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車遙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車遙

發布時間: 2021-03-15 02:36:19

1.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有哪些不錯的地標建築

當初是被地大的隧道吸引過來的!不過呆了快一年,也發現了越來越多超美的地方~

  • 逸夫博物館

  • 我國首個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博物館的大學

    地大學子持學生卡免費參觀喲,裡面很多化石、礦物、標本,超級美的石頭!我們在新生剛入學的時候,一起來參觀過這里,之後也有帶小夥伴們來這里參觀,真的算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啦

  • 地大的好看的建築還遠不止這些呢~只有來了這里慢慢發現啦!

    2.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地球科學菁英班、地質學(基地班)和普通的地質學專業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菁英班今年第一年招生,是武漢地大和中科院的八個研究所聯合辦的,官方名稱叫C2聯盟。地大為了這個菁英班專門成立了一個新的學院,叫李四光學院,教務處長楊倫親自擔任院長,師資優選全校最好的老師和中科院的優秀教授任課,學校總的來說還是比較重視的,我兒子就在這個班。
    分數在不同省份不一樣,大致和基地班持平,據說有些省份要比基地班高一點,我們省怎麼也要高個五、六十分才敢說有把握,我知道他們班有個孩子實考分比當地一本線高80多分。當然最好還是要有自主招生的分了,自招過了多這二十分把握性要大得多,地大這種學校雖然很不錯,但是很多人對它還是有誤區的,認同度不高,考分高了報覺得虧了,其實從科研水平、專業排名、就業形勢、畢業生薪資待遇,武漢地大的地學在全國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從高考分數角度衡量性價比非常好。廣州具體多少不清楚,您可以查一下當地近幾年基地班錄取分數參考一下,無論菁英班還是基地班招的人很少,每個省過不去三兩個人,有些省甚至就招一個學生,所以偶然性很大,前幾年的分數只能參考。
    補充一下基地班和菁英班的區別,除了樓上說的,還有就是菁英班學的東西要比基地班多,地質學基地班主要課程還是地質學,而菁英班有地質學、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與衛星監測等四個大的方向,到大三大四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再細分,去八個不同的中科院的研究所做研究性學習。
    該校「地球科學菁英班」2012年開始面向全國招生。根據高考成績和學生志願,選拔自主意識強、綜合素質優秀、有志於開展地球科學研究的高考優秀學生進入菁英班學習。菁英班管理採取大學二年級分流補進,大學三、四年級只分流不再補進。入選菁英班的學生,將在本科階段採取「雙導師制」和「2+1+1」人才培養模式,即大一、大二集中學習基礎課,大三分四個專業自主選擇學習,大四進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地質科學院相關所跟隨導師進行研究性學習。本科期間有機會參加由中科院、地科院相關專家開設的專題課程和講座學習。本科學習期間,成績優秀者可獲得專項獎學金,並可獲得推薦保送攻讀中科院和地科院相關研究所及本校研究生的機會。

    另:我也是地大的,今年是首屆菁英版招生,高考的時候會招生,且經過大一學習以後,在大二時會進行分流補進,不同的學生按不同的方向進行培養,菁英班的同學並不是絕對的而且每學期都會淘汰掉5名左右的同學,其他專業的同學如果學習好也可以再大二的時候申請進入精英班。
    望採納!!

    都是轉的

    3. 中國地質大學的地質遙感怎麼樣

    我們學校的地質遙感還是相當強悍的,讀研的話推薦田淑芬老師你會學到很多東西的!

    4. 中國地質大學招收區調研究方向委培碩士學位研究生始末

    顧德林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 世紀 90 年代,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建設迅速發展的需要,以 1∶ 5 萬區域地質調查為主的基礎地質研究任務日趨繁重。為緩解當時區調隊伍中較高層次的中青年技術人才的短缺,使新頒布的行業標准 《區域地質調查總則 ( 1∶ 50000) ( DZ/T001—91) 》更好地實施,不斷提高區調圖幅質量和區域地質研究水平,原地質礦產部直屬單位管理局和教育司委託中國地質大學 ( 北京和武漢) 招收區域地質調查研究方向的代培碩士學位研究生,先後共招兩期,分別於 1996 年、1999 年畢業。這些畢業生在區調行業為提高我國區域地質研究水平和區域地質調查質量起著重要作用。這次招收委託代培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實踐,為中國地質大學招收大批委培生提供了經驗,亦為中國地質大學後來招收工程碩士研究生打下了基礎。

