脈約58條,<1cm見23條,揭露出真厚3cm以上螢石石英脈、黃銅礦石英脈、黑鎢礦石英脈、黑鎢礦雲母石英脈達10條之多,其中≥5cm見7條,另見1條含碳酸鹽硫化物石英脈,真厚達28cm。總的特點是脈幅≥3~7cm者多,脈體厚度偏小,大脈少(其原因是所見位置偏高,標高在+300m左右),成帶明顯,鎢的品位高。ZK5041目的是揭露牛角灣Ⅻ號礦化帶的深部情況,設計孔深500m,於2007年12月2日開鑽,目前孔深280m,礦化情況尚未明朗。

(2)新安子礦區

地表工作:通過1∶5000地質填圖、民窿調查、槽探揭露,新安子礦區確定了4個主要工作區段,即:龍潭面區段、龍頭區段、上庵區段和新安子之東區段。龍潭面區段有3條槽探控制和民窿,帶寬約80m,延長>200m,單條脈幅0.5~8cm,產狀195°~230°∠73°~86°,地表品位WO30.344%、Sn0.20%,2007年實施ZK2601進行了深部揭露。新安子之東區段:依據原勘查成果,繼續向東追索,地表可見雲母石英脈(線)標志帶,現正實施鑽孔揭露。上庵區段:通過1∶5000地質填圖及結合原有勘查成果,該區段石英脈(線)標志帶發育,2007年著重對Ⅳ號標志進行追索,發現多條4~8cm含硫化物石英脈,可作為下步鑽探的依據。龍頭區段:有兩條槽探和民窿控制,帶寬20m,延伸>200m,單脈寬3~12cm,產狀190°~230°∠75°~86°,地表品位WO31.22%。

鑽探工作:龍潭面區段ZK2601目的為揭露新安子礦區西北部鎢錫礦化石英脈深部礦化情況,終孔孔深650.48m。鑽孔共揭露含鎢石英脈、石英細脈268條,其中<1cm者193條,1~5cm者64條,5~10cm者7條,10~20cm者4條,其中4條見黑鎢礦。新安子之東區段ZK1701,目的是追索42~53號礦脈東延情況,設計孔深750m(表4-31)。

表4-31 新安子鎢錫礦區ZK1701礦化情況表

2.普查礦區

仙鵝塘礦區:2007年仙鵝塘礦區主要是PD1繼續掘進,目前已至480m,已揭露Ⅰ、Ⅱ號兩個礦帶,見脈情況基本與鑽孔控制吻合,下一步將向前繼續掘進,以揭露蘆柴坑鉛銀礦帶,預計約800m。PD1揭露石英脈條數多,脈幅以2~10cm者為多,>5cm者33條,最大脈幅18cm,礦化整體較差,有少量礦脈可見錫石、白鎢礦、黃銅礦,礦化情況(表4-32)。

表4-32 仙鵝塘礦區平硐PD1礦化情況表

續表

楓樹排礦區:2007年,礦區地表在張天堂之東延方向,發現1組NWW向含鎢錫石英脈,帶寬約200m,延長>200m,帶內見單脈>8條,脈寬3~10cm,產狀190°~210°∠76°~81°,單脈間距在15m左右,主要礦化有:黑鎢礦、錫石和黃銅礦。曾有民採行為,可見多處采溝和民窿。針對V9~V6等4條石英脈,布施ZK001進行深部揭露,鑽孔於2007年12月17日開鑽,2007年12月26日終孔,終孔孔深226.50m,鑽孔共揭露5cm以上石英脈2條,其中最大的真厚8cm。

羊古腦礦區:2007年主要施工了硐探,硐探布施在1號礦帶,目前已施工平硐140m,揭露出5條含鎢鉬石英脈,脈幅3~10cm,產狀160°~175°∠72°~85°,脈中見有黑鎢礦、輝鉬礦、方鉛礦、黃銅礦,工程仍在施工中。

