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編錄表格
㈠ 水利施工地質編錄主要記錄哪些地質信息
主要記錄水利工程位置,工程規格及施工方位、工程揭露的地質現象(地層層位、產狀、構造、岩性等)。
㈡ 項目二 探槽地質編錄
一、探礦工程原始地質編錄概述
探礦工程包括探槽、淺井、坑道、鑽探等地質工程。探礦工程原始地質編錄是指對礦區天然露頭和各種探礦工程(槽、井、坑、鑽等)揭露的地質現象及礦體露頭進行地質觀察,並進行地質素描、文字記錄、樣品採集的工作過程。
探礦工程原始地質編錄任務 該任務是將工程揭露出的各種地質現象,能夠真實且盡可能正確、全面反映出來。
探礦工程原始地質編錄重要性 探礦工程原始地質編錄是整個探礦工作的基礎,其質量優劣直接影響找礦效果和地質報告質量,如果原始地質資料編錄基礎不牢固,有時甚至可以得出錯誤結論。
二、探槽地質編錄技術准備工作
探槽是為了揭露基岩而在地表施工的一種槽形工程,其深度一般不超過3m,底寬不小於0.6m。探槽主要用於觀察地質現象和採取岩礦樣品。
探槽原始地質編錄的對象是經地質、施工管理及施工人員三方現場驗收,施工質量符合要求並已達到地質目的的探槽(含樣溝、剝土、采場以及其他的天然露頭)。
1.探槽布置原則
適合浮土深度不超過3m的地表。
預查階段 大致垂直於礦(化)體,礦致異常,稀疏布置,長度以控制礦(化)體及異常為准;
普查階段 基本垂直於礦體走向,按控制333資源量的間距系統布置,必要時還應較深部工程間距加密一倍。
2.探槽施工管理
確保施工及編錄人員安全,探槽垂深一般不超過3m;槽壁的傾角隨其穩定性調整,槽底寬度一般不小於0.6m,槽底應揭露至基岩以下0.3m。
3.探槽編錄壁及繪圖方向確定
探槽素描一般只作一壁一底展開圖。
(1)完工探槽
首先確定編錄壁:當兩壁上基岩露頭的地質現象可對應吻合時,東西向或大致東西向的探槽選北壁,南北向或大致南北向探槽選東壁。若首選壁的基岩露頭不理想時,可選擇對應的另一壁。一般情況下以首選壁為主、對應壁為輔。
繪圖方向確定:將編錄壁置於繪圖員前方,選擇探槽左端起為「0」,自左往右逐段編錄。
(2)施工探槽
當探槽兩側地形有明顯高差時,選擇地形高的一壁(高幫)作為首選編錄壁,置於繪圖員前方,以探槽施工起始端為「0」,依次逐段編錄。如果起始端在繪圖員左側,則自左往右繪圖,如果起始端在繪圖員右側,則自右往左繪圖。
當探槽兩側地形無明顯高差時,為作圖方便,將起始端置於繪圖員左側,自左往右編錄繪圖,而繪圖員前方一壁即作為首選編錄壁。
三、編錄工作
1.成立編錄組
探槽編錄組一般由2~3人組成。包括:組長、作圖員、測手(可兼任)。
組長 一般由熟悉探槽編錄工作的助理工程師以上技術人員擔任。全面負責編錄工作,主要承擔地質觀察、分層、布樣和文字記錄工作。組長應掌握有關規范、設計及工作細則,熟悉探槽周圍地質情況。
作圖員 一般由熟悉探槽編錄繪圖工作的技術人員擔任。協助組長工作,主要負責素描圖的編制,同時兼任組內合適的其他工作。
測手 一般由技術人員或熟練的地質工擔任。主要負責編號、打樁、基線布置、測量各類數據、採集標本及各種揀塊樣。
2.基線位置選擇
基線位置宜選擇在基岩與浮土的分界線附近,但工程起、止兩個端點應布在地表。當探槽過長或有拐彎時,應分段設置基點及基線,總的原則是使導線盡量與槽壁靠近(圖3-1)。
圖3-1 基線布設圖
3.分層
應首先確定分層單元,分層單元視礦體復雜程度而定,一般同礦區填圖單元一致,復雜礦體的分層單元應小於礦區填圖單元。分層厚度及夾石剔除厚度,按工業指標或設計要求進行,不同礦(化)體層、不同礦石類型和工業品級、不同岩石類型和較大構造應分開。
4.探槽素描圖繪制
素描圖是通過測量槽壁及槽底上的各類地質編錄要素(界線、產狀、標本及樣品位置等)與基線的相對位置,按比例縮小後描繪到坐標紙上的槽壁、槽底展開圖。根據探槽長度和地質復雜程度,素描圖比例尺一般為1∶50~1∶200,一個礦區素描比例尺原則上應一致。
(1)繪制素描圖的基本要求
1)槽壁圖一般繪於素描圖的上方,槽底圖繪於素描圖的下方,槽底與槽壁之間應留1cm以上的間隔(以便標注產狀、樣號等),槽底按正投影繪成等寬的長方形,其寬度一般為1~1.5cm。當首選壁的某一段基岩未出露,而對應一段槽壁上有基岩出露時,可在槽底的下方補充繪制輔助壁素描圖,但應注意輔助壁的繪制應符合展開圖的繪圖原則(底壁共用邊繪於輔助壁上方,地形線繪於輔助壁下方,地質界線按傾向反繪等),如圖3-2所示。
圖3-2 槽壁、槽底位置示意圖
2)作圖時,應根據地質體的形態(如透鏡狀、波狀、分枝狀等)特徵勾繪,保持素描圖中地質體的形態與實際吻合。
3)一般按比例縮小後寬度大於1mm的地質體均應勾繪到素描圖上。有特殊意義的小礦體或地質現象雖小於1mm,也應放大表示,其方法是從該點引出圖外,作一幅放大素描圖(圖3-3)。
圖3-3 特殊地質現象放大素描圖
4)當地形坡度大,探槽延伸又較長時,如按坡度展開,則圖畫上探槽末端的槽壁與槽底分離太遠,既費紙又不美觀。此時應採用分段素描或槽底連續而槽壁分段錯動素描為好。槽壁分段錯動後,應使各分段之間的地質現象及槽壁輪廓嚴格地吻合(圖3-4)。
