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2016地質災害先進個人

2016地質災害先進個人

發布時間: 2021-03-14 16:29:51

⑴ 邊境管理先進個人事跡怎麼寫給點參考資料

先寫姓名、從事什麼職業,然後總結性的概述所取得的成績。在具體地從思想、工作、學習、為人處世等方面詳細闡述。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舉幾個生動的事例。最後講他的這些先進事跡所起到的作用或影響。
例如:xx同志在今年的xx景區工作中,他嚴於律己、竭誠奉獻、辛勤工作,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用科學發展觀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出色的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今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即有汶川地震的特大自然災害,又有夢圓百年奧運的輝煌。而作為景區主管安全生產的領導,他能以其扎實的工作作風和出色的工作成績,保證了景區各項生產工作的安全。5月12日我國汶川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舉國上下都為之神傷。xx同志在得知這一消息後,化悲痛為力量,及時地針對常見的自然災害制定景區相關的應急預案。同時組織進行突發地質災害預習演練,避免或最大程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維護遊客生命、財產安全。而在預習演練時,很多人都覺得,我們這跟本就不可能發生地震,而他則用了一種堅決的態度回決了大家,在他心裡,遊客的生命、財產安全永遠是第一位。
高標准,嚴要求一直是xx同志的工作準則。今年,在我國即將夢圓百年奧運之際,全國各地的很多不法分子對我國舉辦的第29屆奧運會進行了各種形式的阻撓和破壞。而我景區地處邊境,並且外國的遊客也非常的眾多,存在著較多的安全隱患。對此,xx同志密切加強與xx邊防的聯系,帶領景區的執法隊,對進入景區的人員和車輛嚴格的監控,較好地維護了景區的治安環境。同時,8月份也正值雨季,為了能保證景區不出任何安全生產事故,不為我國的百年奧運夢「抹黑」,xx同志不顧家裡的農活,晚上堅持在單位值班,預防汛情。汛情嚴重時,一步跨的水位上升比較快,他經常的是一整夜不睡覺。很多的職工看到他很辛苦都提出要求替他值班,但他還是不顧勞苦,堅持自己值班,較好地起到了先鋒模範作用。
近兩年,我景區的國內外遊客大幅度的增加,每到五一、十一長假,就是xx同志最忙的時候。這個時期他帶領著處里的保衛人員對景區內的各種設施進行安全隱患的排查,每當遇到存在安全隱患的設施時,他都親自維修,直至隱患排除。有時一干就是一整天,連午飯都沒有時間吃。一次景區內的地下電纜被破壞,當時又是雨天,暴露在外的電纜接頭很容易傷人並造成事故。電工出身的他堅持冒雨排除隱患,避免了安全事故的發生。修完電纜後,他的衣服已經全濕透了,但他從未對此有過一句怨言。
由於景區歷史遺留的原因,當地一些不法居民受利益的驅使,經常帶領一些不想買票的遊客通過各種渠道以各種理由進入景區。xx同志不怕他們的打擊報復,帶領執法隊堅決同逃漏票現象做斗爭,維護了景區的利益,使景區減少了很大的損失。
xx同志身為一名黨員,能夠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踐行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具有正確的理念和信念。工作中恪盡職守,求真務實,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全年內,景區沒有發生一起安全生產事幫,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

⑵ 地質災害環境治理個人需要考什麼證件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均分為甲、乙、丙三個等級。
地質災專害治理工程勘查單位屬的各等級資質條件如下:
(一)甲級資質
1.技術人員總數不少於50名,其中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於30名且具備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於10名;
2.近3年內獨立承擔過5項以上中型地質災害勘查項目,有優良的工作業績;
3.具有與承擔大型地質災害勘查項目相適應的鑽探、物探、測量、測試、計算機等設備。
(二)乙級資質
1.技術人員總數不少於30名,其中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於15名且具備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於5名;
2.近3年內獨立承擔過5項以上小型地質災害勘查項目,有良好的工作業績;
3.具有與承擔中型地質災害勘查項目相適應的鑽探、物探、測量、測試、計算機等設備。
(三)丙級資質
1.單位技術人員總數不少於20名,其中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於10名且具備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於3名;
2.具有與承擔小型地質災害勘查項目相適應的鑽探、物探、測量、測試、計算機等設備。

⑶ 國土資源部關於通報表揚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的決定

國土資發〔2010〕21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全國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形成了政府主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局面。通過群測群防,做到早期預警,提前避讓,有效保護了大批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群測群防監測員肩負著「守護生命、守護家園」的生命任務,踐行服務於國民生命權利的最高價值准則,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涌現出一大批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為弘揚群測群防監測員大無畏的奉獻精神,鼓勵群測群防監測員繼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監測工作,特通報表揚韓立成等501名同志為「全國地質災害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其中王棟等100名同志為「全國百名特別優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員」,王慧英等10名同志為「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大傑出監測員」。

