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圓礫

工程地質圓礫

發布時間: 2021-01-19 13:29:33

⑴ 粵港澳跨海大橋海域工程地質特徵

馬勝中1,2陳炎標1陳太浩1

(1.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廣州 510760;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 100083)

第一作者簡介:馬勝中,男,1968年生,高級工程師,在職工程碩士,主要從事地震資料解釋、環境工程地質、海洋地質及綜合研究工作。

摘要 根據地球物理探測、海底取樣、鑽探及現場測試等實測資料詳細分析,發現粵港澳跨海大橋海域具有獨特的自然條件以及復雜的海洋工程地質特徵。海底地形地貌較為復雜,存在含淺層氣區、活動性斷層、沙波、地震活動、不規則基岩、埋藏古河道、沖刷槽溝和水下淺灘等潛在災害地質因素,尤其粵港澳跨海大橋是特大型建築,它經過的海域分布著多種潛在的地質災害,應引起重視。

關鍵詞 工程地質 災害地質因素 粵港澳跨海大橋

1 前言

粵港澳跨海大橋是連接廣東深圳、珠海和香港、澳門的特大型橋梁,橋址海域處於珠江口伶仃洋,伶仃洋是北江、西江、東江三大水系匯集的入海口,呈向南展開的巨型喇叭狀,是一條通達五洲四海的黃金水道。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江東、西兩岸的經濟發展呈現很不平衡的態勢。因此,加強珠江兩岸的經濟聯系,已經是刻不容緩,勢在必行。同時,橫跨兩岸唯一的大橋——虎門大橋,預測5~8年後達到飽和狀態。早在1992年,珠海市政府提出了粵港澳跨海大橋的工程方案。跨海大橋工程規模巨大,工程條件異常復雜,工程地質工作顯得特別重要。

眾所周知,為保障這些海上工程及作業安全,必須了解海底的工程地質條件,查清潛在災害地質因素。為此,本文根據大量地球物理探測、海底取樣、鑽探及現場測試等實測資料,結合周邊區域資料,對粵港澳跨海大橋區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淺地層、底質及災害地質因素進行分析,為粵港澳大橋區選擇和架橋提供基礎地質資料和科學參考。

2 海底地形地貌

伶仃洋三面靠陸,南向南海,為珠江三角洲斷陷盆地的泄水窪地,其為帶狀河口灣和潮汐通道,由於河流和海水潮汐、波浪的共同作用,灣內岸淺曲折,灣汊眾多,岬角奇突,階地、沙灘依岸,島嶼、沙壩分列,淇澳島、內伶仃島東西扼守,珠江口外群島星羅。珠江口-伶仃洋既是通航要道,又是天然良港,萬噸輪自由舶駛,海水終年無封凍。

伶仃洋海底地形總體上呈三灘兩槽分布,從西向東依次為:西灘、伶仃水道、中灘(礬石淺灘)、礬石水道、東灘。水下地形走勢受其影響,東西向地形變化較大,起伏相間。等深線大致沿水道呈NNW—NW方向分布。主航道基本在河床中央一線,由天然沖刷和人工疏浚的伶仃水道、礬石水道組成,水深一般6~10m,在香港爛角嘴以西礬石水道最深,超過22m。向東西兩岸河水變淺至0.2~2.0m。在番禺新墾以東,兩水道匯合,與北面的龍穴水道相接。主航道在部分河段有東向偏移的現象。

伶仃洋為喇叭形河口灣,灣內較大的地貌單元為三灘兩槽,其上發育有許多小地貌類型。伶仃洋海底地貌類型主要包括:槽溝、沙波、窪地和淺灘等。主要的槽溝為三灘兩槽中的兩槽,西槽——伶仃水道和東槽——礬石水道,兩水道上溯至蕉門口附近匯合,形成一條大槽溝,連通龍穴水道和川鼻水道,直抵虎門。槽溝內地形起伏較大,凹凸不平,大小不等的窪地居於其中,以及發育NE向的小型沙波。西槽——伶仃水道受蕉門來沙和西灘迫淤的影響,水道嚴重淤淺萎縮。槽溝屬於自然和人工相互作用的地貌類型。河流和潮流的沖淤作用,在口門處形成水道,由於人類的需要(通航或泄洪等),在原有的槽溝上或周圍,進行了挖沙清淤或圍墾造地活動,既改變了槽溝的面貌,也改變了周圍的水動力環境。

