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主要內容

工程地質主要內容

發布時間: 2021-01-19 21:38:41

Ⅰ 隧道工程地質調查的內容有哪些

1查明隧道通過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層、岩性、構造。岩質隧道應著重查明岩層層理、片理、節理等軟弱結構面的產狀及組合形式,斷層、褶皺的性質、產狀、寬度及破碎程度;土質隧道應著重查明土的成因類型、結構、物質成分、密實程度等。傍山隧道,當外側洞壁較薄時,應預測偏壓帶來的各種危害。
2查明隧道是否通過煤層、膨脹性地層及有害礦體等。對含有這些地層的地段,應預測地層膨脹對洞身的影響,並對有害氣體或放射性物質的含量作出評價。
3查明不良地質、特殊地質對隧道通過的影響,特別是對洞口位置及邊坡、
仰坡的影響,提出工程措施意見。
4查明隧道附近井、泉的分布情況,分析隧道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判明地下水的類型、水質及補給來源,預測地下水的侵蝕性和洞身分段涌水量。在岩溶地區,應分析涌水及填充物是否有突然湧出的危險。
並充分估計隧道開挖引起地表塌陷及地表水漏失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工程措施意見。
5對於深埋隧道,應做隧道地溫升溫預測。對岩層堅硬、緻密、性脆、構造應力集中的地段,應考慮發生岩爆的可能性。
6綜合分析岩性、構造、地下水等有關地質測繪、勘探、測試成果,分段確定隧道圍岩級別。
7在隧道洞口需要接長明洞的地段,應查明明洞基底的工程地質條件。
8查明橫洞、平行導航、斜井、豎井等的工程地質條件。

Ⅱ 什麼叫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內容

工程地質條件是對工程建築有影響的各種地質因素的總稱。

主要包括地形地內貌、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地震容、水文地質、天然建築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坍、砂土液化、地基變形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

工程建設前需對建築物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進行調查研究,包括:該場地以往建築經驗,已發生過的工程事故的原因、防治措施和後果,建築物沉降、變形及地基地震效應等;分析和解決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選擇工程地質條件優良的地點; 提出保證建築物的穩定性和正常使用的地基處理措施等。

拓展資料

自然條件是因地而異的,建築物類型和性質也各不相同,因而在不同的情況下作為重點研究對象的工程地質條件也是因地因工程而異,如在山區建築,與場地穩定性有密切關系的地質現象(地層褶皺、斷裂、滑坡、岩溶等)往往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對地下建築來說,地質構造對建築物的穩定性有很大影響,而岩石產狀、斷層、節理和破碎帶的性質與分布等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已有的工程地質條件在工程建築和運行期間會產生一些新的變化和發展,構成威脅影響工程建築安全的地質問題稱為工程地質問題。

由於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多變,不同類型的工程對工程地質條件的要求又不盡相同,所以工程地質問題是多種多樣的。

Ⅲ 什麼是工程地質學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工程地抄質學工程地質學是研究與人類工程建築等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的學科。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工程地質學的研究目的在於查明建設地區或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分析、預測和評價可能存在和發生的工程地質問題及其對建築物和地質環境的影響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質現象的措施,為保證工程建設的合理規劃以及建築物的正確設計、順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質科學依據。
摘自:https://ke.so.com/doc/6117018-6330160.html

Ⅳ 邊坡工程地質勘察研究的主要問題及內容有哪一些

(1) 在查明邊坡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的基礎上,確定邊坡類別和可 能的破版壞形式;
(2) 提供驗算權邊坡穩定性、變形和設計所需的計算參數值;
(3) 評價邊坡的穩定性,並提出潛在的不穩定邊坡的整治措施和監測方 案的建議;
(4) 對需進行抗震設防的邊坡應根據區劃提供設防烈度或地震動參數;
(5) 提出邊坡整治設計、施工注意事項的建議;
(6) 對所勘察的邊坡工程是否存在滑坡(或潛在滑坡)等不良地質現象, 以及開挖或構築的適宜性做出結論;
(7) 對安全等級為一、二級的邊坡工程尚應提出沿邊坡開挖線的地質縱、 橫剖面圖。

Ⅳ 工程地質包括哪些內容(土力學地基基礎第四版)