    一、招生背景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陸續開展了 1∶ 100 萬和 1∶ 20萬區域地質調查工作,當時採用的填圖工作方法基本是學習蘇聯的。局部地區也開展了1∶ 5萬區域地質填圖,其工作方法也是從蘇聯學來的。隨著地質科學的發展,歐美地質科學和地質填圖方法都處於國際領先水平。1986 年,原地礦部設立了 「1∶ 5 萬區調中地質填圖方法研究」項目,並列入部 「七五」重點科技攻關第十六項 ( 編號 86016 -02) ,開展我國花崗岩、變質岩、沉積岩發育區的 1∶ 5 萬區調填圖方法研究並委託原地礦司 ( 後改名直管局) 負責織組實施。項目研究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是: 「把當代地質科學領域中的新理論、新觀點、新技術和新方法運用到區域地質調查中,改革傳統的區調填圖方法。在既充分借鑒和吸收國外有關的先進填圖方法,又包容我國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選擇典型試驗區進行填圖實踐和研究,突破目前地質填圖方法的技術難點,總結和創立一套適合我國特色的花崗岩區、變質岩區和沉積岩區地質填圖方法,以填制出新一代的地質圖,趕上和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進一步提高我國區域地質研究程度和水平。」經過 4 年廣泛、深入的研究和典型區專題實踐,提出了一套適用於沉積岩、岩漿岩和變質岩區的 1∶ 5萬地質填圖方法體系,其最大特點在於: 把當代地層學、沉積學、岩漿岩石學、變質岩石學、變質地質學和構造地質學等學科的先進理論與 1∶ 5 萬區域地質填圖緊密結合融會貫通,在學術理論上和 1∶ 5 萬區域地質填圖的實踐上都具有深遠意義和實用價值。在項目進行的後期,這套填圖工作方法在全國 1∶ 5 萬區調填圖中推廣,同時原地礦部按照新填圖方法制定了 1∶ 5 萬區域地質調查的行業規范——— 《區域地質調查總則 ( 1∶ 50000) ( DZ/T001—91) 》,全國區調行業學習新方法、應用新方法形成了熱潮,我國的基礎地質研究和區域地質調查質量正向著新的水平邁進。

    「區域地質調查是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系統的地面地質填圖、遙感地質解釋、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同位素年齡測定、岩礦測試、古生物 ( 包括微體古生物) 鑒定等綜合研究手段,闡明區域地質構造、地層、岩石、岩漿活動等基本特徵及其與礦產的關系,為礦產普查提供方向和依據,為工農業建設、科學研究和教學等提供可靠的基礎地質資料。」這是一項既具專業性又具綜合性的工作,要求進行區調工作的技術人員要具有扎實的基礎地質理論和較強的綜合研究能力,還要具有較多的野外工作經驗。但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參加區調工作的部分技術人員技術水平不夠理想,基礎地質理論掌握較弱,吸收國內外先進理論和技術較慢,綜合研究能力較差,且野外實踐經驗較少。

    「七五」末,原地礦部決定,到20 世紀末完成200 萬 km2面積的1∶ 5 萬區調。要完成這一戰略目標是相當困難的。為實現這一目標,原地礦部直管局加大了部署。不但省區調隊進行 1∶ 5 萬區調,有些勘探隊亦進入區調行列,進行 1∶ 5 萬區調。同時一些地質院校也參加 1∶ 5 萬區調工作。我有幸自 1989 年開始,步入 1∶ 5 萬區域地質調查工作,為了盡快掌握地質填圖方法和管理要求,經常參加一些 1∶ 5 萬區調項目的設計審查、野外驗收和最終驗收,學習新、老區域地質調查方法和區域地質調查管理。同時亦了解了這些單位參加區調工作的技術人員的基本情況。

    二、籌備和招生

    1992 年秋,部直管局區調處在西安召開秦嶺造山帶填圖經驗交流會,我參加了會議。會間原地礦部直管局區調處陳克強處長徵求我對當時區調工作的意見時,我談了兩個問題,其一是勘探隊進行 1∶ 5 萬區調的圖幅質量問題; 其二是參加 1∶ 5 萬區調的部分技術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特別是較高層次中青年技術人才嚴重短缺。陳處長問我有什麼辦法解決第二個問題時,我說 「你出錢,我出力,培養一部分較高層次中青年技術人才,然後由他們再帶動他們的隊友,逐漸提高區調技術人員的素質。」我解釋為: 採取委託代培碩士研究生的辦法培養區調隊的項目技術負責和填圖組組長,這些學員畢業後回原單位參加1∶ 5萬區調工作,可以擔任 1∶ 5 萬區調項目技術負責,或者擔任項目負責人,甚至可擔任區調隊的區調質量管理工作。難題是培養經費問題,但也有解決的渠道。例如國家下撥給地礦部 1∶ 5 萬區調地勘經費平均費用為 28 萬元/幅,而撥給地質院校的地勘費為 22 萬元/幅,其餘 6 萬元是作為人工費扣除了。可將院校參加區調的圖幅經費扣除的人員工資部分( 每幅圖 6 萬元) 作為培養經費。招生名額請部教育司向教育部申請增加委培生名額。陳處長當場就和我討論了具體工作步驟和招生單位。我提出,中國地質大學 ( 北京和武漢)是地質礦產部的直屬院校,由我們先招生試點,待條件成熟 ( 資金和招生名額) 後再擴大到其他院校。中國地質大學 ( 北京) 主要招收北方的學員,而中國地質大學 ( 武漢)則招收南方的學員。當晚,我和參加會議的索書田老師草擬了招生簡章和培養方案。回京後,我向區調所所長譚應佳教授、系主任吳正文教授和教務處做了匯報,他們都同意和支持這項工作,中國地質大學區調所和教務處對招生簡章和區域地質調查研究方向委託代培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進行了充分討論和修改,並向部教育司提出招生申請。期間,陳克強處長到部教育司和直管局就委培生的招生和培養經費的落實做了大量具體工作。