(2)作圖基本步驟
合理布圖 首先根據探槽的長度、高差等計劃好圖名、比例尺、基線起點、槽壁、槽底、責任表及樣品分析結果表在坐標紙上的相應位置,要求布局合理,整齊美觀。使用礦區統一圖例。
圖3-4 槽底連續而槽壁分段素描
標繪基點基線 圖上確定的第一條基線起點編號為0(基點位置畫2mm直徑的圓圈、圓心加點),以0點開始,用測出的坡度角在坐標紙上畫出基線並按比例尺確定該基線在圖上的長度,該基線的終點為基點,依此類推標,繪制其他基點基線。
槽壁素描 各導線起點讀數均為0m,測手測量並報出各地質要素特徵點相對於基線的坐標位置。設各點鉛垂投影到基線上的位置為x米,即皮尺上的讀數,該點距基線的鉛垂距離為y米(分基線上或基線下,用標桿丈量出數據),作圖員便可據此將各點位置投到圖上,並分類聯接成圖。如圖,地表點a垂直投在導線上的點為a′,a′在皮尺(導線)上的讀數為5.5m。a點距導線的垂距a—a′為1.9m(讀成基上1.9m),則a點的坐標x=5.5m,坐標y=基上1.9m,據此即可在圖上確定出a點位置,再依次確定出地表b點的位置。這樣依次連接0、a、b點即成地形線(地表線)。將c、d、e點相連為基岩線;將f、g、j點相連為槽底線;將k、i點相連為礦體頂界;將n、m點相連為礦體底界(圖3-5)。
圖3-5 槽壁投影素描示意圖
槽底素描 測手將槽底上的各編錄要素點先按地質走向投到槽底與槽壁交界處,然後再垂直投到基線上,報出該點在基線上的一個讀數點(x坐標),作圖員即可將該點自基線上投影到槽底圖上將地質體、樣品等繪出(因槽底為平面圖,故無y坐標點)。破碎帶控制點a、b及樣槽控制點c、d、e、f各點在基線上的投影點分別為a′、b′、c′、d′及f′,據其在導線上的讀數,在圖上反投影到槽底上,然後根據走向素描成圖(圖3-6)。
圖3-6 槽底投影素描示意圖
標注產狀、標本、樣品位置 測量產狀、標本、樣品的位置並用符號標注在圖上(方法同上)。
四、無槽壁的天然或人工露頭編錄繪圖要求
1)相當於槽壁的位置繪地形地質剖面圖(非素描圖);
2)無論方向變化多大,均連續繪圖;
3)樣品位置繪於剖面圖地表線的下方;
4)相當於槽底的位置無槽底素描圖,只繪水平標尺、岩礦石自然類型(代號)、礦石工業類型品級(代號)、含礦層或地層(代號)。
五、探槽素描圖拐彎處理
1.探槽方向變化的方位差小於15°
在拐點處設基點,槽壁及槽底均連續繪制。
2.探槽方向變化的方位差不小於15°
基線、編錄壁、底壁共用邊均應連續繪制;槽底及另一非共用邊不連續繪制。採用裂開法(方向增大時)或裁剪法(方向減小時)繪圖。
裂開法 方向增大時,採用裂開法繪制槽底素描圖(圖3-7)。前一導線的槽底素描圖已經完成,不受後一導線方向變化的影響;槽底與編錄壁的共用邊應連續繪制。方向增大一段的槽底自共用邊起向非共用邊一側裂開,裂開的角度同導線方位差。裂開的槽底上如果有地質界線,則應斷開繪制(地質界線的走向應按導線方位差減小)。
圖3-7 探槽方向變大時槽底素描示意圖
探槽方向變大時,前段槽底正常繪制,不受後段方向變化影響;壁底共用邊連續;後段槽底裂開,裂開的角度與方向變化角一致,裂開部分的界線錯開
裁剪法 方向減小時採用裁剪法繪制槽底素描圖(圖3-8)。前一導線的槽底素描圖已經完成,不受後一導線方向變化的影響;槽底與編錄壁的共用邊應連續繪制;方向減小一段的槽底自共用邊起向非共用邊一側剪去一塊三角形槽底(剪去的角度同方向減小的角度),然後將槽底拼接;拼接的槽底上如果有地質界線,則應斷開繪制(地質界線的走向應按導線方位差增大)。
由於上述原因,探槽編錄時,槽底的總長度應是各導線水平長度之和(有可能為不同方向的折線長度之和)。
六、探槽取樣
探槽施工的主要目的是揭露控制礦體,因此,對探槽中揭露出的礦體應採集化分刻槽樣進行系統控制。
1.布樣原則
同一礦石類型、品級(含直接頂、底)的樣品應首尾相接,連續布置。以保證不遺漏礦體。樣槽應盡量垂直於礦層走向布置,同一個樣品,不可跨層布設。
2.樣品長度
樣長取決於礦體厚度、礦體最低可采厚度,以及夾石剔除厚度,當礦體厚度不大或礦石類型復雜或礦化不均勻時,樣槽不宜過長,一般不應大於可采厚度或夾石剔除厚度。
3.布樣方法
槽底比較平整時,可在靠近編錄壁的槽底或靠近槽底的編錄壁基岩中布樣;槽底不平整時:在靠近槽底的編錄壁基岩中布樣。
圖3-8 探槽方向變小時槽底素描示意圖
探槽方向變小時,前段槽底正常繪制,不受後段方向變化影響;壁底共用邊連續;後段槽底裁剪後,與前段槽底拼接,拼接部分的界線錯開
4.樣品編號原則
探槽中 實地可只標注本類樣品代號及順序號,如化分樣可編號為H1,H2,H3,H4……
素描圖上 圖上在樣溝旁可只標注本類樣品順序號,如上述化分樣的1,2,3,4……
樣品簽上 樣品簽上已有礦區、工程名稱,故樣號可只寫代號及順序號,如化分樣的H1,H2,H3,H4……
樣品袋上 由於樣品大部分送到外地加工測試,故樣品袋上的樣號必須寫全。
七、探槽原始地質編錄應提交的資料
