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江蘇地質災害

江蘇地質災害

發布時間: 2021-01-20 20:27:50

Ⅰ 「6·」 江蘇省鎮江市句容矽鍋頂滑坡災害

1 引言

2014年6月5日,鎮江市句容台泥水泥有限公司矽鍋頂礦區西北部出現滑坡地質災害,災害規模為8000m3,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00萬元,由於及時採取了應急措施,未造成人員傷亡。

2 地質災害災情概況

該滑坡位於台泥水泥有限公司矽鍋頂礦區內,南距句容市區約10km,地理位置如圖1所示。

圖1 滑坡地段地理位置及周圍地貌圖

2.1 滑坡區地質環境條件

該滑坡位於構造剝蝕低山丘陵區,屬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較大,高差約80m,植被發育。滑坡體所處位置為一采礦形成的陡立階梯狀邊坡,坡高約60m,坡頂為礦區220m高程平面(觀景平台),坡腳為礦區160m高程平面。

礦區在構造形態上主要為矽鍋頂-青石山向斜,屬於湯侖背斜中段北翼近東西向的次一級舒緩褶皺。礦區出露地層以古生界為主,自中志留統墳頭組(S2f)至下二疊統棲霞組(Plq)均有,呈連續分布。邊坡岩性主要為石炭系頁岩、泥岩、粉砂岩、灰岩和二疊系灰岩。

礦區內的Fn2斷層橫貫礦區南北,是礦區內規模最大的一條橫向正斷層。此斷層在礦區中形成了寬為0~20m的破碎帶,破碎帶主要由構造角礫岩及破碎的微晶灰岩組成,後期有閃長玢岩充填其中,沿斷層面垂直方向裂隙十分發育。

2.2 滑坡體基本特徵

滑坡體長約70m,寬約110m,厚度約為50m,體積約為385000m3,規模等級為中型。滑坡體坡面陡直,坡度約為70°,坡向為235°。平面形態不規則,剖面形態為階形(圖2)。滑體岩性主要為石炭系和州組灰岩,可辨層次,層面總體向南傾斜。

圖2 滑坡平面形態示意圖

經現場勘查,可見多處十分明顯的拉張裂縫以及剝落、墜落等變形跡象。滑坡體頂部已經形成了多道貫穿性的拉張裂縫,在滑坡頂部形成弧形和雁列狀分布,在滑坡體的北翼,裂縫走向約為120°,而南翼則為約140°。裂縫寬度為10cm至1m不等,深度為數十厘米至2m不等,局部地區在裂縫兩側形成了約70cm的高差,最大高差可達1m,表明裂縫貫穿破壞跡象十分嚴重(照片1~2)。

照片1 滑坡體後緣北部拉張裂縫

照片2 滑坡體後緣南部拉張裂縫

滑坡體頂部裂縫形成的部位主要為石炭系和州組底部和高驪山組上段的一層紫紅色鈣質泥岩和泥岩夾粉砂岩,該層正是上部礦體的底板,岩石破碎,風化程度較高,為一軟弱夾層,且透水性差,初步推測該層位即為滑帶所在位置(圖3)。

圖3 滑坡剖面示意圖

岩體完整性較差,坡面破碎較為嚴重,裂隙十分發育,岩塊剝落、墜落現象十分明顯,可見多條貫穿性的裂縫,坡腳堆積有滑塌的岩塊(照片3)。

照片3 坡體岩石破碎嚴重

另外,Fn2斷層從近南北向穿過滑坡體,寬度為數十厘米至2m不等,沿斷層形成糜棱岩、構造角礫岩等,成為一個較大的軟弱結構面(照片4)。

照片4 Fn2斷層形態

3 地質災害成因分析及趨勢判斷

3.1 地質災害成因分析

3.1.1 地質因素

(1)灰岩具有易溶蝕和易風化的特點,常常形成溶隙,使得岩體逐漸破碎,隨著時間的推移,易形成較大的軟弱結構面。

(2)該礦區為一向斜,下伏的石炭系和州組底部和高驪山組上段有一層紫紅色鈣質泥岩和泥岩夾粉砂岩,總厚近10m,為一軟弱夾層。該軟弱層的傾角一般在40°以上,局部可達60°,加之下伏基岩透水性差,地下水易在該軟弱層內滯留,使得上覆灰岩容易失穩。

