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科學院生

中國地質科學院生

發布時間: 2021-01-19 09:04:27

1.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截至2014年底,全所共有職工人,其中在職職工249人、離休人員14人、退休人員198人。在職職工中,管理人員30人,專業技術人員215人,工勤人員4人。專業技術人員中,兩院院士5人,研究員及教授級高工70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師52人,中級職稱及以下88人。在職職工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58人、碩士學位的31人,本科37人,大專及以下23人。內設5個職能處室、11個專業研究室;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科技基礎條件平台、3個部級重點實驗室。全國地質編圖委員會、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與古生物中心、《岩石礦物學雜志》和7個學術機構掛靠在地質所。

以第一作者公開發表論文273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194篇(其中國際SCI論文121篇),核心期刊論文79篇。出版大型圖冊/圖件1套,專著5部,取得專利7項。國內引用率列全國科研機構第14位。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排名第2),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2014年度地質科技十大進展2項。

領導班子由4人組成,所長、黨委副書記侯增謙,黨委書記、副所長何長虹,副所長高錦曦、盧民傑。

所長、黨委副書記侯增謙(右二),黨委書記、副所長何長虹(左二),副所長高錦曦(右一),副所長盧民傑(左一)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編制完成一系列重要圖件。編制完成1∶250萬月球地質圖、1∶300萬《中國及鄰區地質圖》、1∶500萬中國變質地質圖、中國西部蛇綠岩構造圖、1∶500萬中國大地構造與含油氣盆地分布圖及中國油氣大區與主要含油氣盆地圖等,其中部分圖件已經出版;承擔新一代《中國區域地質志》的編制,完成了11個省(區)地質志;參與「全球地質一張圖·中國」(One Geology China)開發與建設,獲得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二等獎。

前寒武及變質作用研究進展突出。首次在華北克拉通劃分出三個2.6Ga前的古陸塊;釐定膠北地體陸殼生長、重大地質事件與重大岩漿事件序列;提出華北克拉通雙向俯沖折返模式;古元古代Columina聚合事件、中元古代裂解事件的研究,對全球Columbia超級大陸邊緣古—中元古代向外增生—裂解歷史的對比研究及Columbia超大陸重建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重要造山帶及構造研究取得系列成果。提出新的定義和分類方案,對中國大陸顯生宙大型變形構造和變形系統進行了劃分,並據此對中國大陸顯生宙不同地質時期的地球動力學環境進行了重建;首次提出高喜馬拉雅熱碰撞造山帶的新的3D擠出模式;發現北東帕米爾的古特提斯弧根構造:提出了印度/亞洲俯沖碰撞的兩種可能的模式「空間差異性俯沖碰撞模式」和「時間差異性俯沖碰撞模式」;確定了新元古代時期華南在Rodinia超大陸中的位置,推測在華夏南緣存在一條「隱沒了的」Grenville期造山帶;構建了華北北緣古生代構造演化模型;確定阿拉善地塊在早古生代是一個位於東岡瓦納大陸北緣的地塊,與華北地塊最終拼合時代為晚泥盆世。

新版1∶300萬《中國及鄰區地質圖》

參與的「全球地質一張圖·中國」(One Geology China)開發與建設獲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二等獎

地層古生物研究有多項發現。提出「全球中元古界底界年齡值1700百萬年」的方案建議;建立了目前全球最為完整的單剖面埃迪卡系碳同位素變化曲線及疑源類生物地層,初步提出埃迪卡拉紀年代地層劃分方案;貴州銅仁首次發現圓盤狀完整的似Kulingia碳膜化石;通過牙形石研究在革吉縣文布當桑發現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剖面;汝陽巨型蜥腳類恐龍動物群,填補了我國同期恐龍動物群的空白;河南南陽淅川縣發現恐龍蛋化石群,對研究恐龍的生殖行為,生活習性具有重要的意義;江西贛州發現霸王龍類新屬種——中國虔州龍;熱河生物群發現今鳥類新種——甄氏甘肅鳥;發現最古老的史前爬行動物產後親代撫育行為化石記錄。