工程地質研究的主內容有:確定岩土組分、組織結構(微觀結構)、物理、化學與力學性質(特別是強度及應變)及其對建築工程穩定性的影響,進行岩土工程地質分類,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築性能的方法;研究由於人類工程活動的影響而破壞的自然環境的平衡,以及自然發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質作用對工程建築的危害及其預測、評價和防治措施;研究解決各類工程建築中的地基穩定性,如邊坡、路基、壩基、橋墩、硐室,以及黃土的濕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壞等,制定一套科學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為各類工程的設計、施工提供地質依據;研究建築場區地下水運動規律及其對工程建築的影響,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護方案;研究區域工程地質條件的特徵,預報人類工程活動對其影響而產生的變化,作出區域穩定性評價,進行工程地質分區和編圖。隨著大規模工程建設的發展,其研究領域日益擴大。除了岩土學和工程動力地質學、專門工程地質學和區域工程地質學外,一些新的分支學科正在逐漸形成,如礦山工程地質學、海洋工程地質學、城市工程地質及環境工程地質學、工程地震學。

1工程地質與岩土工程的區別
工程地質是研究與工程建設有關地質問題的科學(張咸恭等著《中國工程地質學》)。工程地質學的應用性很強,各種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和運行都要做工程地質研究,才能使工程與地質相互協調,既保證工程的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正常運行,又保證地質環境不因工程建設而惡化,造成對工程本身或地質環境的危害。工程地質學研究的內容有:土體工程地質研究、岩體工程地質研究、工程動力地質作用與地質災害的研究、工程地質勘察理論與技術方法的研究、區域工程地質研究、環境工程地質研究等。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和土的利用、處理或改良的科學技術(國家標准《岩土工程基本術語標准》)。岩土工程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工程地質學、岩石力學和土力學;研究內容涉及岩土體作為工程的承載體、作為工程荷載、作為工程材料、作為傳導介質或環境介質等諸多方面;包括岩土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檢測和監測等等。
由此可見,工程地質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其本質是一門應用科學;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個分支,其本質是一種工程技術。從事工程地質工作的是地質專家(地質師),側重於地質現象、地質成因和演化、地質規律、地質與工程相互作用的研究;從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師,關心的是如何根據工程目標和地質條件,建造滿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岩土技術問題。

2工程地質與岩土工程的關系
雖然工程地質與岩土工程分屬地質學和土木工程,但關系非常密切,這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說:工程地質是岩土工程的基礎,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質的延伸,是有一定道理的。
工程地質學的產生源於土木工程的需要,作為土木工程分支的岩土工程,是以傳統的力學理論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但單純的力學計算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從一開始就和工程地質結下了不解之緣。與結構工程比較,結構工程面臨的是混凝土、鋼材等人工製造的材料,材質相對均勻,材料和結構都是工程師自己選定或設計的,可控的。計算條件十分明確,因而建立在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基礎上的計算是可信的。而岩土材料,無論性能或結構,都是自然形成,都是經過了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在多種復雜地質作用下的產物,對其材質和結構,工程師不能任意選用和控制,只能通過勘察查明,而實際上又不可能完全查清。岩土工程師不敢相信單純的計算結果,單純的計算是不可靠的,原因就在於工程地質條件的不確知性和岩土參數的不確定性,不同程度地存在計算條件的模糊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因而雖然土力學、岩石力學、計算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並在岩土工程設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計算假定、計算模式、計算方法、計算參數等與實際之間存在很多不一致,計算結果總是與工程實際有相當大的差別,需要進行綜合判斷。

Ⅵ 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中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每個單位來的格式都不大一樣,自一般包括兩大部分:文字和圖表。文字部分有工程概況,勘察目的、任務,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依據的規范標准,工程地質、水文條件,岩土特徵及參數,場地地震效應等,最後對地基作出一個綜合的評價,提承載力等。圖表部分包括平面圖,剖面圖,鑽孔柱狀圖,土工試驗成果表,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分層土工試驗報告表等。

Ⅶ 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包括哪些內容

每個單位的格式都不大一樣,一般包括兩大部分:文字和圖表。文字部版分有工程概況,勘察目的權、任務,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依據的規范標准,工程地質、水文條件,岩土特徵及參數,場地地震效應等,最後對地基作出一個綜合的評價,提承載力等。圖表部分包括平面圖,剖面圖,鑽孔柱狀圖,土工試驗成果表,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分層土工試驗報告表等。

Ⅷ 工程地質初步勘查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①搜集研究區抄域地質、地形地貌、遙感照片、水文、氣象、水文地質、地震等已有資料,以及工程經驗和已有的勘察報告等;
②工程地質調查與測繪;
③工程地質勘探見工程地質測繪和勘探;
④岩土測試和觀測見土工試驗和現場原型觀測、岩體力學試驗和測試;
⑤資料整理和編寫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工程地質勘察通常按工程設計階段分步進行。不同類別的工程,有不同的階段劃分。對於工程地質條件簡單和有一定工程資料的中小型工程,勘察階段也可適當合並。