1)音像記錄表。
2)槽、井、坑探工程基點基線記錄表。
3)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質記錄表。
4)槽、井、坑探工程采樣記錄表及送樣單。
5)標本登記表。
6)岩礦石標本。
7)鑒定及測試成果。
8)探槽素描圖。
八、探槽編錄成果圖
探槽編錄成果圖可參照圖3-9給出的參考樣式。
圖3-9 探槽編;錄成果圖(參考樣式)
㈢ 礦產資源勘查中,坑道如何進行水文、工程地質編錄是和地質編錄一樣嗎
一、坑道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的要求
(一)坑道水文工程地質編錄,一般與地質編錄同時進行,有利於密切配合,互相協作,也可單獨進行。
(二)第一手的文字記錄資料在野外要盡量收集齊全。素描圖或工程、地質、水文工程地質現象要在現場就地勾繪,以確保水文工程地質編錄的客觀真實性。嚴禁憑記憶想像在室內作文字記述或作圖。
(三)坑道素描圖,應以能清楚地反映所揭露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現象為原則。所以:
1.凡是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情況簡單,用一壁一頂即能清楚反映所揭露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現象時,就素描一壁一頂。
2.如果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情況復雜,用一壁一頂不能清楚反映揭露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現象時,則素描兩壁一頂,或視具體情況增繪某個壁的某一小段。
(四)坑道素描圖的比例尺一般與地質素描圖相同。採用1:50~1:200。同一礦區同一種類素描圖的比例尺一般應該一致;圖的水平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一般也應該一致。
坑道素描圖一般均用方格紙繪制。對重要的並作為報告附圖的素描圖,根據工作程度和精度要求,必要時在室內也可以用磅紙或塑料薄膜成圖。
素描圖上,除詳細表示出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現象外,還應有下列內容:
1.區名稱;
2.坑道名稱及編號;
3.工程起點(或某點)坐標;
4.比例尺;
5.坑道方位角及基線、坡度角;
6.水樣、岩(土)樣的位置及編號;
7.樣品的分析成果表;
8.圖例(如用統一圖例,可不必每張再繪;如是裝訂成冊,則最好每冊圖前
面附一圖例);
9.文字描述:野外編錄時,應進行詳細的觀察描述,並將其記錄在野外記錄
本上;室內整理成圖時,則根據野外原始記錄資料,於圖的下方附上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綜合系統的文字描述。
10.編錄人及檢查人姓名,編錄日期及檢查日期。如作為報告附圖,則畫責任製表。
(五)坑道素描圖上繪描的地質內容與地質素描圖相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方面的內容有:
1.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分區界限(如乾燥區、潮濕區、滴水區、淋水區等);
2.坑道總涌水量、水溫、PH值;
3.坑道出水點位置、流量、水溫、PH值;
4.構造破碎帶的充水現象;
5.裂隙統計點位置、裂隙率(必要時附裂隙玫瑰花圖)。
(六)根據礦區坑道的分布情況及工作程度和精度要求編制坑道水溫地質工程地質平面圖。
二、坑道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
坑道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一般以水平坑道為主,包括平硐(PD)、沿脈平硐(YM)、穿脈平硐(CM)、石門(SM)、侵角小於45度的斜井(XJ)等。
(一)坑道的編號:一般與地質編號相同,主要有下列幾種方法:
1.按坑道掘進的先後順序進行編號,如PD1、PD2、PD3等。
2.按坑口的絕對標高進行編號。如PD360、PD485等。
3.按坑道分布的空間位置進行編號。如沿脈坑道中有穿脈或穿脈坑道中有沿脈時,可對主坑道給一種編號,其兩側的支坑道則按單雙號法進行編號,即一側編奇數號,一側編偶數號。
4.按坑道掘進方向及所穿礦體(帶)進行編號。例如:IYM1表示I號礦體(帶)的I號沿脈。若在沿脈中掘進穿脈坑道,則可表示為IYW1~CM1E,即I號礦體(帶)I號東穿脈。
為使用方便,同一礦區應採用同一種方法進行編號。
