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Ⅰ 如何寫礦山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礦山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抄急預案按照目錄編寫
一、總則
(一)本預案所稱地質災害是因自然因素或人為活動引發的,發生在企業區域范圍內的,危害企業職工生命財產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
(二)本預案編制的指導思想:
(三)本預案編制目的:
(四)編制原則:
(五)編制依據:
(六)適用范圍:
二、 組織機構與職責
三、應急保障
(一) 應急資源:
(二)應急通訊系統
(三) 資金保障:
(四)人員保障
四、 應急響應
(一) 響應程序:
(二)預警信號:
(三)地質災害避災線路
(四) 應急響應的一般規定:
(五)人員的撤離
Ⅱ 遼陽市宏偉區曙光鎮前進村石洞溝崩滑塌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遼陽市國土資源局
遼陽市宏偉區政府
(2013年5月29日)
根據2013年最新排查成果,遼陽市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89處,列入市本年度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57個,宏偉區前進村石洞溝崩滑塌地災隱患點就是其中的一個。
為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檢驗《遼陽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效果,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部門的快速反應能力、決策應對能力及廣大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防災避災能力,完善搶險救災體系。決定於2013年6月26日10:00—11:00舉行,本次應急演練由遼陽市國土資源局和遼陽市宏偉區政府聯合主辦,宏偉區曙光鎮政府和遼陽市國土資源局宏偉分局共同承辦,遼陽市氣象局、遼陽市地質災害應急指導中心、曙光鎮前進村等單位協辦。為確保該演練活動圓滿成功,特製定本方案。
一、應急預案演練的目的
通過應急預案演練,進一步提高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使得群眾能夠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離危險區,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二、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
由於崩滑塌易發生區域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誘發因素影響,崩滑塌極易發生。在此緊急情況下,及時啟動《遼陽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區人民政府和區國土資源局的統一領導下,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在最短的時間內組織崩滑塌威脅區內的人民群眾快速有序安全撤離,並採取相應防災減災的有效措施。
三、應急預案演練的原則
(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4)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四、應急預案演練地點、背景
地點:宏偉區曙光鎮前進村石洞溝居民點。
環境:該地質災害點地處低山丘陵地貌,上部殘坡積砂質黏性土,下部為震旦系釣魚台組石英岩,發育3組節理,邊坡平均坡度20°~60°,坡向180°,原始坡高40米,植被不發育,可見6~10處突兀的探頭石。該邊坡現狀穩定性一般,潛在穩定性較差,存在崩滑塌隱患主要地質災害引發因素為降雨、風化,危及該斜坡下方5戶20人生命財產安全。
該滑坡隱患點編制有《防災搶險方案》,村民持有「防災避險明白卡」。
五、預計參加人員及車輛
預計207人,各種車輛56台。
六、演練內容
(1)演練前先把避險明白卡發放到危險區群眾手中,張貼標語、宣傳畫,設立警示牌、避險路線指示牌、安全地點(避險點)指示牌等。
(2)發布避險信號(用銅鑼警報)。
(3)組織群眾按規定路線轉移到安全地帶。
(4)避險安全地帶必須做到「四有」,即有吃、有住、有穿、有醫療保障。
(5)把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後,對群眾進行一次現場培訓,發放宣傳材料。
(6)結束後,進行總結、宣傳。
七、演練准備
演練前一周召開由相關市、區、鎮、部門領導各小組成員等參加的會議。說明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具體實施的有關問題和分工等。
指揮長:祁龍 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馬志剛 宏偉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副指揮長:張樹生 宏偉分局局長
馬東 曙光鎮鎮長
1.綜合聯絡組
組長:王雲祥 鎮黨委書記
副組長:夏輝 曙光鎮國土資源所所長
成員:王威 村支部書記
高利傑 市地災指導中心副主任
主要職責:組織制定詳盡的應急處理和搶險救災演練方案,聯絡、組織協調各演練部門之間的關系,及時處理、解決演練過程各種困難,並研究對策,搞好實際演練前的預演。
2.撤離疏散組
組長:李喜 鎮武裝部部長
副組長:高義飛 村民兵連長
成員:隊員15人(村基幹民兵)
主要職責:迅速組織撤離疏散組人員趕赴災區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轉移災害現場的財產。
3.交通管制組
組長:劉希昌 區交警支隊副隊長
成員:交警及管路協理8人(村基幹民兵)
主要職責:維護交通秩序,實施交通戒嚴封鎖。
4.治安秩序組
組長:金曉明 鎮派出所所長
成員:派出所及聯防人員15人(警察4人,其他11人)
主要職責: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對地質災害區現場巡邏。
5.應急技術組
組長:楊毅檸 勘查規劃院主任
副組長:張春彬 國土所副所長
成員:市地災應急指導中心10人
主要職責:組織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
6.後勤保障組
組長:毛文學 民政局副局長
副組長:鎮民政辦主任
成員:區民政部門3人,鎮民辦工作人員7人,共10人。
主要職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搭建帳篷,儲存和發放救災物資;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
7.醫療救援組
組長:李威 區衛生局副局長
副組長:王振傑 疾控站站長
成員:鎮衛生院醫生、護士、司機8人
主要職責: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後不發生各種傳染病。
8.宣傳報道組
組長:孫強 區外宣辦分管電視主任
副組長:劉軍 市信息中心主任
成員:區電視台、市國土辦公室、市信息中心主任、宏偉區國土局、市地質災害應急指導中心等8人。
主要職責:對此次演練的宣傳報道;對群眾進行一次現場國土局、培訓,並發放地質災害防治的宣傳材料。
八、演練程序
具體見演練腳本(略)。
Ⅲ 阜蒙縣阜新鎮同乃村鐵礦泥(渣)石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搶險預案演練方案
阜蒙縣國土資源局
(2011年6月20日)
一、應急預案演練的目的