在伶仃洋的西岸,承泄了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等眾多水道的來水和攜沙,受水流分異作用和泄載沖積,水道口外多有淺灘、沙壩堆積或槽溝發育。臨岸港灣則多見軟泥淤填,有圍墾造田,水產養殖之便,伶仃洋出口有淇澳島和內伶仃島。

3 淺層地球物理特徵及層序

根據3.5 kHz淺層剖面和單道地震剖面,依據反射波的特徵劃分出三個反射層序A、B、C(圖1)。

層A:為水平層,反射能量較弱,連續性好,為平行整一的披蓋式反射結構。

該層厚度變化較大,為0~26.4m,總體上近岸和近島厚度小,離岸和河道範圍內厚度變大的趨勢。內伶仃洋北部厚度最大,東部的大鏟島附近該層缺失。

層B:為一套中低頻、中振幅、中低連續的反射層組,雜亂式充填、河谷充填型,基本平行、亞平行反射結構。層B全區廣泛分布,與層A呈不整合接觸,層B頂面經嚴重削蝕,底面為起伏的基岩,與下伏地層呈上超關系。

層B內部有些反射較為紊亂、無層次,反射能量時強時弱,地層有起伏,具有河谷充填型的陸相沉積特徵,可能是一個沖刷剝蝕、沉積較活躍的異常地區,局部可見小范圍的河道侵蝕特徵。

層C:為一套中低頻、中振幅、低連續的弱反射層組,雜亂反射結構,為基岩面。

根據層C內部的反射特徵,結合鑽探、陸地和附近島嶼地層的分布情況,認為層C主要為基岩風化物和基岩。深圳香港-珠海澳門海域的基岩有三種類型:一是花崗岩,主要為燕山三期(

)、四期(

)的花崗岩類;二是第三系沉積岩,多為第三系沉積砂岩、白堊系含礫粗砂岩和硅化角礫岩;三是變質岩,震旦系和前古生代花崗片麻岩等。

基岩埋深變化較大,為0~-64.1m,總體上近岸邊和近島變淺,離岸和河道內變深的趨勢。

圖1 單道地震剖面顯示的層序和斷層、埋藏古河道

Fig.1 Sea-floor buried ancient-river channels and Fault

鑽孔揭露層A的沉積物主要為粘土質砂和砂-粉砂-粉砂質粘土。據淺層剖面反射特徵,結合區域地質資料、海底取樣和鑽孔資料分析,層A地質時代為全新世冰後期海侵以來逐漸堆積而成的沉積物,層A反射層序主要為全新世淺海相沉積,但局部受河流影響,有河道沉積。岩性主要為粘土質砂和粉砂質粘土,含貝殼等生物碎屑。

鑽探揭示層B為一套粘土質粉砂、細砂-粗砂(含礫)、粉砂質粘土—粘土,以陸相沉積和剝蝕為主,局部為海陸交互相沉積。從其頂界R1界面起伏不平被侵蝕的特點,對比伶仃洋段大橋鑽探的地層資料,據14C測年,層B取得的樣品測年年齡均大於15000 a(B.P.),結合區域岩性和古生物資料,可以認為是層B沉積後期受到侵蝕所造成的,推斷層B的地質時代為晚更新世,它以凹谷充填在前第四系基底的河谷低地。

