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宣傳視頻

地質災害宣傳視頻

發布時間: 2021-01-18 21:50:26

Ⅰ 貟小蘇副部長在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防範工作緊急視頻會議上的講話

(2010年8月20日)

同志們:

今天下午部決定召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緊急視頻會議,主要目的是學習貫徹國務院領導近期關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批示精神,落實紹史同志關於三峽庫區、地震災區及其他重點區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要求,對當前降雨重點流域防災工作再部署再強調,組織大家一起,振奮精神,提升信心,再鼓士氣,全力做好近期強降雨期間及汛期後半段的地質災害防範工作。

今年入汛以來,我國雨情、水情異常復雜,地質災害多發頻發,防範形勢異常嚴峻。8月8日,甘肅舟曲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造成1337人遇難、407人失蹤。8月12日,四川汶川、綿竹、都江堰遭遇特大山洪泥石流,造成7人死亡、37人失蹤。8月18日,雲南貢山又發生泥石流災害,造成4人死亡、87人失蹤。災害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迅速部署搶險救災工作。各單位、各部門緊密配合,全國上下全力支援,搶險救災工作有序有力。部和各級國土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及時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響應,迅速組織當地國土系統幹部職工就地投入搶險救災工作,部及時派出專家和技術隊伍協助地方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災後恢復重建等工作。目前,甘肅舟曲、四川綿竹、汶川和雲南貢山等災區,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

8月11日,部召開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緊急視頻會議,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出了進一步安排,各地都做了很好的貫徹落實。剛才,中國氣象局鄭江平司長已經詳細分析了近期全國的氣象狀況,我國又將迎來新一輪大范圍降雨過程,范圍涉及20多個省區市,局部地區最大降雨量可能超過200毫米,地質災害防範工作再一次面臨巨大考驗。針對本次強降雨,國務院領導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未來十天極易出現強降雨,要加強洪水和地質災害防範工作,特別要重視汶川等地震災區的危險區,及時轉移群眾避險。昨天下午,在趕赴雲南貢山途中的徐紹史部長又專門安排部署防範近期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的各項工作。

為貫徹落實中央領導批示精神和紹史部長的部署安排,切實做好強降雨引發地災的防範,下面我簡單談三點意見:

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進一步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8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對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搶險救災作出了部署,近10天以來,國務院領導又先後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出多次重要批示,要求加強防範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做好各項搶險救援工作,防範次生地質災害。我部8月11日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緊急視頻會議上,徐紹史部長對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精神重點作了傳達,對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突出強調了做好舟曲搶險救災的各項任務。國土資源部門要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搶險救災部署和要求,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範工作。

(一)要充分認識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嚴峻性

我部多次強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嚴峻性。8至9月我們依然處於主汛期,還可能經歷多輪強降雨過程,汛期還可能延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遠不能有絲毫鬆懈。從今年情況看,老點、新點同時引發,既有已經排查出來的隱患點,也有不在防範范圍內的新發生的地質災害點。有些地方由於遭受多輪強降雨侵襲,岩石松動、土體飽和,地災常常是突如其來,猝不及防,形勢非常嚴峻。盡管形勢嚴峻,我們還是要堅信,對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抓與不抓大不一樣,查與不查大不一樣,防與不防大不一樣,治與不治大不一樣。要針對性設防,防而又防,防上加防,特別是防範一些大規模、高速度、遠距離的泥石流、崩塌疊加並發的重大地質災害。

(二)清醒認識地質災害的隱蔽性、突發性和破壞性

由於我國地質環境條件的復雜性,我國地質災害本身就十分發育,在廣大山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隨處可見,加之對引發地質災害的降雨、地震等外動力作用的預測預報還遠遠不能達到及時准確的程度,導致地質災害具有十分復雜的形成機理和成災過程,表現出很強的隱蔽性和突發性,一旦成災,又具有很強的破壞性。對地質災害本身的這些特點,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要把地質災害的這三性告訴我們的幹部,告訴我們的群眾,讓大家頭腦中都綳緊防範地災這根弦,使大家都做到主動防災。這次四川綿竹、汶川暴發大規模山洪泥石流災害,卻沒有造成大量人員損失,與當地幹部群眾自身具備的面對地災的警惕性和防災自覺性是緊密相關的。

(三)全面認識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局限性

當前,我們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基礎情況調查掌握、行政管理與技術支撐隊伍建設、監測預警與臨災預報、群測群防體系建設與運行、臨災避險組織與執行、防治經費投入與安排使用、災後應急處置與災後恢復重建等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各地對這些問題,要有全面認識,心中有數,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盡快彌補和解決,從主觀上逐步築牢地質災害防線。

二、要立足防大災、抗大災,全力以赴做好下階段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一)進一步落實防災責任

各地要全面落實責任體系,縱向是省、市、縣、鄉、村五級,橫向是各相關部門、相關單位。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是關鍵。要建立完善的領導負責制,主要領導要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親自抓、分管領導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具體抓,人人肩上有擔子,項項工作有著落。要協助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縣(市)政府、鄉鎮(街道)政府把轄區內隱患點的防災工作責任進行層層分解,細化到人,確保每個環節上、每個崗位上都有人抓有人管。要利用多種方式向社會公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災責任人和監測責任人,將接聽災情和險情報告的電話號碼在電視和報紙等媒體上公布。