Ⅸ 地質工程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必學的課程

工程地質學是:研究人類的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的相互作用,以便認識評價,改造和保護地質環境。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
工程地質是一門研究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地質問題的專門學科。
工程地質學的研究對象是: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問題。
所謂工程地質條件是:工程地質環境各個要素的總和。包括:
(1)岩土類型及其工程地質性質(2)地形地貌條件(3)地質結構與地應力(4)水文地質條件(5)物理地質現象(6)天然建築材料
地 質 工 程 Geological Engineering
地質工程領域是以自然科學和地球科學為理論基礎,以地質調查、礦產資源的普查與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質結構與地質背景涉及的工程問題為主要對象,以地質學、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技術、數學地質方法、遙感技術、測試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為手段,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先導性工程領域。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大地質問題、所需各類礦產資源、水資源與環境問題等是社會穩定持續發展的條件和基礎。地質工程領域正是為此目的而進行科學研究、工程實施和人才培養。地質工程領域服務范圍廣泛,技術手段多樣化,目前,從空中、地面、地下、陸地到海洋,各種方法技術相互配合,交叉滲透,已形成科學合理的、立體交叉的現代化綜合技術和方法。
本工程領域涉及到數學、物理學、地質學、油氣及固體礦產的礦產普查與勘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岩土工程、遙感地質、數學地質、應用地球物理和應用地球化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學科。
培養目標
地質工程領域為適應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地質調查、工程勘察、礦產資源的普查勘探與開發相關的工礦企業和工程建設部門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地質工程領域工程碩士要求掌握地質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及管理知識,了解地質工程領域工程技術的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解決地質工程有關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化技術手段,具有獨立擔負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一定的創新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能較熟練地閱讀與地質工程領域有關的專業文獻和撰寫論文的外文摘要,能熟練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地質工程領域中有關問題。
領域范圍
地質工程領域適用的行業包括:地質調查,油氣及固體礦產資源的普查勘探與評價,大型工礦企業和水利水電建設,公路和鐵道建設,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質環境及地質災害的調查,勘察及監測等。
地質工程領域覆蓋的范圍包括:地質調查技術和方法與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區域礦產基地及礦產遠景區預測與評價,礦區與礦床的勘探、開發與評價,地質工程領域建設、勘查評價項目可行性研究與決策,地質勘探的新技術與新方法,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地質災害的預測、評價、監測與保護,地質結構、地質環境、地質過程及地質災害研究中的計算機應用,地質工程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檢測及新方法、新技術的設計、開發、應用,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行業的工程管理。

Ⅹ 主要設計階段的工程地質工作簡介

根據國務院的決定,三門峽工程的設計工作由蘇聯列寧格勒設計分院承擔,其所需的地質資料全部由中國提供。因此,責成地質部、電力工業部與黃河水利委員會聯合組成「黃河三門峽地質勘探總隊」,負責提供全部地質資料。地質總隊在各個階段的勘察工作,是根據該項目的總地質師提出的任務而進行的。

從1955年9月到1959年9月,由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以下簡稱地質部)與電力工業部水電總局(以下簡稱水電總局)以及黃河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黃委會)共同組建的黃河三門峽地質勘探總隊(以下簡稱地質總隊),承擔了黃河三門峽壩址和水庫區的全部地質勘察工作。在三門峽工程局的領導下,經過4年的勘察,提交了初步設計階段第二期以及技術設計階段所需的各項地質資料,並在壩址進行了基坑開挖的地質素描和質量驗收工作。

1955年到1959年,地質總隊所進行的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1.在主要建築物地區(含大壩的初步設計、技術設計及基坑開挖),進行了比例尺1:2000、1:1000、1:500及1:10000的地質測繪工作。為了了解建築物基礎的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而進行了鑽探、坑槽探、豎井、平硐,並進行了壩基帷幕灌漿試驗工作與室內各項試驗分析工作。

在大壩施工開挖期間,還進行了基坑地質素描與質量驗收工作。

2.在輔助建築物方面:對圍堰、混凝土系統場地、變電站、汽車基地、永久住宅區、沉沙池(二期施工供水用,下同)、跨河公路鋼橋、鐵路專用線等場地的基礎進行了工程地質勘探。

3.對大壩與圍堰所需的混凝土砂、礫石與土料方面,共進行了14個產地的地質測繪與勘探工作,最後選定靈寶澗河為大壩混凝土用的砂礫石材料產地。史家灘為圍堰所需的砂石料的主產地。

