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風貌
『壹』 太原的地質風貌,人文風情
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古城,2003年迎來了她建城2500周年的輝煌慶典(公元前497—2003年)。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資源而聞名天下。太原很大很大,與全國任何一個城市相比,包括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杭州、蘇州、開封、洛陽在內,都毫不遜色。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盛贊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鎮,非賢莫居。」歷史文化是古城太原最大的一筆精神財富。太原積淀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如「晉祠」園林,稱得上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建於明代的永祚寺,「凌霄雙塔」是中國雙塔建築的傑出代表;龍山石窟是中國最大的道教石窟,被專家傳為世界之最;始建於北齊、毀於元末明初的蒙山大佛,堪與巴米揚大佛和樂山大佛相媲美!此外還有隋末唐初建造的佛教名剎崇善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道教寺宮純陽宮、多福寺等文物古跡。 迎澤大街、南內環、龍城大街夜景太原位於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於華北地區黃河流域中部,西、北、東三面環山,中、南部為河谷平原,全市整個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地處南北同蒲和石太鐵路線的交匯處。海拔最高點為2,670米,最低點為760米,平均海拔約800米,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0′~113°09′,北緯37°27′~38°25′。區域輪廓呈蝙蝠形,東西橫距約144公里,南北縱約107公里。 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橫貫太原市全境,流經境內約100公里。市區東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呂梁山作屏障,坐落在兩大山脈間的河谷平原上。太原旅遊資源豐富,悠久的歷史給太原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較為著名的有晉祠、天龍山石窟、永祚寺、純陽宮、崇善寺、竇大夫祠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名山、石窟、寺院、廟宇、湖泊、森林、溫泉、溶洞、峽谷、河流、古建築、古遺址、名人故居、歷史文化紀念地、博物館等旅遊資源的豐富以及高品質的文物的集中,在國內也是非常少有。其中晉祠聖母殿內宋塑侍女像栩栩如生,姿態各異,在海內外享有盛名。天龍山的北朝石窟及隋唐造像、崇善寺明代藏經、純陽宮關羽立馬銅像,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均佔有輝煌的一頁。此外,唐太宗李世民撰寫的「貞觀寶翰」《晉祠銘並序》碑文,是現存最早的唯一完好的唐太宗行書碑。太山、天龍山、龍山、蒙山等名山見證了太原城2500多年的滄桑歲月。 太原市積淀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如稱得上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的「晉祠」園林、建於明代的永祚寺、 雙塔寺、中華傅山園、晉祠園林中國雙塔建築的傑出代表「凌霄雙塔」、被專家傳為世界之最的中國最大道教石窟龍山石窟。 晉祠 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懸瓮山下晉水發源處。始建於北魏,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叔虞封唐,子燮因晉水更國號,後人因以命祠名。晉水主要源頭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溫17度,清澈見底。祠內貞觀寶翰亭中有唐太宗撰寫的御碑《晉祠之銘並序》。祠內還有著名的周柏、隋槐,周柏位於聖母殿左側,隋槐在關帝廟內,老枝縱橫,至今生機勃勃、鬱郁蒼蒼,與長流不息的難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天龍山石窟 在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龍山腰。四周山巒起伏,山頭龍王石洞泉水盪漾。