4 工程地質特徵

表層沉積土類型共有四類,即:流泥、淤泥、淤泥質土、淤泥混砂或砂混淤泥。

海底表層土微型貫入承載力為15.5~52.1kPa,平均值為30.6kPa。扭力十字板不排水剪切強度為2.8~11.6kPa,平均值為6.7kPa。

海底表層土凝聚力(三軸抗剪)為0.3~18.6kPa,平均值為8.8kPa。在淇澳島至內伶仃島、內伶仃島至大鏟島一帶變化較大,為1.6~10.0kPa。

海底表層土摩擦角(三軸抗剪)為2.31°~14.9°,平均值為4.88°。在淇澳島至內伶仃島、內伶仃島至大鏟島一帶變化較大,為3.7°~10.2°。

海底表層土天然含水率為27.6%~111%,平均值為76.7%。在內伶仃島以北至大鏟島、淇澳島以北區域變化較大,為43%~95%,總體變化趨勢為由岸邊至江心逐漸減小。

海底表層土天然孔隙比為0.701~2.861,平均值為2.016。在內伶仃島以北至大鏟島區域、淇澳島附近以北區域變化稍大,為1.0~2.2、1.6~2.5,總體變化趨勢為由岸邊至中心逐漸減小。

海底表層土壓縮系數為0.44~3.380MPa-1,平均值為1.55MPa-1。在淇澳島以北區域變化較大,為1.0~2.2MPa-1

綜上所述,海底表層土的凝聚力、摩擦角、天然含水率、天然孔隙比和壓縮系數在淇澳島-內伶仃島-大鏟島一帶變化較大,在其餘區域變化較為平緩;天然含水率和天然孔隙比的總體變化趨勢還有一個特點,即由岸邊至江心逐漸減小。

自海底而下工程地質層有:

(1)覆蓋層

a.全新世海相淤泥,灰-黑灰色,流塑,飽和,富含有機質,厚度6.0~25.0m。

b.粘土,褐黃、橘紅、灰白等雜色,不規則花斑狀構造,可塑為主,為沉積間斷時期的風化產物。僅見於東、西部,厚1.5~5.6m。

c.淤泥質土,全新世海相沉積,暗灰、灰黑,流塑-軟塑,全區廣布,厚度平均10.0m。

d.砂層,發育於晚更新世晚期,有粉、細砂、中、粗砂和礫砂、圓礫、卵石,分選差,相互交錯過渡,常呈透鏡狀,厚薄不等,楔狀產出,具有上細下粗的層序結構。砂層多為中密-密實,上部稍密-中密,向兩岸厚度在10~15m,且變薄尖滅,中間地段最大厚度在24.0~37.0m。

(2)基岩

由燕山期花崗岩、古生代花崗片麻岩、震旦紀花崗片麻岩、白堊紀含礫粗砂岩和硅化角礫岩、碎裂花崗岩組成,岩性復雜多變,明顯受區內構造斷層影響,岩石單軸飽和抗壓強度25.0~106.0MPa。基岩面在東西兩端高差起伏很大,埋深0~45.0m之下,中部埋深多在55.0~60.0m。

5 主要地質災害因素

海底地質災害因素是指海底及以下地層中,對於海上構築物的建設和安全具有某種直接或潛在危險的地質因素(馮志強等,1995)。分析結果表明,區內主要地質災害因素有淺層氣、活動性斷層、沙波、地震活動、不規則基岩、埋藏古河道、沖刷槽溝和水下淺灘(圖2)。它們對海上構築物均有直接或潛在危險性。

5.1 淺層氣(反射模糊區)

海底淺層氣主要分布於河口與陸架海區的淺沉積層中,既是一種常見的地質現象,也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海洋災害地質因素。據調查,在我國東南沿海及長江流域的沖積平原區,如江蘇、浙江、安徽、上海、福建、廣東、湖北、湖南等地都有淺層氣分布(葉銀燦等,2003;陳少平等,2004)。

圖2 深圳香港—珠海澳門海域潛在地質災害因素分布示意圖

Fig.2 Distribution map of potential geological hazard factors in LingdingYang area