表4-33 長流坑礦區槽探礦化情況表

3.預查礦區

長流坑-碧坑礦區:2007年通過1∶1萬土壤測量、1∶1萬地質測量和槽探工程(表4-33),在廟背坑-蘆萁山一帶發現1組近SN向含鎢錫石英脈帶,礦帶走向延長>800m,寬5~20m。見黑鎢礦、錫石、黃銅礦等礦石礦物。初步了解該區域找礦前景,為今後開展勘查提供了一個普查基地。

新棚里鎢礦區:2007年在岩體內接觸帶控制了數十條EW向石英脈,脈幅1~10cm,單脈延伸20~50m,主要礦化為黑鎢礦、錫石,但地表品位較差,有待進一步工作查明。

⑶ 項目二 礦區坑道原始地質編錄

一、坑道工程概述

礦山生產勘探工程主要為露天生產勘探工程、地下開采生產勘探工程、鑽探工程。其中地下開采勘探工程主要為坑道工程,坑道的布置和施工一般均在詳查階段以後,用以追索和圈定礦體,特別是礦體形態復雜、礦石組分極不均勻的礦床,目的是了解礦體埋藏條件和礦石質量。有時在礦產普查階段也布置坑道,進行邊探邊采。

坑道工程主要通過水平、垂直,以及傾斜坑道工程三個方面講述(圖6-1)。

圖6-1 坑道工程種類示意圖

1—平硐;2—豎井;3—斜井;4—石門;5—沿脈;6—穿脈;7—暗井;8—天井;9—上山;10—下山;11—礦體

1.水平坑道工程

平硐 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水平坑道。

石門 無直接地面出口,垂直於礦體走向,主要是在圍岩內向礦體方向掘進的水平坑道。

穿脈 無地面出口,垂直於礦體走向,主要在礦體內掘進的水平坑道。

沿脈 無地面出口,在礦體內沿礦體走向掘進的水平坑道。

石巷 無地面出口,平行礦體走向在礦體下盤圍岩內掘進的水平坑道。

2.垂直坑道工程

豎井 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鉛直坑道。

暗井 無直接地面出口,由上向下開鑿的鉛直坑道。

天井 無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開鑿的鉛直坑道。

3.傾斜坑道工程

斜井 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傾斜坑道。

上山 無直接地面出口,由上向下開鑿的傾斜坑道。

下山 無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開鑿的傾斜坑道。

二、坑道地質編錄的准備工作

坑道原始地質編錄,是對坑道的兩壁一頂或一壁一頂進行綜合的(地層、岩石、礦產、構造等)觀察研究,對研究過程及所揭示的地質現象進行真實的、准確完善的素描和記錄。老硐或生產坑道可以只編錄一壁。

1.技術准備

坑道地質編錄人員應了解和熟悉礦區,特別是坑道附近的地層、岩石、礦產、構造以及岩性分層、礦層、岩礦石特徵等和掌握坑道原始地質編錄的有關規定、編錄程序、方法、質量要求等。

2.人員准備

坑道地質編錄組一般2~3人。組長負責綜合地質觀察和投影工作,一名助手負責繪制坑道素描圖,另一名助手負責文字記錄。其餘工作由組長協調。

3.安全生產准備

對坑道地質編錄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編錄前必須戴好安全帽和照明用具,對老硐應檢查有無危險岩塊及有毒氣體存在。

三、坑道地質編錄方法和要求

(一)坑道地質編錄方法

坑道地質編錄一般在坑道掘進後,視掘進進度、頂壁穩固程度、地質構造復雜程度及礦區設計要求,在現場分段進行編錄。

(二)坑道地質編錄要求

1.施工管理

1)坑道的掘進質量要求較高,為滿足設計要求,掘進必須在測量密切配合下逐段地進行,一般情況下,定向坑道不允許偏離設計方向和改變設計坡度,沿脈坑道應沿礦脈總體方向掘進。

2)坑道掘進後應檢查坑道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頂和壁是否平整,未達到設計要求應補做工作;只有達到設計要求後,方能進行地質編錄。

