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洪水地質災害

洪水地質災害

發布時間: 2021-01-20 17:04:15

❶ 發生地質災害(如現在洪水)從家緊急撤離應攜帶什麼

個人觀點:
直接跑,啥都不要拿,因為你跑不過洪水,多一秒就是多一份希望。
如果是提前預警撤離的話,就是生活必備物品了,至少把身份證拿上。

❷ 台風、洪水在山區會引發什麼地質災害如何減少這類災害的發生(5分

滑坡、泥石流災害。防止植被破壞植樹造林 修建山區護坡工程

❸ 人們常說禍不單行,台風,洪水會引發什麼地質災害

台風常會造成暴雨,進而引發洪水,而暴雨易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

❹ 2018年7月,8月在中國各地發生的自然災害。越多越好

1、2018年7月3日,持續強降雨已造成四川22個縣(市、區)11.59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4.44千公頃,公路中斷162條次。全省有成都、德陽、廣元、樂山、眉山、綿陽、雅安、阿壩等8個市(州)22個縣(市、區)145個鄉(鎮、街道)11.59萬人受災,無人員傷亡。

強降雨還造成成都市蒲江縣7個村部分人員被洪水圍困,轉移被困群眾9565人;廣元市青川縣3條鄉鎮道路被沖斷,1座橋梁受損,2所學校進水,全市提前轉移550餘人。

2、2018年7月5日以來的嚴重暴雨洪澇災害已造成南昌、景德鎮、九江、鷹潭、贛州、吉安、宜春、撫州、上饒9個設區市39縣(市、區)共91.5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0.1億元。 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日前針對江西省南昌、景德鎮、九江等地近期嚴重暴雨洪澇災害,緊急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查看災情,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 。

3、2018年7月31日凌晨6時至9時30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報告哈密市伊州區沁城鄉突降暴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2017年8月1日2時,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針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嚴重暴雨洪澇災情緊急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緊急趕赴災區,實地查看災情,指導支持地方做好搶險救災和人員搜救工作,妥善安排好受災群眾生活。

4、2018年8月22日,據安徽省民政廳報告,近期受台風「溫比亞」帶來的強降雨影響,加之山東、河南等地上游來水導致境內江河水位上漲,安徽北部地區遭受嚴重洪澇災害。截至22日8時,已造成淮北、亳州、宿州等9市33個縣市區263.2萬人受災,12人死亡,1人失蹤,10.3萬人緊急轉移安置;400餘間房屋倒塌,3.4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330.7千公頃。

5、7月份,共有3個台風登陸我國大陸地區,登陸個數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第8號台風「瑪莉亞」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最強台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出現大到暴雨,沿海部分城市出現內澇,福建、浙江兩省災情較重;第10號台風「安比」影響范圍較廣,登陸上海後北上,風雨強度減弱緩慢,先後影響華東、華北、東北等地10個省份。


(4)洪水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2018年入汛以來,全國強降雨過程頻繁,江河洪水頻發。截至7月12日,全國241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33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5條河流發生超歷史記錄洪水。

根據國家防總、水利部統計顯示:截至7月12日,全國有24省區市遭受洪澇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1304千公頃,受災人口1522萬人,因災死亡52人,直接經濟損失約259億元。與2000年以來同期均值相比,分別減少68%、74%、88%、46%。

據預測盛夏期間,可能有21到23個台風生成,有6到7個可能登陸我國,登陸個數略偏多,影響總體偏重。

2018年8月12日,廣東省茂名、江門、陽江等市受災13.61萬人,死亡2人、失蹤1人,直接經濟損失5.26億元。

❺ 台風、洪水在山區會引發什麼地質災害如何減少這類災害的發生(5分)

