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檔案館
⑴ 國內圖書檔案管理服務現狀及其對地質資料服務的借鑒意義
王黔駒1劉固望2茹湘蘭1袁慧香1
(1.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100083)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國內圖書檔案館藏機構基本情況和服務現狀,結合我國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實際情況,提出了加強服務力量,增設服務部門;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方法,提升地質資料服務效率;加強地質資料服務宣傳力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等三方面建議。
關鍵詞圖書檔案地質資料服務
1 前言
當前,面對社會各界對地質資料需求日益增長,全國各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不斷增加地質資料信息服務內容,拓寬服務渠道、改進服務方式、完善服務手段,但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仍面臨著如何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問題。考慮到圖書檔案與地質資料在管理和服務上存在很大程度的相似性,為了借鑒圖書館和檔案館在管理和服務等方面好的經驗,本文重點分析總結了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中國地質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北京市檔案館、清華大學檔案館等不同類型圖書館和檔案館的情況。
2 圖書檔案館藏機構基本情況
2.1 館藏概況
圖書檔案館藏機構因其職能定位及覆蓋范圍不同,館藏內容和數量存在差別。如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容量2500多萬冊,現館藏珍品特藏260多萬冊,古籍善本32.5萬冊,中、外期刊125多萬冊,博士論文近12萬種,音頻資源4萬多張,視頻資源10萬余張;中國地質圖書館主要館藏與地學有關的文獻、古籍等,目前近現代地質學啟蒙時期以來近200年的國內外地學文獻已達60萬卷(冊),世界各國地質圖件1萬余套;北京市檔案館現有館藏190萬卷(冊),排架長度一萬多米,有紙質、錄音、錄像、影片、照片等各種載體,內容十分豐富,包括經濟、軍事、文化、農業、工業、外交、科技、教育、宗教等諸多方面。
從調研可知,國家圖書館等綜合型圖書館館藏資料品種齊全、涉及廣泛,而中國地質圖書館等專業型圖書館館藏圖書資料比較專一,具有專業特色。全國各級檔案館藏機構根據檔案所屬轄區進行分級統一管理,各級檔案館館藏檔案數量大,綜合性檔案館種類較豐富。
2.2 機構設置
圖書檔案館藏機構的內部機構設置完備,一般根據需求設置部門,能滿足管理和服務等工作需要。面對社會提供公益性服務的綜合圖書館、檔案館,部門設置上較全,涉及方方面面,部門也比較多,設立了特色部門,對一些服務部門進行細分。例如,首都圖書館共有20個部門,除管理部門以外還有宣傳策劃部、合作協調中心、會議展覽中心等特色部門,日常借閱服務也細分為典藏借閱中心和少兒綜合借閱中心等不同服務部門。高等院校的圖書館和檔案館僅是學校內的一個部門,主要針對高校和科研單位服務,機構設置上也相對比較簡單,如清華大學檔案館就僅有5個部門。
2.3 信息化建設
當前,無論是圖書界還是檔案界都十分重視信息化建設工作。國家圖書館信息化不僅在讀者借還圖書和目錄查詢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同時國家圖書館新增加了網路在線瀏覽、手機閱讀、網路圖書資源目錄查詢、資料庫服務等多元化服務手段,充分利用了現代高科技手段來提高圖書服務質量和效率。檔案館的檔案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主要集中於門戶網站的建立,逐步加強檔案數字化、專題資料庫建設等工作。
3 圖書檔案館藏機構服務情況
3.1 服務制度
目前圖書館和檔案館的各項服務制度健全、規定明確,包括入館須知、閱覽室介紹、辦理借閱證、借閱須知、復印收費標准等方面。有些大學的圖書館有一些特殊性的規定,如存包櫃使用須知、圖書館自習區使用管理辦法等制度。
3.2 服務對象及方式
圖書檔案館藏機構受其館藏圖書、檔案的數量和特點的影響,服務群體也有所不同。綜合型圖書館、檔案館服務面廣,重點為社會大眾,科研機構及政府;專業型圖書館、檔案館則重點為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公司及政府服務;高等院校的圖書館、檔案館主要是服務在校學生與教職工。
現階段,圖書館和檔案館服務方式主要包括查閱、咨詢、外借和網路服務。考慮圖書保密性較弱,檔案保密性較強的特性,圖書館大量提供外借和網路服務,包括在館外借、閱覽,在線瀏覽、下載、查詢等方式;檔案館主要提供在館的咨詢、查閱、縮微膠片閱覽,對不涉密的檔案提供在線電子閱覽、檔案出版物閱覽等方式服務,一般不提供外借服務。
3.3 特色服務
圖書館服務內容除了圖書借閱、在線瀏覽等基本服務以外,很多圖書館還有自己獨有的服務。如國家圖書館與首都圖書館提供了講座、咨詢、展覽等服務,國家圖書館除提供掌上國圖、網上讀書、手機閱讀等特色服務外,還有文化共享工程服務、國家數字圖書館基層資源服務、數字電視服務等17種服務;中國地質圖書館提供了科技查新、為專家服務及定題服務;各大學圖書館有SCI咨詢中心、報刊服務電子學位論文提交等。檔案館除了公共的咨詢、查詢和復印外,通過檔案展覽和出版物為社會公眾提供特色服務。圖書檔案館藏機構十分重視對外宣傳服務,或是舉辦學術系列講座、學術會議,如「文津講壇」、「中國典籍與文化」、「教育家講壇」等眾多高規格的學術研討會,或是組織培訓和展覽,擴大圖書及檔案公眾影響,挖掘潛在用戶,提高服務水平。