4.在居民區勘探方面:對大安居民區和會興鎮居民區,進行了比例尺1:5000的地質測繪,前者作了初步勘探工作;後者作了詳細的勘探工作。

5.在供水水源地勘探方面,分別在壩址區與會興鎮居民區進行了勘探,最後在壩址區地找到了喀斯特裂隙水,滿足了1959年以前的工地施工用水,但因水質上有一些缺陷,因此在壩址下游又修建了兩級沉沙池,將用一部分黃河水來補充生活用水。在會興鎮地區找到了三門系中的孔隙承壓水,水量、水質均已滿足設計的要求。

6.在水庫方面

(1)1956年9月對水庫區涑水防護地段進行了初步設計階段所需的各項工作,包括地質測繪、壩基勘探、建築材料勘探以及峨嵋嶺的滲漏勘探等。

(2)1956年10~12月,對水庫區進行了50個水庫區庫岸的坍岸與浸沒預測剖面的地質測繪工作,同時作了初步的計算,並提出了文字說明書。雖然這次工作做得較為粗糙,但給今後水庫勘探工作打下了基礎。

(3)1957年9月至1958年8月,在水庫區進行了比例尺1:50000綜合性的補充工程地質測繪工作,成圖比例尺為1:20萬。

(4)1957年9月至1958年9月底,在水庫周邊進行了坍岸與浸沒預測剖面的勘探工作,共勘探了61個剖面。在勘探結束後,將其中的部分鑽孔選作地下水長期觀測孔,對地下水的動態進行了長期觀測。

通過4年(1955~1959年)的地質勘察所搜集到的資料,基本上滿足了設計方面的要求。

在地質總隊工作期間,有關主要建築物、輔助建築物及建築材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根據蘇聯列寧格勒水電設計分院、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設計總工程師A.A.柯洛略夫與設計總地質師B.И.薩維里耶夫所布置的任務書進行的。在此工作期間長期得到了B.И.薩維里耶夫、E.C.索柯洛娃等地質專家的親自指導。此外,還得到了地質部馬舒柯夫專家,列寧格勒水電設計分院C.Я.茹科夫斯基專家等以及我國的裴文中、張宗祜、李捷、陳夢熊等專家的指導和幫助。

在水庫勘探過程中的浸沒和坍岸資料的分析和計算方面,是在水利電力部O.Б.巴索娃專家的親自指導下進行的。

7.工作方法的說明

(1)在壩址地質測繪中所採用的地形底圖,當地質圖的比例尺大於1:10000時,均採用同比例尺的地形圖作底圖。這些圖紙是在1954~1955年間由燃料工業部水電總局實測的地形圖。

水庫區的比例尺1:50000的地質測繪工作,系採用1954年黃河水利委員會實測的1:10000地形圖與1956年10月航空測量的1:25000的地形圖經放大而編製成比例尺1:10000的地形圖為底圖。

在編制水庫區比例尺1:200000的地質圖與地貌圖時,雖然水庫區已編制了1:20萬的地質圖,但所採用的地形底圖的范圍還不夠大,因而其外圍部分就採用了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編制的黃河流域地形圖,比例尺為1:200000作為地形底圖補充其圖幅面積不足部分。

(2)在地質測繪操作方面,在圖件的比例尺大於1:2000的地質測繪時,所有的地質點,都是採用經緯儀測定的;當比例尺小於1:5000時,則均採用半儀器目測法與三點交匯法。比例尺1:200000的圖件是根據地質部961隊、秦嶺隊、中條山隊和地質總隊不同比例尺的圖件編制而成的。

(3)在勘探堅硬的岩石時,則採用岩心迴旋鑽,鑽頭為鋼砂鑽頭與合金鋼鑽頭。均採用清水作沖洗液,禁止使用泥漿作沖洗液。

在鬆散岩層中,大多數採用鋸齒鑽、勺形鑽或管鑽。採取原狀土樣時,則採用西蒙諾夫式原狀取土器。同時均採用干鑽法,一般不用沖擊鑽鑽進。

(4)野外試驗方面所採用的操作方法,主要是以蘇聯列寧格勒水電設計分院所制定的各項規程、規范和工作指南等,作為地質總隊的主要規程、規范和工作指南。例如鑽孔壓水試驗、單孔抽水試驗、試坑注水試驗、地下水長期觀測指南、天然建築材料等各項規程。

(5)室內試驗方面,天然建築材料的操作方法是採用列寧格勒設計分院所介紹的蘇聯有關規程而進行的。

在土工試驗方面,則主要採用水利部所編制的《土工試驗操作規程》。

1952~1958年間完成的所有地質勘察工作和試驗工作量詳見附錄。

地質總隊所進行的各項工作的勘察步驟與內容,分述如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