希望各位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以榮譽為動力,再接再厲,努力工作。希望廣大群測群防工作人員和國土資源戰線所有同志以他們為榜樣,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扎扎實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監測的各項工作,努力開創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附件:1.全國地質災害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名單

2.全國百名特別優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員名單

3.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大傑出監測員名單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附件1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附件2

全國百名特別優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員名單

(100名)

北京市:

王棟、王繼銀

天津市:

丁利

河北省:

高占闊、車延國、張濤

山西省:

徐躍幫、陳志靈

內蒙古自治區:

付引兵、王富強

遼寧省:

馬立

吉林省:

郭平、王長會

黑龍江省:

劉波

江蘇省:

戚道志、趙士平、孔國華

浙江省:

王慧英、金秀劍、王國根

安徽省:

談友根、文冬狗、陳朝儒

福建省:

虞祥友、王錦發、卓萬生、陳明乾、王正根

江西省:

郭紅梅、盧全良、洪新明

山東省:

孫志軍、佟琳琳、傅沂慶、王家榮

河南省:

崔軍懷、侯偉、趙常海、張耀亭

湖北省:

陳霞東、楊年喜、鄭志明

湖南省:

李金鋼、闕浩賢、羅衛軍、張先雨、黃孝田、鄧愛華

廣東省:

劉人勇、周月銳、李乾流、屈昌任

廣西壯族自治區:

梁良、梁忠林、雷依麗

海南省:

李榮東、霍青青

重慶市:

董山樑、鄧汝學、李德俊、黃興斗、冉紹平

四川省:

劉如松、楊雲、牟懷清、石祥坤、和金成、肖文啟、盧小松、阿的木呷、毛澤順、舒培源、熊堂英、徐勝、饒玉剛、程忠慶、劉富春、黃傑、廖應祥、王華林

雲南省:

陳立昌、周萬吉、周光偉、高祥明、楊懷志、周艷萍、習紹祥

西藏自治區:

次仁瓊達、旦增

陝西省:

黃鋒、鄧曉衛、張宏舉、張忠平

甘肅省:

馮永明

青海省:

曹有仁、馬升皓、李玉軍

寧夏回族自治區:

周金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巴合提克·阿班、劉濤

附件3

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大傑出監測員名單

(共10人)

浙江省:

王慧英

福建省:

虞祥友

廣西壯族自治區:

梁良

重慶市:

董山樑

四川省:

劉如松、楊雲、舒培源

雲南省:

陳立昌

陝西省:

黃鋒

青海省:

曹有仁

⑷ 國土資源部關於通報表揚青海玉樹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參與單位和個人的決定

國土資發〔2010〕6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後,部迅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視災情為命令,視人民生命高於一切,快速行動,全力組織投入支持開展抗震救災和防範次生地質災害。國土資源系統抗震救災工作及時、有力、有效,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在部黨組的統一領導下,青海省國土資源系統的多支隊伍第一時間趕赴災區開展抗震救災、次生地質災害防治、安置點地質安全評價、應急找水打井等工作,並服務災民救助和安置,參與災後重建,至今仍在災區辛勤工作。陝西、甘肅省國土資源系統抽調精兵強將,自備裝備給養,奔赴災區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和調查評估工作。中國地質調查局及下屬單位及時趕赴現場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和斷裂帶調查與研究,獲取解譯遙感資料並提供給相關部門。

在前方災區工作的同志,克服高原缺氧、餘震不斷、交通不便、低溫雨雪等多重困難,風餐露宿、忘我工作、連續作戰,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為災區恢復重建提供了可靠依據,為防災減災工作奠定了扎實基礎。在後方工作的同志,積極參與抗震救災工作,為災後恢復重建貢獻力量,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此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國土資源系統廣大幹部職工的戰鬥力和凝聚力,贏得了地震災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為總結和弘揚抗震救災工作中的好思想、好作風和成功經驗,推動工作,部決定通報表揚青海省國土資源廳等27個參與青海玉樹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排查的單位、劉山青等794名參與青海玉樹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排查的個人。

國土資源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要向受表揚的單位和個人學習,學習他們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責任感,學習他們心系災區、無私奉獻、忘我工作的思想境界,學習他們恪盡職守、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優秀品格,更加盡職盡責,團結奮斗,開拓創新,努力開創國土資源事業新局面。

希望受到表揚的單位和個人再接再厲、努力工作,把在抗震救災工作中培育和體現出來的好思想、好作風、好精神長期堅持下去,為奪取青海玉樹地震抗震救災的全面勝利和國土資源事業的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附件:參與青海玉樹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單位和個人名單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四日