4 幾點建議
4.1 加強服務力量,增設服務部門
從內部機構設置中可以看出,圖書檔案館藏機構十分重視服務工作,設立了如宣傳策劃部、少兒綜合借閱中心等特色宣傳服務部門。目前,全國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人員嚴重不足,在全國33個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中,有22個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專職從事地質資料的正式職工人數在5人以下,因此很多單位沒有單獨設立服務部門,單獨設立的也至多一個,如全國地質資料館設立了資料服務室。為了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建議館藏機構加強服務力量(人員),增設服務部門,如館藏機構可根據用戶需求及服務工作環節現狀,設立資料借閱服務部門、資料數據加工服務部門、咨詢編研部門、資料宣傳策劃部門。
4.2 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方法,提升地質資料服務效率
國家圖書館通過掌上國圖、網上讀書、手機閱讀等方式拓寬了圖書受眾面,達到了常規服務不可想像的效果。目前,我國新形成的地質資料都有電子文檔,正在對館藏紙介質資料加快圖文地質資料數字化和相關資料庫建設。因此,只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集聚、挖掘與共享服務新技術、新方法,很快就能實現掌上資料館和手機閱讀、瀏覽地質資料的電子文檔,擴大地質資料服務群體,提升地質資料服務效率。
4.3 加強地質資料服務宣傳力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圖書館和檔案館在宣傳方面做得比較到位,舉辦公益性學術講座、學術研討會,對外提供社會教育、培訓和大型展覽等。地質資料館藏機構需打破常規,變被動服務為主動宣傳和服務,製作系列宣傳產品,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網路等媒介進行宣傳,提升地質資料館社會知名度,影響地質資料潛在用戶群體,同時建立客戶服務體系並利用座談、上門調研等多種渠道來收集用戶需求信息,積極主動為用戶提供服務。
⑵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檔案館電話是
67885114
⑶ 全國地質資料館地質資料服務進校園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馬翀茹湘蘭趙小平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摘要本文對全國地質資料館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舉行的地質資料進校園活動中的調查問卷進行了統計,從對資料館的了解以及獲取地質資料的主要途徑、地質資料類型和服務方式需求、資料館窗口服務評價與用戶滿意度、影響資料館借閱利用服務的主要因素等4個方面對統計結果進行了分析。同時按照不同專業背景以及是否有資料館借閱經歷等條件分別統計並對比結果,取得了若干認識和成果。最後提出了重視高校宣傳,開展差別化服務和加強資料館信息化網路化建設等建議。
關鍵詞地質資料服務評價需求分析
為了進一步加強地質資料的社會化服務工作,增強地質資料的社會認知度,使地質資料更好地服務於高校科研實踐,全國地質資料館(以下簡稱「全國館」)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於2010年5月共同舉辦了「傳播地學知識 服務地學發展」的主題活動,並向廣大在校師生發放了針對地質資料服務的調查問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是一所地質類專業占重要地位的綜合性大學,每年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的地學人才。在這樣的大學中開展地質資料服務的調查,具有很高的針對性和目標性。
調查問卷的內容涉及了4個方面:對於全國館的了解以及獲取地質資料的主要途徑;對於地質資料類型、服務方式等的需求;對於全國館窗口服務的評價與滿意度;影響全國館借閱利用服務的主要因素。
本文對調查問卷進行了統計和分析,用以了解中國地質大學師生對地質資料利用的現狀以及對地質資料的主要需求,以便更好地開展相關服務,開發對應服務產品,擴大全國館的影響力。針對本次調查的性質和特點,本文按專業將調查對象分為專業用戶、潛在用戶以及非專業用戶3類進行分別統計分析,其中專業用戶包含了地質、礦產能源、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等地質類專業的師生,是全國館的主要使用群體;潛在用戶包含了遙感、土地、測繪、地理等專業的師生,是全國館的潛在使用群體;非專業用戶是指機械、計算機以及各人文學科,是全國館的非專業使用群體,代表了一般社會公眾對資料的使用程度和方式。此外,還對曾有過實際到全國館借閱經歷的師生進行了專門的統計和分析。
1 調查對象及基本特點
本次問卷調查的調研對象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師生,調查樣本容量797份。本次調查對象具有學歷層次高、地質類專業份額大的特點。
從學歷分布的角度看,本次參加調查的797人中,教師人數為12人,本科生531人,研究生247人,其他為9人。從專業相關性的角度看,地質類專業為413人,以遙感、測繪、土地為主的相關專業為171人,無關專業為213人,如圖1所示。