珠江口淺層氣以生物成因為主,主要成分為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氮氣、氨氣等。受上覆水層、土層、岩層壓力作用,淺層氣多沿斷層或裂隙向上運移。淺層氣以沉積物中氣的形式存在時,沉積物中的氣體改變了沉積層土質的力學性質,使其強度降低,結構變松,破壞了土質原始穩定性,減小了基底支撐力,在外載荷重下,含氣沉積物會發生蠕變,可能導致下陷,側向或旋轉滑動,導致其上的建築物最終失去平衡,發生傾斜壓塌。層狀儲集的淺層氣層,其含氣量大,有一定的壓力,一旦平台樁腿插於其上,輕則造成設備受損,重則造成鑽井過程中的「井噴」事故,危害巨大。在美國墨西哥灣、英國北海、印度尼西亞爪哇海、阿拉斯加海、波斯灣、加勒比海等水域進行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時,由於對淺層氣調查和認識不足,都曾造成一定的災害損失(馮志強等,1995)。

珠江口沉積物厚度較大,以富含有機質的陸源碎屑沉積物為主,尤其在泥質沉積層中以腐殖型為主的有機質豐度頗高,在生物降解作用下,有利於生物氣(沼氣)等生成,這類氣體無需經長距離運移,就可能被陸架水下河道沙體、三角洲沙體等類型的儲集層近源捕獲而聚集,亦可呈游離狀分散在區域層間,形成大范圍的含氣沉積物。

淺層剖面和單道地震記錄顯示,含氣沉積物層間反射雜亂,連續性較好的反射波突然中斷,同相軸時隱時現,或完全消失,或反射模糊,伴有空白帶,呈柱狀、囊狀、條帶狀或不規則狀(圖3),在不同水深,都發現了這種沉積層的含氣特徵。這是由於地層含氣量增加,使地震傳播速度降低,反射波能量快速衰減造成剖面上形成聲學空白帶,即淺層氣在剖面上表現為「反射模糊區」(馮志強等,1995)。在淺層氣大量溢出的地方常引起海底地形的凹凸不平,聲吶記錄上多為麻坑狀顯示。

淺層氣與古河道關系密切,古河道常出現異常地震反射,即聲波被吸收或嚴重屏蔽,產生反射空白帶、區,為含氣沉積物。古河道的沉積物、充填物,以陸源碎屑為主,含有比較豐富的有機質,河流的快速搬運堆積,將其迅速掩埋,隨著河流體系、岩相古地理條件的改變,有機質在一定熱變質或生物作用下,可能演化成甲烷、沼氣,這些氣體呈分散狀滲透在河道沉積物的層間,或者聚集在河流沙體中產生氣囊,成為含氣地層。

圖3 淺層剖面顯示的反射模糊區

Fig.3 Soil layer with gas

珠江口近岸共發現一處大的淺層氣區和多處小范圍的淺層氣區,淺層氣區總面積大約420km2,其中以伶仃洋西側海域淺層氣分布范圍最廣,淺層氣區位於伶仃洋水道西側,從東四門沿水道下行,至桂山島南側,但埋藏深度不甚清楚,含氣地層厚度不明。總體說來淺層氣分布主要沿珠江的八大門下行,在河流下切形成的入海古河道、分支河道、河漫灘等分布較廣,主要貯存於第四紀沉積物中,淤泥層為蓋層。

5.2 活動性斷層

在海洋工程上一般將其定義為晚更新世以來仍有活動的斷層。其形成原因是由於地殼活動和沉積作用引起地層的錯動,造成兩盤沉積物厚度不同。

斷層引起的地面錯動及其伴生的地面變形,往往會損害跨斷層修建或建於附近的建築物,同時斷層還會導致海底產生過大的差異沉降,對海洋工程危害巨大。

區內中部發現一條第四紀以來有過活動的淺正斷層(圖1),位於114°45′00″~114°50′00″E,22°25′30″~22°29′00″N之間,內伶仃島以北1.5km。呈北西向延伸,長7km,斷層距海底25m以內,基岩被切割,其上第四系部分錯移,斷距7~25m,從西北往東南斷距變大,傾角50°~80°,鑽探也揭示該斷層的存在。