在遼寧省阜蒙縣阜新鎮同乃村鐵礦礦區域內即將發生泥(渣)石流的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安全、有序地撤離險區群眾,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避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通過演練,進一步提高縣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和處置突發性地質災害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一旦臨災能迅速有序安全撤離避讓,最大限度地減輕泥(渣)石流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二、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阜蒙縣阜新鎮同乃村鐵礦礦區歷史采礦遺留的廢石堆遭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因素的誘發,泥(渣)石流有可能產生的緊急情況下,及時啟動《阜蒙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阜蒙縣國土資源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阜蒙縣人民政府和阜蒙縣國土資源局的統一領導下,組織指揮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用最短的時間組織泥(渣)石流危險區內同乃村西南角居民10戶、30餘名群眾快速有序安全撤離,盡快採取防災減災有效措施。
三、應急預案演練的原則
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工作遵:照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四、應急預案演練背景和災情設置
(一)基本背景
阜蒙縣阜新鎮同乃村鐵礦泥石流區位於阜新鎮同乃村一帶。根據遼寧工程勘察設計院環境2011年提交的《阜新市阜蒙縣地質災害群防群測建設及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和實地調查研究分析,該區為潛在的不穩定泥石流溝,易產生泥(渣)石流的鬆散物質有自然狀態的溝谷內第四系鬆散沉積的土、碎石等以及礦山長期開采產生的歷史廢石鬆散堆積物,總堆積量約50萬立方米,上游匯水面積約12平方千米,在急降雨、長期降雨的情況下,有約10萬立方米的鬆散土石及廢石堆積易被搬運,具備產生泥(渣)石流的地形地貌條件和鬆散物質條件,一旦發生對同乃村西南角部分居民產生生命財產威脅。
該滑坡隱患點編制有《應急搶險撤離方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避險明白卡」。
(二)災情設置
在連日強降水的情況下,有約10萬立方米的鬆散土石及廢石堆積被搬運,產生小型泥(渣)石流,對同乃村西南角部分居民產生生命財產威脅。
五、應急預案演練的組織准備
(一)在市國土資源局和阜蒙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阜蒙縣國土資源局、阜蒙縣政府應急辦組織實施。
(二)演練前期場地、物資及器材准備工作由阜蒙縣國土局負責,相關准備有:
1.a.兩輛中巴車;
b.紅袖標(「指揮長」1個,「副指揮長」2個,「搶險救災」90個,公安、消防、衛生人員著制服不戴袖套);
c.訂制車輛通行證;
d.製作救災紅旗6面,每面標各組名稱;
e.兩幅地圖(阜新鎮同乃村地圖、泥石流地質災害演練工作部署圖);50張塑料凳;2個手提揚聲器。
2.a.會場主席台及觀摩台;
b.會場主席台橫標(阜蒙縣阜新鎮同乃村鐵礦礦區域泥(渣)石流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演練);
c.音響、話筒(有線話筒2個、無線話筒4個);
d.若遇雨天需搭建的主席台、觀摩台雨棚;
3.a.張貼標語(注:今年地災日主題)(例如標語:1.防禦地質災害,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2.戰勝災害,生產自救。3.保護地質環境,實行可持續發展);
b.指揮部室內布置(安兩套辦公桌椅,放一台對講機,一台望遠鏡,紅色鉛筆一支,指揮桿一棵,地圖一幅,「搶險救災工作部署示意圖」)。
c.彩條若干,4塊警示牌。音響1套、話筒6隻,雨棚,其他臨時用品。
d.各小組一步對講機(共5部)。
(三)邀請觀摩的有關部門領導:
(1)市國土資源局有關處室的領導。
(2)阜新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有關領導、專業人員。
(3)全市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的局長、科長。
(4)其他有關部門領導。
六、演練時間
演練時間:2011年6月25日9:00。
七、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6月19日9:00在阜蒙縣阜新鎮召開,會議由阜蒙縣政府、阜蒙縣國土資源局聯合召集。阜蒙縣政府領導、縣國土局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指揮部成員、相關部門領導、阜新鎮同乃村村委會主要負責人等參加。
會議內容:
(1)阜蒙縣政府領導、阜新市、縣國土資源局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3)成立演習導演組,根據演習方案,負責演練全程的指導工作。由阜蒙縣副縣長任總導演,其他各單位參與。
a.布置演練工作(時間進程安排)。
b.觀摩現場定點定位及車輛安排。
(4)演練工作分工:
指揮部:A.指揮長(阜蒙縣副縣長、阜蒙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主要負責:
a.全面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
b.決定啟動應急預案;
c.指揮應急搶險工作。
B1.副指揮長(阜蒙縣國土資源局分管副局長、阜蒙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即應急辦主任)
主要負責:
a.傳達聯絡各部門工作;
b.協助總指揮做好各項後勤會務及有關演練物資預備等相關事宜;
c.負責新聞媒體報道工作。
B2.副指揮長(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主要負責:
a.組織應急搶險救災工作;
b.協調各部門工作;
c.負責調查、監測及工作的策劃。
B2.副指揮長(阜蒙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即應急辦主任)主要負責:
a.傳達聯絡各部門工作;
b.協助總指揮做好各項後勤會務及有關演練物資預備等相關事宜;
c.負責新聞媒體報道作。
(5)六個應急作組演練職責:
A.綜合聯絡組:由阜蒙縣政府應急辦公室主任任組長,成員由阜蒙縣武裝部、政府辦公室、國土局、氣象局、民政局、建設局、交通局、水利局、安監局、公安局、衛生局、地質專家及廟後鎮政府負責人組成。任務為:組織制定應急處理和搶險救災方案,報指揮部審定後送應急搶險小組組織實施;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情況與信息的搜集、匯總形成書面材料向指揮部負責人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把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及時觀測災情發展變化趨勢,並研究對策;負責聯絡應急搶險組、交通治安治理組、災險情調查監測組、醫療衛生組、後勤物資保障組及災後重建組工作。