中國虔州龍的頭骨和下頜

地球物理及深部探測獲得重要進展。揭示出青藏高原邊緣山脈與外圍克拉通岩石圈(地殼與地幔)構造轉換深部過程,獲得華北克拉通向青藏高原東北緣楔入的岩石圈地幔行為的地震學證據;獲得青藏高原腹地巨厚地殼莫霍面,對羌塘地體的地殼結構給出新的約束;龍門山剖面研究認為青藏高原東緣大型走滑斷裂限制了地殼逆沖作用;揭示了古亞洲洋沿索倫縫合帶關閉、陸陸碰撞和碰撞後地殼增生深部過程;發現華南大陸東南緣存在薄岩石圈(60~70千米)的地震學證據。

同位素技術應用及標准物質研究有新進展。(U-Th)/He低溫熱年代學技術在含油氣盆地應用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製了玄武岩鈦同位素標准物質、多種釹同位素標准物質,通過了國家一級標准物質評審;首次運用新興的鐵、鎂同位素技術對礦化元素本身和賦礦層的主量元素進行了直接示蹤。

沉積盆地與資源能源研究服務找礦取得突破。國內首次開展水合物三維地震探測,鑽探結果與預測結果一致;開展了地質、測井、地球物理三位一體的系統研究,為雲南勐野井地區固相鉀鹽礦床及青海柴達木盆地液態鹵水地球物理預測奠定扎實基礎;建立松遼盆地嫩一段的有機質保存模式和嫩二段的生物生產力模式;提出利用統計類比法評價大型坳陷盆地油頁岩潛在資源;開展了冀西北晚中生代陸相盆地的地質調查填圖。

岩石礦物學研究成果在學術界影響巨大。原位金剛石發表,獲得好評並被國際上寫入野外手冊;在全球6個蛇綠岩帶中發現金剛石、碳硅石、柯石英等深部礦物,認為是蛇綠岩大洋地幔橄欖岩的一個普遍現象,需重新審視大洋地幔的物質成分和地幔的運動等經典概念;金剛石中發現新類型超高壓礦物,實驗岩石學表明,這些超高壓礦物來自下地幔深度。這些發現對傳統理論提出了新問題和挑戰,需重新審視蛇綠岩和鉻鐵礦的淺部成因理論。

2. #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出來能幹嘛呀。。。

也要看專業啊。現在地科人才的收入真的是兩級分化嚴重,一線的工資低,崗位少,研究生,博士生收入比較高,工作崗位也多。目前總的來說,地質、石油行業發展前景不太好。 來自職Q用戶:符先生

3.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怎麼樣

簡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地處北京市,是國家公益性專地質科研機構。屬由地質學家李四光創立,曾稱地質部地質力學研究室、地質礦產部地質力學研究所,2000年更名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研究所主要從事基礎地質、地應力與地殼穩定性、礦產與能源地質、第四紀地質與環境、地質災害、新構造與活動構造、極地地質等領域的調查與研究。 根據2018年1月該機構官網信息,研究所有有國土資源部科研平台5個,地質調查局科研平台2個,地質科學院科研平台2個,研究所下轄實驗室9個;有學術學科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學術學科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學術學科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學術學科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在站博士後17人,在讀博士研究生34人、碩士研究生42人。

4. 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簡介

中國地質科學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直接領導的中國地質科學技術綜合研究與支撐機構。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的幾個研究所。1959年成立,稱地質部地質科學研究院,1975年改稱現名。首任院長是著名古生物學家許傑,第2任院長鄒家尤,第3任到第7任院長分別為著名區域地質學家李廷棟院士、著名礦床學家陳毓川院士、和趙遜、張彥英、孟憲來等,我國著名構造地質學家黃汲清先生曾任名譽院長。現任領導:黨委書記兼副院長王小烈、副院長朱立新、董樹文、王瑞江。
中國地質科學院主要從事基礎地質、礦產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岩溶地質、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岩礦測試技術、勘查技術、礦產綜合利用技術的科學調查研究及有關開發研究工作。
中國地質科學院下屬7個研究所和幾十個技術先進的實驗室,擁有各類儀器設備萬余台。現有職工2300多人,其中各類專業人員1400餘人。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7人,研究員201人,副研究員739人,博士180人,碩士192人。
中國地質科學院建院以來,已完成數千項科研任務,提交了一大批具有高科技水平、明顯社會效益的重要科技成果,獲得了為數可觀的國家級及省部級獎項。
中國地質科學院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有關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系,實施了數百項合作項目。
在科技體制改革中,中國地質科學院被國家確定為 進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

