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質災害
A. 汶川地震災民安置情況如何
四川全力安置因地震受災一千三百名"三孤"人員
四川省民政廳副廳長陳克福今天在此間通報說,四川省民政部門正全力解決地震受災「三孤」人員安置。
陳克福介紹說,對於暫時查找不到親屬的「三孤」人員, 民政部門正努力幫助他們查找父母和親屬,對於孤兒將採取親屬代養、家庭收養、寄養、類家庭養育、集中供養、學校寄宿等方式養育,無房散居的五保戶和「三孤」人員統一納入敬老院或福利院進行集中供養,同時加快集中供養機構建設進度,讓因災產生的「三孤」人員盡快入住到更好的環境中。
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五·一二」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全省新增「三孤」人員一千三百四十九人,其中孤老六百四十五人,孤兒五百三十二人,孤殘一百七十二人。
陳克福說,地震發生後,四川各級民政部門採取多種措施妥善安置「三孤」人員,將他們就近安置到所屬的社會福利機構或就近就便安置在災民臨時居住點,部分查找到親屬的由親屬代養,還按照每人每月六百元的標准發放三個月救災補助金。通過以上方式,災區新增和原有「三孤」人員,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對於廣為關注的地震孤兒收養問題,陳克福說,由於孤兒身份必須通過法律部門開具其父母的死亡證明後才能正式認證,所以地震造成孤兒的數目目前還具有不確定性。今年汶川地震造成的孤兒暫不向海外包括港澳台人士開放收養程序。
據介紹,社會各界對「三孤」人員,特別是對孤兒給予了特別的關愛,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日前向民政部承諾將從今年十二月起給每個地震孤兒發放生活補助費,每月六百元,一直到孤兒滿十八周歲。
,「5·12」汶川大地震以來,四川省已發放過渡安置房補助資金27.3億元,永久性農房重建開工數達到21.3萬戶,發放重建補助資金9.8億元,維修加固農房115.6萬戶,同時還發放維修加固補助資金4157萬元。
據了解,四川將力爭用1年半時間,全面完成汶川地震中因災倒損農房恢復建設項目。
除此之外,為確保災區群眾的震後正常生活,地震發生後,四川省共發放受災困難群眾臨時生活救助資金38.9億元,救濟糧18.6萬噸,救助困難群眾700餘萬人。
據四川省民政廳副廳長陳克福介紹,為安撫遇難者家屬,目前四川省已發放遇難者家屬撫慰金1.15億元。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納入保障范圍,四川省已有4萬余名地震受災困難群眾分別納入了城鄉低保。
陳克福還介紹說,在下一步抗震救災的工作中,四川省將重點保障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加快推進農村永久性住房建設,全力解決受災「三孤」人員安置,加強救災款物接收發放的監督管理。
現在,各地正在積極展開災後安置工作,首先一個問題就是,這么多的人以後住在哪裡? 一般來說,短時間內建成永久性住房非常困難,從現在起開始建造永久性住房也至少需要三年時間。所以,目前需要一個過渡性政策,就是先在相對穩定的地方建造可以居住兩到三年的非永久性住房。
這種住房一是建造周期短,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讓災民入住。二是避免了永久性住房選址困難的情況。目前,有關部門還沒有研究確定到底是否原址再建,而汶川地區歷來是一個地震高發區,是否適宜重建家園還有待商榷。所以,現在先開建非永久性住房,邊安置災民邊研究對策,不失為一種方法。
地震使太多的家庭不再完整,孩子失去父母變成孤兒、老人失去子女無人贍養。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地區已經做好收養、安置災後孤兒的准備工作,開通收養咨詢熱線、統一安排市民做收養預約登記。
但是,僅僅給孩子一個家是不夠的,還應該盡快開展災後的心裡治療,幫助他們恢復心理健康,不能讓地震成為孩子們一生的夢魘。另外,針對無人贍養的老人,應在建造住所的同時盡快落實、興建養老院。
B. 080715 汶川縣的地質災害為什麼這么嚴重