(二)要密切配合,形成防災的合力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場持久戰,也是各級政府、多部門參與共同作戰的規模戰爭,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與配合。一是要與氣象、水利部門配合,關注雨情、水情,做好監測輿情。各地要進一步推進氣象預警,按照我部和中國氣象局的要求,將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推向縣一級,提高預報的精細化和准確度,同時要將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作為提醒民眾和宣傳工作很好的一個窗口。二是加強與發展改革、財政部門的配合,爭取在地災防治工程和經費上予以支持,優先、重點消除威脅人群大、威脅財產多的重特大隱患點。三是要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指導和監督交通、鐵路、水利、建設、教育等部門,各負其責,做好相應領域內的地質災害防範工作。四是與民政、安監部門配合,做好搶險救災和應急處置工作。五是進一步依靠鄉鎮村社基層組織和基層黨員幹部,充分發揮他們在地災防範工作中的骨幹作用。

(三)要健全和完善群測群防體系

這是在現有的情況下最有效的手段,需要持續不斷地改善和完善。健全和完善群測群防,一是加強防災知識和責任心。要加強對群眾監測員的培訓,讓他們掌握識災、報災、防災的基本知識,要增強他們的責任心,還要解決他們的具體困難。四川可能有些地方條件好一些,監測員有手搖對講機、也有敲鑼、吹哨,要盡可能給一些補貼。二是要實現做好、做通受威脅群眾的思想工作,給他們講清「防災多受累,受災少流血」的道理,爭取他們的主動配合。在發放「明白卡」的同時,就要把防災的知識告訴群眾,把撤離的路線告訴群眾,特別是到晚上,一旦有了險情怎麼撤,往那裡跑,都要告訴群眾,要不然人心惶惶,撤離過程本身就會造成很大的麻煩,甚至是傷亡。我們有很多工作只做到了基層幹部,只做到了國土系統,但沒有落實到普通群眾,沒落實到受威脅的人員。四川省的副省長講了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對於治理酒後駕車,我們搞過很多整治,效果都不盡如人意,這次治理酒後駕車,直接將違規後果告知每一個開車的人,效果就好得多。群測群防要把地災的知識和撤離的路線告訴群眾,而且撤離之後不要再擅自返回危險區。群測群防體系要作為一個最關鍵的環節切實抓好。

(四)進一步加強隱患排查

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是否全面和到位,是能否避免重大損失的關鍵。一是再排查、勤巡查、常檢查,重點檢查人口密集的城鎮地區和山地斜坡地帶、溝口處、交通干線兩側、庫岸、礦山采空區以及已查明的隱患點等地質災害易發區域;二是根據天氣情況開展動態巡查;三是針對排查中發現的重大隱患,要納入監測體系,有針對性地制定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組織有經驗的專家開展咨詢會商、多方論證,必要時採取勘查等工程措施,搞准成因和成災模式。

(五)要特別強調臨災避險

一旦有極端氣候,有成災的跡象,要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要向當地政府提出堅決避險的建議。要堅決撤離人員,寧可聽罵聲,不可聽哭聲。要做到及時避險很不容易,許多成功避險的事例表明,要做到臨災避險及時、有序,必須抓好以下環節,一是要做好各項應急准備,完善和細化應急預案,制定詳細的應急響應工作方案。二是要加強宣傳和防災知識普及,讓危險區內的所有群眾都對臨災避險行動心中有數。三是要加強監測和巡查,不放過出現的任何前兆現象。要鼓勵群眾監測員的責任心和事業心,重慶黔江的一位群眾監測員,對滑坡隱患長期監測達6年之久,今年6月的一天,滑坡出現險情,他及時報警,果斷配合村幹部組織險區群眾撤離,1小時候滑坡發生,掩埋滑坡體下幾乎所有房屋,48人成功脫險。一旦發生地災險情,要及時有力地加以處置。四是要加強應急值守和應急反應,第一時間接報災情險情信息,第一時間組織人員趕赴現場,開展應急處置。7月28日四川漢源萬工鄉集鎮發生滑坡,如果不是鄉鎮幹部和國土所幹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及時組織群眾轉移,將會出現更大的人員傷亡。

(六)加強重點地區防範

要高度重視三峽庫區、地震災區、西南山區和東南台風影響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特別關注鐵路公路沿線、大江大河沿岸、人口稠密地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三峽庫區涉及的湖北省、重慶市國土資源部門,要充分認識三峽庫區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汛期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應急搶險等工作,抓緊完成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認真做好項目驗收、科研、宣傳和總結工作。汶川、玉樹地震涉及的四川、陝西、甘肅、青海省國土資源部門,要繼續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克服不利條件,進一步加強領導,精心部署,扎實推進,最大限度地保護災區人民不再受到二次傷害。其他地區,也要有針對性地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七)加強宣傳,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地災防治

有三個方面請大家關注。一是要宣傳地質災害的隱蔽性、突發性和破壞性以及基本的防災知識,來提高公眾防災的意識和能力。二是要分析宣傳地災突發頻發的原因和地災的特殊性。三是要宣傳成功避險、宣傳群測群防監測員的辛勤工作,來提升社會對地災防治工作的正面認識。

(八)進一步提高防災科技水平

從根本上說,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水平,要依靠科技進步。各國土資源廳、有關地勘單位,要加強對地災的分析、研究、總結、規范,與時俱進的改進和創新地災防治工作。要在進一步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充分發揮科技的作用的基礎上,更加高度重視科學技術在地質災害防治中的重大作用。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組織科技攻關,要組織專家調查總結地質災害防禦規律,為以後的防範提供可借鑒經驗。