根據鑽探和區域地質構造資料,NEE向五華-深圳斷裂帶潛入伶仃洋後,可分為九尾嶺斷裂和橫崗-羅湖斷裂,並切穿橋址基岩。

a.九尾嶺斷裂:該斷裂東起深圳橫崗,呈NEE斷續延伸,過蛇口,出赤灣,在內伶仃島西北處斜切橋軸線,直插珠海唐家灣,其走向為NE45°~60°,斷面傾向東南,傾角70°以上。

b.橫崗-羅湖斷裂:該斷裂東起橫崗,NEE延伸達羅湖,基本平行深圳灣的南岸,在香港爛角咀外斜切橋軸線,貫穿伶仃洋,過橫琴島北側,繼而西延,以及NW走向的龍頭山斷裂、白泥-沙灣斷裂、淇澳-桂山島斷裂切過橋址。

區內是珠江三角洲斷陷盆地區,多組斷裂在此交會,活動斷裂的交會地帶是發生強烈差異運動的場所,經常伴生地震,引發次生地質災害。

5.3 沙波

沙波是砂質海底在水動力作用下所形成的。當水動力條件改變時,特別是在風暴潮的作用下,沙波的形態和分布都會發生變化,並產生移動。當地震活動發生時,振動可能引起沙體液化。沙波的遷移、活動和改造,不但直接影響錨泊,而且對其上的工程設施會造成極大的危害。沙波的遷移對其移動前方的工程設施,亦有掩埋、沖擊、拖曳等嚴重威脅,因此對活動沙波的移動方向和速率的研究極為重要。

在物探剖面上,海底沙波表現為海底反射呈連續鋸齒起伏,強振幅,海底二次反射波較強,在淺層剖面上砂質結構的海底對其下形成反射屏蔽;通過對旁側聲吶圖像分析,表現為有規律的黑白深淺相間的反射。

區內發現有多處海底沙波,沙波主要沿槽溝分布。波高一般小於1m,波峰走向以NE向為主,與水流方向近正交。它們的存在指示海底泥沙運動較強,海底穩定性差,當台風或颶風發生引起風暴潮時,沙波的形態及分布均可能發生變化和位移。

5.4 不規則淺埋基岩

不規則淺埋基岩在物探剖面上主要表現為其界面反射多為圓錐狀或尖峰狀強反射,而其內部反射模糊,無層次,反射形態為隨機的高低起伏,部分可見繞射波。

對於工程建設,基岩是很好的承力層,但若基岩面起伏不平,高低差異較大,由於其與圍岩岩性的不均一,就會產生承載力的差異。

區內不規則淺埋基岩廣泛分布,不規則基岩面埋深為-14.4~-67.3m,起伏變化較大,東部大鏟島周圍,西南部淇澳島東面,內伶仃島北面,埋深較小,變化大,局部地方,出露海底成為暗礁。

5.5 埋藏古河道

在單道地震剖面上,埋藏古河道(圖1)的底界呈連續波狀起伏的強反射,內部的雜亂相為辮狀河道沉積。有的底界面反射波下凹,內部反射有些雜亂,為砂礫充填物;有些為弱反射,為泥質充填所形成。淺層剖面上可看到河道底界面下凹、連續強反射特徵,內部充填物結構清晰,還可見到側向加積、頂部加積、充填物的旋迴性及斜層理等特徵。埋藏古河道的內部沉積與其圍岩岩性有較大的差異,承載力明顯不均勻,對海洋工程設施有不可忽視的潛在性危害。