3)編錄前的坑壁應用水清洗干凈。

2.技術要求

比例尺 常用1∶50~1∶200。

坑道素描圖 一般坑道素描圖要求用壓平法展開,當坑道形態規則時,採用規則形態繪制兩壁一頂(圖6-2)。坑道形態不規則時,按實際形態素描(頂、壁分開繪制)。若礦體形態簡單、組分均勻、兩壁變化不大時,也可只繪制一壁一頂,沿脈坑道應按設計要求以一定間距繪制掌子面素描圖。

3.素描圖精度要求

按選用的比例尺,凡在圖上厚度大於1mm、長度大於3mm的地質體或地質現象,均應劃分並在圖上表示,如遇特殊地質現象,應放大比例尺作素描(或照相)。

圖6-2 壓平法繪制坑道圖

4.素描圖製作要求

1)坑道方向變化上在15°之內時,素描圖繪制不作特殊要求,連續繪制,在導線起點處標明方位即可(圖6-3)。

圖6-3 坑道轉彎小於15°連續繪圖

2)坑道方向變化在15°以上時,要求分段編錄。編錄時在頂板上留出岔口,彎壁上留出空白(注意:導線始終為連續的)。岔口開口在內彎角度較小一側,岔口的夾角即方向改變的角度值(圖6-4)。當坑道方向變化較多時,在坑道素描圖的下方應畫一個坑道平面位置圖。

如在沉積岩中編錄時,岩石成層性明顯,坑道坡度改變後,坑道壁上的傾角線、頂板上的走向線在投影時,方向和角度都有變化,出現岩石花紋不連續,用直線在轉向處分開(圖6-5)。

圖6-4 坑道方向變化大於15°時不連續繪圖

圖6-5 坑道坡度變化較大時坑壁不連續繪圖

(三)基點、基線布設

1.基點布設及定位要求

1)坑道基點要求沿坑道頂板中心線布設,基點又稱中線樁。坑口的基點為坑道的起點。

2)坑口基點用GPS定位,坑道內各基點由地質人員用半儀器法測定。待地質編錄完成後,坑口基點及坑道內主要礦層底板及拐彎大於15°的基點,應經儀器精確測定,提供X、Y、Z坐標數據。

3)基點編號從坑口開始,向坑道內按順序依次編號,坑口基點編號為坑道編號+0點(例CM001-0),坑道內各點依次編1號、2號……

2.基線布置

基線由皮尺系在兩個相鄰基點(中線樁)上構成。布置基線時要求:

1)有測量儀器測定基點時,基線(皮尺)長度與兩基點測定的距離應相符。

2)編錄人員自行測定基點時,皮尺(基線)不可拉得太緊,也不可放得太松,以避免造成較大的累計誤差(皮尺應經常用鋼尺校正)。基線應測量距離(m)、方向(度)、坡度(正或負)。

基線記錄應分段進行,通常從坑口基點到坑道內第一個基點之間,作為第一段基線,首先編錄,記錄成0~1;往後依次為1~2,2~3,依次類推(圖6-6)。

圖6-6 坑道基點、基線設置示意圖

(四)綜合觀察和分層

1.綜合觀察

對坑道兩壁基岩應進行系統地敲打和觀察,觀察岩石中礦物組分、結構、構造及其變化,確定岩石名稱;觀察岩石的蝕變情況、蝕變礦物、蝕變程度、蝕變帶范圍以及礦化種類、強弱、與蝕變的關系、礦體厚度、礦石自然類型及工業品級(目測含量)等;觀察斷裂、裂隙分布位置、斷層破碎帶特徵及寬度、斷層性質、切割礦體程度等,目的是為詳細劃分不同的岩性層、掌握蝕變或礦(化)體賦存位置、成礦有利因素、礦體破壞情況等。

2.分層

(1)無礦岩層的分層

按礦區填圖單元,結合岩石組合、構造、蝕變等變化特徵進行分層。標注分層的代號,編錄中無論是文字記錄還是作圖,都要對厚度在圖上大於1mm、長度大於3mm的不同岩性層進行劃分。