三、持續做好甘肅舟曲、四川汶川、綿竹和雲南貢山等地的搶險救災工作

目前,距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已十多天,但各項工作仍不能鬆懈。部系統各方面要密切配合,眼下舟曲搶險救災工作重點要圍繞這4個方面展開。一是在地質災害應急排查的基礎上開展再排查、再巡查、再核查,對新發現的隱患點要及時落實監測,明確責任人。要圈定地質災害危害區域,提出轉移避險的具體建議。加強雨情和水情監測預警,把問題想得嚴重些、考慮得更加周全些,及時、堅決組織受威脅群眾轉移避險,切實避免再次發生群死群傷。二是部機關、測繪局、航遙中心和環境監測院等要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完善應急機制,形成強大合力,做好各項支撐工作。三是為災後重建做好基礎性工作,通過地災排查,對地災防範和治理、災毀耕地復墾、災害重建選址等提出建設性意見。部有關司局要指導做好災後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按期提交治理工程實施方案、原址重建地質環境論證方案、地質災害應急能力建設方案和地質災害防治總體規劃文本等成果。

18日晚至19日凌晨,四川多個地區普降大雨,局部暴雨,引發大量滑坡泥石流災害,綿竹、映秀、汶川等地災情還在擴大,搶險救災進入最艱苦時期,轉移出來的大量受災群眾需要安全的臨時安置點。四川省廳全力以赴,集中了大量專家和技術隊伍正在各災區進行艱苦工作。部已通知周邊省份做好准備,隨時調集力量支援災區。18日凌晨發生的雲南怒江州貢山縣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正處於緊張的搶險救災過程中,徐部長帶領部專家組經長途跋涉,已在現場開展調查評估、二次災害防範、周邊地區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群眾安置點選址等多項應急處置工作。各地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目前還有大量中小型的地質災害災情險情正在處置,這次大范圍強降雨天氣的來臨,使我們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面臨兩線作戰的巨大壓力,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面對嚴峻的形勢、社會的需求以及工作上的困難,我們必須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認真研究安排,嚴陣以待、嚴加防範,切實做好今年的地災防治工作。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務必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全力以赴,盡心盡力,把地質災害防範工作做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Ⅱ 視頻監控在地質災害領域有什麼作用 解釋的詳細一下

遠程監測功能
用戶在辦公室可通過海普智能監控系統實時了解梯度風速風向、雨量、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太陽輻射、土壤溫度等環境數據,也可以實時了解櫃門開關狀態、櫃內環境參數、設備介面負載電流、電壓、網路狀態等設備狀態;
自動報警功能
報警類型分為:1)數據異常報警:當系統檢測到森林生態要素數據異常時系統會自動報警;2)防盜報警:有人進入防盜區域系統會自動報警,同時防盜攝像機進行錄像並上傳至監控中心,監控中心管理人員可通過系統對前端人員進行喊話,起到威懾作用,也可為以後調查取證提供證據;
自動保護功能
當監測到線路短路、漏電、過壓、過流、欠壓等異常時自動斷開,同時系統會自動報警,當線路正常後能夠自動恢復,避免設備因短路、漏電、過壓、過流、欠壓等異常情況損壞;
數據儲存功能
系統會對各種監測數據、報警信息及當時的監測數據、操作信息及當時的監測數據自動儲存,方便用戶隨時查看;
信息查詢功能
可以通過系統對所有監測信息、報警信息、操作信息進行查詢;
報表輸出功能
用戶可以將監測數據、報警數據等報表導出、列印等;
人機界面功能
用戶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同屏顯示多個站點數據或單個站點數據;
歷史曲線功能
用戶可以查看任意站點、任意參數的任意時段的歷史曲線;
移動APP功能
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查看、展示、分析前端監測數據;
擴展功能
用戶可以增加或減少所監測的站點,也可以增加、修改、刪除軟體的功能模塊,同時系統為用戶預留與其他系統的通訊介面。