調研對象的學歷構成基本符合在校生的學歷比例,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整個中國地質大學師生對全國館服務的需求和評價。在專業分布上主要以地質類以及相關地學類專業為主,與全國館的日常服務業務范圍具有較高的吻合度,可以反映出全國館的實際影響力和服務水平。少量非相關專業的調查樣
本,則有助於分析一般社會公眾對全國館的了解和需求。總之,調查樣本是充足、有效、科學的。
圖1 中國地質大學調查學歷與專業分布圖
2 調查結果統計與分析
調查結果分析參照問卷內容分為4個方面。
2.1 對全國地質資料館與網站了解程度以及資料獲取方式分析
本次調查中將對全國館的了解程度分為3類:知道並借閱過資料、僅知道但未借閱過、不知道該館3檔。具體的調查數據如表1。
表1 全國地質資料館了解使用程度統計表
同樣的,調查將對全國館網站的了解使用程度也分為3類:登錄網站並下載過資料、僅瀏覽過網站、不知道該網站。具體的調查數據如表2。
表2 全國地質資料館網站了解使用程度統計表
可以看出,在不同專業對象對全國館及其網站的了解和使用程度中,大體存在著地質類專業了解使用程度最高,地學相關專業次之,非相關專業最低的規律。這也體現出了全國館服務的專業化特點。綜合分析這兩張表,還有如下突出的特點:
(1)和全國館相比,對全國館網站的了解使用情況偏低。對全國館完全不知道的比例為32%,而對全國館網站不知道的比例高達66.6%。在網站應用中,登錄並下載的比例均不超過10%,也低於實際來館借閱的比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全國館網站宣傳力度不夠;全國館網站提供的瀏覽下載內容比較有限,不能吸引用戶通過網站進行地質資料的獲取。
(2)對全國館網站的了解使用上,地學相關類專業在登錄下載以及瀏覽比例均低於非相關專業,與在全國館實際借閱使用中高於非相關專業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可能表明了全國館網站在資料信息的獲取中還不佔據重要位置。地學相關類用戶在獲取資料時還比較習慣於其他成熟傳統途徑,而非相關專業由於傳統途徑的缺乏而更依賴於網路獲取,才造成了全國館網站使用率更高的現象。
在調查分析了中國地質大學用戶對全國館及其網站的了解情況之後,需要放大視角,了解全國館在中國地質大學用戶獲取地質資料信息中的相對地位。調查中關於用戶主要的地質資料獲取途徑統計結果見圖2和表3。
圖2 地質資料獲取途徑分布圖
表3 地質資料獲取途徑分布統計表單位:個
可以看出,中國地質大學用戶的地質資料獲取程度的前三位為網路、圖書館和書店,全國館僅占第四位,且從網路和圖書館獲取的地質資料信息要遠高於書店和全國館。從分專業的角度看,在地質類用戶中,全國館超過了書店而躋身三甲。地學相關類和非相關專業用戶則和全部用戶一致。由此可以看到,對於整個中國地質大學用戶來講,全國館在地質資料的獲取中還不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筆者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三:①因為用戶本身的習慣所致,信息時代網路是信息的主要來源;身處大學中的中國地質大學用戶,圖書館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獲取途徑,這應該也是本次調查中中國地質大學用戶和一般社會用戶的一個重要區別。②因為全國館借閱手續相對復雜,且大量資料需要具備涉密資格才能獲得,對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一般本科生和大部分研究生而言,獲取難度較大。③因為全國館專業性較強,在地質類專業用戶中使用比例較高,而在相關及無關專業中使用比例低。
綜觀調查中中國地質大學用戶對全國館及網站的了解使用情況和實際的地質資料獲取途徑兩方面內容,還可以發現一個重要的問題和矛盾,即對全國館網站的了解程度遠低於對全國館了解的現狀和網路作為用戶地質資料獲取中第一大途徑的事實之間的矛盾。一方面,用戶在獲取信息時存在對網路的高度依賴;另一方面,全國館的網路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還沒有有效利用網路來擴大地質資料服務的范圍、層次和方式。
2.2 地質資料類型和服務方式的需求分析
本次調查中還針對用戶的需求進行了調研。全部中國地質大學用戶以及地質類專業用戶、地學相關專業潛在用戶、非相關專業一般用戶關於地質資料類型的調查結果統計結果見表4~表7。一般館藏地質資料類型主要包括區域地質、礦產能源、水工環、物化探、海洋地質以及地質科學研究報告[1]。
表4 全部用戶地質資料需求類型統計表
表5 地質類專業用戶地質資料需求類型統計表
表6 地學相關專業潛在用戶地質資料需求類型統計表
表7 非相關專業一般用戶地質資料需求類型統計表
從用戶需求程度來看,地質類專業用戶對各類型的地質資料的需求程度要遠遠高於其他用戶;地學相關類專業用戶對各類地質資料的需求存在較大差異,對水工環和區域地質資料有較高需求度,整體上對資料需求程度低於地質類專業用戶;非相關專業用戶的需求程度則最低。
從資料類型的需求來看,對所有用戶來講,區域地質、水工環和地質科學研究報告的需求位列三甲。
(1)對於地質類專業用戶而言,對資料的需求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依次為區域地質、科學研究報告、水工環、礦產能源、物化探以及海洋地質。由於中國地質大學用戶科研的需求,科學研究報告占據了靠前的位置;區域地質報告由於廣泛的使用范圍占據了需求量最大的位置;水工環、礦產能源、物化探等專業具體的需求程度相差不大,需求程度也都近似達到了85%以上;而海洋地質報告需求量最小,也體現出海洋地質在我國地質行業中相對薄弱的地位。