(二)坑道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中應繪制的圖件
1.坑道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平面圖:比例尺1:500~1:1000
2.坑道素描圖;比例尺1:50~1:200
(三)坑道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的操作步驟及方法
1.在編錄之前對坑道進行全面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觀察。觀察的重點是:地
層岩性及其產狀;礦體的厚度、產狀、形態變化;圍岩性質、蝕變類型;礦體與圍岩的風化程度;岩漿岩情況;裂隙發育特徵;構造破碎帶的性質、寬度、產狀和充填物;坑道頂板的穩固性及支護情況等。
2.在觀察研究統一認識以後,即用紅漆或其它辦法做好各種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分界記號,准備進行素描和描述。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情況簡單,也可不作記號。
3.掛皮尺:一般掛在坑頂中心線上,作為素描作圖基線尺。皮尺的起點以及各段的長度要與坑道測量的導線點聯系,若皮尺丈量的長度與坑道測量各導線點間的長度不符時,則應視誤差的大小作不同的處理:當誤差不超過1/1000時,則應以測量數據為依據,皮尺可稍加拉緊或放鬆,以便兩者數據吻合;若誤差超過1/1000時,則應查找原因,然後進行合理消差。最後將皮尺長度按比例尺畫在展開圖上(註:野外素描時,皮尺為作圖基線尺,常按實際位置繪於坑頂中心線上;室內成圖時,則作為水平標尺繪於展開圖的下方)。
4.沿皮尺測方位及坡度角(如有測量資料可以利用時,即不再測),並將數據注在素描圖上。
5.測繪展開圖輪廓
方法是首先把基線尺(即把皮尺長度)按作圖比例尺畫在方格紙上;然後在基線尺的兩側畫出兩條平行線即為兩壁底板線;之後再根據坑道測點或按一定間距垂直線尺(皮尺)分別丈量每點頂板兩側寬度及兩壁垂直高度,按比例尺畫在展開圖的相應位置上;最後根據坑道實際彎曲情況聯絡結合點,即成坑頂及兩壁輪廓圖。
另一種簡便方法是:按坑道規格繪成規則的頂和壁的輪廓圖。展開時頂和壁連起來畫。
6.用小鋼尺從皮尺零米的一端開始順序的量出各種地質、構造、礦體界線及產狀位置、水文地質鋼尺地質分區界線,坑道出水點位置、昌頂、邊壁坍塌、片幫位置;坑道出口及坑道中較大的出水點或出水地段須測流量、水溫、PH值。裂隙發育地段進行裂隙率統計,並利用同比例尺勾繪,注記在輪廓圖中。
7.在丈量、勾繪各種地質界線的同時,按擬定圖例進行各種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現象的描繪,即成野外坑道素描圖。
素描時應注意:當坑道的頂或壁由於施工原因呈弧形時,則應採用產狀投影法,將各種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界線投影在一個水平面上,以避免造成虛假形態。
8.在丈量及素描的同時,進行文字描述記錄工作,文字描述一般自工程起點開始,在描述中所提到的米距應與基線尺一致。
坑道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描述,著重於描述地質時代、岩性、坑道頂(底)板及邊壁的滴水、淋水現象,大的出水點水的流出。湧出噴出現象及流量、水溫、PH值,裂隙發育情況及其性質、產狀裂隙率,軟弱夾層、軟弱結構面及構造破碎帶的發育特徵。破碎程度、充填、膠結物分布與產狀,岩層風化和岩溶現象,坑道圍岩的穩定性,頂板冒落袋的大小及冒落高度,發展過程,不穩定地段的掘進與支護方法。裂隙率統計方法以面裂隙法為宜,必要時也可用線裂隙法統計。
水文地質分區一般分為乾燥區、潮濕區、滴水區和淋水區:工程地質分區一般分為坑道圍岩穩定區(以堅硬岩層為主,坑道頂板穩固性好,未見冒落、片幫等現象),較穩定區(以堅硬半堅硬岩層為主,坑道頂板穩固性較差,有冒落、片幫等現象)、不穩定區(以軟弱層及軟弱結構面為主,坑道頂板穩固性差,落、片幫等現象發育)。
9.結束素描及記錄後,應將圖件、文字與實際對照檢查,確無遺漏和錯誤時,才可取下皮尺,結束該段野外工作。
10.室內工作:整理野外所取得的各種資料、編繪出正式的坑道素描展開圖或野外圖件整理著墨、即為正式圖件。
三、老硐、民窯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和編錄
1.對老硐即民窯調查時應特別注意安全。對頂板及兩幫不牢固的地方,應加固支柱;對已有的天棚支柱,要進行檢查;清理廢石時要保持一定的安全坡度。