Ⅲ 為什麼看不到2004年的鄉村大世界走進開陽在線視頻

1 遼寧某菱鎂礦山主要地質災害及防治對策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6\\/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2 青海省礦產資源開發引發的環境地質問題及防治對策 青海國土經略 2006\\/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3 福建省安溪縣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對策淺談 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 2006\\/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4 關於礦山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幾個主要技術問題的探討 化工礦產地質 2005\\/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5 太原市西山虎峪溝泥石流形成條件及防治 山西建築 2005\\/1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6 我國金屬礦山固廢整治任重道遠 環境經濟 200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7 湖南省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成因分析 國土資源導刊 200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8 湖南郴州市礦業活動引發的環境問題及防治措施 國土資源導刊 200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9 江蘇省露采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評價研究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2005\\/05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10 礦產資源業可持續發展初探 北京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5\\/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11 東北地區礦業開發態勢與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綜合研究 華南地質與礦產 2005\\/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12 郴州市礦區生態環境狀況與土地復墾研究 熱帶農業科學 200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13 黑龍江省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評價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14 西部礦山環境警報 百姓 2005\\/07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15 雲南礦山環境保護與整治建議 中國工程科學 200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16 礦山地質災害研究與防治探討 中國礦業 2004\\/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17 礦山地質災害危險性指數探討 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 2004\\/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18 信息在線 河南國土資源 2004\\/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19 江蘇省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研究工作現狀及其展望 江蘇地質 2004\\/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20 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對策探討 中國礦山地質找礦與礦產經濟——中國礦山地質找礦和礦產經濟研討會論文集 2000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 \r\n21 遼寧省主要礦山地質災害及防治對策探討 化工礦產地質 2004\\/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22 現代測繪技術在金屬礦山地質災害中的地位與應用展望 本溪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4\\/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23 地質災害:人為因素有多少? 南方國土資源 2004\\/08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24 我國非煤礦山安全生產現狀、研究與發展 工業安全與環保 2004\\/07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25 中國西部地區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 地球科學進展 2004\\/S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26 江西省某鉭鈮鎢錫礦山主要地質災害及防治措施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4\\/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27 南嶺地區礦山環境地質調查的意義、目標與方法 華南地質與礦產 2004\\/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28 甘肅西成鉛鋅礦區礦山地質災害及其防治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 2003\\/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29 沿河縣地質災害特徵、成因及防治 貴州地質 2003\\/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30 礦山地質災害分析 化工礦產地質 2003\\/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31 龍門山石灰石礦區生態地質環境的治理保護 露天采礦技術 2003\\/05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32 地質災害特徵及影響 四川氣象 2003\\/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33 西南地區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地質問題研究 四川地質學報 2003\\/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34 加強礦產資源開發中對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四川環境 2003\\/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35 鞍山市鐵礦礦山地質災害形成條件及對策研究 世界地質 2003\\/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36 金屬礦山地質災害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3\\/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37 廣西主要突發性地質災害及其防治對策 南方國土資源 2003\\/10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38 福建省礦山開發造成環境問題及解決辦法 福建水土保持 2002\\/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39 江蘇礦山生態地質環境問題及防治對策 江蘇地質 2002\\/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40 淺析煤炭產業對環境的破壞及對策 煤炭技術 2002\\/1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41 山東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戰略思考 山東地質 2002\\/05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42 開陽縣礦山地質災害及防治對策 礦業安全與環保 2001\\/06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43 福建省礦山開采引發的地質災害及防治建議 福建地質 2001\\/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44 攸縣礦山地質災害及其防治對策 湖南地質 2001\\/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45 包頭市石拐區煤礦礦山地質災害嚴重 礦產保護與利用 2001\\/06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46 馬鞍山地區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及防治對策 上海地質 2001\\/S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47 雲浮硫鐵礦地質災害及其防治 采礦技術 2001\\/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48 礦山環境問題與對策 雲南環境科學 2001\\/S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49 淺議礦山地質環境狀況及防治措施 中國地質礦產經濟 2001\\/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50 我們如何遠離地質災害 中國減災 2001\\/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51 礦山地質環境狀況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浙江地質 2001\\/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52 開創地質災害防治新局面 中國地質 2000\\/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53 雲南省礦山地質災害及防治 中國地質 2000\\/08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54 開發與保護同步 資源與環境共舉 中國地質 2000\\/08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55 江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之礦產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的對策思路 江西地質 2000\\/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56 遼寧省采礦誘發的環境地質問題與防治 遼寧地質 2000\\/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57 攀枝花市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及保護對策 四川地質學報 2000\\/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58 玉溪市礦產資源開發環境影響的特點及對策 雲南環境科學 2000\\/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59 阜新地區礦山地質災害及其防治對策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0\\/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60 攀枝花市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及保護對策 資源.產業 2000\\/08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61 礦山環境當如何 資源.產業 2000\\/09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r\n\r\n\r\n請查收,本人非地質專業,不足之處請包涵

Ⅳ 汪民副部長在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上的講話

國土資源部內部情況通報 (2011 年第 53 期)

(2011 年 4月12日,根據錄音整理)

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部署,總結 2010 年工作,研判形勢,全面部署安排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剛才,廣東、四川、雲南、甘肅四省廳的同志分別發言,總結了本地區 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情況,提出了今年的工作任務,明確了防控措施,我都非常贊成。2010 年地質災害嚴重,但是我們的應對成效明顯,展示了國土資源系統良好的精神風貌。在重大地質災害面前,廣大國土資源系統幹部、職工和群測群防監測員,發揚不畏艱險、勇於奉獻的可貴精神,表現出了應急響應、快速處置的過硬作風,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藉此機會,我代表國土資源部黨組,代表徐紹史部長,向長期奮戰在地質災害防治崗位上的廣大幹部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受徐紹史部長委託,我代表部黨組講四點意見。

一、2010 年地質災害防治取得顯著成效

2010 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地質災害最為嚴重的一年。全國共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30670 起,造成 2915 人死亡失蹤,直接經濟損失 64 億元,分別比2009 年增長 1.8 倍、5.0 倍和 2.6 倍。

去年全國地質災害有四個特點: 一是泥石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全國共發生泥石流 1988 起,佔地質災害總數的 7%; 造成 2300 多人死亡失蹤,占人員傷亡總數的 80%。二是人員傷亡集中在西部局部地區。5 至 9月,在甘肅、陝西、雲南、四川和貴州等地,降雨引發地質災害 5283 起,造成 2492 人死亡失蹤。三是群發性地質災害數量較多。6 ~8月,廣西、福建、陝西、四川先後發生近 2000 起,造成近200 人死亡失蹤和大量的財產損失。四是地質災害發生范圍增加。除西南、西北、東南等往年易發區外,海南、吉林等地發生的地質災害數量分別超過當地前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總和。

2010 年災情極其嚴重,但防災成效也非常顯著。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國土資源系統各級管理部門積極努力,全國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 1166 起,避免人員傷亡近 10 萬人、直接經濟損失 10 億元,這是 1998 年以來成功避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最多的一年。

成效的取得,主要得益於以下四個方面。

(一)部署及時周密,貫徹落實堅決有力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2010 年,中央領導同志170 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並親臨抗災一線,指導搶險救災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專門研究部署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搶險救援工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為我們指明了工作的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土資源部黨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地災防治,徐紹史部長親自帶隊先後多次赴災害現場指導搶險救災,深入災害多發區開展調研和督促檢查。徐紹史部長在 2010 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場會議等多個重要場合,多次強調思想上要更加重視,把重點放到防災減災上來; 工作上要更加主動,把地質災害防治作為生命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部署; 措施上要更加有力,要確保落實到位。國土資源部機關相關司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和地方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堅決貫徹落實徐紹史部長的指示要求,積極組織,周密安排,綜合防災體系得到進一步加強。