(2)對於地學相關類專業用戶而言,對資料需求程度依次為水工環、區域地質、科學研究報告、物化探、礦產能源以及海洋地質。其中對水工環和區域地質報告的需求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接近甚至達到了地質類專業用戶,反映了此類用戶的資料需求特點。
(3)對於非相關專業的普通用戶而言,則對各類資料需求程度都在較低的水平之上,分布在50%~60%之間。他們較為關心的主要是水工環和礦產能源報告,其出發點可能是科普性質的對地質環境和礦產能源的了解,而非從專業角度上的需求。
用戶對於資料服務方式的需求調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希望的網路服務方式,二是希望的遠程訂購資料服務方式。在希望的網路服務方式中,調查給出了檢索、瀏覽、下載、訂購4個選項。在希望的遠程資料訂購服務方式中,調查給出了電話、傳真、電子郵件3個選項。具體的調查結果如圖3。
圖3 地質資料服務方式需求分布圖
由圖3可知,在網路服務方式中用戶比較關心和迫切需要的主要是下載、瀏覽和檢索。在資料的訂購服務方式中則電子郵件的方式佔主要位置,電話訂購次之,而電子郵件本身也是網路服務的一個體現。加強全國館各方面的網路服務也是用戶對全國館服務方式的最大需求,代表了未來服務方式的轉變。
2.3 全國地質資料館窗口服務評價和用戶滿意度分析
目前而言,全國館的窗口服務在全國館服務中還占據核心的位置,絕大部分服務都是通過窗口展開的。在對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過程中,為了保證對窗口服務評價和用戶滿意度分析的准確性,對調查樣本中曾來館借閱的用戶進行了專門的統計。在參加調查的797人中,有123人曾去過全國館,其中本科生和研究生所佔比例分別為42.3%和53.7%,可見在實際來館人員中研究生的比例要高於本科生,進一步體現了全國館專業性較強的特點。
在來館的人員中,對全國館窗口服務的評價和滿意度如圖4和圖5。
圖4 全國地質資料館窗口服務評價統計圖
圖5 全國地質資料館窗口服務滿意度統計圖
在對全國館窗口服務的評價中,認為「服務方式多樣,資料種類豐富,工作人員熱情周到」的佔有較高的比例,是對窗口服務水平的最好評價,可見全國館的窗口服務總體上是得到廣大用戶的認可的。認為「服務單一,資料借閱手續麻煩」和「服務方式落後,找不到所需資料」的分別佔39.80%和5.80%,「服務單一,資料借閱手續麻煩」是窗口服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此次調查的用戶背景看,在校學生佔了很大比例,而全國館窗口借閱手續往往需要正式的證明,在借閱涉密資料時也有更為嚴格的規定,造成了借閱的不便。針對這個情況,可以考慮對於非涉密的公開類資料,努力簡化借閱手續[2],建立在校學生的借閱綠色通道,培養學生的借閱習慣。
對全國館窗口服務滿意度中「很滿意」和「滿意」所佔比例為67%,而「不滿意」僅佔1%,可以看出曾到館人員對窗口服務具有很高的滿意度。
2.4 影響全國地質資料館借閱和利用的因素分析
在關於影響全國館借閱和利用因素的調查中,可以看到「對外宣傳不夠」高居各因素的榜首。而「資料數據質量」、「資料數據的時效性」以及「資料借閱與利用政策」等因素之間差距不大,如圖6。
圖6 影響全國地質資料館借閱和利用因素統計圖
由此可見,當前全國館在服務方面面臨的一個首要問題是加強宣傳,擴大全國館的影響力和吸引力。適當加快資料利用政策的改革,簡化不必要的手續和流程。資料的質量和時效性是資料服務的根本,只有高質量的資料,才談得上高質量的資料服務。從問題的緊迫性上講,資料服務中存在三層次的問題。第一層次的問題是繼續擴大宣傳,保持來館借閱人數的高速增長。在擴大了需求之後,第二層次的問題是提高借閱服務的便利性和效率,擴大地質資料的社會服務能力。第三層次的問題是提高資料服務的質量和時效性,為社會提供優質的地質資料服務。在地質資料利用和開發的不同階段,所存在的主要問題也將是依次變化的。
3 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全國館在高校的宣傳活動。中國地質大學在校學生是我國未來地質事業的主力,通過在學生時代的宣傳,培養在校生積極使用全國資料館的習慣和意識,在其走向工作崗位後也會積極對地質資料進行利用,從而長遠地擴大全國館在地質行業中的影響力。而地質資料的高效利用,也會提高地質工作的效率[3]。因此,應該全面總結本次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舉辦的地質資料服務進校園活動的成功經驗,並逐步在其他擁有地質類專業的高校進行推廣,通過到場進行圖文宣傳、召開座談會、舉辦講座,增加全國館網站鏈接等方式,加強全國館的校園宣傳活動。
(2)針對不同專業用戶制定不同服務策略,開展差別化服務。本次調查分析依據調查樣本專業背景的不同,嘗試將各專業師生分為3類。這三類用戶在對全國資料館的了解使用程度、使用方式、使用目標,感興趣的資料類型等各方面都存在差異。這就要求全國館針對三類用戶做出差別性的服務。對於地質類專業用戶來講,要加強目前的專業服務水平,從本科生階段開始就培養其利用資料館獲取資料的習慣,提高全國館在地質類用戶中獲取資料途徑中的比例。對於地學相關類專業的潛在用戶,要努力擴大宣傳,讓這些用戶知道資料館「有什麼」,「怎麼用」,加強水工環、區域地質等資料的服務,使資料館成為他們進行專業工作的一個重要資料來源。擴大地質資料使用范圍,加強地質資料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對於非相關專業的一般社會用戶,針對他們偏向網站訪問的使用方式,結合社會熱點針對性地製作水工環和礦產能源等專題,開展地學知識的普及,更好的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3)加強全國館服務的信息化和網路化建設。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用戶普遍對信息化服務的需求很高。但從調查中也反映出當前信息化網路化建設不足的現狀,尤其體現在網路在用戶地質資料獲取中的首要地位和資料館網站的普及程度低於資料館之間。在對於服務方式等的調查當中,也可以看到用戶對電子郵件訂購等網路服務的較高需求,因此有必要加強信息化工作。從調查結果來看重點應該放在網站建設上,加強網站上資料的豐富程度和時效性,增加可下載和可瀏覽的資料數量。加強館藏資料檢索的質量和方式,方便網路檢索和館藏借閱之間的互動。嘗試開展電子郵件訂購等網路服務,充分利用網路來提升全國館在地質資料獲取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