2.民窯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正在掘進或新掘進的穿脈民窯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同坑道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要求。沿脈掘進的民窯一般只能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
3.老硐及民窯調查一般應記錄老硐即民硐的硐口、位置、標高、地層層位代號及岩性、硐長斜硐硐深及硐底標高,硐口流量、水溫、PH值,積水老硐的積水量,老硐的塌陷范圍、塌陷高度等。
4.民窯及較大的老硐應採用儀器法測量硐口坐標;較小的老硐一般採用半儀器法定點,並表示在礦區水文地質圖上,老硐塌陷范圍及老硐采空區范圍應在水文地質圖上圈出。
㈣ 如何管理工程地質編錄
參照《岩土工程勘察規范》(個標0021-2001)(2009年版),土的描述看3.3.7條,岩石的描述看3.2.5條。版關鍵是檢查好現場鑽權探、原位測試的真是程度,還有取樣是否合理等。
剛編錄是最好是定點看著鑽探,岩芯一上來就編錄,對於稠度、密實程度的經驗積累很有好處。
㈤ 重要隱蔽聯檢地質編錄表格怎麼寫
重要隱蔽單元工程(關鍵部位單元工程)質量等級簽證表
單位工程版名稱權 單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稱 施工單位
單元工程名稱、部位 自評日期
施工單位自評意見 1. 自評意見:
2. 自評質量等級:
終檢人員 (簽名)
監理單位抽查意見 抽查意見:
監理工程師 (簽名)
聯合小組核定意見 1. 核定意見:
2. 質量等級:
年 月 日
保留意見
(簽名)
備查資料清 單 (1)地質編錄 □
(2)測量成果 □
(3)檢測試驗報告(岩心試驗、軟基承載力試驗、結構強度等) □
(4)其他( ) □
聯
合
小
組
成
員 單位名稱 職務、職稱 簽名
項目法人
監理單位
設計單位
施工單位
運行管理
注:重要隱蔽單元工程驗收時,設計單位應同時派地質工程師參加。備查資料清單中凡涉及到的項目應在「口」內打「√」,如有其他資料應在括弧內註明資料的名稱。
㈥ 工程地質編錄怎麼做
參照《岩土工程勘察規范》(個標0021-2001)(2009年版),土的描述看3.3.7條,岩石的描述看3.2.5條。關鍵是檢查版好現場鑽探、權原位測試的真是程度,還有取樣是否合理等。
剛編錄是最好是定點看著鑽探,岩芯一上來就編錄,對於稠度、密實程度的經驗積累很有好處。
㈦ 水利工程地質編錄怎麼做
隱蔽工程地質編錄怎麼寫
㈧ 項目二 礦區坑道原始地質編錄
一、坑道工程概述
礦山生產勘探工程主要為露天生產勘探工程、地下開采生產勘探工程、鑽探工程。其中地下開采勘探工程主要為坑道工程,坑道的布置和施工一般均在詳查階段以後,用以追索和圈定礦體,特別是礦體形態復雜、礦石組分極不均勻的礦床,目的是了解礦體埋藏條件和礦石質量。有時在礦產普查階段也布置坑道,進行邊探邊采。
坑道工程主要通過水平、垂直,以及傾斜坑道工程三個方面講述(圖6-1)。
圖6-1 坑道工程種類示意圖
1—平硐;2—豎井;3—斜井;4—石門;5—沿脈;6—穿脈;7—暗井;8—天井;9—上山;10—下山;11—礦體
1.水平坑道工程
平硐 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水平坑道。
石門 無直接地面出口,垂直於礦體走向,主要是在圍岩內向礦體方向掘進的水平坑道。
穿脈 無地面出口,垂直於礦體走向,主要在礦體內掘進的水平坑道。
沿脈 無地面出口,在礦體內沿礦體走向掘進的水平坑道。
石巷 無地面出口,平行礦體走向在礦體下盤圍岩內掘進的水平坑道。
2.垂直坑道工程
豎井 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鉛直坑道。
暗井 無直接地面出口,由上向下開鑿的鉛直坑道。
天井 無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開鑿的鉛直坑道。
3.傾斜坑道工程
斜井 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傾斜坑道。
上山 無直接地面出口,由上向下開鑿的傾斜坑道。
下山 無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開鑿的傾斜坑道。
二、坑道地質編錄的准備工作
坑道原始地質編錄,是對坑道的兩壁一頂或一壁一頂進行綜合的(地層、岩石、礦產、構造等)觀察研究,對研究過程及所揭示的地質現象進行真實的、准確完善的素描和記錄。老硐或生產坑道可以只編錄一壁。
1.技術准備
坑道地質編錄人員應了解和熟悉礦區,特別是坑道附近的地層、岩石、礦產、構造以及岩性分層、礦層、岩礦石特徵等和掌握坑道原始地質編錄的有關規定、編錄程序、方法、質量要求等。
2.人員准備
坑道地質編錄組一般2~3人。組長負責綜合地質觀察和投影工作,一名助手負責繪制坑道素描圖,另一名助手負責文字記錄。其餘工作由組長協調。
3.安全生產准備