一是早研判、早安排、早部署,精心謀劃全年工作。國土資源部黨組在 2010年初就認真分析研究地質災害防治面臨的形勢,對防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通過13 次視頻會、50 多次發文發電,對防治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各省(區、市)共召開地質災害防治會議近 300 次、發文部署防治工作近 600 次。

二是再排查、再巡查、再檢查,突出汛期地質災害防範。120 余次派出由部領導和司局負責同志帶隊的工作組檢查指導,組織 238 名專家長期駐守 18 個重點省份。部領導多次赴災害多發區深入調研,指導推動各地工作。各地充分發揮群測群防體系作用,組織專業力量長期駐守地質災害易發區指導防災工作,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復查,累計派出督促檢查組 500 余次。

三是強化落實,推進重點地區地質災害防治。部多次召開會議、派出工作組,加強對地震災區、泥石流災區和三峽庫區等的幫助和指導。汶川地震災區國土資源部門加強監督指導,在重災區派駐應急搶險小分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部指導青海省開展了玉樹地震災區隱患排查和勘查、應急處置、地災危險性評估、資源環境承載力與恢復重建選址評估、地災防治專項規劃編制等工作,指導甘肅省在舟曲泥石流災區開展了隱患排查、防治規劃編制和災後地質災害工程治理,為抗災救災和恢復重建作出了積極貢獻。三峽庫區充分發揮監測預警系統和綜合立體監測網的作用,強化專業監測和群測群防,確保了 175 米蓄水的順利進行。

四是加強管理,在建工程地質災害防範成效顯著。針對 2009 年水電等施工現場發生地質災害造成嚴重人員傷亡的情況,通過對建設項目和礦山企業地質災害評估情況進行公示和督導、發現問題限期整改等措施,不斷加強防範工作。2010 年水電等施工場所基本未因地質災害造成大的人員傷亡。

(二)應急反應迅速,搶險處置有力有效

一是健全應急防災機制,完善應急支撐體系。擴大了部級地質災害應急專家庫,建成省級應急專家庫,部省應急專家達 1688 人。派出 7 個區片巡查組駐守重點省份,累計 1000 餘人次開展巡查指導。採集國土資源系統應急裝備信息,全國12 個省配備應急視頻會商設備 27 套。研究制定了 《應急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方案》、《應急值班制度》、《專家管理辦法》、《應急處置技術要點》等文件和技術標准。抽調人員成立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 (臨時)應急辦公室,建成了 17 個省級地質災害應急中心。

二是及時啟動應急響應,嚴防造成二次災害。70 多次派出工作組赴現場協助地方進行應急處置,部領導 30 餘人次緊急趕赴搶險一線,徐紹史部長先後赴貴州、甘肅、四川、雲南等地指導搶險救災。在開展搶險救災的同時,組織做好隱患點應急排查,防止造成更大的傷亡,全年未出現二次災害造成人員傷亡事件。各地共組織應急工作組超過 600 次,累計組織 7000 餘人次開展督促檢查和應急處置工作。

三是提高監測預警能力,狠抓臨災轉移避險。進一步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對發現的隱患點及時落實監測責任和採取應急處置措施,對一些已出現變形跡象的隱患點提前組織轉移受威脅的群眾,避免了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010 年 8月,四川綿竹清平鄉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由於監測預警到位、預案啟動堅決,3000 多人成功避險。我聽說後,既感到非常高興,也感到壓力很大。這是臨災避險最成功的,但如果沒有成功,後果將不堪想像。去年,發生重大災情造成損失的,主要是大災。進行地災防治,主要應立足防大災、應大急、救大險。中國這么大,大災有可能在哪裡發生呢? 除了做好調查、勘查,摸清情況,完善體制機制,做好基礎工作之外,就是要大打一場人民戰爭,把群眾動員起來,強化監測預警,狠抓臨災避險,確保哪裡有情況發生,那裡就有及時反應,最大程度減輕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

四是密切關注災情險情,強化信息收報工作。為及時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重要批示,部著力增強地質災害災情險情信息採集、報送的能力和效率,接到報告和信息後,及時了解情況,保持動態跟蹤。2010 年,共向國務院上報各類文件 33 次,向國務院總值班室報送值班信息 169 期。未發生信息誤報、緩報、漏報的情況。各地加強值守,及時報送地質災害災情險情及後續處置工作情況,向部報送各類防災信息數千份。

(三)積極主動服務,著眼長遠精心謀劃

一是夯實基礎,提高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成 847 個群測群防有組織、有規劃、有經費等 「十有縣」。升級了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信息系統,實現群測群防點全覆蓋。聯合中國氣象局,在全國 30 個省 (區、市)、253 個市、1265 個縣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同時在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中加播啟動應急響應信息等內容。

二是消除隱患,開展隱患點工程治理。2010 年,中央財政投入 14 億元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專項資金,投入 8 億元支持甘肅舟曲開展災後重建地質災害防治。目前,中央財政已初步形成在三峽庫區、地震災區、甘肅舟曲等重點地區投入防治專項和面上開展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的點面結合、重點突出的資金安排格局。在此帶動下,各地的資金投入也大大增加。

三是加強宣傳,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針對基層開展地質災害防治評估、巡查、預案、宣傳、人員 「五到位」宣傳培訓活動和重點地區應急管理培訓,累計培訓 10 萬餘人。通過各大媒體現場報道、系列追蹤、專家訪談等多種形式宣傳地質災害防治,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部聯合河北、重慶開展多點連發特大型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指導各地共開展應急演練 371 次,參與人數達 4 萬多人。以桌面推演的形式模擬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應急處置過程,總結完善應急流程並向全國推廣。