B.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由阜蒙縣國土局副局長任組長,成員由阜蒙縣國土局、氣象局、安監局、地質專家、阜新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阜新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海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難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具體准確的氣象預告;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阜蒙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物資准備:全站儀,GPS定位儀,各類觀察、測繪、記錄器材。
C.應急搶險組:由阜蒙縣武裝部部長任組長,成員由阜蒙縣武裝部、公安消防隊、阜新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迅速組織預備役人員、民兵趕赴災區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現場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負責實施搶險救災工作的安全措施,搶救遇險人員和轉移災害現場的國家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物資准備:消防車,鐵鎬、鐵杴,必要的工程機械等。
D.交通治安組:由阜蒙縣公安局局長任組長,成員由縣公安局、交通局、縣交警大隊、武警中隊、阜新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迅速組建交通治安治理隊伍;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負責災區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對地質災害區現場實施戒嚴封鎖;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受災區內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
物資准備:必要的警用器械。
E.醫療衛生組:由阜蒙縣衛生局局長任組長,成員由衛生局、人民醫院急救中心、阜新鎮醫院、阜新鎮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聯系、指定、安排救治醫院,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負責調集、安排醫療器材和救護車輛;負責向上級醫療機構求援;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後不發生各種傳染性疫病。
物資准備:葯品、醫療器械;120救護車1輛;擔架3付;3台防疫噴霧器。
F.後勤物資保障組:由阜蒙縣民政局局長任組長,成員為民政局、交通局、財政局,阜新鎮政府主要領導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確保搶險救災指揮通訊聯絡的優先暢通。
物資准備:3頂帳篷,5床棉被,5袋米,5桶食用油,一輛救災物資運輸車,兩張折疊床,兩張桌子,五張椅子。預備可能遇到雨天搶險避所需的雨衣、雨傘(雨衣30件、雨傘30把),小型發電機、照明設備。
2.應急預案演練工作預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預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組應熟悉:泥(渣)石流的災難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訂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預備封鎖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險情調查監測組應熟悉阜蒙縣阜新鎮××鐵礦礦區泥(渣)石流的地理環境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全站儀監測安置地點和監測記錄等。
(4)應急搶險組、後勤保障組應熟悉阜蒙縣阜新鎮××鐵礦礦區泥(渣)石流的地理環境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預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阜蒙縣人民政府組織應急搶險小分隊,小分隊由縣國土局應急搶險小分隊和阜新鎮基層民兵、預備役人員組成,人員30人左右,統一著裝,培訓演練。
(7)阜蒙縣國土局、阜新鎮政府做好緊急撤離群眾的督導工作,確定相關典型形象的演練。
3.應急預案演練預演工作
(一)演練預演:6月19日下午2:00召開演練預演會議,統一協調有關工作,明確有關部門、單位及有關人員的工作任務,標准及要求,制訂完善公布有關演練的方案、措施、辦法等,縣武裝部、縣國土局、衛生局、廣播電視局等有關新聞媒體以及阜新鎮同乃村委會召開參加演練區域內的全體會議,確保各種形象人員落實及演練各種措施。
6月19日下午3:00進行預演。
(二)演練實施:
6月20日9:00時全體演練單位及觀摩貴賓集中阜新鎮××學校待命。
9:10,阜蒙縣國土局接阜新鎮政府報告:「因近日持續降雨,昨夜至今晨12小時降雨量超過160毫米,瞬時降雨量超過100毫米,阜新鎮同乃村南、西、北山體多處發生坍塌,阜新鎮同乃村鐵礦礦區周邊多處廢石堆產生滑塌現象,出現嚴重險情,簡易監測資料表明泥石流正處於發展過程中,有明顯發展增強趨勢,請求市、縣國土局盡快派人調查處理。」
9:15,阜蒙縣國土局領導:
a.向阜蒙縣人民政府匯報;
b.向市國土資源局報告;
c.阜蒙縣國土局派出應急搶險小分隊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設立全站儀監測點。
d.阜蒙縣國土局值班室接到災情報告,立即向阜蒙縣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指揮部指揮長報告,指揮長下令緊急啟動《阜蒙縣國土資源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進入一級警報狀態,應急指揮部、應急分隊全體成員立即緊急集合,准備車輛,攜帶裝備,第一時間前往災區,評估災情,指導應急搶險。
9:25:阜蒙縣國土局領導接應急小分隊報告:「阜蒙縣阜新鎮同乃村鐵礦礦區周邊降雨持續,多處山坡地、廢石堆發生滑塌,泥石流處於形成狀態有進一步發展增強趨勢,有可能發生小型泥石流災害,建議盡快報告縣政府,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9:30:阜蒙縣國土局領導向縣人民政府報告情況,建議啟動阜蒙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阜蒙縣人民政府和縣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向阜新市政府匯報,該地區發生小型泥石流災害,經阜新市人民政府同意,啟動阜新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縣阜新市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通知指揮部的各成員單位負責人立即趕赴阜蒙縣阜新鎮同乃村鐵礦礦區集中待命。
10:00:阜蒙縣指揮部設在阜新鎮同乃村鐵礦,同乃村為集合地點,各組長向指揮部報到待命,災情調查監測組立刻進入預定監測地點開展監測。
10:10:阜蒙縣國土局副局長向指揮部介紹該泥石流地質災害有關情況。
阜蒙縣氣象局部門報告天氣情況。
阜蒙縣國土局匯報災情態勢,發展趨勢,提出防患對策及建議。