附件:參與青海玉樹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單位和個人名單

一、青海省(9個單位518人)

青海省國土資源廳

劉山青、王建斌、宋建國、李志勇、徐衛東、劉紅星、汪明道、王德瑜、劉長義、史德、昝明壽、王峻鑫、徐世福、康進軍、康維海、李傑、劉國元、蒲毅、王平、姚剛、李成龍、張俊茹

青海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趙家緒、畢海良、隋嘉、呂寶倉、呂文斌、顏元東、王軍、吳國福

青海省環境地質勘查局

吳國祿、邊純玉、李兆鈞、胡貴壽、李小林、馬曉強、張曉、劉勇、魏剛、寧永春、張隆壽、崔發全、王貴慶、崔發鵬、汪恩福、於曉軍、白雲、劉鈺、武新寧、王占巍、江旺升、楊世新、高立華、曹德雲、陳金賢、陳明亮、甘斌、薛建球、周成福、劉應斌、童金慶、張運海、張啟、張書珍、姚春海、馬良峰、曹千紅、馬轉運、馬良元、張運康、王其紅、馬吉福、李西寧、李慶祝、張永善、宋顯祥、周得榮、齊衛兵、楊全有、薛生勤、陳滿壽、陳止壽、黃滿成、王生滿、王生福、瓦永吉、牛萬輝、趙永興、余占忠、陳武仁、余占明、張占榮、陳元壽 黃溫家保、白范祿、祁福全、白壽財、白萬壽、黃六十三、黃五十九、黃文家保、雷友德、趙文強、賈君、雎建國、張勇、張新榮、王豐成、賈全福、魯占才、李孝清、劉孝林、張占清、曹德成、張占海、汪雨德、沈士學、夏超忠、崔岩新、王世滿、蘇海增、孔德玉、張萬壽、李建軍、王丙丙、張虎、張洪慶、黃進才、趙慶忠、王廣宇、王超、宋國財、寧國治、桓秦幫、苗衛生、王廣成、王仁青、李得其、王永柱、馮國森、魏順祥、李春衛、王祖業、崔成林、張科善、楊軍、才讓旦智、魯仁軍、李發夏、高建慶、孔祥寬、王興文、陶廷雄、李小澤、孔林孝、莫尚明、孔祥永、韋勝紅、余祥德、李玉業、張永福、鐵勇、杜彩虹、張常青、董柴琦、何永紅、姜年元、馮德忠、丁光業、馬成芳、陳清軍、余效貴、岳鵬、李希發、劉偉、樊慶業、張海威、楊小輝、柴曉然、李躍峰、劉紅軍、劉滿成、王世民、夏雨普、吳進萍、李有實、喬永順、劉加學、王傑、常學良、曲娟、魏太明

青海省地勘局

高學忠、劉永恆、張春化、朱賢、高慶、張京平、段仰東、艾宏

青海省水工環調查院

嚴維德、馬興華、陳錫慶、杜建寧、張洪銀、童彥文、哈文錄、雷海智、候殿海、李兵、韓江濤、薛慶林、孫滿超、王小年、王仲復、彭亮、袁時祥、馬鳴、張盛生、田成成、杜文學、耿海深、李育昆、李永國、戰輝、賈小龍、黃勇、馬還援、宋源祥、朱紅

青海省核工業地質局

趙世勇、宗瑞玉、原義剛、申占洪、王文華、易文斌、梁江義、郭岐山、吳統一、石雲、張雲飛、李水芸、黎明、曾國壽、戴瑜、羅友弟、吳英波、金文藝、鄭少軍、高瑞濤、董國輝、張利軍、馬文太、喬小龍、楊旭偉、陳富春、朱傑、祁俊良

