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的影響
① 地質災害對我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什麼影響
地質災害包括很多內容,我們平時所接觸的一 般有 滑坡、泥石流、塌陷、地內裂縫等災害,容很大一部分是大自然的活動形成的,也有一部分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大的地質災害比如地震、火山噴發等對人類的影響就不用多說了,大家都知道,那是災難性的,不僅影響到人的生存,而且有時候會影響到氣候的變遷。
較小的地質災害,比如山體滑坡,一般都是壓覆公路,摧毀橋梁和掩埋建築體等,泥石流也會有同樣的效果。地面塌陷不僅使我們的房屋和建築具有一定的危險外,還影響到地下水的存在以及污染。
如果泛泛談生活影響,那麼首先影響的是居住安全和交通安全,其次是生活條件的改變,最後輻射到與此相關的各個環節。
② 常見地質災害對工程建築的影響
舉個例子吧, 設想一個場地,要建一個高樓。
擬建場區地質條件變化較大,地質結構較復雜,岩土層性質變化較大,對其場地的地質環境條件應進行詳細的勘察和論證,尤其探明灰岩的分布和岩溶的發育情況,避免由於基岩地質條件、工程地質條件的不明而引起岩溶地面塌陷、軟弱土層地面沉降、基坑失穩破壞、基坑降水誘發地面沉降、基坑突涌、地基土浸水膨脹和失水收縮等災害的發生,從而對建築基礎造成破壞。
3、針對基坑降水地面沉降地質問題,可根據周邊環境設置有效的止水帷幕,如不能設置有效的止水帷幕,可採取回灌井方案,同時需注意進行地面沉降監測及周邊影響區域內的建築物變形監測。
4、基坑開挖面積及深度較大,開挖土方量大,堆放在評本區內可能造成堆積土邊坡失穩,施工時應注意選擇棄土堆放場所並注意控制堆放邊坡角度處於自穩范圍內。
5、在岩溶地面塌陷危險性中等區進行工程建設時,應對可溶性岩層的分布、特徵、是否存在溶洞、是否造成岩溶地面塌陷災害進行分析、論證或查明,以避免隱伏性岩溶地面塌陷災害的發生;岩溶區施工灌注樁宜選用對地基擾動和影響小的成孔工藝,如回轉鑽進成孔。灌注樁施工前應進行專門的施工勘察,查明岩溶洞隙及其伴生土洞的位置、規模、埋深等情況;當採用嵌岩樁時,應進行專門的樁基勘察;對一柱一樁的基礎,應逐樁布置勘探孔,直徑大於1m的樁應布置2-3個勘探孔。勘探孔如發現溶洞或土洞應跟蹤注漿充填。
6、本區域土層中夾有高嶺土,在施工過程中注意高嶺土與地下水作用產生的危害。基坑開挖和基礎施工時,應防止地表水及地下水浸泡地基土,也不宜暴曬地基土,保持地基土的天然濕度。
7、針對基坑涌水地質問題,需進行次重點防治。應對基坑內水量進行必要監測,同時採取合理的降水措施,並配合相應的截水和排水措施,如修建截水溝、排水井等,避免發生基坑突涌。工程建設時採取合理防排水措施,及時疏排地表水,防止浸泡沖刷地基。
8、本區內樁端持力層局部高差較大,基礎施工時應加強樁端持力層的驗收工作,確保樁端進入持力層一定深度。另外,樁身過長時樁長細比過大,在進行設計及施工時應避免過大的彎曲變形造成的建築物不均勻沉降危害。
9、場地現有的地面高度有一定的高差變化,如果本區工程建設出現或存在人工邊坡,應根據具體邊坡工程地質條件,設置相應的擋土牆的防護措施。
③ 九寨溝地質災害帶來了什麼影響
據了解,6月25日九復寨溝制遭遇強降雨,多處發生山洪、泥石流等災害,部分民房和基礎設施受損,景區啟動Ⅳ級應急搶險預案。山洪、泥石流導致景區部分公路、涵洞、排洪溝被泥沙、滾石等堵塞,大量淤泥堆積體阻斷公路,道路出現多處垮塌、斷道,村寨內多戶民宅受損。
專家表示,九寨溝地震後,外界認為景區遭到了不可恢復的損壞,擔心美景不再,其實,四川省提出了「生態化地質災害防治」的理念,治理工程盡量不破壞生態環境,工程實施後進行生態環境恢復,使人工工程和周圍的自然環境相協調。了解到,九寨溝景區的89處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預計8月底全面完工。開放時間會在安全評估達標後確定,目前暫無開放時間表,喜愛九寨溝美景的遊客尚需耐心等待。
④ 地質災害產生的影響因素
環膠州灣地區地質災害的產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總體上可以歸結為內動力地質作用、外動力地質作用和人類工程地質活動三大類。
4.7.1 內動力地質作用
