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防治心得體會

地質災害防治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 2021-01-18 13:49:53

『壹』 防災減災的心得體會

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氣候脆弱區」之一,自然災害頻發、分布廣、損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20世紀的觀測事實已表明,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乾旱、洪澇、雷暴、冰雹、風暴、高溫天氣和沙塵暴等)出現頻率與強度明顯上升,直接危及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因此,我認為,現在應該非常重視防災減災的問題。在防災減災中應該堅持「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把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並高度重視和做好面向全社會,包括社會弱勢群體的預警信息發布。 氣象災害是可以有較長預警時效、較高預測預報准確率的一類突發公共事件,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加強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製作工作,加強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工作,是提高防災減災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災減災的綜合素質。通過加強防災減災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採用與推廣先進的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施,並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科技水平。
政府與社會團體應組織和宣傳災害知識,培訓災害專業人員或志願者。有關部門通過圖書、報刊、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網路等,廣泛宣傳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過開展「防災減災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村莊」行動,使最基層的社區居民、廣大中小學生、企業員工、廣大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民、社會弱勢群體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掌握基本的避災、自救、互救技能,達到減災目的。防災減災需要從娃娃抓起,把災害、災害應急知識納入中小學教學內容。 有關部門應編寫自然災害防禦宣傳手冊與宣傳材料,廣泛宣傳與普及災害知識、應急管理知識、防災減災知識,提高基層群眾參與應急管理能力與自救能力。
會公眾要充分認識災害預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類預警信息含義,在收到災害預警信息時,根據不同預警信息、不同的預警級別,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需要建立廣泛、暢通的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利用廣播、電話、手機簡訊、街區顯示屏和互聯網等多種形式發布預警信息,重要預警信息在電視節目中能即時插播和滾動播出。有關部門能確保災害預警信息在有效時間內到達有效用戶手中,使他們有機會採取有效防禦措施,達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目的。
自然災害風險指未來若干年內可能達到的災害程度及其發生的可能性。開展災害風險調查、分析與評估,了解特定地區、不同災種的發生規律,了解各種自然災害的致災因子對自然、社會、經濟和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影響的短期和長期變化方式,並在此基礎上採取行動,降低自然災害風險,減少自然災害對社會經濟和人們生命財產所造成的損失。自然災害的風險評估包括災情監測與識別、確定自然災害分級和評定標准、建立災害信息系統和評估模式、災害風險評價與對策等。

『貳』 地震防災的心得體會200字及500字以下

--------------------------------------------------
1.地震主震結束後,學抄校的學生疏散時,要有秩序,還要以書包等保護頭部。
(對)
2.地震時若正在搭乘電梯,可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紐全部按下。電梯一旦聽下,就迅速離開電梯。(錯)
3.開車時如遇地震,要盡快安全地停車,然後待在車內,蹲伏於座位旁;如果停在較空曠安全的地帶,也可以走出車外。(對)
4.地震時只要注意不被地板上的不穩定物品砸傷就可以了,天花板上的物品(如燈具)是不會掉落下來的。
(錯)
5.處於防災目的,居室中不要把重物放置於高架上。
(對)
6.地震避災時應打開出入的門。
(對)
7.地震時如在院子里,要躲在院牆角或門柱旁。(對)
8.地震避難時,要充分利用汽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攜帶足夠的衣、食、住等生活用品與醫葯用品。
(錯)
9.道路是否暢通是影響地震救災的效率的重要因素。(對)
10.自然災害逃生時,多人向同一個方向擁擠是很不安全的,因此處在擁擠的人群中時,要向與人流相反的方向移動。(對)

『叄』 我要一篇中學生的「防災減災」心得體會

我國幅員遼闊,地理氣候條件復雜,是世界上受自然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損失嚴重。我國最常發生的災害有洪澇、乾旱、地震、台風和滑坡泥石流等5種,所造成的損失占損失總量的80%至90%。1949年以來,我國平均每年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1000億元人民幣以上,農作物受害面積年均超過4000萬公頃,受災人口年均超過2億。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突發公共事件應對工作,不斷加強應急體制、機制建設。
經過查閱書籍和網頁,我對防災減災已經有一定的了解了,以下是我在書上和網頁上搜集來的資料:
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
嚴重自然災害並不可怕,關鍵是要科學應對、積極防禦,必須堅持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事實證明,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建設活動加重了自然災害。特別是上世紀中葉以來,由於化石能源燃燒造成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在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災害逐漸增多,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面積不斷擴大,淡水資源日益匱乏,大氣和水污染日益嚴重,生物多樣性銳減,海平面上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
為此,我們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上,保護自然環境,加強生態建設,節約資源能源。要尊重自然規律,調整工業特別是對自然環境具有較大影響的工程建設布局。要未雨綢繆,加強規劃,科學設計,使人居環境和重要的戰略基礎設施遠離災害多發、易發區和自然環境脆弱區。
增強防禦和減輕自然災害能力,還必須堅持依靠科技進步提升研究、監測、預報、預警水平。當前,科學水平對重大自然災害的監測、預警、預報能力距離人類社會發展的需求仍有差距,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未來氣候變化趨勢的預測預報的能力還有待提高。並且由於技術水平的制約,預警信息傳遞仍然是廣大農村、山區、海島防災減災的薄弱環節。必須進一步加強地球系統科學、全球變化科學和可持續發展科學的研究,發展先進的天基、空基、海基和地基探測技術和地球系統預測預報模式系統,通過對地球系統各個圈層的實時監測,收集大氣、海洋、陸面、冰雪、植被等演變的信息,提高和改進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其災害的監測、預測、預報能力。
在2008年5月12日,在我國汶川發生了8級大地震,昔日的錦綉河山,今日已經成為廢墟,這就給我們敲響了警鍾。面對地震災害我們無法阻止它的到來,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和認識逃生技能來保衛自己的安全。以下是避災自救口訣:
大震來時有預兆,地聲地光地顫搖,雖然短短幾十秒,做出判斷最重要。
高層樓撤下,電梯不可搭,萬一斷電力,欲速則不達。
平房避震有講究,是跑是留兩可求,因地制宜做決斷,錯過時機諸事休。
次生災害危害大,需要盡量預防它,電源燃氣是隱患,震時及時關上閘。
強震顛簸站立難,就近躲避最明見,床下桌下小開間,伏而待定保安全。
震時火災易發生,伏在地上要鎮靜,沾濕毛巾口鼻捂,彎腰匍匐逆風行。
震時開車太可怕,感覺有震快停下,趕緊就地來躲避,千萬別在高橋下。
震後別急往家跑,餘震發生不可少,萬一趕上強餘震,加重傷害受不了。
希望大家在學習認識這些防災救災的知識後,能夠多一份安全感!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