    經過多方努力,於 1993 年 6 月 20 日地礦部直管局和教育司聯合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礦局 ( 廳) 發出 《關於招收區域地質調查研究方向委託代培碩士學位研究生函( 地直函 [1993] 052 號) 》,文中強調: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建設迅速發展的需要,以 1∶ 5萬區域地質調查為主的基礎地質研究任務日趨繁重。為緩解現有區調隊伍中較高層次的中青年技術人才短缺,使新頒布的行業標准 《區域地質調查總則 ( 1∶ 50000) 》 ( 編號 DZ/T0001—91) 更好地實施,不斷提高區調圖幅質量和區域地質研究水平,上一個新台階,經研究,從1993 年8 月起,由中國地質大學 ( 北京和武漢) 招收20 名區域地質研究方向的委託代培碩士學位研究生。經費由部 「八五」後 3 年新增該校 4 個圖幅 ( 北京和武漢各 2 個圖幅) 的費用基礎上,每幅再增加 6 萬元 ( 共 24 萬元) 解決。文件的兩個附件是招生簡章和區域地質調查研究方向委託代培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附件一:

    招生簡章

    經地礦部教育司批准,部直管局同意,中國地質大學 ( 北京) 和中國地質大學 ( 武漢) 於 1993 年招收區域地質調查研究方向委託代培碩士學位研究生各 10 名。

    研究方向: 區域地質調查

    學制: 2 ~3 年

    招生對象與條件: 各地礦局 ( 廳) 區調隊技術骨幹。本科畢業,具有 4 年以上 ( 含 4 年) 實踐經驗,工作能力強,有一定外語基礎,身體健康,年齡 45 歲以下。

    招生辦法:

    1. 由兩名高級職稱同行專家推薦,經省地礦局 ( 廳) 及所在單位政審合格、批准。各個省局 ( 廳)推薦 2 名。

    2. 推薦由各省局 ( 廳) 向兩校統一辦理,並隨寄體檢表,本科 ( 含函授本科) 畢業證書復印件及推薦書,政審材料,於 1993 年 7 月 10 日前寄往校教務處 [東北、西北、華北及山東省報名材料寄中國地質大學 ( 北京) ; 中南、西南、華東 ( 除山東省) 報名材料寄中國地質大學 ( 武漢) ]。

    3. 被推薦者參加由學校單獨命題的入學考試,考前參加外語、數學、政治及專業基礎的補習班。入學考試合格者,錄取為委託培養碩士研究生,入學時間由 1993 年 8 月算起。

    4. 經費: 在校期間的培養費、完成生產與學位論文各項費用及野外津貼等全部費用,由部 「八五」後 3 年新增給學校的 4 幅圖的費用基礎上,每幅再增加 6 萬元,即按 28 萬元/幅全額下達。學生在校期間的工資、書報費、醫療費、探親費、福利等待遇由原單位負責。

    中國地質大學 ( 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 ( 武漢)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四日

    附件二:

    區域地質調查研究方向委託代培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具有扎實的岩石、地層、構造及礦產等基礎地質理論,系統掌握區調中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熟練運用一門外國語閱讀專業文獻,具有區調生產、科研能力及組織管理能力,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區調人才。

    二、學制與教學安排

    學制: 兩年半

    教學安排 ( 見下表)

    教學安排表 ( 委託代培研究生) ( 初定)

    第二學期末進行專題報告。

    學位進修生第一學年在校學習,修滿規定的課程並取得相應的學分。

    三、研究方向

    根據委託單位需要及區調圖幅的具體情況,圍繞總的培養目標,設立岩石學、地層學、構造學及礦產等研究方向,初步擬定為:

    岩石學方向:

    1. 沉積岩岩石學 2. 變質岩岩石學 ( 含顯微構造) 3. 岩漿岩岩石學

    地層學方向:

    4. 地層古地理學 5. 沉積古地理學 6. 生物地層學

    構造學方向:

    7. 區域地質力學 8. 岩石流變學 9. 遙感構造地質學

    10. 區域構造學 11. 構造地質學

    礦產地質方向:

    12. 金屬礦產 13. 非金屬礦產

    四、課程設置

    碩士學位必須修滿 30 ~ 32 個學分,其課程設置分公共必修課、學位必修課、選修課及讀書報告。具體課程設置如下:

    公共必修課 ( 13 學分)

    1. 馬列主義理論課 90 學時 4 學分

    2. 第一外國語 160 學時 6 學分

    3. 應用數學 60 學時 3 學分

    學位必修課 ( 7 學分)