內動力地質作用與地質災害的發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內動力地質作用對地質災害發育的控製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地殼的區域升降運動; 二是斷裂構造活動。前者是形成現狀地形特徵的內在因素; 後者則是形成區內構造格局及岩石節理裂隙發育程度的必要條件。
4.7.2 外動力地質作用
外動力地質作用是指地表受重力和太陽能影響而產生的地表變異作用,包括流水、風化等作用及其他作用。其作用的形式可歸結為剝蝕作用和堆積作用,以及連接二者的搬運作用,即不斷地破壞和夷平那些由內動力地質作用產生的隆起部分,並把破壞下來的碎屑物質搬運堆積到低窪地區或海中。因此,外動力地質作用的過程起著改造地表形態的作用,是地貌景觀形成和發展的基本動力。現狀的地貌形態是內、外動力地質作用綜合影響的結果,也是地質災害發育的重要影響因素。
( 1) 流水作用
區內大氣降水相對比較豐富,且多集中在雨季 7 ~9 月份。由於受地形條件控制,河流功能存在較大差異,但其對地表的侵蝕,對泥砂、礫石的搬運作用和堆積作用,以及對地表形態的改造作用是相同的。當地表接受大氣降水形成徑流時,開始降水在重力作用下,以散流方式向下運動,隨著流量及流速的加大,對地表形成片狀侵蝕,對地表風化層或鬆散層進行剝蝕,若匯入溝谷底部或低窪地帶,徑流就會集中,動能增大,並以線狀形式對溝谷底部及兩側進行侵蝕。在此過程中,不僅有流水的直接沖刷作用,而且有水中砂、石塊甚至是巨大漂礫的磨蝕作用。
( 2) 風化作用
風化是外動力地質作用的重要方式,與地質災害的形成和發展有密切關系。由於山區岩石出露,風化形式多為碎屑狀風化、塊狀風化和球狀風化。
4.7.3 人類工程地質活動
人類頻繁的工程地質活動及對地質環境的破壞,是工作區內地質災害及隱患形成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 1990 年以來,經濟、城市建設、旅遊及第三產業、交通等設施建設得到迅猛發展,建設規模和步伐都是空前的,人類的工程活動及對地質的影響也在不斷增強,由此而產生的不良地質現象明顯呈上升趨勢。人類工程活動分布見圖 4.6。
圖 4.6 環膠州灣地區人類工程活動分布
隨著旅遊業的長足發展,旅遊線路建設發展較快。在修建公路的過程中,由於開挖路基坡腳,破壞了地質體的原有結構特徵,削坡過陡造成邊坡失穩,為地質災害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形成災害隱患。新景點的開發大都以地質地貌景觀為主,尤以怪、險、奇、玄的地貌景觀吸引遊客,加大了人類與景觀的接觸程度,也增加了災害發生的概率。
城市或城鎮的工業、民用建築的建設,特別是在丘陵、山區,建築物的建設需要對鄰近山體採取削坡、回填等措施,這些工程對地質環境的破壞,無論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將更加頻繁和密集,形成的災害隱患也不斷增加。
礦產資源開發、建築石材開采、河道內挖沙等資源開發活動,也是破壞地質環境、形成災害隱患的重要人類工程活動之一。開采活動破壞了山體、植被、耕地,形成的礦坑、陡峻邊坡及大量堆置的礦渣、尾礦等,是誘發或造成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的重要因素。
近海地區地下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是造成海 ( 咸) 水入侵的主要原因。
⑤ 地形地貌特徵對地質災害的影響
地殼活動強烈的地區,山體斷裂發育,岩石破碎,鬆散的地表堆積物容易為泥石流滑坡提版供物質條件,也較為容易權發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
地形的話,一般就是山地,尤其是植被覆蓋不高、水土流失嚴重的山地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
⑥ 對我國危害和影響最大的地質災害是地震嗎
是的 就是這個
⑦ 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會造成哪些影響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發突然、來勢兇猛、迅速之特點。並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壞的雙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單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為廣泛和嚴重。