石窟分布在天龍山東西兩峰,東峰8窟,西峰13窟。各窟的開鑿年代不一,自東魏至唐,歷魏、齊、隋、唐四個朝代。以唐代最多,達15窟。石雕體態生動,刀法洗煉,具有豐富的質感。宋代改名聖壽寺,寺宇已毀。寺前蟠龍古松蒼翠蔽日。 永祚寺雙塔(雙塔寺) 永祚牡丹(雙塔寺)在太原市東南郊郝庄村南。本名「永祚寺」。只因其寺內那兩座」巍峨壯觀,聳入雲端的古塔,引人矚目,才被世人習呼為雙塔寺。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高僧福登奉敕建造。現存寺內主要建築,全為磚構。八角十三級,高54.7米。塔內有階梯踏道,可登頂層,憑窗遠眺,太原風光歷歷在目。人們出入太原,雙塔首先映入眼簾,成為太原的標志。寺內牡丹遍地,傳為明代所植。 龍山石窟 在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龍山山巔。滿山林密葉茂。石窟開鑿於元初,道人宋德芳於太宗六年(1234年)主持營造龍山石窟及昊天觀。現廟宇殘壞,石窟尚存,共8龕。各龕雕像數額不等,共40餘尊,大都保存完好,雕工朴實,衣著莊重,與佛教石窟藝術風格截然不同。 純陽宮 在太原市五一廣場西北隅。又稱呂祖廟。創建年代無考。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晉藩王朱新揚對宮內重新規劃,規模空前。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增築後院巍閣3層,景觀宜人。該院整個建築布局,類似八卦形式,為國內少見。 竇大夫祠 在太原市西北20公里上蘭村、汾河峽谷左側。祠內古柏蒼翠。晉國大夫竇犨封地太原,曾開渠興利,後人在此立祠祀奉。歷代都留有碑記。現存山門、獻亭、大殿等都是元至正三年(1343年)重建,局部還保留宋金時期風格。其中獻亭甚大,後檐柱,用大殿明間廊柱代替,結構簡練而嚴謹,為金元建築中所罕見。祠旁清泉自烈石山蒼崖下湧出,水溫較低,人稱「寒泉」。「烈石寒泉」為太原名勝之一。 多福寺 在太原市西北24公里崛圍山之巔。山勢陡峻,松柏遍野。為太原著名風景之一。取自「多子多福」之意。寺在山頂小峪之中,極富古剎風趣。寺始建於唐貞元二年(786年)。唐人李克用、李存勖(後唐庄宗)父子曾到此佛焚香,寺況空前。宋末毀於兵火,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重建,後又多次重修。唯寺前山巔磚塔,仍是宋代原構。寺旁小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傅山讀書處。 童子寺燃燈塔 位於龍山之上,始建於北齊天保七年,金天輔元年毀於戰火,明嘉靖元年重建。相傳有兩名童子在此山中隱修時,見山石氣勢不凡,遂在這里雕造了一尊高57米的佛像,寺名也是由此而來。 晉陽湖 位於太原市晉源區西南董茹村一帶。晉陽湖由汾河西乾渠引入,水質良好,湖水面積48平方千米,水深平均4米,最深處8米,夏季最高水溫達33℃,冬季為5℃~15℃,常年不結冰,是華北最大的人工湖,素稱「中國北湖」。 崛(山圍)山 崛(山圍)山位於太原西北24千米處,這里松柏圍裹,鬱郁蔥蔥。春天,山花爭艷;深秋,遍山紅葉。「崛(山圍)紅葉」是太原八景之一。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位於太原市西南約20千米處,系北齊高洋帝於天保二年(551年)開鑿的高達63米的摩崖石刻大佛,也稱西山大佛。它腳下埋著的寺院,曾是佛教凈土宗早期道場。 崇善寺 原名白馬寺,位於太原市上馬街中部南側,即在火車站附近,是一處隋末唐初創建的佛教寺廟,歷史上稱之為「三晉名剎」。寺內的大悲殿,是一處標準的明代建築,內塑有千手千眼11面觀音、千缽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塑像高達8.5米,風格、造型都很別致,而且色彩絢麗,衣紋線條流暢。這三尊塑像,是不可多得的明代藝術品。 北朝壁畫 北齊婁睿墓,在太原市晉源區王郭村西南1千米處。 20世紀80年代初,婁睿墓壁畫的出土,曾在中國考古學界引起過一陣轟動。在墓道、甬道的兩壁和墓室的壁面上均繪有壁畫,出土時大部分保存完好,現存壁畫71幅。整個壁畫組成了一幅人間生活場景與神怪傳說合為一體的壯闊畫面。 晉陽古城遺址 晉陽古城遺址位於今太原市晉源區古城營一帶。遺址面積大約20平方千米,分西城、東城、中城、太原府、晉陽宮城、大明宮城、倉城、羅城等。晉陽古城建成於春秋末年(公元前476年),毀於宋初(979年),歷時1500餘年,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重鎮。其遺址被列入中國十大遺址保護范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正在開發保護中。 汾河景區 汾河公園是太原城市建設的民心工程,建成於2000年10月。景區長6000米,寬500米,蓄水260萬立方米,綠地130萬平方米,各種燈飾達7000餘盞。園內波光粼粼,花團錦簇,芳草如茵,風景秀麗,是太原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