    1. 1∶ 5 萬區調規范及區調管理 20 學時 1 學分

    2. 沉積岩區地質與填圖 20 學時 1 學分

    3. 花崗岩區地質與填圖 20 學時 1 學分

    4. 變質岩區地質與填圖 20 學時 1 學分

    5. 現代構造學 30 學時 1. 5 學分

    6. 地質構造變形分析 30 學時 1. 5 學分

    選修課 ( 選滿 8 ~10 學分)

    1. 演算法語言 80 學時 4 學分

    2. 應變測量與分析 30 學時 1. 5 學分

    3. 顯微構造學 30 學時 1. 5 學分

    4. 岩石流變學 30 學時 1. 5 學分

    5. 地層學新理論、新方法 40 學時 2 學分

    6. 沉積岩專題 30 學時 1. 5 學分

    7. 岩漿專題 30 學時 1. 5 學分

    8. 岩漿動力學 30 學時 1. 5 學分

    9. 變質岩專題 30 學時 1. 5 學分

    10. 金屬礦產地質專題 30 學時 1. 5 學分

    11. 非金屬礦產地質專題 30 學時 1. 5 學分

    12. 現代測試方法簡介 20 學時 1 學分

    13. 岩石化學在區調中的應用 30 學時 1. 5 學分

    14. 遙感在區調中的應用 30 學時 1. 5 學分

    15. 物探方法在區調中的應用 20 學時 1 學分

    讀書報告 ( 2 學分)

    在學習期間必須完成 1 篇讀書報告。讀書報告圍繞論文選題作文獻綜述。讀書報告公開宣讀,通過後取得 2 學分。

    五、野外地質調查、科學研究與學位論文

    參加 1∶ 5 萬區調圖幅的踏勘、剖面測制、填圖及專題研究與野外驗收全過程。加強實踐性環節,結合專題研究,廣泛收集資料,參加樣品測試與成果分析處理,在此基礎上完成學位論文的編寫。

    中國地質大學 ( 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 ( 武漢)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四日

    文件下達後,各省開始報名,由於當時正處於地質行業最不景氣的時期,加之正值夏天,區調技術骨幹正在野外工作,報名工作直到 9 月中旬結束。材料到達後,中國地質大學和區調處一起進行了審查,最後確定 8 名學員入學。他們是青海區調綜合地質大隊 2名,甘肅地質科學研究所 1 名,甘肅第一地質隊 1 名,河北區調研究所 2 名,遼寧區調隊1 名,黑龍江第一區調大隊 1 名。這 8 名學員都為男生,都是 20 世紀 80 年代的本科畢業生或函授本科畢業生。在原單位都參加過 1∶ 5 萬區調工作,有些還參加過 1∶ 20 萬區調,大部分都為項目的正、副技術負責人,個別為填圖組組長,野外地質調查經驗豐富。學員於 1993 年 9 月中旬入學。至此,中國地質大學第一屆委培區調研究生班招生工作圓滿結束。

    三、培 養

    1. 補課

    按照部教育司批準的區域地質研究方向委託代培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 以下簡稱培養方案) ,學員入學後就應編入碩士學位研究生班按課表進修碩士生課程,但這些學員尚未進行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當時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科目有外語、數學 3、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由於這批學生長期從事野外地質調查,外語、數學由於長期不用而生疏,其專業知識雖然都在用,但讓他們完整地答題還是有一定困難的。為了確保這些學員能通過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我們調整了教學計劃,專門安排基礎課教員對他們進行外語、數學補課,並根據他們的需要,進行了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輔導。經過學員和老師們 3 個多月的共同努力,這些學員都順利地通過了碩士研究生的入學考試,真正取得了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的資格。

    2. 導師選擇

    導師的安排採取學員選擇和安排相結合的原則,考慮的因素包括學員想側重的專業和實習地點的安排。當時中國地質大學正在進行的 1∶ 5 萬區調的圖幅共 5 幅圖,其中由宋鴻林、李志忠兩位教授負責的河北省 1∶ 5 萬興隆幅和六道河幅,區內除主要為中、新元古代的沉積地層外,還有變質岩區,構造也較復雜; 另一個測區在山東省中部,沂水縣城以北地區,共 3 幅 1∶ 5 萬圖幅,區內水、火、變齊全,沂沭斷裂帶 ( 郯廬斷裂的山東部分)在測區內通過。這 3 幅圖區調,由我負責,聘請游振東教授當顧問,陳建強副教授、蘇尚國老師參加圖幅工作。最後河北興隆項目安排 3 位學生,由宋鴻林、李志忠兩位教授任導師; 山東沂水項目安排 5 位學生,由游振東教授、陳建強副教授、顧德林副教授任導師。

    3. 課堂教學

    由於第一學期沒有進行學位課中基礎課 ( 外語、數學、計算機語言等) 的學習,不能中途插班上這些課。1994 年春天即區調研究生班第二學期開學後,考慮到夏天的野外實習都是參加 1∶ 5 萬區域地質調查,我們給安排了專業學位課,如 1∶ 5 萬區調規范及區調管理、三大岩類區地質與填圖、現代構造學及地質構造變形分析等。由於這批學員都參加過 1∶ 5 萬區調工作,上這些課時採用教員主講,提出問題,大家討論,教員總結的方法,或者請學員介紹參加過的 1∶ 5 萬區調圖幅成果和工作方法,大家進行討論,指出不足,提出工作建議,收到良好效果。