5. 中國地質科學院博士畢業生好就業嗎

中國地質科學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直接領導專的中國地質科學技屬術綜合研究與支撐機構,為國土資源部屬地質科研事業單位。國土資源部牛不牛?所以中國地質科學院也一樣!如果發現了巨大的礦藏資源,那是成千上萬億的價值啊!就業只是人生的開始,成為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當然了,學歷是一方面,能力也是一方面,都很重要!

6.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是我國學科比較齊全、人員結構較為合理、設備比較完善的綜合性地學基礎研究機構,主要從事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和前沿性的基礎地質調查和基礎地質研究工作,同時承擔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和地球化學專業研究人才教育和培養任務。地質研究所現有在職職工180人,10個專業研究室。研究領域包括:區域地質、地質編圖及資料庫建設;大地構造與全球構造;生命起源、古生物群落與地層對比;前寒武紀地質與早期地殼生長;新生代地質與現代地質生態環境;超高壓變質作用與超高壓變質帶;岩石學、礦物學與地球物質科學;大陸動力學與地幔動力學;成礦地質背景與區域成礦學;深部地球物理探測與岩石圈結構及地球動力學;同位素地質理論、方法體系與應用。

副所長高錦曦

副書記、紀檢書記沈琳

所長、黨委書記侯增謙研究員

2008年總收入約1.73億元,比2007年增長17%。各類科研項目總經費15283.63萬元,其中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3657萬元,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86.4萬元,科技支撐項目876萬元,汶川地震科學鑽探專項經費2075萬元,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等項經費3870萬元,基本科研業務費450萬元,地質及礦產資源勘查經費815萬元,其他科技項目經費2624餘萬元。

2008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

2008年公開發表論文150篇,其中SCI檢索刊物論文78篇,包括國際SCI論文32篇。公開發表專著1部,中英文版1:250萬地質和礦產圖4幅。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統計,2008年本所論文發表數量在國內地學類機構排在第7位,已連續3年在全國地學研究機構中位居前10位,是國土資源系統唯一的研究所。研究所現任領導班子包括:所長、黨委書記侯增謙,副所長耿元生、高錦曦,副書記、紀檢書記沈琳。

2008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全國1:10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屬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地質調查與研究工作項目,項目負責人丁孝忠研究員。首次系統編制了全國1:100萬地質圖地理底圖(國際分幅),並建立了相應的資料庫;系統編制了64幅1:100萬國際分幅地質圖並建立了全國1:10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編寫了全國1:10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編圖說明書、分幅圖元數據及核心元數據。填補了全國1:10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的空白,健全了國家基本比例尺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系統。自主開發研製了1:100萬地質圖資料庫檢查系統,具有自動進行圖幅數據檢查、快速修改等功能;研製開發了全國1:10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管理系統,該系統具有較強的空間數據檢索、屬性數據檢索、多級地質要素屬性查詢,以及1:100萬國際標准圖幅元數據查詢等功能。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8

地球的化學、生物與環境演化的同位素研究:屬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地質調查與研究工作項目,項目負責人朱祥坤研究員。在國內首次建立了Cu、Fe、Zn、Mg、Ca同位素的MC-ICPMS高精度測定方法和配套的樣品化學純化方法,所建方法精度達國際同類實驗室的先進水平;在鞍山地區獲得了一批新的年齡和地球化學數據,進一步驗證了鞍山地區38億年岩石的存在,初步確定了鞍山群形成時代為25億年前,進一步完善鞍山地區太古宙構造—岩漿演化的年代學格架,總結了鞍山地區太古宙地殼演化規律;對前寒武紀幾個重要時段多種化學沉積岩石進行了Si、O、S等同位素研究,在冀東和五台地區發現了與質量無關的S同位素分餾現象,探討了這些元素的同位素組成變化與環境和生物演化的關系;對冀北、遼西的J-K地層進行了同位素精細定年,為陸相地層J-K界線年齡的確定、年代學格架的建立和遼西生物群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對太平洋深海多金屬結核和結殼進行了3He同位素與元素地球化學多重示蹤研究,初步查明了富鈷結殼記錄的海洋氣候環境的演化規律,通過與10Be定年方法對比,初步建立了測定富鈷結殼形成時代和生長速率的地外3He新方法。