(2)礦層的分層

對礦(化)層中不同的礦體、礦化類型、含礦岩石、礦石工業品級進行劃分。在分層的基礎上,對坑道兩壁及頂板上基岩出露的各種岩性、礦體分界線(尤其要對含礦層中劃分的不同礦體、不同類型、不同品級的礦石出露范圍、斷層、裂隙等界線),用油漆或防水符號筆標注,使其醒目,便於作圖投影。

如某礦區Ⅰ號銅礦體內分別有1品級和2品級礦石段,用筆畫出界線並選擇礦體的適當位置,標注ⅠCu1及ⅠCu2(圖6-7)。

圖6-7 實地標注礦體代號

(五)投影與作圖

1.穿脈坑道投影與作圖

(1)素描輪廓圖

穿脈坑道輪廓按設計規格和選擇的比例尺繪制在坐標紙上(要求坑道施工與設計相差不大),如圖6-8所示。

圖6-8 坑道素描輪廓圖

註:施工基本符合設計;頂寬1.2m,壁高1.8m。

(2)坑道頂板地質界線的投影與作圖

以基線作水平標尺,鋼捲尺作垂直標尺組成平面直角坐標。以圖6-9為例,F1與頂板左邊線、右邊線、基線交點分別為A、B、C。

圖6-9 坑道頂板地質界線投影圖

A點坐標:投影人員用鋼捲尺自A點垂直1~2基線,與基線交於a點,A到a的距離為Aa,a至基點1的距離(皮尺讀數)為1a,作圖員按比例尺在基線上讀取a位置往左邊線讀取Aa長度即可確定A點在圖上的位置;同樣原理,讀取1b距離及Bb長度即可確定B點在圖上的位置;

C點坐標:因C點在1~2基線上,它的水平坐標即是基點1至C點距離1c,而垂直坐標則為0m。

(3)坑道壁上地質界線的投影與作圖

以F1斷層界線投影和作圖為例(圖6-10)。F1與左頂界、右頂界、左壁底、右壁底的交點分別為A、B、C、D,各點垂直投影到基線1~2上的讀數分別為a、b、c、d,作圖員在輪廓圖的基線上按比例尺讀取a點位置並垂直基線投影到左頂界上即得A點,以同樣方法將b點位置投影到右頂界上即得B點;基線上c點先垂直投影到左頂界,再垂直投影到左壁底得C點,同樣方法將基線上d點投影到右壁底上得D點,然後聯結CABD即成F1界線。

坑道內在壁上及頂上採取的樣品、標本及位置、測量的產狀位置等用同樣垂直投影方法展繪至素描圖相應位置上。

圖6-10 坑道壁上地質界線投影圖

(4)地質體上各投影點的選擇

在選擇投影點時,要求能基本控制地質體的大致形態,在連圖時,還應參照實際地質體界線形態勾繪。

呈直線形態的界線,應在直線的上端和下端各選一個點投影,然後連接兩點即可。

呈弧形線的界線,投影點選擇至少三點:上下各一點,中間弧頂一點即可。

波浪線界線,投影點可全部選擇在波峰頂上或選擇在波谷底處,再用鋼捲尺測出波峰至波谷距離,並參照實際形態勾繪。

斷層破碎帶或地質透鏡體,投影點的選擇,要以能控制住破碎帶寬度、斷層面形態和透鏡體的尖滅端或膨大部分為原則。

(5)坑道素描圖的內容(編錄用圖)

坑道素描圖應繪於方格厘米圖紙上,內容有頂板基點位置及編號(或坑道素描圖成圖後,只保留坑口基點)、基線方位、水平比例尺、圖例、各地質體分層界線、斷層線及編號、礦層(體)界線及礦體號、岩礦石標本採集位置及編號、測量各種產狀位置及數據,刻槽樣溝位置及編號(圖6-11)。

