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術語
㈠ 什麼叫第一斜坡帶在礦山地質災害治理中提到的專業術語,請高手指教。
比如從山腳到山頂,不是單一的平直斜坡面,半山腰處有一比較寬的平台,或者相對最高峰次一級的山脊,而滑坡等地質災害發生在下部。那麼山腳到平台(或者次級山脊)一帶為第一斜坡帶。
僅供參考!
㈡ 城市地質環境及其相關術語
環境、資源、地質環境、地質資源等相關概念在不同的學科或領域有不同的定義,即使在同一學科或領域內,不同的學者根據自己的體會和經歷,也會給出不同的定義。為使讀者對本書的理解不至於混亂,本節將對這些相關概念作一個界定。
一、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
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都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既有同一性,又有差異性,二者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都是相對於人類這個主體而言的,對人類十分重要。
1.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的概念:在環境科學中,「環境」是指以人類為主體,圍繞著人類的空間以及位於該空間內部的直接或間接地決定或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我國環境保護法將環境定義為,「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1]。
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自然環境是人類經常的和必要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之一,環境影響著人類,作用於人類;反之,人類也能通過自己的活動反作用於自然環境,即人類有目的、有計劃、能動地改造著環境、利用著環境,為自己創造新的生活和生存環境。
然而,人類長期以來並沒考慮到由於對環境的干預能產生長期的、累積的影響的環境效應。當人類違反自然規律去干預環境時,人類將因自己的錯誤而受到自然界的懲罰;當人類按照自然規律去干預環境時,便會使環境有利於人類的生存而發展。人類在認識到其必須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後,從而使人們又重新回歸於正確的平等、共生、共進的關繫上來。
2.環境價值
環境作用於人類,影響於人類,人類也反作用於環境,影響著環境。在這種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中,向著人類生存與發展好的方向的作用和影響;與此同時,環境質量和環境功能也是向著好的方向的作用和影響,這種關系稱為環境價值。環境價值表現的是雙向關系,而且也是雙贏關系。也就是說,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犧牲環境,以環境為代價,降低了環境質量,損害了環境功能,這種單向利己關系只是無休止地從環境中攝取,毫不顧忌環境的承載能力,把人和環境的關系對立起來,人與環境只是使用與被使用的關系、需要與滿足的關系,這只能是環境的使用價值而不是環境價值。為了協調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對於降低了的環境質量和折損的環境功能予以足量的經濟補償,這就是環境補償價值。環境價值是由使用價值和環境補償價值構成,在沒有環境補償價值的情況下,環境價值就不存在。環境價值是產生於人類對環境獲取效用的同時又要對環境給予足量的經濟補償。這也是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的所在,人類與環境關系是和諧、平等共處、共生、共存、共榮的統一整體。環境價值是指事物和人的行為對人的正常環境生活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既在滿足人的環境本性和需要所具有的意義和使用價值,亦要人類向自然環境提供足量的補償價值,以補償自然環境滿足人類需要能力的折損。
倡導環境價值,把環境價值理解為與人的統一獨立整體,與人共同享有平等的尊嚴、權利和價值,回歸環境價值的可持續發展價值觀,恢復人的環境本性和環境需要的豐富性和全面性,恢復人與環境的自由的和諧關系,對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全面建立和諧社會意義重大。
3.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是自然環境的組成要素,是自然環境中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來產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自然要素,它包括土地、水體、動植物、礦產、陽光、地熱等資源。自然資源是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是社會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質要素,是人類生存的自然基礎。自然資源類型,有多種劃分方法[2~4]:①按其在地球上存在的層位,可劃分為地表資源和地下資源;②按其在人類生產和生活中的用途,可分為勞動資料型自然資源和生活資料型自然資源;③按其利用限度,可分為再生資源和非再生資源;④按其數量及質量的穩定程度,可分為恆定資源和亞恆定資源。