10:20:指揮部:下達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治理組,封鎖進入危險區阜新鎮同乃村鐵礦的村口公路、村道;同時設置警戒,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對災區實施治安巡邏,保證災區安全。
應急搶險組:使用高音廣播放警報信息、鳴鑼緊急通知危險區域的群眾按原定路線有序安全轉移,迅速組織災區人員和物資快速有序安全撤離到各安置點。
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隨著降雨的持續增大,攜帶大量土石等鬆散物質的水流匯集形成較大規模的流體向下游流動,泥石流正處於發展過程中,泥石流即將通過在同乃村東部至同乃村西部這一狹窄的河谷地帶,由於兩側廢石堆積,阻擋了泥石流的排泄,在流體經過之處已對同乃村部分鄰河民居產生了破壞作用。
醫療衛生組:組織醫療衛生緊急搶救隊伍進入災區,進行傷、病員的搶救及轉移工作。
後勤物資保障組:負責轉移到各臨時安置點的災民安置工作,認真做好各安置點災民的宣傳思想鞏固工作,解決好災民的吃、穿、住等問題,確保救災搶險指揮的通訊與聯絡的暢通。
10:30:撤離開始。
11:00:撤離完畢。
11:00:應急搶險組報告:全線撤離完畢。已設好警界、切斷電源水源。
交通治安治理組報告:通往危險區的公路、道路已封鎖,警戒工作正常進行。
後勤物資保障組報告:撤離群眾基本安置妥當。
醫療衛生組報告:撤離過程中有三人因碰撞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據監測組監測,由於降雨停止,匯水區水流逐漸減少,在泥石流主峰流過同乃村南部,由於地勢變開闊,地形變平坦,鬆散物質堆積,加之降水的減少,上游攜帶鬆散物質的水流減小,泥石流已趨於穩定。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界事宜。
11:10: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鎖、警界。由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災後重建組負責對危房進行鑒定,提出災民回遷和重建方案,報政府批准實施。
11:15:有關領導及指揮部領導到各災民轉移臨時安置點看望災民安置情況。
11:40:演練工作講評會。總指揮作演練講評;縣領導講話,市國土資源局領導講話。
12:00:公布演練結束。
圖1 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流程圖
溝谷泄洪渠道廢石堆積情況
泥石流溝谷上游匯水區情況
Ⅳ 藍田縣三官廟鎮過風嶺村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預案演練方案
藍田縣國土資源局、三官廟鎮人民政府
(2013年10月)
為進一步提高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根據「十有縣」創建的工作要求,縣國土資源局和三官廟政府決定,在三官廟鎮過風嶺村舉行一次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通過演練,使各部門在發生突發地質災害的情況下,能夠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離危險區群眾,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避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一、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三官廟鎮過風嶺遭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因素的誘發滑坡,有可能產生速滑趨勢的緊急情況下,及時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組織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組織滑坡危險區內的15戶50名群眾快速有序安全撤離,盡快採取防災減災有效措施。
二、應急預案演練的原則
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工作遵照:
(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4)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三、應急預案演練背景
過風嶺滑坡因遭遇連陰雨可能發生滑坡,將造成房屋等財產毀壞,由於撤離群眾及時,未發生人員傷亡。目前該滑坡坡體長度50~100米,寬0.2米,厚約5~8米,體積約1000立方米。該滑坡的危害性極大,直接威脅著在滑坡(坡腳)體前緣下居住的村民15戶50人生命財產的安全。滑坡體目前處於初期蠕滑階段,遇連續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滑坡隨時可能產生突然滑動,滑坡穩定性極差,有速滑的趨勢。
該滑坡隱患點編制有單點「應急預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避險明白卡」。
四、應急預案演練的組織
1.由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2.邀請觀摩的有關部門領導:
(1)市國土局的領導;
(2)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
(3)各鎮分管領導和國土所長。
五、演練時間
1.預演練時間:2013年10月30日10:00;
2.正式演練時間由縣國土資源局和三官廟鎮確定(2013年10月30日)10:00—12:00。
六、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由鎮人民政府召集,鎮政府工作人員、橫嶺國土所、衛生院、派出所,相關部門人員、過風嶺村委會幹部及村民小組長等參加(會議時間暫定10月30日8:00在鎮政府會議室召開)。
會議內容:
(1)鎮人民政府領導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2.演練工作人員分工:
(1)指揮長:張森 三官廟鎮鎮長
主要職責:①全面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決定啟動應急預案;③指揮應急搶險工作。
(2)副指揮長:夏建良 三官廟鎮副書記
主要職責:①傳達聯絡各部門工作;②協助總指揮做好各項後勤會務及有關演練物資准備等相關事宜;③負責新聞媒體報道工作。
(3)副指揮長:陳余浩 黨委委員副鎮長
主要職責:①組織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協調各部門工作;③負責調查、監測及工作的策劃。
(4)六個應急工作組演練職責:
綜合聯絡組:由許恩朝任組長,成員由武裝部、鎮政府辦公室、派出所、國土所、衛生院等組成。任務:組織制定應急處理和搶險救災方案,報指揮部審定後送應急搶險小組組織實施;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情況與信息的搜集、匯總形成書面材料向指揮部負責人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及時預測災情發展變化趨勢,並研究對策;負責聯絡應急搶險組、交通治安管理組、災險情調查監測組、醫療衛生組、後勤物資保障組、災後重建組工作。