泥石流最常見的危害之一,是沖進鄉村、城鎮,摧毀房屋、工廠、企事業單位及其他場所設施。淹沒人畜、毀壞土地,甚至造成村毀人亡的災難。泥石流可直接埋沒車站,鐵路、公路,摧毀路基、橋涵等設施,致使交通中斷,還可引起正在運行的火車、汽車顛覆,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事故。
有時泥石流匯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變遷,間接毀壞公路、鐵路及其它構築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線,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另外,泥石流會沖毀水電站、引水渠道及過溝建築物,淤埋水電站尾水渠,並淤積水庫、磨蝕壩面,摧毀礦山及其設施,淤埋礦山坑道、傷害礦山人員、造成停工停產,甚至使礦山報廢。
山體滑坡不僅造成一定范圍內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還會對附近道路交通造成嚴重威脅。山體滑坡常常給工農業生產以及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有的甚至是毀滅性的災難。滑坡對鄉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毀農田、房舍、傷害人畜、毀壞森林、道路以及農業機械設施和水利水電設施等,有時甚至給鄉村造成毀滅性災害。
位於城鎮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傷亡人畜,毀壞田地,摧毀工廠、學校、機關單位等,並毀壞各種設施,造成停電、停水、停工,有時甚至毀滅整個城鎮。發生在工礦地區的滑坡,可摧毀礦山設施,傷亡職工,毀壞廠房,使礦山停工停產,常常造成重大損失。
⑧ 對我國危害和影響最大的地質災害是( )
A 解析: 略
⑨ 地質災害與漸進性地質環境問題可相互影響
地質災害的發生可以加劇漸進性地質環境問題。這種關聯關系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表現得十分突出版。權地震發生時,除次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頻繁出現以外,嚴重的山體植被破壞使水土流失這種漸進性地質環境問題成為災區普遍面臨的問題。又如地面塌陷的發生可以溝通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的聯系,地表污染物或污染的河水可快捷地進入地下,導致地下水污染。
地質災害與漸進性地質環境問題的相互影響還表現在後者對前者的作用,即漸進性地質環境問題的持續發展可為地質災害的發育創造條件。這一點在水土流失問題上最為典型。眾所周知,水土流失發育初期一般以面狀的侵蝕為主,面狀侵蝕持續發展會導致溝蝕,使平整的地面逐漸凹凸不平以致形成類似於黃土塬區溝壑縱橫的地貌形態,溝壁的形成最終可能釀成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
⑩ 常見地質災害對土木工程的影響
定義
自然變異和人來為作用導致的地自質環境或地質體發生變化而給人類和社會造成的危害稱為地質災害。
常見的地質災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土膨脹、砂土液化、土地凍融、土壤鹽漬化、土地沙漠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熱害等。
地質災害分類
地質災害按地質作用分為內生地質災害、外生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
1.內生地質災害
是由地球內部動力作用(岩漿活動、構造運動等)引發的地質災害,如地震、火山噴發等;
2.外生地質災害
是由外動力(如重力、水力等)作用產生的地質災害。
3.人類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
主要指由於人類的工程活動(如開挖、搬運和堆填等)誘發的地質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