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搬遷實施方案
1. 農村災害綜合防範業務有哪些
4月22日,省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現場會在臨汾召開。圖為吉縣西關地質災害集中治理搬遷點,負責地災治理的相關部門人員在觀摩學習。 李闊攝
4月22日,第47個世界地球日,省國土資源廳廳長許大純(左一)與國土系統幹部職工共同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倡導「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倡導綠色簡約生活」理念。 張艦攝
2014年4月22日,吉縣吉昌鎮西關村百浪溝黃土崩塌,造成7人死亡。
位於黃土區的地質災害隱患點。
2015年5月19日,臨縣兔坂鎮移民新村黃土崩塌,造成7人死亡。
防治思路
●「全面防範」向「重點防治」轉變。全面開展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力爭「十三五」期間全面消除大型以上高危隱患點。
●「防範為主」向「搬遷為主」轉變。各級政府要把地質災害避讓搬遷作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關鍵環節,堅決完成年度搬遷任務。
●「天災無責」向「違法問責」轉變。對因違建引發地質災害的有關監管部門和項目建設單位,啟動問責程序,嚴查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審批管理」向「公共服務」轉變。用好地災危險性評估成果,擴大預警預報覆蓋面做好公共服務。
●「常規管理」向「技術防範」轉變。用好專業隊伍,建立完善應急聯動、技術支撐、專業防範機制,盡快建成全省地質災害實時監測預警系統。
2. 村(社區)地質災害員一個有多少補助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消息,發改委、扶貧辦會同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人民銀行五部門聯回合印答發《「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對象主要是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發等生存環境差、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以及生態環境脆弱、限制或禁止開發地區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方案》明確了「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總體要求、搬遷對象與安置方式、建設內容與補助標准、資金籌措、職責分工、政策保障等,是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行動指南。
《方案》明確了「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總體要求、搬遷對象與安置方式、建設內容與補助標准、資金籌措、職責分工、政策保障等。
《方案》提出,「十三五」時期要堅持群眾自願、積極穩妥方針,堅持與新型城鎮化相結合,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搬遷,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創新投融資模式和組織方式,完善相關後續扶持政策,強化搬遷成效監督考核,努力做到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確保搬遷對象盡快脫貧,從根本上解決生計問題。
3. 地質災害搬遷補償
貴州省天柱縣遠口鎮磨山村吳展棟家受到地質災害 房屋受損 政府怎樣賠償
4. 康定市地質災害搬遷賠償
康定市座落在群山層疊的峽谷之中,兩岸峰巒夾峙。折多河、雅拉河浪卷雪山之水穿城而過,城南有跑馬山,高出街市約300米,山頂有草坪,白塔掩映於密林中由跑馬山攀登50里,有五色海一處,深不可測,每逢斜陽,四山映入水中,呈現千奇百怪之景。再登山頂西望,雪山萬里,潔白無瑕,屏巒般的雅加雪峰在陽光照射下閃爍著銀輝。城之北郭達山,山腰插有鐵箭桿一支,俗稱三國諸葛亮與氂牛國王相約,借一箭之地,此箭射此為界。每逢午後,有煙出岫,帶紫紅色者,預兆來日必有大風;帶濃黑色者,次日必雨;如呈白色,則必晴空。故稱郭達山為康定氣象台。康定周圍溫泉資源極為豐富,自古又以二道橋溫泉美名遠揚。城北,有一美景,人稱"野人海",藏語叫"木格措",離城二十餘公里。這里有雪山草原、溫泉湖泊、疊瀑碧潭、杜鵑花山、奇峰異石、茂密森林,交相輝映。四季景色變幻無窮。西山子耳坡,坡上野花遍地,松林茂密,依坡憑眺,雪山在望。沿子耳坡西邊,是有名的"柳林雙寺"--南無寺、金剛寺。作為茶馬互市的重鎮、"鍋庄文化"的發祥地,民族文化走廊的腹心,藏區特有的民間歌舞、文學藝術,在這里融合交流,加之外來文化的碰撞滲透,產生了世人稱絕的《康定情歌》。