交通治安管理組:由派出所所長何平利任組長,成員由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迅速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負責災區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對地質災害區現場實施戒嚴封鎖;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受災區內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人員及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應急搶險組:由夏建良任組長,成員由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迅速組織搶險隊和民兵預備人員趕赴災區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現場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負責實施搶險救災工作的安全措施,搶救遇險人員和轉移災害現場的國家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負責群眾的有序、快速撤離,安全到達指定地點。負責協助群眾撤離牲口。(3頭牛、5隻羊)負責協助群眾搬運生活用品(2輛架子車、鍋灶等)。
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由國土所所長邵國權任組長,成員由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醫療衛生組:由衛生院院長程續濤任組長,成員由衛生院及其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聯系、指定、安排救治醫院,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負責調集、安排醫療器材和救護車輛;負責向上級醫療機構求援;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後不發生各種傳染性疫病。(①准備醫療器械、葯品等救護工具,完成簡單的救治、包紮。②負責借還2個擔架,並負責撤離2名傷員(用擔架抬傷員到救護室)。③安排衛生院准備4名醫護人員,並要求著白大褂,聽診器)
後勤物資保障組:由許恩朝任組長,成員由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確保搶險救災指揮通訊聯絡的優先暢通。①負責借還帳篷,並搭建拆除;②向災民發放救災物品(礦泉水、麵包等)。
會務組:由陳余浩任組長,成員有程勤、薛新峰。任務:負責橫幅的懸掛和回收;救災帳篷的編號和黏貼;會場的布置,音響、桌椅的借還擺放;會議報到、接待參會領導。
(二)演練場地分布
1.設置救災演練觀摩台一處(設桌子三個,椅子五把,擴音設備)
上懸橫幅:三官廟鎮過風嶺突發性地質災害預案演練觀摩台
2.設救災演練指揮部一處(設桌子一個 椅子兩把 擴音設備)
上懸橫幅:藍田縣三官廟鎮過風嶺突發性地質災害預案演練指揮部
3.現場
上懸橫幅:西安市藍田縣三官廟鎮過風嶺村突發性地質災害預案演練現場會
4.四頂災民臨時安置帳篷
1頂醫療救助帳篷。(內設四條板凳、兩張床),1頂放牛養牲口的場地。
5.觀摩督導領導車輛停放。
沿路有序停放(掉頭後停好)
6.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管理組應熟悉過風嶺村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訂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險情調查監測組應熟悉過風嶺村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和監測記錄等。
(4)應急搶險組、後勤保障組應熟悉過風嶺村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鎮政府組織應急搶險小分隊,小分隊由鎮基層民兵組成,人員30人左右,統一著裝,培訓演練。
(7)做好緊急撤離群眾的引導工作,確定相關典型形象的演練。
7.應急預案演練預演工作。
10月30日上午召開演練預備會議,統一協調有關工作,明確有關部門、單位及有關人員的工作任務,標准及要求,制訂完善公布有關演練的方案、措施、辦法等,廣播站等,鎮政府、派出所、國土所、衛生院和過風嶺村委會、村民小組召開參加演練區域內的全體群眾會議,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確保各種形象人員落實及演練各種措施。10月30日10:00時進行預演。
七、演練工作程序
1.應急演練
10月30日8:00—8:30鎮政府會議室召開演練工作協調預備會議,參加人員:鎮政府工作人員、橫嶺國土所、衛生院、派出所,相關部門人員和過風嶺村幹部、村民小組長等。
(1)鎮政府領導講話;
(2)鎮分管應急工作演練工作的安排。
2.三官廟鎮過風嶺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流程;
(略)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Ⅳ 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編制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是及時發現臨災跡象、及時撤離、減少人員財產損失的有效措施。由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編制本縣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報縣人民政府批准後生效。
應急預案主要內容應包括:
(1)總則
說明編制預案的目的、工作原則、編制依據、適用范圍等。
(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明確應急處置各級機構、負責人及各自的職責、權利和義務,以突發事故應急響應全過程為主線,明確事故發生、報警、響應、結束、善後處理處置等環節的主管部門與協作部門;以應急准備及保障機構
為支線,明確各參與部門的職責。
1)應急機構和有關部門的職責分工(圖5-1);
2)搶險救援人員的組織和應急、救助裝備、資金、物資的准備;
3)地質災害的等級與影響分析准備;
4)地質災害調查、報告和處理程序;
5)發生地質災害時的預警信號、應急通信保障;
6)人員財產撤離、轉移路線、醫療救治、疾病控制等應急行動方案。
圖5-1 應急機構構成圖
(3)預警和預防機制
明確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的信息監測體系及監測負責人,報告制度、預警預防行動負責單位,預警支持系統、預警級別及發布,災情險情報告(明確報告程序、內容、接收報告的部門及應當做出的反應)。
(4)應急響應
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或險情後,首先由所在地鄉鎮政府負責做出應急反應,組織人員趕赴現場搶險救援。縣政府啟動並組織實施相應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同時,縣指揮部率各相關成員單位立即趕赴現場,統一指揮現場搶險救援。縣指揮部在核實地質災害或險情的初步情況後,向縣政府提出預警級別建議,由縣政府發布預警。發生大型、特大型突發性地質災害,或縣政府對事態難以完全控制,由縣政府決定向省、市人民政府請求緊急援助。
(5)後期處置
包括善後處置、社會救助、保險、事故調查報告和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
(6)保障措施
包括通信與信息保障(建立各級別地質災害信息採集、處理制度),應急支援力量與裝備保障,技術儲備與保障,宣傳、培訓和演習,監督檢查等。
(7)責任追究
對於在應急搶險中不按規定執行和引發地質災害的相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
Ⅵ 五井鎮南銅峪村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2011年8月)