青海省有色地勘局

孫占科、張興利、劉文、楊發源、隋源、楊小平、李瑤、嚴喜、謝治國、劉向陽、李偉、魏振傑

青海省測繪局

唐千里、劉海平、李強、張新聲、劉凌霄、陳德理、梁海波、王波、孔繁煜、陳家瑞、萬勇治、蘇占邦、吳析楚、紀曉東、楊傑、嚴晶功、張生軍、應九臣、孔繁寧、蔣英俊、周建軍、張廣華、白春平、馬生財、馬強、馬有文、黃太平、李名、楊勇、劉國、岳小勇、李建明、竇超、雒成元、張健、陳岷、丁延榮、戚一鳴、劉玉章、熊占興、姚剛、鄭耀輝、孫劍鋒、井厚青、楊海鵬、李文虎、莫龍剛、楊占青、劉宏鵬、龔克、霍景龍、王延、馬國福、曾學宏、保長金、吳元文、郭韓勇、陳偉學、李得基、張生成、史占成、李延、劉雲、喬華桑、童成寶、易力、丁鵬輝、謝克敏、汪永堂、金躍順、陳豐田、包東海、王宏偉、劉俊、伊萬仁、孫玉華、馬學明、解占林、崔天彪、何旭東、王建虎、王國俠、馬剛、康福寧、劉海世、范曉明、趙春祥、鄧林、陳立飛、李良、劉海玉、吳壽忠、劉維才、汪順林、杜發澤、梁有山、霍永瑜、楊貴勇、劉書謙、高迎瑞、陳有輝、代永發、王海鵬、李友、趙積昌、孫棟、馬明金、馬國金、李永海、孟武潮、張萬森、陳生全、趙文淵、吳銀橋、趙永芳、呂登申、趙得錄、馬國寶、蔡邦兵、張乃功、歐陽永健、楊德芳、徐喜峰、何志強、宋海珍、汪治權、馬成、趙廷寶、蔡洪海、杜國梁、李樹安、徐江明、田曉程、陶金、王建、熊元森、鄒慶華、史晨星、孟超、萬玉輝談永邦、韓有文、楊元軍、侯雲、杜國豹、張峰生、馬成彪、馬永才、楊小平、楊海賢、韓有文、楊海東、張萬成、李廷海、韓富財、梁俊傑、李玉偉、陳生權、安萬金、祁順傑、祁偉山熊換新、盧本森、劉延平、陳小項、丁春、左奎、鄒仁斌、嚴繼平、熊勁峰、艾楊權、陳雷雷、艾海軍、熊書健、肖洪強、肖世剛、李林壽、魏國章、王全德、李雲、季增奎、張玉佳、陶國欣、高再良、陳忠、熊永合、張銀建、張曉俊、侯燕傑、張厚祿、閻宏亮、包曉虎、魏巍、蒲秉永、焦信博、冶存璽、朱斌、李田龍、張占鰲、蒲正軍、韓志清、楊曉英、王恆東、王祖順、劉盛慶、張斌、張海青、張斌、張建軍、李智明、施生壽、盧世偉、姜明偉、曹祥廷、王亮、孫青山、王海崗、楊正青、紀曉東、周敬平、楊生田、張學剛、張里南、李啟才、徐家祿、浮超、米利、閻寒、李財風、何君、惠海寧、包明相、王劍、喻傑、杜成璽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

盧青建、魯海民、程忠琳、金長城、王兵、孫海軒、張志青、桑盛毅、溫得銀、崔建華、霍志強、蘇立、孫延成

二、陝西省(7個單位114人)

陝西省國土資源廳

喻建宏、李強、朱利平、肖平新、孫長安、王雁林、高剛強、湯鵬超、郭長安、王文昭、劉伯敏、韓東方、侯曉宇、劉衛峰

陝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寧社教、高建軍、康金栓、滕宏泉、肖志傑、張新宇、支源、李憲、王靜、王培林、婁月紅、亢宏偉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齊文、蒙曉記、羅乾周、王天明、李益朝、王友林、穆根胥、任娟剛、藺新望、金光、司國輝、井延泉、賀斌、王寧、侯威、耿戰輝、馮曉強、石衛剛、楊平、陳文生、陳凱、高峰、曾忠誠、秦臻、楊志軍、張凱、王天佑、王龍傑、楊曉鵬、魯洪深、唐學林、李國富、謝宏濤、邢寶珠、王占龍、范志勇、張雷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

李文忠、湯振宇、常喜順、鄭崔勇、魚康平、張富國、黨勘峰、高關軍、姚學軍、杜成濤、宋濤、李貴桓、於鳳鳴、穆方

陝西省核工業地質局

郭三民、左文乾、魏東、齊普榮、姜方明、張彥紅、張俊、李輝、陳希民、程德進、李宇飛、王瑞華、謝昌貴、劉濤、李建華、張江、蔡偉、竇有航、魏躍文、李建華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

李智學、張建、傅宏科、常光鋒、賈海平、師千勝、冉百濤、張耀、李姜勇、楊磊、楊金才、將申偉、齊進寶、張國華、年鑫

陝西電視台

鄭原、楊景茂

三、甘肅省(6個單位58人)

甘肅省國土資源廳

張力學、張國華、趙玲房、王永超、王景輝、李建偉、劉星、王蘇麗、何金花、陳春良、杜四喜

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陳漢、馬秉虎、苟少峰、王發明、王玉貴、余艷萍、馮曉迪、程群、鄭家龍、宋啟波、金春、李小軍、楊宇明