大陸碰撞造山帶成礦作用: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負責人侯增謙研究員。項目選擇青藏高原3個成礦帶中的3個典型代表(即驅龍斑岩銅礦、玉龍斑岩銅礦和大陸槽稀土礦床),通過典型礦床詳細解剖和成礦帶區域成礦對比,揭示其成礦過程,建立碰撞造山帶adakite質斑岩成礦模型,揭示碰撞帶陸內環境REE超常富集機理,為構築大陸碰撞成礦理論框架奠定堅實基礎。本項目歷經4年研究,提出了大陸環境斑岩銅礦成礦新模型,突破了傳統的岩漿弧環境斑岩銅礦成礦理論;提出了大陸碰撞帶或造山型REE礦床概念,建立了造山型REE礦床新模型,豐富和發展了礦床學理論;以大陸碰撞帶Cu和REE礦床成礦模型研究為基礎,孕育和建立了大陸碰撞成礦理論新框架。本項目共發表論文38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9篇。本項目與「973」項目共同組織出版了中英文專集7部。項目實施的4年中,共培養博士6人,碩士8人,3位博士後出站;與一批國際同行開展了廣泛的合作研究,已經形成了一支團結協作、富於創新、成果豐碩並有一定國際影響的研究團隊。

Fe-Mn結殼表面樣品鐵同位素組成隨深度的變化關系

朱祥坤研究員在漢諾壩野外考察

大陸典型成礦帶深部作用與成礦模式

譚庄—沈丘凹陷中生界沉積、構造特徵與有利儲層預測:屬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中心「全國油氣資源戰略選區調查與評價」專項:東秦嶺—大別造山帶兩側油氣資源戰略選區研究之專題。主要完成人員:曠紅偉、柳永清、楊飛、彭曉波、劉燕學等。項目主要依據地質和地球物理技術研究華北南部大別山造山帶北側周口坳陷內譚庄—沈丘凹陷的中生界下白堊統。重點是層序地層、沉積體系和有利儲層分布與構造特徵的研究,核心是分析下白堊統層序地層格架內的沉積體系展布及有利儲層發育特徵,進一步結合地球物理解釋的中生界內幕構造特徵和綜合研究,確定有利的油氣勘探目標。通過課題實施,在下白堊統內幕構造、沉積相及其展布特徵、有利儲層分布以及綜合評價與優選勘探目標研究上取得一系列成果,體現了一定的理論研究和生產應用意義。

譚庄—沈丘凹陷下白堊統永豐組下段地層等厚圖

譚庄—沈丘凹陷下白堊統永豐組下段有利勘探目標綜合評價圖

內蒙古1:25萬西老府幅區域地質圖

內蒙古1:25萬多倫幅區域地質圖

內蒙古1:25萬多倫幅、西老府幅區調修測及蒙南—冀北地區晚中生代地層格架與重要地質事件和年代地層系統研究:屬地調項目。主要完成人員:柳永清、魏文通、劉增效、姚寶鋼、趙華平、王永、遲振卿、江小均、劉燕學、曠紅偉等。項目完成1:25萬多倫幅(K50C002002)、西老府幅(K50C002003)區調修測面積27395km2,開展了蒙南—冀北地區晚中生代地層格架與重要地質事件和年代地層系統以及相關基礎地質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基礎地質研究成果。系統查明了區內興蒙造山帶或華北地塊北緣構造單元的物質組成、地層序列、形成時代;調查和研究了東西向、北東向構造—岩漿岩帶的物質組成、形成時代、構造背景及演化,深入調查與研究了晚中生代火山—沉積作用與盆地演化;在主要構造(帶)屬性、區域構造格架以及晚中生代地層格架、重要地質事件和年代地層系統、探討晚古生代—晚中生代地層、岩漿作用、盆地、區域構造發育演化,以及第四系地層和古地理環境調查與研究等諸多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和系列成果。