鄭曉光,王穎,王傳禮.淺談地質資料服務領域及管理、利用方式變革.檔案與建設,2008,(3)
鄭曉光,曹建華,王傳禮.破除影響地質資料公開利用的瓶頸.檔案與建設,2008,(9)
姚華軍.關於推進資質資料公共服務問題的思考.地質通報,2009,(3)
⑷ 中國地質資料館和中國地質圖書館是一個地方嗎
肯定不是一個地方,針對的人群都不同。
⑸ 全國地質資料館的主要職責
全國地質資料館主要職責:
1.受國土資源部委託,依法接收、驗收匯交的專地質資屬料,承擔全國地質資料館的館藏建設和管理,建立健全館藏地質資料保管利用制度;
2.依法為社會提供地質資料服務,逐步建立和維護現代化的地質資料(數據)服務系統;
3.參與擬定與地質資料相關的政策法規、技術標准和工作規范;
4.負責國內外地質資料現代化管理研究,開展相關的學術交流活動;
5.承擔全國館藏地質資料數字化工作;
6.承辦上級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⑹ 全國地質資料館
(1)負責通知向國土資源部匯交地質資料的匯交人,依法匯交地質資料的有關信息。
(2)利用監管平台的選擇接收機構功能,負責選擇、確定地質資料的接收機構,將屬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接收的地質資料的有關信息落實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並發送接收通知書,告知其應接收的地質資料和向國土資源部轉交地質資料的信息。
(3)利用監管平台的資料匯交功能,負責將匯交人上報、向國土資源部匯交的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目錄清單,錄入或導入到監管平台的資料庫內。
(4)利用監管平台的資料驗收功能,負責驗收向國土資源部匯交的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驗收合格的,發驗收合格確認;需要修改、補充的,發修改補充通知;驗收不合格的,發退回通知;驗收合格的,需要轉送相關省份的,發轉送通知;接到省轉送資料後,進行轉送確認。
(5)利用監管平台的資料催交功能,負責督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質資料館及時向國土資源部轉交地質資料,對超過轉送期限的,發轉送催辦通知。
(6)利用監管平台的用戶管理功能,負責編寫本機構內管理用戶編碼及其身份審查。編好後錄入到系統內,通知相關用戶。
(7)利用監管平台的匯交監管功能,查看地質資料的匯交狀態,督促匯交人按規定匯交地質資料,並向國土資源部提供未及時匯交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人的情況與原因,請示處理意見。
(8)利用監管平台的綜合查詢功能,查詢各種通知、憑證發放的信息。
(9)可瀏覽監管平台中的所有信息,並可根據許可權對有關信息進行導入、導出等操作。
⑺ 全國地質資料館借閱服務情況分析
高愛紅茹湘蘭龐振山趙小平
(全國地質資料館北京100037)
近年來,全國地質資料館加大了服務宣傳力度,創新服務方式,主動服務於國家擴大內需重點項目,地質資料服務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09年度全國地質資料館被國土資源部評為「雙保行動」成效顯著單位。為進一步掌握用戶需求,改善和提高服務質量,本文對2009年度全國地質資料館(以下簡稱全國館)到館借閱服務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
1 窗口接待借閱者情況
2009年度,全國館共接待266個單位、3166人次到館借閱地質資料,平均每單位借閱11.9次。借閱人次數最多的20個單位見表1。由表1可見,20家單位共借閱2018人次,佔全年借閱總人次數的63.7%,表明借閱單位相對集中。20個單位中有15家位於北京市,並以地質調查系統、院校和科研單位為主。
表1 2009年借閱人次數最多的20家單位統計表
1.1 借閱者地區分布
據統計,借閱者分布於全國28個省(市、區),分布范圍廣泛。借閱人次數位居前五位的是北京市、廣東省、河北省、湖北省及江蘇省。北京市借閱人次數占總數的70.69%(表2)。
表2 全國地質資料館2009年閱者地區分布及借閱人次數統計表
1.2 借閱者行業部門分布
表3列出了2009年借閱者的行業部門分布及借閱人次數。借閱單位數量比較多的是地勘單位、企業、科研機構、院校及中國地質調查局系統。借閱人次數比較多的是中國地質調查局所屬單位、科研機構、院校、地勘單位和企業。這些部門構成了全國地質資料館服務的主體,占總借閱人次數的97.16%。
表3 全國地質資料館2009年借閱者行業部門分布及借閱人次數一覽表