    第一屆區調研究生班的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主要安排課堂學習。按照培養方案要求,集中學習了公共必修課、部分學位必修課和選修課。為了擴大學員的知識面,要求學員盡量多聽一些選修課。

    4. 生產實踐

    野外生產實踐分為河北隊和山東隊兩隊,以下僅記述山東隊情況。

    野外實習是學員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最好時機。在野外實習前,我們要求學員根據自己的專業側重和導師的意見,查閱該專業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盡可能帶上參考資料。1994 年 6 月初,我們出發去山東進行第一次生產實踐。本隊由教員 3 人、碩士研究生7 名、本科生7 名 ( 本科生出發時間為6 月底) 組成。實習時間共3 個月,完成約 2 幅圖的生產任務。這次野外工作不僅僅是生產,而是現代地質理論和 1∶ 5 萬區調填圖工作方法野外討論、研究和實驗的過程。

    由於這些碩士生大都有生產實踐經驗,因此,實習開始就要求他們閱讀測區前人工作成果,在充分野外踏勘後進行討論,討論的主題包括: ①區內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解決的途徑和可以作為專題研究的題目; ②工作部署的原則及工作布置; ③不同岩類區採用的工作方法和注意的問題; ④測區的填圖單位劃分。通過討論,大家對測區內的填圖單位劃分、存在的地質問題、解決的途徑、採用的工作方法都統一了認識。填圖的過程實際是大家學習新的 1∶ 5 萬地質填圖工作方法過程,因此填圖路線採用平行路線穿越的辦法,路線上遇到什麼岩類就用什麼岩類區調填圖工作方法填圖,回到室內集體連圖,如果遇到大片圖連接困難時,就組織有關的填圖組集體到野外追索和討論,這樣做主要是現場再次統一認識、統一工作方法,保證全隊採用同一填圖單位,確保圖幅填圖質量。

    在全區路線填圖結束後,要求所有參加填圖的人都閱讀地質草圖,確定專題研究題目( 這些專題既是學員的學位論文,又是項目的專題研究內容) ,並根據各人專業側重不同進行分工,各人根據自己專題的題目設計研究內容和野外收集資料的地點和路線,這樣便於全隊的工作安排。在實測地質剖面階段,全隊所有的人都參加實測剖面,但分工時除保證每一位學員都要參與不同岩類區的剖面測制外,還要兼顧各人的研究專題有所側重,這樣既保證了學員對不同岩類區工作方法的全面學習和全隊生產任務的完成,又能保證各得其所,保證論文資料的收集齊全。野外結束前,要求各位學員進行小結。小結內容包括測區地質構造特徵和專題研究的資料兩部分,在專題研究部分要求提出室內研究工作內容和下一步計劃。這樣做的結果會使學員在室內學習階段能結合自己的論文,做一些實際工作。

    第二次野外生產實踐是在 1995 年夏天。野外工作之前,組織學員閱讀測區成果草圖,查閱測試結果,在熟悉全區地質構造特徵的基礎上,要求學員做好野外工作計劃。野外工作主要根據學員工作計劃,安排學員專題研究,進一步收集學位論文資料,進行必要的路線追索、取樣等精細觀察。

    在第二次野外生產實踐的後期,我們請游振東教授進行野外指導。一方面請游老師對我們近 3 年的工作進行審查,特別是對前人的工作成果有較大改變或我們工作中有重大發現的地段; 另一方面請游老師對典型地質現象進行講解和指導,並對變質岩區填圖工作方法中的一些問題進行答疑。學員們普遍反映受益匪淺。

    第二次生產實踐的最後還安排一項重要任務是參加我們項目的野外驗收。這一次出席我們項目野外驗收會的專家有山東省地礦局地科處處長、區調管理專家、局區調質量監控組成員、中國地質大學科技處何科昭處長和專家趙崇賀教授,山東省地礦局的專家都是山東地質通,且對 1∶ 5 萬區調填圖工作方法及區調工作管理都有豐富的經驗,因此要求學員把參加野外驗收過程當做一個學習過程。既接受他們的質量審查,又學習他們先進的填圖工作方法,也可當做我們的外聘老師的一次現場教學。會議期間,學員們和老師們一起認真聽取專家們的意見,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還主動請教問題,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5. 學位論文和答辯

    第二次生產實踐後學員都轉入室內研究和學位論文的編寫。我們給學員提出如下要求: 其一,確保使用的資料的真實性,無論使用自己收集的資料還是使用別人收集的資料,都要進行認真審核,確保每一個數據、每一張插圖都是真實的。其二,做各種測試和鑒定,凡是能自己動手的則自己動手,特別是岩礦鑒定需要自己觀測。即使已有鑒定報告也需要自己檢查一下,其目的是保證第一手資料的准確性和完整性。其三,不要寫成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式的論文。區域地質調查報告是通過野外點、線、面的調查收集的資料,通過綜合研究和科學總結而寫成的,其地層、岩石、構造、礦產、地質發展史等章節齊全,面面俱到,而且可以有不同的觀點。論文則要求就某一科學問題進行論證或討論,最後得出一個恰當的科學結論。其四,論文要精簡,如果經過適當修改就可以在科學雜志上發表就更好。經過近半年的努力,每一位學員都完成了一篇論文。