7.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部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部設有辦公室、科學技術處、地質調查處、實驗管理處、經濟管理處、國際合作處、組織人事處(安全生產處)、計劃財務處、黨群工作處、監察審計處、基建處(基地辦)、研究生部等12個職能處室,信息中心、京區離退休職工管理中心、京區後勤服務中心等3個中心,國家地質公園網路中心、深部探測研究中心、青藏高原研究室等3個業務部門。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秘書處、中國國際地球科學計劃全國委員會秘書處、世界數據中心中國地質學科數據中心、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地質遺產北京辦公室等國際地學組織與相關機構,中國地質學會、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基金會、全國地層委員會等辦事機構,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和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辦公室掛靠在中國地質科學院。

2014年末,院部職工總數433人,包括在職168人,離退休265人;在職職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學位的112人,碩士以上學位的60人;在職職工中專業技術人員81人,其中院士2人,研究員及教授級高工12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師20人,中級職稱22人,初級職稱2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7人、碩士學位的26人、本科28人,大專及以下10人。

《科學新聞》雜志出版了「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入地中國夢」特刊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Sinoprobe)完成第一階段(2008~2012年)任務。專項完成了第一階段49個課題的結題驗收,並召開專項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在《Tectonophysics》、《岩石學報》、《地質學報》等國內知名雜志出版深部探測專項成果專輯,在《地學前緣》發表題為「深部探測揭示中國地殼結構、深部過程與成礦作用背景」的專項成果總結文章。專項已與科學出版社協商並簽訂合同,計劃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中國深部探測系列專著》叢書,共12本專著,全面反映專項成果。專項已發表論文1030篇,其中國際SCI檢索論文240篇、國內SCI檢索論文212篇、EI檢索論文68篇;出版專著8部;申請和獲准專利121項,其中發明專利49項、實用新型專利34項,軟體著作權30項,外觀設計專利6項,標准2項。深部專項5000噸大壓機項目進展順利,進入委託研製階段。專項在第一屆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2014年10月20~23日)召開之際,組織了專項專場報告會和5個分會場的專題報告會,取得較好反響。根據數據共享方案,2014年底提前釋放了第一批探測數據,擬通過會員分級制度共享專項探測數據。松遼盆地科學鑽探工程(CCSD-SK)正式開鑽,SinoProbe專項研製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運轉正常。

「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模型

甘肅柳園月球實驗場和Apollo14號月表情況對比(非常接近,且已經確定該實驗場點)

「地外重點地區遙感資料應用研究」和「月球和火星實驗場建立和對比研究」取得進展。建立月表三大岩類形成年齡和月海玄武岩單元劃分圖,並利用撞擊坑確定月表相對年齡;處理和解算GRAIL數據建立120階次月球重力場特徵,建立月球布格重力場;開展月球微型鑽機的改進,最終提交改進版樣機;提取嫦娥二號伽馬能譜數據處理和元素,獲取天然放射性元素U,Th,K含量全月分布圖;選定了甘肅柳園和河北漢諾壩的玄武岩地區作為月球實驗場的選址;開展火星鹽類環境類比及天體生物學研究,獲得柴達木盆地鹽湖演化過程及基於微生物進化過程的協同規律。

利用LRO地形數據和GRAIL自由空氣重力異常計算得到的0.25度網格(330階次,精度16千米)月球布格重力異常圖

全國陸相地層劃分對比及海相地層階完善。中國杜內階新亞階取得重要進展,並成為競爭國際杜內階中間界限層型的潛在剖面;在薊縣中—新元古界標准剖面鐵嶺組和霧迷山組首次發現斑脫岩,並測得其鋯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齡約1440Ma[(1439±14)Ma]和約1485 Ma[(1483±13)Ma和(1487±16)Ma],標志著這條傳統的標准剖面上以碳酸鹽岩為主體的沉積序列薊縣繫上部的兩個重要地層單位,從此也獲得了直接的、高精度的鋯石U-Pb同位素年齡約束。