2.沿脈坑道投影與作圖

(1)沿脈坑道頂和壁的投影和作圖

沿脈坑道頂和壁的投影和作圖方法與穿脈坑道同。

(2)掌子面素描圖

圖6-11 坑道素描圖上應表示的內容示意圖

沿脈坑道在施工過程中,要求按一定的間距作掌子面(坑道橫截面)素描圖。掌子面素描圖和坑道素描圖的壁、頂規格應完全吻合,比例尺也應相同。

掌子面素描圖的投影和作圖方法基本上與頂、壁的投影和作圖方法一致,只是基點布設在頂板中線上,以中線距離為准,基線布設是一端系在基點上、另一端自然下垂(鉛垂),如圖6-12所示。

圖6-12 掌子面投影圖

圖6-13 不規則坑道投影圖

O為頂板中線上一點(基點)、B、C為礦體頂板界線與兩壁的交點。

B點坐標:水平坐標是BD長、垂直坐標是OD長。

C點坐標:水平坐標是CF長、垂直坐標是OF長。

(3)掌子面理想輪廓圖

坑道標准形態應是頂板基本為一水平面,兩壁斜度一致且壁面平直,坑道橫切面形狀為等腰梯形。但在實際施工中,往往部分地段的頂呈弧形或壁凹凸不平,所以在投影作圖時,應將坑道視為一理想規則形態,繪制輪廓圖。做法是將需投影的各類界線或地質現象按產狀自然延長或縮短,使其落在理想的規則圖形中,再投影和作圖(圖6-13),實線表示實際施工坑道的形態,虛線構成的規則梯形表示理想的投影作圖圖形。N為實際頂板基點、N′為理想基點(作圖基點),投影礦體頂界AB時,不能投影A點和B點,應該投影A′點和B′點。

(4)掌子面素描圖的放置

掌子面素描圖是坑道素描圖的附屬部分,它與坑道素描圖的關系應明顯表現出來。一般的擺放形式如圖6-14,圖中坑道圖頂板的0、1點是基點,A點是表示掌子面投影的基點位置,掌子面圖頂界中心的A點應與坑道頂板上的A點重合,其頂和壁的輪廓要與坑頂和壁的素描圖吻合。

圖6-14 坑道與掌子面位置圖

四、坑道文字記錄

1.基點、基線記錄

首先將基點的編號及已測定的坐標、基線編號、長度、方位角及坡度記錄於表「槽、井、坑探工程基點基線記錄表」中。

2.文字記錄及要求

1)以分層為單元,按編錄基線順序,從坑口向內,一段基線接一段基線地依次在「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質記錄表」中記錄分層界線位置、斷層線位置、標本及樣品採集位置、產狀測量位置在基線上的讀數。

2)岩性描述與礦層(體)描述應分層進行,如一條基線包涵了兩種岩性層時,應分段進行描述;如果幾條基線只控制了一種岩性層時,則將幾條基線距離合並作一次性描述。

3)槽、井、坑探工程基點基線記錄表中的「地質描述」一欄,主要記錄岩石特徵(顏色、風化特徵、成分、結構構造等)、岩性、穿插關系、厚度、地質體及地質構造特徵蝕變及礦化等。

4)記錄的基線坡度、分層位置(距離)、斷層位置、礦體頂底界線位置、測量產狀、採集標本等位置和數據都要求與素描圖完全一致。

例如:某坑道素描圖與文字記錄為:

基線0~1,長15.6m,方向20°、坡度1°

0~6.7m:紫紅色中厚層狀長石石英砂岩……(繼續作岩石特徵描述和補充描述)。產狀25°∠30°(3m處),標本B1(4.2m處)。

6.7~15.6m:紫紅色緻密塊狀赤鐵礦……(繼續礦石特徵描述和補充描述)。產狀21°∠59°(6.7m處礦層頂板)、標本B2(12m處礦石)。

基線1~2,長18.3m,方向22°、坡度-1°。

0~5.2m:紫紅色緻密塊狀赤鐵礦……(繼續礦石特徵描述或者註明「特徵同上」字樣)。產狀19°∠60°(9.5m處礦層頂界)。

5)2~18.3m:灰色厚層狀石灰岩……(繼續岩石特徵描述和補充描述)。

基線2~3,……

3.坑道采樣記錄

坑道頂、壁採集的標本、樣品應填寫「槽、井、坑探工程采樣記錄表」。

4.坑道施工概況記錄

坑道施工並編錄後,應填寫「坑道、鑽孔概況表」。

五、編錄資料整理

1.文字記錄整理

1)檢查記錄表填寫的內容是否齊全,描述的地質內容是否全面、准確,專業用語使用恰當否、有無錯漏字等。

2)核對文字記錄與素描圖上內容是否吻合,若出現文、圖不一致的情況時,必須及時到現場核實後處理。

3)記錄表中的數字要求全部上墨。

2.素描圖整理與成圖

1)仔細檢查素描圖,查看是否有地質界線的錯連或漏連現象等。

2)素描圖上的各種數據(方向、產狀、標本號、樣品等)、分層界線、斷層線等以及其他內容,經核對後上墨。

3)對編錄的坑道素描圖進行整飾,全圖上墨。坑道素描圖樣式如圖6-15所示。

上述工作完成後,編寫坑道編錄小結。

六、坑道原始地質編錄應提交的資料

1)音像記錄表。

2)坑道、鑽孔施工概況表。

3)槽、井、坑探工程基點基線記錄表。

4)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質記錄表。

5)槽、井、坑探工程采樣記錄表、送樣單。

6)標本登記表。

7)岩礦石標本。

8)鑒定及測試成果。

9)坑道素描圖。

10)坑道編錄小結。

七、老硐地質編錄

老硐指已廢棄又無地質記錄及開采記錄的舊坑道。老硐地質編錄應根據地質勘查需要,有選擇、有重點的進行。

1.老硐勘察

編錄前,應對選擇編錄的老硐進行勘察,查看是否有暗井、坍塌、冒頂、有毒氣體;是否有野獸、毒蛇等,若有問題應及時撤離,確保編錄人員安全。做法是:硐口專人留守,兩人以上人員進入老硐,並相互保持一定間隔,遇到岔硐口時,設置出口方向路標,嚴禁單人進入老硐。

2.老硐地質編錄

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老硐地質編錄。

圖6-15 坑道素描圖樣式

編錄方法 可綜合運用實測剖面及探槽、淺井、坑道的編錄方法,繪制老硐平面圖、剖面圖。編錄中,仍可布設基點、基線,基點、基線設在硐頂、硐壁均可。

編錄要求 對有地質意義或有代表性的老硐,要進行專門測量,除掌子面外,要按一定間距和在老硐膨大(鬧堂)、狹縮和轉折部位詳細觀察、記錄和采樣。

采樣方法 老硐采樣一般用揀塊法或刻線法。采樣時,需注意查看原來礦體富集部位;布樣時,要仔細分析主礦體延伸方向,以免將硐壁上殘留的零星礦層或次要礦層作為采樣或描述對象。

3.老硐調查、編錄應提交的資料

1)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質記錄表;

2)坑道素描圖(或平面圖、剖面圖);

3)音像記錄表;

4)標本登記表及送樣單;

5)鑒定及測試成果。

八、附圖表

坑道素描圖如圖6-15所示。

⑷ 地質工程師的崗位說明

地質工程師是從事資源勘查、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管理等領域的資源勘查與技術、經專濟評價以及屬對工程建設地質進行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工作內容應包括:
負責礦區地質工作,做好礦區查明資源量和保有地質資源量的統計工作;
根據礦區的設計和計劃,組織進行地質、水文、測繪、物探等各種工作,並做好檢查驗收;
收集、整理並審查礦區的地質材料,監督指導采礦車間的地質技術工作;
編制礦山地質技術管理規范,指導並監督礦山地質人員按照礦山地質技術管理規范做好生產地質控制工作;
負責礦區或區域的地質資源情況,研究、掌握成礦規律及國內外地質科技動態,對礦產資源的評價和勘探作出近期安排設想和遠景規劃。

大致應該是這些。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