    碩士學位論文的答辯實際上也是一個教學過程,而對於這個班來說,也是委託培養單位對培養效果驗收的過程。因此,我們聘請中國地質科學院區調處 ( 原地礦部直管局區調處) 原處長陳克強教授和當時的處長其和日格教授參加他們的答辯委員會 ( 後因陳克強教授有重要會議而未能出席) ,答辯委員會主席分別由吳正文教授和譚應佳教授擔任,答辯委員還有邱家驤、周珣若、宋鴻林等教授。正式答辯前由各位導師主持,講解了答辯的准備工作、答辯的注意事項等,並進行了試答辯。答辯時,學員們宣讀了論文的主要內容,在回答答辯委員會和參會者提出的問題時,都能綜合各方面的問題,引經據典,有理有據地做了回答,答辯委員會表示特別滿意。最後都以優秀的成績通過了論文答辯。

    四、第二次招生

    第一批學員畢業後,部教育司和直管局都很滿意,並同意招收第二批 ( 第二屆) 區域地質研究方向的委培碩士學位研究生。1996 年暑期進行招生,所有招生程序和第一屆相同。這次中國地質大學也招了 8 名學生,其中內蒙古自治區地礦局第一區調隊 2 名,內蒙古自治區地礦局第二區調隊 1 名,山西省地礦局區調隊 1 名,山西省地礦局 214 地質隊1 名,山東省地礦局區調隊 2 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科學研究所 1 名。這 8 名學員都為男生。都是20 世紀80 年代中、晚期 ~90 年代早期的本科畢業生,都參加過或正在從事 1∶5萬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個別學員擔任過 1∶ 20 萬區域地質調查或 1∶ 5 萬區域地質調查項目負責人或技術負責人,都希望進一步學習和提高地質理論和地質工作方法。

    第二屆區域地質研究方向委培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方案和第一屆相同,培養過程也基本相同,只是生產實踐和學位論文編寫工作安排有所不同的。「九五」期間,中國地質大學共承擔了 8 幅 1∶ 5 萬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地點都在內蒙古自治區,其中固陽地區 3幅,多倫地區 5 幅,大部分學員的生產實踐都安排在這兩個隊,個別學員因原單位也承擔著區調任務,且是項目進行中途來參加學習的,就將他們的生產實習地點安排在原單位的原項目。其中僅一名學員隨導師的科研項目進行生產實踐和學位論文的編寫。學員的學位論文取材相對分散,部分學員論文取材於中國地質大學承擔的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區調項目; 另一部分學員論文則取材於原單位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的區調項目。經過 3 年培養,都以優秀或優良的成績畢業。

    五、效 果

    中國地質大學兩屆區域地質研究方向的委培碩士學位研究生畢業後在區調行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青海省一位學員還沒有畢業就被局人事處選中,調局地科處負責全省的區調工作管理,後任地調院副院長和青海省地質科學研究所所長。甘肅省的一位學員畢業後經過一階段實踐,調任地礦局地科處處長兼地調院總工,後任地礦局副總工程師等職。河北省兩位學員畢業後正逢我國 1∶ 25 萬區調試點工作,他們都參加了 1∶ 25 萬承德幅區調試點項目,其中一位任項目負責。遼寧省學員畢業後被任命為省地礦局區調隊總工程師。山西省一位學員在地調院專門管理區調項目,另一位學員參加青藏空白區 1∶ 25 萬區域地質調查項目,任項目負責人,成績顯著,被評為山西省勞動模範……。後來部分學生又攻讀了博士學位,向更高層次邁進。現在,大部分學生都工作在區調工作第一線,為提高我國基礎地質調查和研究水平而努力工作。

    區域地質調查研究方向委託代培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培養為中國地質大學在培養在職工作人員高層次學歷方面積累了一整套方法和經驗,也為後來招收工程碩士學位研究生打下了基礎。

    5. 有關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資源與環境遙感的老師

    目前,武漢大學的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很有實力。其他學校有實力的有,中國專地質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屬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此外還有重慶師范大學等。
    成秋明博導--是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的,不過好像在武漢。
    聽說資源與環境遙感方向的劉少峰是教授,博士生導師,還有一個田淑芳,別人就不知道了。建議你去地質大學(北京)論壇里問一下。
    加油!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具體內容網路一下

    591代寫畢業論文

    591lw

    祝您好運

    也希望您能採納我的回答

    6. 中國地質大學哪些專業最值得讀

    18級的地大抄小學弟來晚了!