汶川縣城將異地重建 專家稱環境已不適宜人居 本報訊(記者徐一龍)汶川大地震中,汶川縣城的絕大部分建築物並未倒塌,人員傷亡也不慘重,但次生災害已經嚴重威脅到汶川縣城的「生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抗震救災規劃專家組駐阿壩州組長、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尹稚的報告指出,「汶川縣城已不具備適宜人居的環境」。目前,阿壩州已向四川省遞交報告,考慮將縣城整體搬遷。 這份名為《專家組強烈請求緊急疏散異地轉移安置汶川縣城及部分理縣、茂縣山區鄉鎮受災群眾的建議報告》由尹稚教授執筆。報告建議,汶川縣城已經不具備原址重建的空間面積和環境容量,應考慮異地重建。目前,此報告已送交四川省委、省政府並抄送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昨天,汶川縣縣長廖敏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縣里非常重視專家的這份報告。「專家說汶川已經是活著的死城了。」廖敏表示,阿壩州也已經向四川省委、省政府緊急送交報告,申請擇址另建新汶川。 一名駐守在汶川縣城的政府工作人員表示,現在新址還沒確定,一種說法是,可能在成都 與阿壩州的郊區尋找一塊地方。 據了解,汶川全縣共有人口8萬餘人,其中縣城3萬餘人。目前,在新址尚未確定的情況下,汶川縣城也已著手將縣城的絕大部分居民和附近城鎮的近5萬人轉移到安全地帶。 這一安全地帶被選在從汶川到綿池213國道20餘公里的兩側。汶川縣縣長廖敏介紹說,這一地帶在地震發生後就安置了部分居民,在得到專家報告後,縣里加快了這一長廊的安置點建設。 汶川縣政府一名工作人員向本報記者確認,5萬居民將在6月底臨時安置到這一安全的長廊地帶。汶川新址一旦確定,即將啟動移民工程。 縣城或重回孤島 報告指出,汶川縣地震前原有地質災害點160處,震後截至6月2日的統計已發現新增地質災害點3590處,其中79處新增點已對縣城形成壓迫和包圍之勢,並隨餘震和降雨而日漸惡化,嚴重威脅到縣城已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和全部的對外交通線安全。 報告指出,目前雨季已至,次生地質災害一旦誘發成災,汶川縣將重回孤島狀態。 居民安置地點缺乏 報告指出,目前汶川縣城內,絕大部分房屋已成危房,只剩下十多處理論上可用的房屋,但由於被危房包圍,也並不安全。同時,縣城內極少數可避免次生災害影響的土地上也遍布危房,短時間內無法拆除。報告認為,目前汶川縣較為安全的集中安置點有兩處,一處位於雁門鄉,可安置2057戶,另一處位於七盤溝,可安置1200戶,距縣城分別為3.5公里和4公里。地質調查隊徒步調查證實,七盤溝安置點上游還有5處小型堰塞湖存在,如不排除險情,也無法使用。 至於鎮鄉一級,現在僅綿鎮尚有239畝耕地可用於安置,但也受到山體滑坡和洪水上漲的雙重威脅,留足安全間距後僅能安置2958戶,其餘各鄉鎮已無任何安全之地可用。 地質災害也讓當地居民的農業生產遭到重創汶川縣原有耕地106500畝,地震導致滅失土地42000畝,嚴重損毀48000畝,僅存1萬多畝耕地。如果將居民就地安置,其生存基礎已經喪失,吃飯和飲水都將面臨嚴重困難。 建議汶川建新縣城 專家組同時發現,特大規模的山體崩塌使縣城的兩江六岸盡成裸岩、裸土,構成連綿不斷的巨大沙塵源。每個晴日,午後河谷風溯江而上,整個谷地下起草坡上達雁門均處在沙塵暴籠罩之中,屬重度污染,這些天經歷的最低能見度只有不足百米。所有地質、生態、岩土工程、工程地質專家的共同意見認為,這種情況會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對人體健康構成極大危害。汶川縣城已不具備適合人居住的環境。 專家建議,汶川縣境內受災群眾應該迅速轉移到汶川與都江堰接壤的平原地帶。 報告建議,汶川縣城已經不具備原址重建的空間面積和環境容量,汶川應考慮異地重建。 相關新聞 汶川7萬人因地質災害再次大轉移 據央視報道剛剛安頓下來的汶川縣由於受到新的地質災害的影響,全縣7萬多人昨天開始大轉移。 目前,汶川已進入雨季,下雨對地震中所有脆弱的山體無疑是雪上加霜,整個汶川縣受災群眾正在進行緊急大轉移。昨天下午4點左右,受災群眾從山上趕到安置點,他們一到安置點就住進了帳篷。到昨晚為止,從汶川受災地區到安置點的群眾達到1500多人。由於下雨,轉移速度緩慢,預計今天將達到2000人左右。
C. 汶川地區發生山洪泥石流,是什麼樣的地質環境讓汶川多災多難