滑坡、泥石流災害。防止植被破壞 植樹造林 修建山區護坡工程

❻ 2013年洪水土地災情國家補多少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為使山區農民免受地質災害和洪水威脅,解決生存條件惡劣地區農民生產生活面臨的困難,改善山區農民居住條件,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現就實施新一輪山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及生存條件惡劣地區農民搬遷工程提出如下意見:
一、搬遷范圍和時限
(一)搬遷范圍。以國土部門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數據和7個山區縣調查統計結果為主要依據,搬遷范圍確定為:山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受洪水威脅地區及飲水困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生存條件惡劣地區。經初步統計,新一輪山區農民搬遷共涉及7個山區縣、60個鄉鎮、399個行政村、35089戶、74458人。其中,地質災害易發區10838戶、25681人,受洪水威脅地區14460戶、29008人,生存條件惡劣地區9791戶、19769人。
(二)搬遷時限。為期5年,即2013—2017年。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統籌規劃,分清輕重緩急。把握工作節奏,合理安排搬遷時序,分期分批,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新一輪山區農民搬遷工程。優先搬遷危害程度高、治理難度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周邊群眾。
(二)堅持政府主導,尊重農民主體地位。通過組織領導、政策引導、宣傳動員,保證新一輪山區農民搬遷工程扎實、有序、穩步推進。要充分尊重搬遷農民的主體地位,堅持依法自願、公開公正,嚴格履行民主程序。
(三)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鼓勵區縣根據不同村莊、不同人群的實際情況探索多種搬遷方式。既可以集中建設新村,也支持農民按照意願自由分散搬遷。
(四)堅持「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要統籌安排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農村集體產業發展。要按照不改變原有土地、山場承包關系和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的原則,妥善解決好搬遷農民的生產生活和就業問題。農民搬遷後,除必須保留的古民居、古文化遺跡外,原址土地必須進行復墾或生態修復。
三、政策措施
(一)資金聚焦、多方投入。採取政府補貼一部分、部門集成一部分、社會捐助一部分、農民自籌一部分的方式,多渠道、多層次籌措資金。市級財政按搬遷農民每人1.8萬元的標准,對農民建房給予直接補助;按搬遷農戶每戶4萬元的標准,對集中建設新村的基礎設施給予補助,補助資金由區縣政府統籌安排。區縣政府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在市級補助資金的基礎上,安排相應配套資金,確保搬遷工作按計劃完成。市、區縣有關部門要按照「部門聯動、政策集成、資金聚焦、資源整合」的工作機制,統籌使用項目資金,集中支持新村交通、水利、林業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及農民住宅抗震節能建設,進行土地整理,發展農村集體產業。鼓勵社會力量開展支援和公益捐助活動,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山區農民搬遷工程的有效途徑。
(二)科學規劃、促進發展。要對新村村址進行地質災害和水資源、水環境論證評價,確保新址不受地質災害威脅。新村選址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統籌考慮農民安全和長遠生計問題。山區農民搬遷工程要與除險加固、應急避險工程相銜接。新村農民住宅要符合抗震節能要求。新村建設要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積極盤活存量,嚴格控制增量,不得佔用基本農田;確需佔用一般耕地或其他農用地的,在綜合平衡所在區縣各項規劃用地指標的前提下,可結合規劃調整、土地復墾及置換等政策,解決新村建設用地指標問題,市國土、規劃部門要積極給予支持和指導。區縣政府要組織做好集中建設新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重點扶持農村集體產業發展,大力培育特色產業,促進山區搬遷農民增收、致富。
(三)監測預警、工程避險。要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報,確保及時發現險情、及時發出預警。相關區縣政府要組織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經常性巡迴檢查,對重點防治區域每年開展汛前排查、汛中檢查和汛後核查,及時消除災害隱患。對短期內難以實施搬遷避讓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加快開展工程治理,降低隱患點威脅程度,同時規劃建設臨時避險場所和設施。
四、組織領導
(一)加強領導、分級負責。新一輪山區農民搬遷工程由市政府統一領導,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區縣政府是實施新一輪山區農民搬遷工程的工作主體和責任主體,負責具體組織和實施。實行區縣政府「一把手」負責制,由區縣政府主要負責人牽頭,主管負責人直接抓。相關區縣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健全工作機構,充實工作力量,進一步明確搬遷范圍、搬遷對象、搬遷方式、補助資金、建設內容、建設標准、產業項目和農民培訓計劃等,切實做好集中建設新村規劃選址和工程建設的各項前期准備工作。要認真制定本地區新一輪山區農民搬遷工程五年規劃、年度計劃、實施細則和配套政策,切實保護山區農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權益,妥善處理戶籍、子女