(3)Fn2斷層從該滑坡體穿過,該斷層內岩石破碎嚴重,裂隙發育,在滑坡體內也形成了一個較大規模的軟弱結構面,對邊坡的失穩也有一定影響。

3.1.2 人為因素

(1)礦區長期進行爆破開采作業,由於灰岩質脆且裂隙發育,在爆破震動下使得裂隙進一步發育、貫通,導致了岩體的進一步破碎、失穩。

(2)該邊坡為人工開挖形成,坡面較為陡直,坡腳達70°,傾向西南,而礦區灰岩層面也向南傾斜,兩者的共同作用也導致了岩層容易失穩。另據礦區負責人介紹,160m平台已經開采至軟弱結構面,將滑坡體坡腳具有支撐性質的礦石開采完畢,使得上部岩體缺少支撐,這也是滑坡失穩的重要因素。

3.2 穩定性分析

滑坡規模較大,直接威脅矽鍋頂礦區采礦工人和機械的安全,目前已導致矽鍋頂礦區大規模停產。滑坡體整體位於礦區內,附近無村莊,僅有采礦人員和機械活動,風險易於控制。

4 地質災害應急防治

地質災害防治專家進行了現場察看,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應急處置方案,並向該單位發出了《關於台泥水泥有限公司矽鍋頂礦區地質災害的通知》,要求該單位迅速採取以下措施:

(1)劃定該區域及周邊300m范圍內為地質災害危險區域,立即撤離現場所有生產作業人員和機械設備,停止現場生產作業,在該危險區設置警戒線,設立警告標志。

(2)加強24小時值班,責任到人,設立監測點,加強監測,專人巡查,密切關注滑坡體的活動狀況,發現險情及時上報,並做好安全保衛工作,防止閑雜人員進入危險區,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3)加強本單位幹部職工地質災害安全教育,充分發揮群測群防體系作用,教育群眾發現險情及時避讓,及時報告。

(4)立即委託有資質單位,對該隱患點進行地質災害評估並制定地質災害治理方案,盡快消除隱患。

礦區按要求設置了警戒線,在滑坡體裂縫發育區域布置了監測設施,並安排了專人在危險區外圍巡查,向礦區工人發放了相關警示性的文件,切實做好了安保工作。

5 經驗與啟示

(1)重視露采礦山開采中的地質災害。露天開采誘發的礦山地質災害損失重大。露天開采大量地剝離表土,廢礦渣堆放在地表,容易造成滑坡和崩塌地質災害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應重視在露天開采引發的地質災害。

(2)加強礦山地質災害防範宣傳與教育。群測群防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關鍵,附近受威脅的居民及在采礦區工作人員可作為群測群防人員,應納為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和教育的主要對象,提高其識災和臨災辨別能力,發現險情及時上報,能夠及時採取適當的應急防治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3)建議每年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時,加強工程場區識災防災知識培訓,提高受威脅人員的應急避災能力。