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院

黎志恆、趙成、姜才文、張永軍、張川、李軍、何雲峰、樊憲明、蔣永智、胡正軍、王廣林、陳傳玉、董成憲

甘肅省地礦局第二地質礦產勘查院

龐招平、李文彥、朱建武、王洋、張弘、張玉龍、董毅、張永生、張寶鵬

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

翟向華、王有權、陳偉彪、黃超、楊華奎、滕宏偉、李文東、秦慶峰、袁致富、王俊卿、李鳳儀

甘肅省地質礦產報社

劉崇貴

四、中國地質調查局(5個單位104人)

中國地質調查局機關

王學龍、劉延明、庄育勛、殷躍平、文冬光、張作辰、張開軍、李曉春、夏鵬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侯金武、康戰、田廷山、徐萬忠、劉傳正、李鐵鋒、陳紅旗、曾青石、李媛、唐燦、邢雁鷹、李香菊、王燦峰、周萌、溫銘生、劉艷輝、連建發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王平、王殿琦、熊盛青、方洪賓、郭大海、楊清華、姜德仁、詹世富、鄭雄偉、張微、鍾昶、吳芳、李進來、武興、陳紅根、齊建偉、李景華、安娜、曹文玉、李友綱、陳穎、王懿哲、韓旭、孫禧勇、王建超、晉佩東、徐宏根、童立強、李小慧、張曉坤、李麗、李曼、楊蓓、邵帥、周硯文、胡桂英

西安地調中心

李文淵、張茂省、王佳運、李林、徐友寧、李建星、李瑛、王冬、張成航、高波、馮衛、張江華、喬崗、張俊、李金皋、湯科、席曉鵬、趙哲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龍長興、何長虹、侯春堂、馬寅生、張永雙、胡道功、楊農、吳樹仁、張春山、孟憲剛、譚成軒、安美建、馮梅、姚鑫、廖椿庭、王連捷、彭華、馬秀敏、雷偉志、余佳、楊健、高衛、王津、李躍輝

⑸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召開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交流會的通知

國土資電發〔2011〕139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

為總結交流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建設經驗,經研究,部決定召開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經驗交流會。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會議內容: 部分地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同志和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介紹工作經驗,部領導作重要講話。

二、出席及參加人員: 部領導、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各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地質環境處帶隊人員。

三、會議時間: 2011 年 10月10 ~11日,10月9日報到。

四、會議地點: 北京市中苑賓館 (北京市海淀區高粱橋斜街 18 號)。

五、有關事項:

(一)各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遴選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代表,組織匯總他們的先進事跡材料,包括個人簡介、先進事跡材料、照片等 (控制在 500 字左右),於 9月23日前形成文件報部環境司,並發電子郵件至 zhuohongchun@ 163.com。各地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分配名額見附件 1。

(二)請各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填寫會議報名回執 (附件 2),並於 9月23日前傳真至部環境司。

聯系人及電話: 張永偉 010 -66558575 13869130958

卓弘春 010 -66558322 13810000842

王海強 010 -66558321

傳真: 010 -66558316

附件: 1.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分配名額 (略 )

2.會議報名回執 (略)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⑹ 2016巢湖抗洪搶險作文

毫不客氣地講,今年的人員死傷包括失蹤,大都系區域性強降雨導致的山體滑坡,泥石流沖入村莊及城鎮所致,也即,主要殺手是地質災害,在災害學中管叫「次生災害」。

透過媒體的「字、音、像」報道,若受眾能做有心人,可以發現今年地質災害集中爆發,不但指災害的層出不窮,更指災害的地域分布之廣,包括森林覆蓋率多年位居國內第一的浙江。

只是,大面積持續的強降雨導致的澇災是人人可直觀感受的「面」,而山崩地裂均發生在「點」上,雖每一次都讓受眾感受驚心動魄,但人們往往忽視將「點」上的地質災害串連起來,作一次這是「為什麼」的深入思考。

⑺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崩塌災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攔擋:對中、小型崩塌可修築遮擋建築物或攔截建築物。攔截建築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攔石堤或攔石牆等,遮擋建築物有明洞、棚洞等。

2、支撐與坡面防護:支撐是指對懸於上方、可能拉斷墜落的懸臂狀或拱橋狀等危岩採用墩、柱、牆或其組合形式支撐加固,以達到治理危岩的目的。對危險塊體連片分布,並存在軟弱夾層或軟弱結構面的危岩區,首先清除部分松動塊體,修建條石護壁支撐牆保護斜坡坡面。

3、錨固:板狀、柱狀和倒錐狀危岩體極易發生崩塌錯落,利用預應力錨桿(索)可對其進行加固處理,防止崩塌的發生。錨固措施可使臨空面附近的岩體裂縫寬度減小,提高岩體的完整性。