    地大的專業,當然是地質方面的專業比較強。所以我還是推薦地質類的專業!地大的地質工程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是地質學類中的王牌。

    專業是校品牌專業,2007年獲得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資助,2008年與2013年獲得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資助。

    7.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

    具體研究方向:
    1、岩石圈三維結構的地質—地球化學研究
    2、造山帶結構、組成、演化和動力學研究
    3、生物找礦、生物選礦技術
    4、區域地質調查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
    5、遙感圖像處理技術及其在地質環境監測上的應用
    6、3S(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技術、遙感)集成技術及其應 用
    7、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旅遊資源等)調查規劃和開發
    8、應用礦物學和寶玉石學
    9、古生物化石鑒定和微體古生物化石樣品處理鑒定

    可從事領域:
    一、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的理論與方法
    1.金屬和油氣資源的勘查與開發技術
    2.環境地球化學可以從事以下三方面工作:
    ① 環境地球化學與人體健康:重點是地方病成因研究;
    ② 自然環境中有害污染物的存在形態、含量分布和遷移轉化研究及防治對策;
    ③ 地球化學與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通過系統研究1.5萬年以來環境變化的地球化學記錄,預測全球未來五十年的環境變化。

    二、地理信息系統與數字信息技術
    1.國土資源遙感調查與信息技術;
    2.城市地理信息與動態監測技術;
    3.土壤侵蝕遙感與水土保持監測網路系統;
    4.線路工程地質遙感與選線環境評價;
    5.防汛抗旱決策支持系統與水利信息化建設;
    6.配網地理信息系統與電力、電訊資源管理系統;
    7.流域資源環境綜合資料庫建設與應用;
    8.車載GPS與智能交通系統。

    三、應用第四紀地質研究
    1.地質災害機理預測與防治:主要是區域地殼穩定性預測、大河流域防洪減災研究、區域可持續性發展研究;
    2.國土資源規劃及城鄉資源環境設計;
    3.岩溶地貌與旅遊資源開發