四是謀劃未來,推進防災減災長效機制。推進建立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積極建議國務院出台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在重慶、北京組織多領域院士、專家召開 「西部復雜山體重大地質災害防治學術研討會」和「全球災變事件與重大地質災害戰略研究會」,分析重大地質災害異常多發的原因,研判趨勢,為防治決策提供依據。各地也根據區域情況,加強成災條件、機理和模式的研究。

(四)抓住關鍵,充分發揮群測群防作用

各地積極推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按照部要求,深化縣級地質災害防災體制和機制建設,多方爭取工作經費,不斷提高隊伍素質,進一步發揮基層黨員、幹部和骨幹群眾的地質災害防範主力軍作用。我們大約有十多萬個群測群防監測員,在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群測群防監測員不畏艱險,不分晝夜,准確監測,成功預報,在最危險、最困難的環境中執行著最崇高的生命任務,他們踐行著服務人民群眾生命權利的最高價值准則,守護生命,守護家園。2010 年成功預報地質災害 1100 多起,避免了約十萬人的傷亡。國土資源部及時召開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場會,總結工作,交流經驗,並以通報表揚、頒獎晚會等形式,大力弘揚群測群防監測員踐行服務於人民群眾生命權利最高價值准則的核心理念。

二、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的嚴峻形勢

2011 年,影響我國地質災害發生的地質地貌條件、地震、乾旱和降雨等極端氣候等多方面因素仍然存在,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一)我國特殊的地質條件和頻發的極端氣象導致地災多發

我國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山地丘陵分布廣泛,地質不穩定區域大。地震發生頻率高,汶川和玉樹特大地震造成山體松動、岩體破碎,加劇了地質不穩定性,盈江地震對地質環境的影響也可能在汛期顯露。受地理、經濟等條件制約,不少地方特別是西部地區部分群眾仍居住在深山峽谷中,受到地質災害的直接威脅。近年來,我國極端氣候異常,乾旱、暴雨時有發生,極易誘發雨洪地質災害。據氣象部門預測,2011 年夏季我國黃淮、江淮等地區降水較常年偏多,登陸的熱帶氣旋同期偏多,局地強降雨發生的頻率增加、強度增大。從 2010 年的情況看,主汛期雨情、水情異常復雜,引發的地質災害問題十分突出,既有排查出來的老隱患點成災,也有不在群測群防體系中的新地災點成災,還有一些如貴州關嶺、四川漢源、甘肅舟曲等大規模、高速度、遠距離的滑坡、泥石流或多種災害疊加並發的重大地質災害。這些災害常常突如其來,猝不及防。

(二)防範意識還不強,防範措施還不足

當前,還有一部分幹部群眾缺乏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對地質災害的辨識能力和避讓意識薄弱。地質災害防治還沒有完全成為各項規劃和建設的前置條件,大量城鄉和工程建設單位往往只重視工程施工,不重視地質狀況勘查和地災隱患排查,工程往往選址在地質災害隱患點上,劈山修路、切坡建房、造庫蓄水等工程施工誘發了大量滑坡等地質災害。一些山區的縣城、鄉鎮和村莊由於地理條件和歷史因素所致,本身就建在了滑坡體或者泥石流沖洪積扇上,由於種種條件尤其是經濟條件限制,暫時沒有能力全部實施搬遷,一旦發生地質災害極易造成重大損失。

(三)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設仍然不足,防治工作依然存在薄弱環節

目前,國土資源部門地質災害防治專職管理人員很少,越往基層人員越少,部分縣 (市)甚至一個專職人員都沒有; 現有的監測機構對地質災害防治的技術支撐能力不足,全國還有大量市、縣沒有設立地質災害監測機構。由於機構、人員以及經費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地質災害調查和監測預警覆蓋面窄、空白區大,許多地質災害隱患點該搬遷的沒有搬遷,該治理的沒有治理。全國已經開展的地質災害調查的精度也不高,已查出的隱患點往往因防治經費限制而無法實施防治工程,而已治理的工程又普遍沒有維護費用,即便三峽庫區也是如此。我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很不健全,僅對三峽庫區等少數地區和個別重點工程實施了專業監測,其餘大部分地區只能實行群測群防監測。群測群防員絕大多數是兼職人員,沒有必要補助,沒有配備基本裝備,工作條件艱苦,風險也很大,承擔了遠遠超過其能力的監測任務。

總之,對於當前防災形勢的嚴峻性和任務的艱巨性,我們始終要保持清醒認識,關於 2011 年地質災害防治,總的要求就是要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堅持做好抗大災、應大急、搶大險的各項充分准備,堅持把問題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制定得更周全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牢牢把握防災的主動權,堅決避免重大人員群死群傷事件,最大可能避免和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

三、重點做好防災減災的幾項工作

(一)做好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編制和實施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立地質災害易發區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加大重點區域地質災害治理力度。4月6日,國務院通過了 《全國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禦和綜合治理總體規劃》,力爭用 5 年時間,基本解決防災減災體系薄弱環節的突出問題,其中,對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搬遷避讓和治理均作出了重點安排。此外,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已列入國務院審批計劃,目前正處於完善階段。《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也在抓緊報批。

這些都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我們務必要認真學習、深刻理解,切實做好貫徹落實。一是要加緊編制山洪地質災害防禦專項規劃的實施方案,前三年著重開展調查評價、重點集鎮勘查,完善縣級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平台和群測群防體系,後兩年著重開展搬遷避讓和治理工程。二是要積極准備,做好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出台後的貫徹落實。三是要抓緊編制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 「十二五」規劃,並爭取把主要防治內容納入到本地區的 「十二五」規劃中去。重點考慮四方面,一是全面加強調查評價,提高工作程度,特別要加大對人口密集區、重要基礎設施周邊區地質災害危險性的評價力度,安排必要的工程勘查,建立健全隱患排查制度。二是突出抓好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完善監測預報網路,加強預警信息發布手段建設,提高群測群防水平。三是加快構建綜合防治體系,統籌各方資源,同步開展地質災害、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整治、易災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大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和工程治理力度,著力消除隱患。四是強化臨災應急避險,建立完善地質災害應急體系,完善應急避險各種手段,提高臨災避險能力。