4.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的關系
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的關系:自然資源只不過是自然環境的一個要素,自然環境包含了自然資源,這就是自然環境的資源觀。自然環境包括宇宙環境、地球環境、地質環境、地理環境等。
5.短缺資源
自然資源是有限的,這是由於自然資源的屬性和功能所決定的。它們具有滿足人類需要的有用屬性和可利用的功能。在有限的自然資源中,有的是短缺資源,有的是稀缺資源。
短缺資源是指在一定時空范圍和一定技術經濟條件下,因需求量大於供給量而產生明顯不足的資源。資源的短缺狀況和短缺程度與一定時空條件下的價格有關。在一定的價格水平上,資源需求量大於供給量,即顯現出資源短缺[5]。
因為資源短缺狀況和短缺程度與價格有關,所以與形成價格的機制有關。在國內外市場分割的環境下,有的國家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價格受到政府嚴格管制,具有剛性價格的許多自然資源,以遠低於其價值進行交換,出現過度利用,造成長期短缺。而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特別是在市場機制健全的條件下,資源價格是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能較好地反映資源供銷狀況,雖然由於信息的不完全而可能出現資源短缺,但是短缺現象有一定彈性,一般情況下持續時間較短。
總之,環境是指以人為主體的生命有機體存在的周圍空間,包括空氣(陽光)環境、水環境、地質環境、土壤環境、生物環境等的總稱,是影響人類生存、發展和享受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和,它也是一種自然資源。水、土地、森林、草原、地質礦產、石油天然氣、動植物、空氣等自然資源均是環境的要素。而自然資源則是自然環境的組成部分,環境中包含著資源,資源蘊涵於環境。
因此,在本書中出現的「環境」、「資源」、「環境資源」或「資源環境」這些詞彙如果沒有前定介詞修飾,則環境資源或資源環境同指一個概念,都可以簡稱為環境資源或資源環境。
二、地質環境與地質資源
1.地質環境
地質環境(geological environment)是指與人類生存和發展相互影響的地球表層岩土體空間,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資源、環境等基礎功能。它與大氣環境、水環境、生態環境之間存在著廣泛的物質、能量交換,起控制、支撐或破壞作用,共同構成了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環境系統。地質環境承受內動力、外動力地質作用和人為作用,具有內源性、隱蔽性和一旦釀成災害的不可逆性,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制約作用。地質環境可由第一、第二、第三地質環境構成。
第一地質環境,指未受到人類活動影響的地質環境,或可稱為原生地質環境。
第二地質環境,指人類進行地質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建設等活動,以及發展經濟所從事的經濟活動等所改造了的地質環境,或可稱為城市次生地質環境。
第三地質環境,指人類活動及其與原生、次生地質環境的相互作用的總和。城市地質環境即為典型的第三地質環境。
地質環境是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環境,它包含了地質資源,具有與環境相同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相同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環境地質問題(environmental geology problems)是指地質環境中對人類生存與發展有不利或潛在不利影響的各種不良地質現象和作用,如各類地質災害、土壤污染、地下水水質污染、海水入侵、土壤沙漠化、鹽鹼化、石漠化等問題。本書「環境地質問題」與「地質環境問題」同義。
地質災害(geo-hazards)是指由於自然產生或人為誘發的地質作用,對人民生命財產、生活環境和工程建設造成的危害。簡言之,即地質作用造成的災害。地質災害按其發展過程可分為兩類,一類為緩變性災害,以較緩慢的作用過程對人類造成危害,如地面沉降、地裂縫和地面塌陷等;另一類為突發性災害,驟然發作成災,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等。
2.地質資源