對坑道地質編錄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編錄前必須戴好安全帽和照明用具,對老硐應檢查有無危險岩塊及有毒氣體存在。
三、坑道地質編錄方法和要求
(一)坑道地質編錄方法
坑道地質編錄一般在坑道掘進後,視掘進進度、頂壁穩固程度、地質構造復雜程度及礦區設計要求,在現場分段進行編錄。
(二)坑道地質編錄要求
1.施工管理
1)坑道的掘進質量要求較高,為滿足設計要求,掘進必須在測量密切配合下逐段地進行,一般情況下,定向坑道不允許偏離設計方向和改變設計坡度,沿脈坑道應沿礦脈總體方向掘進。
2)坑道掘進後應檢查坑道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頂和壁是否平整,未達到設計要求應補做工作;只有達到設計要求後,方能進行地質編錄。
3)編錄前的坑壁應用水清洗干凈。
2.技術要求
比例尺 常用1∶50~1∶200。
坑道素描圖 一般坑道素描圖要求用壓平法展開,當坑道形態規則時,採用規則形態繪制兩壁一頂(圖6-2)。坑道形態不規則時,按實際形態素描(頂、壁分開繪制)。若礦體形態簡單、組分均勻、兩壁變化不大時,也可只繪制一壁一頂,沿脈坑道應按設計要求以一定間距繪制掌子面素描圖。
3.素描圖精度要求
按選用的比例尺,凡在圖上厚度大於1mm、長度大於3mm的地質體或地質現象,均應劃分並在圖上表示,如遇特殊地質現象,應放大比例尺作素描(或照相)。
圖6-2 壓平法繪制坑道圖
4.素描圖製作要求
1)坑道方向變化上在15°之內時,素描圖繪制不作特殊要求,連續繪制,在導線起點處標明方位即可(圖6-3)。
圖6-3 坑道轉彎小於15°連續繪圖
2)坑道方向變化在15°以上時,要求分段編錄。編錄時在頂板上留出岔口,彎壁上留出空白(注意:導線始終為連續的)。岔口開口在內彎角度較小一側,岔口的夾角即方向改變的角度值(圖6-4)。當坑道方向變化較多時,在坑道素描圖的下方應畫一個坑道平面位置圖。
如在沉積岩中編錄時,岩石成層性明顯,坑道坡度改變後,坑道壁上的傾角線、頂板上的走向線在投影時,方向和角度都有變化,出現岩石花紋不連續,用直線在轉向處分開(圖6-5)。
圖6-4 坑道方向變化大於15°時不連續繪圖
圖6-5 坑道坡度變化較大時坑壁不連續繪圖
(三)基點、基線布設
1.基點布設及定位要求
1)坑道基點要求沿坑道頂板中心線布設,基點又稱中線樁。坑口的基點為坑道的起點。
2)坑口基點用GPS定位,坑道內各基點由地質人員用半儀器法測定。待地質編錄完成後,坑口基點及坑道內主要礦層底板及拐彎大於15°的基點,應經儀器精確測定,提供X、Y、Z坐標數據。
3)基點編號從坑口開始,向坑道內按順序依次編號,坑口基點編號為坑道編號+0點(例CM001-0),坑道內各點依次編1號、2號……
2.基線布置
基線由皮尺系在兩個相鄰基點(中線樁)上構成。布置基線時要求:
1)有測量儀器測定基點時,基線(皮尺)長度與兩基點測定的距離應相符。
2)編錄人員自行測定基點時,皮尺(基線)不可拉得太緊,也不可放得太松,以避免造成較大的累計誤差(皮尺應經常用鋼尺校正)。基線應測量距離(m)、方向(度)、坡度(正或負)。
基線記錄應分段進行,通常從坑口基點到坑道內第一個基點之間,作為第一段基線,首先編錄,記錄成0~1;往後依次為1~2,2~3,依次類推(圖6-6)。
圖6-6 坑道基點、基線設置示意圖
(四)綜合觀察和分層
1.綜合觀察
對坑道兩壁基岩應進行系統地敲打和觀察,觀察岩石中礦物組分、結構、構造及其變化,確定岩石名稱;觀察岩石的蝕變情況、蝕變礦物、蝕變程度、蝕變帶范圍以及礦化種類、強弱、與蝕變的關系、礦體厚度、礦石自然類型及工業品級(目測含量)等;觀察斷裂、裂隙分布位置、斷層破碎帶特徵及寬度、斷層性質、切割礦體程度等,目的是為詳細劃分不同的岩性層、掌握蝕變或礦(化)體賦存位置、成礦有利因素、礦體破壞情況等。
2.分層
(1)無礦岩層的分層
按礦區填圖單元,結合岩石組合、構造、蝕變等變化特徵進行分層。標注分層的代號,編錄中無論是文字記錄還是作圖,都要對厚度在圖上大於1mm、長度大於3mm的不同岩性層進行劃分。
(2)礦層的分層
對礦(化)層中不同的礦體、礦化類型、含礦岩石、礦石工業品級進行劃分。在分層的基礎上,對坑道兩壁及頂板上基岩出露的各種岩性、礦體分界線(尤其要對含礦層中劃分的不同礦體、不同類型、不同品級的礦石出露范圍、斷層、裂隙等界線),用油漆或防水符號筆標注,使其醒目,便於作圖投影。
如某礦區Ⅰ號銅礦體內分別有1品級和2品級礦石段,用筆畫出界線並選擇礦體的適當位置,標注ⅠCu1及ⅠCu2(圖6-7)。
圖6-7 實地標注礦體代號
(五)投影與作圖
1.穿脈坑道投影與作圖
(1)素描輪廓圖
穿脈坑道輪廓按設計規格和選擇的比例尺繪制在坐標紙上(要求坑道施工與設計相差不大),如圖6-8所示。
圖6-8 坑道素描輪廓圖
註:施工基本符合設計;頂寬1.2m,壁高1.8m。
(2)坑道頂板地質界線的投影與作圖