❼ 洪水災害容易發生在哪些地方

洪澇災害「南北多、中間少」,中南、西南地區地質災害高發,2019年全國大部降水偏多,總體呈現「南北多、中間少」。其中,6-8月,南方地區多輪降雨過程集中且重疊,主雨帶始終在廣西、江西、湖南等地徘徊,導致廣西、江西、湖南、貴州、四川5省(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

7-8月,西北、東北等地出現持續性較強降雨,黑龍江、松花江等多條河流超警戒水位,農作物大面積受災。江蘇、安徽、湖北、河南、山東等長江以北至黃河流域多省汛期降雨量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洪澇災情為近年同期低值水平。

此外,中南地區地質災害數量最多,西南地區地質災害造成的災害損失最重、因災死亡失蹤人數最多。總的看,2019年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呈下降趨勢。

(7)洪水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洪水來臨時自救措施

1、如時間充裕,應該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當來不及轉移時,應立即爬上屋頂、大樹等高的地方暫時避險,等待援救。

2、在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利用體積大的容器,如油桶、儲水桶、空的飲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足球、籃球、樹木、桌椅板凳、箱櫃等質地好的木質傢具等作為臨時救生品,做水上轉移。

3、地勢低窪的住宅區、商業區可用沙袋、草包、檔板等堵在門口等進水處,做好圍堵的措施,一旦房屋進水,立即切斷電源及氣源。

❽ 台風、洪水在山區會引發什麼地質災害如何減少這類災害的發生

山區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常見自然災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回山區開發利用過答程中,要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把經濟活動強度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預防和控制自然災害的發生.
故答案為: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防止植被破壞、植樹造林、修建山區護坡工程等.

❾ 了解各種可能引發的洪水、地震、泥石流、山體滑坡、海嘯等自然災害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單次災害的持續時間往往不長,但是其後續影響可能持續很長時間。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地質災害的次生災害的持續時間。而答案是:可能會相當久。要解釋這個,必須提到「地質災害鏈」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一次較大規模的地質災害,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地質災害發生的前提條件或者誘發因素,繼而往復。
例如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直接誘發了一些相當大的滑坡崩塌,而這些滑坡、崩塌多數發生在山體陡峻、溝谷狹窄的地形中。他們所形成的崩積體可能向兩個方向發展:其一,可能直接截斷河流形成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堰塞湖往往會沖毀崩積體形成的土石壩,造成下游發生特大洪水災害——四川疊溪地震中形成的堰塞湖潰壩後來導致了成都市的傷亡;其二,鬆散的崩積體為泥石流提供了相當豐富的物源,為今後數年甚至十數年的泥石流活動打下了基礎——北川縣城在遭到地震毀滅後,又反復多次遭受泥石流沖擊。而2008年發生了特大型滑坡的綿竹市清平鄉的文家溝,在後來幾年持續發生泥石流災害,甚至在2010年八月的特大降雨影響下,發生了令地質災害專家也感到震驚的特大泥石流災害。
上述就是「地質災害鏈」的活例。直到今天,不算餘震(這個可能持續幾十年),這次特大地震災害的次生災害依然在不時的發生。

❿ 人們常說禍不單行,台風,洪水會引發什麼地質災害

台風,洪水會引發什麼地質災害?
台風帶來狂風和特大暴雨;
洪水往往會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
在山區河谷地帶,地震會造成滑坡,河谷形成的河流會變成堰塞湖,給下游造成危害.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