為檢驗在多發性地質災害面前的應急處理能力,最大限度減少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特製定如下演練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要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提高對開展演練工作必要性的認識,認真開展演練工作並收到實效,找出不足進行彌補,更好地指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二、應急預案演練目的
在五井鎮南銅峪村崩塌即將發生的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高效、有序地安全撤離險區群眾,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避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通過演練,進一步提高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一旦臨災能迅速有序安全撤離避讓,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應急預案演練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在五井鎮南銅峪村崩塌遭受連續強降雨等因素的誘發,崩塌有可能產生速滑趨勢的緊急情況下,及時啟動《臨朐縣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鎮人民政府領導下,組織鎮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組織崩塌危險區內的18戶52名群眾快速有序安全撤離,盡快採取防災減災有效措施。
四、應急預案演練原則
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工作遵照: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五、應急預案演練背景
崩塌位於五井鎮南銅峪村北山,出露地層為寒武系九龍群灰色厚層灰岩和黃色頁岩。目前該崩塌體長度190米,寬約18米,厚約6米,體積約20520立方米,屬於中型崩塌。該崩塌的危害性極大,直接威脅著在崩塌前緣下居住的南銅峪村村民18戶52口人生命財產的安全。崩塌目前處於初期蠕滑階段,遇連續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崩塌隨時可能產生突然滑動,崩塌穩定性極差,有下滑的趨勢。
該崩塌隱患點編制有「預防搶撤方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避險明白卡」。
六、應急預案演練的組織
在五井鎮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組織實施。
七、演練時間
演練時間:2011年8月9日上午8:30。
八、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由五井鎮人民政府召集,五井鎮人民政府、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有關部門負責人、五井鎮南銅峪村兩委幹部及村民小組長等參加。
會議內容:
(1)五井鎮人民政府領導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3)演練工作分工:
A.指揮長:五井鎮鎮長瞿志敏
主要負責:①全面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決定啟動應急預案;③指揮應急搶險工作。
B.副指揮長:五井鎮人大主席王振華
主要負責:①組織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協調各部門工作;③負責調查、監測及工作的策劃;④傳達聯絡各部門工作;⑤協助總指揮做好各項後勤會務及有關演練物資准備等相關事宜;⑥負責新聞媒體報道工作。
(4)六個應急工作組演練職責:
A.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由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安同瑞任組長,成員由縣國土局李振華、五井安監所孟慶寶、五井國土所王佰友、地質專業人員賀同利組成。任務為組織人員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B.後勤物資保障組:由鎮政府分管領導沈汝虎任組長,成員由民政所潘興利、財政所楊光福及王本業組成。任務為: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確保搶險救災指揮通訊聯絡的優先暢通。
C.綜合聯絡組:由鎮政府分管領導王振華任組長,成員由國土局白興波、政府辦公室房偉、國土所譚金波、水利站尹兆升、安監所鄭成軍、公安派出所高玉志、政府人員譚濤、李峰及五井鎮銅峪村支部書記郭寶升等人員組成。任務為:組織制定應急處理和搶險救災方案,報指揮部審定後送應急搶險小組組織實施;負責應急拍險救災工作情況與信息的搜集、匯總形成書面材料向指揮部負責人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及時預測災情發展變化趨勢,並研究對策;負責聯絡應急搶險組、交通治安管理組、災險情調查監測組、醫療衛生組、後勤物資保障組、災後重建組工作。
D.醫療衛生組:由鎮政府分管領導王文昌任組長,成員由五井鎮醫院馮天成、五井鎮政府人員王成娟、譚清海組成。任務為: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聯系、指定、安排救治醫院,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負責調集、安排醫療器材和救護車輛;負責向上級醫療機構求援;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後不發生各種傳染性疫病。
E.應急搶險組:由鎮政府分管領導王春喜任組長,成員由五井鎮政府張本貞、王福武、王國帥、張永、趙強、鞏磊、郎群、高明生、邊興勝、許致濤、賀同寶、馬慶東、顏海鹿、王力、許新明、魏鵬、程潔、孫德軍、夏佃柱組成。任務為:迅速組織民兵預備役人員趕赴災區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現場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負責實施搶險救災工作的安全措施,搶救遇險人員和轉移災害現場的集體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F.交通治安管理組:由鎮政府分管領導常敬偉任組長,成員由公安派出所所長石金偉及全體幹警、五井鎮政府鞏京明、杜金德組成。任務為:迅速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負責災區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對地質災害區現場實施戒嚴封鎖;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受災區內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人員及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2.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管理組應熟悉南銅峪村村崩塌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訂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險情調查監測組應熟悉南銅峪村村的地理環境及崩塌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全站儀監測安置地點和監測記錄等。