以基線作水平標尺,鋼捲尺作垂直標尺組成平面直角坐標。以圖6-9為例,F1與頂板左邊線、右邊線、基線交點分別為A、B、C。
圖6-9 坑道頂板地質界線投影圖
A點坐標:投影人員用鋼捲尺自A點垂直1~2基線,與基線交於a點,A到a的距離為Aa,a至基點1的距離(皮尺讀數)為1a,作圖員按比例尺在基線上讀取a位置往左邊線讀取Aa長度即可確定A點在圖上的位置;同樣原理,讀取1b距離及Bb長度即可確定B點在圖上的位置;
C點坐標:因C點在1~2基線上,它的水平坐標即是基點1至C點距離1c,而垂直坐標則為0m。
(3)坑道壁上地質界線的投影與作圖
以F1斷層界線投影和作圖為例(圖6-10)。F1與左頂界、右頂界、左壁底、右壁底的交點分別為A、B、C、D,各點垂直投影到基線1~2上的讀數分別為a、b、c、d,作圖員在輪廓圖的基線上按比例尺讀取a點位置並垂直基線投影到左頂界上即得A點,以同樣方法將b點位置投影到右頂界上即得B點;基線上c點先垂直投影到左頂界,再垂直投影到左壁底得C點,同樣方法將基線上d點投影到右壁底上得D點,然後聯結CABD即成F1界線。
坑道內在壁上及頂上採取的樣品、標本及位置、測量的產狀位置等用同樣垂直投影方法展繪至素描圖相應位置上。
圖6-10 坑道壁上地質界線投影圖
(4)地質體上各投影點的選擇
在選擇投影點時,要求能基本控制地質體的大致形態,在連圖時,還應參照實際地質體界線形態勾繪。
呈直線形態的界線,應在直線的上端和下端各選一個點投影,然後連接兩點即可。
呈弧形線的界線,投影點選擇至少三點:上下各一點,中間弧頂一點即可。
波浪線界線,投影點可全部選擇在波峰頂上或選擇在波谷底處,再用鋼捲尺測出波峰至波谷距離,並參照實際形態勾繪。
斷層破碎帶或地質透鏡體,投影點的選擇,要以能控制住破碎帶寬度、斷層面形態和透鏡體的尖滅端或膨大部分為原則。
(5)坑道素描圖的內容(編錄用圖)
坑道素描圖應繪於方格厘米圖紙上,內容有頂板基點位置及編號(或坑道素描圖成圖後,只保留坑口基點)、基線方位、水平比例尺、圖例、各地質體分層界線、斷層線及編號、礦層(體)界線及礦體號、岩礦石標本採集位置及編號、測量各種產狀位置及數據,刻槽樣溝位置及編號(圖6-11)。
2.沿脈坑道投影與作圖
(1)沿脈坑道頂和壁的投影和作圖
沿脈坑道頂和壁的投影和作圖方法與穿脈坑道同。
(2)掌子面素描圖
圖6-11 坑道素描圖上應表示的內容示意圖
沿脈坑道在施工過程中,要求按一定的間距作掌子面(坑道橫截面)素描圖。掌子面素描圖和坑道素描圖的壁、頂規格應完全吻合,比例尺也應相同。
掌子面素描圖的投影和作圖方法基本上與頂、壁的投影和作圖方法一致,只是基點布設在頂板中線上,以中線距離為准,基線布設是一端系在基點上、另一端自然下垂(鉛垂),如圖6-12所示。
圖6-12 掌子面投影圖
圖6-13 不規則坑道投影圖
O為頂板中線上一點(基點)、B、C為礦體頂板界線與兩壁的交點。
B點坐標:水平坐標是BD長、垂直坐標是OD長。
C點坐標:水平坐標是CF長、垂直坐標是OF長。
(3)掌子面理想輪廓圖
坑道標准形態應是頂板基本為一水平面,兩壁斜度一致且壁面平直,坑道橫切面形狀為等腰梯形。但在實際施工中,往往部分地段的頂呈弧形或壁凹凸不平,所以在投影作圖時,應將坑道視為一理想規則形態,繪制輪廓圖。做法是將需投影的各類界線或地質現象按產狀自然延長或縮短,使其落在理想的規則圖形中,再投影和作圖(圖6-13),實線表示實際施工坑道的形態,虛線構成的規則梯形表示理想的投影作圖圖形。N為實際頂板基點、N′為理想基點(作圖基點),投影礦體頂界AB時,不能投影A點和B點,應該投影A′點和B′點。
(4)掌子面素描圖的放置
掌子面素描圖是坑道素描圖的附屬部分,它與坑道素描圖的關系應明顯表現出來。一般的擺放形式如圖6-14,圖中坑道圖頂板的0、1點是基點,A點是表示掌子面投影的基點位置,掌子面圖頂界中心的A點應與坑道頂板上的A點重合,其頂和壁的輪廓要與坑頂和壁的素描圖吻合。
圖6-14 坑道與掌子面位置圖
四、坑道文字記錄
1.基點、基線記錄
首先將基點的編號及已測定的坐標、基線編號、長度、方位角及坡度記錄於表「槽、井、坑探工程基點基線記錄表」中。
2.文字記錄及要求
1)以分層為單元,按編錄基線順序,從坑口向內,一段基線接一段基線地依次在「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質記錄表」中記錄分層界線位置、斷層線位置、標本及樣品採集位置、產狀測量位置在基線上的讀數。
2)岩性描述與礦層(體)描述應分層進行,如一條基線包涵了兩種岩性層時,應分段進行描述;如果幾條基線只控制了一種岩性層時,則將幾條基線距離合並作一次性描述。
3)槽、井、坑探工程基點基線記錄表中的「地質描述」一欄,主要記錄岩石特徵(顏色、風化特徵、成分、結構構造等)、岩性、穿插關系、厚度、地質體及地質構造特徵蝕變及礦化等。
4)記錄的基線坡度、分層位置(距離)、斷層位置、礦體頂底界線位置、測量產狀、採集標本等位置和數據都要求與素描圖完全一致。
例如:某坑道素描圖與文字記錄為:
基線0~1,長15.6m,方向20°、坡度1°