4、灌漿加固:固結灌漿可增強岩石完整性和岩體強度。一般先進行錨固,再逐段灌漿加固。

5、疏干岸坡與排水防滲:通過修建地表排水系統,將降雨產生的徑流攔截匯集,利用排水溝排出坡外。對於滑坡體中的地下水,可利用排水孔將地下水排出,從而減小孔隙水壓力、減低地下水對滑坡岩土體的軟化作用。

滑坡災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滑坡滑動多與地表水或地下水活動有關。因此在滑坡防治中往往要設法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避免地表水滲入滑體,減少地表水對滑坡岩土體的沖蝕和地下水對滑體的浮托,提高滑帶土的抗剪強度和滑坡的整體穩定性。

2、減重與載入:通過削方減載或填方載入方式來改變滑體的力學平衡條件,也可以達到治理滑坡的目的。但這種措施只有在滑坡的抗滑地段載入,主滑地段或牽引地段減重才有效果。

泥石流災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跨越工程:在泥石流溝上方修築橋梁、涵洞跨越避險工程,使泥石流有排泄通道,又能保證道路的暢通。

2、穿越工程:在泥石流下方修築隧道、明硐和渡槽的穿越工程,使泥石流從上方排泄,下方交通不受影響。這是通過泥石流地區的又一種主要工程形式,對於隧道、明洞和渡槽設計的選擇,總的原則是因地制宜。

3、防護工程:對泥石流地區的橋梁、隧道、路基及重要工程設施修築護坡、擋牆、順壩和丁壩等防護工程,從而抵禦泥石流的沖刷、沖擊、側蝕和淤埋等危害。

4、排導工程:修築導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排導工程,改善泥石流流勢、增大橋梁等建築物的排泄能力。

5、攔擋工程:修築攔砂壩、固床壩、儲淤場、支擋工程、截洪工程等攔擋工程,控制泥石流的固體物質和雨洪徑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減緩泥石流的沖刷、撞擊和淤埋等危害。

(7)2016地質災害先進個人擴展閱讀:

誘發地質災害的因素主要有:

1、採掘礦產資源不規范,預留礦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體開裂,繼而發生滑坡。

2、開挖邊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設中,形成人工高陡邊坡,造成滑坡。

3、山區水庫與渠道滲漏,增加了浸潤和軟化作用導致滑坡泥石流發生。

4、其它破壞土質環境的活動如採石放炮,堆填載入、亂砍亂伐,也是導致發生地質災害的致災作用。

⑻ 年全國地質災害應急工作情況

國土資源部通報第8期

2013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方黨委、政府認真負責,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國土資源系統積極努力,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成功避讓地質災害1757起,避免人員傷亡18.8萬人,挽回經濟損失19億元,高效應對了數次重大突發地質災害及地震、台風襲擊等突發災害事件。

一、提前部署,加強研判與督導

根據部黨組在年初提出總體工作要求,2月組織各省(區、市)和相關部門專家召開了全國地質災害趨勢會商會對全國形勢作出研判分析,有針對性地作出全面部署。汛期,19次發文、發電,動員部署應對各類極端事件。在1月雲南彝良地震、4月四川蘆山地震、7月四川強降雨、甘肅漳縣岷縣地震、8月東北強降雨、10月「菲特」台風等極端事件期間,及時下發通知,督促指導有關地區有效應對極端事件引發的地質災害。多次會同民政、水利、地震、氣象等部門,對地質災害發育趨勢進行提前研判與預測。全國31個省(區、市)均在汛前進行了趨勢會商與預測,進一步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5月中旬至6月上旬,派出22個檢查組,對重點地區地質災害巡查排查、監測預警、應急值守和應急處置等工作進行全面檢查。

7月,針對上半年地質災害特殊性,邀請地調局及其直屬單位專家召開研討會,系統分析了上半年地質災害特點和傷亡特點,並再次徵求地調局、應急中心、相關省(區、市)廳(局)及成都理工大學、長安大學專家意見後,形成了《2013年上半年地質災害災情及人員傷亡情況分析》,對下半年地質災害應急和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

二、多點著力,推進體系與能力建設

進一步完善應急值班制度,修訂了《應急值守工作手冊》。對各地應急值守情況進行不定時檢查,保證各地汛期應急值守工作質量和信息通暢。加強應急值班和信息報送,編制《地質災害災情險情日報》167期,報送《國土資源部值班信息》61期,編寫《國土資源通報》13期。各地均將信息報送作為工作重點,向部報送信息共計1119件。除甘肅因基層遲報、河北因省政府定性問題造成兩次遲報,信息報送均及時、准確,為地質災害應急與防治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

召開2013年全國地質災害應急管理工作暨應急技術培訓會,部署全年應急管理工作,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進行技術探討。與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與技術人員就多部門協同作戰,應急管理及遠程會商應急指揮系統、物聯網、移動信息化、航天技術支撐等內容進行交流。