中國地質調查局所屬的24個單位借閱926次,平均每個單位借閱38.5次,僅佔9.02%的單位比例,借閱人次數卻占總借閱人次數的29.25%,借閱較為頻繁。到館借閱人次數最多的單位為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2009年共借閱429人次,佔全年到館借閱總次數的13.55%;其次為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和中國國土資源部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共有74家企業到館借閱408次,佔全年用戶數的27.82%,占總借閱人次數的12.89%。其中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40家、私營企業30家、外企或外商控股企業4家。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主要有: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中鐵第一、二、三、五勘察設計院集團公司、北京勘察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等;私營企業主要有:趙官能源有限公司、北京恩地科技公司、高達(上海)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貴州駿麟投資有限公司、華土沃達礦業科技公司、中國天城集團總公司等;外企或外商控股企業主要有:斯倫貝謝中國公司、國鵬投資公司、澳華黃金有限公司、安格魯阿山帝黃金北京代表處等。
共有55家科研單位到館借閱658次,佔全年用戶數的20.68%,占總借閱人次數的20.78%。主要單位有: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所、中化地質礦山總局地質研究院、北京市地熱研究所、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水電顧問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北京市地質工程勘察院等。
共有68家地勘單位,包括地礦系統、有色系統、核工業部門、冶金地質、煤田地質、化工、石油、建材等多個工業部門到館借閱492次,佔全年用戶數的25.56%,占總借閱人次數的15.55%。到館借閱人次數最多的10個地勘單位詳見表4。
共有28個院校到館借閱592次,佔全年用戶數的10.51%,占總借閱人次數的18.69%。主要有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科技大學、吉林大學等。
表4 借閱人次數最多的10個地勘單位
共有16個政府部門(含部隊)到館借閱61次。主要有大興區政府、中共長沙市委、天津控制地面沉降工作辦公室、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第七支隊等。
2 窗口借閱地質資料情況
2009年,用戶累計借閱13080種、34716份次地質資料,平均每種資料借閱2.65次。
2.1 資料借閱人次數
地質資料借閱人次數統計詳見表5。
表5 地質資料借閱人次數統計表
在借閱人次數超過10次的344種資料中,有242種為1:20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報告,表明這些資料是全國館館藏資料中利用率最高的地質資料。表6為借閱人次數在20次以上的地質資料目錄。
表6 借閱20次以上的地質資料統計表
2.2 窗口借閱的地質資料所屬地區的分布
2009年,借閱的地質資料分布於全國除港澳以外的所有省(市、區),詳見表7。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多,共有1971種、4669份次資料被借閱;其次為內蒙古自治區,有1505種、4480份次資料被借閱,二者在全國所佔比例均超過10%。
表7 2009年借閱地質資料的地區分布統計表
續表
2.3 借閱資料的類別
2009年借閱的資料包括區域礦產調查、區域地質調查、礦產勘查、科學研究等14類資料(表8),以區域地質礦產調查、礦產勘查、物化遙勘查、地質科學研究類資料為主。以上4類資料占借閱資料種數的87.59%,占借閱人次數的86.99%。借閱資料種數最多的是礦產勘查類,共5697種,占總數的43.56%;借閱人次數最多的是區域地質礦產調查類,共12189份次,占總數的35.11%。其他如資料庫、技術方法、信息工程/技術、標准規范、應用研究、軟科學研究等類資料借閱數量較少。
表8 2009年借閱地質資料的類別統計表
續表
區域地質礦產調查資料的使用情況按比例尺統計,以1:20萬地質礦產調查報告為主,共有1137種、6982份次資料被借閱利用;其次為1:5萬地質礦產調查報告,共有1435種、3774份次資料提供利用(圖1)。分析表明,社會對大、中比例尺的地質資料需求旺盛,而館藏1:5萬、1:25萬地質資料數量較少,且空間分布不均。另外,鐵道、公路等建設施工單位更希望看到1:1萬甚至更大比例尺的地質資料,但由於1:1萬或更大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工作沒有開展,尚無這方面資料。這些都影響了資料的借閱使用。
圖1 區域地質礦產調查資料借閱利用情況圖
礦產勘查類資料累計借閱5697種、11463份次。按勘查程度統計:普查類資料所佔比例最大,共有2085種資料被借閱利用,占礦產勘查類資料的38%;預查、勘探、詳查類資料分別是18%、17%、15%,詳見圖2。按礦產類型統計:能源礦產、有色金屬礦產類勘查資料所佔比例較大(圖3)。
2.4 資料形成時間與借閱量
圖4為2009年借閱地質資料形成時間的統計圖。由圖可見,20世紀80年代形成的資料借閱量和借閱人次最多,這一分布特徵與借閱資料多與區域地質礦產調查資料有關,因為這類資料多為20世紀七八十年代形成的。
圖2 礦產勘查類資料借閱利用情況圖(按勘查程度)
圖3 礦產勘查類資料借閱利用情況圖(按礦產類型)
圖4 地質資料的形成時間柱狀分布圖
3 到館借閱服務存在的問題