Ⅱ 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災害點信息查詢資料庫

Ⅲ 各地水災,無錫好嗎

無錫還行,無錫下面的縣城宜興這次洪澇比較嚴重

Ⅳ 江蘇省哪個單位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單位乙級資質證書

江蘇華東建設基礎工程有限公司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級資質

Ⅳ 江蘇溧陽有沒有捐贈雲南災區的地址

我用支付寶捐的

Ⅵ 汶川地震江蘇省是第一位抵達災區的省份嗎

四川汶川縣城將就地重建 不再考慮整體搬遷昨日,汶川縣委宣傳部吳部長向記者透露,汶川縣城將就地重建,不再考慮整體搬遷的計劃。 據了解,震後汶川縣城周邊的地質災害點為3750處,為保證災後群眾生命安全,全縣已對7萬餘人進行了緊急避險安置。在隨後的重建計劃中,由於主張選址重建和就地重建的專家各執一詞,因此重建計劃始終沒有形成。 「就地重建的大方向已經確立。」昨日,汶川縣縣委宣傳部吳部長說,經過長時間的權衡,懸而未決的重建規劃已於近日敲定。 在該計劃中,汶川縣城將就地重建,其中受地質災害影響較大的地點將進行整體搬遷,目前選定的新址為兩處,其間可能性較大的一處為縣城以外、棉池鎮以內的地段。 吳部長透露,此方案的主要思路為,科學選址就地安置。對於實在無法安置的災民,縣政府將進行認真統計後逐級上報,以求解決。 目前,指揮部已對急需恢復或安置的重點單位進行了排序,例如所有學校已遷出縣城進行異地復課,對於醫院、廣播電視台等重要部門將優先考慮重建。(記者 崔木楊) 汶川將原址重建卧龍鎮 將其打造成大熊貓保護區根據災後評估,汶川縣擬在原址重建卧龍鎮、耿達鄉、草坡鄉、三江鄉,將其打造成為大熊貓保護區和生態旅遊觀光集鎮。這是記者從日前出台的《汶川縣災後恢復重建接受對口支援初步實施意見》中獲悉的。 實施意見中,汶川還將重建威州鎮,按生態環境容量測算,建設一個歷史文化名鎮;重建映秀鎮,保留汶川縣「5

Ⅶ 舉例說明影響江蘇的主要自然災害有哪些地理題目,可以稍微詳細點, 謝謝

洪澇;地勢平坦 城市內澇
旱災;主要是農作物生長期缺水
台風;靠近沿海 也不是很嚴重
風暴潮;沿海 海平面上冷熱不均所致
地震;不在主要地震帶上 但是也有

Ⅷ 淺談加強重要建設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震地質調查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管理

於順然

(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南京210029)

摘要 本文結合江蘇省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工作的實際,在對「 重要建設項目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地震地質調查」類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范圍進行了細化的同時,並對其匯交人、匯交時間、匯交數量及內容、法律責任等方面做了細化,意在引起廣大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義務人、地質資料管理者及其同仁們,高度重視該類成果資料的匯交管理,使地質資料在國民經濟建設中,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 建設項目;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管理

地質成果資料的統一匯交是手段,社會公開利用是目的。不該匯交的而匯交了是浪費,該匯交的而未匯交則是違法。《地質資料管理條例》附件:「地質資料匯交范圍」中對「重要建設項目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地震地質調查」形成的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范圍,規定得既籠統又原則,有的甚至只是其條目式的,在具體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工作的實踐過程中,其可操作性比較差,從而給該類成果資料的匯交管理工作帶來諸多麻煩和問題。

為進一步加強對「重要建設項目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地震地質調查」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管理,根據國務院《地質資料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國土資源部《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江蘇省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筆者結合多年對江蘇省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工作實際,在此提出如下對策建議,供有關領導及同仁們參考。

1 匯交細目

在國務院《條例》目前尚未修訂之前,可以國土資源部或省廳規范性文件的形式,進一步細化「重要建設項目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地震地質調查」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細目。「重要建設項目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地震地質調查」成果地質資料,在《條例》附件「地質資料匯交范圍」的十大類中占兩大類,江蘇省的具體規定為:

1.1 重要建設項目工程地質勘察成果地質資料匯交范圍:

農水方面:水利、水庫工程(受益面積大於5萬畝的灌溉工程和容量大於1000萬立方米的水庫工程)。

交通方面:長度超過10千米的鐵路;長度超過500米的隧道;長度超過500米的橋梁年吞吐量大於100萬噸的港口、碼頭;二級以上的公路、火車站及機場。

電力方面:核電站、抽水蓄能電站,容量大於10萬千瓦的水電站、火電站。

工業方面:年產量大於20萬噸的鋼鐵廠、水泥廠,用地大於200畝的工業、企業建築。

其他方面:放射性設施、軍事設施、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處理廠等重要小型工程勘察資料。