(4)應急搶險組、後勤保障組應熟悉南銅峪村村的地理環境及崩塌情況,熟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應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五井鎮政府組織應急搶險小分隊,小分隊由五井鎮基層民兵組成,人員20人,統一著裝,培訓演練。
(7)五井鎮政府及五井派出所做好緊急撤離群眾的訓導工作,確定相關典型形象的演練。
3.應急預案演練預演工作
8月9日上午召開演練預備會議,統一協調有關工作,明確有關部門、單位及有關人員的工作任務、標准及要求,制訂完善公布有關演練的方案、措施、辦法等,五井鎮政府、南銅峪村委會、村民小組分片召開參加演練區域內全體群眾會議,進行廣泛深入宣傳和訓導,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確保各種形象人員及演練各種措施落實。
(二)演練工作程序
1.演練工作預備會議
8月9日8:30,在五井鎮政府會議室召開演練工作協調預備會議,參加人員:演練指揮部成員、鎮政府有關部門及有關村兩委幹部、村民小組長等。
(1)鎮政府領導講話;
(2)作演練工作的安排;
a.布置演練工作(時間進程安排);
b.觀摩現場定點定位及車輛安排。
2.演練工作程序安排
(1)9:00全體演練人員集中於五井鎮政府大會議室待命。
9:10,接五井鎮政府報告:「因連續大雨,南銅峪村崩塌出現嚴重險情,簡易監測資料表明崩塌不斷向前延伸,崩塌有明顯下滑趨勢,要求縣國土局盡快派人調查處理。」
9:15,縣國土局領導:
a.向縣人民政府匯報;
b.向市國土資源局報告;
c.縣國土局派出應急小分隊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設立全站儀監測點。
9:30,鎮人民政府向縣政府匯報,經縣長同意,「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通知「地質災害防災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立即趕赴南銅峪村集中待命。
10:00,指揮部設在南銅峪村辦公室,各組長向指揮部報到,原地待命。
縣國土局匯報災情態勢,發展趨勢,提出防患對策及建議。
10:20,指揮部:下達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管理組,在南銅峪村口封鎖村西進入危險區的村道;同時設置警戒,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對災區實施治安巡邏,保證災區安全。
應急搶險組:使用音響設備放警報信息或鳴鑼緊急通知危險區域群眾按原定路線有序安全轉移,應急搶險組組織20人的民兵預備役人員火速趕往災區,按照原定的編制序列目標任務快速趕到災區實施搶救,迅速組織災區人員和物資快速有序安全撤離到各安置點。
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跟蹤監測災情,有情況及時報告。
醫療衛生組:組織醫療衛生緊急搶救隊伍進入災區,進行傷、病員的搶救及轉移工作。
後勤物資保障組:負責轉移到各臨時安置點的災民安置工作,做好各安置點災民的思想工作,解決好災民的吃、穿、住等問題,確保救災搶險指揮的通訊與聯絡暢通。
10:30,撤離開始。
11:00,撤離完畢。
11:00,應急搶險組報告:全線撤離完畢。已設好警戒、切斷電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組報告:通往危險區的道路已封鎖,警戒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後勤物資保障組報告:撤離群眾基本安置妥當。
醫療衛生組報告:撤離過程中只有三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據監測組監測,崩塌變化已趨穩定,降雨也已停止,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戒事宜。
11:10,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道路封鎖、警戒。由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災後重建組負責對危房進行鑒定,提出災民重建方案,報政府批准實施。
11:15,鎮政府領導及指揮部領導到各災民轉移臨時安置點看望災民撤離安置情況。
11:40,演練工作講評會。總指揮作演練講評。
12:00,宣布演練結束。
演練總結:通過這次演練,《臨朐縣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臨朐縣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等文件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落實,應急小分隊隊伍得到了鍛煉,領導和同志們各司其職,明確了職責,對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理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提高了戰鬥力。
2011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Ⅶ 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為了高效有序地做好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造內成的損失,維護人容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國家頒發了《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明確了國務院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出現超出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處置能力,需要由國務院負責處置的特大型地質災害時,根據國務院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建議,國務院可以成立臨時性的地質災害應急防治總指揮部,負責特大型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的指揮和部署。
Ⅷ 泉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編制初探
陳向陽1戴全福2
(1福建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研究院,漳州,363000;2泉州市國土資源局,泉州,362000)
摘要編制地區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是《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明確要求,也是地方地質災害防治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編制《泉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過程中對應急預案的特性進行了探索,並初步提出一個較為完善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應具有全面性和預見性、統一性和程序性、協調性和靈活性、權威性和強制性、開放性和可擴展性的特點。
關鍵詞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特性
前言
目前,各地都在針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緊急狀態訂計劃、做預案,以期能在突發事件發生前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在事件中協調、有序地採取應對行動,在事件後盡快恢復秩序。