0~6.7m:紫紅色中厚層狀長石石英砂岩……(繼續作岩石特徵描述和補充描述)。產狀25°∠30°(3m處),標本B1(4.2m處)。
6.7~15.6m:紫紅色緻密塊狀赤鐵礦……(繼續礦石特徵描述和補充描述)。產狀21°∠59°(6.7m處礦層頂板)、標本B2(12m處礦石)。
基線1~2,長18.3m,方向22°、坡度-1°。
0~5.2m:紫紅色緻密塊狀赤鐵礦……(繼續礦石特徵描述或者註明「特徵同上」字樣)。產狀19°∠60°(9.5m處礦層頂界)。
5)2~18.3m:灰色厚層狀石灰岩……(繼續岩石特徵描述和補充描述)。
基線2~3,……
3.坑道采樣記錄
坑道頂、壁採集的標本、樣品應填寫「槽、井、坑探工程采樣記錄表」。
4.坑道施工概況記錄
坑道施工並編錄後,應填寫「坑道、鑽孔概況表」。
五、編錄資料整理
1.文字記錄整理
1)檢查記錄表填寫的內容是否齊全,描述的地質內容是否全面、准確,專業用語使用恰當否、有無錯漏字等。
2)核對文字記錄與素描圖上內容是否吻合,若出現文、圖不一致的情況時,必須及時到現場核實後處理。
3)記錄表中的數字要求全部上墨。
2.素描圖整理與成圖
1)仔細檢查素描圖,查看是否有地質界線的錯連或漏連現象等。
2)素描圖上的各種數據(方向、產狀、標本號、樣品等)、分層界線、斷層線等以及其他內容,經核對後上墨。
3)對編錄的坑道素描圖進行整飾,全圖上墨。坑道素描圖樣式如圖6-15所示。
上述工作完成後,編寫坑道編錄小結。
六、坑道原始地質編錄應提交的資料
1)音像記錄表。
2)坑道、鑽孔施工概況表。
3)槽、井、坑探工程基點基線記錄表。
4)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質記錄表。
5)槽、井、坑探工程采樣記錄表、送樣單。
6)標本登記表。
7)岩礦石標本。
8)鑒定及測試成果。
9)坑道素描圖。
10)坑道編錄小結。
七、老硐地質編錄
老硐指已廢棄又無地質記錄及開采記錄的舊坑道。老硐地質編錄應根據地質勘查需要,有選擇、有重點的進行。
1.老硐勘察
編錄前,應對選擇編錄的老硐進行勘察,查看是否有暗井、坍塌、冒頂、有毒氣體;是否有野獸、毒蛇等,若有問題應及時撤離,確保編錄人員安全。做法是:硐口專人留守,兩人以上人員進入老硐,並相互保持一定間隔,遇到岔硐口時,設置出口方向路標,嚴禁單人進入老硐。
2.老硐地質編錄
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老硐地質編錄。
圖6-15 坑道素描圖樣式
編錄方法 可綜合運用實測剖面及探槽、淺井、坑道的編錄方法,繪制老硐平面圖、剖面圖。編錄中,仍可布設基點、基線,基點、基線設在硐頂、硐壁均可。
編錄要求 對有地質意義或有代表性的老硐,要進行專門測量,除掌子面外,要按一定間距和在老硐膨大(鬧堂)、狹縮和轉折部位詳細觀察、記錄和采樣。
采樣方法 老硐采樣一般用揀塊法或刻線法。采樣時,需注意查看原來礦體富集部位;布樣時,要仔細分析主礦體延伸方向,以免將硐壁上殘留的零星礦層或次要礦層作為采樣或描述對象。
3.老硐調查、編錄應提交的資料
1)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質記錄表;
2)坑道素描圖(或平面圖、剖面圖);
3)音像記錄表;
4)標本登記表及送樣單;
5)鑒定及測試成果。
八、附圖表
坑道素描圖如圖6-15所示。
㈨ 工程地質勘察野外編錄中卵石是怎麼描述的急
卵 石 :顏色(青灰夾黃色),密度(鬆散/稍密/中密/密實(根據標貫試驗專確定)),濕度屬(稍濕/濕(初見水位以下)/飽和(穩定水位以下)),磨圓度(呈圓形或次圓狀),分選性(好,一般),卵石含量(約65%),粒徑(一般60-120mm,最大為180mm),主要組成成分(為砂岩及石英砂岩),充填物(約35%細粗砂及黏性土)。
圓礫:淺灰黃色、灰色,飽和,中密,分選性差,以石英礫、卵石為主,石英砂次之,礫、卵石磨圓度較好,石英砂呈次稜角狀。
(9)工程地質編錄表格擴展閱讀:
主要是對岩性進行描述!如:描述其岩石的顏色、結構、構造及形成條件進行描述,如果有特殊的構造也要對其進行詳細描述。
還要觀察岩石的破裂面,看其是否有劃痕,如果有的話那就是構造運動的證據!再就是還要量取其主裂面與岩心軸的夾角!最後就是取樣,按照國家規范進行取樣的話,就要取二分之一樣,不過有些時候要視情況而定 有的礦山就要求取全樣。
具體情況具體來定,有些礦山根本不按國家標准規范幹活!
㈩ 工程勘察地質編錄是做什麼的
地質編錄:
在地質勘查、勘探中,對各種工程的地質現象進行編繪、記錄的過內程。
技術要求:
需進行地質編容錄的工程主要有:探槽、淺井、鑽孔。
編錄要求現場記錄所見地質現象,其中探槽和淺井需在現在繪制工程素描圖。鑽孔可在完成現場記錄後室內繪制。
探槽、鑽孔素描圖的比例尺皆為1/100,淺井大多為1/100或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