1.2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范圍

(1)按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分級,被定為「一級」(需報省廳備案)的項目。

(2)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程度為復雜(地質災害發育強烈;地形與地貌類型復雜;地質構造復雜、岩性岩相變化大、岩土體工程地質性質不良;工程水文地質條件不良;破壞地質環境的人類工程活動強烈等)的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資料。

(3)本文上述1.1所屬「重要建設項目工程地質勘察地質資料匯交范圍」項目中。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成果資料。

1.3 地震地質調查成果資料匯交范圍

1.3.1 地震地質資料包括自然地震地質調查(測量、觀測)

①地震地質調查、宏觀地震考察、地震烈度考察(活斷層、地震地質、大地構造、地震研究)。②地震地質前兆觀測、地形變測量、地磁測量、地電測量、地應力測量、重力測量、斷層位移測量。③地下水位(地下流體)觀測、地溫觀測等。④建築工程抗震、地震災害防治、地震安全性評估資料。

1.3.2 重要建設項目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地震地質調查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人

國務院《條例》規定,項目出資單位(人)是其項目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人。①由國家出資的項目,其工作項目的承擔單位是該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人(國家出資:江蘇省將其界定為中央財政、省級財政、市級財政、縣鄉級財政均為國家出資)。②非國家出資的項目,項目出資人可以以協議、合同等形式,委託承擔項目單位代為匯交該類成果地質資料。③由中外合作開展的項目,其參與合作項目的中方為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人。

1.3.3 匯交時間、數量及內容

本規定所涉及的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時間為:自工作項目驗收結束之日起180日內匯交(江蘇省將其規定為本勘察、評估項目驗收結束的時間,而非整體項目結束時間)。

上述勘察、評估項目成果地質資料復制後,按國務院《條例》及《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規定,向省地質資料館匯交紙質資料兩份,電子文檔一份(其電子文檔製作及質量要求同地質礦產類)。

1.3.4 法律責任、行政處罰

(1)未按照本辦法規定時間匯交地質資料的,由省國土資源行政部門向其發出催交通知書,責令在60日內匯交成果地質資料,逾期仍不匯交的,按國務院《條例》第二十條規定給予行政處罰。

(2)匯交成果地質資料經驗收不合格,匯交人逾期拒不按要求修改補充匯交的,視為拒匯交地質資料,由省國土資源行政部門依照國務院《條例》按規定給予行政處罰。

1.3.5 幾點認識及體會

(1)江蘇省省土面積100500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100000平方千米,是礦產資源小省,每年能夠匯交的地質礦產類成果地質資料只有30種左右。近些年來,江蘇省地質資料館每年接收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數量在100種左右。這其中有近三分之二的成果地質資料是重要建設項目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地震地質調查類成果地質資料。由此可見,加強和規范該類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與管理工作,在江蘇省地質資料的匯交與管理工作中佔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2)近年來,通過我們的積極工作,匯交到省地質資料館的「重要建設項目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類成果地質資料有:南京長江大橋、二橋、三橋、江陰長江大橋、潤楊長江大橋、蘇通長江大橋、南京地鐵等。蘇通長江大橋、連雲港核電站的工程地質勘察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工作正在交涉過程之中。

(3)有關江蘇省地震地質調查成果資料的匯交問題,早在計劃經濟時期,江蘇省地震局曾經向江蘇全省地質資料處匯交過一些地震地質調查方面的成果資料,自20世紀90年代起,江蘇省地震地質調查成果資料的匯交工作則處於停滯狀態。近來此項工作仍在協調過程之中。

向國家匯交合格的成果地質資料是廣大地質資料匯交義務人應盡的法律義務。筆者將近些年來江蘇省「重要建設項目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地震地質調查」類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工作中的有關規定、做法、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及認識體會羅列於本文,並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意在引起廣大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義務人、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者及其同仁們,高度重視該類成果資料的匯交,使地質資料在國民經濟建設中,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