所謂的應急,是指需要立即採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動,以避免事故發生或者減輕事故後果的狀態,有時也稱為緊急狀態。而應急預案則是經一定程序事先制定的應對突發性災害的行動方案。
泉州市是福建省地質災害的高發區,據統計,1990~2002年平均每年發生129.1處地質災害,共造成117人死亡,占本市因自然災害死亡的22.33%,由於泉州市地質災害的群發性、突發性特點表現十分明顯。對泉州市特別是山區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如2000年6月18日,惠安縣輞川鎮後任村居民屋後發生突發性滑坡,造成了9死1傷的嚴重傷亡事故。2000年6月17日~19日安溪縣發生地質災害187處,8月23~26日發生地質災害286處,兩次災害數量占該縣災害點調查總數的79.76%。針對泉州市地質災害的這種群發性、突發性的發災特點及其造成的嚴重災情,泉州市今年發布了《泉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希望能在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時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盡力降低災害損失。
1應急預案的特性
在編制過程中,我們認為一個較為完善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應當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性:
1.1全面性和預見性
泉州市地質災害大都具有突發的特點,事件的發生往往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全年的各個時期都可能出現突發性的地質災害,因此在對本地區所面臨的地質災害威脅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後,《應急預案》將全年地質災害的應急准備分為四種狀態,見表1。
表1地質災害應急准備一覽表
在應急准備時,既要注重那些已經出現災害前兆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通過「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及「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的發放達到預警目的),又應該對那些不曾發生但卻可能發生的事件(如地質災害次生災害),盡可能地考慮意外的情況,設想各種復雜的可能。如我市地質災害多發生在山區農村,這些地方多數交通、通訊條件較為不便,搶險救援力量、裝備等較為薄弱,因此《應急預案》規定當地人民政府、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應首先在第一時間組織、動員基幹民兵組織及受災地村民搶險、自救,並根據地質災害的實際情況,通過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請求當地駐軍、武警部隊等力量參與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危險區(點),應開展地質災害搶險救災的基本知識培訓,並進行訓練演習。在臨災應急狀態時,應組織有關人員值班管理,保證救援力量可隨時投入搶險救災應急工作。
1.2統一性和程序性
應急反應統一指揮和應急處置的程序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指揮的混亂、失當,反應延誤都可能造成災情的擴大,所以首先應保證突發事件發生時的統一指揮權。《應急預案》制定時首先明確了泉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指揮機構為泉州市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並成立了搶險、評估、治安、通訊、宣傳、物質保障等10個專業小組,這些小組在地質災害應急時都具有其獨立的應急任務,每個小組由特定機構領導,並指定若干輔助機構。同時《應急預案》還制定了事件發生時的調查、報告與應急處置的基本程序,並根據地質災害可能的危害程度、災情等因素建立統一的地質災害分級標准,詳見表2。
表2地質災害危害程度、災情分級表
註:1.危害程度採用受威脅人數和可能的經濟損失兩個指標評價;
2.災情分級採用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兩個指標評價;
3.表中只要兩個指標達到一項,即可作相應的災情和危害程度判定。
1.3協調性和靈活性
協調性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首先預案要與上一級政府乃至國家的應急反應計劃相協調,落實上一級政府和國家對應急反應的總體要求以及各項有關的措施。其次要與同級各部門的應急反應計劃相協調,以便在事件范圍涉及不同轄區時聯合行動。與協調性相關的是要有統一的預警信號並保障各有關單位通訊、聯絡的暢通。
靈活性是指由於泉州市突發地質災害在發生時其規模、影響范圍、災害損失的方式等各有不同,因此,應急預案的制定應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應急預案》強調對緊急事件既要作出統一的、協調的反應,同時也根據應急工作的實際情況在遇到不同類型和規模的地質災害緊急事件時,可視情況啟動全部或部分專業組的職能。這種組織結構方式使執行各職能的專業小組專長得到發揮,同時能保證這樣一種應急體系在組織結構上具有最大限度的靈活性。
1.4權威性和強制性
應急反應關繫到公眾的安全和整個社會的穩定。因此,在落實預案的過程中應樹立預案的權威性,應急預案應由同級政府發布,在預案的編制過程就應以相關的法律法規為依據,正因為如此才可保證預案的執行具有強制性的屬性。如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強行組織避災疏散,就是預案強制性的最好體現。
1.5開放性和可擴展性
開放性是指預案的制定應當吸收社會各個方面的參與,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我市對地質災害的防治還存在多頭管理的現象,特別是那些需要有關部門、機構、組織(如交通、建設、水利、旅遊等部門)配合才能加以實施的措施,一定要充分溝通和交流。第一,開展經常性的宣傳、教育活動,使公眾認識到地質災害的嚴重威脅,了解地質災害應急反應機構的職能、責任、工作程序,爭取公眾的支持和監督,為公眾在事件發生時尋求相應的幫助提供方便。第二,要建立公共的地質災害信息發布機制,用及時、准確、權威的信息穩定公眾的情緒,消除他們的恐懼,引導他們配合應急行動,傳遞正確的自我防護知識,切斷謠言的傳播,維護社會的穩定。同時,密切關注媒體對突發性地質災害事件的反應,發現偏差及時糾正。第三,要有對預案進行事後評估的機制,發現問題及時修訂,使其不斷完善。
擴展性是指應急行動應當特別注意與上一級政府和國家的應急反應計劃、與各類非政府組織如,紅十字會、志願者組織、慈善機構等相關計劃相互銜接。一方面可以利用上述單位的技術優勢彌補本地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
2結語
綜上所述,一個完善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並不是獨立的,它和其他部門的應急計劃(或預案)是應對社會經濟生活突發性事件的有力保障,是地方統一的災害綜合管理框架的一部分,它能使我們在遇到各種突發的緊急情況時迅速啟動預案,按程序執行對策,使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及時、有序、高效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