專家指出汶川處於地震帶,受地震影響會成為多災區。四川省水利廳總工程師梁軍認為,這是累計效應的結果,「一次強降雨不會受災這么重。」四川省防指專家庫相關專家也認為,考慮到汶川森林覆蓋率56.9%、岷江出境流量超過2300立方米/秒,「山洪泥石流要爆發,只能說明土壤飽和度較高,前期降雨量較大。」
累計降雨量這么大,導致當地的山體、土壤被反復浸泡,反復曝曬,很容易出現災害。所以汶川發生山洪泥石流是有跡可循的,當地部門應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防範。
D. 汶川地震引起了哪一種地質災害急啊!
這要看你如何理解地質災害。因為地震、火山暴發都屬於地球內動力作用引發的地質災害。內若按國務院頒發的《容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確定的6種地質災害類型,汶川地震引起的地質災害主要是山體崩塌和滑坡地質災害,也是地震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汶川地震後,震區泥石流災害多發的原因是地震引發的崩塌、滑坡體堵塞了原水流的下泄通道,並為泥石流提供了大量的物源,所以泥石流災害為地震間接引發,其直接原因還是降雨或堰塞湖的壩體潰決。上述三種地質災害在今後數年仍會多發。地震直接引發的其他地質災害類型還有地裂縫,會對房屋等建築物造成破壞。
E. 汶川地震引發的地質災害類型
地震一般引發的次生地質災害有: 泥石流 崩塌 滑坡 地裂縫 堰塞湖 等
其帶來的不可預見後果是嚴重的。
F. 汶川地震受災情況
http://cd.qq.com/zt/2008/wcearthquake/index.htm
G. 汶川地震引發的災區滑坡地質災害
地震災害
1.地震災害有哪些特點?
地震災害是群災之首,它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以及頻度較高,並產生嚴重次生災害,對社會也會產生很大影響等特點。
2.影響地震災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其中有震級、震中距、震源深度、發震時間、發震地點、地震類型、地質條件、建築物抗震性能、地區人口密度、經濟發展程度和社會文明程度等。地震災害是可以預防的,綜合防禦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減輕自然災害。
3.地震直接災害有哪些?
地震造成建築物破壞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噴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壞和海嘯。
4.何謂地震次生災害?
因地震的破壞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災害,包括火災、水災和煤氣、有毒氣體泄漏,細菌、放射物擴散、瘟疫等對生命財產造成的災害。
5. 什麼叫次生災害源?
次生災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發水災、火災、爆炸等災害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質的貯存設施,以及水壩、堤岸等。
6.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災害是什麼?
各類建(構)築物的破壞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財產損失。
7.常見的由地震引發的哪種次生災害最嚴重?
火災。
8.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災發生在何時、何處?
1739年銀川8級地震引起的火災,大火燒了5天5夜。
9.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災害十分突出?
城市是各種生命線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區,地上地下各種管網密布,次生災害源集中,所以地震次生災害出。
10.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水災發生於何時何地?