3.1 館藏服務資源積累不足
全國地質資料館分別於2004年和2007年開展了用戶需求與服務滿意度調查工作。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館藏服務資源問題是用戶反映最多、最突出的問題。館藏新資料少,很多地質資料匯交不及時或不匯交,導致館藏機構在服務過程中出現無米之炊的情況。
近年來,地質資料匯交不及時或不匯交是館藏服務資源積累不足的主要原因。以油氣為例,到2008年年底到期的采礦證和探礦證共計3727個,但到目前為止,全國館僅收到345個采礦證和208個探礦證匯交的地質資料,匯交率僅為15%。
另外,館藏數字化服務資源積累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來服務工作的開展。如全國館開展多年的地質資料圖文資料庫建設進展緩慢,截止2009年底僅完成4萬種,約佔全部館藏資料的40%。正是這40%的數字化地質資料,2009年的復制服務量是全部紙質資料復制服務量的3倍。社會急需的1:5萬數字地質圖資料庫目前只完成2000幅,1:25萬地質圖資料庫建設剛剛啟動,為礦業所急需的中大比例尺地面物化遙資料庫尚未開展工作。
3.2 地質資料服務宣傳力度不夠
地質資料廣泛應用於地球科學研究、礦產資源開發、國防建設、重大基礎建設、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防災減災等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社會各界對基礎地質資料需求強烈。但由於對地質資料服務宣傳力度不夠,目前的服務對象還多以專業技術人員為主,社會化服務領域還需開拓。
近年,全國地質資料館多次到四川、陝西、貴州、黑龍江、浙江等省進行需求調研。調研中發現,盡管全國地質資料館舉辦了多次培訓班、用戶征詢會,對地質資料服務進行廣泛宣傳,但很多基層地勘單位對目前的地質資料服務政策仍然不是很了解,很多還認為需要找關系才能借到資料。廣東省和河北省這兩年到全國地質資料館借閱的人數一直比較多,可能是全國地質資料館在開展其他項目工作時到這些基層地勘單位宣傳服務工作取得了成效。
3.3 服務人員不足,服務產品短缺
目前,全國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普遍存在人員不足,應對日常工作已很困難,難以開發更多的服務產品,導致我們目前的服務多是「原生態」的服務,從匯交人那裡收來什麼就為閱者提供什麼,沒有對地質資料進行開發利用和深加工,無法形成滿足不同需求的系列服務產品。
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對德國鑽孔資料庫的調研報告中談到,德國下薩克森州地質調查局承擔數據服務工作人員約30人,其中承擔鑽孔資料庫加工服務工作人員約8人。而全國地質資料館承擔11萬種地質資料和多種資料庫對外服務的人員不到10人,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們在地質資料服務工作的人員投入與國外的差距。
4 建議
4.1 加強地質資料服務資源積累
地質資料服務資源的不斷積累與更新是地質資料服務工作的基礎和關鍵環節。因此,地質資料主管部門一要加強地質資料匯交工作,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保證地質資料及時匯交到館藏機構,及時提供社會使用;二要加快推進館藏資料數字化進程;三要加快實物和原始地質資料的清理工作,早日完成實物和原始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建設,實現地質資料服務資源的積累,為社會提供服務。
4.2 加強地質資料服務宣傳工作
全國地質資料館應加強對地質資料服務工作的宣傳,使閱者充分了解全國館有什麼。同時,要大力宣傳全國地質資料館對外地閱者的服務內容,包括代查閱、代加工及郵寄等,使外地閱者在異地就能方便地使用全國地質資料館的資料,為他們節省人力物力。
4.3 加大人員投入,開發服務產品
目前,全國地質資料館急需加強人員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地質資料需求調研,廣泛了解社會需求,加強地質資料的開發利用,特別是開發可公開利用的服務產品,滿足社會各界的需要。
⑻ 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發展的指導思路
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服務的發展需要站在國家高度調整發展思路和工作體系,通過研究,筆者認為總的指導思想是:
第一,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加強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的研究,逐步形成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的理論體系。
目前,我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還沒有成熟服務模式可以借鑒,缺少比較系統的理論和技術方法,需要開展廣泛調研,掌握社會需求,深入研究服務基礎理論及產品開發的技術方法,規劃服務產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理論體系和服務產品。實物地質資料服務既涉及地質學理論又涉及公共管理學理論,需應用各專業學科的理論,同時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結合我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的特徵,建立起適合我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先進理論和方法,指導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服務工作。