組織遴選了200名第二批國家級地質災害應急專家,更新應急專家庫,編制《應急專家管理辦法》,召開應急專家管理工作會。督促各省(區、市)建立相應應急專家庫並加強指導。全國省級地質災害應急專家已達1853名,全年各省(區、市)組織召開專家培訓與交流累計135次。

組織編制《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指南》,對開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的基本程序、內容、組織、實施、評估、總結與成果運用等方面做出規定。在吉林敦化市、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與兩省(區)政府聯合舉辦了大型綜合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全國各省(區、市)共組織開展不同規模的地質災害應急演練1.7萬次,參加人數達129萬餘人,鍛煉了應急隊伍,提高了基層幹部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演練形勢多樣,福建、四川、甘肅、寧夏、山東等省(區)實現了桌面、專項、綜合演練形式全覆蓋,有效檢驗了各級預案完備程度。

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統計標准》和統計報表制度。召開全國地質災害災情與地質環境綜合統計會,部署地質環境綜合統計年報及地質災害災情統計月報填報工作,交流報表指標和地質災害災情統計月報直報系統填報問題與經驗。

利用專題講座、案例分析、情景模擬、預案演練、對策研究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培訓。全國共組織科普宣傳6216次,向147.2萬人普及了地質災害知識,專業培訓3100次,對39.8萬人次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了培訓。在「氣象日」、「4.22地球日」、「5.12防災減災日」等主題活動中均開展了地質災害防治與應急科普知識的宣傳。做好「五步避險法」宣傳及先進典型事跡徵集,共徵集五步避險法作品40件,典型材料257份,形成材料匯編並專函予以宣傳。

三、全國動員,積極應對突發災害

地質災害災情險情發生後,緊急組織專家及工作組趕赴現場,調查災情、指導搶險救災。共啟動一級應急響應1次,二級應急響應4次,三級應急響應2次,成功應對了雲南昭通鎮雄1·11滑坡、西藏墨竹工卡3·29滑坡、蘆山4·20地震、四川都江堰三溪村7·10滑坡、甘肅漳縣岷縣7·22地震及「天兔」、「菲特」台風襲擊等重大突發事件。

地方黨委、政府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視,各省(區、市)級領導專門針對地質災害防治共作出批示248次,各省(區、市)下發專項通知2122次,啟動三級以上應急響應365次,派出應急專家3435人次,有效避免了因災造成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

四川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發生後,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領導重要批示和指示精神,會同四川省迅速組織全國26家單位500餘名專業技術人員趕赴地震災區及其周邊區域10個市(州)、51個縣(市、區),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排查評估工作。共排查核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14319處,對2277處臨時或過渡安置點組織開展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還及時組織災區514所中小學校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及1298處已建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運行及受損情況現場復查復核。迅速恢復重建群測群防監測網路,逐點編制防災避險預案,並在險情重大地段設置了警示標識和標牌。在寶興縣冷木溝、教場溝迅速建成了國內最先進的自動化泥石流監測預報預警系統。

7月,四川遭受強降雨襲擊。部迅速從地調局成都地調中心、西安地調中心、水環地調中心、成都工藝所、地質環境監測院(應急中心)等5個單位,緊急抽調70餘人,組成11個應急排查組和1個專業監測技術指導組,支援四川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工作。對人口集聚區(鄉鎮)、重要工礦企業和重要基礎設施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排查,並逐點提出專業監測預警方案。

10月7日第23號強台風「菲特」於浙閩交界處登陸,部及時地質災害防範工作的函》,要求浙江省迅速按照應急預案,及時開展排查、落實監測責任,在災情發生時要果斷採取措施。台風期間,浙江省各級共撤離2177處受地質災害威脅人員43809人。由於撤離及時,全省成功避讓地質災害14起,避免了116人的傷亡,防災成效顯著。「菲特」過境後,又及時組織省內16家地質災害防治資質單位,組成58個小分隊、180人的專業人員,以及25名省級區片專家對災情和險情進行了全面排查和復查,排查新增隱患點291處。

四、做好總結,深化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

在北京召開了「地質災害風險預警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在湖北宜昌召開了全國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現場會,對下階段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進行了部署。完成《全國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十年工作總結》報告,對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機制、預警技術方法與工作方法、預警成效和經驗和教訓等方面進行回顧總結。

全國31個省(區、市)、303個市、1578個縣開展了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服務歷時165天,製作預警產品166份,其中,紅色預警19份、橙色預警88份、黃色預警49份、另10份無預報區。在中央電視台發布107份,在地質環境信息網、手機簡訊、手機報等渠道發布166份。在166份預警產品中,日常預警153份,應急預警13份(共啟動3次)。全國各省召開了市級及縣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交流會1102次,將氣象預警落到實處。