康定地形觀山望日,分折東、折西兩地,古有"西出爐關天盡頭"之說。折西緊連乾寧、兩地,木雅立曲河貫穿塔公營官、沙德等地,浩浩盪盪奔入雅礱江。雅拉貢布雪山潔白無暇,古老的塔公寺,金碧輝煌。文成公主進藏,漢藏聯姻,留下佛像,護佑草原。沿木雅立曲河前行,你所體悟到的不是綠水青山的悅目舒適,也不是溢光流彩的富麗堂皇,它的奪人心魄恰恰是那種現代文明看來一無所有的殘破的"荒"與"古"。沒有比"荒"更博大和接近原始自然的意境,沒有比"古"更曲折漫長的時光。時空的延續和縱深在這里以史詩般的景觀,讓你感受到人類遠古文明的最早形態,遙想人類文化發展與毀滅生生不息的無限循環。
全市地形復雜多樣,大雪山脈之折多山將縣境分為東西兩大部,並由此形成地貌、氣候、生產方式和文化習俗的強烈差異。東部為高山峽谷,屬亞熱帶氣候,這里桃紅柳綠,物產富饒,有"康巴江南"之譽;西部為山原地貌,屬高原型大陸氣候,這里牛羊遍野,寺塔林立,是藏區風情的典型代表。市境內海拔最高點 7556 米 ( "天府第一峰"貢嘎山主峰 ) ,最低點 1390 米 ( 大渡河 ) ,市委、市府所在地爐城鎮的海拔 2560 米。由於地貌氣候復雜多樣,康定有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之說。
5. 十三陵遷出,要搬哪幾個村
十三陵鎮果庄村、大嶺溝村2個村莊的整體或局部搬遷。
搬遷范圍和時限:
1、搬遷范圍
以國土部門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數據和7個山區縣調查統計結果為主要依據,搬遷范圍確定為:山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受洪水威脅地區及飲水困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生存條件惡劣地區。經初步統計,新一輪山區農民搬遷共涉及7個山區縣、60個鄉鎮、399個行政村、35089戶、74458人。其中,地質災害易發區10838戶、25681人,受洪水威脅地區14460戶、29008人,生存條件惡劣地區9791戶、19769人。
2、搬遷時限。為期5年,即2013—2017年。
我區出台《新一輪山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及生存條件惡劣地區農民搬遷工程的意見》。
新一輪搬遷任務涉及8個鄉鎮、24個行政村、1506戶、4241人,計劃利用5年時間(2013至2017年)完成。
為加快推進我區山區搬遷進程,保障地質災害易發區及生存條件惡劣地區農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區將加大搬遷補助力度,在市財政搬遷農民每人1.8萬元、每戶4萬元補助標準的基礎上,區政府給予搬遷農民每人5000元補助。
《意見》自2013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5)地質災害搬遷實施方案擴展閱讀:
按照市級政府相關部署,昌平區啟動了新一輪山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及生存條件惡劣地區農民搬遷工程。
該搬遷工程包括流村鎮禾子澗村、漆園村、狼兒峪村等12個村莊和十三陵鎮果庄村、大嶺溝村2個村莊的整體或局部搬遷。
搬遷規劃由流村和十三陵鎮政府分別為編制主體,規劃昌平分局和設計單位多次前往現場進行實地調研,並數次召開溝通協調會,聽取村幹部和村民的意願和想法,將搬遷工作與村莊集體產業、農民增收緊密結合。經區級聯合審查、公示等報審程序,近期區政府分別批復了流村鎮和十三陵鎮山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及生存條件惡劣地區村莊搬遷規劃。
批復要求兩鎮政府要將搬遷規劃作為搬遷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搬遷規劃統籌指導各村有序推進搬遷建設,合理安排各項配套設施的建設規模和建設時序;加強山區生態環境保護,組織好綜合防災減災、洪水影響評估、山區水土保持等相關工作。
下一步,規劃昌平分局將按照鄉村建設建設審批程序積極協助鎮政府辦理相關建設手續,促進搬遷規劃有效落實。
6. 政府是否可以對地災戶強行斷電,促使其搬遷避讓.
對於您所說的情抄況,地方政府首先是做好地質災害避讓工作,就是通過實地她看劃定危險退讓區域,動員區域內的居民從房屋中搬遷,尋找臨時避讓安置地點,給居民安裝帳篷暫時居住。
一般地方政府的財政也不寬裕,就想您所說的情況,政府已經幫助尋找也徵收了一塊土地用於安置建設,也幫助做好了土地的平整。應該說,政府做的還是不錯的。
對於您說的缺少建設費用,一是可以通過繼續爭取上級資金補助,二是可以做一些商鋪來補充資金不足的問題。
7. 我家是居住在地質災害地方政府要求搬遷,政府會有補助嗎
如果是政府開發地區就有補助,而且還不少 地質災害地方的話要看情況,也可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