古河道的沉積物、充填物以粗碎屑砂礫石為主,孔隙度較大,層間水循環快,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在地層中經長期的侵蝕、沖刷,上覆荷載下容易引起局部塌陷,破壞地層的原始結構,造成基底的不穩定。

古河道縱向切割深度不同,橫向沉積相變迅速,在近距離范圍以內存在完全不同的力學支撐,諸如河床沙體和河漫灘泥質沉積物,顯然具有不同的抗剪強度,軟的粘土沉積在不均勻壓實或受重力和地震力的作用下,極易產生蠕變,引起滑坡,導致地質災害。

古河道的沉積物、充填物,以陸源碎屑為主,含有比較豐富的有機質,河流的快速搬運堆積,將其迅速掩埋,在一定熱變質或生物作用下,可能演化成甲烷、沼氣,這些氣體呈分散狀滲透在河道沉積物的層間,或者聚集在河流沙體中產生氣囊,成為含淺層氣地層,形成地質災害。

區內埋藏古河道發育,層A、層B均有古河道存在。這兩層的河道有的自成體系,更多的是互相疊置長期發育,河床多次遷移,形成很大的河道沉積物體系,難於劃分出具體的河道,其規模及走向無法詳細描述。有的河道直接暴露於海底,往往與海底淺槽共存,說明水動力作用較強。這種河道會直接給工程帶來麻煩。

5.6 槽溝

槽溝是海底表層沉積物遭受侵蝕沖刷而成的。主要分布在兩側島嶼狹束,潮流或水流較急的區域,是海洋工程應當避讓或必須處理的不利條件。它在各種物探調查資料上表現為海底反射波的波形發生明顯扭曲,反射界面突然斷開或下陷,兩側對稱,與周圍地形差異較大。

珠江口內伶仃洋段沖刷槽溝的發育受控於地形,槽溝是較大型的沖刷槽,伶仃洋槽溝發育。槽溝人工開挖痕跡明顯,槽溝的高度和坡度變化較大,陡峭的沖刷槽形成陡坎可能伴生滑坡。島嶼附近易發育水下沖刷槽,水下沖刷槽多與不規則基岩相伴生。槽溝可以說是較大型的沖刷槽,槽溝可以形成航道,但對海上工程則具有明顯的制約作用。

5.7 水下淺灘

水下淺灘的形成是在近岸泥沙供應較為豐富,水動力條件較弱的環境下形成的,是一種水下堆積物。當水動力條件改變時,特別是在風暴潮的作用下,淺灘的形態和分布都會發生變化,並產生移動。淺灘的遷移、活動和改造,不但直接影響錨泊,而且對其上的海洋工程設施會造成極大的危害,並對其移動前方的工程空間,亦有掩埋、沖擊、拖曳等嚴重威脅。橋區內存在許多淺灘,與周圍地形高差1~3m。

6 討論

粵港澳跨海大橋海域具有獨特的自然條件以及復雜的海洋工程地質特徵。海底地形地貌呈三灘兩槽分布,地貌類型主要包括:槽溝、沙波、窪地和淺灘等;表層沉積土類型有流泥、淤泥、淤泥質土、淤泥混砂或砂混淤泥四類;海底以下為淤泥、粘土、淤泥質土、砂層和基岩;存在淺層氣、活動性斷層、沙波、地震活動、不規則淺埋基岩、埋藏古河道、沖刷槽溝和水下淺灘等潛在災害地質因素,這些地質災害是潛在的威脅;當然,這些潛在的地質災害並非一觸即發,在有斷層活動、地震或較大的災害性天氣影響下可能誘發。

橋址區厚層狀、流塑、高壓縮性淤泥質軟土層,具有低強度、高壓縮性、靈敏度較高特性,在震動作用下則可能會產生觸變現象,其工程性質極差,不利於工程築構;粉砂、細砂層存在地震液化問題;岩石殘積土、全-強風化岩遇水具崩解性。