(二)切實加強機構建設

中央編制辦公室已經批准部成立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並增加司局級領導職數,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也已經中央編制辦公室批復,即將掛牌成立。各地要大力推動本地區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技術支撐機構建設,要將機構建設作為今年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特別是地質災害多發易發的省份,要力求在今年取得突破性進展,已建立省級地質災害應急機構的省份,要著力向市級延伸。

(三)強化特大型防治項目管理

近年來,中央財政逐年增加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預算資金,力度還將進一步加大。各地要積極推動加大本級財政對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投入力度,多渠道籌集防治資金,並嚴格按照財政部、國土資源部 《關於印發 〈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建 〔2009〕463 號)和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關於加強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管理的通知》 (國土資廳發 〔2009〕81 號)的要求,加強資金、項目管理,按規定上報資料。對存在數據弄虛作假、未按規定管理使用專項資金、未及時向部報送等情況的省份,部將扣減或取消下年專項資金預算指標,並予以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要依法予以查處。

(四)繼續提高基層防災能力

推進防災能力建設,提高基層地質災害防範的意識和預警預報、組織協調、應急避險、軟硬體支持等方面能力。一是會同氣象部門,進一步將預警預報工作向縣(市、區)延伸,未開展此項工作的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市 (地、州)、縣 (市、區)要努力在今年完成。二是要大力開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演練。對威脅學校、醫院、村莊、集市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重大隱患點,要於每年汛期前至少組織一次應急避險演練。通過演練明確受威脅群眾撤離的信號、路線、應急避災場所等,明確分工,明確責任,明確要求。三是繼續完善地質災害應急平台。按照國土資源應急平台體系建設標准,整合已有資源和基礎,更新數據,實現地質災害應急防治遠程會商和應急指揮。

(五)突出群測群防

進一步提升群測群防能力,發揮群測群防體系的重要作用。一是繼續扎實深入推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 「十有縣」、「五條線」和基層 「五到位」建設,著力解決群測群防體系中存在的經費不足、技術含量低、監測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二是要大力宣傳群測群防體系的作用,大力宣傳成功避險的典型案例,鼓舞士氣、提振信心。地質災害宣傳工作不僅要宣傳地質災害造成的重大損失,更重要的是宣傳我們群測群防監測員在政府的領導下,不畏艱險,守護生命,成功預報,應急避險,避免更大人員傷亡的成績。今年,部將繼續邀請 100 名特別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來京進行經驗交流。

(六)扎實做好防範工作

一是做好排查巡查,汛期前各地都要開展一次全面的隱患排查工作,將所有威脅人員和財產安全的隱患點及時納入防範體系,加強對在建施工場所防災工作的監督指導,特別要注意上游發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形成堰塞體,後期降水使堰塞體突然潰決,形成高落差、大體量、快速度的特大泥石流災害。要堅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復查,動態監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變化情況。

二是做好值班和信息報送,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報送地質災害災情、險情。根據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規定,特別重大和重大地質災害事件,要在事件發生後的 4 小時內迅速向部報告。對尚未抵達現場、無法核實的災情險情,要將已掌握的情況通過傳真、電話等方式及時報部。

三是做好應急處置,遇有災情、險情要及時啟動應急響應,組織有關人員趕赴現場協助地方政府開展搶險救災,重點要做好受威脅人員的轉移和二次災害的防範。

四是強化重點地區防治工作。三峽庫區要做好庫水位漲落期間的地質災害防範,重點是開展全面的巡查排查,落實隱患點的群測群防監測或專業監測,尤其是汛前水位消落以及高水位條件下庫岸的穩定性監測,要做到定人、定點、定時進行巡查和監測。要充分發揮專業技術隊伍的支撐作用,做好預案的落實和應急處置工作,努力保障百萬移民生命財產和航運安全以及三峽工程正常運行。汶川及玉樹地震災區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區,應充分依託以群測群防為主的監測體系做好日常防範工作,重點時段要派駐專業隊伍指導協助地方做好防災工作。東南、華南、西南等山地丘陵區要著重防範台風和強降雨引發的點多面廣的突發性災害,要特別防範引發人員傷亡的崩塌、泥石流災害。華北、西北黃土地區要做好黃土塬邊緣崩塌、滑坡、溝口泥石流災害的防治。新疆等地要密切關注氣溫變化情況,做好積雪融水引發地質災害的防範。

四、總結經驗,探索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

各地要在認真總結近兩年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和切實可行的一些經驗的基礎上,把它上升為制度或者規范,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的體系建設。要積極探索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結合本地實際制訂鼓勵政策,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加大統籌力度,推動地方整合地質災害防治與山區脫貧、生態移民、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小流域整治、土地整治、礦產資源開發等方面的政策。請各地於 4月底前將本地區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好的做法和經驗報部地質環境司。部將派出部領導帶隊的工作組赴各地進行防治新機制調研、汛期地質災害防治督促檢查和抗旱找水打井現場回訪,並通報有關情況,適時召開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經驗交流會,推廣先進典型經驗。

同志們,今年是 「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又是建黨 90 周年,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事關我國經濟平穩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意義深遠、責任重大。各地務必要立足於抗大災、應大急、救大險,切實將各項防災措施落到實處,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我相信,有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有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有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持,有全系統齊心協力的工作,我們一定能夠把地質災害防治這個崇高的生命任務完成好,努力向中央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Ⅳ 矯梅燕副局長在年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上的講話

