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大學胡新麗

中國地質大學胡新麗

發布時間: 2021-01-18 21:04:43

⑴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

秦嶺造山帶結構、演化與成礦

主要完成人:王宗起、閆 臻、閆全人、王 濤、李秋根、陳雋璐、王瑞廷、徐學義、向忠金、高聯達、張英利、代軍治、覃小鋒、吳發富、張宏遠

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調中心、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地質勘查院

秦嶺造山帶構造單元的重新劃分和成礦預測

成果簡介:(1)以不同成因類型混雜帶構造—岩相剖析建立造山帶地層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秦嶺關鍵構造部位系列疑難地層中發現了古生物和同位素相互驗證的新時代證據,重建秦嶺造山帶區域地層時代格架,開創了造山帶地層研究新思路和新方法。(2)通過古陸緣盆地原型,結合構造相分析,創新造山帶結構和演化研究理論與方法,在秦嶺造山帶鑒別出增生與碰撞造山作用的標志性構造單元,建立秦嶺洋雙向俯沖、雙弧盆體系新模式,重塑秦嶺造山作用過程。(3)以礦床成因類型與構造環境對應性分析創立了區域成礦—構造同帶的概念,豐富了區域成礦學和勘查區劃部署的理論和方法,總結預測並勘查驗證秦嶺6條大型構造—成礦帶,獲得良好的找礦效果。在系列變質啞地層和疑難地層,如寬坪群、陶灣群、西鄉群、三化石群、碧口群、橫丹群、耀嶺河群等17個主要地層單位中發現古生代化石和相應的同位素年齡。

在系列變質啞地層和疑難地層,如寬坪群、陶灣群、西鄉群、三化石群、碧口群、橫丹群、耀嶺河群等17個主要地層單位中發現古生代化石和測得相應的同位素年齡

汶川地震地質災害綜合調查與減災關鍵支撐技術研究

主要完成人:殷躍平、張永雙、伍法權、王運生、胡新麗、王軍、吳樹仁、姚鑫、孫萍、邢愛國、李洪濤、唐文清、方慧、蘇生瑞、王濤

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四川省地質調查院、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

成果簡介:殷躍平、張永雙研究員團隊採用多學科理論和技術手段,開展了汶川地震地質災害綜合調查與減災關鍵支撐技術研究,取得如下重要創新性成果:(1)集成創新地面測繪、綜合物探和InSAR技術,提出了強震區逆沖型活動斷裂和地震破裂安全避讓公式,系統調查和總結了地震地質災害與活動斷裂的關系。(2)首次開展斜坡地震動監測和地脈動特徵測試,結合大型振動台試驗,獲得了山體斜坡地震動放大規律,提出了豎向地震力對山體穩定性的放大效應。(3)建立了基於星、空、地一體化應急調查技術的汶川地震災後快速編圖與評估方法,為地震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和災後重建地質災害防治提供了支撐。(4)運用風洞試驗和環剪試驗揭示了汶川地震滑坡高速遠程滑動的氣墊效應和液化機理,建立了震後高位泥石流早期識別指標。上述成果及時指導了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蘆山地震等地震災區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和災後重建,顯著提升了我國高山濃霧區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能力,避免了重大人員傷亡。

地震破裂垂直位移與影響帶寬度的關系

地震地表破裂特徵及其影響帶寬度

大光包滑坡無人機航空三維影像

汶川地震第二時程(40~70s)大光包滑坡模擬結果

無人機航拍綿竹市清平鎮文家溝泥石流全貌影像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