基岩風化深槽的巨大差異,新鮮基岩的岩面埋深變化,不利於工程構築基礎的選型,不利於持力層的選擇,尤其對荷載較大的跨海大橋,從其持久耐用、安全牢靠,不得不到較深部基岩中去選擇持力層時,增加了基礎工程的難度。

伶仃洋面臨南海,是台風和熱帶風暴登陸點之一,台風和熱帶風暴也是區內最嚴重自然災害之一。特別是,極端的風荷載不利於高層建築或長距離、大跨度懸空構築。

對付地質災害主要以預防為主,首先查明各種地質災害的成因、分布和發育規律,並對一些具有較大潛在危險的地質災害進行必要的監測、預報以便防避,或制訂抑制災害形成和發育的有效措施,對於漸發性的地質災害則要加強災害成生規律的研究。

1)各種地質災害因素,如大型活動斷層等。由於無法控制這些地質災害因素,工程必須謹慎而行。

2)對於較小的、不具活動能力的限制性地質條件,可以採取措施予以清除,如用爆破的方式清除底部出露或淺埋基岩。

3)對一些規模小、處於能量積累過程中的地質災害因素,可以採取人工方法,誘使其提前發生,減小能量,增強穩定性。

4)對一些小規模的地質災害因素,在施工期較短的情況下可採用加固的方法,使工程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陳少平,孫家振,沈傳波,等.2004.杭州灣地區淺層氣成藏條件分析.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4(2):85~88

馮志強,馮文科,薛萬俊,等.1996.南海北部地質災害及海底工程地質條件評價.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5~123

葉銀燦,陳俊仁,潘國富,等.2003.海底淺層氣的成因、賦存特徵及其對工程的危害.東海海洋,21(1):27~36

Engineering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Bridge of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And Macao

Ma Shengzhong1,2Chen Yanbiao1Chen Taihao1

(1.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10760;2.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Based on geophysical prospectings,acoustic survey,core sampling and geotechnical test,the offshore of Hong Kong is found to has special natural conditions but complex topograph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sea floor features.There are many geological hazard factors such as seismic,landslide collapses,buried river channels,faults,sand wave,shallow gas and possible liquefaction of sand,which will bring potential dangers to this area.Especially at the edge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and slope of the study area,the deep slope may cause potential geological hazard.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dangerous factors.

Key Words:engineering geology geological hazard factors the bridge of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and Macao

⑵ 工程地質勘察野外編錄中卵石是怎麼描述的急

卵 石 :顏色(青灰夾黃色),密度(鬆散/稍密/中密/密實(根據標貫試驗專確定)),濕度屬(稍濕/濕(初見水位以下)/飽和(穩定水位以下)),磨圓度(呈圓形或次圓狀),分選性(好,一般),卵石含量(約65%),粒徑(一般60-120mm,最大為180mm),主要組成成分(為砂岩及石英砂岩),充填物(約35%細粗砂及黏性土)。

圓礫:淺灰黃色、灰色,飽和,中密,分選性差,以石英礫、卵石為主,石英砂次之,礫、卵石磨圓度較好,石英砂呈次稜角狀。

(2)工程地質圓礫擴展閱讀:

主要是對岩性進行描述!如:描述其岩石的顏色、結構、構造及形成條件進行描述,如果有特殊的構造也要對其進行詳細描述。

還要觀察岩石的破裂面,看其是否有劃痕,如果有的話那就是構造運動的證據!再就是還要量取其主裂面與岩心軸的夾角!最後就是取樣,按照國家規范進行取樣的話,就要取二分之一樣,不過有些時候要視情況而定 有的礦山就要求取全樣。

具體情況具體來定,有些礦山根本不按國家標准規范幹活!

⑶ 盾構機在卵石圓礫層地質中施工,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有哪些措施

個人覺得那種底層的主要問題在於刀具的磨損。所以多使用些泡沫和膨潤土,降低刀具磨損。另外注意刀盤扭矩和主軸承密封溫度,以及姿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