    四、生物找礦及生物選礦技術

    五、海岸帶工程地基勘查、海洋旅遊資源規劃、海洋砂礦勘查開發

    六、危機礦山隱伏礦體的成礦規律、成礦預測研究及外圍找礦

    七、各類石材勘查與開發利用

    八、金屬、非金屬材料開發應用

    8. 胡克的中國地質大學教授

    男,1957年7月29日出生於山東省蓬萊市
    學位:博士 職稱:教授、博導 現任職務:副院長
    學歷學位教育
    1982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獲地質學學士學位
    1986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獲岩石學碩士學位
    1989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獲岩石學專業博士學位
    工作簡歷
    1989—1996年 長春地質學院任教(1991年原地礦部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4年原地礦部破格晉升為教授)
    1996—1998年 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做訪問學者
    1998—1999年 長春科技大學任教,擔任國土資源系主任
    1999—2000年 日本九州大學訪問學者和客座研究
    2000-2001年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任教,任國土資源系主任
    2001-2004年 任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副院長,主管科研和外事工作
    2004.12 至今 任中國地質大學海洋學院副院長
    中國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委員會 理事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編委 胡克、吳東輝等,2000,城市生態環境受沙塵暴影響的研究實例,長春科技大學學報, v31(3),p265
    楊吉龍、胡克,2001,乾熱岩(HDR)資源研究與開發技術綜述,世界地質,v20(1),p43-51
    楊吉龍、李家存、胡克等,2001,遙感技術與數字國土,長春科技大學學報,v31(專輯),p18-20
    胡克、吳東輝、楊德明等,2001,遠源沙塵暴對城市生態環境影響的初步研究,長春科技大學學報,v32(2),pp176-179
    王建國、胡克,2002,農村居民點整理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國土資源(4),p42-45
    [介冬梅、胡克、白躍華等,2003,東北平原的鹼性塵暴,第四紀研究,v23(2),p
    胡克、王雲等,2003,長春市「2000-04-07」遠源沙塵濕沉降攜帶細菌研究,中國沙漠,v23(6),p652-655
    陳橋、胡克、文屹等,2003,鞍山市鐵礦山礦山地質災害形成條件及對策研究,世界地質,v22(2),p166-171
    楊娟、胡克,2003,城市房屋拆遷中土地使用權補償價值的探討,國土資源(12),p28-29
    胡克,2003,礦山土地污染場區的防治與管理,見中國礦山環境管理實用手冊,地質出版社(北京),p103-117
    陳兵、胡克、介冬梅等,2004,吉林西部鹼塵通量及物質特徵分析,生態環境,v13(3),p191-193
    介冬梅、胡克,霍新疆等,2004,東北地區2002年春季沙塵暴的物質特徵和成因分析,環境科學v25(2),p27-31
    劉玉英、胡克、楊俊鵬等,2004,吉林西部全新世晚期土壤碳酸鹽中碳穩定同位素記錄的古氣候信息,土壤通報,v35(4),p408-412
    陳橋、胡克、馮軍等,2004,對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必要性的討論,地質通報,v23(4),p310-313
    張新榮、胡克、王東坡等,2004,植硅體研究及其應用的討論,世界地質,v23(2),p112-117
    楊娟、胡克,2004,國有土地的房屋拆遷補償之研究,現代城市研究(8),p61-64
    陳兵、胡克、戴琳娜等,2004,黑龍江省穆陵市森林資源現狀分析與經濟效益評價,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3),p86-87
    陳橋、胡克等,2004,礦山土地污染危害及污染源探討,國土資源科技管理v21(4),p50-53
    陳兵、胡克、介冬梅、 H Kitagawa,2004,吉林西部鹼塵的通量與物質特徵分析,生態環境v13(2),p191-193
    曹振、胡克、張永光等,2004,科爾沁沙地可風蝕性地表沉積物粒度分析研究,中國沙漠v25(1),15-19
    李福來、胡克等,2005,中國礦山固體廢棄物現狀與對策分析,國土資源科技管理(1)66-69
    張新榮、胡克、劉莉莉,2005,吉林敦化地區全新世泥炭沉積中植硅體分析,微體古生物學報,v22(2),202-207
    宋日、胡克、郭繼勛等,2005,137Cs示蹤法在東北松嫩平原土壤侵蝕定量評價中的應用,中國草地,v27(3),11-20
    劉莉莉、胡克、介冬梅等,2005,退化羊草草地生態恢復過程中大型土壤動物群落生態特徵,生態環境,v14(6),908-912
    王建軍、胡克、王永慧,2006,礦山復墾產業化的實現途徑,資源與產業,v8(1),55-57
    陳兵、胡克、介冬梅、Kitagawa等,2006,松嫩平原西部鹼塵氣溶膠的時段變化及其氣候影響因素分析,環境科學學報,v26(3),515-520
    胡克、陳兵、Kitagawa,2006,松嫩平原西部鹼塵元素組成分析,吉林大學學報(地學版)v36(3)
    學術會議論文
    胡克、吳東輝等,2002,鞍山鐵礦山廢棄地的土壤動物群落研究,中國地理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2002.11
    介冬梅、胡克等,大布蘇湖全新世定量古生態過程研究,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2002.11
    胡克、趙偉、陳橋、馮軍等,2003,金屬礦山生態環境重建的評價體系研究,第六屆全國礦山尾礦利用和礦山環境會議論文集,p120-129
    陳橋、胡克,2003,關於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必要性的討論,第六屆全國礦山尾礦利用和礦山環境會議論文集,p31-37
    陳兵、胡克等,2004,吉林西部鹼塵氣溶膠礦物與元素組成和來源研究,過程工程學報v(4)(專輯),p736-741,中國顆粒學會2004年會(山東煙台)
    曹振、胡克等,2004,科爾沁沙地土地利用與表土粒度相互關系研究,LUCC科學研究進展暨中國土地學會年會(北京) 國土資源概論教學課件,國土資源部,2000-01,負責人
    中國東北地區沙塵暴形成機制與預警預報,973子課題專項,2001-2003,專項負責人
    鞍山市礦山生態環境重建試驗研究,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專項,2001-02,負責人
    黑龍江省礦山地質環境定量化評價,中國地質調查局,2002-03,子課題負責人
    石家莊市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專題研究),石家莊市國土資源局,2001-02,工作組長
    黑龍江省穆棱縣、雞東縣地質災害調查,中國地質調查局計劃項目,2002-03,合作負責人
    湖州市礦山生態環境治理規劃(專題研究),湖州市人民政府委託項目,2001,工作組長
    盤錦市雙台河口生態環境調查與評價,遼寧省國土資源廳,2003-2005,負責人
    遼河油田興-2井井中換熱試驗,遼寧省國土資源廳,2005-2006,負責人
    遼寧省國土規劃專題項目(2005TP043),2005-2006,負責人
    鞍山市鐵礦山復墾與生態重建試驗工程,2005-2007,負責人 1995,西藏龍木錯—雙湖古特提斯縫合帶研究,地質出版社
    1996,華中元古宙高壓變質帶,地質出版社
    2003,礦山環境管理實用指南(姜建軍主編),地震出版社 2001年,獲遼寧省科技成果三等獎;
    2005年,獲國土資源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9. 關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問題。

    你好,我是地質大學畢業的,我以前學的是土木工程。

    地質大學的地質類專業,工程版類專業的就業是最權好的,特別是男生,我們畢業的時候我們班男生都是國企事業單位搶著要,就業比例可說是達到了一比十,即平均一個人有十家單位要。單位的福利待遇也都相當好。你可以考慮一下。

    你說的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這幾個專業,首先不建議報自動化,就業前景不好,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是信工學院的,這兩個專業還是不錯的,我以前有認識這個專業的校友,信工學院的就業前景也是不錯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吧

    10.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有哪些不錯的教授

    作為馬院同學,來回答一下我接觸過的地大優秀的文科教授。(地大各個門類的文科老師基本集中在馬院哦~)

    嚴世雄老師,曾經教過我們倫理學,在社會科學領域的造詣令我映像深刻。

    但是老師非常的和善,對同學總是很友好。

    要是有什麼問題或者說疑惑,嚴老師總是鼓勵學生勇於和他交流。他還提倡學生要敢於質疑、勤於思辨,要在自我探索中進步。可以說,他手下的學生總是能從他那兒獲益良多。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