2014年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依然嚴峻,在進一步做好應急值班、突發事件應對、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預報、災情統計等工作同時,2014年將著力加強推進地質災害應急隊伍、專家隊伍、應急技術及地質災害應急平台建設和標准體系建設;努力提升基層防災能力,探索縣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的標准化道路;推動應急裝備研究、應急監測預警設備研發、應急處置設備研發;做好國家級綜合演練,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附件:各省(區、市)地質災害應急工作情況統計表

國土資源部

2014年1月27日

⑼ 2016貴州省地質災害搬遷怎麼賠償

2016年度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有關規定,按照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為切實做好2016年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財產損失,結合我省地質狀況和2016年氣象預測,特製定本方案。

一、2015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情況

2015年,全省共發生各類地質災害163起,死亡27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災害數量減少77.9%,傷亡人數減少67.3%,直接經濟損失減少77.7%。全省地質災害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以自然誘發因素為主,引發157起,占災害總數的96.3%;人為因素引發6起,占災害總數的3.7%。二是規模以小型為主,發生130起,佔79.8%;中型26起,佔16.0%;大型和特大型分別占災害總數的3.1%、1.1%。三是災害類型以滑坡為主,其次為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分別占災害總數的75.5%、19.0%、1.2%、2.5%、1.8%。四是發生災害的時間主要集中在6月和8月,其中6月最為集中,該月共發生地質災害63起,佔全年的38.7%;8月共發生地質災害51起,佔全年的31.3%。五是從空間分布上,地質災害發生數以黔東南州較多,發生64起,占災害總數的39.3%;其次是黔西南州,發生53起,占災害總數的19.1%。除安順市、六盤水市、黔南州、黔西南州外,其他市(州)均有人員傷亡。

2015年,全省累計投入地質災害防治專項經費10.6億元,對251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實施綜合治理。扎實推進受地質災害威脅學校治理行動,完成238所受地質災害威脅學校搬遷治理。強化預警預報,共發布地質災害風險預警信息170期,發送手機簡訊近105萬余條,成功預報並避讓突發性重大地質災害29起,避免4983人傷亡和1.2億元經濟損失。對全省1500餘個鄉鎮國土資源所、2600餘名鄉鎮國土資源所幹部進行了全面輪訓,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業務能力。對已查明的12261處隱患點,全覆蓋完成了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完成了49個高標准「十有縣」建設工作,並獲國土資源部命名。成立了省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實現了人員、裝備、技術「三到位」。

二、2016年地質災害預測情況

根據近年來我省地質災害發生發育規律,考慮極端氣候頻發等各種因素,2016年全省地質災害發生率仍將較高,突發性地質災害佔主要比例,主要引發因素以降雨為主,發生的時間主要分布在汛期的5至9月,高峰時段在6至8月。

(一)主要區域預測。遵義市北部、畢節市中南部、六盤水市、安順市西部和南部、銅仁市、黔東南州北部和西部邊緣以及東部邊緣地區,黔南州東部、黔西南州北部等地質災害多發地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大。

(二)主要礦山預測。我省西部地區地形切割較深,地貌組合特徵復雜、地層岩性軟硬相間且不均勻,以煤礦開采為主的工程活動較為頻繁,是地質災害的高易發區域。

(三)主要交通干線預測。鐵路以川黔、湘黔、黔桂、內昆、貴昆、水柏、南昆等貴州段沿線為主;公路以G321、G326、G210、G320等國道,貴廣、遵崇、水黃、清鎮、貴新、關興、貴畢、凱麻、鎮勝、貴遵等高速公路和汕昆、廈蓉高速公路貴州段為主;以及在建的高鐵、高速公路工程區域內發生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大。

(四)重要工程預測。我省北部、東北部地區人口較為密集,在建電煤基地、礦山、水庫(水電站)和已建水庫(水電站)較為集中,發生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大。

(五)旅遊區預測。遵義市北部、六盤水市、安順市西部和南部、畢節市中南部、銅仁市、黔東南州北部和西部邊緣以及東部邊緣地區、黔南州東部、黔西南州北部等地的旅遊景點景區,陡峻山地內的旅遊景點,特別是溝谷口建有人工游泳池、釣魚池及其他游樂設施的景區易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三、2016年主要工作任務

(一)強化責任落實。各地政府和基層組織要層層簽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書,落實防治工作責任制,建立完善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的責任機制,層層傳導壓力,層層落實責任。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組織好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把每個已知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禦責任和監測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人員。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部門工作責任制度》要求,根據職責分工,組織對本部門管轄范圍內地質災害隱患進行排查、巡查、復查、監測和治理。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把防災工作落實到具體單位和人員,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實到位。

(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