1933年四川疊溪7.5級地震造成的水災。地震時山體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四個堰塞湖,大震後45天,湖水堵體潰決,造成下游水災。洪水縱橫泛濫,長達千餘里,淹沒人員2萬多,沖毀良田5萬畝。
11.影響人員傷亡的因素有哪些?
(1)地震強度(震級和烈度);
(2)震中距離;
(3)震區人口密度;
(4)建築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
(5)發震季節和時間;
(6)有無地震預報;
(7)有無地震應急預案;
(8)搶救速度。
12.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人員傷亡最多的是哪次地震?
1556年1月23日發生在我國陝西華縣的8級大震,死亡人數約83萬。
13.為什麼說中國是一個地震災害極其嚴重的國家?
中國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地震活動頻繁;中國的地震主要是板內地震,具有震源淺、頻度高、強度大、分布廣的特徵;中國人口眾多,建築物抗震性能差,因而成災率較高。(板內地震是指板塊內部發生的地震)
H. 為什麼汶川所在區域是我國地質災害多發區
中新網9月3日電 測繪局、地震局今天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汶川地震地形變化監測結果,介紹汶川地震對地震周邊地區及青藏板塊地形的影響。中國地震局副局長陰朝民在發布會上介紹了近期地震發生比較多的兩個原因。
第一,汶川8級地震發生以後,從我們多年總結研究的經驗來講,這么大的地震發生以後,在全國范圍內會存在一些調整,會發生一些地震,所以最近我們感覺震區以外的一些地區,包括西藏、新疆以及四川與雲南交界的地方發生一些地震。按照統計規律,每年我們國家發生5級以上地震是18次左右。到目前為止,除汶川地震強餘震以外,現在中國大陸已經發生了21次5級以上地震,從目前情況來說,整個地震數量超過平均水平,相對來說強一些。
第二,最近地震發生這些區域在我們國家都是地震多發地區,包括新疆、西藏、雲南,是我們國家地震多發的一些省市,從本身來講,這些地方也會發生一些地震
馬宗晉表示,「對於強餘震還需較長時間加強研究」。他介紹,截至9月1日12時,也就是汶川大震後112天內,中國地震台網記錄到2萬7千多次餘震。其中6級以上餘震8次,最大的餘震是5月25日下午發生在青川的6.4級地震;5級以上餘震39次。餘震的數量和強度仍有較大的起伏。7月24日,青川一帶又發生了5.6、6.0和6.1級較強餘震,造成十餘人傷亡。
馬宗晉表示,目前,通過對我國大陸地區地震資料的多方分析,基本上仍確認5
I. 汶川地區除地震外還有哪些主要地質災害
汶川地區除地震外還有滑坡、泥石流這兩種主要的地質災害。
J. 汶川地震受災群眾目前最新情況
中新網7月19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根據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授權發布: 據民政部報告,截至19日12時,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97人遇難,374176人受傷,失蹤18222人。 據總參謀部報告,截至18日24時,搶險救災人員已累計解救和轉移1485182人。 據衛生部報告,截至19日12時,因地震受傷住院治療累計96449人(不包括災區病員人數),已出院90365人,仍有3431人住院,其中四川轉外省市傷員仍住院1848人,共救治傷病員3073195人次。 據中國地震局報告,18日12時至19日12時,汶川地震主震區監測到3.9級以下餘震203次,無4.0級以上餘震。主震區已累計監測到餘震18690次。 據民政部報告,截至19日12時,向災區調運的救災帳篷共計157.97萬頂、被子486.69萬床、衣物1410.13萬件、燃油214.4萬噸、煤炭458萬噸。 據住房城鄉建設部報告,截至18日,地震災區過渡安置房(活動板房)已安裝538000套、正安裝15000套、待安裝32500套,生產地已發運5700套、待發運25700套。 據財政部報告,截至19日12時,各級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災資金614.84億元。中央財政投入550.65億元,其中:應急搶險救災資金250.65億元,災後恢復重建資金300億元。地方財政投入64.19億元。 據民政部報告,截至19日12時,全國共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款物總計580.93億元,實際到賬款物578.00億元,已向災區撥付捐贈款物合計221.4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