重新釐定的華北北緣中元古界地層劃分方案

8. 考研報中國地質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碩士研究生怎麼樣

一、地科院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地科院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按照「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級研究生入學報到須知」(詳見附件)要求和時間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報到,按照校方有關通知辦理相關手續。
二、地科院培養碩士研究生:
地科院培養碩士研究生將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完成為期一年的基礎課集中學習,因此須按照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有關要求和時間到中國科學院大學報到,中國科學院大學定於2015年9月14日開學。請登錄中國科學院大學迎新服務網(http://e.ucas.ac.cn/YINGXIN/UIL/ShowIndex.aspx)查看報到有關具體事項和選課事宜。
(一)報到時間及地點
9月7日-9月8日每天8:00-17:00,到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北京市懷柔區懷北庄)辦理新生報到手續,請勿提前來校。有特殊原因確實不能按時報到的,應及時向院研究生部書面請假。根據《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生學籍管理實施細則》,報到時間最多推遲兩周,逾期將取消入學資格。
(二)報到乘車路線
乘車到達中國科學院大學玉泉路校區(北京市石景山區玉泉路19號甲),然後乘坐學校統一安排的車輛到雁棲湖校區報到。
到玉泉路校區乘車路線:
北京站:乘2號線地鐵,復興門或建國門轉乘1號線地鐵到玉泉路站下,A1(西北口)出口向西50米即到;

9. 中國地質科學院和中國地質大學哪個好

本人本科在地大上的,研究生在地科院上的。就簡單說下兩者的優缺點吧。

師資來講,地科院的院士不比地大少,而且更容易見到。我午飯常跟在一個院士後面散步,聽他和別的老師高談闊論。地大老師太多,你不一定能進院士團隊里,而且地大還有較坑的導師,沒項目還敢帶學生。地科院本來就招生少,能招的老師都有項目,而且項目多由院士牽頭做的。另外,地大有些導師和學生關系並不好,地科院導師和學生關系不錯。

項目來講,地大項目也很多,牛的老師或者院士一樣拿到國家或者部級項目,但是多數導師就拿些小項目做,多是乙方。地科院就是個甲方,地大老師也有來地科院要項目的。地科院的項目多是部級,畢竟它是國土部下屬研究單位,近水樓台先得月嘛。國家級也不少,九五計劃,973計劃等。

待遇來講,具體錢數不談,地科院給學生的野外補助和每月生活補助比地大多,還有一些事業單位的隱性福利我就不細說了,這是地大不具備的。

氛圍來講,地大有高校氛圍,你有機會認識很多傳奇人物(土豪、天才、大神),眼界更開闊。同學多,朋友多,認識人多。地科院交際面較窄,來回就那些人,就是在事業單位上班的感覺,沒啥校園活動,朝九晚五的活著(就別想在地科院找對象了)。

就業來講,地科院由於學生少,所以就業不好評價,之前留單位較多。優勢在於在地科院當甲方,你找工作時去之前合作過的乙方單位比較好說話。地大的找工作優勢就是學校招牌,有許多國內外單位來地大招聘。門檻來講,兩者沒區別。真正能否找到心儀的工作還是要看個人實力。

國際交流來講,地大和地科院請國外的教授來講座都挺多。也都有和外國大學做交流生的名額。不過地大那邊很好操作,看導師給不給力了。地科院這邊名額少,出國考察交流機會不多。另外,地科院這邊學生出國深造的不多,地大常有博士或者研究生(甚至本科)就去國外深造的學霸。想出國的話在地大反而更好些。

考試難度來講,地科院名額有限,研究生不好考,博士反而好考些。聽說去年地大的博士英語最難,有同學中科院的英語過了,有的同學地科院的英語過了,但他們地大的英語都沒過線。。。

籠統地講誰好誰壞沒意義,你參考我的意見權衡吧。

10. 中國地質科學院科學院 研究生待遇

中科院的不知道,地科院的樓上純屬胡說
公費,全免,研一 600-800,研二研三800-1200 ,保送和自己考沒區別
另外老師給的其他的也不少,主要看老師吝嗇不吝嗇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