第二,立足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著眼推動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服務工作。
從某種意義上說,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是我國實物資料管理服務的代表和象徵,要完成這一使命並實現國家實物資料館的發展目標,除了要切實做好實物資料收集、保管和服務利用外,還必須著眼於全國,開展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政策與技術方法研究,提高對實物地質資料主管部門的技術支撐能力,發揮對全國實物地質資料館藏管理的推動作用。
從另一角度看,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只是我國實物資料管理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其自身發展不可能孤立地進行,必須依託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實現同步發展。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所收藏的實物地質資料盡管具有重要價值,但只是大量重要實物地質資料的一部分,因此它所發揮的保管服務功能也是有限的。要使我國實物地質資料得到有效保管和充分利用,還必須充分發揮委託保管單位、省級實物資料館和廣大地質工作單位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全國實物資料管理服務體系,才能實現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目的。因此,必須把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融入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系統,一方面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推動委託保管、省級和地質工作單位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服務工作,另一方面,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促進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工作,通過聯合互動,實現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和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服務工作的持續發展。
第三,以需求為導向,全方位、多層次開發服務產品,最大限度滿足社會各方面需求,發揮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在公共服務領域的作用。
根據前面的研究,實物地質資料的服務對象主要包括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公眾三方面。面對不同的需求,全方位多層次地開發產品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面向政府部門,主要是國家、地方和行業實物地質資料主管部門,主要為其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協助政府主管部門完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形成了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完成各行業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委託保管工作,並對其進行監督檢查工作;開展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開展了全國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和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平台建設;緊密結合政府主管部門的工作部署,開展有針對性的實物資料產品開發與服務工作,充分發揮實物資料信息服務作用;推動各省級實物地質資料庫建設和館藏管理,為地方政府和行業實物資料管理部門提供技術服務。
二是面向企事業單位,主要包括地勘單位、相關企業及科研院校。對於地勘單位及相關企業主要提供地質勘查與地質科研的專業服務,通過利用實物地質資料,避免重復工作,降低投資風險,提高地質勘查效率與地質科研水平,甚至實現突破性進展。對於科研院校,主要利用館藏資源,向地學研究專家學者提供研究的資料及場所,為地學專業的學生提供實習場所或教學基地,豐富學習內容,提高教學效果服務。
三是面向社會公眾,主要是利用館藏資源,向中小學生和社會公眾進行科普教育,宣傳地學知識,提高公眾資源、環境意識和防災意識。
⑼ 為什麼在全國地質資料館中下載不了資源
可能是數據下載許可權比較高,許可權不夠,或者資料庫出現問題無法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