地質資源是指在地質歷史時期由於地質作用形成的蘊藏於地層中的各種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如各類礦床、石油、天然氣、地下水、地熱水、礦泉水、微生物、地表各類天然建築材料、土地、濕地、地質景觀和地下空間資源等。地質資源是自然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與自然資源一樣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具有與自然資源相同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地質資源也是地質環境的組成部分。
3.地質環境與地質資源的關系
地質環境與地質資源的關系正如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的關系一樣:地質環境包含地質資源,地質資源只不過是地質環境的一個要素。在談及地質環境或地質資源的時候,具體含義各有側重:地質環境主要指包括地質資源在內的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各類要素,重點是人類與這些要素的相互關系;而在談論地質資源時,側重於人類開發利用於生產、生活的蘊藏於地層中的物質。從環境角度看,地質資源是地質環境的一部分;從資源角度看,地質環境是地質資源的一部分。
本書提及地質資源時,可理解為地質資源環境,在提及地質環境時,可理解為地質環境資源;在論述地質環境質量評價或地質環境風險評價的時候,包括了地質環境和地質資源評價和風險評價的含義。
4.其他幾個相關概念
城市地質環境:指包括城市發展所影響的區域和深度范圍內地質條件、地質資源、地質災害、地質環境問題等的總和,是地質環境在城市區域的概念。在城市區域,幾乎不存在原生地質環境,主要是人類與自然地質作用共同形成的城市次生地質環境。因此,城市地質環境主要指人類活動及其與次生地質環境的相互作用的總和。
城市地質環境包括對城市發展有利的地質資源和良好的地質條件,也包括對城市發展不利的地質災害、環境地質問題及不良地質作用與現象。城市地質環境質量評價包括對城市發展起支持作用的地質資源、良好地質環境條件的有利方面的評價,也包括對城市發展起限製作用的不良地質作用、地質災害及環境地質問題等不利因素的評價。
城市生態環境:在城市區域中,城市居民與城市環境的統一體,以及這個統一體中進行物質能量流動與交換的因素,即與城市居民相互作用的環境稱為城市生態環境。研究城市居民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稱為城市生態環境學。
社會經濟環境:人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環境為社會經濟環境。在自然環境中,地質環境居於主導地位,而在社會經濟環境中,人居於主導地位。
城市生態地質環境:以人類生存的城市地質環境為核心,其與自然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環境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重疊部分為生態地質環境。
三、地質環境資源的特性
地質環境資源與其他天然資源相比較,具有下列特性[6]:
(1)資源屬性:一部分地質環境資源,如天然建築材料、石油、天然氣、地下水等資源,具有與一般天然資源一致的屬性,即難以恢復和再生性、不可逆性、耗損耗竭和枯竭性,具有可以移動性。
(2)環境屬性:另一部分地質環境資源如地面空間、地下空間、地質景觀、濕地、天然地質體及其構成等具有自然環境屬性,即具有不可耗竭性、不可移動性,但具有可恢復和重建性質,即這部分地質資源雖然可被破壞、污染和毀損,但其功能可以通過工程治理或天然自凈與調整得到修復。
(3)獨一無二的特性:地質環境資源,其環境資源價值不僅與其具體種類、品質等有關,還受到其所處的具體地理區位、埋藏條件、開發利用條件、稀有程度等的影響,可以認為,地球上沒有在使用價值、補償價值、開采利用條件、修復條件等方面完全相同的兩種資源。因此,地質環境資源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這種獨一無二的特性在具有環境屬性的地質環境資源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4)社會化商品屬性:地質環境資源與一般天然資源一樣,具有可社會化與可商品化屬性。不論是上述具有資源屬性的地質環境或是具有環境屬性的地質環境,都可以通過人類的工程改造或者開采利用,進入流通領域,實現其社會化和商品化。
地質環境資源的價值由上述特性決定,在進行地質環境資源價值評估時,必須考慮到地質環境資源的這些特性。
㈢ 山上掉石頭在地質災害中用專業術語怎麼說
術語和符號
3.1
術語
3.1.1
地質災害
地質作用造成的災害。
3.1.2
滑坡
斜坡上的岩土體沿某一界面發版生剪切破壞向坡下運動的現象權。
3.1.3
滑體
沿滑動面作整體滑動的岩土體。
3.1.4
滑帶
滑體與滑床間的軟弱岩土夾層。
3.1.5
滑床
滑帶下的不動岩土體。
3.1.6
危岩
陡坡或懸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穩的岩體。
http://wenku..com/view/a89699ece009581b6bd9eb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