(2013年4月18日,根據錄音整理)

尊敬的汪民副部長,各位領導,同志們:

在全國即將進入汛期之際,國土資源部組織召開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部署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防禦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我代表中國氣象局就做好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防禦工作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禦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

從過往經驗看,我們不可掉以輕心。受我國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貌地質和氣候變化影響,由氣象條件誘發的地質災害呈現多發、頻發、重發趨勢,地質災害不可預見性越來越強,影響越來越復雜,應對難度越來越大,地質災害已呈現出常態化發展趨勢。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是國土和氣象兩部門共同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不可掉以輕心。

從氣候預測看,我們不能麻痹大意。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汛期我國氣候為中等偏差年景,汛期降水呈顯著的階段性特徵,盛夏(7月至8月)遼河流域、海河流域、黃河中游將可能出現汛情,汛前期青海、四川西北部、陝西北部、山西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發生山洪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今年地質災害防禦形勢嚴峻,容不得有絲毫麻痹大意。

從服務能力看,我們不能有絲毫鬆懈。當前,氣象業務服務能力與地質災害防治的需求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對突發性高影響天氣的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和暴雨誘發山洪地質災害風險預警服務水平亟待提高,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建設與地質災害防治群測群防的要求還有差距。面對地質災害防治服務能力的差距,容不得我們有絲毫的鬆懈。

從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看,我們需要常抓不懈。十八大提出的「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既是對氣象和地質災害防禦科學發展的支持,也對氣象和地質災害防禦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黨中央、國務院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我們要深刻認識做好氣象和地質災害防禦的長期性、艱巨性和緊迫性,以更大的決心、更高的標准和更強有力的措施推進災害防治工作。

二、認真總結兩部門合作經驗,持續推動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工作

2003年以來,以國土資源部和中國氣象局簽署的《關於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的協議》為開端,兩部門深化合作,有力促進了地質災害預報預警業務的發展。今後,我們要以打基礎、強基層、健機制為重點,持續推動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工作科學發展。

第一,要打基礎,共同推進地質災害氣象監測預報預警體系建設。一是共同推進易災地區和主要災害隱患點自動氣象站、暴雨監測站和雷達等組成的氣象綜合觀測網路建設,實現對關鍵地區雨情、水情的實時監測,確保及時發現險情。二是針對地質災害短歷時、局地性和突發性強等特點,深化地質災害精細化氣象預報特別是短時臨近預報業務,提高定量降水預報水平,確保准確做出預報。三是聯合制定地質災害易發區致災臨界雨量指標體系,深化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服務業務,確保防禦埠前移。

第二,要強基層,共同推進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和地質災害群策群防體系對接融合。一是結合國土資源部關於地質災害防禦「十有縣」和「五到位」建設要求,以及中國氣象局關於農村氣象災害防禦「十二到」的具體要求,深入推進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建設,實現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和地質災害防治群測群防體系對接。二是重點推進基層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與農村氣象信息員的共建共用,國土資源部門與氣象部門災害預警發布手段的共建共享,基層地質和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有效銜接,實現災害早發現、早通氣、早部署、早防禦。

第三,要健機制,共同推進地質災害氣象監測預報預警工作的長效發展。一是要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機制,建立有利於氣象和地質災害防禦工作發展的保障機制,形成政策支撐有力、運行保障可靠、經費投入穩定、地方支持力大的發展格局。二是建立健全國土、氣象全方位合作機制。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氣象資料等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強應急聯動,建立重大災害的聯合會商和應急響應機制。加強科研合作和標准制定,推進地質災害氣象監測預報業務的規范化發展。

三、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

各級氣象部門要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總體部署,按照此次會議的有關精神,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

第一,要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做好地質災害氣象保障服務,責任落實是前提。各省(區、市)氣象局要嚴格遵守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氣象服務規章制度,將責任落實到人,任務分解到崗,保證各個環節有效銜接。各級氣象部門主要負責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氣象服務上,要在預報服務第一線靠前指揮。

第二,要進一步強化監測預報。做好地質災害氣象保障服務,監測預報是基礎。各級氣象部門要狠抓地質災害多發區、易發區的災害性天氣監測和預報兩個環節,努力做到監測到位、預報准確。要密切監視重點地區災害性天氣變化,掌握雨情、水情和隱患點實況信息。要充分發揮雷達、衛星、自動氣象站、實景觀測等在地質災害氣象監測預警中的作用,強化面向地質災害的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業務。

第三,要進一步強化預警服務。做好地質災害氣象保障服務,災害預警和有效發布是關鍵環節。要聯合國土資源部門將地質災害條件等級預報升級為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共同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等級預警。要通過廣播、電視、電話、互聯網、手機簡訊、電子顯示屏、農村大喇叭等多種手段和氣象信息員隊伍及時發布災害預警信息,健全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流程和機制,提高預警信息的發布時效和覆蓋面。

第四,要進一步強化聯動聯防。要加強與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的聯動聯防,建立兩部門應對惡劣天氣特別是突發強降雨天氣的應急聯動工作機制,切實發揮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信息的消息樹作用。要加強部門內災害性天氣聯防協作,建立區域性快速反應機制,完善天氣上下游影響站台之間災害性天氣監測實況、災情、預報、警報信息通報機制。

同志們,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黨中央、國務院關心,各級黨委政府關心,人民群眾關心。衷心希望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和氣象部門本著開放融入式發展理念,攜手把地質災害防禦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最後,藉此機會,我代表中國氣象局向國土資源部和各省(區、市)國土資源部門長期以來對氣象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謝謝大家!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